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眼镜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豪鹏科技20250724
2025-07-25 08:52
纪要涉及的公司 豪鹏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战略转型与落地路径** - 从传统电池制造商向 AI 加固态核心能源解决方案引领者转型,通过固态电池技术解决 AI 硬件安全、性能和体积的矛盾,重新定义能源供给方式,已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商用,全固态预计 2026 年推向市场[2][4] - 与头部客户深度共生,形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如与大疆合作规模今年预计翻倍增长,带动高端业务发展[2][4] - 在 AI 眼镜、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多领域突破,AI 眼镜电池三季度起向海内外头部客户量产出货,机器人电源模组已量产出货,低空经济高能量密度电池组方案获认可并锁定意向订单[2][4][6] - 全球化产能协同,同福工业园完成产能整合升级,越南基地投产,承接关税敏感型订单,提高供应链韧性,推进智能制造升级,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至 25 - 26%,净利率至 7 - 9%[2][5][7] 2. **AI 加端侧业务进展** - 量产进度提速,AI 眼镜电池、机器人电源模组出货,低空经济方案获认可[6] - 技术壁垒夯实,半固态电池量产商用领先,全固态预计 2026 年推向市场,高硅负极及干可叠片产品优化增长[6] - 全球化产能协同发力,同福工业园整合升级,越南基地投产[6][7] 3. **技术和产能规划** - 构建液态高硅、半固态到全固态研发矩阵,覆盖三大主流技术路线[8] - 同湖工业园完成局域整合,投放干可碟片专用产线,升级固态电池产线[8] - 与全球头部客户深度绑定,参与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8] - 未来 2 - 3 年,AI 产品占公司业务比例预计提升至 30%[2][8] 4. **无人机及低空经济业务** - 与大疆合作十年,今年对大疆供给翻倍增长,关注载物无人机市场,为 150 - 200 公斤载物无人机提供解决方案[9] - 与多家企业合作,推动行业发展[10] 5. **全固态电池发展** - 半固态电池已出货,全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面临挑战,正在规划中试量产线,预计 2026 年市场应用[12] - 解决循环性能问题,通过生产线和产品结构设计优化提高能量密度,预计 2026 年中期推出中试样品,规模化生产取决于客户需求和认证进度[15] - 中试产品能量密度目标 1,000 - 1,100 瓦时每升,尝试新材料体系提升能量密度[16] 6. **不同应用场景固态电池情况** - 动力领域主要用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用于信息和 AI 领域,国内外大品牌客户讨论应用但未商品化[17][18] - AI 眼镜最可能优先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放量[19] 7. **研发与管理措施** - 2025 年聚焦投入和精细化管理,利用先进工具和 AI 技术提升研发效能[13][14] - 2026 年增加人才投入,加强与外部合作[14] 8. **客户策略与市场定位** - 聚焦世界 500 强细分行业头部品牌商,特别是海外市场,下半年陆续进入量产阶段[3][26] - 在穿戴设备领域取得局部突破,与头部企业在应用领域存在差异[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AI 眼镜业务**:与客户签订长期行动协议,进行研发及产线建设,计划今年三季度出货,未来按客户计划推进[20] 2. **钢壳叠片技术**:能提升能量密度,适用于 AI 端侧产品,附加值高于传统软包电池,有助于营收和利润增长[27][28] 3. **硅碳负极技术**:硅含量 10% - 15%进入实验与量产阶段,通过粘结剂、电解液改进和引入半固态技术解决膨胀问题,开发新产品硅含量可达 20%以上,全硅负极及 50%含硅材料处于研发阶段[29] 4. **二季度盈利提升原因**:得益于精密制造和高端制造的数字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成本结构[30] 5. **固态电池数字化制造能力**:半固态电池数字化制造能力已体现,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线搭建阶段,未考虑后续数字化和精细化[31] 6. **固态电池研发合作策略**:采用投资、外购和并购等外延手段,与客户、高校及内部团队联合开发,保持开放态度探索合作机会[32] 7. **固态电池路线侧重点**:内部侧重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路线,与高校合作探索降低硫化物路线堆积压力的方法[33]
