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ndustrial Copilot
icon
搜索文档
“AI+制造”浪潮已来 工博会展现新型工业化新图景
上海证券报· 2025-09-27 02:27
◎记者 宋薇萍 当前,以AI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深度融入产业智能化升级,成为推动工业变革的核心动能。 从亚微米级测量精度的"工业尺规",到全自动化的智能机床;从灵活抓取的仿人灵巧手,到高效切割的 激光设备……步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工博会")展馆,全球工业智慧在此交汇,硬核装 备与智能技术在此深度耦合,共同勾勒出新型工业化的新图景。 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近日在上海开幕的第25届工博会紧紧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 化"主线,为制造业描绘出一条向极致跃迁的清晰路线。受访专家普遍认为,AI+制造,浪潮已来,势 不可挡。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小型模块化场反位形FRC-SMR、量子加密OTN行业专网……本次工博会上,超 导、可控核聚变、原子级制造、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性探索成果集聚,未来工业的发 展图景以极大、极小、极轻、极精、极智等极致维度获得了全景展示。 作为产业风口,机器人展区热闹非凡,上海机器人"四小龙"——新时达、柴孚、新松、节卡,与国际机 器人"四大家族"—— ABB、发那科、安川、库卡,同台秀"肌肉"。其中,节卡机器人面向全球首发 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 ...
未来智造局|2025工博会观察:AI驶向工业深处 小微工厂站上世界舞台
新华财经· 2025-09-26 22:13
新华财经上海9月26日电(记者杜康)作为全球工业发展的"风向标",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CIIF)汇聚了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中外展商,以及数千项新产品、新技术。逛展2025 工博会,记者看到,人工智能在工业的落地,已经不再局限于局部的智能化改造,而是产业模式的全面 改变。 为冷冰冰的金属大块头装上"大脑",AI让工业设备从机械化听从指令,到具备了自主规划能力;全链条 赋能,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运维服务,AI能够在每个节点创造价值;打造工业界的"淘宝",让 诸多小微工厂能够跨界成为未来产业供应商……众多案例,都是AI与工业领域双向奔赴的生动注脚。 AI重构供需逻辑小微工厂站上世界舞台 一家做保温杯内胆的小微企业,跨领域为一家美国企业做航空领域的储水设备内胆,还能为生物医药企 业做胰岛素便携真空泵?在海智在线展区,公司合伙人兼副总裁刘海涛讲述了AI如何赋能中小企业, 助力其从"平平无奇"的小厂商,进军到高附加值的尖端科技领域。 机床装上智能体"大脑" AI融入工业生产全链条 用户只需明确任务需求,机床就可以自主规划生产工艺与技术路径?上海交大智邦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 联合研发的机床 ...
在工博会找一个“AI脑”|品牌新事
吴晓波频道· 2025-09-26 08:21
文 / 老一枝 "今天你出来,不谈人工智能就落伍了 。 " 在工博会现场上,一位正在参观的企业家如是感慨 道 。 他经营着一家小型五金零部件制造厂。 在他的经历中,无论是行业峰会还是招商洽谈,人工智能已成绕不开的话题。 另一位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采购商的态度则更显激进: "只要能让产线转得快一点、库存压少一 点、订单接得多一点,借钱也要上(人工智能)。" 与上述担心信息差的企业家相比,另一些企业家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他们 的提问尖锐而务实: "这套系统能识别我生产线上的次品吗?""能预测设备故障周期吗?""库 存周转能加快多少?""能帮我降低多少成本?提高多少效率?" 9月23日至27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举办。这场大会几乎可以说是国内工 业领域最重要的一场经贸盛会,是唯一以国家命名、历史最长的国际级工业展会,汇聚了28个 国家和地区的3000家展商。 今年的展商们所面对的,是带着困惑和问题而来的企业家们,后者的目标专注 而 统一: 从 企 业到意识 ,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 "AI脑"。 肖松博士与吴老师 与聚光灯下的消费级 AI相比,工业AI的舞台在产业一线,在看不见的隐蔽之处,如 ...
