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UAWEI ADS
icon
搜索文档
“五界十车”亮相成都车展,鸿蒙智行打响“体系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1 23:54
鸿蒙智行产品战略 - 首次以"五界"全系阵容亮相成都车展 覆盖从主流到超豪华市场全线产品 [1][3] - 五界十车齐聚展台面积达3000平方米 成为现场最拥挤展区之一 [3] - 产品矩阵包括问界 智界 尚界 享界 尊界五大品牌 实现全场景出行需求覆盖 [3][7] 市场表现与订单数据 - 智界新S7和新款R7预售24小时订单突破1万辆 [4] - 尚界H5开启预订18小时内订单突破5万辆 [4] - 尊界S800上市3个月大定突破12000辆 刷新百万级豪车销售纪录 [4] - 累计交付量突破90万辆 预计10月交付量将过百万辆 [9] 技术研发与生态赋能 - 2025年上半年华为研发费用达969.50亿元 占营收比重22.7% [6] - 辅助驾驶累计行驶里程突破16.7亿公里 累计避免215万次可能碰撞 [6] - 采用统一架构覆盖智能座舱 辅助驾驶 智慧电驱系统等核心组件 [14] - HUAWEI ADS 4辅助驾驶系统将于9月上车 进入强化学习"超越人"阶段 [14] 差异化竞争策略 - 采取"先难后易"路线 先通过问界M9等高端产品建立口碑再向下覆盖市场 [6] - 依托华为全栈自研技术深度赋能合作伙伴 提升经营质量与效率 [3][7] - 与传统车企分散供应商模式不同 实现架构统一和体验闭环 [13] - 智能汽车竞争焦点从机械参数转向辅助驾驶能力与生态互联 [12][13] 品牌定位与市场覆盖 - 问界定位主流家庭市场 强调安全 空间与成本均衡 [8] - 智界与尚界共同瞄准年轻个性化市场 分别侧重科技先锋感与亲民价格 [9] - 享界与尊界切入豪华超豪华领域 注重后座体验与智能豪华语言 [9] - 尚界品牌瞄准20万元及以下大众市场 覆盖庞大用户基数 [7]
“五界十车”亮相成都车展,鸿蒙智行打响“体系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1 23:47
核心观点 - 鸿蒙智行在2025年成都车展以"五界"全系阵容亮相 展示从主流到超豪华市场的全线覆盖能力 并通过技术驱动的生态模式实现与合作伙伴的共赢 [1][3] - 公司通过高端产品建立技术口碑后向下覆盖大众市场 采用"先难后易"战略路径 依托高强度研发投入和技术领先实现品牌势能释放 [7][8] - 智能汽车行业竞争焦点从机械参数转向智能化能力 鸿蒙智行通过统一架构和生态协同重新定义行业价值体系 [12][13][14] - 产品矩阵基于场景化需求精准定位 五界品牌分别覆盖家庭 年轻个性化及豪华市场 形成技术锚点下的全场景响应能力 [9] - 体系化能力支撑快速扩张 累计交付量突破90万辆 预计10月达百万辆 技术迭代持续领先行业 [10][14] 展会表现与市场反响 - 展台面积达3000平方米 成为最拥挤展区之一 首次实现五界十车齐聚亮相 [3] - 智界新S7和新款R7预售24小时订单突破10000辆 尚界H5开启预订18小时订单突破50000辆 尊界S800上市3个月大定突破12000辆 [5] - 问界M9连续多月位列50万以上豪华市场销量榜首 [14] 战略路径与技术投入 - 研发费用969.50亿元 占营收比重22.7% 辅助驾驶累计行驶里程突破16.7亿公里 累计避免超过215万次可能碰撞 [7] - 通过高端产品建立信任溢价后向下覆盖 尚界品牌瞄准20万元及以下市场 依托上汽供应链管理与华为技术优势 [8] - 鸿蒙座舱实现跨端无缝流转 HUAWEI ADS推动无图城市辅助驾驶 HUAWEI DriveONE打通电驱和底盘控制 [14] 产品矩阵与定位 - 问界卡位主流家庭市场 强调安全 空间与成本均衡 支持多设备生态联动 [9] - 智界注重驾驶乐趣与科技先锋感 尚界以亲和价格降低科技门槛 共同瞄准年轻个性化市场 [9] - 享界与尊界切入豪华与超豪华领域 竞争核心转向体验定义 注重后座体验与智能豪华语言 [9] 行业竞争与生态优势 - 行业竞争从机械素质转向智能水平 智能化能力成为定义产品强弱的关键标准 [12] - 鸿蒙智行通过统一架构规避多系统兼容问题 实现高频迭代和体验闭环 [13][14] - HUAWEI ADS 4预计9月上车 推动辅助驾驶进入"超越人"阶段 技术领先行业端到端竞争 [14] - 生态机制以产品矩阵形成合力 推动产业链升级 实现技术优势向可持续竞争力的转化 [15]
“智驾绝不能免费,否则会给全行业带来灾难” 德资巨头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我们也深陷残酷价格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22:12
行业商业模式分化 - 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主张辅助驾驶功能必须收费 反对免费推广和平权策略[1] - 特斯拉FSD定价6.4万元 华为ADS高阶包3.6万元 蔚来月订阅380元 体现高端品牌溢价策略[3] - 比亚迪将智驾系统下探至10万元市场 奇瑞达6万元级 零跑全面免费并退还已付费用户 代表平价普及策略[2] 市场渗透与竞争态势 - 中国乘用车市场NOA标配率从半年前9.5%快速攀升至今年6月24.1% 显示智驾功能加速普及[1] - 华为ADS高阶功能包在2025年7-12月期间推出限时促销 一次性购买价从3.6万元降至3.2万元[3] - 行业面临价格战压力 除华为与宁德时代外 包括博世在内多数供应商陷入残酷价格竞争[6] 成本结构分析 - 比亚迪4000人智驾团队每月人力成本高达10亿元 凸显人才密集型特征[5] - 智驾系统硬件成本持续下降 比亚迪天神之眼C纯视觉方案硬件成本已降至4000元以内[6] - 年度履约成本包含通信费和数据传输费 每车需预提数千元费用 类似质保模式[4] 产业盈利状况 - 2024年1-5月中国汽车工业营收同比增长7% 乘用车销量增长14% 但行业整体利润大幅下滑11.9%[6] - 主机厂通过收费模式回收研发成本 免费模式则通过扩大用户基数获取数据推动算法迭代[1] - 整车架构整合成为有效降本方向 通过合并多个控制器实现技术降本[6] 消费者认知与行业共识 - 部分消费者质疑硬件费用已包含在购车成本中 为何还需额外支付软件费用[3] - 行业需要形成"服务付费"共识 找到车企、供应商、用户三方共赢的商业模式[6] - 智驾应被定义为"服务"而非"功能" 其持续运营成本远高于初始预期[4]
