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fufu

搜索文档
为打击盗版,泡泡玛特抢注“LAFUFU”商标|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09 11:20
7月7日,天眼查商标查询信息显示,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于6月11日申请注册了"LAFUFU"商 标,国际分类为健身器材,当前商标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一位泡泡玛特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LAFUFU商标属于主动防御性注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打击侵权行为。 点评:泡泡玛特抢注商标防侵权,品牌保护意识较强。 1.为打击盗版,泡泡玛特抢注"LAFUFU"商标 2.宾利:部分机构或个人假冒"宾利总部"名义对外发布低价销售方案,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7月8日,宾利品汇(厦门)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近期,公司发现市场上有部分机构或个人假 冒"宾利总部"名义,擅自对外发布低价销售方案,且未向总部报备。此类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宾利 品牌的声誉,并侵害消费者及合法授权方的权益。 3.字节跳动否认甲骨文等收购TikTok美国业务 据《科创板日报》14日讯,针对市场传闻的字节跳动已同意将TikTok美国业务出售给由甲骨文牵头的美国财 团,自身保留少数股权一事,字节跳动方面回应《科创板日报》表示,该信息不实。字节跳动方面称,4月 份时候也有类似传言,字节跳动官方曾发布过否认声明。 点评:TikTok博弈持续,中美 ...
7.8犀牛财经早报:多只QDII基金恢复申购 纯苯期货和期权今日上市
犀牛财经· 2025-07-08 09:37
QDII基金动态 - 多家公募机构旗下QDII基金限购"松绑",部分恢复正常申购或提升大额申购上限,包括鹏华基金、华安基金、汇添富基金、华宝基金等 [1] - QDII基金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已成为投资者重要资产配置标的,驱动因素包括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增长和QDII投资额度新增 [1] 科创债ETF发行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一日售罄,募集资金合计300亿元,机构投资者为主要买家 [1] - 科创债ETF填补公募基金在"科技金融"债基领域空白,推动资金向硬科技领域精准灌溉 [1] 短期理财产品表现 - 部分中低风险短期持有型理财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达10%左右,主要受益于短债市场行情较好和"固收+"策略 [1] - 理财公司通过"多资产多策略"配置优势在低利率环境下显现,同时存在"新品打榜"营销行为推高收益率 [1] 上市公司理财行为 - 上半年653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认购4113.35亿元理财产品,其中结构性存款2374.26亿元占比最高 [2] - 上市公司理财产品配置还包括银行理财478.45亿元、券商理财312.71亿元、存款产品311.3亿元等 [2] 上市公司分红情况 - 截至7月7日,2931家A股公司实施完毕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2] - 多家公司计划进行2025年中期分红,包括金山办公、溯联股份、华兰股份等分红力度较大 [2] 特高压建设进展 - 国家发改委核准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蒙西至京津冀两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2] - 特高压建设对电力产业链带动效应显著,2025年将核准建设一批重点电力互济工程 [2] 纯苯期货上市 - 7月8日纯苯期货和期权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我国是全球最大纯苯生产国和消费国 [3] - 新品种上市将增强我国纯苯价格国际影响力和贸易话语权 [3] 汽车行业动态 - 梅赛德斯-奔驰第二季度轿车和货车销量下降9%至54.71万辆,纯电动车销量降幅达18%至4.19万辆 [4] 消费品行业动态 - 雀巢董事长保罗・薄凯将卸任,投资者对公司股价表现、治理模式等存在担忧 [4] - 泡泡玛特申请注册"LAFUFU"商标,属于主动防御性注册以打击侵权行为 [4][5] 保险行业监管 - 大地保险浙江分公司因违规被罚22万元,2025年以来累计被罚超400万元涉及14次处罚 [5] 餐饮与科技行业 - 狗不理集团因未公示年度报告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6] - 长鑫存储启动上市辅导,中金和中信建投担任辅导机构 [6] 上市公司治理 - 瑞斯康达董事长李月杰和董事朱春城因涉嫌违规披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7] 金融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0.94%,纳指跌0.92%,标普500指数跌0.79% [7]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近7个基点,美元指数上涨0.6%至两周高点 [8] - 现货黄金V形反转,美油较日低一度上涨4.2% [8]
泡泡玛特申请LAFUFU商标,知情人士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7-07 17:32
泡泡玛特商标注册事件 - 公司申请注册"LAFUFU"商标 国际分类为健身器材 当前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 [1] - 盗版玩偶"Lafufu"在电商平台低价流通 因正版"Labubu"海外购买难度较高 [2] - 商标注册属于主动防御性行为 旨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 [3] 行业动态 - 盗版衍生品市场存在灰色空间 正版厂商需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2][3] - 潮玩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 头部企业采取商标防御策略 [1][3]
海关大战盗版labubu,忙坏泡泡玛特法务部?
