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SIM
icon
搜索文档
东信和平:公司已建立较为全面的eSIM综合服务能力和产品迭代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19:24
南财智讯11月4日电,东信和平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公司作为知名的数字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提 供商,在智能卡、数字身份认证、安全芯片等领域具备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已建立较为全面的eSIM 综合服务能力和产品迭代能力,以eSIM为代表的数字身份安全产品可应用于车联网、工业物联网及消 费电子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数字身份安全解决方案。 ...
东信和平(002017) - 2025年11月0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04 19:0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8年,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 - 主要业务为智能卡和数字身份安全业务 [2] - 业务覆盖金融服务、移动通信、政府公共事业、消费电子、工业物联、车联网等领域 [2] - 全球拥有6家子公司,员工人数超过1400人 [2] - 已累计向全球60多个国家地区800多家运营商、金融机构和政府公共事业部门提供产品与服务 [2] 核心竞争力 - 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可控核心技术研发,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多项产品获GSMA安全认证 [3] - 智能制造能力:以"四化融合"推进"登高计划",建成高效柔性的"智慧工厂",拥有个性化生产与精准交付能力 [3] - 双循环市场能力:构建"双循环双支柱"发展格局,布局海外子公司与生产基地,建立覆盖全球的运营服务网络 [3] 未来发展方向 - 巩固主业优势,增强产业核心功能,贯穿数字身份发行、识别、认证全链条关键环节 [4] - 聚焦智能汽车、低空飞行、深海无人、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核心需求 [4] - 完善"数字身份云"平台业务版图,布局"AI+可信数字身份"新质生产力 [4] - 构建云、边、端全栈式技术体系,为万物智联提供可信数字身份底座 [4]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有5家海外子公司,3个海外生产基地 [6] - 建立了覆盖全球的运营服务网络 [6] - 20多年来为全球6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运营商、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提供服务 [6] - 后续将持续开拓海外新兴市场,优化业务布局,推动产品多元化战略 [6] eSIM技术优势与应用 - 在智能卡、数字身份认证、安全芯片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 [6] - 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和全球化布局 [6] - 已建立较为全面的eSIM综合服务能力和产品迭代能力 [6] - eSIM产品可应用于车联网、工业物联网及消费电子等领域 [6]
eSIM刚上线就恶评如潮,运营商是该多用点心了?
36氪· 2025-10-28 21:50
国行eSIM现状与用户体验 - 国行iPhoneAir的eSIM开通必须回到号码归属地线下营业厅完成人证验证和配置文件下发 换机或服务异常时也需重复此流程 而实体SIM卡已支持上门配送和手机激活[5] - 国行eSIM无法像海外用户一样一键转移设备 部分用户反映eSIM会无缘无故失效 刚用两天就需返回营业厅处理[5] - 国内运营商对eSIM的管理沿用实体SIM卡时代方式 因eSIM作为数字配置文件可被复制 运营商为控制流通风险将开通迁移和恢复收归线下 并非技术不成熟[12][15] 国内外eSIM流程对比 - 海外使用eSIM流程简单 打开设置扫描运营商二维码即可自动下发卡片 从连Wi-Fi到激活整个流程不超过3分钟 海外版手机可提前购买eSIM落地即用[10] - 国内早有为智能手表提供的一号多终端eSIM服务 采用在线人证校验流程 用户只需在设备上完成摇头晃脑操作即可入网 实体SIM卡激活也沿用此在线方案[8] - 运营商已具备实体SIM卡线上实名加生物识别体系 但未完整移植至eSIM 导致国行eSIM体验远落后于海外[8][10] eSIM技术前景与行业影响 - eSIM将成为未来通信形态中不可逆转的一环 国内手机品牌已展现兴趣并计划推出eSIM手机 使不具备插卡条件的设备能长期在线 对混合AI时代尤为重要[18] - eSIM技术将重构传统通信服务 套餐可脱离实体SIM卡限制 让号码在不同硬件间自由转移 未来可能像登录账号一样激活内置eSIM直接使用套餐[20] - 作为先驱者 iPhoneAir暴露了eSIM当前问题 但开通转移在线化后 eSIM有望像NFC和移动支付一样从争议配置变为默认配置 麻烦只是过渡普及才是方向[20][21]
