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A(偏苯三酸酐)

搜索文档
“两桶油”日赚165亿!A股“顶流”出炉→
第一财经· 2025-05-05 18:33
A股2024年整体业绩概况 - 5404家上市公司披露年报 近六成营收正增长 近八成实现盈利 近半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1] - 创新药企业智翔金泰以营收同比24倍增速成为"增长王" TMA龙头正丹股份净利润同比增11949%成为"利润增长王" [1] - 过去三年仅7%企业能保持营收/净利润双位数增长 集中在电力设备 电子 汽车 机械设备 医药生物等行业 [1][12] 营收表现 - 全A股合计营收71.77万亿元 同比下滑0.73% 3033家实现正增长(占比56%) [3] - 7家进入"万亿营收俱乐部":中国石化(3.07万亿) 中国石油(2.94万亿) 中国建筑(2.19万亿) 中国中铁 中国铁建 中国移动 中国平安(新晋成员) [3] - 营收最低企业为医药生物公司海创药业和康乐卫士 均因研发周期长尚未产生药品销售收入 [4][5] 净利润表现 - 全A股合计净利润5.21万亿元 同比下滑2.31% 4030家盈利(占比75%) 2569家净利正增长(占比48%) [7] - 10家净利超千亿:工商银行(3658亿) 建设银行(3355亿) 农业银行(2820亿) 中国银行(2378亿) 招商银行 中国平安(1266亿 同比+48%) 中国人寿(1069亿 同比+109%) 中国石油 中国海油 中国移动 [7] - 地产板块整体亏损1590亿 万科A(亏损494.78亿) *ST金科(亏损319.7亿) 绿地控股(亏损155.52亿) 金融街(亏损110.84亿) [8] 高增长企业特征 - 5家营收增速超10倍:智翔金泰(+24倍) 和展能源(+15倍 混塔业务收入3.83亿) 亚虹医药(+14倍) [9][10] - 17家净利增速超10倍:正丹股份(+11949%) 广西能源(+37倍) 思特威 华北制药 安迪苏(均+20倍以上) [10][11] - 和展能源因关联交易占比达93%(3.56亿/3.83亿)遭交易所问询 需说明收入可持续性 [9][10]
A股“顶流”出炉:“两桶油”日赚165亿、“十倍股”正丹股份净利大增120倍
第一财经· 2025-05-05 17:23
营收与净利润增长情况 - 过去三年营收和净利润保持双位数增长的企业占比均为7%,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电子、汽车、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 [1][8] - 2024年5404家A股上市公司中,56%实现营收正增长,75%实现盈利,48%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1] - 创新药企业智翔金泰以营收同比增长近24倍成为"增长王",TMA龙头正丹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近120倍成为"利润增长王" [1][7] 万亿营收俱乐部 - 2024年5404家上市公司合计营收71.77万亿元,同比下滑0.73% [2] - 7家公司营收超万亿元,中国石化(3.07万亿元)、中国石油(2.94万亿元)居前两位,合计日均营收165亿元 [2] - 中国平安成为万亿俱乐部新成员,该俱乐部成员从2021-2023年的6家增至2024年的7家 [2] 营收最低企业 - 海创药业和康乐卫士为2024年营收最低的两家上市公司,均因创新药研发周期长尚未实现药品销售 [3] 净利润表现 - 5404家上市公司合计净利润5.21万亿元,同比下滑2.31% [4] - 10家公司净利润超千亿元,工商银行(3658.63亿元)居首,日均盈利超10亿元 [4] - 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新加入千亿净利润俱乐部,分别同比增长48%和109% [5] 行业亏损情况 - 房地产板块整体亏损近1590亿元,万科A亏损494.78亿元居首 [5] 高增长企业特点 - 2024年5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超10倍,其中智翔金泰(24倍)、和展能源(15倍)、亚虹医药(14倍)位列前三 [6][7] - 17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倍,正丹股份(11949.39%)、广西能源(37倍)等表现突出 [7] 持续增长能力 - 过去三年仅1278家公司营收持续正增长,719家净利润持续正增长 [8] - 其中380家营收和350家净利润保持双位数增长,集中在电力设备、电子、汽车、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 [8]
A股2024年业绩扫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1 07:39
