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大模型
搜索文档
百川智能发布首个循证增强医疗大模型Baichuan-M2Plus
财经网· 2025-10-24 14:11
近日,百川智能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百川大模型上宣布,百川智能发布了循证增强医疗大模型 Baichuan-M2Plus,同步升级配套应用百小应并开放API。这是百川智能自8月开源Baichuan-M2以来的又 一次重要动作。评测显示,M2Plus的医疗幻觉率较通用大模型显著降低,相比DeepSeek低约3倍,优于 美国医疗产品OpenEvidence,可信度比肩资深临床医生水准。 ...
科技重大项目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实施办法出台;信达与武田达成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07:49
政策动向 - 驻卫健委纪检监察组与国家卫健委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对卫生健康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加强纪检监察监督的实施办法》,聚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重点项目,强化纪检监察监督 [2] - 《实施办法》从项目指南形成、立项评审、过程管理、绩效评价、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及资金使用管理、专家使用管理入手,开展全链条、嵌入式、穿透式监督 [2] 药械审批 - 九强生物取得地高辛测定试剂盒(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医疗器械注册证,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地高辛的含量,注册类别为Ⅱ类,有效期至2030年10月16日 [4] 财报披露 - 宏源药业第三季度营收为4.35亿元,同比增长2.45%,净利润为471.03万元,同比增长1,316.05% [6] - 戴维医疗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3.13%,归母净利润2164.11万元,同比增长28.96%,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93亿元,同比下降2.55%,归母净利润7261.78万元,同比增长14.71% [7] 资本市场 - 九安医疗通过参投奇绩创坛二期基金,间接持有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约0.05%的股份 [9]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新一代IO及ADC疗法,合作包括后期在研疗法IBI363及IBI343,以及早期研发项目IBI3001的选择权 [10][11] 行业大事 - 剂泰科技自研AI驱动候选药物MTS-004达到III期临床研究主要终点,成为中国首款完成III期临床的AI赋能制剂新药,计划于2026年向NMPA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13] - 百川发布循证增强医疗大模型Baichuan-M2 Plus,在多场景评测中医疗幻觉率较通用大模型显著降低 [14]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究团队发现含利福特尼唑的三联方案,为幽门螺杆菌治疗提供全新选择,相关成果于《柳叶刀-感染病学》发表 [15] 舆情预警 - 仟源医药股东翁占国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768.3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3%,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 [17]
平安好医生,以AI助力医险协同再提升
搜狐财经· 2025-10-11 10:06
行业背景与市场潜力 - AI正成为驱动医疗行业发展的新动能,涵盖辅助诊断、药物研发、远程医疗等多个方面 [2] - 2025年国内累计发布288个医疗大模型,其中新增133个,覆盖政策指引的84个应用场景 [4] - 截至2025年5月,医疗大模型在院内外场景的渗透率不足10%~20%,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近20亿元,同比增长140%,2028年有望突破百亿元 [4] 公司战略与AI布局 - 公司通过人事调整展现以AI为抓手的战略雄心,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兼任董事会主席,委任何明科为首席执行官 [2] - 基于平安全球领先的6大医疗数据库、超14.4亿线上问诊数据,公司持续迭代升级"平安医博通"医疗大模型及5大垂域模型 [4] - 公司推出"7+N+1"医疗AI产品体系,包括名医数字分身、AI家庭医生等,为业务全流程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 [4] 财务业绩与运营效率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实现25亿元,同比增长19.5%,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136.8% [5][8] - 