虎嗅· 2025-07-01 16:37
海关查获盗版玩具现象 - 海关近期频繁查获大量盗版Labubu玩具(被称为lafufu),数量从1万到3万不等,涉及杭州、宁波、济南、昆明、珠海、上海等多地海关 [14] - 盗版玩具形态各异,包括搪胶玩具、钥匙扣、捏捏乐、水晶泥等,品类甚至超过正版泡泡玛特 [14][18] - 盗版玩具在海外市场有需求,外国网友将其视为另一种盲盒体验,甚至出现追求"更丑更怪"版本的现象 [9][10] 盗版玩具产业链 - 东莞为泡泡玛特提供超70%产能,2020年有超过30家代工厂和合作企业为其供货 [21] - 仿冒工厂为满足需求专门增加5条生产线,实行每天3班倒的生产模式 [22] - 盗版玩具存在细分市场:高仿版最高售价180元(原价99元),改娃版售价30-60元,粗糙版主要出口中东市场 [21][23] 盗版玩具流通渠道 - 盗版玩具主要通过隐蔽渠道销售,商家从柜子、纸箱和黑色塑料袋中取出货品,只卖给熟人 [27] - 出口商采取多种方式规避海关检查,包括更改申报品名(如申报为"无品牌玩具"或"钥匙链")、分散装箱、利用冷门陆路口岸等 [32][31] - 运输方式多样,包括塞入车辆角落、行李箱(28寸箱子可装上百个玩偶)等 [34] 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 泡泡玛特法务部门频繁前往各地海关指认侵权产品,成为"地表最忙法务部" [42] - 海关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主要采取两种执法模式:依职权保护和依申请保护 [40] - 法律上对"相似但不相同"的产品是否侵权存在争议,主要看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如标志性的9颗牙齿) [44][45] 市场影响 - 盗版Labubi玩具已成为海关查获的主要商品之一,海关工作人员需要学习《labubu特征十八讲》来辨别真伪 [47] - 盗版现象带动了相关社交媒体内容传播,"海关发布"公众号相关内容成为打工人每日追更的热点 [15][18] - 尽管海关严厉打击,仍有商家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盗版玩具报关,显示市场需求持续存在 [48]
上海海关查获6960件“Lafufu”
第一财经· 2025-06-23 09:46
侵权事件 - 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发现一批申报为"玩具"的货物中部分印有"POP MART"品牌标识 总计6960个 存在较大侵权嫌疑 [1] - 经权利人确认 上述玩具未经授权使用"POP MART"标识 侵犯"POP MART"商标专用权 [1] - 海关已依法行政扣留该批货物 侵权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1]
中新网评:对“LAFUFU”,必须露头就打!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17:55
泡泡玛特LABUBU仿冒品事件 - 泡泡玛特旗下潮玩LABUBU引发全球抢购热潮,但仿冒品"LAFUFU"通过电商平台大规模流通,甚至远销海外 [1] - 浙江东阳市市场监管局查扣假冒LABUBU玩偶成品1.8万个、半成品5000个、配件4000个,拱北海关查获无品牌标识仿制品 [1] - 仿冒品对品牌方造成知识产权侵害、声誉损失及市场份额流失,同时扰乱市场秩序并削弱中国潮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 仿冒品对行业的多重危害 - 规模化制假售假破坏知识产权护城河,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挤压优质产品及诚信经营者的生存空间 [1] - 