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三代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特斯拉第三季度收入281亿美元 加速扩大Robotaxi运营范围
证券日报· 2025-10-23 19:12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 [2] - 2025年第三季度自由现金流达到40亿美元,创下新高纪录 [2] 电动车业务 -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纯电动车交付量达49.7万辆,生产量约44.7万辆 [3] - 上海超级工厂9月交付量超过9万辆,第三季度中国市场销量近17万辆,环比增长31% [3] - Model Y在中国市场成为SUV销量第一名 [3] - 韩国市场已成为公司全球第三大市场,亚太多市场交付量创纪录 [3] 储能与充电网络 - 2025年第三季度储能产品装机量达到12.5吉瓦时 [3] - 第三季度全球新建3500多根超级充电桩,充电网络规模同比增长18% [3] - 9月推出V4超级充电机柜,功率密度是V3的3倍,可为乘用车提供最高500千瓦充电功率 [3] 自动驾驶与Robotaxi - 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推送智能辅助驾驶V14,全球12%的用户为智能辅助驾驶付费 [5] - 客户累计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行驶超96亿公里 [5] - Robotaxi服务已三次扩大运营范围,在奥斯汀累计里程超25万英里,在加州湾区超100万英里 [6] - 预计年底前将在内华达州、佛罗里达州和亚利桑那州开展Robotaxi运营 [6] 人形机器人 - 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发布 [6] - 人形机器人生产线预计2026年年底启动生产,最高年产能100万台 [6] - 公司正致力于实现机械手的高度灵活和功能强大,并实现大规模量产 [6] 战略定位与行业观点 - 公司具备现实世界人工智能所需的全部要素,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 - 分析师认为公司业务展现“体系化爆发力”,从“卖车”阶段进入“卖能源生态”的飞轮 [4] - 自动驾驶的大规模推进和无人驾驶网约车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交通运输的本质 [5] - 业内人士认为辅助驾驶已从“功能”升级为“运力网络”,付费渗透率跨过早期采用者临界点 [6]
人形机器人将成外科医生?特斯拉透露2026年量产计划
凤凰网· 2025-10-23 14:19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12%至28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1] - 第三季度自由现金流达到40亿美元,创下纪录 [1] - 储能业务毛利以11亿美元创下新纪录,环比和同比均实现增长 [14] 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 - 公司认为其具备现实世界人工智能所需的全部要素,包括人工智能能力、机电工程能力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1] - 2025年10月在北美开始推送智能辅助驾驶V14,提升了复杂场景处理能力并计划为车辆新增推理能力 [3] - Robotaxi无人驾驶网约车业务已三次扩大运营范围,在奥斯汀累计里程超25万英里,在加州湾区超100万英里 [2] - 预计2025年底前在8至10个市区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未来数月内有望取消安全驾驶员 [2] - 全球已有12%的特斯拉用户为智能辅助驾驶付费,截至第三季度客户累计使用该系统行驶超96亿公里 [3] - 第三季度车辆安全报告显示,开启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安全性是普通车辆的9倍 [3] - 与三星合作在美国生产AI芯片,Cortex集群总算力达到81,000颗H100的等效算力 [1][4] 人形机器人 - 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发布 [3] - 正在安装人形机器人生产线,预计2026年底启动生产,最高年产能100万台 [4] - 人形机器人已在加州工程总部实现全天候自由走动,可执行引导任务 [4] - 制造重点在于开发功能强大且可大规模量产的机械手,公司认为其垂直整合能力是独特优势 [4] - 人形机器人有望实现5倍于人类的工作效率,并可能应用于外科医疗等领域 [4] 电动车业务 - 第三季度全球生产纯电动车约44.7万辆,交付量达49.7万辆,创历史新高 [1][7] - 上海超级工厂9月交付量超9万辆,中国市场销量超7.1万辆,环比增长25% [1][7] - 第三季度中国市场销量近17万辆,环比增长31%,Model Y为SUV销量第一名 [7] - 韩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大陆的全球第三大市场,亚太多市场交付量创纪录 [7] - Model Y在挪威、瑞士、冰岛、芬兰、荷兰和丹麦等多个欧洲市场斩获销量冠军 [7] - 得州超级工厂下线第50万辆整车,柏林超级工厂下线第10万辆焕新Model Y [7][8] - 推出全新六座豪华SUV Model Y L,具有更大的车身尺寸和更宽敞的内部空间 [7][9] 储能业务 - 第三季度储能产品装机量达到12.5吉瓦时,创历史新高 [1][14] - 得益于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产能爬产和Powerwall家用储能系统装机量创纪录 [14] - 