Workflow
领航者2号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熊蓉与机器人打交道25年——一位女科学家的“相对稳态” - 今日头条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3 21:15
人物背景与成就 - 熊蓉现任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长期专注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研究,在视觉识别、动态环境建模、仿生腿足运动控制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 [3] - 2000年带领3名学生组建浙大机器人初创团队,2003年研制出中国最早的RoboCup小型足球机器人雏形,2012年起4次获得世界机器人大赛冠军 [8][10][14] - 2011年主导开发全球首对快速连续对打仿人机器人"悟"与"空",反应速度0.1秒,预判旋转球误差小于2.5厘米,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12][26] 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 - 足球机器人ZJUlict采用四轮全方位移动机构,加速度连续轨迹规划及多机智能决策系统,2013年RoboCup决赛击败卡内基梅隆大学,其抗干扰设计为后续产业化奠定基础 [25] - 2015年团队研发国内首套无轨自主导航AMR智能搬运机器人,应用于3C、汽车、新能源等行业,解决工厂物流升级痛点 [16] - 2024年推出"领航者1号"人形机器人整机,具备双足行走和简单任务能力,8月升级为"领航者2号",负载能力提升至5kg,末端控制精度达0.1mm,275TOPS算力GPU支持工业场景作业 [19][27] 行业应用与战略方向 - 团队早期技术聚焦动态环境感知与多机协作,2010年后转向具身智能,通过视觉/力觉/触觉多模态融合训练机器人实现"感知-推理-交互"闭环 [20] - 当前研发重点为高精度轻量化仿人臂,单臂自重负载比超0.75,专注工业场景而非全人形设计,以解决运动灵活性与操作精度的矛盾 [23] -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产业方实现通用人形机器人全域自研,组建含硬件/算法/软件等近20个分组的全链路团队,推动技术产业化 [19][27] 行业生态与竞争格局 - 人形机器人赛道呈现爆发态势,国内外企业聚焦跳舞、空翻等炫技功能,但熊蓉团队坚持工业场景落地优先策略 [20][21] - 全球制造业面临劳动力结构性矛盾,人形机器人成为科技博弈新战场,中国企业在灵巧操作、环境适应等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 [23][24] - 产业链涵盖工业机器人(埃斯顿、节卡)、服务机器人(亿嘉和、普渡)、核心零部件(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企业集群 [31][32][34]
入局人形机器人,宁波想靠这张“隐藏王牌”拼过北上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20:51
宁波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 宁波目标成为国内重要的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基地,力争2027年跻身产业链竞争力头部城市[1][2] - 2023年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落地宁波并发布"领航者2号 NAVIAI"产品,2024年成立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本体企业普智未来[2] - 出台《宁波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推出63个"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场景[2][13] 产业生态现状 - 近两年密集落地研发/生产机构,零部件企业快速转型为人形机器人配套,包括减速器、关节模组等核心部件[3][7][9] - 丰立智能已与头部本体企业合作供应谐波减速器等产品,敏实集团从汽车零部件转型提供关节模组(单价上千元)[9][11] - 工业门类齐全(汽车零部件等基础雄厚),但软件研发和高校资源是短板,本体制造企业数量仍较少[3][12] 竞争优势分析 - 核心优势在于工业场景丰富(单项冠军之城基因),市场应用导向明确,适合具身智能在制造业落地[3][14] - 零部件产业发达(精密加工+成本优势),可快速响应人形机器人配套需求,但需补足本体制造环节[12][14] - 企业家精神驱动技术创新,大量"小巨人"企业有望在新领域复制成功[14] 应用场景探索 - 聚焦工业场景应用,与工业机器人形成互补而非替代关系(人形机器人20+自由度 vs 工业机器人6自由度)[15] - 医康养/服务业潜力大但落地难,当前重点解决工厂场景的数据采集与AI训练痛点[15][17][18] - 具身智能在柔性制造领域具潜力,可通过小场景迭代实现技术突破[19] 商业化路径 - 均普智能成立创新中心解决数据瓶颈,计划以场景牵引研发+硬件适配推进量产[18] - 行业预计2025年为量产元年,但商业化进程可能呈波动上升趋势[18] - 规模化生产成本优势取决于行业整体量产进度,企业正进行长期布局[19]
全国六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最新发展情况一览
机器人圈· 2025-05-30 19:30
全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展概况 - 2023年底起全国掀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热潮,北京、上海、浙江、四川、广东、安徽等地率先布局,推动战略新兴领域发展[1]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2023年11月成立中国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2024年10月升级为国家地方共建中心,由小米机器人、优必选科技等企业联合组建[2] - 研发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拟人奔跑机器人"天工"系列,实测奔跑速度12公里/小时,开放结构设计文档等关键资料供二次开发,已有上百家机构参与[2] - 推出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整合AI大模型任务规划与数据驱动技能执行,提升复杂环境自主决策能力[4] - 联合北京大学发布数据集"RoboMIND",累计下载超1.5万次,应用于清华、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国内外机构[5] 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2023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2024年5月获国家地方共建授牌[6] - 发布国内首款全尺寸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身高185cm,峰值扭矩400N·m,算力400TOPs,支持多模态交互[8] - 