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明信片
icon
搜索文档
何以中国 | 探访天津大龙邮局:大龙邮票里的百年邮政与新潮体验
中国经济网· 2025-08-09 10:05
大龙邮局文创部店长李明辉告诉记者,1878年,中国首套官方邮票"海关第一组云龙邮票"在天津诞 生,因票幅大于后续推出的"小龙邮票",被俗称为"大龙邮票"。这套面值为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的 邮票,成为中国邮政近代化的重要见证。 中国经济网天津8月8日讯(记者 秦佳鸣) 今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天津大 龙邮局。作为中国近代邮政发祥地与"大龙邮票"诞生地,大龙邮局通过主题布展、文创开发、拓印体验 等各项举措,让百年邮政遗产"活"在当下。 百年后,大龙邮局开发了明信片、冰箱贴等系列文创产品,让历史符号融入现代日常。在体验区, 游客还可以亲手拓印大龙邮票,将邮政遗产从"史料"变为"可触可感的鲜活记忆"。 ...
“东海家族”IP 航班成功首航 东海航空开启“航空 IP+场景服务”新探索
中国民航网· 2025-07-23 19:03
东海航空IP战略发布 - 公司正式上线"东海家族"IP形象,开启"航空IP+场景服务"出行体验新探索,首架IP涂装飞机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起飞[1][3] - 六大IP形象集体亮相,包括银鸥"欧可"、红嘴鸥"欧拉"、簕杜鹃"乐乐"、无人机"嘟嘟"、机长"大东"和乘务员"小彩",各角色对应不同服务场景[3] - IP设计融合深圳城市特色与航空服务场景,由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团队打造,体现公司"家文化"理念[10] IP商业化与互动体验 - 同步推出16款微信动态表情包,开发明信片、冰箱贴、钥匙扣等系列文创产品,强化旅客互动体验[4] - IP形象将深度融入服务全流程,包括推出"欧可安全小课堂"动画、升级"乐乐的在地指南"旅游攻略、联动数字化服务流程等[9] 服务战略升级路径 - 公司从早期安全准点保障转向差异化精品航空体系建设,2024年启动体系建设,2025年将落地规范化服务流程手册[6] - 服务创新涵盖特殊旅客关爱、无陪宠物运输、"天熠听书"客舱服务等,并拓展海拉尔、漠河等特色航线网络[6] - IP战略是"九彩海鸥"服务精神的拟人化表达,旨在建立品牌与旅客的情感连接,推动服务品牌全面升级[8] 未来发展定位 - 以"九彩海鸥"服务内核为基础,通过IP形象使专业服务可感知化,传递深圳城市精神[9] - 战略目标是通过IP桥梁作用,让旅客在云端与地面都能体验公司服务温度,为民航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10]
建德探索人文乡村共富新路径
杭州日报· 2025-07-15 10:48
人文乡村建设模式 - 建德市通过"新安诗路"文化带建设串联散落文化资源,形成"精神共富+产业共富+人才共富"乡村振兴路径 [2] - 采用"文艺村长+文化特派员+乡村运营师"三维联动机制激活乡村文化活力 [2] - 下涯镇之江村通过摄影模特产业带动50余村民就业,每人日收入200-500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首次突破300万元 [6] 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 下涯镇2024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民宿餐饮收入超800万元,衍生写生培训、艺术品展销等新业态 [6] - 李家镇化石产业带动5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开发化石盲盒等文创产品销往全国 [7] - 梅城镇千鹤村打造6条研学路线及康养产品矩阵,运营收入达151万元,新增就业岗位6个 [8] 影视文旅产业突破 - 建德市三年落户影视企业57家,累计出品承制影视剧103部,群演培训中心输送群众演员300余人次 [9] - 桂花村改造20栋农房为"民宿影棚","田园卡丁车"项目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 [9] - 寿昌镇举办浙江电影"凤凰奖"颁奖典礼,推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8] 人才培育体系 - 之江村通过文化特派员引进专业人才,直接带动50余位村民参与文化服务,3人成长为摄影讲师 [10][11] - 镇头村"1+X+N"培养体系形成音乐人才链,培养出5支文化队伍,村民与专业演员同台演出 [11] - 航川村云下美术馆项目入选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打造中国首个乡村摄影艺术大展 [4][5]
