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Keytruda(K药)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药王”易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23:57
全球药品销售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全球药品销售额TOP50榜单显示,GLP-1类药物主导市场,前三名均突破百亿美元大关,成为行业增长核心引擎 [2] - 44款药物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10款超过50亿美元 [2] - 化学药和单克隆抗体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七成 [3] - 新型疗法崭露头角,包括3款双抗、3款预防性疫苗、1款ADC及2款抗体类融合蛋白 [3] - 新兴势力如双抗、ADC、融合蛋白等新型生物药占比突破15% [3] GLP-1类药物竞争 - 诺和诺德GLP-1家族的司美格鲁肽以166.32亿美元销售额首次登顶 [5] - 2024年药王Keytruda以151.61亿美元退居第二,增速放缓至6.6% [5] - 礼来替尔泊肽以147.34亿美元位列第三,同比增长121.3%,增速居全球之首 [5] - 替尔泊肽第二季度单季销售额达85.80亿美元,反超司美格鲁肽的80.34亿美元 [5] - 司美格鲁肽多维布局,包括注射剂(市占率61%)、口服片(29%)和自动注射笔(10%) [6] - 替尔泊肽策略在于双靶点优势,GIP/GLP-1双重激动剂带来更优减重效果 [6] 细分赛道竞争 - CDK4/6抑制剂赛道中,礼来阿贝西利以26.48亿美元领跑 [10] - 诺华瑞波西利增速达58.7%,收入21.33亿美元 [10] - 辉瑞哌柏西利跌至20.26亿美元,首次垫底 [10] - BTK抑制剂赛道中,伊布替尼销售额跌破30亿美元,同比下滑9% [11]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以17.42亿美元位列第46位,成为首个闯入TOP50的国产创新药 [11] - 泽布替尼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4.7%,2024年全年销售额达26.44亿美元,同比大增103.40% [12][13] 行业趋势 - GLP-1类药物占据全球生物药市场近三成份额 [3] - 创新药驱动行业增长,ADC、双抗等新疗法将持续吸引投资 [3] - 全球制药巨头竞争加剧,诺和诺德、礼来等聚焦代谢类药物的企业有望扩大优势 [3] - 国产创新药在差异化布局,口服小分子药物成本低、使用便捷,国内企业已处于世界前沿 [7][8] - 双抗、ADC、融合蛋白等新分子加速商业化,TOP50中已占近20%席位 [13]
全球“药王”易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23:47
全球药品销售格局 - GLP-1类药物主导市场,前三名均突破百亿美元大关,成为行业增长核心引擎[1] - 44款药物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10款超过50亿美元[1] - 化学药和单克隆抗体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七成[1] - 新型疗法崭露头角,包括3款双抗、3款预防性疫苗、1款ADC及2款抗体类融合蛋白[1] - 新兴生物药占比突破15%,ADC药物Enhertu以39亿美元首度入围[1] - 3款mRNA疫苗合计贡献94亿美元[1] GLP-1类药物竞争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以166.32亿美元首次登顶,终结K药多年霸主地位[6] - 礼来替尔泊肽以147.34亿美元位列第三,同比增长121.3%,增速居全球之首[6] - 替尔泊肽第二季度单季销售额达85.80亿美元,反超司美格鲁肽的80.34亿美元[6] - 司美格鲁肽多维布局,包括注射剂(市占率61%)、口服片(29%)和自动注射笔(10%)[6] - 替尔泊肽双靶点优势带来更优减重效果,较司美格鲁肽多减重8.7%[7] - 诺和诺德STEP U临床试验显示受试者平均体重降幅超过20%[7] - 礼来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Orforglipron可显著降低A1C和体重[7] 细分赛道竞争 - CDK4/6抑制剂领域礼来阿贝西利以26.48亿美元领跑,诺华瑞波西利增速达58.7%[10] - 辉瑞哌柏西利跌至20.26亿美元,首次垫底[10] - BTK抑制剂领域伊布替尼销售额跌破30亿美元,同比下滑9%[11]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以17.42亿美元位列第46位,成为首个闯入TOP50的国产创新药[12] - 泽布替尼2024年销售额达26.44亿美元,同比大增103.40%[12] - 2025年上半年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17.42亿美元,同比增长54.7%[12] 行业趋势 - 创新药驱动行业增长,GLP-1类药物占据全球生物药市场近三成份额[2] - 双抗、ADC、融合蛋白等新分子加速商业化,TOP50中已占近20%席位[13] - 国产创新药差异化布局,口服小分子药物成本低、使用便捷[8] - 中国创新药在全球价值链上实现"升维",验证"中美双报+头对头优效+全球商业化"路径[12]
策略周思考:交易中报季,追还是切?
