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领航者2号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产业提能升级
经济日报· 2025-09-05 14:17
据了解,海曙区全年谋划重大项目336个,年度计划投资354.5亿元,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5 个,签约项目当年落地率超80%。 海曙区藕池未来智慧园里,今年年初才落地投用的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生产工厂实现"领航者2 号"全面量产。据介绍,这款机器人依托每秒275万亿次运算能力的人工智能算力支持,作业臂操作精度 达0.1毫米,已在科研教育、智慧零售、智能制造等行业应用。 海曙区优良科创生态助力传统制造业提能升级。由浙江云聚智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全国首个 纺织服装数据流通平台在海曙开通运营,赋能200余家纺织服装业中小企业。随着创新要素集聚度的提 高,为了有力打造全域创新活力区,近日,海曙区委书记叶枝利带着科技、经信等部门负责人,与当地 政协委员、智库专家面对面协商营造更优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海曙区政协主席张宁辉说:"企业家委 员与行业专家深入调研,从创新IP、科创产业、科创空间、科创金融、创新人才和科技罗城等角度切 入,提供了6份详尽的调研报告供区委、区政府参考。" 经济日报记者 郁进东 新增一批工改项目,推进科技大市场3.0建设,实现技术交易额24.2亿元……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海 曙区利好消息不断。随 ...
产业提能升级
经济日报· 2025-09-05 06:04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海曙区优良科创生态助力传统制造业提能升级。由浙江云聚智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全国首个纺织 服装数据流通平台在海曙开通运营,赋能200余家纺织服装业中小企业。随着创新要素集聚度的提高, 为了有力打造全域创新活力区,近日,海曙区委书记叶枝利带着科技、经信等部门负责人,与当地政协 委员、智库专家面对面协商营造更优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海曙区政协主席张宁辉说:"企业家委员与 行业专家深入调研,从创新IP、科创产业、科创空间、科创金融、创新人才和科技罗城等角度切入,提 供了6份详尽的调研报告供区委、区政府参考。" 据了解,海曙区全年谋划重大项目336个,年度计划投资354.5亿元,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5个,签 约项目当年落地率超80%。 新增一批工改项目,推进科技大市场3.0建设,实现技术交易额24.2亿元……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利好消息不断。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加深,海曙区正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打造全域 创新活力区。 海曙区藕池未来智慧园里,今年年初才落地投用的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生产工厂实现"领航者2 号"全面量产。据介绍,这款机器人依托每秒275万亿次运算能力的人 ...
浙江凭“数智”塑造发展新优势
杭州日报· 2025-08-04 11:10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浙江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突破3000亿元 同比增长达两位数 [1] - 算力服务 数据服务 算法模型 智能终端营收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3] - 目标2030年全省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1.2万亿元 [6] 技术创新突破 - 宇树科技推出25千克双足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 支持二次开发与定制 [2] - 上半年浙江人工智能重大科技成果达17项 [3] - 万事利集团研发花型设计人工智能大模型 实现丝巾定制"立等可取" [3] - 桐昆集团生产工艺仿真模型使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53% [3] -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领航者2号"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应用 [5] 产业生态建设 - 1-6月促成平台与高校 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119家 互聘科研人员633名 [4] - 15家投资机构驻点式服务省实验室及技术创新中心 [4] - 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01家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4万家 创新型中小企业3.63万家 [4] - 西湖大学在城西科创大走廊孵化46家高科技企业 其中AI领域近20家 [5] - 温州数安港招引超600家数据企业 孵化469项数据产品 [7]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台州建设浙东南智算中心二期项目 为数字经济与AI产业提供算力保障 [7] - 浙江省实施《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加强人才 算力 数据供给 [6] - 建成博士创新站2616家 其中人工智能相关站点200余家 [5] - 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展至38家 [5]
全国六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最新发展情况一览
机器人圈· 2025-05-30 19:30
