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ial Copilot

搜索文档
欧阳劲松谈国际标准与法规视角下人工智能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路径
新华财经· 2025-07-28 13:51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大会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和标准化国际合作 [1] - 发布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应用治理实践指南,分享全球标准化实践 [1] - 探讨人工智能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挑战与路径 [1] 国际人工智能标准体系 - ISO/IEC JTC 1框架下已发布多项基础性AI标准,包括管理体系、风险管理等 [3] - IEC重点推动工业自动化领域AI标准化,涵盖智能制造、预测性维护等 [3] - ITU通过"AI for Good"推进AI伦理、安全标准制定 [3] - 三大国际标准组织将联合举办首届"国际人工智能标准峰会" [2] 区域/国家标准体系 -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建立首个基于风险的AI监管体系,对工业场景设强制性要求 [4] - 德国发布《AI标准化蓝图》,将工业制造列为优先方向 [4] - 美国NIST发布《AI风险管理框架》,强调可信AI评价指标 [4] - 各国标准体系在风险导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存在共识 [5][6] 工业AI应用案例 - 博世工厂应用AI技术缩短周期时间15%,提高效率10% [7] - 西门子开发工业AI工具平台,推动AI增强型数字孪生 [7] - 通用电气利用AI优化喷气发动机制造过程 [8] - 欧美加快AI与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合 [9] 工业赋能AI理念 - 强调以工业需求倒逼AI技术创新,而非盲目追求技术本身 [10][11] - 需评估AI技术适用性,聚焦提升生产效益等实际目标 [11] - 工业以太网标准化案例展示需求牵引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12] 中国发展策略 - 应建立符合国情的"技术—标准—法规"治理体系 [16][17] - 发挥产业优势打造工业AI示范项目,推动系统集成 [16] - 加强国际协作,参与全球AI治理规则制定 [17] -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并重的发展路径 [17]
150PB工业数据+智能体革命,西门子开启AI制造新纪元
机器之心· 2025-07-25 12:29
西门子工业AI发展历程 - 1964年德国爱尔兰根西门子数据中心诞生世界首批计算机生成图像 由工业数学家Georg Nees通过Zuse Graphomat Z64绘图仪实现 [2][3][4] - 1965年全球首个算法艺术展览Computer grafik在斯图加特大学举办 Georg Nees为唯一参展艺术家 [4] - 1966年西门子设立爱尔兰根研究中心 该园区成为工业4 0技术孵化母体 [5] - 60年后该工厂部署超100项AI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成为核心 机器人可识别陌生零件并完成微米级精密操作 [6][7] 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 - 获2024年工业界奥斯卡赫尔墨斯奖 实现自然语言指令生成150行自动化代码 开发效率提升50% 代码部署时间缩短30% [11][14] - 系统架构包含前台Industrial Copilot(人机交互接口)与后台Orchestrator(任务调度中枢) 支持多智能体协同作业 [15][17] - 典型应用场景:自然语言指令触发订单生产全流程 包括设备状态检查、产线调整、物料核算、AGV路径规划等 全程可视化监控 [18][19][20][22] 工业基础模型(IFM)技术壁垒 - 基于150PB多模态工业数据构建 包含时间序列模型GTT(1240亿参数)等专项模型 深度理解工程语义与工业逻辑 [24][25][35] - 与通用大模型本质差异:专精机器语言解析(图纸几何/PLC代码/传感器时序) 严格遵循工业安全约束 [26][27][28] - 数据采集需兼容Modbus/OPC UA/CAN等协议 处理毫秒至小时级多频数据 解决缺失值/异常点等质量问题 [43][45][47] 西门子工业AI生态优势 - 覆盖CAD/EDA/CAE/PLM/MES等全品类工业软件 服务全球40+行业40万+客户 PLC控制器占全球工厂1/3份额 [36][37][40] - 拥有1500名AI专家(250人专注基础研究) 500+活跃AI专利家族 欧洲AI专利申请量第一 [64] - 2024年战略动作:百亿美元收购Altair强化工业仿真 并购Dotmatics拓展生物医药领域 [67][68] 历史积淀与未来布局 - 1973年取得首项AI专利 1990年代推出全球首个神经网络焊接系统 2023年快速接入ChatGPT/DeepSeek等前沿技术 [58][59][60] - 2025年WAIC中国首秀Industrial Copilot系统 展示自主生产场景 [72] - 核心竞争力:百年工程知识沉淀+行业know-how 构建25年内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32][54]