国信证券· 2025-08-11 15:18
核心观点 - 创新药板块短期赚钱效应收敛,但中长期逻辑无虞,本周万得创新药、创新药概念分别收跌1.08%、2.10%,恒生创新药指数周内最大回撤达4.97% [1][10] - 中报密集披露季来临,"切"策略胜率赔率或优于"追",首发盈利确切指引后次日跳空个股T+5绝对收益超4%,但T+10/T+20难以持续放大收益 [2][40] - 市场建议灵活应对:追需把握盈利惊喜个股跳空高开当日涨幅小于1.5%的机会;切可关注股价/估值滞涨板块(非银、食饮等)及多头排列+低振幅方向(TMT、消费) [3][50][57] 创新药板块分析 短期表现 - 技术面与资金流背离:港股创新药ETF规模超180亿,周内净流入20亿元,指数仍站稳21日线及BOLL中轨上方 [11][12] - 中报披露扰动:40%+创新药个股集中在8月26日后披露,历史显示晚披露公司ROE/净利润中位数较低,可能压制板块风偏 [16][26][27] 长期逻辑 - 估值规律:Keytruda案例显示"大单药开张吃10年"可打开估值天花板,但专利悬崖后销售额坍缩导致收益快速跑输 [28][32] - 中国机遇:海外MNC面临专利悬崖(2028年Keytruda专利到期),国内人才红利与研发成本优势推动估值突破,FIC药物全球占比达40% [36][37] 中报季交易策略 "追"策略局限性 - 赔率依赖市场β:2021/2024年因市场整体上涨表现尚可,但T+20收益难以超越T+5的4%基准 [40][42] - 胜率衰减:次日跳空高开个股T+5上涨概率70%,但T+20降至50%以下,叠加跳空涨幅3-3.5%进一步压制实际收益 [46][47][49] "切"策略方向 1. **滞涨结构** - 一级行业:非银/食饮/家电/石油石化/煤炭等股价与估值双滞涨 [50][52] - 二级行业:轨交设备/电池/农产品加工/证券等成分股性价比突出 [54] 2. **技术形态** - 通信/电子/汽车等TMT板块及消费领域多头排列个股占比超30%,半导体/医药商业/煤炭开采等细分赛道更集中 [57][58][60] 注:数据基准涉及A股总市值87.88万亿/流通市值80.47万亿,创业板月涨7.01% [3]
最新世界500强出炉:沃尔玛稳坐第一,还有这些最赚钱制药公司
第一财经· 2025-07-29 21:09
全球500强企业总体表现 - 全球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和达41.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三分之一以上,同比增长1.8% [1] - 上榜门槛从321亿美元微增至322亿美元 [1] - 净利润总和同比增长0.4%至2.98万亿美元 [1] - 资产总额和净资产总额均创历史新高 [1] 零售行业头部企业分析 - 沃尔玛连续12年蝉联榜首,亚马逊保持第二,国家电网、沙特阿美、中国石油分列第三至第五 [3] - 沃尔玛第一财季总营收1656亿美元(同比+2.5%),营业利润71.35亿美元(同比+4.3%),山姆会员店和电商为增长核心 [4] - 沃尔玛通过全渠道布局(跨境电商+实体零售)应对行业挑战,会员费收入达16.28亿美元 [4] - 家乐福、乐购、麦德龙分别排名第113、129、477位 [4] 能源与资源领域重点公司 - 国家电网凭借特高压输电和智能电网技术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三,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5]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排名第6位 [6] - 山东黄金集团首次上榜(第465位),受益于2024年黄金价格上涨带来的业绩增长 [6] 制药行业竞争格局 - 最赚钱50强中制药企业占3家:默沙东、诺和诺德、强生(新上榜2家) [7] - 默沙东2024年利润171.17亿美元(同比+45.9倍),Keytruda销售额294.82亿美元(占营收46%) [8] - 诺和诺德利润146.44亿美元(同比+20.6%),司美格鲁肽系列销售额293亿美元(同比+38%) [8] - 2025年Q1司美格鲁肽以78.64亿美元销售额超越Keytruda(72亿美元)成为新"药王" [9] - 安进新入围500强但利润下降39.1%至40.9亿美元,广药集团连续三年上榜但利润仅3.17亿美元 [9][10]