开发"格物"具身智能仿真平台,基于Unity RL框架实现从仿真到硬件部署全流程自动化[10] - 联合复旦研发7B龙跃大模型MindLoongGPT,支持多模态输入生成连贯动作[11]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2024年4月成立中西部首个人形机器人研发机构[12] - 推出全球第三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自重25公斤,负载5.5公斤[13] - 发布中国首个视觉扩散架构任务生成模型R-DDPRM,提升任务执行效率并降低算力成本[15] - 实现全国首个自主跨空间任务规划系统,基于3DSGs技术实现长视野推理[16] 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 2024年4月启动,聚焦医疗、电力、制造等领域,整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资源构建产业集群[17] 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 由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联合中科大、科大讯飞等13家单位建设[18] - 研发"启江"系列人形机器人,二代产品身高1.8米,38个自由度,提升非结构化环境运动能力[18]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由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大学共建,重点研发智能感控技术与整机系统[20] - "领航者2号"机器人AI算力达275TOPs,最快速度6km/h,已进入联想、吉利工厂实训[21]
中控技术:布局工业AI 为人形机器人注入工业灵魂
证券时报网· 2025-05-28 18:57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积极加快向工业AI公司的战略转型,加速全球化进程,并将布局人形机器人市场[1] - 2025年是公司战略切换的关键期,工业AI研发投入前置导致短期业绩承压,但技术转化已进入爆发临界点[1] - 公司战略性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入,全力打造工业AI硬核产品[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1.39亿元,同比增长约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17亿元,同比增长1.38%[1] - 剔除GDR资金汇兑损益影响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60%[1] - 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118.27%,占公司主营业收入8.25%[5] 工业AI产品创新 - 公司推出全球首款UCS通用控制系统和TPT时序工业大模型两款创新产品[1] - UCS通用控制系统实现机柜室空间减少90%,建设周期缩短50%,通信速率提升100倍以上[2] - TPT时序大模型在氯碱、热电、石化、乙烯等装置上实现系统自控率达到95%以上,氮氧化合物含量下降5%,吨蒸汽煤耗能耗下降3.1%以上[2] 人形机器人布局 - 公司作为单一最大股东投资入股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推出"领航者1号"和"领航者2号"两代人形机器人产品[4] - 公司发布流程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Plantbot",整合"AI+机器人"技术,获得沙特阿美、日本三菱等国际高端客户[4] - 公司正在与沙特阿美共同推进"空地一体"机器人(无人机+机器狗)联合协同巡检项目[4] 全球化进展 - 公司在东南亚、中东、中亚、欧洲、美洲等地区设立21家子公司,新设5家5S店[5] - 公司与沙特阿美、印尼国家石油Pertamina、马来西亚国家石油Petronas等国际顶尖客户实现深度合作[5] - 公司没有直接出口至美国的产品,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业务影响非常有限[6] 行业前景 - 预计到2029年,全球AI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180亿美元[3] - 工业AI大模型和工业Agents的结合能为用户带来全新交互体验和价值提升[3] - AI软件在整体订单中的占比逐步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有望为公司带来新增长动力[3]
新华全媒头条|加快赋能千行百业 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浙江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观察
新华社· 2025-05-28 16:49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 浙江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一季度营收达1427.7亿元,同比增长22% [2]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相对完整,覆盖整机、核心零部件、软件系统等主要环节 [2] - 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落地,如杭州灵伴科技推出49克AI眼镜,预计6月底面世 [2] 产业链与技术创新 - 万事利集团研发出花型设计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丝巾个性化定制"立等可取" [3] - 红蜻蜓集团旗下惠利玛打造"Vali鞋履人工智能设计平台",将出货周期从90天缩短到10至15天 [3] - 形成服务器、系统软件、云平台、大模型、智能终端等全产业链共进格局 [3]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杭州市每年设立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算力券",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 [4] - 浙东南智算中心二期项目开建,建成后将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算力保障 [4] - 中国(温州)数安港已孵化469项数据产品,2024年数据交易服务额突破50亿元 [4] 金融与人才支持 - "杭州科创基金"目标规模千亿元,已投资约400个"人工智能+"领域项目,金额近50亿元 [5] - 累计20余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 [5] - 推广"企业认定、政府认账"机制,拓宽高层次人才"校企双聘"路径 [5] 未来发展规划 - 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设2027年营收超1万亿元、2030年超1.2万亿元目标 [6] - 聚焦产业生态、人才、算力、数据、模型、应用6大领域,出台27项具体措施 [6] - 面向全省干部开设人工智能通识及应用网络专题培训,计划开展10期左右教学 [6]
大空间VR、零售机器人、“魔墙”……中国、中东欧科技同台竞技!
