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K2大黄蜂
icon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赛道真火 概念股年内平均涨超80%
证券时报· 2025-10-09 01:27
人形机器人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产业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颠覆性产品,深刻变革生产生活方式 [1] - 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展现向实用场景突破的关键跃迁 [2] -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下发展空间广阔,预计2045年后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整机市场规模约10万亿元级别 [3] 主要企业进展 - 特斯拉计划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机器人,2026年开始量产,预计2030年前年产100万台 [2] - 逐际动力全尺寸人形机器人Oli实现全自主完成网球识别、跟踪、捡球等复杂操作 [2] - 宇树科技预计下半年发布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 [2] - 傅利叶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R-3C完成首秀,开普勒机器人开始交付商业订单 [2] - 中联重科已开发3款人形机器人,已有数十台进入工厂作业,在机械加工、物流等环节开展试点 [6] 资本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平均上涨83.6%,跑赢同期上证指数,年内涨幅翻倍的概念股达25只 [4] - 上纬新材因智元机器人入主,年内累计上涨1891.6%,成为A股涨幅榜冠军 [4] - 机构预测奥比中光-UW、胜宏科技等27只概念股今明两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超20% [5] - 奥比中光-UW获机构预测净利润增速均值为207.24%,其3D视觉技术在机器人等领域有望成为重要业绩增长点 [5] 产业链与估值 - 行业有望在明年进入量产阶段,具备优秀制造和管理能力的零部件企业更加受益 [3] - 在业绩高增长的概念股中,中联重科滚动市盈率为17.33倍,估值相对较低 [5][6] - 胜宏科技、汇川技术、领益智造、华勤技术等4只千亿市值龙头股入围机构看好名单 [5]
马斯克冲上热搜,A股这一赛道火了_凤凰网
证券时报· 2025-10-05 13:50
特斯拉Optimus项目进展 -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发布Optimus人形机器人学习功夫的视频,展示其具备通过AI进行自卫和精准反击的能力,而非远程操控[1] - 特斯拉正努力扩大Optimus的规模化生产,计划在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产品,并在2026年开始量产,预计2030年前将实现年产100万台的目标[1] - 该项目在过去一年中重要性显著提升,被视为特斯拉未来最重要的产品,有望为人类生活带来革命性变革[1] 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动态 - 国内多家龙头公司获得亿元级别订单,行业成为资本市场重点关注赛道[1] - 宇树科技预计下半年发布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其算法已历经几次迭代[2] - 傅利叶、开普勒机器人、智元等企业近期均有新产品发布或商业订单交付,行业活动频繁[2] 资本市场表现与预期 - 截至9月30日,A股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年内平均上涨83.6%,远超同期上证指数,年内涨幅翻倍的概念股多达25只[2] - 上纬新材因智元机器人入主,年内累计涨幅达1891.6%[2] - 机构预计机器人行情可持续至第四季度及年底,期间将陆续看到应用落地、供应链量产等催化事件[3] 行业前景与投资逻辑 - 机构认为行业有望在明年进入量产阶段,Gen3(特斯拉Optimus第三代产品)硬件定型及规模化量产在即,将带来板块的历史性机遇[3] - 产业链确定性和硬件变化新方向是核心投资方向,同时需关注国产链应用落地的新进展[3] - 具备优秀制造和管理能力的零部件企业在行业量产阶段将更加受益[3]
【赛道掘金之人形机器人】:爆发元年,25股翻倍!机构盯上这些业绩潜力股
证券时报· 2025-10-02 13:36
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 - 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1] - 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展现从炫技表演向实用场景突破的关键跃迁[1] - 中国信通院预计2045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2] - 东方证券研报显示行业有望在2026年进入量产阶段[2] 主要公司动态与产品进展 - 特斯拉计划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机器人,2030年前目标年产100万台[1] - 逐际动力全尺寸人形机器人Oli已实现全自主完成网球识别、跟踪、捡球、放置等任务[1] - 宇树科技预计下半年发布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2] - 