9月发布新一代工业储能产品Megablock,整合四台Megapack 3储能系统,简化架构便于快速部署 [14] - 第四代Megapack正在规划中,将整合变电站组件,可直接输出约35千伏电压 [14] -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带来能源产品需求增长,Megapack优势获超大规模企业与公用事业公司认可 [14] - 推出全新的太阳能加Powerwall家用储能系统租赁方案,提供可预测的用电成本 [14] 充电网络与服务 - 第三季度全球新建3500多根超级充电桩,充电网络规模同比增长18% [8] - 9月推出首批V4超级充电机柜,功率密度是V3的3倍,每个机柜的充电桩数是V3的2倍 [8] - V4超级充电桩可为乘用车提供最高500千瓦的充电功率,实现更高吞吐量和效率 [8] - 公司通过OTA远程软件升级持续更新车辆功能,如音彩光舞功能 [8]
国泰海通|策略: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科技自主可控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一节后市场热点主题交易热度降温 资金从科技主题向区域经济 红利与内需消费等非科技主题轮动 寻求均衡配置 [1] - 短期市场风险偏好受外部冲击压制 科技主题存在获利盘兑现扰动 [1] - 当前主题选择需关注“十五五规划”潜在受益方向 聚焦新兴科技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核心主线 [1] - 推荐关注四大投资主题:海南自贸 自主可控 机器人 AI应用 [1] 主题温度计:市场热点轮动 - 十一节后热点主题日均成交额平均9.69亿元 日均换手率3.6% 相较节前均明显回落 [1] - 主题结构向非科技轮动 银行 煤炭等红利主题回升 黄酒 家纺 黄金珠宝等消费主题走强 [1] - 海南 福建 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主题热度提升 [1] - 消费电子 半导体 存储等科技主题跌幅居前 [1] 主题一:海南自贸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 实施“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 岛内自由”政策制度 [2] - 政策面利好:国新办和海南省新闻办联合举办记者会介绍封关情况 财政部等三部门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以扩大享惠面 [2] - 海南重点布局旅游业 现代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以及离岛免税 医疗 教育三大方向 [2] - 推荐受益海南自贸港封关的旅游 会展 交运 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以及受益特色产业发展的海洋经济 航空航天 离岛免税 高端医疗 [2] 主题二:自主可控 - 中国先进半导体制造领域投资持续加码 成为全球主要需求增量 [3] - 据SEMI报告 预计2026年至2028年全球300mm晶圆厂设备支出达3740亿美元 中国大陆将继续领先全球300mm设备支出 同期投资总额将达940亿美元 [3] - 国内动态:国产AI芯片公司摩尔线程IPO过会 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大厂持续追加算力投资 [3] - 全球科技竞争加剧 看好国产半导体渗透率提升 [3] - 推荐受益资本开支与国产化共振的国产算力 AIDC 以及受益国产技术突破的先进半导体设备 新材料 国产软件 [3] 主题三:机器人 - 特斯拉计划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 2026年开始量产 马斯克预计2030年前将年产100万台 [4] - Figure AI发布第三代量产人形机器人“Figure 03” 灵巧手结构 身体包覆层等均有较大升级 [4] - 国内方面 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 多家头部公司资本运作和股权融资进程提速 助力产业规模化发展 [4] - 中国具备多形态机器人规模化生产的产业链配套与应用场景优势 [4] - 推荐受益技术升级迭代的传感器 丝杠 灵巧手 编码器等核心零部件 以及具备规模化量产能力的整机制造商供应链 [4] 主题四:AI应用 - 高质量视频生成应用突破与大模型成为应用入口 OpenAI开发者日发布Apps SDK 可将ChatGPT打造成未来操作系统 [5] - OpenAI视频生成应用Sora上线第四天拿下苹果美国App Store免费应用榜第一名 [5] - 政策支持:国务院要求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 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2030年应用普及率超90% [5] - 普惠普及趋势下 中国AI产业进入大规模示范应用阶段 [5] - 推荐互联网大厂与金融 办公 游戏 政务 医疗 营销 工业 农业等领域应用落地 以及受益智能终端普及率提升的AI手机 眼镜等终端产品 [5]
【赛道掘金之人形机器人】:爆发元年,25股翻倍!机构盯上这些业绩潜力股
证券时报· 2025-10-02 13:36
