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VR体验
icon
搜索文档
超10万种出版物参展 文旅商展一站式融合书展变“书超” 交出人文经济新答卷
新华日报· 2025-07-08 07:19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江苏书展参展出版物数量同比增长25%,从去年8万余种增至超10万种,反映出版行业供给端持续扩容 [1] - "首发经济"成为书展亮点,苏籍名家新书"首秀"带动流量,如孙晓云《金陵四十八景》等作品形成IP效应 [2] - 出版社促销力度加大,普遍推出六五折优惠并搭配文创赠品,马伯庸"见微"三部曲等热门图书出现售罄现象 [3] 内容创新与IP开发 -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出版物集中亮相,包括《铁语》《故宫叙事:百年守宝传奇》等兼具历史深度与叙事创新的作品 [1] -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联合海外插画家开展跨界合作,形成文化IP联动效应 [3] - 马伯庸作品《长安的荔枝》通过场景化营销(粉色荔枝树装置)提升转化率,显示影视IP对图书销售的拉动作用 [3] 用户分层运营与体验升级 - 青少年阅读生态体系加速构建,推出覆盖5类70种图书的"首批青少年阅读推荐书目",并联动2025全国少儿图书交易会 [4][5] - VR/AR技术深度应用,如"机遇时空"全感VR乐园、"我的航天课"等沉浸式项目吸引年轻群体,科技赋能阅读体验升级 [5] - "全龄友好"策略覆盖银发群体,养生讲座、吴门医派文化分享等活动提升中老年用户参与度 [5] 商业模式创新与平台价值 - 展区功能拓展至文旅商融合,新增占8%面积的"品质文化生活展区"和"文化主理人长廊",孵化非遗小店等新业态 [6][7] - 线下互动营销创新,如"背古诗减16元"等玩法提升用户停留时长,带动周边消费(如咖啡馆导流) [7] - 服务细节持续优化,包括禁止叫卖干扰、优化动线设计等,15年来累计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7]
山海不为远 心安即是家 台湾青年扎根武汉筑梦圆梦
长江日报· 2025-07-05 12:03
两岸青年在武汉的创业与文化交流 - 武汉举办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促进两岸青年交流,台湾青年在文创、新经济、现代农业等领域创业 [1] - 台湾导演薛颖穜与武汉伙伴查钢合作创立红薏米文化传媒,通过视频、IP文创、游戏传播武汉本土文化 [4] - 薛颖穜团队开发"武汉方言小剧场",将武汉话融入动画短片,并衍生出T恤、日用品等文创产品 [5] 台湾特产在武汉的产业化发展 - 陈旻岑将台湾洛神花引入武汉,通过驯化适应气候差异,打造从种植到衍生品的完整产业链 [5][6] - 洛神花在武汉的应用包括研学课程、茶饮店产品和洛神酥、蜜饯等衍生品,形成经济链 [6] 台湾青年在武汉的创业经历 - 林伯洋发现武汉疗愈经济潜力,在咸安坊开设养生工坊,并适应武汉创业环境 [7][8] - "95后"张友维从台北到武汉,成为百万粉丝博主,创作内容从武汉"过早"文化转向二次元文化 [11][12] - 武汉二次元文化由爱好者自发塑造,江汉路X118、汉口STAY等成为二次元聚集地,提供创作灵感 [11][12]
科技赋能 桐庐邀您重返“神仙洞”
杭州日报· 2025-07-02 10:50
瑶琳仙境发展历程 - 1980年6月8日瑶琳仙境第一洞厅对外开放,当年接待游客17.6万人次,45年累计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 [1] - 景区开发带动桐庐旅游经济,形成"开一个洞、富一个村、活一个县"的桐庐现象 [1] - 45周年之际推出5.0版科技升级,引入国家级非遗灯彩团队打造千米洞窟光影艺术,保留溶洞飘雪、VR体验等地心探险项目 [1] 桐庐文旅产业升级 - 瑶琳仙境开发被视为桐庐文旅事业起点,45年间持续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推动从观光旅游向度假休闲及旅居生活转型 [2] - 形成"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诗画布局,目标打造长三角最佳短途旅居目的地 [2] - 新世纪以来深化文旅融合与科技创新,依托民营经济探索政府与市场协同的县域旅游发展模式,获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公开肯定 [2]
天津开启沉浸式文化消费新场景
科技日报· 2025-07-02 09:00
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 - 融合VR与LBE大空间技术的"无面之神——大足石刻带您穿越南宋"项目成为文旅消费新热点,游客可通过VR设备以毫米级精度1∶1还原体验南宋大足石刻造像 [1] - 项目突破传统VR单人限制,最多支持20人同时进入虚拟空间协同探索,运用自主研发的大空间动线布置系统和动补数据控制系统保障流畅性 [1][1] - 技术实现基于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云计算等核心能力,严格参照史料还原匠人工具及雕刻流程,结合故事情节设计提升沉浸感 [1][1] 科技与文化融合战略 - 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科创+AI+文旅"战略整合技术资源,该项目是其重要实践案例 [1] - 地方政府认可此类场景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价值,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新消费模式为城市创新注入活力 [1] 技术细节 - 采用VR数字化扫描技术实现千手观音、六道轮回等石刻造像的高精度还原 [1] - LBE大空间技术实现多用户交互,动补数据控制系统优化多人协同体验 [1][1]
