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itHubCopilot
icon
搜索文档
英特尔CEO回应特朗普要其辞职;台积电7月营收同比增长26%;特斯拉据称解散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股价跌近2%【美股盘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20:06
股指期货表现 - 道指期货上涨0.10% [1] - 标普500指数期货上涨0.22% [1] - 纳指期货上涨0.25% [1] 中概股及个股动态 - 中概股盘前走势分化 小鹏汽车上涨超2.5% 蔚来上涨超1.5% 阿里巴巴下跌近2% 京东下跌超1% [2] - Firefly Aerospace盘前下跌超10% 该公司于本周四上市首日收涨34.11% 市值达85亿美元 [2] - 吉利德科学盘前上涨近3% 2025年第二季度产品销售额(除瑞德西韦外)同比增长4%至69亿美元 [2] - 英特尔盘前上涨近1% 公司首席执行官回应特朗普要求其辞职的呼吁 表示获得董事会全力支持 [2] - 特斯拉下跌1.97% 据悉解散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 计划加强对外部技术合作伙伴依赖 [2] 科技行业进展 - 微软宣布将GPT-5整合至Copilot生态系统 包括Microsoft365Copilot等产品 支持动态模型切换 [3] - 台积电7月营收同比增长26% 反映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支出加速及AI芯片需求上升 [3] 货币政策动向 - 摩根大通指出Stephen Miran获提名担任美联储理事可能增强9月降息可能性 [3] - 圣路易联储主席穆萨莱姆计划发表讲话 [3]
「美股盘前」特斯拉据称解散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跌近2%;英特尔涨近1%,CEO回应特朗普;台积电7月营收同比增长26%;Firefly Aerosp...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19:08
股指期货表现 - 道指期货涨0.10%、标普500指数期货涨0.22%、纳指期货涨0.25% [1] 中概股盘前行情 - 小鹏汽车涨超2.5%,蔚来涨超1.5%,阿里巴巴跌近2%,京东跌超1% [1] Firefly Aerospace股价波动 - 美国太空技术公司Firefly Aerospace盘前跌超10%,上市首日收涨34.11%,市值达85亿美元 [1] 吉利德科学财务表现 - 吉利德科学盘前涨近3%,2025年第二季度产品销售额(除瑞德西韦外)同比增长4%至69亿美元 [1] 英特尔管理层动态 - 英特尔盘前涨近1%,CEO陈立武获董事会支持并回应特朗普辞职呼吁 [1] 特斯拉技术团队调整 - 特斯拉解散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计划加强外部技术合作(英伟达、超威半导体、三星电子),股价跌1.97% [2] 微软AI产品整合 - 微软将GPT-5整合至Copilot生态系统,包括Microsoft365Copilot、GitHubCopilot等,支持动态模型切换 [2] 台积电营收增长 - 台积电7月营收同比增长26%,反映AI芯片需求上升 [2] 美联储政策预期 - 摩根大通认为Stephen Miran提名或增强9月降息可能性 [3]
【美股盘前】特斯拉据称解散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跌近2%;英特尔涨近1%,CEO回应特朗普;台积电7月营收同比增长26%;Firefly Aerosp...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19:08
股指期货与中概股表现 - 道指期货涨0.10%、标普500指数期货涨0.22%、纳指期货涨0.25% [1] - 中概股盘前涨跌不一,小鹏汽车涨超2.5%,蔚来涨超1.5%,阿里巴巴跌近2%,京东跌超1% [1] 个股动态 - 美国太空技术公司Firefly Aerospace盘前跌超10%,上市首日收涨34.11%,市值达85亿美元 [1] - 吉利德科学盘前涨近3%,2025年第二季度产品销售额(除瑞德西韦外)同比增长4%至69亿美元 [1] - 英特尔盘前涨近1%,CEO陈立武获董事会支持并回应特朗普辞职呼吁 [1] - 特斯拉跌1.97%,解散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并转向外部技术合作(英伟达、超威半导体、三星电子) [2] 科技与AI行业进展 - 微软将GPT-5整合至Copilot生态系统(Microsoft365Copilot、GitHubCopilot等),支持动态模型切换 [2] - 台积电7月营收同比增长26%,反映AI芯片需求持续上升 [2] 宏观经济与政策 - 摩根大通认为特朗普提名Stephen Miran为美联储理事或增强9月降息可能性 [3]
马斯克拆台、微软抢先接入!GPT-5终于来了 一键生成网页、博士级智能 却因基准图错误遭吐槽
华夏时报· 2025-08-08 08:27