粗劣仿制品盗取原创设计的情感价值,损害创作者权益与消费者情感连接,威胁潮玩产业以创意为核心的独特价值体系 [1][2] 应对措施与行业挑战 - 监管部门需加强精准打击制假售假链条,提升违法成本,平台企业应强化事前审核与动态监测机制 [2] - 企业需加速正品供给以压缩灰色空间,解决正品稀缺性问题,保障原创设计成果的商业化能力 [2] - LABUBU全球热潮验证中国原创设计吸引力,但行业持续创新依赖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机制 [2]
Labubu溢价超30倍,黄牛挑衅:你们能抢到算我输
虎嗅APP· 2025-06-11 21:33
泡泡玛特市场表现与Labubu现象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以203亿美元(约1459亿元人民币)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1] - 泡泡玛特股价2024年初至今涨幅超11倍,6月9日收涨超3%至253港元/股,市值达3400亿港元(约3113亿元人民币)[1] - Labubu系列产品推动公司业绩增长,被称为"塑料茅台",在二手市场溢价超30倍[2] 黄牛抢购与市场操纵手法 - 黄牛使用"科技"外挂系统(自动点击工具、连点器)操控多台手机抢购,与消息提供方五五分账[5] - 补货监控群实行会员制,付费群(15-18元/月)提供更准确内部消息[6] - 黄牛通过发展"徒弟"发动路人帮抢,承诺每单回收价100-200元规避封号风险[7] 国际黄牛与跨境套利 - 国际黄牛从东南亚收购Labubu反向代购至国内,整盒马卡龙系列售价1500元(原价594元),溢价1.5-2.3倍[12] - 马来西亚代购将原价399元的Mokoko公仔以700马币(约1200元人民币)售出,利润率超200%[11] - 明星效应(泰国公主、贝克汉姆、蕾哈娜等)推动Labubu海外市场需求激增[10] 盗版市场现状 - 直播间公然销售仿冒品"Lafufu",马卡龙系列仿品销量达5086个,价格79-108元不等[15] - 义乌高仿产品成本仅几元,仿真度超90%,部分能通过正版验证系统[16] - 泡泡玛特2024年毛利率达66.8%,两大IP(THE MONSTERS和MOLLY)收入分别为30.41亿和20.93亿元[15] 产品供需状况 - 南京东路旗舰店Labubu全线缺货,需线上预约抢购线下提货[2] - 普通版Labubu溢价100%以上,黄牛在补货群宣称"门店新品不用抢"[2] - 原价159元的"春天野在家"被黄牛炒至446元,溢价近3倍[4]
“塑料茅台”Labubu溢价超30倍,黄牛挑衅:你们能抢到算我输
36氪· 2025-06-11 17:05
公司动态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以203亿美元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公司市值达3400亿港元(约3113亿元人民币)[1] - 2024年初至今公司股价上涨超11倍,主要受Labubu系列产品热销推动[1] - 公司2024年财报显示毛利率达66.8%,两大顶流IP(THE MONSTERS和MOLLY系列)分别贡献收入30.41亿元和20.93亿元[14] 产品表现 - Labubu系列全线缺货,二手市场溢价超30倍,普通版溢价100%以上[1] - 毛绒搪胶Labubu成为全球潮玩顶流,获泰国公主、贝克汉姆女儿、蕾哈娜等明星带货[9] - 公司IP授权支出5.07亿元,模具成本仅4800万元,显示轻资产运营模式[14] 市场现象 - 黄牛采用"科技"外挂系统操控多台手机抢购,原价159元产品转售达446元(近3倍溢价)[2][4] - 国际黄牛开展"反向代购",将东南亚Labubu以1.5-2.3倍溢价销往中国[10][12] - 