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TC007
icon
搜索文档
阳光诺和:创新模式加速创新药研发
上海证券报· 2025-07-25 02:58
公司创新药研发进展 - STC007是进展最快的自研1类创新药,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并进入Ⅲ期阶段 [3] - 2018年起布局创新药物研发管线,STC007为首个实现授权合作的品种 [3] - 通过并购重组构建"研发服务+管线培育+新质产业链"三位一体业务生态 [3][4] 创新药研发模式与技术平台 - 成立诺和晟泰专注创新药研发,组建专业团队并建立iCVETide等数字化平台 [4] - 2025年规划打造"创新研发综合体",与华为云共建AI多肽分子发现平台 [4] - 二十多条创新药管线形成转型基础,向RDC、RNA及CAR-T等新机制延伸 [4] 产业链整合与效率提升 - 收购朗研生命完善产业链,其子公司可承接自研管线从研发到生产的转化 [4] - 三位一体生态加速创新药落地转化,挑战行业"双十定律"(10年/10亿美元) [5] - 2024年推进收购朗研生命,补充原料药和制剂生产能力 [4][7] 业务平衡与风险控制 - 传统CRO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自主项目在关键阶段进行转化 [6] - 采用阶梯式风险控制机制,分阶段设置里程碑考核 [6] - 多技术平台服务自研与客户项目,分摊成本 [6] 资金与竞争策略 - 通过政策支持、产业资本、定向增发等多渠道补充现金流 [7] - 自研项目选择客户未布局的适应症或技术路径,避免直接竞争 [7] - 与立生医药采用联合开发模式共享研发成果 [7] 资本市场与全球化布局 - 2021年科创板IPO募资5.38亿元,重点投入四大研发平台 [8] - 2024年研发费用1.72亿元(同比+39%),占营收15.94% [8] - 提交6项PCT国际专利,覆盖欧美市场,新签订单17.86亿元(同比+18.74%) [8]
【私募调研记录】翼虎投资调研阳光诺和
证券之星· 2025-07-14 08:08
公司调研信息 - 阳光诺和是一家专业的药物临床前及临床综合研发服务CRO 致力于协助国内医药制造企业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和自主创新 [1] - 公司建设iCVETide多肽新药发现平台 携手华为云打造多肽分子发现平台 拥有缓控释改良型新药平台 [1] - 团队由200多人的国际化高层次科技创业团队组成 [1] - STC008注射液适应症为晚期实体瘤的肿瘤恶液质 市场潜力巨大 预计2032年全球市场规模达40亿美元 [1] - 公司在经皮递送(贴剂)研发平台方面经验丰富 已成功验证多个产品工艺 与日本KNEK公司合作引进先进透皮贴剂技术 [1] - 公司有3个品种4个适应症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包括STC007的术后镇痛和尿毒症瘙痒适应症 STC008的肿瘤恶病质适应症 [1] 机构背景 - 深圳市翼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10日 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 [2] - 翼虎投资系国内知名阳光私募基金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员 [2] - 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 中国证券业金牛分析师 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评选投票权 并获中国证券业协会批准成为IPO询价对象 [2] - 与国内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合作发行并管理多支证券类信托基金 [2] - 投研团队为券商自营 投行 公募基金和市场派的组合 [2] - 公司投资方向为主动管理 量化对冲 程序化交易等高端财富管理领域 在行业内享有盛誉 [2]
阳光诺和20250708
2025-07-09 10:40
纪要涉及的公司 阳光诺和、江苏朗研集团、易妙神州、昂立康、天津达仁堂、无锡必拓子公司、百奥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公司业务生态**:构建了研发服务、管线培育和精致产业链三位一体的业务生态,提供二三四类药物药学研究服务及创新药临床开发服务[3] - **创新药管线进展** - **1.1类新药**:STC007术后镇痛完成二期临床计划启动三期,尿毒症瘙痒处二期;SPC008处于临床一期;与易妙神州合作的ZM001处于临床一期,SE19预计明年提交IND[2][3] - **二类改良型新药**:NHKC - 1与昂立康达成销售合作即将NDA申报,两款进入临床三期,两款即将进入一期临床[4] - **特殊制剂**:三款凝胶贴膏即将获批,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与天津达仁堂达成销售合作[4][20] - **STC007产品情况** - **临床数据**:术后镇痛二期临床数据显著,瘙痒适应症二期临床预计年底或明年初完成[2][6] - **临床试验方案**:三期临床试验遵循指导原则,包括优效安慰剂对照和与曲马多头对头比较,预计年内启动患者入组[2][5] - **商业化团队**:由经验丰富医药代表组成,以较高估值购买部分权益,利于市场推广[2][4] - **海外申报及合作**:积极推进海外申报及销售合作,瘙痒适应症同步准备海外申报及出海合作[2][6] - **BD方案**:与国内药企洽谈瘙痒适应症产品权益合作,与镇痛适应症BD方案不同,侧重肾病科能力强的团队[2][7][8] - **其他产品情况** - **FTC008**:预计2025年内完成一期临床试验,肿瘤恶病质市场空间大,全球无针对性用药,靶点无CYP酶抑制和诱导问题[10][11][13] - **与易妙神州合作CAR - T疗法**:临床前开发费用易妙神州承担,临床研发费用阳光诺和承担65%,上市后权益分配阳光诺和55%,易妙神州45%,自体型项目处于一期阶段[15] - **ANHKC项目**:与昂立康各持50%权益,适用于高血压,预计上市后销售额达10亿元左右[16] - **平台布局进展** - **微球平台**:由无锡必拓子公司负责,两款产品进展较快,用于放化疗后止吐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现有剂型[19] - **贴剂平台**:三款凝胶贴膏处于爆产阶段,研发全身起效的一类贴膏项目[20] - **朗研合并情况**:四月末开始停排,预计半年至七个月完成交割,收入来自集采类产品和一类创新药,市场表现良好[21] - **市场需求变化**:今年上半年首仿类药品保护政策使三类仿制药订单增长,创新药热潮为CRO公司带来大量订单,临床CRO服务订单增量稳定[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今年引入华为大模型用于多肽及多肽偶联药物开发平台,预计加快创新研发步伐[4] - 考虑并购朗研生产主体,可能将0,611产品纳入内部生产,讨论部分权益和销售权BD转让[17] - 改良性新药优先选择国内有实力团队或药厂作为合作伙伴[18]
创新药又有新药获批,关注创新药ETF国泰(51711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4 09:12
公司动态 - 迪哲医药的舒沃哲新药上市申请获得FDA批准 用于治疗EGFR Exon20ins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 该药是中国首个独立研发在美获批的全球首创新药 临床数据显示其具有强效缩瘤、安全可控、潜在同类最佳的特点 [1] - 智翔金泰的GR1803注射液联合抗CD38单克隆抗体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适应症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1] - 阳光诺和与乐旷惠霖合作开发STC007(镇痛适应症)项目 合同里程碑付款累计总金额为2亿元 [1] 政策动向 - 国家医保局印发《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申报操作指南》 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调整方案 目录内药品将享受价格协商保密、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考核、豁免集采替代监测等特殊待遇 [2] -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进一步完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举措 推动创新药高质量发展 [2] 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产业已由"引进模仿"转向"创新输出" 进入渐进式创新的2.0时代 开始具备国际竞争力 [2] - 创新药仍是当前医药板块中产业趋势最为明确且具备未来成长空间的子行业 [2]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赛道跑出亮眼涨幅 迎来短期阶段性调整 政策端有望带来积极催化 回调可能是更好的布局时机 [2] 市场表现 - 创新药ETF国泰(517110)7月3日开盘便走出独立行情 全天涨幅达2.80% [3] - 创新药ETF国泰覆盖A股港股创新药龙头企业 包含成熟药企和临床阶段Biotech 是跨市场中长期配置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均衡选择 [4]
瑞康医药董秘兼副总裁李喆被留置;广济药业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丨医药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07:37
贝达药业CDK4/6抑制剂获批上市 - 国家药监局批准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酒石酸泰瑞西利胶囊(商品名:康美纳®)上市,适用于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1] - 泰瑞西利为全新分子实体化合物,靶向CDK4/6激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1] - 国内已有七款同类CDK4/6抑制剂获批,泰瑞西利作为第八款上市产品面临激烈市场竞争[1] 广济药业收到行政处罚 -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湖北证监局拟对公司处以150万元罚款[2] - 时任董事长阮澍和财务总监胡明峰分别被处以80万元罚款[2] - 处罚反映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可能影响声誉和投资者信心[2] 华森制药改良型创新药获批临床 - CX001缓释片获准开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试验[3] - 该药物为公司首个获批临床的改良型创新药项目[3] - 目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距离上市尚需时日[3] 阳光诺和签订2亿元合作开发合同 - 与乐旷惠霖合作开发STC007镇痛项目,合同总金额达2亿元[4] - 项目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4] - 成功上市后预计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4] 瑞康医药高管被留置 - 董事兼副总裁李喆被济南市济阳区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措施[5] - 公司称治理结构完善,其他高管正常履职,生产经营未受重大影响[5] - 事件可能引发资本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疑虑[5]