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 - 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1] - 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展现从炫技表演向实用场景突破的关键跃迁[1] - 中国信通院预计2045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2] - 东方证券研报显示行业有望在2026年进入量产阶段[2] 主要公司动态与产品进展 - 特斯拉计划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机器人,2030年前目标年产100万台[1] - 逐际动力全尺寸人形机器人Oli已实现全自主完成网球识别、跟踪、捡球、放置等任务[1] - 宇树科技预计下半年发布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2] - 傅利叶、开普勒、智元等公司均在2025年展示了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2] - 中联重科已开发3款人形机器人,已有数十台进入工厂作业并开展试点[7] 资本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平均上涨83.6%,远超同期上证指数[3] - 年内涨幅翻倍的概念股多达25只,上纬新材累计上涨1891.6%成为涨幅冠军[3] - 根据5家及以上机构一致预测,今明两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超20%的概念股有27只[6] - 机构预测净利润增速均值最高的前五家公司为奥比中光-UW(207.24%)、胜宏科技(197.98%)、埃斯顿(122.53%)、富临精工(95.36%)、金力永磁(87.83%)[6][8] 重点公司分析 - 奥比中光-UW是国内3D视觉领先企业,机器人、三维扫描有望成为公司重要业绩增长点[6] - 中联重科滚动市盈率为17.33倍,在业绩高增长概念股中估值最低[6][7] - 4只千亿市值龙头股入围高增长名单,包括胜宏科技、汇川技术、领益智造、华勤技术[6]
氪星晚报|孟晚舟当值华为轮值董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博彦科技正式启动“新加坡创新中心”
36氪· 2025-09-30 18:19
大公司动态 - 依视路陆逊梯卡旗下依视路星趣控镜片获美国FDA上市许可,成为首个经临床试验表明可延缓儿童近视发展的眼镜镜片,临床数据显示两年间延缓近视进展平均为71% [1] - 泸州老窖集团旗下公司联合成立成都金证共赢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出资额约5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企业总部管理、企业管理咨询等 [1] - 博彦科技正式启动新加坡创新中心并公布海外投资战略,与美锦能源、文华在线和百胜软件三家企业签署MOU以深化战略合作 [2] - 快手对公司商业生态体系相关组织进行升级,本地生活事业部更名为生活服务事业部,并对电商、商业化等团队业务场景进行重构 [3] - 孟晚舟将于2025年10月1日至2026年3月31日当值华为轮值董事长,主持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会常务委员会 [4] - 特斯拉计划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并计划于2026年开始量产,马斯克预计2030年前将年产100万台 [8] 产品与技术发布 - 智谱发布并开源新一代大模型GLM-4.6,在Agentic Coding等关键能力上实现大幅提升,并宣布该模型已在寒武纪国产芯片上实现FP8+Int4混合量化部署,同时摩尔线程新一代GPU可基于原生FP8精度稳定运行该模型 [6][7] - 美图公司旗下美图设计室接入阿里生意管家千牛后台,为首批接入的“AI商品图”能力,为淘宝、天猫商家提供AI视觉生成服务,核心功能覆盖商品图生成、修图改图、海报设计等 [5] 战略合作与市场拓展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于10月13日进行“星舰”第11次试飞,主要目标包括为研发下一代“超级重型”助推器收集数据、对飞船隔热系统进行压力测试等 [5] 资本市场与政策 - AI基础设施REIT公司Fermi提高IPO规模,计划以每股18至22美元的价格发行3250万股股票,募集6.5亿美元 [9] - 财政部、商务部对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给予资金补助,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2亿元,其他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1亿元,支持15个左右试点城市,政策实施期为两年 [9]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至此全年3000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 [10] - 证监会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十五五”资本市场规划听取意见建议,内容包括深化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领域改革,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回购力度,支持优质证券基金公司打造一流投资银行,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度等 [11]
特斯拉亮相2025服贸会:全方位展现从电动车到机器人智能生活图景
新华财经· 2025-09-11 17:20