傅利叶、开普勒、智元等公司均在2025年展示了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2] - 中联重科已开发3款人形机器人,已有数十台进入工厂作业并开展试点[7] 资本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平均上涨83.6%,远超同期上证指数[3] - 年内涨幅翻倍的概念股多达25只,上纬新材累计上涨1891.6%成为涨幅冠军[3] - 根据5家及以上机构一致预测,今明两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超20%的概念股有27只[6] - 机构预测净利润增速均值最高的前五家公司为奥比中光-UW(207.24%)、胜宏科技(197.98%)、埃斯顿(122.53%)、富临精工(95.36%)、金力永磁(87.83%)[6][8] 重点公司分析 - 奥比中光-UW是国内3D视觉领先企业,机器人、三维扫描有望成为公司重要业绩增长点[6] - 中联重科滚动市盈率为17.33倍,在业绩高增长概念股中估值最低[6][7] - 4只千亿市值龙头股入围高增长名单,包括胜宏科技、汇川技术、领益智造、华勤技术[6]
机器人板块节前二连涨,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全天获超6000万份净申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22:02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持续加速,消息面上,机器人龙头企业优必选于昨日宣布再签3000万元人形机器人大单,企业总订单金额已逼近4.3亿元;开普勒机 器人于近日正式发布K2大黄蜂量产启动视频,宣告全球首款商业可售的混动架构人形机器人开始交付商业订单。 机器人板块今日延续涨势,截至收盘,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上涨1.8%,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上涨1.6%,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上涨1.1%,中证物联网主 题指数上涨0.9%。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全天获超6000万份净申购。 | 令日 该指数涨跌 | 该指数 该指数自2020年 滚动市盈率 发布以来估值分们 | | --- | --- | | 1.6% | 66.7倍 99.8% |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持续加速,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规模迭创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4:23
机器人板块市场表现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午后上涨1.0%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盘中获3000万份净申购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年内规模增速居股票型ETF第一,最新规模突破130亿元,创历史新高 [1] 行业订单与商业化进展 - 机器人龙头企业优必选再签3000万元人形机器人大单,企业总订单金额逼近4.3亿元 [1] - 开普勒机器人发布K2大黄蜂量产启动视频,宣告全球首款商业可售的混动架构人形机器人开始交付商业订单 [1] - 开普勒机器人已达成框架协议下的明确意向订单数千台,交易金额高达数亿元 [1] - 特斯拉第三代Optimus机器人即将发布并开始量产 [1] - 优必选、智元等多家公司获亿元级别订单 [1] 行业趋势与指数分析 - 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研发走向量产的拐点时刻,行业景气度加速上升 [1]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聚焦人形机器人核心环节,相关个股合计权重近八成 [2]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的"人形含量"在ETF跟踪指数中位居第一 [2]
千台订单、数亿预营收,中国版“Optimus”全面启动量产交付!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9-26 08:02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最新原创报告(共235页) 说明: 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lietou100w )微 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 全球人形机器人创企们目前普遍面临价值性场景商业化落地难题,退而求其次专注于科研、展示、表演场景;因 此,押注工业场景落地的开普勒K2"大黄蜂",本次量产交付意义重大,是对开普勒公司技术、产业链和工程化能 力的全方位考量,也预示公司将开启规模化量产交付新阶段。 随着K2"大黄蜂"量产交付,真正让人形机器人产品实现"买得到-用得起-干实事"的商业化闭环,打破人形机器人 是大玩具的枷锁, 推动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从技术竞争迈向实用主义与规模普及, 开启全球人形机器人落地新 篇章。 近日,公司还携手露笑科技(002617.SZ)共同推进新一代家庭AI具身机器人的研发与产业化;该合作以开普勒 为核心技术主导方,聚力实现 三年百万台 销售目标,共同打造中国家庭具身AI服务机器人,抢占全球市场制高 点。 正文: 24.8万元起、 数千台合同 意向订单 ...
马斯克画饼的Optimus,被这家中国公司先量产了!