当代艺术“织”进传统村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
人民日报· 2025-06-30 06:27
乡村艺术改造 - 松庄村通过建设织美术馆等艺术设施,将传统村落与当代艺术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6][7] - 美术馆展出来自国内外艺术家与村民共创的作品,涵盖竹编、棕编、畲族彩带编织等非遗技艺 [6] - 艺术改造初期面临村民疑虑,通过共富协商机制详细介绍设计理念和可逆设计承诺,最终获得支持 [8][9] 艺术赋能乡村经济 - 艺术乡建带动村集体收入增长,2024年文旅收入突破500万元,游客量年增长20%以上 [10] - 村民参与艺术创作的作品被转化为明信片、冰箱贴等文创产品,村民可获得设计分红 [10] - 艺术改造吸引外来创业者,闲置老屋被改造成美学空间,废弃物件被赋予新生命 [10] 村民参与与精神提升 - 村民从最初对艺术创作的抗拒到主动参与,精神世界得到充实 [9][10] - 77岁村民叶金娟从拒绝画画到主动要求参与艺术活动 [10] - 村民李文生的书法作品被用于特产包装,每售出一盒可获得设计费 [10] 艺术与乡村融合成果 - 村内设置山民剧场举办各类演出,艺术装置融入村容村貌,艺术氛围浓厚 [9] - 艺术乡建使松庄村从旅游村升级为艺术村,老房子价值提升 [11] - 外来艺术家从村民日常生活和农事活动中获取创作灵感 [9]
实探郑州市场:“躺赢”态势不再,“谷子经济”迈入洗牌期 | 解码千亿谷子经济
搜狐财经· 2025-06-04 18:27
谷子经济发展现状 - 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列为重点任务,谷子经济作为二次元文化衍生出的周边商品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 - 2024年谷子经济在全国迎来狂飙式发展,郑州形成以二七商圈大上海城、新田TK360为主,其他区域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 [1][3] - 郑州市场目前约有100家以上的谷子店,形成两大主要聚集区 [6][8] 谷子经济商业逻辑 - 谷子经济特指基于漫画、动画、游戏、偶像等流行文化内容IP衍生出的周边商品经济 [3] - 谷子消费者主要关注情绪价值和社交价值,购买行为与情感满足和社交需求高度相关 [8] - 泛二次元文化的加速渗透和国内谷子产业制造的完善是推动谷子经济发展的两大关键诱因 [10] 谷子经济市场表现 - 大上海城通过二次元主题转型重获年轻人青睐,谷子店数量已发展至约50家,主要集中分布在1层和2层 [5] - 新田TK360购物中心从经营低迷转变为城市玩乐中心,引入多家二次元品牌门店并填充泛二次元玩乐业态 [6] - 大上海城和新田TK360购物中心均划定了特定场地无偿给爱好者摆摊交易,周末集聚大量二次元爱好者 [6] 谷子经济竞争格局 - 2025年郑州线下谷子市场迎来洗牌潮,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谷子店面临淘汰 [11] - 大上海城某店去年单月销售额最高达50多万元,今年单月销售额最高仅有20多万元 [11] - 今年一季度国内已有近百家线下谷子店关闭或计划闭店,包括知名连锁品牌 [11] 谷子经济差异化策略 - 部分商家通过精准定位构建护城河,如秋子谷子店主打中古谷子,漫谷以《鬼灭之刃》进口谷子为特色 [13] - 线上渠道的先发优势挤压线下市场流量,但限量款谷子线下发售仍吸引消费者抢购 [13] - 行业经历从无序扩张转向理性发展的必经阶段,长期成长性不会改变 [13]
大兴西瓜节的“科技烟火气”:机器狗搬瓜、AI摊煎饼
新京报· 2025-05-31 21:33
