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机器人:拐点已过,共振开启,再攀高峰
2025-08-05 23:42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机器人、汽车(电动车、零部件)[1][2][5][6] - **核心公司**: - **零部件**:福达豪能、银轮、安培龙、福赛科技、沪光股份、蓝黛科技、神驰机电、爱柯迪、西菱动力[4][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 **主机厂链**:美湖股份、西菱动力、蓝黛科技、爱柯迪[9][24][31] ---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趋势与催化因素** 1. **汽车行业**: - 2025年7月1日起终端价格体系企稳,比亚迪带动价格战结束[2] - 7-9月为电动车新品密集发布期,9月进入销售旺季[2] 2. **机器人行业**: - 2025年Q3-Q4将迎个股阿尔法催化(客户关系进阶、合资项目落地)[2][3] - 10月或成产业贝塔节点,市场或提前反应[1][3] - 特斯拉第三代人形机器人预计2025年底量产几百台,2026年批量生产[5][6] - 国内催化:上海人工智能大会、北京人形机器人大会、小米机器人发布[6] **公司动态与投资亮点** 1. **福达股份**: - 长满科技年化3万套四杠产能超预期落地,获头部客户新增型号开发需求[11] - 目标市值200亿[11] 2. **豪能股份**: - 机器人减速器龙头,2026年产能规划破百万套,2025年交付6-7万台套[12] - 目标市值250亿(主业120亿+机器人120亿)[12] 3. **上海沿浦**: - 2025年Q2业绩拐点,2026年主业业绩预计2.7-3亿元[14] - 布局机器人关节臂技术,整体估值120亿[14] 4. **安培龙**: - 切入机器人领域,亿纬锂产品供应数量和价值超预期[15] 5. **福赛科技**: - 特斯拉内饰件供应商,墨西哥工厂2025年盈亏平衡,2026年业绩反转[16] 6. **沪光股份**: - Q2业绩拐点,Q4或创新高,参与小米机器人项目[17] 7. **蓝黛科技**: - 行星减速器2025年出货量数万套,收入数千万元,目标市值120亿[18] 8. **神驰机电**: - 2025年利润预计3亿元,机器人电机业务潜力大,估值100-130亿[18] 9. **爱柯迪**: - 收购卓尔博后归母净利润提升至5.1亿,机器人业务低估(市盈率14倍)[25][26] - 目标市值看涨,安全边际高[30] 10. **西菱动力**: - 获小米机器人旋转关节20%订单,谐波产线协同主业[31] **其他重要内容** - **选股策略**: - 纯机器人Beta(福达豪能、神驰、秦安)[4] - 低估值高增长(戴克比150亿、沪光120亿、无锡振华75亿)[4] - 赛道型公司(季丰、岩普,单车价值超5000元,渗透率10%)[4] - **小市值转型股**:上海沿浦、神驰机电、纽泰格[10] - **主机厂链催化**:小米链、小鹏、赛力斯[9] --- **数据与量化指标** - **产能与订单**: - 豪能股份2025年交付6-7万台套,2026年产能百万套[12] - 蓝黛科技2025年行星减速器出货量数万套[18] - 美湖公司减速器产能5万套,一期达10万套(收入3亿元)[24] - **财务数据**: - 爱柯迪2025年Q2利润超3亿元,全年预计12亿元(同比增长27%)[26][30] - 福赛科技墨西哥工厂2024年收入3亿元,亏损3000万元,2025年盈亏平衡[16] - 易高光电业绩承诺:2025年7000万,2026年8000万,2027年9000万[21] --- **风险与潜在机会** - **风险**: - 特斯拉量产进度不及预期[5][6] - 价格战对毛利率压力(如爱柯迪毛利率27%-28%)[27] - **机会**: - 中美共振行情(类似2025年Q1)[6] - 新批链、低估值高增长、赛道型公司长期潜力[7]
马斯克:特斯拉将从“前自动驾驶时代”转向“后自动驾驶时代”
新华财经· 2025-07-24 14:48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公司宣布从"前自动驾驶时代"向"后自动驾驶时代"转变,计划在美国旧金山湾区、亚利桑那州、佛罗里达州等多地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需等待监管批准和安全性验证[2] - 目标在2025年底前覆盖美国约50%人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欧洲市场正等待荷兰监管部门批准智能辅助驾驶(无驾驶员监管版)[2] -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监管版)V12及以上版本占比超过80%,训练参数数量预计2025年增长10倍[2] - 2025年计划在中国和欧洲落地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监管版),美国部分地区年底前或向个人用户开放无驾驶员监管版本[3] 自动驾驶商业模式 - 未来几年内用户可选择将个人车辆加入或退出特斯拉车队,公司设置类似网约车平台的车辆准入门槛以确保功能正常运作[3] 人形机器人业务 - 第三代人形机器人预计2025年推出并量产,5年内实现年产10万台目标,最终目标为年产1000万台[3] - 机器人业务需自主研发电机变速箱、功率电子器件、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因市场缺乏现成解决方案[3] - 预计2025年底机器人业务将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实质性影响[4] 算力基础设施 - 美国得州超级工厂新增1.6万块H200 GPU,Cortex训练集群算力达6.7万块H100等效算力[3]
对话均普智能:以AI“智造”构筑核心优势,抢占具身智能规模化商用先机
第一财经· 2025-05-22 10:54
智能制造行业概述 -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环节的新型生产方式,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效率 [1] - 2021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为887亿美元,预计2022-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8.5%,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282亿美元 [1] - 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精密加工设备的持续渗透是行业主要增长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及政策支持为核心驱动力 [1] - 预计2025-2030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2%-15% [2] 均普智能业务布局 - 公司通过并购整合吸收海外先进智能制造技术,业务覆盖汽车动力总成装配、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医疗设备及高端消费品装配等领域 [3] - 2019年以来国内业务加速发展,收入占比快速提升,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3] - 公司已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企业供应链,涉及电池、电池包、电驱系统等项目 [3] - 2024年汽车工业智能制造业务毛利率达17.88%,同比增长1.1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通用零部件业务毛利率达19.57% [4] 公司核心竞争力 - 通过项目执行标准化和AI赋能开发高附加值服务提升盈利能力,聚焦产品工艺与客户需求 [4] - 形成12大门类工艺标准并与客户行业标准结合,实现项目交付流程标准化,显著提升效率 [4] - 工业数字化软件实现对制造装备运行过程的数字化监控,提供生产管理、质量追溯等高附加值服务 [5] - 应用数字孪生和虚拟调试技术,在产线搭建前期完成软件调试,大幅缩短交付时间 [6] 未来增长战略 - 加快海外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业务开发,瞄准欧美市场电动化趋势 [7] - 拓展医疗器械智能制造海外市场,利用供应链本土化需求创造发展机会 [7] - 布局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第三代人形机器人预计2024年问世,聚焦智能制造场景应用 [8] - 依托汽车产业底层技术及均胜集团全球产能优势,获取机器人训练数据与场地资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