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fufu

搜索文档
海关抓获了791万只「LAFUFU」
第一财经· 2025-09-05 15:54
今年7月,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申请注册"Lafufu"商标,国际分类为健身器材,当前商标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近日,泡泡玛特旗 下"Labubu"的盗版玩偶"Lafufu"引发广泛讨论。由于在国外很难买到,不少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以低价购入"Lafufu"。一位泡泡玛特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 经记者,"Lafufu"商标属于主动防御性注册,目的是更好地打击侵权行为。 那么普通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泡泡玛特相关人员表示,可以从三方面来判断真伪。"第一个是防伪标识,如果第一次收到的产品的验证次数已经是两次 或者是以上,那我们很有理由就怀疑这个就是一个假货,因为正常出厂应该是第一次验证。第二,彩盒上面有泡泡的专属的防伪贴纸。第三,产品底部 会有Logo 钢印标识。此外,消费者还能通过看扎染工艺产品生产细节来判断。"(转载自第一财经) 来源:英国公平交易局 荷兰零售巨头Jumbo、Albert Heijn也发现了侵权产品。今年7月,泡泡玛特向荷兰海牙法院申请"单方临时禁令",无须被告出席即可直接裁决。法院迅 速批准,警告函与判决书当日送达荷兰大型连锁超市Jumbo;另一家零售商Albert Heijn仍在回应过程中。 第 ...
泡泡玛特在海外拦截假货总数791万件,“LAFUFU”等山寨货遭打击
第一财经· 2025-09-05 14:42
假货侵权规模与分布 - 2024年1月至8月中旬国内海关拦截侵权货品183万件涉及237批次拟运往61个国家和地区[1] - 全球累计拦截假货总数达791万件涉及240多批次荷兰单国查获26万余件假货[1] - 侵权产品覆盖LAFUFU等仿冒系列形象扭曲且做工粗糙[1][3] 跨境维权措施与进展 - 公司在27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海关备案开启境外海关拦截侵权产品[1] - 通过多语言防伪图鉴覆盖THE MONSTERS等热门IP协助执法人员辨别真伪[1] - 在荷兰通过单方临时禁令程序快速获法院支持当日向Jumbo超市送达判决[3] 线上线下侵权渠道 - 线下渠道包括景区商店公开售卖25元仿冒LABUBU产品(正品价99元)且无包装盒[3] - 线上平台存在300余条侵权链接涉及多个跨境电商平台[3] - 采用Schedule A程序集中起诉匿名卖家并申请账户冻结以打击线上假货链条[3] 商标保护与防伪策略 - 2023年7月公司主动注册"Lafufu"商标(国际分类健身器材)目前处于等待实质审查阶段[3] - 提供三重防伪标识:首次验证次数判断、彩盒专属防伪贴纸、产品底部Logo钢印[4] - 通过扎染工艺等生产细节辅助消费者自主鉴别真伪产品[4]
Labubu溢价超30倍,黄牛挑衅:你们能抢到算我输
虎嗅APP· 2025-06-11 21:33
泡泡玛特市场表现与Labubu现象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以203亿美元(约1459亿元人民币)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1] - 泡泡玛特股价2024年初至今涨幅超11倍,6月9日收涨超3%至253港元/股,市值达3400亿港元(约3113亿元人民币)[1] - Labubu系列产品推动公司业绩增长,被称为"塑料茅台",在二手市场溢价超30倍[2] 黄牛抢购与市场操纵手法 - 黄牛使用"科技"外挂系统(自动点击工具、连点器)操控多台手机抢购,与消息提供方五五分账[5] - 