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健康管家
icon
搜索文档
想不到吧,人工智能正以更温暖、更实用的姿态融入日常生活→
央视网· 2025-07-28 09:40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拓展 - AI电子宠物具备互动功能 能通过触摸触发表情和动作变化 实现拟人化交互 [1] - AI启蒙教育机器人覆盖4-12岁群体 集成语音科普问答 视觉识别 编程教学等多元功能 [3] - 医疗场景中AI健康管家可解读专业诊断报告 提供术语解释 就诊建议等实用服务 处理单次分析仅需数秒 [3] 数字人技术突破 - 数字人分身实现跨场景内容创作 可适配不同地点生成对应播报内容 [3] - 多模态技术使数字人表情 语气 动作与内容高度同步 拟真度显著提升 [5] - 多图参考功能突破单一模态限制 支持融合人物 场景 服装等多元要素 视频生成效率大幅提高 [5][7] 行业创新方向 - 消费级AI产品强化情感属性 电子宠物等形态增强用户陪伴体验 [1] - 教育领域结合编程语言培养青少年AI能力 形成渐进式学习体系 [3] - 医疗健康类应用聚焦实用价值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降低专业门槛 [3]
人工智能越发“聪明” 业内人士呼吁全球合作应对风险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12:09
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深度融入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1] - 美国公司Relativity Space预计未来两年将涌现大批能通过语言记忆完成任务的AI智能体,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1] -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MiniMax指出AI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且与人类共同持续改进自身,未来能力增长可能无止境[1] 人工智能技术特性 - 当前人工智能具有通用性、可复制和开源的特点[2] - 图灵奖得主指出目前缺乏科学方法确保AI安全性和人类可控性[2] - 诺贝尔奖得主比喻AI发展如同饲养虎崽,需防止其反噬人类主导地位[2] 全球治理与合作需求 - 需建立国际化社群促进各国在AI安全研究领域合作,确保AI辅助人类[2]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智能鸿沟,影响后者国际话语权[2] - 需确保未充分受益工业革命的国家也能从AI发展中获益[2] 全球治理行动进展 -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提出构建安全治理框架并开展风险研判[3] - 计划明确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本土化AI技术和服务[3] - 中国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总部拟设上海,推动普惠发展[3]
医疗合辑 | WAIC 2025:AI技术与全球健康产业的破局与融合
36氪· 2025-07-15 17:17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将于7月26日-28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展览持续至7月29日[3] - 医疗与健康板块设置4场重要论坛,聚焦诊疗范式创新、AI药物研发、AI临床应用、医疗普惠四大方向[3] - 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H2行业应用馆集中展示30余项医疗健康技术/产品[17] 核心议题 - 脑机接口前沿探索、多智能体系统发展、AI预测药物载体材料提升靶向给药效率[4] - 人工智能药品监管平台、智能药物递释系统、AI药物设计方法及新药研究[5] - 具身智能实践探索、AI肺间质病病理诊断平台、科技普惠民生及欠发达地区共享红利[5] 重要论坛 - **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健康新范式论坛**:7月26日汇聚诺奖/图灵奖得主、院士探讨转化医学、新药研发及重大疾病诊疗变革[5] - **技术无疆全球共济论坛**:7月27日通过人机协同挑战赛等形式探讨AI在诊疗流程中的深度应用[6] - **AI定义医药研发未来论坛**:7月28日发布多智能体虚拟疾病生物学家"元生",聚焦靶标发现与药物研发立项[7] - **AI+医健产业可持续创新论坛**:7月28日集合药企高管与投资机构代表探讨产业价值链重构[8] 