WAIC 2025:AI赋能新型工业化的中国实践
观察者网· 2025-07-02 21:54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5概况 - WAIC 2025将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论坛,7月26日至29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展览 [1] - 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37家企业参展,展示超70种工业产业链展品 [16] - 聚焦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从"听、看"双维度关注AI工业新生态 [3] 论坛矩阵与核心议题 - 设置7场重要论坛,深度探讨AI赋能新型工业化的三大方向:制造智能化、物理智能、工业生态创新 [3] - 重点议题包括:AI与高端制造融合、上合组织数字协作、AI推动6G演进、智能船舶产业链发展等 [3] - 分论坛包括:AI赋能海洋论坛、AI数算重构智造产链生态论坛、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生态论坛等 [5][6][7] 参展企业与技术创新 - 西门子展示Industrial Copilot平台及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流程AI调度 [18] - 施耐德推出Eco Struxure边缘智能盒和Building GPT智能楼宇运维助手 [18] - 非夕展示AICO系列移动力控机器人平台,突破传统工业机器人局限 [19] - 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发布集成多模交互功能的机器狗Magic Dog [19] 行业应用与生态构建 - 聚焦集成电路、船舶海工、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典型场景 [4] - 推动"AI+制造"供需对接,展示工厂和基地建设成果与发展蓝图 [4] - 促进公共语料服务平台共建共享,打造标杆产品和示范工程 [4] 重要发布与合作 - 中国联通推出工业智能体平台,实现工业场景智能体高效部署 [14] - 上海工业智算云平台和工业语料公共服务平台为制造业AI应用提供支撑 [14] - 中船集团将发布多层面AI创新成果,发起智能船舶可信数据空间倡议 [5][14]
对话西门子:为什么说Industrial Copilot是未来工业环境中人类的最强辅助
虎嗅APP· 2025-05-08 18:03
西门子工业AI战略布局 - 公司在中国成都建立首座数字化"双灯塔"工厂,部署近100个AI项目应用于质量检测、垃圾处理等场景[3] - 全球工厂网络包括南京、安贝格、埃尔兰根等基地,已落地数百台机器人和数千个AI应用[3][9] - 公司AI研发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2003年首创神经网络技术优化方案,2010年代突破工业场景AI应用密码[3] - 2023年推出首款工业级生成式AI产品Industrial Copilot,集成TIA博途平台实现自动化代码生成等功能[3] - 目前拥有1500名AI专家和3700项AI专利,数量位居欧洲第一[4] 工业AI技术演进路径 - 公司提出工业生产四阶段论:人工→自动化→自适应→自主生产,当前正推动行业向自适应生产转型[7] - 自适应生产典型案例:根据电价波动自动调节产能(高峰期30% vs 低谷期100%)[7] - Industrial Copilot可将工程效率提升10%-40%,运维效率提升25%[11] - 技术发展方向从生成式AI转向"代理型AI",构建工业语言与人类语言的转换接口[12][13] - 采用多模型开放策略,已集成DeepSeek等大模型并实现快速部署(新模型上线仅需2-3天)[13][14] AI落地工业场景实践 - 埃尔兰根工厂两年内完成智能化升级:机器人从2台增至数百台,部署40-50个AI模型[9] - 物理感知机器人实现自适应抓取,无需预设编程[9] - 预测性质量检测系统使产品抽检率从100%降至目标样本,基于深度学习算法[10] - 锅炉气包温度控制等场景通过AI继承老师傅经验,形成万级经验数据库[8] - 包装机方案配置从1周缩短至即时生成,支持虚拟调试等复杂需求[8][9] 工业AI解决方案构建方法论 - 三大核心原则:创造可量化的商业价值(ROI>1)、确保系统精确性与安全性、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15][16] - 90%工作量集中于数据清洗、接口兼容和部署环节,仅10%涉及模型构建[18] -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模型重训练、漂移监测等工业级维护功能[17][18] - 通过低代码平台(如Mendix)降低AI应用门槛,案例显示非技术人员可快速构建交互界面[14] - 重点解决OT与IT协同难题,减少数据科学家与自动化人员的沟通成本[18] 人机协作与组织转型 - AI定位为"人类副驾驶",承担重复性工作(如编程调试)和高危作业[19] - 实施大规模员工再培训计划,重点培养AI系统操作能力[19] - 文化认同被视为比数据安全更关键的AI落地障碍[19] - 知识传承体系:新工程师通过Industrial Copilot可快速掌握资深员工经验[11] - 生产设备综合效率(OEE)成为AI应用的核心评估指标[10]