补货监控群实行会员制,付费群(15-18元/月)提供更准确内部消息[6] - 黄牛通过发展"徒弟"发动路人帮抢,承诺每单回收价100-200元规避封号风险[7] 国际黄牛与跨境套利 - 国际黄牛从东南亚收购Labubu反向代购至国内,整盒马卡龙系列售价1500元(原价594元),溢价1.5-2.3倍[12] - 马来西亚代购将原价399元的Mokoko公仔以700马币(约1200元人民币)售出,利润率超200%[11] - 明星效应(泰国公主、贝克汉姆、蕾哈娜等)推动Labubu海外市场需求激增[10] 盗版市场现状 - 直播间公然销售仿冒品"Lafufu",马卡龙系列仿品销量达5086个,价格79-108元不等[15] - 义乌高仿产品成本仅几元,仿真度超90%,部分能通过正版验证系统[16] - 泡泡玛特2024年毛利率达66.8%,两大IP(THE MONSTERS和MOLLY)收入分别为30.41亿和20.93亿元[15] 产品供需状况 - 南京东路旗舰店Labubu全线缺货,需线上预约抢购线下提货[2] - 普通版Labubu溢价100%以上,黄牛在补货群宣称"门店新品不用抢"[2] - 原价159元的"春天野在家"被黄牛炒至446元,溢价近3倍[4]
“塑料茅台”Labubu溢价超30倍,黄牛挑衅:你们能抢到算我输
36氪· 2025-06-11 17:05
公司动态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以203亿美元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公司市值达3400亿港元(约3113亿元人民币)[1] - 2024年初至今公司股价上涨超11倍,主要受Labubu系列产品热销推动[1] - 公司2024年财报显示毛利率达66.8%,两大顶流IP(THE MONSTERS和MOLLY系列)分别贡献收入30.41亿元和20.93亿元[14] 产品表现 - Labubu系列全线缺货,二手市场溢价超30倍,普通版溢价100%以上[1] - 毛绒搪胶Labubu成为全球潮玩顶流,获泰国公主、贝克汉姆女儿、蕾哈娜等明星带货[9] - 公司IP授权支出5.07亿元,模具成本仅4800万元,显示轻资产运营模式[14] 市场现象 - 黄牛采用"科技"外挂系统操控多台手机抢购,原价159元产品转售达446元(近3倍溢价)[2][4] - 国际黄牛开展"反向代购",将东南亚Labubu以1.5-2.3倍溢价销往中国[10][12] - 盗版"Lafufu"猖獗,成本仅几元但仿真度超90%,部分直播间单品销量达5086个[12][14] 渠道管理 - 补货监控群形成分级会员体系,付费群(15-18元/月)提供更准确内部消息[6] - 黄牛发展"徒弟"模式规避封号风险,每单支付100-200元回收抢购成果[7] - 闲鱼等平台公开销售自动抢购工具,价格在几元至十几元不等[6] 行业趋势 - 潮玩行业IP价值凸显,正版验证系统被高仿产品突破[14] - 明星效应加速IP全球化,马来西亚代购单笔利润达数万元[9][10] - 义乌商贸城盗版产品集中下架,显示行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14]
镶牙、隆臀、改肤色…欧美人魔改Labubu停不下来,山寨Lafufu也来蹭热度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5-27 13:17
核心观点 - 中国泡泡玛特旗下Labubu毛绒玩具在欧美市场引发狂热投机热潮,形成文化输出与商业逻辑重构现象 [1][2] - 该现象本质是消费心理学、社交媒体算法与文化输出的三重叠加效应 [36] 市场表现 - TikTok上Labubu标签浏览量达数千万次,形成病毒式传播 [3] - 线下销售出现秒罄现象,转售价达零售价2-3倍,限量版在StockX平台炒至数百美元 [5] - 抢购引发治安事件导致英国实体店暂停销售 [7] 产品特性 - 香港艺术家龙嘉星2015年原创设计,2019年与泡泡玛特合作实现量产 [10] - 盲盒机制结合限量发售/联名款策略,创造赌博式消费体验 [12] - 产品兼具收藏价值与时尚符号属性,成为欧美"口红效应"典型载体 [13][14] 用户行为 - 欧美玩家发展出睫毛改造/BBL翘臀手术/镶牙钻等魔改文化 [16][18][23] - 改造视频在社媒获数百万播放量,形成恐怖谷效应仿妆风潮 [25][30] - 山寨版"Lafufu"以0.46美元低价流通,形成审丑亚文化 [34][35] 行业影响 - 体现全球消费市场规则重构,展示文化输出的双向创新路径 [36] - 对比迪士尼玲娜贝儿汉服改造案例,显示IP本土化改造的商业潜力 [36]