搜狐财经· 2025-09-25 17:23
特斯拉Optimus量产规划与进展 - 2025年计划生产5000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但截至7月实际产量仅数百台,不到原计划的十分之一[1] - 量产规划已调整,目标为2026年产量达到5万台,单台价格35.5万元,并期望在2030年前实现年产量100万台,届时单台成本有望控制在14万元左右[1] - 此前有消息称计划部署多达1万台Optimus Gen3+,但该消息已被否认[1] 开普勒K2大黄蜂产品与市场表现 - 基础版售价24.8万元,采用与特斯拉Optimus相同的混动架构方案,已率先实现量产[2] - 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已收获全球上千台明确订单,累计交易金额达数亿元[2] - 作为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的产品,是当前真正买得到、买得起的高性价比人形机器人[10] 开普勒核心技术优势与自研能力 - 通过供应链整合与产业链头部上市公司深度合作,实现高达80%的核心部件自研率[4] - 自研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峰值推力达8200N,能量转化效率81.3%,自研旋转执行器峰值扭矩220N.m,重复定位精度0.01度,自研灵巧手具备11个自由度[6] - 创新采用行星滚柱丝杠直线电机与旋转电机结合的串并联混合动力架构,实现高度类人的直膝步态[8] 开普勒K2产品性能与可靠性验证 - 双臂负载达30公斤,充电1小时可连续工作8小时,能效利用率高达81.3%,运行平稳、噪音低、磨损小,寿命可达滚珠丝杠数倍[8] - 通过分层模型VLA+解析语义识别指令,能听懂自然语言指令并完成物品分发等任务,指令响应与动作执行流畅程度可比肩特斯拉Optimus[10] - 在复杂地形上行走自如,即便遭遇外部踢踹、推搡等干扰也能保持稳定,平衡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为工业应用奠定基础[12] 开普勒实际应用场景与投资回报 - 在上汽通用汽车完成实景实训,开展车身缝隙检测、物料搬运等多轮实测,验证在复杂工业环境下的作业能力[14] - 在8小时工作制下可替代1.5名工人的效能,在长三角制造业的投资回报周期控制在1.5至1.8年间,后期运营成本显著降低[17] - 已斩获数千台框架协议订单,覆盖海外工业贸易、数据采集、政府展厅、智能制造、仓储物流及特种行业等领域[17] 开普勒产业链支持与融资布局 - 在半年内接连完成3轮融资,获得7家来自汽车及机器人产业链领域A股上市公司的支持[18] - 与伟创电气、柯力传感、汉威科技、兆丰股份、乔锋智能等关键零部件厂商合作,形成从零部件到市场渠道的全链条支撑[20] - 与福然德、涛涛车业、上汽通用等汽车领域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借助其渠道、产能和经验推进制造与应用落地[20][21]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与产业协同 -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轨迹与电动汽车产业早期历程呈现明显相似性,汽车产业链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备较高复用价值[18] - 开普勒K2大黄蜂率先实现量产,为自身商业化奠定基础,并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竞赛中标注了“落地元年”的关键节点[21] - 依托汽车产业链实现的突破验证了产业链复用的可行性,为行业后续技术迭代与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产业协同样本[21]
马斯克画饼的Optimus,被这家中国公司先量产了!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5 14:00
特斯拉Optimus量产规划与进展 - 特斯拉计划于2025年生产5000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但截至今年7月实际产量仅数百台,不到原计划的十分之一[1] - 特斯拉调整了量产规划,提出2026年产量达到5万台,单台价格在35.5万元[1] - 公司期望在2030年前实现年产量100万台,届时单台成本有望控制在14万元左右[1] 开普勒K2大黄蜂产品优势与市场表现 - 开普勒K2大黄蜂基础版售价仅24.8万元,低于特斯拉预期成本价,并已率先实现量产[2] - 产品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已收获全球上千台明确订单,累计交易金额达数亿元[2] - 公司已斩获数千台框架协议订单,覆盖海外工业贸易、数据采集、智能制造、仓储物流及特种行业等领域[20] 开普勒核心技术自研与性能指标 - 开普勒机器人实现了高达80%的自研率,其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旋转执行器、灵巧手等多个关键核心部件均为自研[3] - 自研滚柱丝杠执行器峰值推力达8200N,能量转化效率达81.3%;自研旋转执行器峰值扭矩220N.m,重复定位精度0.01度,自研率85%[5] - 