全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展概况 - 2023年底起全国掀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热潮,北京、上海、浙江、四川、广东、安徽等地率先布局,推动战略新兴领域发展[1]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2023年11月成立中国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2024年10月升级为国家地方共建中心,由小米机器人、优必选科技等企业联合组建[2] - 研发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拟人奔跑机器人"天工"系列,实测奔跑速度12公里/小时,开放结构设计文档等关键资料供二次开发,已有上百家机构参与[2] - 推出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整合AI大模型任务规划与数据驱动技能执行,提升复杂环境自主决策能力[4] - 联合北京大学发布数据集"RoboMIND",累计下载超1.5万次,应用于清华、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国内外机构[5] 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2023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2024年5月获国家地方共建授牌[6] - 发布国内首款全尺寸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身高185cm,峰值扭矩400N·m,算力400TOPs,支持多模态交互[8] - 开发"格物"具身智能仿真平台,基于Unity RL框架实现从仿真到硬件部署全流程自动化[10] - 联合复旦研发7B龙跃大模型MindLoongGPT,支持多模态输入生成连贯动作[11]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2024年4月成立中西部首个人形机器人研发机构[12] - 推出全球第三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自重25公斤,负载5.5公斤[13] - 发布中国首个视觉扩散架构任务生成模型R-DDPRM,提升任务执行效率并降低算力成本[15] - 实现全国首个自主跨空间任务规划系统,基于3DSGs技术实现长视野推理[16] 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 2024年4月启动,聚焦医疗、电力、制造等领域,整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资源构建产业集群[17] 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 由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联合中科大、科大讯飞等13家单位建设[18] - 研发"启江"系列人形机器人,二代产品身高1.8米,38个自由度,提升非结构化环境运动能力[18]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由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大学共建,重点研发智能感控技术与整机系统[20] - "领航者2号"机器人AI算力达275TOPs,最快速度6km/h,已进入联想、吉利工厂实训[21]
中控技术:布局工业AI 为人形机器人注入工业灵魂
证券时报网· 2025-05-28 18:57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积极加快向工业AI公司的战略转型,加速全球化进程,并将布局人形机器人市场[1] - 2025年是公司战略切换的关键期,工业AI研发投入前置导致短期业绩承压,但技术转化已进入爆发临界点[1] - 公司战略性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入,全力打造工业AI硬核产品[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1.39亿元,同比增长约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17亿元,同比增长1.38%[1] - 剔除GDR资金汇兑损益影响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60%[1] - 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118.27%,占公司主营业收入8.25%[5] 工业AI产品创新 - 公司推出全球首款UCS通用控制系统和TPT时序工业大模型两款创新产品[1] - UCS通用控制系统实现机柜室空间减少90%,建设周期缩短50%,通信速率提升100倍以上[2] - TPT时序大模型在氯碱、热电、石化、乙烯等装置上实现系统自控率达到95%以上,氮氧化合物含量下降5%,吨蒸汽煤耗能耗下降3.1%以上[2] 人形机器人布局 - 公司作为单一最大股东投资入股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推出"领航者1号"和"领航者2号"两代人形机器人产品[4] - 公司发布流程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Plantbot",整合"AI+机器人"技术,获得沙特阿美、日本三菱等国际高端客户[4] - 公司正在与沙特阿美共同推进"空地一体"机器人(无人机+机器狗)联合协同巡检项目[4] 全球化进展 - 公司在东南亚、中东、中亚、欧洲、美洲等地区设立21家子公司,新设5家5S店[5] - 公司与沙特阿美、印尼国家石油Pertamina、马来西亚国家石油Petronas等国际顶尖客户实现深度合作[5] - 公司没有直接出口至美国的产品,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业务影响非常有限[6] 行业前景 - 预计到2029年,全球AI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180亿美元[3] - 工业AI大模型和工业Agents的结合能为用户带来全新交互体验和价值提升[3] - AI软件在整体订单中的占比逐步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有望为公司带来新增长动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