2024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总结 整体业绩表现 - A股5392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合计营收70.46万亿元(同比-0.1%),归母净利润5.21万亿元(同比-0.285%)[3] - 77家公司净利润超百亿元,10家超千亿元(以银行、保险等金融股为主,四大行净利润均超2000亿元)[3] - 逾4000家实现盈利,逾2500家净利润正增长,近550家业绩增速超100%[5] 高增长领域 人工智能与算力基础设施 - AI技术推动光模块、PCB、存储芯片等领域业绩爆发:生益电子净利润3.32亿元(同比+1428.23%),中际旭创(+137.93%)、新易盛(+312.26%)[6] - 半导体周期复苏:兆易创新净利润11.03亿元(+584.21%),韦尔股份33.23亿元(+498.11%)[7] 消费电子与政策驱动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消费电子回暖: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2.86亿台(同比+5.6%)[7] - 产业链公司表现亮眼:长盈精密净利润7.72亿元(+800.24%),立讯精密(+22.03%)、蓝思科技(+19.94%)[8] 国际化布局 - 3653家公司披露境外收入,合计9.43万亿元(占总营收20%),14家境外收入超千亿元(如立讯精密、比亚迪)[10] - 2315家境外收入正增长(占比超六成),浪潮信息海外营收340.8亿元(+256.98%)[10] - 新兴市场表现突出:传音控股非洲市场收入227.19亿元(+2.97%,市占率超40%),迈瑞医疗国际收入164.34亿元(+21.28%)[11] - 中东市场受关注:晶科能源海外组件销售额占比70%,中东出货量近10GW[12] 亏损行业 房地产与能源 - 124家公司亏损超10亿元,4家地产公司亏损超百亿元(万科A亏损494.78亿元,*ST金科-319.70亿元)[14] - 光伏、锂矿、钢铁行业承压:TCL中环(-98.18亿元)、隆基绿能(-86.18亿元)、鞍钢股份(亏损超30亿元)[14] 退市风险 - 2024年退市新规加码:新增一年严重造假、资金占用等退市标准,主板营收门槛提至3亿元[15] - 52家公司退市,48家触及财务退市指标(如ST沪科营收1722.64万元,净利润-568.28万元)[16] 技术创新与化工案例 - 化工企业正丹股份净利润11.90亿元(同比+11949.30%),主因TMA价格从12500元/吨飙升至最高60000元/吨[5]
A股2024年业绩全景扫描:AI成增长引擎,企业出海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20:30
2024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总结 整体业绩表现 - 540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2.33万亿元,同比增长0.57%,归母净利润5.06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1] - 77家公司归母净利润超百亿元,10家超千亿元,以银行、保险等金融股为主,四大国有银行净利润均超2000亿元 [1] - 剔除金融股后,剩余A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微降0.24%至53.43万亿元,归母净利润下降6.49%至2.42万亿元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技术创新与消费回暖是2024年主线,548家公司业绩增速超100% [1][2] - AI技术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需求激增,光模块、PCB、存储芯片等领域业绩爆发 [2][3] - 生益电子归母净利润3.32亿元,同比增长1428.23% [3] - 中际旭创、新易盛光模块企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7.93%、312.26% [3] - 兆易创新、韦尔股份等半导体企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84.21%、498.11% [3]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消费电子回暖,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2.86亿台,同比增长5.6% [3] - 长盈精密净利润7.72亿元,同比增长800.24% [4] - 立讯精密、蓝思科技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2.03%、19.94% [4] 国际化布局 - 3653家公司披露境外业务收入,合计9.43万亿元,占总营收比例约20% [6] - 14家公司境外收入超千亿元,立讯精密、比亚迪、美的集团等领衔 [6] - 2315家公司境外收入同比正增长,占比超六成,浪潮信息海外营收同比激增256.98%至340.8亿元 [6] - 新兴市场成为布局重点,传音控股非洲智能机市场份额超40%,迈瑞医疗发展中国家收入占国际收入66.39% [7] - 中东市场受关注,晶科能源海外组件销售额占比近70%,中东地区出货量近10GW [8] 行业亏损情况 - 124家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超10亿元,4家地产公司亏损超百亿元,万科A以494.78亿元亏损居首 [9] - 光伏、锂矿、钢铁等能源领域亏损严重,TCL中环、隆基绿能、天齐锂业亏损额均超70亿元 [10] - 鞍钢股份、本钢板材等钢铁企业亏损额均超30亿元 [10] 退市新规影响 - 2024年A股退市企业数量达52家,48家主板公司触及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 [11] - ST沪科、波导股份等公司因营收或净利润不达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1] - 退市新规新增一年严重造假、三年连续造假等情形,收紧财务类退市指标 [11]