参展机构 - **国际科研机构**:英国皇家工程院、莱布尼茨环境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等[9] - **医疗机构**:印尼国家中央综合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新疆莎车县人民医院等[9] - **生物医疗企业**:赛诺菲、诺华、飞利浦、联影智能、深度势能等[10] - **高校**: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多伦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等[11] - **国家实验室**:临港实验室、浦江实验室等[12] 技术成果 - 首发"科技基础大模型"及科研智能平台、AI药物研发周期优化方案、全球医学影像AI分析云平台[15] - 阿里达摩院"平扫CT+AI"多病早筛Agent覆盖肿瘤/慢性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筛查至随访全流程[19] - 蚂蚁集团"AI健康管家"整合全国3600家医院资源,提供30多项全流程医疗服务[21] - 蓝想数科发布急诊/手术/重症三大AI医疗专科智能体,推动高复杂度场景智能化[21] 创新产品 - 上海音乐学院"智能音乐疗愈舱"基于多模态情绪检测数据改善睡眠障碍/抑郁情绪[21] - 纽洛斯健康智能魔镜通过30秒面部扫描评估数十项健康指标[21] - 智慧眼砭石AI中医四诊仪3分钟完成体质辨识与健康干预[22] - 深圳赛博格首发类人仿生灵巧手,适用于远程操作与手术训练[23]
打破跨境养老藩篱,粤港澳大湾区探索银发经济新路径
南方都市报· 2025-07-08 19:33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养老现状 - 香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十年间从13%飙升至19%,2050年或成全球老龄化最严重地区 [1] - 澳门老年人口抚养比同期由9%跃至16% [1] - 香港养老院平均轮候时间长达24个月,床位月均补贴高达2.5万港元,人力成本占运营费用六成以上 [2] - 内地护理成本仅为香港1/4,结合智慧监测设备可节省80%支出 [2] 跨境养老政策与设施进展 - "港澳药械通"政策已惠及过万人次 [1] - 跨境养老社区从4家扩容至11家,覆盖"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 [2] - 2025年7月深港将开通医疗数据跨境通道,实现病历直传 [10] 制度与资源瓶颈 - 医疗数据因法规差异无法互认,导致重复检查与诊断断层 [6] - 香港年金计划与内地个人养老金制度未衔接,跨境资产配置受限 [6] - 香港床位紧缺而内地空置率超60%,高端服务人才不足 [6] 智慧医疗与金融创新方案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港药达"项目,实现药品跨境配送 [8] - 深圳试点数字人民币发放养老消费券,智能设备一键呼叫紧急救助 [8] - AI健康管家使慢性病管理有效率提升40% [8] - 建议扩大养老金融产品税收优惠,开发专属跨境储蓄与保险 [8] 区域协同发展路径 - 香港可联动内地打造保险衔接的跨境养老示范项目 [10] - 深圳依托科技基因建设智慧养老城市,试点防跌倒系统 [10] - 珠海与澳门共建中医药康养基地,广州整合医疗资源构建"医教研养"综合体 [10]
蚂蚁做AI医疗:走窄门、行远路?
36氪· 2025-07-02 20:39
核心观点 - 科技普惠医疗健康是一个由无数"小事"组成的系统工程,而非一蹴而就的浪漫故事 [1][21] - 蚂蚁集团发布独立AI健康应用"AQ",旨在通过AI技术解决医疗普惠难题,形成覆盖院内院外全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 [2][6] - AQ应用的核心优势在于技术实力、医疗生态连接以及医生智能体的深度参与 [12][13][14] - AQ的未来发展关键在于突破"工具"局限,成为焕新医疗健康服务范式的"新平台" [16][19] AQ应用的背景与目标 - 蚂蚁集团进入医疗领域11年,从支付工具逐步升级为健康管理平台,解决看病就医的便捷性问题 [6] - 中国亚健康人口比例超过75%,潜在慢病管理人群规模达5-6亿,但面向普通用户的AI健康工具仍然稀缺 [7] - AQ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有值得托付的健康管家,通过AI技术解决医疗资源普惠难题 [7][10] AQ应用的功能与升级 - AQ整合了问诊咨询、健康科普、医院挂号、医保报销等核心功能,连接国内千余家医院和百万医生 [2][8] - AQ升级为"诊室模式",提供多轮追问和病情分析建议,并引导用户进入线下就医流程 [10] - AQ与鱼跃、华为等硬件设备打通,支持健康数据智能分析和个性化建议 [10] - AQ的交互形态更简洁,首页罗列核心功能,顶部可切换至医生AI分身界面 [8] AQ的技术与医疗生态优势 - 蚂蚁医疗大模型在医学多模态数据、模型架构设计和真实场景应用上具有领先性 [12] - 蚂蚁医疗大模型在HealthBench和MedBench评测中表现优异,复杂推理能力和医学共识能力超过主流模型 [13] - AQ与10余所顶级三甲医院合作,近200名医生上线AI分身,7x24小时提供服务 [14] - 专科智能体开发耗时近2年,深度提炼医生临床经验,解决医疗实际问题 [14] 医生与医院的参与案例 - 上海仁济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迟辰斐参与开发泌尿专科智能体"RJUA",运行近一年 [14]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毛洪京通过AI分身一天最多服务11万人次,覆盖全国 [15]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秦文星的AI分身曾成功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15] 行业竞争与未来挑战 - 医疗AI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派强算法弱场景,传统医疗企业有渠道缺迭代 [18] - AQ提出医疗AI未来可能性:从"工具"进化为"伙伴",重写人与AI关系 [19] - 未来挑战包括责任边界划分和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等问题 [19] - 蚂蚁将"普惠医疗健康"升级为集团五大业务板块之一,持续投入长期工程 [19][21]
ESG年报解读|蚂蚁集团200场风控会尝试改善违规情况,风控、消保合规仍需提升
搜狐财经· 2025-07-02 17:59
核心观点 - 蚂蚁集团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强调AI普惠服务与跨境支付创新,同时暴露子公司治理与消费者保护问题 [4][6][9][14] ESG创新与成果 - AI驱动的普惠服务升级:推出三大AI管家(健康、理财、生活),服务超1.3亿用户,43%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4] - "AI健康管家"服务786万用户,提供近百项功能 [4] - "蚂小财"优化用户资产配置与交易理性度 [4] - 跨境支付服务:Alipay+覆盖70多个市场、17亿消费者账户、1亿商户,万里汇累计交易额超3000亿美元,服务120万家中小微企业 [6] - 科技投入:2024年科研投入234.5亿元(占营收超10%),自研"百灵大模型",成立具身智能子公司,推进密态计算等技术 [6] - 技术开源:累计开源2000个代码仓库,新增20个项目,吸引11000名开发者参与 [8] 公司治理问题 - 子公司违规:蚂蚁消金因治理不完善、风控不足被罚140万元(2025年披露,源于2022年检查) [9] - 网商银行因多项违规被罚735万元,两名高管被警告(2024年8月) [9] - 治理改进:2023年起将风险管理纳入高管考核,2024年召开200多场风控会议,但子公司风控独立性仍存漏洞 [10][13] - 蚂蚁消金风控部门与集团委员会权责交叉未明确披露 [13] 消费者保护缺陷 - 投诉与隐私问题:蚂蚁消金和网商银行因催收管理、隐私泄露遭大量投诉,投诉处理低效 [14] - 第三方合作机构监管失效,导致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 [14] - 改进措施:优化投诉流程,成立调解工作室,开展消保培训与考试,但实际效果未达预期 [14][15]
透视蚂蚁ESG报告:AI重点落子“金融+医疗” 子公司业务版图浮现
中国经营报· 2025-07-01 19:29