150亿美元传闻引爆市场,PD-(L)1/VEGF双抗成新药王候选
新财富· 2025-07-16 15:42
阿斯利康潜在收购AK112交易 - 阿斯利康正与Summit就PD-1/VEGF双抗AK112的全球授权展开深入洽谈,交易金额或高达150亿美元 [2] - 若交易达成,将成为中国创新药首次以千亿元人民币估值进入跨国药企产品线的里程碑案例 [4] - 消息公布后Summit股价单日大涨14.68%,康方生物港股次日涨9.43%,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 [3] AK112的临床价值与争议 - AK112在HARMONi-2 III期研究中作为单药治疗NSCLC时,中位PFS从5.8个月提升至11.1个月,成为首个在头对头试验中击败Keytruda的PD-1产品 [7] - 但在联合化疗的HARMONi III期研究中,总生存期(OS)未达统计学显著性,引发市场对其监管审批前景的担忧 [8] - 当前AK112处于"疗效潜力与监管不确定性并存"的临界点,其后续数据将决定能否成为真正的"药王挑战者" [8] PD-(L)1/VEGF双抗的全球竞争格局 - 该靶点已成国际药企必争之地:辉瑞以12.5亿美元首付款签下三生制药SSGJ-707,BMS以111亿美元收购BioNTech的BNT327 [12] - 全球TOP3免疫治疗玩家(辉瑞、BMS、默沙东)已完成在该领域的战略布局,剩余优质资产稀缺 [14] - 行业共识认为,拥有最强PD-(L)1/VEGF产品的企业将掌握肿瘤免疫下一阶段发展主导权 [16] 阿斯利康的收购逻辑 - 公司虽拥有双抗平台DuetMab,但商业化重磅品种不足,需外部管线补充以重塑产品线结构 [19] - AK112在OS数据公布后估值趋于理性,为收购提供更佳时间窗口 [18] - 竞争对手已抢先布局,阿斯利康面临"再不出手就晚了"的战略压力 [20] 中国Biotech的全球影响力 - 康方AK112和三生SSGJ-707等产品推动中国从"临床数据追赶者"转变为"全球竞争框架定义者" [25][26] - 2024年BMS和辉瑞在PD-1/VEGF领域交易总额已超170亿美元,若阿斯利康交易完成将刷新纪录 [27] - 中国企业在PD-(L)1/VEGF赛道占据主导地位,全球在研18款相关药物中11款来自中国公司 [27]
中国力量崛起,跨国药企加速“买入”中国创新
新财富· 2025-07-09 15:59
国产创新药BD交易 - 荣昌生物与美国Vor Biopharma达成泰它西普全球授权合作,交易总金额高达42.3亿美元,创中国医药行业出海授权单笔金额新纪录 [3] - 交易结构包括4500万美元现金首付款、8000万美元Vor Bio认股权证及最高41.0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荣昌生物还将获得高个位数至双位数比例销售提成 [3] - 泰它西普是全球首创BLyS/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类药物,已在中国获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三大适应症,并获得美国FDA快速通道及欧美孤儿药资格认定 [4] 2025年创新药BD市场趋势 - 截至2025年6月跨国药企在中国BD交易首付款达91亿美元,已超2024全年90亿美元规模,预计2025全年首付款将接近290亿美元 [7] - BD热潮源于跨国药企面临2025-2030年超1000亿美元销售额药物专利到期压力,需通过外部引进延续产品生命周期 [12][13] - 