产品发布与定位 - OpenAI于8月7日推出新一代旗舰AI模型GPT-5,并称其为"世界上最好的模型",将免费向所有用户开放[1] - 免费用户、Plus用户、Pro用户和团队用户当天即可使用,企业用户和教育用户将于下周开放访问[1] - GPT-5被定位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重要里程碑,公司首席执行官称其是"重要一步"[5][7] 性能表现与技术特性 - 在LMSYS Arena评分中,GPT-5以1,481分位列第一,高于谷歌Gemini 2.5 Pro的1,460分和xAI Grok 4的1,429分[4] - 在SWE-bench Verified编码基准测试中,GPT-5首次尝试准确率达74.9%,高于o3模型的69.1%和GPT-4o的30.8%[7] - 在Humanitys Last Exam测试中,GPT-5 Pro版本使用工具后得分42%,略低于Grok 4 Heavy的44.4%[10] - 模型采用统一系统架构,可自动识别何时需要快速响应或长时间思考,无需用户手动选择模式[4] 核心能力提升 - 编程能力显著增强,可凭单一提示创建完整网站、应用程序和游戏,在间距、排版等设计细节上有所改进[7] - 创意写作能力突出,能够处理无韵律抑扬格五音步诗和自由诗等复杂文体[13] - 健康咨询领域表现提升,在HealthBench Hard Hallucinations测试中错误信息率仅1.6%,远低于GPT-4o的15.8%和o3的12.9%[15] - 响应中包含事实错误的可能性比GPT-4o低约45%,比o3模型低约80%[17] 安全性与用户体验 - 进行了5000小时安全测试,采用新型"安全补全"训练方式,教模型在安全范围内提供最有帮助的答案[16][19] - 幻觉率显著降低,能更清晰地解释自身局限性,减少无根据的断言[16][19] - 提供四种可选预设性格(愤世嫉俗者、机器人、倾听者、书呆子),用户可调整交互风格[19][20] 生态系统整合 - 微软宣布将GPT-5集成到Copilot生态系统,包括Microsoft 365 Copilot、GitHub Copilot、Azure AI Foundry和Copilot Studio[30] - 新智能模式支持动态模型切换,增强推理和特定任务响应能力[30] - 开发人员可通过Azure AI Foundry利用GPT-5的模型路由器确保任务精度[30] 产品演示与市场反馈 - 演示中生成法语学习应用程序,几分钟内创建包含抽认卡、测验和贪吃蛇游戏的完整网页应用[2][13] - 发布会现场出现基准图表数据与显示不匹配的问题,例如编程测试中52.8%准确率标注对应了超过69.1%的柱状图高度[22] -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表现未达预期,特别是在ARC-AGI-2测试中未超越Grok 4[25][29]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苹果续升3%英伟达再收新高,中概股普涨
凤凰网· 2025-08-08 06:13
美股市场表现 - 道琼斯指数跌0 51%至43968 64点 标普500指数跌0 08%至6340点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0 35%至21242 70点 盘中一度涨超1% [1] - 30只道指成分股中14家上涨16家下跌 赛富时跌3 33% 卡特彼勒跌2 48% 苹果继昨日涨超5%后再涨3 18% [2] - 英伟达涨0 75%至180 77美元 总市值达4 408万亿美元 刷新收盘纪录 [5] 科技股动态 - 大型科技股多数走高 苹果涨3 17% 谷歌C涨0 18% 亚马逊涨0 37% 微软跌0 78% Meta跌1 32% 博通涨0 69% 特斯拉涨0 74% [5] - 芯片股整体走强 费城半导体指数涨1 5% Coherent涨6 22%进入苹果"美国制造计划" AMD涨5 69% 莱迪斯半导体涨5 45% [6] - 微软宣布将OpenAI的GPT-5整合至Copilot生态系统 包括Microsoft365 Copilot和GitHub Copilot 提供动态模型切换和高级代码编写功能 [8] 公司重大事件 - 苹果宣布新增1000亿美元美国投资 推进"美国制造计划" 获芯片和半导体关税豁免 [4] - 特斯拉解散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 部分成员转投DensityAI 未来将依赖英伟达和AMD等外部技术伙伴 [9] - 礼来因口服药物Orforglipron减重效果低于预期暴跌14 14% 竞争对手诺和诺德涨7 45% [7] 中概股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0 95% 好未来涨2 86% 理想汽车涨1 86% 小鹏汽车涨1 82% 蔚来涨1 52% 京东涨1 31% [7] - 百度涨0 76% 腾讯音乐涨0 37% 拼多多涨0 22% 阿里巴巴涨0 08% 新东方跌0 69% [7] 宏观经济与政策 - 交易员押注美联储年内降息两次 特朗普关税可能颠覆降息前景 通胀上行风险加剧市场滞胀预期 [4] - 特朗普提名斯蒂芬·米兰接任美联储理事 市场解读为支持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 [4]
微软股价暴涨8%!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全球第二家达成里程碑企业
金融界· 2025-08-01 01:23