盗版"Lafufu"猖獗,成本仅几元但仿真度超90%,部分直播间单品销量达5086个[12][14] 渠道管理 - 补货监控群形成分级会员体系,付费群(15-18元/月)提供更准确内部消息[6] - 黄牛发展"徒弟"模式规避封号风险,每单支付100-200元回收抢购成果[7] - 闲鱼等平台公开销售自动抢购工具,价格在几元至十几元不等[6] 行业趋势 - 潮玩行业IP价值凸显,正版验证系统被高仿产品突破[14] - 明星效应加速IP全球化,马来西亚代购单笔利润达数万元[9][10] - 义乌商贸城盗版产品集中下架,显示行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14]
镶牙、隆臀、改肤色…欧美人魔改Labubu停不下来,山寨Lafufu也来蹭热度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5-27 13:17
核心观点 - 中国泡泡玛特旗下Labubu毛绒玩具在欧美市场引发狂热投机热潮,形成文化输出与商业逻辑重构现象 [1][2] - 该现象本质是消费心理学、社交媒体算法与文化输出的三重叠加效应 [36] 市场表现 - TikTok上Labubu标签浏览量达数千万次,形成病毒式传播 [3] - 线下销售出现秒罄现象,转售价达零售价2-3倍,限量版在StockX平台炒至数百美元 [5] - 抢购引发治安事件导致英国实体店暂停销售 [7] 产品特性 - 香港艺术家龙嘉星2015年原创设计,2019年与泡泡玛特合作实现量产 [10] - 盲盒机制结合限量发售/联名款策略,创造赌博式消费体验 [12] - 产品兼具收藏价值与时尚符号属性,成为欧美"口红效应"典型载体 [13][14] 用户行为 - 欧美玩家发展出睫毛改造/BBL翘臀手术/镶牙钻等魔改文化 [16][18][23] - 改造视频在社媒获数百万播放量,形成恐怖谷效应仿妆风潮 [25][30] - 山寨版"Lafufu"以0.46美元低价流通,形成审丑亚文化 [34][35] 行业影响 - 体现全球消费市场规则重构,展示文化输出的双向创新路径 [36] - 对比迪士尼玲娜贝儿汉服改造案例,显示IP本土化改造的商业潜力 [36]
镶牙、隆臀、改肤色…欧美人魔改Labubu停不下来,山寨Lafufu也来蹭热度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5-26 18:55
核心观点 - 中国泡泡玛特的Labubu毛绒玩具在欧美市场引发狂热投机热潮,形成全球性文化现象 [1] - 该现象颠覆传统商业逻辑,重新定义市场规则,是消费心理学、社交媒体算法和文化输出的完美结合 [1][43] 市场表现 - TikTok上Labubu标签浏览量达数千万,形成病毒式传播 [2] - 实体店销售火爆:消费者排队数小时抢购,新品几秒售罄,引发竞价战 [10] - 限量版和联名款在StockX等转售平台价格达零售价2-3倍,部分卖到数百美元 [10] - 抢购引发混乱导致泡泡玛特暂停英国实体店销售 [12] 产品特性 - 香港艺术家龙嘉星2015年创作,2019年与泡泡玛特合作量产 [16] - 盲盒模式创造赌博式购买体验,结合限量发售和稀有款设计 [18] - 产品兼具收藏价值和时尚属性,成为身份象征和社交货币 [18][20] - 契合"口红效应",满足后疫情时代对小奢侈品的需求 [20] 用户行为 - 欧美玩家对产品进行"魔改":添加夸张睫毛、进行"BBL手术"塑造翘臀 [20][22] - 牙齿改造融入街头文化元素,相关视频获数百万播放量 [30] - 肤色改造和仿妆引发恐怖谷效应,形成社交媒体话题 [34][36] - 山寨版"Lafufu"价格低至0.46美元,因"丑萌"特质形成另类消费现象 [40][42] 行业影响 - 现象展示文化交流双向性,体现商业成功的文化融合创新本质 [43] - 社交媒体讨论维持品牌热度,正版与山寨形成共生关系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