美国加息周期接近尾声使国际并购性价比提升,跨国药企现金储备充裕推动BD交易持续升温 [19] 专利悬崖与MNC战略转型 - 默克Keytruda(2023年销售额250亿美元)等重磅药物将在2025-2030年陆续失去专利保护 [14] - ADC与PD-1联用方案成为MNC关注焦点,如默沙东K药与Padcev组合使患者总生存期从16.1个月提升至31.5个月 [15] - 肿瘤治疗领域正经历从PD-1到"双抗+ADC"的2.0时代转型,中国药企成为引领者 [21] 中国创新药国际竞争力 - 港股创新药ETF年内涨幅超52%,反映市场认可中国药企从仿制转向真正创新的能力 [21] - 百时美施贵宝和辉瑞在中国完成超170亿美元授权交易,体现国际对国产PD(L)-1/VEGF双抗的信心 [24] - 信达生物IB363在肺癌适应症临床数据突出,可能开启肿瘤免疫治疗新一轮产品周期 [24] 行业投资逻辑 - 创新药板块分化将加剧,仅具备扎实临床数据和明确商业前景的企业能持续获得市场认可 [28] - 2025年BD热潮本质是跨国药企在专利悬崖前对新疗法的战略布局,标志中国药企全球化突破时刻到来 [26][30]
本届ASCO,默沙东如何看PD-1/VEGF资产?
华尔街见闻· 2025-06-04 13:52
ASCO会议上的PD-1/VEGF双抗与ADC策略 - 今年ASCO会议上,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交易及康方/Summit的依沃西单抗数据成为医药市场焦点 [1] - 默沙东正调整肿瘤治疗领域策略,重点关注PD-1/VEGF双抗和ADC,以应对Keytruda专利到期挑战 [1] - 公司预计到2030年代中期,后期肿瘤管线可带来超过250亿美元商业机会,其中ADC贡献将超一半 [1] PD-1/VEGF双抗的研发进展 - PD-1和VEGF联用机制已验证,在多种适应症中观察到PFS改善,但OS获益统计学显著性仍待确认 [2] - 通过与礼新医药合作,默沙东获得PD-1/VEGF双抗LM-299(MK-2010)全球独家许可 [2] - 项目首先在中国进行I/II期临床,利用中国临床基础设施加速联合用药策略探索 [2] - 考虑将MK-2010与Sac-TMT等新型ADC联用 [2] - 该领域竞争激烈,康方/Summit的依沃西单抗已在NSCLC取得进展,辉瑞也通过合作进入 [2] ADC管线的战略布局 - 默沙东将ADC视为肿瘤管线未来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业界最广泛的ADC项目之一" [3] - ADC预计贡献后期肿瘤管线预期收入一半以上 [3] - 与科伦博泰合作的TROP2 ADC Sac-TMT(SKB264/MK-2870)是核心项目 [3] - Sac-TMT在中国获批治疗TNBC和EGFR突变NSCLC,是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3] - 被高管称为"恰到好处"的"主力ADC" [3] Sac-TMT的差异化优势 - 差异化体现在给药方案(每两周一次)、可管理的毒性特征 [4] - 开发计划探索维持治疗应用,避免与铂类化疗联用的剂量调整难题 [4] - 规划14项注册性研究,多项具"同类首创"潜力 [4] - 主要竞争者包括吉利德Trodelvy和阿斯利康/第一三共Dato-DXd [4] 肿瘤治疗管线分类与BD策略 - 管线分为三类:免疫肿瘤药物、精准靶向药物、ADC [5] - 目标解决PD-(L)1抑制效果不佳的肿瘤类型,如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 [5] - K药与KRAS G12C抑制剂MK-1084联用已进入III期临床 [5] - BD标准要求目标资产展现"明确的可推广优势",且公司能显著推动市场 [5] - 此前收购同润生物医药获得下一代CD3/CD19双抗CN201 [6]
制药商囤货导致美国药品进口量激增,爱尔兰对美贸易顺差首超中国
第一财经· 2025-05-07 17:04