豪鹏科技(001283) - 2025年7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24 20:30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分析师会议,采用电话会议形式 [2] - 119 家机构的 147 名投资者参与,时间为 2025 年 7 月 24 日 16:00 - 17:00,地点为线上会议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潘党育、首席研发技术专家高学锋、董事会秘书陈萍、投资者关系李方静 [2] 经营情况更新 - 过去二十余年专注消费电子领域,为世界 500 强和细分行业头部品牌商提供一站式电池解决方案,积累对产品 SQDC 的认知 [3] - AI 技术推动能源需求变革,公司战略定位从消费类电池制造商升维为“AI + 固态”核心能源解决方案引领者,面向万亿级赛道 [3] - 短期聚焦 AI 端侧应用需求,中长期通过固态电池技术构建核心竞争力,开辟高附加值蓝海赛道 [3] - 技术研发构建液态高硅→半固态到全固态的阶梯式矩阵,覆盖三大主流路线,半固态电池已商用,全固态完成原型设计突破,预计 2026 年试产 [3] - 2025 年是“AI + 固态”战略攻坚之年,新业务取得量产进程全面提速、技术壁垒持续夯实、全球化产能协同发力三大突破 [4] 投资者主要问题及回复 战略升级落地路径与 AI 业务目标 - 以“技术的创新、产能的储备、生态的协同”构成完整闭环 [4] - 技术上构建阶梯式研发矩阵,产能上潼湖工业园完成整合并投产专用产线,生态上深度绑定头部客户参与全生命周期开发 [5] - 持续提升高毛利 AI 产品占比,推动固态电池商用渗透率,将 AI 相关业务培育成新增长引擎,比例随客户量产节奏提升 [5] 低空经济业务进展 - 关注低空经济市场,做市场调研和技术路线探讨 [5] - 飞行汽车需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高稳定性电池,固态路线被认为是实现途径 [6] - 与无人机核心玩家保持合作,2025 年产品配套翻倍提升,同步拓展其他低空类客户,技术方案基本锁定 [6] 固态电池产品进展与应用场景 - 与国内头部对讲机品牌联合定制开发高安全电池,应用于特定场景 [6] - 推出基于半固态技术的“软甲固电”,匹配下游需求 [6] - 半固态电池聚焦 AI 智能穿戴终端场景,已向多家国际头部穿戴客户送样评估 [6] - 全固态电池预计 2026 年试产,与终端品牌开展新品预研协同,与机器人客户保持技术迭代沟通 [6] 战略升级对研发费用影响 - 研发投入更聚焦 AI + 业务领域,管理更精细化,与头部客户精准定向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 - 完成惠州潼湖基地产能迁移及产线归集,整合实验室资源,通过研发工具提升研发效能 [7] AI 眼镜类电池产品出货及研发节奏 - 基于高能量密度方形钢壳电池技术,成为某头部穿戴品牌 AI 眼镜合格供应商,2025 年 Q3 起向各品牌客户量产出货 [7] 固态产品技术路线与优势 - 覆盖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大固态主流路线,聚焦消费级 AI 终端场景,并行三条路线协助筛选优化方案 [8] - 技术维度上半固态电池体积能量密度达 950Wh/L,解决零加压界面稳定性问题,适配轻量化、高安全场景 [9] - 成本维度上高能量密度及高安全性是品牌客户决策核心要素 [9] - 服务维度上与头部客户共建场景化解决方案,缩短研发周期,实现升维 [9] AI 相关市场订单或客户进展 - 与多家国际头部品牌客户建立联合研发机制,AI 眼镜、AI 陪伴型机器人、四足机器狗电池下半年量产出货,人形机器人项目下半年进入试产测试及应用场景训练 [9] - 2025 年 AI 相关产品贡献业绩增量,上半年 AI 类业务在 PC 品类渗透率明显,下半年将提升 AI + 端侧产品营收占比 [10] 高硅负极电池进展 - 量产产品硅含量可达 10% - 15%,实验室样品硅含量可达 20%以上 [10] - 全硅负极与海外材料厂联合开发,攻克“零石墨”体积膨胀难题,循环寿命达消费电子基础标准 [10] - 与某全球穿戴头部客户签署联合开发协议,预计 2025 年内完成 A 样验证,为下一代 AI/AR/VR 眼镜提供续航支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