镶牙、隆臀、改肤色…欧美人魔改Labubu停不下来,山寨Lafufu也来蹭热度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5-26 18:55
核心观点 - 中国泡泡玛特的Labubu毛绒玩具在欧美市场引发狂热投机热潮,形成全球性文化现象 [1] - 该现象颠覆传统商业逻辑,重新定义市场规则,是消费心理学、社交媒体算法和文化输出的完美结合 [1][43] 市场表现 - TikTok上Labubu标签浏览量达数千万,形成病毒式传播 [2] - 实体店销售火爆:消费者排队数小时抢购,新品几秒售罄,引发竞价战 [10] - 限量版和联名款在StockX等转售平台价格达零售价2-3倍,部分卖到数百美元 [10] - 抢购引发混乱导致泡泡玛特暂停英国实体店销售 [12] 产品特性 - 香港艺术家龙嘉星2015年创作,2019年与泡泡玛特合作量产 [16] - 盲盒模式创造赌博式购买体验,结合限量发售和稀有款设计 [18] - 产品兼具收藏价值和时尚属性,成为身份象征和社交货币 [18][20] - 契合"口红效应",满足后疫情时代对小奢侈品的需求 [20] 用户行为 - 欧美玩家对产品进行"魔改":添加夸张睫毛、进行"BBL手术"塑造翘臀 [20][22] - 牙齿改造融入街头文化元素,相关视频获数百万播放量 [30] - 肤色改造和仿妆引发恐怖谷效应,形成社交媒体话题 [34][36] - 山寨版"Lafufu"价格低至0.46美元,因"丑萌"特质形成另类消费现象 [40][42] 行业影响 - 现象展示文化交流双向性,体现商业成功的文化融合创新本质 [43] - 社交媒体讨论维持品牌热度,正版与山寨形成共生关系 [42]
手搓蜜桃臀、美黑镶牙钻,欧美白女快把花3000块抢的Labubu整成卡戴珊了
36氪· 2025-05-25 21:18
Labubu在欧美的流行现象 - Labubu在欧美市场被抢购成"硬通货",隐藏款在二级市场StockX上炒至399美元[3][4][5] - POP MART App登顶美区App Store购物榜,显示其海外市场热度[5] - 产品成为盗窃目标,用户反映携带Labubu存在被偷抢风险[6] 欧美玩家的创意改造 - 巴西提臀术(BBL)改造:玩家通过DIY手术为Labubu塑造蜜桃臀,模仿卡戴珊家族风格[15][16][17][20] - 欧美Drama妆:为Labubu嫁接七彩睫毛,打造夸张视觉效果[29][30][31] - 镶牙钻文化:将嘻哈元素融入Labubu,标志性獠牙镶金带钻[41][42][43][44] - 肤色改造:通过着色剂将Labubu改造成棕皮辣妹形象[57][59][60] 山寨文化现象 - 山寨版Labubu被玩家称为"Lafufu"和"Latutu",因价格低廉吸引新手玩家[75][76][78] - 山寨产品引发DIY风潮,玩家通过剪毛、上色等方式进行创意改造[89][90][91] - 部分玩家认为山寨品质量优于正版,尤其当正版出现品控问题时[86] 泡泡玛特的海外策略 - 采用"迪士尼联名款引流,Labubu转化"策略,成功打开欧美市场[104][105] - 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收益同比增长近500%,显示策略有效性[105] - 通过文化反向输出,欧美玩家对Labubu的改造形成独特文化现象[107] 社会文化影响 - Labubu成为流行文化符号,出现在明星街拍和婚礼仪式中[100][102] - 产品改造趋势反映欧美审美偏好,如卡戴珊式身材、Drama妆容等[12][16][34] - 牙钻改造体现Y2K潮流复兴,相关话题在TikTok获得3.13亿次观看[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