美国药品进口激增 - 2024年3月美国药品进口总额超过500亿美元 占全年进口总额的20% [1] - 增加的200亿美元进口额主要来自爱尔兰 其中155亿美元由爱尔兰贡献 [1] - 爱尔兰对美国药品出口增幅显著 使该国对美贸易顺差首次超过对中国贸易顺差 [1] 爱尔兰制药业概况 - 爱尔兰境内生产的药品价值规模高峰时接近1000亿欧元 绝大部分出口到世界各地 [2] - 爱尔兰85%税收来自跨国公司 其中三分之二由美国公司缴纳 制药行业占比类似 [2] - 辉瑞 礼来 艾伯维 吉利德等制药巨头均在爱尔兰建有工厂 [2] 企业应对措施 - 默沙东已将足够库存转移到美国 保障Keytruda至少到年底前的供应 [1] - 美国制药商通过空运增加药品库存 辉瑞几乎每月都在增加库存以降低风险 [3] 潜在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启动药品进口调查 可能以国家安全为由征收关税 [2] - 特朗普表示将在未来两周内宣布相关关税事宜 [2] - 受预期药品进口税影响最大的国家包括爱尔兰 欧盟国家 新加坡和瑞士 [2] 重点药品案例 - 默沙东Keytruda是2024年全球处方药销量冠军 大部分产自爱尔兰 [1]
一则消息,股价突然暴跌超36%!这家药企遭遇断崖式重挫!到底发生了什么?
雪球· 2025-04-27 15:03
康方生物新药依沃西获批及SMMT股价暴跌事件分析 核心观点 - 康方生物全球首创双抗新药依沃西在中国获批一线治疗PD-L1阳性NSCLC 基于PFS数据(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9% HR=0 51) 但OS数据未达统计学显著性门槛(HR=0 777 α=0 0001)[2][5][6] - 美国合作方SMMT股价暴跌36% 主因OS改善幅度低于K药历史数据(22 3% vs K药通常30%+)及统计学门槛过高 叠加市场对海外审批延期的担忧[8][9] - 依沃西商业潜力巨大 高盛预测其有望重塑900亿美元免疫检查点肿瘤药市场 康方生物股价近月上涨50%[15] SMMT股价暴跌原因 - **OS数据对比劣势**:依沃西OS风险降低22 3% 虽优于K药在Keynote-042试验的19% 但显著低于K药多数一线数据(30%+)[8] - **超高统计学门槛**:预设α=0 0001远超行业常规标准(α=0 05) 导致HR=0 777未满足"确定性"预期[8] - **资金迁移效应**:部分投资者可能抛售SMMT转投康方生物 因后者独占中国区权益且更早实现收入[8] - **SMMT基本面薄弱**:2024年净亏损2 21亿美元 核心资产仅为依沃西海外权益 管线单一[10][19] 依沃西临床数据解读 - **PFS显著优势**:中位PFS达11 14个月(K药组5 82个月) 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9% 成为中国获批核心依据[6][14] - **OS数据争议**:基于39%成熟度数据 HR=0 777未跨统计学门槛 但临床医生认为样本量扩大后可能改善(海外HARMONi-7试验设计样本量更大)[6][19] - **试验设计差异**:中国HARMONi-2以PFS为主要终点 海外HARMONi-7为PFS+OS双终点 后者更可能实现OS显著性[19] 市场前景与行业影响 - **商业潜力**:K药2024年销售额达295亿美元 依沃西若在多适应症成功或重塑900亿美元市场格局[15] - **审批标准差异**:中国基于PFS快速批准 美国FDA更重视OS数据 可能延缓海外上市进程[19] - **技术里程碑**:作为首款头对头击败K药的双抗药物 标志"双抗vs单抗"竞争进入新阶段[14] 投资者观点分歧 - **乐观派**:认为PFS已达主要终点 OS趋势良好 海外试验样本量更大可能改善结果[19] - **谨慎派**:担忧OS数据影响欧美审批 SMMT需等待至2027年HARMONi-7完成 期间面临PD-1专利到期风险[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