由于AI赋能及业务结构优化,公司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2.2%提升至33.6% [8] - AI助力家医客均服务成本同比下降约52%,业务中台运营效率提升约50% [8] 用户增长与业务发展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F端付费用户数约2000万人,同比增长34.6% [8] - 享有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客均合同数、客均AUM分别为其他个人客户的1.6倍、4.0倍 [8]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B端服务付费企业客户超3500家,同比增长37.2%,B端付费用户数超360万人,同比增长39.2% [8] 医险协同与生态整合 - AI正成为医疗与保险协同的纽带,优化前端用户体验并赋能后端保险服务 [6] - 新任首席执行官何明科在互联网、大健康领域经验丰富,其与郭晓涛的协同配合有望提升医险协同水平 [2][7] - 公司与平安集团旗下寿险、产险、健康险、银行等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加强,协同效应深化 [6][7]
“十四五”答卷·科技支撑强国建设|科技创新开辟健康中国新赛道
科技日报· 2025-09-28 17:47
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 - 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二期建设在济南加速推进 [1] - 该系统已进入武威、兰州、莆田、武汉等多个城市,实现高效率和高精准度的肿瘤治疗 [1] 创新药物研发 - 我国首个基因替代疗法药物信玖凝于今年4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血友病B [2] - “十四五”以来,我国批准创新药已达两百余个,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创新药在研数目占全球近30% [3] - 2021年以来已有57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包括27个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 [3] 人工智能与前沿技术赋能 - OpenCGT平台以AI大模型预测并创造新的纳米载体,突破生物药精准递送界限 [2] - 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等联合研制的生物医药大模型SWBind落地,能对小分子配体、核酸分子、蛋白质分子结构实现精准预测 [3] - AI协助推动新机制、新靶点识别,已有不少新药在AI协助下快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 高端医疗装备突破 - 获得全国首个神经介入手术领域创新医疗器械三类证的颅内动脉瘤智能诊疗系统亮相 [4] - 智能移动微创手术装备系统已推广至1200余家医院,并出口50余国,获172项知识产权 [5] - “十四五”以来,包括碳离子治疗系统在内的265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6] 手术精准度与AI应用 - 肺癌手术智能辅助模块的临床试验表明,手术准确度提升了8%,错误率降低了43% [6] - 国产光子计数CT比传统CT空间分辨率提高2至3倍,国产手术机器人提高了手术精准度 [6] - 多个领域的“AI+治疗”创新医疗器械获批首个应用许可,如AI+骨科手术、AI+病理细胞诊断等 [6] 智慧医疗与远程诊疗 - 全球首例基于卫星通信链路的超远程手术成功实施,实现实时操控手术机器人 [7] - 深圳启动全球首个城市级医疗大模型集群“医智方舟”,打通医疗机构间数据 [7] - 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涌现出“京医千询”、“福星”、“木兰”等聚焦垂直领域的医疗大模型 [7]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已建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中医药创新平台 [3]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大力发展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完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 [8] - 促进创新药物、疫苗和医疗设备等成果转化,推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度应用 [8]
前景研判!2025年中国医疗大模型行业市场发展概况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智研咨询)
搜狐财经· 2025-09-28 10:21