出行观 | 汽车技术营销应把社会责任提上日程
观察者网· 2025-07-11 19:03
行业现状与事件背景 -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驾驶问界M8时疑似分神被拍,后承认低头看手机并称"开智驾确实没事干",同时呼吁国家放开L3级驾驶功能[2][4] - 余承东在公开场合表示期待L3级驾驶实现"想睡就睡",引发台下观众欢呼,但该言论与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中L3级定义不符[5][13] - 广州发生一起因司机低头看手机导致的3死3伤交通事故,与余承东事件形成鲜明对比[7][8] 技术标准与法规框架 - 国家标准GB/T 40429—2021明确L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驾驶员需保持警觉并及时接管,不存在"想睡就睡"条件[13][14] - 工信部2022年实施自动驾驶分级标准后,2025年4月又提出智能驾驶宣传、功能使用和技术部署的规范性要求[14] - 行业正加强安全警示,高速公路电子牌频繁显示"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标语[14] 企业责任与行业倡议 - 华为乾崑智驾官网明确标注其ADS仅为辅助驾驶功能,要求驾驶员时刻保持注意力[10][12] - 华为联合11家汽车品牌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承诺技术研发投入、营销透明化、用户教育及标准共建[15][16] - 倡议提出构建"五全"安全底座(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提升行业安全基线[15] 技术营销边界 - 深圳交警和问界客服均强调L2级辅助驾驶需手握方向盘并目视前方,发生事故需担责[10] - 行业专家指出大企业应破除消费者对辅助驾驶的迷信,明确区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概念[13] - 智能驾驶技术竞争背景下,供应商需平衡技术营销与社会责任,建立差异化品牌价值框架[17]
鸿蒙智行:累计避免可能的碰撞超1,810,000次
快讯· 2025-05-27 15:41
鸿蒙智行安全技术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22日,鸿蒙智行联盟品牌车型累计避免可能的碰撞次数超181万次 [1] - 鸿蒙智行全系搭载HUAWEI ADS的车型通过主动安全功能累计避免碰撞180万次 [3]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中国汽车市场即将进入大规模前装AEB(自动紧急制动)时代 [1] - 主动安全技术正成为现代汽车安全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1] 技术功能说明 - HUAWEI ADS为辅助驾驶系统设计,需驾驶员保持专注并控制车辆 [3] - 该系统不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不能替代人工驾驶 [3] 注:文档2内容为乱码未纳入分析
特斯拉来的有点晚
远川研究所· 2025-03-17 20:51
文章核心观点 今年一月特斯拉财报显示汽车销量十年来首跌,核心财务指标低于预期,但马斯克在电话会汇报FSD进展并给出落地进度,释放FSD上半年入华信号,提振投资者信心;FSD落地后评价两极分化,存在水土不服问题;特斯拉面临汽车业务与人工智能业务青黄不接、资本市场预期未兑现等困境;FSD入华面临定价不合时宜等问题 [2][3][6]。 分组1:特斯拉业绩与FSD进展 - 今年一月特斯拉财报发布,汽车销量十年来首跌,核心财务指标全体低于预期,马斯克重申FSD战略核心地位,称明年特斯拉会“好得离谱” [2] - 马斯克汇报FSD发育情况并给出落地进度条,释放FSD上半年入华强烈确定性,电话会后特斯拉股价无视糟糕业绩不跌反涨 [3][4] 分组2:FSD评价与问题 - FSD落地后评论两极分化,槽点是算法不适应中国交通规则和复杂路况,优点是“稳”,感知和博弈能力强,驾驶流程流畅 [6] - FSD采用“端到端”技术,依托大模型学习能力,但在中国落地面临数据训练问题,解决需要时间 [7][8] 分组3:特斯拉业务转型困境 - 去年特斯拉汽车销量下滑1%,中国市场营收占比下滑,增长依赖降价 [12] - 特斯拉发展路径分汽车制造和人工智能两大板块,目前面临两大板块青黄不接、资本市场预期未兑现问题 [14][15] - 特斯拉FSD订阅率低,Robotaxi落地遥远,资本市场对其信仰欠费,FSD入华或因缓解此问题 [16][17][18] 分组4:FSD定价问题 - 机构对FSD落地比马斯克着急,曾预估其在中国的利润和收益,但如今智能驾驶普及,FSD 6.4万元定价不合时宜 [20][21] - 大部分车企将辅助驾驶定价整合进车型定价,且不超2万元,FSD兑现价格匹配体验周期长 [21][22] 分组5:尾声 - 马斯克经营思路与芯片行业不同,是迈出一大步充分利用,这或解释其不合常理的经营做法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