科技与文化活动融合 - 第三十七届北京大兴西瓜节音乐嘉年华融合科技、文化、旅游、体育等多元业态,为市民带来兼具科技感与烟火气的夏日盛会 [1] - 活动以巨型"兴小瓜"装置、科技感市集、多元音乐演出为亮点,通过经开区科技机器人与大兴区西瓜节的深度结合创新融合 [3] - 在科技与文化的跨界碰撞下,活动涵盖流行、电音、嘻哈等多元风格的音乐盛宴,营造沉浸式体验 [2] 机器人技术展示 - 机器狗、G1人形机器人以及T1人形机器人共同为音乐会开场,其中机器狗拉着大兴西瓜行走引发观众惊叹 [1][2] - 透明橱窗式煎饼机器人作为市集的科技焦点,机械臂能精准完成摊制、淋蛋液、翻面、折叠等工序 [2] - 全自动咖啡机可一键完成从选品到出杯的现磨咖啡制作流程,仅需60秒 [2] IP商业化运营 - 围绕"兴小瓜"IP设置特色市集,独家售卖包括金属徽章、明信片、果冻包、毛绒挂饰等衍生产品及联名特色咖啡饮品 [1] - 系列文创产品将装置视觉符号转化为可触达的文化载体,构建"艺术打卡+文创消费"联动模式 [1] - 11米高的"兴小瓜"巨型艺术装置成为吸引观众驻足拍照打卡的特色文化符号 [1]
全国首个南海文化主题邮局开业 打造海南特色文旅融合新典范
海南日报· 2025-05-20 09:00
文旅融合创新 - 全国首个南海文化主题邮局在琼海潭门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内正式揭牌开业,旨在打造海南特色文旅融合新典范 [1] - 主题邮局首发近50款文创产品,包括深蓝宝藏青花系列和珐华系列邮品,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 [1] - 集戳本和明信片等产品设计融入文物元素,增强游客互动体验并促进海洋文化传播 [1] 合作与活动规划 - 中国邮政集团海南省分公司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签署主题邮局运营合作协议 [1] - 未来将推出"南海文化研学之旅"、"小小邮差体验日"等系列主题活动 [1] - 主题邮局通过集藏文化产品赋能,发挥"以邮彰文、以邮促旅、以邮惠民"的作用 [1] 文化元素融合 - 珐华孔雀蓝莲纹带盖梅瓶特色邮筒即将亮相,融合传统文化与书信功能 [2] - 邮筒设计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独特纽带,推动城市文旅融合 [2] 行业创新示范 - 南海文化主题邮局是"博物馆+邮政"品牌资源跨界融合的成果 [2] - 项目为邮政文化赛道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机衔接的创新示范 [2] - 既拓展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也为海南自贸港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 [2]
上城:36岁的彭埠“小白菜”焕新
杭州日报· 2025-05-09 10:33
文化IP发展历程 - "小白菜文学社"从1989年创刊至今已36年,累计出版66期刊物,记录了彭埠地区的钱塘江传说、农耕技艺、拆迁乡愁等文化记忆[1] - 刊物最初由老站长王云良和文学爱好者通过手刻油印方式制作,内容聚焦老街故事和农时谚语,具有浓厚乡土气息[1] - 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一代兴趣转移,文化传承面临新挑战,促使探索更年轻化、趣味化的传播方式[1] 文化创新举措 - 通过1473份居民需求调研,确定深化本地民间文化IP的发展方向,并创造"小王兔"新形象作为文化载体[1] - 开发《小白菜"彭"友圈》漫画期刊,采用"漫画+微课"形式串联八大民间故事,覆盖22所学校、20个社区[2] - 推出系列文创产品包括彭埠民间棋、手绘麻布包、麦糕插签等10类15门课程,惠及2000余人[2] - 制作11个微课视频扩大传播范围,形成"老匠人+新青年+小伢儿"的志愿传承队伍[2]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组织15门课程传承人、42名文化宣讲员及青少年志愿者进入20个社区提供定制服务[3] - 将在各社区成立"小白菜"分社,实现IP文化打卡墙全域覆盖[3] - 通过"文化特派员+"模式推动文化传承从外部支持转向自主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