紫光国微(002049):需求加速释放叠加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5Q3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8 19:1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营收同比增长33.6%至18.57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09.6%至5.71亿元 [4] - 特种集成电路业务下游需求增加是营收增长主因 民品市场稳健发展 eSIM及汽车安全芯片加速拓展 [7] - 产品结构优化带动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58.32% 同比增加3.86个百分点 净利率为30.71% 同比增加11.11个百分点 [7] - 存货及应付账款维持高位 反映行业高景气和下游需求饱满 支撑未来业务成长 [7] - 公司为特种集成电路领军企业 国防信息化提速 eSIM方案转型 车规级芯片布局及股权激励落地将驱动业绩长期稳定增长 [7]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9.04亿元 同比增长15.1% 实现归母净利润12.63亿元 同比增长25.0% [4] - 报告上调2025年至2027年盈利预测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3亿元 24.60亿元 34.95亿元 [7] - 预计2025年至2027年营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0.5% 29.1% 31.5%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6.1% 42.8% 42.0% [6] -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预计毛利率将从2025年的56.8%提升至2027年的57.5% 净资产收益率将从2025年的12.7%提升至2027年的20.0% [6] 业务驱动因素 - 特种集成电路业务受益于国防信息化提速 航空航天及无人装备需求加速释放 带动FPGA RF-SoC等芯片放量 [7] - eSIM方案加速传统IC业务转型 下游消费电子 物联网配套市场空间广阔 [7] - 领先布局车规级芯片 岳阳晶振试投产后将强化整车电子配套能力 汽车电子业务有望成为民品新增长曲线 [7] - 高端AI视觉感知 中高端MCU等新品定型量产 将推动营收加速增长 [7]
苹果也带不动,eSIM刚上线就恶评如潮,运营商是该多用点心了?
36氪· 2025-10-27 17:11
国行eSIM服务现状 - 2025年10月22日全eSIM方案的iPhone Air国行版本正式发售,国内三大运营商同步推出eSIM服务,标志着标准发布近9年后中国用户得以使用eSIM技术 [1] - 现阶段国行eSIM开通必须回到号码归属地线下营业厅完成人证验证、身份核查和配置文件下发,换机或服务异常时也需重返营业厅重复流程,相比实体SIM卡可上门配送和手机激活更为繁琐 [3] - 国行eSIM更换设备时无法像海外用户一键转移,部分用户反映eSIM出现无缘无故失效问题,刚使用两天即需返回营业厅处理 [3] 国内外eSIM体验对比 - 国内运营商早在2018年就已为Apple Watch蜂窝版等智能手表提供一号多终端eSIM服务,并具备基于在线发卡模式的在线人证校验流程,用户通过设备完成简单操作即可入网 [6] - 海外使用eSIM流程极为简便,用户仅需在设置中扫描运营商提供的eSIM二维码即可自动下发卡片,整个激活流程不超过3分钟,海外版手机可在出发前购买当地eSIM实现落地即用 [7] - 国内实体SIM卡激活已采用线上实名加生物识别体系,可实现快递签收后手机端激活,但相同技术尚未完整移植至eSIM服务 [6][14] eSIM技术发展趋势与行业影响 - eSIM技术落地流程仍沿用实体卡时代管理方式,因eSIM作为数字配置文件可被复制导出,运营商为控制流通风险将开通迁移收回线下,并非技术不成熟所致 [8][14] - 国内手机品牌展现出对eSIM兴趣,多家品牌宣布将在11月推出eSIM手机,eSIM将成为未来通信形态不可逆转的一环 [15] - eSIM技术流行将使更多不具备插卡条件设备实现长期在线,在混合AI时代尤为重要,同时将重构传统通信服务,使套餐脱离实体SIM卡限制,号码可在不同硬件间自由转移 [17] - eSIM开通转移未来很可能转为线上操作,仅号码冻结、补卡、过户等环节需线下人工确认,使用门槛将逐步放松并向海外便利性看齐 [14][17]