参展与产品发布 - 公司携智能电动车和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等最新成果参展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全方位展示智能化推动可持续能源转型的路径 [2] - 两款重磅新车Model Y L六座豪华SUV和续航830公里的Model 3长续航版于9月2日同步开启全国交付 [2] - Model Y L定位为覆盖全场景用车 满足三代人舒适出行或三口之家户外露营需求 以"全能驾乘"为核心差异化特点 [3] 销售与交付表现 - 上海超级工厂2025年8月交付量达83192辆 创年内最高纪录 [2] - 展会现场顾客因Model Y L上市专程前往体验 反映市场关注度较高 [2] 技术研发与安全数据 - 所有在售车型均具备升级至无驾驶员监管版智能辅助驾驶的硬件能力 [2][3] -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监管版)累计行驶里程超35亿英里(约56亿公里) [3] - 开启智能辅助驾驶的车辆安全性能达普通车辆10.6倍 事故发生率分别为每1197万公里1起和每113万公里1起 [3]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战略 - 公司通过从智能车到人形机器人、储能的生态构建 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 [2] - 人形机器人旨在替代单调或危险工作 将时间归还人类以实现"可持续富足" [3] - 第三代人形机器人预计2025年推出 2026年量产 5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目标 [4]
上市公司投洽会“全球化叙事” 新兴产业硬核科技秀
证券时报· 2025-09-11 02:04
上市公司全球化布局 - 厦门国贸展示中亚棉纺供应链创新案例 开通"塔什干—福州"中亚返程线路使物流时间较传统海运缩短近半 构建"中亚棉纱—福建织造—全球市场"产业链 [2] - 超八成厦门上市公司布局海外业务或产能 建发股份 厦门国贸 厦门象屿等企业海外收入均突破百亿元 [3] - 55家开展海外业务的厦门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境外收入3337亿元 同比增长5% [3] 对外直接投资数据 - 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922亿美元 同比增长8.4% 占全球份额11.9% 连续13年稳居全球前三 [3] 新兴产业技术展示 - 特斯拉展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 预计2024年推出 2025年量产 5年内目标年产100万台 所有核心部件均为自主研发 [4] - 飞行模拟体验区展示低空飞行生态 通过模拟器训练为未来飞行器普及提供支持 [4] - 协创数据展出FCloud云手机 为海外社媒平台提供矩阵运营 AI视频创作和智能直播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2] 投洽会平台效应 - 金融资本对接专区汇聚70余家金融机构与优质上市公司 通过多媒体互动展示全球化布局成果 [1] - 展会汇聚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 展示上市公司出海新路径与新兴产业技术突破 [1][5]
机器人:拐点已过,共振开启,再攀高峰
2025-08-05 23:42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机器人、汽车(电动车、零部件)[1][2][5][6] - **核心公司**: - **零部件**:福达豪能、银轮、安培龙、福赛科技、沪光股份、蓝黛科技、神驰机电、爱柯迪、西菱动力[4][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 **主机厂链**:美湖股份、西菱动力、蓝黛科技、爱柯迪[9][24][31] ---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趋势与催化因素** 1. **汽车行业**: - 2025年7月1日起终端价格体系企稳,比亚迪带动价格战结束[2] - 7-9月为电动车新品密集发布期,9月进入销售旺季[2] 2. **机器人行业**: - 2025年Q3-Q4将迎个股阿尔法催化(客户关系进阶、合资项目落地)[2][3] - 10月或成产业贝塔节点,市场或提前反应[1][3] - 特斯拉第三代人形机器人预计2025年底量产几百台,2026年批量生产[5][6] - 国内催化:上海人工智能大会、北京人形机器人大会、小米机器人发布[6] **公司动态与投资亮点** 1. **福达股份**: - 长满科技年化3万套四杠产能超预期落地,获头部客户新增型号开发需求[11] - 目标市值200亿[11] 2. **豪能股份**: - 机器人减速器龙头,2026年产能规划破百万套,2025年交付6-7万台套[12] - 目标市值250亿(主业120亿+机器人120亿)[12] 3. **上海沿浦**: - 2025年Q2业绩拐点,2026年主业业绩预计2.7-3亿元[14] - 布局机器人关节臂技术,整体估值120亿[14] 4. **安培龙**: - 切入机器人领域,亿纬锂产品供应数量和价值超预期[15] 5. **福赛科技**: - 特斯拉内饰件供应商,墨西哥工厂2025年盈亏平衡,2026年业绩反转[16] 6. **沪光股份**: - Q2业绩拐点,Q4或创新高,参与小米机器人项目[17] 7. **蓝黛科技**: - 行星减速器2025年出货量数万套,收入数千万元,目标市值120亿[18] 8. **神驰机电**: - 2025年利润预计3亿元,机器人电机业务潜力大,估值100-130亿[18] 9. **爱柯迪**: - 收购卓尔博后归母净利润提升至5.1亿,机器人业务低估(市盈率14倍)[25][26] - 目标市值看涨,安全边际高[30] 10. **西菱动力**: - 获小米机器人旋转关节20%订单,谐波产线协同主业[31] **其他重要内容** - **选股策略**: - 纯机器人Beta(福达豪能、神驰、秦安)[4] - 低估值高增长(戴克比150亿、沪光120亿、无锡振华75亿)[4] - 赛道型公司(季丰、岩普,单车价值超5000元,渗透率10%)[4] - **小市值转型股**:上海沿浦、神驰机电、纽泰格[10] - **主机厂链催化**:小米链、小鹏、赛力斯[9] --- **数据与量化指标** - **产能与订单**: - 豪能股份2025年交付6-7万台套,2026年产能百万套[12] - 蓝黛科技2025年行星减速器出货量数万套[18] - 美湖公司减速器产能5万套,一期达10万套(收入3亿元)[24] - **财务数据**: - 爱柯迪2025年Q2利润超3亿元,全年预计12亿元(同比增长27%)[26][30] - 福赛科技墨西哥工厂2024年收入3亿元,亏损3000万元,2025年盈亏平衡[16] - 易高光电业绩承诺:2025年7000万,2026年8000万,2027年9000万[21] --- **风险与潜在机会** - **风险**: - 特斯拉量产进度不及预期[5][6] - 价格战对毛利率压力(如爱柯迪毛利率27%-28%)[27] - **机会**: - 中美共振行情(类似2025年Q1)[6] - 新批链、低估值高增长、赛道型公司长期潜力[7]