行进中国丨千年石刻“潮”起来
人民网· 2025-06-23 14:53
大足石刻旅游集团创新文旅体验 - 推出4K宽银幕电影《天下大足》和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分别讲述石刻开凿历程并提供沉浸式视听体验 [1] - 8K球幕电影采用全球首部12K鱼眼摄影机与球幕CG技术,结合杜比全景声实现360度全景展示 [3][4] - 上线"云游·大足石刻"元宇宙景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1:1复刻宝顶山石刻,支持PC/移动端远程游览 [3]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 - 运用VR与LBE大空间技术打造"无面之神"体验区,以第一视角还原南宋石刻匠人创作场景 [6][8] - 与游戏公司合作:2021年杭州游科互动实景扫描千手观音建模,2022年联合腾讯《英雄杀》推出14幅石刻主题手绘图景 [11] - 《黑神话:悟空》游戏带动现实打卡热潮,实现数字IP与文化遗产的跨界联动 [11][15] 文创产品开发与市场表现 - 成立文化创意研究和产业发展中心,开发"菩提树"雪糕、花冠书签、十二生肖手伴等系列文创 [14][17] - 大足彩塑文创《大足狮》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金奖,节假日文创销售额显著提升 [14][17] - 舞剧《天下大足》全国巡演37场均爆满,粉丝自发制作周边衍生品形成二次传播 [9][11][13] 游客体验升级策略 - 通过4K/8K影片、VR体验、元宇宙游览构建"现场+虚拟"多层次体验矩阵 [1][3][6] - 文创产品设计注重情绪价值,如呆萌大足狮形象广受年轻游客喜爱 [14][17] - 跨界融合游戏、舞剧等年轻化载体,扩大文化影响力并引流线下游客 [11][12]
内蒙古博物院(新馆)开馆试运行
人民网· 2025-06-20 23:34
内蒙古博物院新馆开馆 - 内蒙古博物院新馆于6月20日在呼和浩特市开馆试运行 [2][4][6][7][9][10][12][14][15][17] - 新馆建筑面积达14.7万平方米,展陈面积3.9万平方米 [2][4][6][7][9][10][12][14][15][17] - 馆内设有10个基本陈列,展出3000余件展品,包含633件珍贵文物 [2][4][6][7][9][10][12][14][15][17] 智能化服务与互动体验 - 引入全息投影AI讲解、数字文物互动、机器人导览、VR体验等智能化服务 [2][4][6][7][9][10][12][14][15][17] - 智能导览机器人可表演节目并与观众互动 [4][9] - 提供文物拼图等互动体验项目,吸引儿童参与 [17] 文化展示与游客参与 - 多角度展示北疆文化魅力,吸引游客参观拍照 [2][7][10][12][14][15] - 开馆当日举办试运行开馆仪式 [6] - 游客可体验数字化文物互动和VR技术 [9][17]
视听系统典型案例推荐工作启动,这四个方向可申报
快讯· 2025-06-19 13:36
2025年度视听系统典型案例推荐工作 核心观点 - 五部门联合部署2025年度视听系统典型案例推荐工作,聚焦四个技术方向,旨在推广先进产品和解决方案 [1] 教育与会议视听系统 - 涵盖智慧黑板、智能交互投影、虚拟现实教育一体机等教育视听产品 [2] - 包括云台摄像机、传声器、扬声器等会议视听产品 [2] - 推广数字化教室、智能视听会议系统等解决方案 [2] 智能音视频采集系统 - 面向目标辨识、行为识别、工业探伤等场景的高精度摄像机、工业摄像机、热成像产品 [2] - 包含视觉感知算法、音频分析算法的系统级产品和解决方案 [2] 数字舞台和智慧文博视听系统 - 涉及沉浸式光影秀、运动LED屏、空间光成像等文化创意融合产品 [2] - 推广裸眼3D、AR/VR体验、动作捕捉等创新解决方案 [2] 近眼显示和激光显示系统 - 包括VR/AR/MR终端、AI眼镜、虚拟现实交互设备等近眼显示产品 [2] - 涵盖激光电视、激光投影等激光显示产品 [2]
2025明文化论坛将于14日举办,设分论坛、文物专题展等
新京报· 2025-06-09 21:18