自研灵巧手单手套件含891个零件,具备11个自由度,可完成高精度作业任务[5] 混合动力架构的技术特点与优势 - 开普勒K2大黄蜂采用与特斯拉Optimus相同的“滚柱丝杠直线执行器+旋转执行器”串并联混合动力架构,实现高度类人的直膝步态[8][10] - 该架构在能效利用、任务稳定性及复杂环境适应性方面具显著优势,但技术实现难度高[8] - 产品充电1小时可连续工作8小时,能效利用率高达81.3%,双臂负载达30公斤[10] 产品实测性能与工业应用验证 - 开普勒K2大黄蜂在多种复杂地形上行走自如,即便遭遇外部踢踹、推搡等干扰也能保持平衡,展示了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15] - 在全球首场机器人续航挑战赛8小时直播中,产品展示了热舞表演、趣味游戏及精密物品分拣、智能工厂上料等工业级操作能力[16] - 今年4月在上汽通用汽车完成实景实训,验证了其在复杂工业环境下进行车身缝隙检测、物料搬运等作业的能力[18] 投资回报与产业链协同 - 售价24.8万元的基础版开普勒K2大黄蜂,在8小时工作制下可替代1.5名工人的效能,在长三角制造业的投资回报周期控制在1.5至1.8年间[20] - 开普勒机器人在半年内接连完成3轮融资,获得7家来自汽车及机器人产业链领域A股上市公司的支持[21] - 公司与伟创电气、柯力传感、汉威科技、兆丰股份、乔锋智能等产业链头部上市公司深度合作,形成从零部件到市场渠道的全链条支撑[23][24]
半年四轮融资!中国版“Optimus”软硬件双进化,全方位对标特斯拉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9-11 08:03
公司产品与技术升级 - 开普勒机器人发布旗下人形机器人K2"大黄蜂"的「混合架构抗扰动」步态实录视频,实现全新动态升级 [2] - K2"大黄蜂"通过分层模型VLA+实现多模态语义理解及动作响应 [2] - 在WAIC2025大会上,K2"大黄蜂"完成"充电1小时,连干8小时"的长续航展示,并具备双臂30公斤高负载能力 [2] 硬件架构与性能 - K2"大黄蜂"采用混动架构路线,结合滚柱丝杠直线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以直线执行器为核心动力 [7] - 该混动架构方案目前仅有特斯拉Optimus和小鹏人形机器人采用 [8] - 行星滚柱丝杠的能量转化效率可达81.3%,支持长续航和高负载 [11] - K2"大黄蜂"具备强大的平衡能力与环境适应性,能跨越复杂地形并在外部干扰下保持稳健,实现类人直膝步态 [5][14] 软件与智能控制 - 公司在"大脑"端与国内多家推理逻辑类大模型合作,自研精准感知小模型,具备听觉、触觉、力觉、位置感知等多维感知能力 [15] - 通过仿真和真机数据持续动态学习训练,分层模型VLA+实现语义识别和快速动作响应 [18] - 双数据飞轮持续学习提升新任务学习效率和任务执行成功率 [18] 公司背景与商业化进展 -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于2023年8月注册成立,致力于打造"蓝领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制造、仓储物流等 [20] - 公司具备软硬件全栈自研能力,硬件自研率超过80% [20] - K2"大黄蜂"已正式开启量产预售,售价24.8万元起,共有三款型号可供预定 [26] - 公司目标今年量产数百台,明年目标千台级别,并在广东佛山建设年产能约500台的组装工厂 [28] - K2"大黄蜂"已在上汽通用汽车完成实景实训 [29] 融资与产业合作 - 公司累计完成五轮融资,引进七家A股上市公司股东,涵盖汽车及机器人产业链 [21] - 融资方包括伟创电气、柯力传感、兆丰股份、汉威科技、乔锋智能、福然德、涛涛车业等产业链公司 [21][22] - 公司融资策略注重产业赋能,优先选择能补足关键零部件短板的产业投资者 [24] - 公司与股东方成立合资公司,如苏州依智灵巧驱动科技和上海德普智擎机器人有限公司,深化产业链合作 [23] 行业定位与发展战略 - 公司定位不同于以运动能力为亮点的"硬件派"和以AI能力为亮点的"软件派",优先进行工业场景突破,向"软硬件并行"路线转变 [32] - 公司坚持"硬件先行"路线,与产业链头部上市公司深度绑定,共同研发核心部件,致力于打造人形机器人"硬件梦之队" [30] - 公司控制融资进程,不受资本裹挟,稳步推进商业化进程 [32]
比特斯拉擎天柱干活更猛,这台国产机器人怎么做到的?
观察者网· 2025-08-07 16:21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开普勒K2大黄蜂人形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双足人形机器人8小时续航直播挑战,刷新行业续航能力认知 [1] - 续航能力达到全行业最高水平,得益于自研的旋转执行器和行星滚柱丝杠直线执行器相结合的串并联混合架构 [1] - 该架构兼顾大负载、高精度、低功耗优势,与特斯拉擎天柱结构相似 [1] 产品性能优势 - K2大黄蜂单臂可负载15公斤,双臂负载达30公斤,为全行业最高水平 [3] - 前臂和灵巧手设计支持快换模式,可匹配不同末端夹具以适应工业场景需求 [3] - 在工业场景中干活能力比擎天柱更强,负载能力优于擎天柱 [5] 成本控制优势 - 公司自主研发很多核心零部件,在中国供应链体系加持下成本远低于特斯拉擎天柱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