马斯克:特斯拉将从“前自动驾驶时代”转向“后自动驾驶时代”
新华财经· 2025-07-24 14:48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公司宣布从"前自动驾驶时代"向"后自动驾驶时代"转变,计划在美国旧金山湾区、亚利桑那州、佛罗里达州等多地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需等待监管批准和安全性验证[2] - 目标在2025年底前覆盖美国约50%人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欧洲市场正等待荷兰监管部门批准智能辅助驾驶(无驾驶员监管版)[2] -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监管版)V12及以上版本占比超过80%,训练参数数量预计2025年增长10倍[2] - 2025年计划在中国和欧洲落地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监管版),美国部分地区年底前或向个人用户开放无驾驶员监管版本[3] 自动驾驶商业模式 - 未来几年内用户可选择将个人车辆加入或退出特斯拉车队,公司设置类似网约车平台的车辆准入门槛以确保功能正常运作[3] 人形机器人业务 - 第三代人形机器人预计2025年推出并量产,5年内实现年产10万台目标,最终目标为年产1000万台[3] - 机器人业务需自主研发电机变速箱、功率电子器件、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因市场缺乏现成解决方案[3] - 预计2025年底机器人业务将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实质性影响[4] 算力基础设施 - 美国得州超级工厂新增1.6万块H200 GPU,Cortex训练集群算力达6.7万块H100等效算力[3]
对话均普智能:以AI“智造”构筑核心优势,抢占具身智能规模化商用先机
第一财经· 2025-05-22 10:54
智能制造行业概述 -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环节的新型生产方式,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效率 [1] - 2021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为887亿美元,预计2022-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8.5%,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282亿美元 [1] - 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精密加工设备的持续渗透是行业主要增长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及政策支持为核心驱动力 [1] - 预计2025-2030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2%-15% [2] 均普智能业务布局 - 公司通过并购整合吸收海外先进智能制造技术,业务覆盖汽车动力总成装配、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医疗设备及高端消费品装配等领域 [3] - 2019年以来国内业务加速发展,收入占比快速提升,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3] - 公司已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企业供应链,涉及电池、电池包、电驱系统等项目 [3] - 2024年汽车工业智能制造业务毛利率达17.88%,同比增长1.1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通用零部件业务毛利率达19.57% [4] 公司核心竞争力 - 通过项目执行标准化和AI赋能开发高附加值服务提升盈利能力,聚焦产品工艺与客户需求 [4] - 形成12大门类工艺标准并与客户行业标准结合,实现项目交付流程标准化,显著提升效率 [4] - 工业数字化软件实现对制造装备运行过程的数字化监控,提供生产管理、质量追溯等高附加值服务 [5] - 应用数字孪生和虚拟调试技术,在产线搭建前期完成软件调试,大幅缩短交付时间 [6] 未来增长战略 - 加快海外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业务开发,瞄准欧美市场电动化趋势 [7] - 拓展医疗器械智能制造海外市场,利用供应链本土化需求创造发展机会 [7] - 布局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第三代人形机器人预计2024年问世,聚焦智能制造场景应用 [8] - 依托汽车产业底层技术及均胜集团全球产能优势,获取机器人训练数据与场地资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