阳光诺和:与乐旷惠霖合作开发STC007项目 合同金额2亿元
快讯· 2025-07-02 16:58
合作开发项目 - 阳光诺和与上海乐旷惠霖医药科技签署技术开发合作合同 共同开发STC007镇痛适应症项目 [1] - 合同里程碑付款累计总金额为2亿元 [1] - 项目已取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目前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1] 项目影响 - 合作协议签订预计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 - 项目开发有利于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1] - 新药上市后销售情况受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等因素影响 [1]
华安研究:华安研究2025年7月金股组合
华安证券· 2025-06-29 22:36
医药行业 - 阳光诺和自研新药STC007研发进展领先,主业稳健,25年营收较24年增速不低于10%,归母净利润2024 - 2026年分别为177、213、256百万,增速为 - 4%、20%、20%[1] 家电行业 - 九号公司两轮业务25年推新拓店有望高增,EBIKE开始贡献,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4、1789、2509百万,增速为81%、65%、40%[1] 农业行业 - 牧原股份成本行业最低,2025年销量高速增长,2025Q1盈利近45亿,3月成本降至12.5元,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881、22459、20068百万,增速为519%、26%、 - 11%[1] 科技行业 - 美团外卖短期UE或受补贴影响,长期具履约和运营优势,闪购一季度多品类增长,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300、49774、61275百万,增速为 - 13%、30%、23%[1] 电子行业 - 精智达半导体设备营收规模2025年达5亿,是2024年2.4亿的2倍,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177、235百万,增速为 - 31%、121%、33%[1] 电新行业 - 阳光电源系光储头部企业,25H1净利润高增,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64、12870、14361百万,增速为19%、14%、12%[1] 通信行业 - 广和通端侧AI领先,拟赴港上市,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4、711、767百万,增速为55%、26%、8%[1] 机械行业 - 杭叉集团盈利水平提升,智能化无人叉车打开需求,参股公司中策橡胶6月初上市,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2、2235、2557百万,增速为18%、11%、14%[1] 化工行业 - 卫星化学油价预期企稳,三期四期成长空间大,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72、7601、9925百万,增速为27%、25%、31%[1] 有色行业 - 华友钴业钴价有望上涨,印尼湿法钴项目投产,镍板块扩产,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5、5234、5915百万,增速为24%、26%、13%[1]
阳光诺和(688621):收购朗研加码创新,“研发服务+管线培育+新质产业链”三位一体
国盛证券· 2025-05-22 16: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拟收购朗研 100%股权,有望提高行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完善战略布局,形成新盈利增长点,实现“CRO+创新研发+医药工业”产业布局,提高抗风险能力 [1] - 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草案,授予限制性股票 272.1783 万股,占股本总额 2.43%,激励对象 127 人,设置了 2025 - 2026 年的业绩考核目标 [2] - 公司构建“研发服务+管线培育+新质产业链”三位一体业务生态体系,加大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管线,多款重磅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3] - 考虑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变化,下调公司业绩预测,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33、2.88、3.55 亿元,对应增长 31.3%、23.8%、23.0%,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22X、18X、15X [11] 各部分总结 公司业务布局 - 拟收购朗研生命 100%股权,发挥研发与生产销售优势,增加医药工业板块业务 [1] - 构建“研发服务+管线培育+新质产业链”业务生态体系,聚焦前沿领域,推进创新药物研发 [3] 股权激励 - 激励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 272.1783 万股,占股本总额 2.43%,授予价格 22.78 元/股,激励对象 127 人 [2] - 首次授予部分公司层面 2025 - 2026 年有 IND 