去西门子成都“双料”灯塔工厂:一个适用于中小制造企业的转型“样板间”
吴晓波频道· 2025-05-08 02:21
工业技术发展趋势 - 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成为全球工业技术交流平台,尽管存在政治摩擦,但各国企业仍寻求技术合作以应对关税问题[2] - 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加速渗透,42%德国工业企业已应用AI技术于机器监控、机器人控制及能源优化等领域[9] - 西门子Industrial Copilot获赫尔墨斯奖,该生成式AI工具可跨语言生成PLC代码,显著提升生产效率[7] 西门子成都工厂数字化成果 - 成都工厂实现"双料"认证: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可持续灯塔工厂,生产效率提升2.3倍,制造成本降低50%[4][12] - 每秒生产1个产品,每日数据量相当于20万人口县城手机流量,100秒采集16万条数据驱动MES系统[12] - 部署100+AI应用贯穿全生命周期,包括废弃物自动识别、模具供应链透明化等方案,已输出至德国及新加坡工厂[12] 中德工业协同创新 - 成都工厂与德国安贝格工厂从"母子厂"升级为"姊妹厂",实现产品体系标准化与战略备份能力[15][21][22] - 工厂初期定位为德国工业4.0样板,现通过本土化创新反哺全球,如开发Tooling management platform工具[16][22] - 员工结构显著优化:一级操作员比例从58%降至22%,二三级技术员比例从17%升至62%,自主培养数字化人才[27] 制造业转型方法论 - 数字化转型需"决策下沉",成都工厂通过一线员工主导开发AI应用,形成自下而上创新机制[25][28][31] - 中小企业转型核心在于文化建设,需全员参与而非仅依赖顶层设计,成都经验显示KPI驱动转向赋能型管理[29][30] - 工厂验证小步迭代模式,12年间在不增员情况下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产能跃升,为中小企业提供可复制路径[12][32][33] 技术应用前沿 - 西门子定义AI工业三大主战场:业务流程再造、产品研发与仿真优化、智能制造与生产管控[9] - 未来12-18个月柔性智能化车间将与生产线深度整合,生成式AI将重构传感器、云服务等传统技术应用场景[12] - 成都工厂首创混线柔性生产近100种产品,通过数据实时转化应对市场需求变化[12]
对话西门子:为什么说Industrial Copilot是未来工业环境中人类的最强辅助
虎嗅· 2025-04-28 15:00
西门子AI工业应用布局 - 公司在成都高新区运营中国首座数字化"双灯塔"工厂,部署近100个AI项目应用于质量检测、垃圾处理等场景[2] - 全球范围内包括南京、安贝格等工厂已实现数百台机器人和数千个AI应用落地,其中埃尔兰根工厂两年内从2台机器人扩展到数百台并部署40-50个AI模型[3][13] - 公司AI专利达3700项位居欧洲第一,拥有1500多名专家及遍布欧美的实验室网络[4] Industrial Copilot技术进展 - 该产品集成TIA博途平台实现自动化代码生成和虚拟建模,预计提升工程效率10%-40%,运维效率提升25%[17] - 功能覆盖从方案配置到虚拟调试全流程,例如经济型包装机方案可即时生成系统配置并连接虚拟调试[10] - 技术演进路径从生成式AI向"代理型AI"发展,实现工业语言与人类语言的无缝转换[18][19] 自适应生产体系构建 - 公司通过Industrial Operations X技术推动从自动化向自适应生产转型,典型应用包括根据电价波动自动调节产能30%-100%[8] - AI系统可整合老师傅经验形成算法,例如锅炉气包温度控制实现305℃工况指标的精准参数调节[9] - 自适应生产场景下设备综合效率(OEE)显著提升,AI使质量检测成本降低同时保持最高标准[15] AI工业化实施方法论 - 解决方案遵循三大原则:盈利性验证(ROI测算)、工业级精确安全标准、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24][26][27] - 实际部署中90%工作量集中于数据清理、接口兼容和部署环节,仅10%涉及模型构建[34] - 采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应对传感器漂移等问题,支持自动化人员通过点击操作完成模型重训练[31] 人机协作生态建设 - 公司投入大量资源对员工进行AI技能再培训,强调AI是处理重复任务的助手而非替代者[35] - 通过Mendix平台集成DeepSeek等大模型,为圣奥家具开发零代码AI交互界面实现知识库整合[20][21] - 内部建立SiemensGPT工具支持多模型灵活调用,DeepSeek发布72小时内即完成部署应用[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