与近40家企业在工博会签约,西门子全面本土化
第一财经· 2025-09-24 18:27
数据的获得、数据的治理是实现"AI+工业化"面临的挑战。 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现场,工业巨头德国西门子与近40家企业签约,进一步拓展合作生态,全面实现本土化。 过去几年来,跨国工业巨头正在加大中国本土化的投入。在今年的工博会上,西门子展示了基于生成式AI的应用Industrial Copilot在中国的首个试点应用, 此外,西门子还发布了一款适配本土操作系统麒麟的机构式IPC产品。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副总裁兼工厂自动化事业部总经理乔格·韦斯特霍尔特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数字化相关的产品,尤其是包括工业AI相关的产品是西 门子近年来在中国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西门子也为此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改造,以适应中国用户的需求。 "例如,今年工博会上,西门子推出的一款全新机架式IPC(工业PC)产品,就是我们为中国市场的需求所做的,与本土操作系统麒麟适配,这也是我们在 产品维度对中国市场做出的一个非常积极的响应。"韦斯特霍尔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9月23日工博会开幕当天,西门子发布《2025工业智能体趋势展望报告》指出,虽然超过八成企业认可其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的价值,但实际部署 仍面临显著挑战:43%的企业 ...
2025工博会:AI与机器人成主角
国际金融报· 2025-09-24 09:16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9月23日在上海开幕 全球约3000家展商携前沿技术亮相 展示人工智能 机器人及绿色制造领域成果 [2] 人工智能工业应用 - 西门子与中科摩通合作的新能源汽车EMB智能装配设备采用生成式工业AI助手Industrial Copilot 程序开发时间缩短30% 产线调试周期缩短30% 人工与物料损耗降低10% [5]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展示代理式AI自动化平台"天工开物" 融合实时视觉AI监控 RAG技术与物联网设备 打造通用型AI数据管理平台 [10] 机器人技术创新 - 越疆机器人推出"超级工厂"多形态机器人协同平台 采用集中决策+分布式执行架构 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实现全国首例工业跨场景多任务协同作业 [5][6] - 越疆轮式人形机器人ATOM-M具备±10mm重复定位精度 可完成电子元件焊接 无损抓取等精细任务 [6] - 中科新松睿可RICO轮式人形机器人采用双臂柔顺控制系统 实现柔性抓取与人机协作安全 [11] - ABB推出OmniCore EyeMotion视觉系统 可搭载所有配备OmniCore的机器人 调试时间缩短高达90% 节拍时间缩短50% [11] 绿色制造解决方案 - 台达展出AI数字化工厂方案 结合机器人 AI与数字孪生技术 实现整厂级绿色制造 [7] - 台达AI数据中心采用预制化 模块化理念与先进液冷技术 提升能效与功率密度 [7] 跨区域产业协同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组织54家港企考察团 与内地企业共探新质生产力前沿 展示AI自动驾驶轮椅 3D扫描机器人等创新成果 [10]
抢先看!记者探馆2025工博会,见证AI与智造碰撞
国际金融报· 2025-09-22 23:55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9月23日至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 吸引3000余名展商 其中近300家来自全球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 规模水平达历史之最 [1] - 现场将有数千项新产品新技术发布 AI与工业深度融合成为核心主线 [1] 展区设置 - 首次设立AI+工业母机专区 集成电路专区 核电技术专区和创新孵化专区 目标打造中国工业4S店 [3] - 以极大 极小 极轻 极精 极智等维度梳理出392项"五极"展品 全景展示创新应用成果及标杆产品 [3] ABB展示 - 展示运动控制 机器人和机械自动化等领域数十款尖端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 [5] - 重点展示基于外部引导运动功能(EGM)的动态路径跟踪与优化解决方案 使机器人能在复杂生产环境中快速准确跟踪和优化运动路径 [5] - 推出可自动规划路径的机器人拆垛解决方案 PoWa协作机器人螺丝锁付工作站和物料搬运方案 LeadPlus简易编程功能包等创新方案 [8] - "领御华章"本土化战略进阶 三大全新机器人系列Lite+ IRB 1200新一代工业机器人和PoWa协作机器人重磅亮相 PoWa系列以紧凑型结构融合高速性能与协作能力 [8] 施耐德电气展示 - 以开放的软件定义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及自动化和能源管理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数智化升级 [8] - 为生产制造 数据中心 楼宇建筑等场景提供AI增强的先进解决方案 实现全流程节能降碳 [8] - 在自身生产运营中全面部署AI 打造多个标杆性"灯塔工厂" 在华部署30家工厂和物流中心 包括1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21家世界级"零碳工厂"和2家世界级"灯塔工厂" [9] - 设立五大研发中心及AI创新实验室 包括中国自动化研发中心 [9] 新松公司展示 - 以"工业+AI"为核心主题 展示人工智能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 [11] - 免示教智能焊接系统通过AI视觉技术与运动控制算法深度融合 实现工件自动三维建模 焊缝识别与工艺优化 [11] - 呈现AI在装配 分拣 数字孪生等工业场景的落地应用 [11] 西门子展示 - 以"数实融合 新智增长"为主题 展示180余款产品与解决方案 [11] - "钻耀之心"产品矩阵升级至2.0版本 展出135款核心产品 贯穿现场层 控制层 操作层 管理层及云端层五层工业架构 [11] - 集中展出近20款AI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 展示工业AI全价值链创新成果 [12] - 生成式AI赋能的工业助手Industrial Copilot与NX CAD软件结合帮助工程师处理复杂数据 基于TIA博途通过自然语言交互自动生成自动化代码 结合SiePA预测性分析系统提供设备诊断服务 [12] 上海电气展示 - 展示模拟吉林洮南全球首个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的沙盘模型 [14] - 采用自主研发的纯氧加压循环流化床气化等国际领先技术 将农林废弃物与绿电高效转化为绿色甲醇 填补国内规模化生产空白 [16] - 创新"绿电制氢+生物质气化"耦合模式 解决新能源时空分布难题 项目将在近期运抵上海港完成对法国达飞商用物流船的加注 实现国内首个规模化商业运行的绿色甲醇项目闭环 [16] 上海发那科展示 - 携20余套全场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亮相 赋能新质生产力 [16] - 首次发布全新R-50iA系列机器人控制柜 以强大性能 智能集成和安全防护三大核心优势实现机器人性能与易用性全面提升 [16] - CRX系列工业协作机器人负载分布从5kg-30kg 臂展分布从994mm-1889mm 具备安全可靠易用特点 [17] - 展出10余套全价值链一体化解决方案 为汽车 3C电子 新能源 食品饮料和金属加工等行业实现智能制造提供助力 [17] 其他创新产品 - 上海交大智邦科技全球首发"思源智控"智能体机床μAI 由数控机床本体+AI Agent+世界模型组成 实现全球首个"零人工经验"加工路径自主生成 具备自主探索与自进化能力 [17][19] - 柴孚机器人展示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载荷≥5000千克的重载工业机器人 可应对整车举升 超大工装搬运及极端工况 [19]
欧阳劲松谈国际标准与法规视角下人工智能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路径
新华财经· 2025-07-28 13:51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大会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和标准化国际合作 [1] - 发布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应用治理实践指南,分享全球标准化实践 [1] - 探讨人工智能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挑战与路径 [1] 国际人工智能标准体系 - ISO/IEC JTC 1框架下已发布多项基础性AI标准,包括管理体系、风险管理等 [3] - IEC重点推动工业自动化领域AI标准化,涵盖智能制造、预测性维护等 [3] - ITU通过"AI for Good"推进AI伦理、安全标准制定 [3] - 三大国际标准组织将联合举办首届"国际人工智能标准峰会" [2] 区域/国家标准体系 -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建立首个基于风险的AI监管体系,对工业场景设强制性要求 [4] - 德国发布《AI标准化蓝图》,将工业制造列为优先方向 [4] - 美国NIST发布《AI风险管理框架》,强调可信AI评价指标 [4] - 各国标准体系在风险导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存在共识 [5][6] 工业AI应用案例 - 博世工厂应用AI技术缩短周期时间15%,提高效率10% [7] - 西门子开发工业AI工具平台,推动AI增强型数字孪生 [7] - 通用电气利用AI优化喷气发动机制造过程 [8] - 欧美加快AI与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合 [9] 工业赋能AI理念 - 强调以工业需求倒逼AI技术创新,而非盲目追求技术本身 [10][11] - 需评估AI技术适用性,聚焦提升生产效益等实际目标 [11] - 工业以太网标准化案例展示需求牵引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12] 中国发展策略 - 应建立符合国情的"技术—标准—法规"治理体系 [16][17] - 发挥产业优势打造工业AI示范项目,推动系统集成 [16] - 加强国际协作,参与全球AI治理规则制定 [17] -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并重的发展路径 [17]
150PB工业数据+智能体革命,西门子开启AI制造新纪元
机器之心· 2025-07-25 12:29
西门子工业AI发展历程 - 1964年德国爱尔兰根西门子数据中心诞生世界首批计算机生成图像 由工业数学家Georg Nees通过Zuse Graphomat Z64绘图仪实现 [2][3][4] - 1965年全球首个算法艺术展览Computer grafik在斯图加特大学举办 Georg Nees为唯一参展艺术家 [4] - 1966年西门子设立爱尔兰根研究中心 该园区成为工业4 0技术孵化母体 [5] - 60年后该工厂部署超100项AI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成为核心 机器人可识别陌生零件并完成微米级精密操作 [6][7] 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 - 获2024年工业界奥斯卡赫尔墨斯奖 实现自然语言指令生成150行自动化代码 开发效率提升50% 代码部署时间缩短30% [11][14] - 系统架构包含前台Industrial Copilot(人机交互接口)与后台Orchestrator(任务调度中枢) 支持多智能体协同作业 [15][17] - 典型应用场景:自然语言指令触发订单生产全流程 包括设备状态检查、产线调整、物料核算、AGV路径规划等 全程可视化监控 [18][19][20][22] 工业基础模型(IFM)技术壁垒 - 基于150PB多模态工业数据构建 包含时间序列模型GTT(1240亿参数)等专项模型 深度理解工程语义与工业逻辑 [24][25][35] - 与通用大模型本质差异:专精机器语言解析(图纸几何/PLC代码/传感器时序) 严格遵循工业安全约束 [26][27][28] - 数据采集需兼容Modbus/OPC UA/CAN等协议 处理毫秒至小时级多频数据 解决缺失值/异常点等质量问题 [43][45][47] 西门子工业AI生态优势 - 覆盖CAD/EDA/CAE/PLM/MES等全品类工业软件 服务全球40+行业40万+客户 PLC控制器占全球工厂1/3份额 [36][37][40] - 拥有1500名AI专家(250人专注基础研究) 500+活跃AI专利家族 欧洲AI专利申请量第一 [64] - 2024年战略动作:百亿美元收购Altair强化工业仿真 并购Dotmatics拓展生物医药领域 [67][68] 历史积淀与未来布局 - 1973年取得首项AI专利 1990年代推出全球首个神经网络焊接系统 2023年快速接入ChatGPT/DeepSeek等前沿技术 [58][59][60] - 2025年WAIC中国首秀Industrial Copilot系统 展示自主生产场景 [72] - 核心竞争力:百年工程知识沉淀+行业know-how 构建25年内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32][54]
WAIC 2025:AI赋能新型工业化的中国实践