微软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 - 公司股价在7月31日开盘后上涨8%,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家达到该市值的上市公司 [1] - 股价表现源于超预期的2025财年第四财季财报,营收764.4亿美元,同比增长18%,超出预期的738.9亿美元 [1] - 净利润达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4%,每股收益3.65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95美元显著提升 [1] AI驱动云业务增长 - 智能云业务部门营收298.8亿美元,同比增长26%,超出预期的291亿美元 [2] - Azure云服务营收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上一财季的33%加快,创两年半最高单季增速 [2] - 首次披露Azure全年营收突破750亿美元,同比增长34%,商业云业务营收467亿美元,同比增长27% [2] - 云业务总收入首次突破1680亿美元,同比增长23%,AI产品如Microsoft365Copilot和GitHubCopilot用户采用速度创纪录 [2] 资本支出与未来发展 - 第四财季资本支出242亿美元,同比增长27%,创单季最高纪录,不动产和设备相关现金支出171亿美元,同比增长23% [3] - 资本支出环比增长28亿美元,增幅13%,超出预期,预计下季度有望提升至300亿美元以上 [3] - 过去12个月新增超过2吉瓦数据中心容量,在全球70个地区运营超过400个数据中心,规模领先行业 [3] - 公司拥有3680亿美元已签约未交付订单,2026财年资本开支增速可能放缓,短期资产占比有望提升以满足AI算力需求 [3]
与微软关系生变?OpenAI为求转型拟祭出反垄断“杀招”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16:27
合作关系变化 - 科技巨头微软与OpenAI的合作关系可能迎来转折点,双方裂痕正在加剧 [1] - OpenAI希望削弱微软对其AI产品和计算资源的控制,并转型为盈利性公司,但微软不愿批准这一转型 [1] - OpenAI高管讨论指控微软在合作中存在反竞争行为,可能引发联邦监管机构审查 [1] - 双方发表联合声明称谈判仍在进行中,对未来合作表示乐观 [1] 竞争与谈判 - OpenAI和微软目前提供相互竞争的人工智能服务,已就修改合作关系展开谈判 [2] - OpenAI需要微软批准才能推进公司重组,谈判形势紧张 [2] - 分歧焦点包括OpenAI斥资30亿美元收购AI编码初创公司Windsurf的条款 [2] - 微软坚持在新上市公司中持有更多股份,而OpenAI寻求限制微软股份以保持独立性 [2] 合同与利益 - 微软对现有合同感到满意,可保留对OpenAI技术的使用权至2030年 [3] - 微软首席执行官表示ChatGPT的成功对微软有利,每次使用ChatGPT都会赚钱 [3] - OpenAI若未能在年底前完成转型,可能面临200亿美元投资削减 [3] 历史背景 - 双方合作关系始于微软2019年对OpenAI的10亿美元投资 [1] - 2023年11月萨姆·奥特曼短暂卸任时,微软仍坚定支持OpenAI,双方关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
硅谷40万人被裁员
投资界· 2025-05-21 16:05
核心观点 - AI技术驱动的降本增效浪潮正在重塑劳动力市场,企业通过AI工具大幅减少人力需求,导致大规模裁员,尤其是技术岗位[3][4][5] - 科技巨头(如微软、亚马逊)通过AI实现竞争力提升,但中小企业被动采用AI仅能短期续命,加剧行业马太效应[9][11][12] - AI当前主要价值在于企业端效率提升而非创造消费市场增量,未重现互联网的普惠性[9][12] - 自动化决策将取代传统重复性工作,未来多数岗位可能仅需少量人员审核AI输出[15][16] 行业变革与公司案例 科技巨头裁员潮 - 微软上季度净利润258亿美元(同比+18%),但同步裁员6000人(占全球员工3%),被裁员工中40%为软件工程师[3][4] - 亚马逊计划2025年裁撤1.4万个岗位,硅谷2023年以来累计裁员超40万人[5] - 微软销售团队改革:AI工具使5人团队工作压缩至1人完成,客户联络人缩减至单点对接[4] AI工具渗透率 - 微软营销团队利用AI广告节省70%时间,GitHub Copilot接管30%代码编写[3] - 企业强制要求员工掌握AI工具(如Research Copilot),但熟练使用仍可能被裁[5][6] 行业竞争格局 - 科技巨头通过AI建立护城河,中小企业难以竞争形成"赢家通吃"局面[9][12] - 企业降本增效分化:头部公司主动扩张(微软),中小企业被动续命(利润率提升但收入下降)[11][12] 历史参照与未来趋势 技术替代规律 - 工业革命时期自动化纺织机导致英国手工业者失业,引发卢德运动,与当前AI替代人力逻辑相似[14] - 前三次工业革命实现生产流水化,AI革命将实现决策自动化,调度类工作需求下降80%(5人→1人)[15][16] 劳动力市场演变 - 企业评估标准从"工具使用能力"转向"新时代优秀定义",内卷加剧[5][7] - 未来多数工作可能仅维持商业循环完整性,高价值岗位稀缺化[18][19] 社会影响与数据观察 认知能力变化 - 1939-2022年青年人平均IQ从139降至102(年均-0.2),注意力持续时间从12秒缩至8秒[21] - 00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更适应碎片化信息,但深度思考能力受质疑[21][22] 技术渗透矛盾 - AI+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盈利模式(除广告领域),技术红利集中于算力供应商(如英伟达)[9] - Web3.0趋势下内容推送高度个性化,但可能导致信息茧房加剧[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