公司战略与ESG报告 - 公司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战略聚焦AI时代普惠服务创新,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创造价值 [1] - ESG议题从19个优化为13个,重点聚焦AI时代双价值创造,普惠产品和服务、科技推动行业变革等位列重要性前五 [2] - 子公司网商银行、蚂蚁国际、蚂蚁消费金融等先后披露ESG报告,共同构成公司整体战略拼图 [1] AI技术应用与研发投入 - 公司推动AI在金融、医疗、生活三大场景应用,三大AI管家累计服务用户超1.3亿,43%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2] - AI健康管家至2025年6月已服务超7000万用户 [2] - 2024年研发投入234.5亿元,研发强度连续三年超10%,重点投入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技术 [3] - 核心技术包括大模型和隐私计算已对外开源 [3] 金融业务发展 - 支付领域技术持续迭代,"碰一下"付款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超1亿用户,50%为30岁以下年轻人 [2] - 网商银行累计服务小微客户6851万户,加速AI技术融入业务全链条,打造服务小微客户的AI CFO [4][5] - 蚂蚁消费金融花呗服务超4亿消费者,近50%来自中西部地区,75%用户未支付过利息费用 [5][6] 医疗领域布局 - 支付宝累计激活医保电子凭证超6.6亿用户 [3] - 推出数字健康人"安诊儿"、医疗大模型,收购好大夫在线并推出独立App"AQ" [3] 全球化业务拓展 - 蚂蚁国际首次披露四大业务线:Alipay+、Antom、WorldFirst、Bettr,服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 全球服务超1亿商户与17亿消费者账户 [5] 组织与人才发展 - 2024年员工数量从29740人增长至36559人,增幅超20%,新增6000余人 [3] - 在长沙、郑州、重庆等重点城市设立研发运营子公司 [3]
计算机行业重大事项点评:AI+医疗:蚂蚁发布AQ,AI健康加速落地
华创证券· 2025-06-30 15: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蚂蚁集团AI应用全新升级展示AI在医疗领域全新应用模式,促使更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AI技术在医疗场景应用落地,推动AI医疗面向C端客户实现实惠价值 [2] - AI将全面融入医疗产业进行技术革新,算力成本降低预计加速医疗各细分龙头企业加大对AI能力投入与革新,产业或将迎来蓬勃发展期 [2] - 今年AI+医疗商业化或将快速推进,助力企业实现营收增长,B端和C端用户规模仍将增长,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项 - 6月26日蚂蚁集团在上海发布AI健康应用AQ,围绕百姓看病就医刚需、健康管理痛点,提供上百项AI功能,连接全国超5000家医院、近百万名医生以及近200个名医AI分身等专业医疗服务,该App已在各大应用商店陆续上线 [2] 评论 AI健康管家升级,提升终端体验 - 2024年9月支付宝上线“AI健康管家”,已服务超7千万用户,全新推出的独立应用AQ具备“问答更专业、服务更全面、健康更懂你”三大特点 [2] - AQ基于蚂蚁医疗大模型打造,可模仿真人医生追问,引导用户提供必要病症信息,得出更准确全面的健康建议 [2] - 健康档案服务功能可记录就医、用药等信息,与健康管理设备公司合作,打通可穿戴设备连接,根据相关信息提供专属健康建议 [2] AI赋能医疗,市场空间高速增长 - AI可应用于医学影像等细分场景,全面赋能院前、院中、院后各个环节,核心目的是降本增效等 [2] - 我国“AI+医疗”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88亿元增至2033年的3157亿元,十年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3.1%,市场空间快速增长 [2] TEMPUS AI业绩提速,数据+AI驱动智能落地 - Tempus AI 2025Q1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6亿美元,同比增长75.38%,较2024年30.38%进一步提速,主要受益于基因组学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增加 [2] - 2024年讯飞医疗科技实现营业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32.0%,主要受益于B端拓展和患者服务收入 [2] - 阿里健康2025财年实现营业收入305.98亿元,同比增长13.2%,天猫健康平台GMV与年度活跃用户持续提升,在线商品数增长超91%至1.33亿;阿里健康大药房年度活跃消费者数与ARPU持续增长,在线商品数同比增长33.6%至123万 [2]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国内AI医疗企业:卫宁健康、润达医疗、创业慧康、思创医慧、嘉和美康、万达信息、东华软件、麦迪科技;以及港股及海外AI医疗龙头:Tempus、阿里健康、讯飞医疗科技、晶泰控股、医渡科技、医脉通等 [7]