证券时报· 2025-05-25 15:13
(原标题:大空间VR、零售机器人、"魔墙"……中国、中东欧科技同台竞技!) 以"向新向实向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5月22日至25日在浙江宁波举行。 数智中东欧专题展是本届博览会重点打造的全新区块,展区面积达1400平方米,37家企业参展,集中呈现中国、中东欧国家在人工智能、机器人 技术、通航科技等领域的近百项前沿技术和产品。该展区设置了中东欧创新技术、全国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两大板块。其间,匈牙利大空间VR Park、奥地利的钻石飞机等中东欧创新技术集中亮相,一批优秀的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也携最新产品参展。 记者发现,硬核酷炫的展览之下,涌动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巨大的合作势能。多项展品,都为数字经济时代书写着互利共赢的新范式。 数智中东欧专题展区 匈牙利奥乐奇境VR乐园的"童话之城"项目是本届博览会的"排队王"。区别于传统VR设备,奥乐奇境VR乐园的核心亮点在于"大空间自由行走"技 术。通过墙面上不规则几何图案构成的光学定位系统,体验者无需背负沉重电脑设备,仅佩戴头显,就能在有限物理空间内实现虚拟场景的无限 延展。 匈牙利奥乐奇境VR乐园 在展会之外,该项目已成为中国—中东 ...
大空间VR、零售机器人、“魔墙”……中国、中东欧科技同台竞技!
证券时报· 2025-05-25 14:51
数智中东欧专题展概况 - 展区面积达1400平方米,37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通航科技等领域的近百项前沿技术和产品 [1] - 展区设置中东欧创新技术、全国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两大板块,匈牙利大空间VR Park、奥地利钻石飞机等中东欧创新技术集中亮相 [1] -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数字经济时代展现出巨大的合作势能,多项展品呈现互利共赢新范式 [2] 匈牙利奥乐奇境VR乐园 - "童话之城"项目成为博览会"排队王",采用"大空间自由行走"技术,体验者无需背负沉重设备即可实现虚拟场景无限延展 [4] - 该项目已入驻宁波熊出没欢乐港湾和宁波科技馆,成为中国-匈牙利科技人文合作新成果 [6] - 团队正探索"技术引进+内容共创"模式,计划将中国强交互设计与匈牙利长剧情、电影级画面相结合,融入中国文化IP反向输出至欧洲 [8] 中国人形机器人展示 -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领航者2号"实现多场景应用,可执行迎宾接待、商超零售及工业场景操作 [9] - 宁波智昌科技展示柔性制造具身智能机器人AIX艾克,搭载自主研发感算控一体化AI控制器,实现超30TOPS边缘算力与1ms级实时控制响应 [11] - 智昌科技还推出家庭陪伴机器人"阳明一号",可通过自然语言交互与视觉识别技术实现智能陪伴 [11] 匈牙利佰路得・魔墙 - 互动大屏"魔墙"凭借独特视觉魅力与创新交互功能吸引众多观众,截至5月23日已有2家企业敲定采购意向,5家达成初步合作共识 [12][14] - "魔墙"是一套互动信息检索系统,支持多人同时在全高清触控大屏操作,可实现文物查阅、信息检索、手写搜索等功能 [14] - 佰路得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产品已应用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文博场馆 [14]
博览会好物多多 中东欧客商爱上了中国造仿生产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5 09:43
创新产品展示 - 中国研发制造的人形机器人、仿生技术产品、AR交互应用等近百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黑科技"集中亮相 [1] -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领航者2号"人形机器人,可应用于制造、零售、导览、巡检等领域 [5] - 浙江精品展区展示超轻环保双肩包、碳纤维匹克球拍、多语种实时互动翻译机等潮流单品 [5] - 斯洛文尼亚客商高度评价中国仿生手技术,认为其具备全球市场潜力 [3] 贸易合作成果 - 宠物产品国际贸易公司与塞尔维亚公司签订超2亿元合作协议,计划开发宠物营养品市场 [7] - 签约涉及宠物用品、矿产品、滑雪器材、葡萄酒等10个进口采购项目 [7] - 30余家中外企业完成签约,总额达24.9亿元 [7] 中东欧特色商品 - 博览会汇聚8000多种中东欧特色商品,包括美食、VR眼镜、智能家电等 [7] - 数智中东欧展区搭建VR体验乐园,提供大空间自由移动的新型VR体验 [7][9] - 欧洲精品巧克力展区提供匈牙利巧克力制作与品鉴体验 [11] - 中东欧美妆护理产品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参展商积极开拓中国市场 [12][14] 市场潜力与机遇 - 参展商认为中国是巨大市场,以优惠价格提供优质产品是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策略 [14] - VR体验项目虽未在国内普及,但参展商已看到明确且广阔的市场前景 [9]