观察者网· 2025-07-02 21:54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5概况 - WAIC 2025将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论坛,7月26日至29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展览 [1] - 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37家企业参展,展示超70种工业产业链展品 [16] - 聚焦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从"听、看"双维度关注AI工业新生态 [3] 论坛矩阵与核心议题 - 设置7场重要论坛,深度探讨AI赋能新型工业化的三大方向:制造智能化、物理智能、工业生态创新 [3] - 重点议题包括:AI与高端制造融合、上合组织数字协作、AI推动6G演进、智能船舶产业链发展等 [3] - 分论坛包括:AI赋能海洋论坛、AI数算重构智造产链生态论坛、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生态论坛等 [5][6][7] 参展企业与技术创新 - 西门子展示Industrial Copilot平台及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流程AI调度 [18] - 施耐德推出Eco Struxure边缘智能盒和Building GPT智能楼宇运维助手 [18] - 非夕展示AICO系列移动力控机器人平台,突破传统工业机器人局限 [19] - 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发布集成多模交互功能的机器狗Magic Dog [19] 行业应用与生态构建 - 聚焦集成电路、船舶海工、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典型场景 [4] - 推动"AI+制造"供需对接,展示工厂和基地建设成果与发展蓝图 [4] - 促进公共语料服务平台共建共享,打造标杆产品和示范工程 [4] 重要发布与合作 - 中国联通推出工业智能体平台,实现工业场景智能体高效部署 [14] - 上海工业智算云平台和工业语料公共服务平台为制造业AI应用提供支撑 [14] - 中船集团将发布多层面AI创新成果,发起智能船舶可信数据空间倡议 [5][14]
对话西门子:为什么说Industrial Copilot是未来工业环境中人类的最强辅助
虎嗅APP· 2025-05-08 18:03
西门子工业AI战略布局 - 公司在中国成都建立首座数字化"双灯塔"工厂,部署近100个AI项目应用于质量检测、垃圾处理等场景[3] - 全球工厂网络包括南京、安贝格、埃尔兰根等基地,已落地数百台机器人和数千个AI应用[3][9] - 公司AI研发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2003年首创神经网络技术优化方案,2010年代突破工业场景AI应用密码[3] - 2023年推出首款工业级生成式AI产品Industrial Copilot,集成TIA博途平台实现自动化代码生成等功能[3] - 目前拥有1500名AI专家和3700项AI专利,数量位居欧洲第一[4] 工业AI技术演进路径 - 公司提出工业生产四阶段论:人工→自动化→自适应→自主生产,当前正推动行业向自适应生产转型[7] - 自适应生产典型案例:根据电价波动自动调节产能(高峰期30% vs 低谷期100%)[7] - Industrial Copilot可将工程效率提升10%-40%,运维效率提升25%[11] - 技术发展方向从生成式AI转向"代理型AI",构建工业语言与人类语言的转换接口[12][13] - 采用多模型开放策略,已集成DeepSeek等大模型并实现快速部署(新模型上线仅需2-3天)[13][14] AI落地工业场景实践 - 埃尔兰根工厂两年内完成智能化升级:机器人从2台增至数百台,部署40-50个AI模型[9] - 物理感知机器人实现自适应抓取,无需预设编程[9] - 预测性质量检测系统使产品抽检率从100%降至目标样本,基于深度学习算法[10] - 锅炉气包温度控制等场景通过AI继承老师傅经验,形成万级经验数据库[8] - 包装机方案配置从1周缩短至即时生成,支持虚拟调试等复杂需求[8][9] 工业AI解决方案构建方法论 - 三大核心原则:创造可量化的商业价值(ROI>1)、确保系统精确性与安全性、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15][16] - 90%工作量集中于数据清洗、接口兼容和部署环节,仅10%涉及模型构建[18] -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模型重训练、漂移监测等工业级维护功能[17][18] - 通过低代码平台(如Mendix)降低AI应用门槛,案例显示非技术人员可快速构建交互界面[14] - 重点解决OT与IT协同难题,减少数据科学家与自动化人员的沟通成本[18] 人机协作与组织转型 - AI定位为"人类副驾驶",承担重复性工作(如编程调试)和高危作业[19] - 实施大规模员工再培训计划,重点培养AI系统操作能力[19] - 文化认同被视为比数据安全更关键的AI落地障碍[19] - 知识传承体系:新工程师通过Industrial Copilot可快速掌握资深员工经验[11] - 生产设备综合效率(OEE)成为AI应用的核心评估指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