蚂蚁集团:推出AI健康管理应用 为健康服务增添动力
人民日报· 2025-06-27 05:52
公司动态 - 蚂蚁集团于6月26日推出AI健康管理应用AQ,提供健康科普、医保问答、健康档案、辅助挂号、健康咨询等上百项AI功能,旨在成为用户信赖的健康管家[1] - AQ是"AI健康管家"的升级版本,链接更广泛的健康管理资源,打造更多智能体应用,并运用人工智能优化升级服务体系[2] - 2024年9月蚂蚁集团发布"AI健康管家",已服务超7000万用户[2] - 2024年5月"AI健康管家"上线"减重专区",推出系列智能体指导用户科学饮食和健康锻炼[2] 产品功能 - AQ内含系列智能管理工具,依托AI大模型能力,通过用户上传的照片智能识别健康问题并给出专属建议[3] - 产品包含"运动健康小助手"可根据用户信息生成个性化训练计划[2] - "饮食健康小助手"可通过用户上传的日常饮食照片识别并记录食物热量,生成科学饮食方案[2] - 与多个智能硬件厂商合作推出专业智能体,在用户授权后根据健康信息进行分析并提供个性化指导[3] 技术能力 - AQ采用蚂蚁医疗大模型作为技术引擎,该模型学习专业医疗语料,具备多模态交互能力[3] - 蚂蚁医疗大模型在MedBench等国内外权威评测中达到行业领先水平[3] - 业内率先通过信通院医疗健康大模型双领域可信评估,获安全测评最高等级[3] 行业背景 - 2024年11月《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印发,推进卫生健康行业AI应用创新发展[2] - 我国"AI+健康"市场加速发展,多家科技型企业接连推出相关应用[2] - AI应用正从"辅助工具"向"全周期伙伴"升级,在全民健康科普及健康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
蚂蚁抢滩金融大模型
华尔街见闻· 2025-06-25 16:01
大模型在金融业的应用趋势 - 大模型在金融业的应用从探索期迈向实践期,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已融入核心业务流程和复杂业务场景 [2] - 2023年金融AI应用多在C端客服,2024年进入核心业务领域如理财、保险理赔,建设节奏转向业务升级和战略重构 [3] - 2024年是Agent元年,智能体从数字助手向数字员工演进,突破大模型价值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3] 金融AI落地的关键挑战 - 金融机构面临大模型不懂金融、仅达"实习生"水平,以及安全合规、ROI预期不明等瓶颈 [3] - 金融行业对数据与AI关系不清晰时不敢使用大模型,训练投入大导致行动迟疑 [3] 金融智能体成功落地的核心要素 - 需构建机构专属金融大模型作为智能大脑,而非移植通用模型 [4] - 需实时感知金融市场动态并建立机构知识库,AI需支持业务分析与决策 [4] - 必须确保金融大模型和智能体的安全合规性及专业性 [4] 蚂蚁数科的金融AI实践路径 - 四类落地路径:大模型中台赋能应用、AI原生手机银行、业务场景效率提升、全行级战略重构 [5] - 支持大地保险打造大模型AI中台,覆盖70+智能应用 [5] - 商业模式支持私有化部署、SaaS订阅及效果计费,灵活适配金融机构需求 [5] 金融智能体解决方案布局 - 联合金融业推出百余智能体解决方案,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包括财富管理、营销增长等场景 [6] - AI大模型落地是业务战略重塑,驱动组织升级而非简单IT采购 [6] 金融机构合作模式差异 - 国有银行以自建智能体为主,与公司在技术层面查漏补缺 [8] - 股份制银行和头部城商行从IT或业务场景切入,区域性银行采用分层合作降低前期投入 [9] AI落地的组织与战略要求 - AI落地需一把手工程推动全行级重构,部分银行通过切片方式局部启动 [10] - 大模型价值需从业务侧发起,突破组织阻力 [10] 金融大模型的发展阶段与迭代 - 金融大模型需长期迭代知识工程和金融工具集,无法一蹴而就 [11] - AI是长期赛跑,持续迭代才能保持竞争力 [11] 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 金融大模型存在幻觉问题和合规安全挑战,需优化提示词和强化学习 [13] - 采用脱敏、拆分学习或行业云方案解决数据安全矛盾 [17] 蚂蚁的技术与产品布局 - 基座模型包括通义2 5、千问3和自研模型,重点训练金融垂类大模型 [14] - 智能体具备金融工具集,从辅助角色向autopilot演进 [14] - 将推出独立金融大模型产品,降低金融机构AI建设难度 [19] 云与AI的协同生态 - 合并AI与云板块,打造端到端AI产品体系,推动"云原生"向"AI原生"转型 [20] - 结合金融云合作基础和AI技术经验,提供特色解决方案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