2025明文化论坛概况 - 2025明文化论坛将于6月14日在昌平区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主题为"印象大明 世遗华章" [1][2] - 论坛由开幕式、四场分论坛和一场文物展览组成,开幕式围绕"明文化传承创新与文旅融合发展"展开研讨 [2] - 四场分论坛分别聚焦"大明经略"治国韬略、"医药传承"济世匠心、"数智文旅"科技赋能、"明乐雅音"艺术回响 [2] 明代文物展览与科技应用 - 明代文物专题展览6月14日全天开放,设置"礼制之章""威仪之象""器用之华""文脉之传"四大主题单元 [2][3] - 展览采用VR、AR、全息投影、4K超清扫描、AI色彩修复与三维动画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1][3] - 数字孪生技术将用于构建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展陈-跨界传播全链条矩阵,专设"明文化数智文旅"分论坛研讨智慧景区建设 [3] 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规划 - 昌平区计划2030年前实现明十三陵主体陵寝全部开放,推动兆域边墙保护修缮与全域旅游发展 [4] - 北京市编制《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重点实施箭扣长城、大庄科长城、天坛等研究性修缮项目 [4][5] - 昌平区已连续举办三届明文化论坛,将打造"全球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整合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等标志性遗存 [5] 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 - 中国明史学会将合作编撰《赫赫有明》通俗读物,深化明史研究体系建设,涵盖政治制度、经济变迁等多维度成果 [6] - 论坛开幕式联动明十三陵、明祖陵等五地直播,邀请高寿仙、单霁翔等专家解读明文化历史价值 [2] - "医药传承"分论坛系统展现明代医家在《黄帝内经》实践和中药炮制工艺的革命性进展 [3] 文旅融合与品牌活动 - 昌平区推出《明见万历》VR体验项目,打造"明潮"嘉年华、千帆音乐节等品牌活动,采用大空间娱乐(LBE)技术 [3] - 通过生态、文化、旅游统筹布局,构建文化创意与全域旅游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4]
新消费场景解锁心动密码,“情绪经济”吸引年轻人为“感觉”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6-03 12:47
山姆会员店江岸店表现 - 端午假期日均客流量超2.5万人次[1] - 食品区试吃活动吸引大量消费者排队参与[1] - 玩具区互动体验项目如遥控碰碰车受到家庭消费者欢迎[1] 沉浸式体验业态发展 - 博新全宇宙沉浸式体验中心提供VR古埃及探索项目,吸引消费者体验[4][6] - 《消失的法老》主题场景提供逼真体验,包括飞行失重感等效果[6] - 600多平方米的黑白记号空间提供独特互动体验[4] 音乐主题街区运营 - "通城印巷"音乐街区融合30余家华中首店,包括MAO Livehouse等[8] - "跳进染缸"音乐节吸引超200桌客人排队[11] - 开业一个月客流量已超10万人次[11] 快闪店及创新零售 - "全员饿人"快闪店通过"过家家"式消费方式吸引年轻消费者[8] - 提供19-49元价格区间的武汉美食玩偶[8] - 虚拟表演式销售过程获得消费者认可[8] 传统商圈升级 - 武汉天地客流同比增长18%,年轻人占比提升[12] - 品牌更新率达95%,重点布局情绪消费[13] - 引入高达基地、泡泡玛特等热门品牌及VR体验等新业态[12] 商业项目运营数据 - 咸安坊端午假期日均流量超5万人次[11] - 入驻首店品牌占比达75%,多个体验式品牌快速出圈[11] - 项目运营两年持续保持火爆状态[11] 商业发展趋势 - 情绪经济成为消费新趋势,消费者更注重情感体验[19] - 从实物交易转向情感互动消费,催生沉浸式剧场等新业态[19] - 主题商业街区和情感互动场景有效激活城市消费活力[20]
湖南自主安全计算产业进军“科技+文化”新赛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03:01
这种"文化IP+科技载体"的创新形式,大大吸引年轻群体更加关注传统文化,也凸显了湖南自主安全计 算产业在文化数字化领域的技术底气。 近年来,湖南率先打响自主安全攻坚战,培育全国唯一一个先进计算领域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 前已有1400余家企业加入国家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560万款软硬件适配湖南"两芯一生 态"技术体系。该集群正逐步以星火燎原之势,全力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挺进。 2024年,长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1.5%,产业集聚效益凸显。 中新网长沙5月29日电 (记者唐小晴)由国家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主办的首届先进计算产业 科技文化节29日在长沙开幕。 本次科技文化节是国家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科技+文化"融合发展之 路的重要实践和成果展示,通过高峰论坛、展厅科普、非遗集市的形式展开,超50家企业进行路演并展 示前沿科技产品。 全国产电脑星际争霸游戏试玩、国产算力支撑的VR体验、国产高清虚拟场景演示......活动现场,集群企 业国科超算设置的文旅VR体验区人气超高。 现场负责人介绍,有了国产算力支撑,用户通过计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