数量、临床试验启动数量及营业收入增长率等业绩考核目标 [2] 研发进展 - 多肽创新药领域,STC007 项目开展 II 期临床试验,STC008 项目处于 I 期临床试验阶段 [8] - 细胞治疗领域,ZM001 注射液获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处于 I 期临床试验阶段 [8] - 改良型新药研发领域,3 款口服缓释制剂处于临床阶段,4 款计划 2025 年提交 IND 申请 [8] - 经皮递送研发平台成果显著,与日本 KANEKA 公司合作,在研项目覆盖多个领域 [9] 创新平台建设 - 全资子公司诺和智肽与华为云合作,建设“多肽分子大模型平台”,实现多肽药物设计智能化、高效化 [10] - 合作内容涵盖多肽 AI 模型开发、计算平台构建、管线协同推进等,加速核心管线临床转化 [10]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33、2.88、3.55 亿元,对应增长 31.3%、23.8%、23.0%,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22X、18X、15X [11] - 提供了 2023 - 2027 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EPS、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及增长率数据 [12] - 给出了 2023 - 2027 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比率等详细财务信息 [13]
阳光诺和:投资者开放日展现创新实力 绘制医药研发新蓝图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10:08
公司业务生态体系 - 公司构建"研发服务+管线培育+新质产业链"三位一体的业务生态体系 [1] - 坚持"自主创新+技术转化"双轮驱动战略 搭建国际标准研发平台 [1] - 完善产业协同网络 助力国内药企突破技术壁垒 加速进口替代 [1] 研发管线布局 - 数十项创新产品处于研发阶段 覆盖自免 疼痛管理 心内 中枢神经 肿瘤 代谢 呼吸等多个治疗领域 [1] - 3款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 STC007用于术后镇痛进入临床II期 即将开启III期临床 [2] - STC008针对癌症恶病质 2025年已完成IA期临床 即将开启IB期临床 [2] - 3款口服缓释制剂处于临床阶段 4款计划于2025年提交IND申请 [2] 技术创新平台 - 与华为云合作开发基于盘古大模型的AI多肽分子发现平台 [1] - BiMTtide多肽偶联药物开发平台可实现PDC RDC药物分子结构的优化与定制开发 [1] - 建立自主多肽创新药物建库筛选体系 形成分子结构创新与制剂创新相结合的滚动体系 [2] - 口服缓控释递送系统技术平台 纳米递送系统技术平台协同发力 [2] 前沿技术布局 - 经皮递送研发平台(TDDS)成果显著 诺和恒光在凝胶贴膏和热熔贴剂研发上经验丰富 [3] - 与日本KANEKA公司合作引进先进透皮贴剂技术 在研项目覆盖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分裂 哮喘等领域 [3] - 积极布局小核酸药物领域 深入研究化学修饰和递送系统 [3] 战略发展方向 - 顺应生物医药发展趋势 站在技术突破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三重风口上 [2] - 通过引进和自我创造idea保证创新源泉 设立创新办公室解决统筹和效率问题 [3] - 吸收全球前沿科技 提升研发水平 力争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3]
【私募调研记录】汇利资产调研阳光诺和
证券之星· 2025-05-15 08:12
公司调研信息 - 阳光诺和近期被知名私募汇利资产调研,调研形式包括路演活动和线下会议 [1] - 公司收购朗研具备高度业务协同性,能实现产品孵化和实施,发挥研发和生产销售优势,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1] - 收购朗研将加速向创新药物领域转型,提供稳定现金流和利润,减轻收入波动,实现现金流良性循环 [1] 业务战略与布局 - 公司致力于构建"创新研发综合体",涵盖药物发现、药学研究、临床研究、管线培育和新质产业链,形成完整生态闭环 [1] - 与华为合作整合iCVETideTM平台,深度融合AIDD与CADD技术,加速智能化研发体系升级 [1] - 公司专注于临床前及临床一体化研发服务,拓展创新药领域,已有多个创新药在研项目 [1] 研发进展与产品管线 - STC007用于术后疼痛及成人慢性肾脏疾病相关的中至重度瘙痒,处于2期临床试验 [1] - STC008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肿瘤恶液质,处于1期临床试验 [1] - AI技术提升靶点筛选、分子设计、分子筛选和临床试验模拟效率,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1] 收购朗研的战略意义 - 收购朗研基于战略布局需要,促进自主研发产品落地,增加医药工业板块业务 [1] - 收购将提高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拓展医药工业板块 [1] - 公司将继续深耕传统药物研发领域,但更侧重新兴创新方向,CRO业务与创新战略相辅相成 [1] 机构背景 - 上海汇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注册资金3000万元人民币 [2] - 主营业务为企业委托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投资顾问、财务顾问等 [2] - 公司下设投资部、研究部、交易部、市场部、财务部、综合管理部等部门,拥有专业投研队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