太平洋机械日报(20250519):国产人形机器人“领航者2号 NAVIAI”迎来新高光
太平洋· 2025-05-23 08: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5月19日沪深300下跌0.31%,机械板块上涨0.16%,在所有一级行业中排20,纺织服装机械涨幅最大,电梯跌幅最大,部分公司有股东减持、人员变动等情况,国产人形机器人“领航者2号NAVIAI”表现出色,英伟达将开源物理引擎助力机器人训练 [3][4][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2025年5月19日沪深300下跌0.31%,机械板块上涨0.16%,在所有一级行业中排名20 [3] - 细分行业中纺织服装机械涨幅最大,上涨1.99%;电梯跌幅最大,下跌1.71% [3] - 个股日涨幅榜前3位为中洲特材(+19.99%)、光智科技(+19.99%)、森远股份(+15.36%);跌幅榜前3位为龙溪股份(-7.86%)、瑞凌股份(-6.94%)、金沃股份(-5.89%) [3] 公司公告 - 中邮科技持股5%以上股东国华卫星应用产业基金(南京)合伙企业计划于2025年6月11日至9月10日减持公司股份3%,减持前持股7.7525% [4] - 咸亨国际持股5%以上股东杭州咸宁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于2025年6月11日至9月10日减持公司股份3%,减持前持股15.07% [4] - 光格科技持股5%以上股东苏州方广二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2025年5月8日至16日减持公司股份0.76%,减持前持股5.00% [4] - *ST华嵘副总经理王刚于2025年5月19日因个人原因辞职 [4] - 富创精密财务总监崔静、独立董事朱煜近日因个人原因辞职 [6] 行业新闻 -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领航者2号NAVIAI”全尺寸、全自由度,已在精密工艺中上岗测试,展会上可实现多种交互,为机器人在工业+家庭场景融合落地提供参考范本 [7] - 英伟达CEO黄仁勋提出机器人训练理念,7月将开源物理引擎Newton,其被整合进ISAAC模拟器,还公布NVDIA Isaac GROOT开放式人形机器人开发平台,此外英伟达在自动驾驶汽车方面也有进展 [8][9]
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落地,机构密集调研布局未来赛道
搜狐财经· 2025-05-16 23:06
资本市场热度 - 二季度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成为资本市场"顶流"赛道 52家产业链企业累计接待超千家机构调研 单家公司最高调研频次达390次 [2] 产业化进程 - 中控技术以390家机构调研量居首 作为第一大股东参与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 年内连续发布两款自研整机产品 "领航者2号NAVIAI"即将接入DeepSeek多模态模型Janus Pro 首款产品已落地某石化企业实验室 [3] - 蓝思科技接待208家机构调研 自2016年启动工业机器人研发 六轴机器人 AOI检测机器人已实现产线大规模应用 正将技术延伸至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 [3] 核心部件国产化 - 富临精工智能电关节模组已完成小批量生产 正对接多家主流机器人厂商 将减速器 驱动器等技术储备向机器人领域迁移 已形成伺服电机 运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自主研发能力 [4] - 领益智造已向人形机器人客户提供头部总成 灵巧手总成等核心组件 模具开发精度达0.005mm级 [5] - 创世纪升级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设备 推出定制化产品矩阵 机器人相关产品收入快速增长 与多家产业链客户建立合作 [5] 商业化进展 - 华为 字节跳动 特斯拉等巨头加速入局 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 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解决机器人环境感知与交互难题 [6] - 安培龙基于MEMS技术的力矩传感器已进入客户送样阶段 [6] - 创世纪钻铣加工中心加工效率较传统设备提升30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