图解A股年报:120倍业绩王诞生,股价大涨近4倍!这一行业净利增速超14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7:30
A股2024年整体业绩 - 5402家A股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1.92万亿元,归母净利润5.21万亿元 [1] - 4029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5%),2567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48%) [1] - 117家公司营收超千亿元(历史新高),10家公司净利润超千亿元 [1] 行业表现 - 农林牧渔行业净利增速达1447%,主因饲料价格回落带动养殖公司业绩改善 [1] - 电力设备、有色金属行业盈利增长显著 [1] - 电子、非银金融行业营收增速约17% [1] 头部企业营收 - 7家公司营收超万亿元,以"两桶油"、基建及运营商等中字头企业为主 [1] - "两桶油"营收约3万亿元,增速因国际油价下跌(布伦特原油均价80.8美元/桶,同比降2.3%)略有下滑 [2] - 比亚迪营收7771亿元(同比增29%),首次突破7000亿元并超越特斯拉(7022.35亿元) [2] 高增长公司 - 65家公司营收翻倍,5家增速超1000% [3] - 智翔金泰营收增速2384.1%(新药上市推动),但归母净利润-7.97亿元 [3] - 3家*ST公司营收增速超400%,其中*ST科新实现净利润3997.7万元 [3] 净利润表现 - 77家公司净利润超百亿元,10家超千亿元(以金融股为主,四大行均超2000亿元) [6] - 银行股表现亮眼:Wind银行指数2024年涨近50%,分红力度创新高 [6] - 正丹股份净利润同比增11949.39%(达11.9亿元),主因TMA价格飙升,股价涨幅超375% [6][7] 研发投入 - A股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合计1.6万亿元,22家超百亿元 [8] - 比亚迪研发投入541.61亿元居首,推动第五代DM、高阶智驾等技术落地 [8] - 中兴通讯研发投入强度近20%,六年累计投入1170.7亿元,AI专利超5000件 [8]
正丹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增长558.60%,最大“功臣”TMA或难维持高价
华夏时报· 2025-04-24 11:28
文章核心观点 正丹股份因TMA价格上涨业绩连续大涨,但随着相关公司扩产,TMA价格未来1 - 2年大概率下跌,公司业绩增长或难以为继,公司计划通过丰富产品品类、实施国际化战略和审慎兼并收购应对[2][3][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3亿元,同比增长64.67%;净利润3.89亿元,同比增长558.60% [2]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0亿元,同比增长126.31%;净利润11.90亿元,同比增长119倍 [3] - 2024年公司账上货币资金增长69.17%达到13.52亿元,2025年一季度账上货币资金8.57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7.6亿元 [4] - 2024年公司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同比大增117.57%,达到3.97亿元,2025年一季度增长至4.08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合同负债下降39.80%至484.83万元 [4] 业绩增长原因 - 2024年初美国英力士年产7万吨TMA长期停车,打破行业供需平衡,TMA价格从去年初的1.2万元/吨涨至去年6月的6万元/吨,公司主要产品TMA和TOTM量价齐升,产能利用率提升,规模效应显现,成本下降,盈利能力提升 [2][3] - 2025年一季度主要产品销售单价大幅增加,2024年一季度TMA均价1.66万元/吨,2025年一季度涨至4.94万元/吨 [4] 行业扩产情况 - 2024年之前全球TMA产能25.5万吨,正丹股份产能8.5万吨/年最多,英力士7万吨/年次之 [5] - 英力士停产后国内企业纷纷扩产,正丹股份扩产6.5万吨/年,泰达新材3万吨/年,常青科技8万吨/年,安庆亿成3万吨/年产能已投产 [5] 价格走势 - 隆众资讯分析师王帅预计未来1 - 2年内TMA价格大概率跌至涨前水平,2025年全年走势偏弱下行,二季度跌幅明显加快 [2][6] - 卓创资讯分析师郑明楠称2025年TMA价格高位向下,4月下行加快,后续或仍有下行空间 [6] 公司应对策略 - 推进1.5万吨/年高分子特种树脂单体系列产品项目和反应尾气综合利用制氮项目,丰富产品结构 [6] - 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到马来西亚建厂,一期项目根据市场情况部署 [7] - 关注兼并收购机会,但谨慎决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