行业定义与应用 - 医疗大模型是专门针对医疗健康领域训练优化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旨在理解、处理和生成医学专业语言知识,以辅助医疗专业人员、研究人员和患者 [3] - 医疗大模型应用涵盖临床、管理、教育、公共卫生等多个方面,尤其在疾病诊断、医学影像处理、电子健康记录分析和药物研发等方面显著提升诊断精度和效率 [2][3] - 大模型技术在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皮肤病及全身性疾病等多个医疗场景中展现出显著潜力 [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场规模为268.9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431.6亿元,2031年将增长至1487.9亿元 [7] - 2024年我国医疗大模型市场规模为41.8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65.3亿元,2031年将增长至213.4亿元 [2][9] - 医疗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展现出巨大潜力 [2][9] 模型类型分布 - 我国通用医疗大模型数量为114个,占比40.57% [2][11] - 专科医疗大模型数量为106个,占比37.72% [2][11] - 中医大模型数量为33个,占比11.74% [2][11] 产业链与相关企业 - 上市企业包括阿里巴巴-W[09988]、讯飞医疗科技[02506]、医渡科技[02158]、卫宁健康[300253]、智云健康[09955] [2] - 相关企业涵盖瑞金医院、华西医院等医疗机构,百度、华为等科技公司,以及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国家卫健委等研究机构 [2] - 医疗大模型搭建涉及数据收集与预处理、算法选择、模型训练优化等多个阶段 [5]
方舟健客涨超8% 杏石医疗大模型登上Nature新闻版面 公司AI慢病管理模式出圈海外
智通财经· 2025-09-26 11:14
股价表现 - 方舟健客股价上涨8.23%至4.34港元 成交额达4077.62万港元 [1] 行业关注与认可 - Nature新闻报道中国医疗大模型 重点关注AI与多种慢性疾病深度融合的慢病管理模式 [1] - 中国AI+慢病管理创新力量崛起 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海外市场同类企业仍较为稀缺 [1] - 方舟健客杏石大模型9月正式落地 创新模式被国外学者关注并首次登上Nature报道 [1] 技术应用与产品功能 - 杏石大模型作为公司超级数字大脑 驱动AI用药助手 AI健康管家 AI医生助手 AI学术助手和AI搜索5大应用 [2] - AI应用覆盖临床与患者端特定场景 包括用药指导 患者教育 诊断辅助及医学文献查询等领域 [2] - AI学术助手配备语音交互功能 支持专家级答案秒级语音播报 提升临床医生工具使用效率和黏性 [2]
“技术引领+临床实践”双轮驱动 商汤医疗助力病理数智化转型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13:42
行业挑战 - 病理诊断面临数据复杂多样、专业人才短缺、诊断标准不一的共性挑战 [1] 技术解决方案 - 公司以医疗大语言模型"大医"为智慧中枢 融合原创病理大模型PathOrchestra及影像基模型等多模态技术 [1] - 打造通专融合技术体系 实现对病理图像、文本报告及临床信息的高效融合与协同理解 [1] - 通过三大技术平台协同实现采-存-管-用-研全链路闭环的智慧病理综合解决方案 [3] 技术应用 - 采用技术引领+临床实践双轮驱动模式 展示病理大模型性能 [1] - 凸显人工智能技术在真实医疗场景中的应用价值 [1] - 探索数字病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叉融合 持续攻坚多模态大模型关键技术 [3] 发展路径 - 以模型筑基-平台赋能-生态共建为路径 推动医疗大模型从技术可行到临床好用发展 [3]
专家智能体火热 医生担忧AI分身“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搜狐财经· 2025-09-22 00:4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中国医疗大模型市场规模预计接近20亿元 在行业爆发期间预计以140%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 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1][2] - 202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增至4799亿元 [3] - 2024年前四个月国内新发布医疗大模型数量已超过100个 远超2024年全年的94个和2023年全年的61个 [1][2] 专家智能体技术发展 - 专家智能体以AI大模型为技术底座 结构化专家团队的诊疗经验 复刻专业语料和临床决策框架 形成专家的数字分身 [1] - 大模型推理能力提升和训练模式迭代使医疗垂直大模型能够理解医学思维和医疗决策逻辑 实现可信的辅助决策 [2] - 专家智能体已成为基于大模型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 头部企业已陆续推出AI医生产品 [2] 应用场景与价值 - 专家智能体可协助医生拓展诊疗边界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更普惠可及 但数字分身不能取代专家做出诊断决策 [1] - 智能体应用可提升诊疗效率 通过智能分流使专科专家落入诊疗流程的第四个环节 减少专家额外或重复的精力消耗 [5] - 智能体介入可提高专家诊疗精准性 AI智能分身可做好医患语言体系衔接的翻译工作 减少诊断偏倚 [6] - 头部医院已将专家智能体延伸至患者随访和基层医院医生培训中 推动专家级诊疗能力向基层医疗复制推广 [6] 技术挑战与限制 - 医疗大模型面临逻辑黑箱和AI幻觉两大关键问题 直接影响模型的可信度、可用性和可控性 [8] - 专家智能体根据医疗垂直大模型蒸馏产生的小模型 大模型的知识体系和推理路径影响决策精度 [8] - 专家语料获取可能通过原始方式存在数据噪音 训练规则库质量和医生权威性影响模型效果 [8][9] - AI医疗大模型多模态识别能力尚不理想 对不同尺寸、像素和色温的影像资料难以精准识别 [10] 专家参与与信任建立 - 专家需要深度参与模型开发与迭代 每天根据真实患者情况给予额外反馈 经验总结沉淀到大模型中 [9][10] - 建立高度信任关系需要专家对智能体进行授权、背书、签字和复盘 专家精力可能仅能胜任一个或几个问诊平台的工作量 [10] - 专家参与动力在于提升诊疗效率 但需要为智能体的诊断签字并担负医疗责任 [7]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医疗大模型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展望:行业正逐步展现出潜力和价值,应用前景广阔[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8 09:39
医疗大模型行业基本概况 - 医疗大模型是专门针对医疗健康领域训练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基于Transformer架构,旨在理解和生成医学专业语言和知识 [2] - 应用场景包括疾病诊断、医学影像处理、电子健康记录分析和药物研发,显著提升诊断精度和效率 [2] - 在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皮肤病及全身性疾病等多个医疗场景中展现出显著潜力 [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场规模为268.9亿元,医疗大模型规模为41.8亿元 [1][4][6] - 预计2025年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场规模达431.6亿元,医疗大模型规模达65.3亿元 [1][4][6] - 预计2031年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场规模增长至1487.9亿元,医疗大模型规模增长至213.4亿元 [1][4][6] 模型类型分布 - 通用医疗大模型数量为114个,占比40.57% [1][6] - 专科医疗大模型数量为106个,占比37.72% [1][6] - 中医大模型数量为33个,占比11.74% [1][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算力基础设施如芯片、服务器等硬件支持及算法框架研发 [8] - 中游为大模型开发与维护,涉及编程语言和开发平台 [8] - 下游应用场景包括生命科学研究、药械研发、医学影像诊断和智能问诊等医疗服务领域 [8] 行业发展历程 - 医疗AI始于20世纪中叶,早期以专家系统为代表,实现疾病诊断和治疗建议的智能辅助 [8] - 进入机器学习阶段后,采用支持向量机等算法,在影像识别和电子病历分析等领域取得进展 [8] - 2012年起进入深度学习阶段,卷积神经网络提升医学影像分类和病理识别性能 [8] - 大模型阶段预训练模型成为核心动力,增强跨模态理解和临床决策支持能力 [8]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医疗AI研究始于1980年代,1978年开发首款中医专家系统"关幼波肝病诊疗程序" [9] - 2005-2015年以临床知识库为主要方向,在心血管领域深入探索 [9] - 2015-2017年医疗AI迎来爆发式增长,2018年进入大模型时代 [9] - 截至2025年7月,国内医疗大模型总数达281个,企业占据研发主导地位 [9] 参与主体 - 市场开发主体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政府 [9] - 研发合作模式包括医企合作和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 [9] - 上市企业包括阿里巴巴-W、讯飞医疗科技、医渡科技、卫宁健康和智云健康 [2] - 相关企业包括瑞金医院、华西医院、百度、华为、深睿医疗和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等 [2] 行业展望 - 医疗大模型凭借高效数据处理和精准预测能力,成为推动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重要工具 [10] - 未来研究与应用前景广阔,在医疗行业的深度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和价值 [10]
港仔机器人尾盘涨近12% 公司与美年健康达成合作 推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医疗大模型规模化落地
智通财经· 2025-09-17 16:20
股价表现 - 港仔机器人(00370)尾盘涨近12% 收盘涨5.43%报1.36港元 成交额2558.6万港元 [1] 战略合作 - 公司与美年健康正式签署《智慧健康分布式体检中心战略合作协议》 [1] - 合作价值超8亿元 未来三年联合部署2万套"智慧健康机器人体检中心" [1] - 合作标志"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医疗大模型"首次规模化进驻全民健康管理领域 [1] 合作方优势 - 美年健康拥有500余家线下分院及千万级客户资源 [1] - 公司以具身智能技术为核心 已成功交付1000台四足机器人给香港通宏护卫 [1] 业务发展 - 合作将构建全球规模最大的"人机协同健康服务网络" [1] - 模块化"企业健康智能小屋"将进驻写字楼、社区、工厂等场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