eSIM运营商不主动就要被竞争“毒打”
北京商报· 2025-10-24 00:21
eSIM技术发展与行业影响 - 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获批 苹果iPhone Air开售推动“无卡时代”来临 [1] - eSIM具有灵活便捷特征 掌控权向消费者倾斜 但规模化仍面临现实难点 [1] 终端设备厂商的驱动力 - 手机和芯片等终端厂商有充足兴趣推动eSIM 取消卡槽是手机物理空间革命的延续 [2] - 手机厂商致力于设备去繁从简 例如取消实体HOME键和耳机孔 谋划取消充电接口 为追求更轻更薄设计和更自由空间 [2] - eSIM技术迭代旨在通过市场教育 在可穿戴设备 汽车 家电等更大范围领域实现万物互联 [2] 运营商的挑战与机遇 - 运营商对eSIM感情爱恨交加 实体卡槽维系了数十年的渠道把控和业务绑定运营模式 [4] - eSIM基于手机芯片远程编程 突破用户更换号码和运营商难度 是比携号转网更具杀伤力的用户选择权 [4] - 运营商需做出比实体卡时代更多努力留住用户 服务需实现更大程度云端能力 套餐透明度和业务便捷性面临考验 [4] - 运营商掌握牌照和通信基础资源 但eSIM将加剧行业竞争 冲击实体营业厅业务模式 同时带来物联网市场重来机遇 [4] 技术迭代的行业博弈 - 卡槽去留依赖政策先行和运营商主导 不同于耳机孔等由终端设备厂商决定 [3] - 技术带来机遇也带来阵痛 是利益博弈和规则重构的必经之路 产业链上不主动的参与者将被竞争毒打 [5]
【西街观察】eSIM 运营商不主动就要被竞争“毒打”
北京商报· 2025-10-23 23:13
eSIM技术发展与市场影响 - 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获批,苹果iPhone Air开售推动“无卡时代”临近 [1] - eSIM特征为灵活、便捷,掌控权向消费者倾斜 [1] - eSIM规模化道路仍面临现实难点 [1] 终端设备厂商的立场与动机 - 手机、芯片等终端厂商有充足兴趣和理由推动eSIM [2] - 取消卡槽是手机厂商物理空间革命的延续,旨在实现设备更轻更薄和获取更自由的手机设计空间 [2] - 推动eSIM有助于在可穿戴、汽车、家电、家居等更大范围设备领域实现万物互联 [2] 运营商的挑战与机遇 - 运营商对eSIM感情爱恨交加,实体卡是一槽一卡,是运营商维系数十年的基本运营模式 [4] - eSIM基于手机芯片支持远程编程,突破用户更换号码、更换运营商的难度,是比携号转网更具杀伤力的用户选择权 [4] - eSIM将加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消解实体卡支撑的营业厅业务拓展模式 [4] - eSIM背后是比互联网更大的物联网市场,为运营商提供重来一次的机遇 [4] 产业链博弈与竞争态势 - 卡槽去留依赖政策先行和运营商主导,不同于耳机孔、充电接口等由终端设备厂商决定 [3] - 技术带来机遇也带来阵痛,是利益博弈的必然和规则重构的必经之路 [5] - eSIM浪潮中,产业链上不主动的参与者必定被竞争“毒打” [5]
【西街观察】eSIM,运营商不主动就要被竞争“毒打”
北京商报· 2025-10-23 23:10
而在实体卡时代,一个设备一张卡的物理局限性阻碍了这种进度。 但不同于耳机孔、充电接口等物理功能的决定权在终端设备厂商,卡槽的去留,依赖政策先行,还得运 营商主导。 通信行业近日迎来久违的热闹。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获批,苹果iPhone Air开售的明星效应, 让"无卡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 灵活、便捷,掌控权向消费者倾斜,是eSIM的鲜明特征。但在大势所趋背后,种种现实难点依然横亘 在eSIM规模化道路之上。 毕竟,于产业链各方,受益程度影响了不同参与者的积极性。 手机、芯片等终端厂商,有充足的兴趣,也有充分的理由推动eSIM。仅从直观角度,取消卡槽是手机 厂商近些年物理空间革命的延续。 为了更轻更薄,为了获取更自由的手机设计空间,手机厂商近些年普遍致力于设备外观和物理功能的去 繁从简,比如取消实体HOME键,取消耳机孔,甚至不少厂商谋划取消充电接口,转向全面采用无线充 电方案。 实体卡占据的卡槽位置,自然也是手机厂商的"如鲠在喉"。更重要的是,从全球市场看,"无卡化"的技 术迭代,不只是手机的需要,而是通过市场教育和试验,让eSIM在可穿戴、汽车、家电、家居等更大 范围的设备领域实现万物互联。 长久 ...
努比亚倪飞谈eSIM:是未来但非现在,我们先提升用户感知强的功能
凤凰网· 2025-10-23 20:42
凤凰网科技讯 10月23日,努比亚总裁倪飞今日通过微博发声,围绕"eSIM会取代实体SIM卡吗"这一热 点话题给出明确观点:eSIM的技术价值值得肯定,但当下谈"取代"为时尚早,努比亚选择先聚焦用户 当下可感知的核心体验升级。 倪飞直言,eSIM的技术优势已十分清晰。取消实体卡槽所释放的机身空间,可直接转化为旗舰机的体 验升级,这无疑是高端机型的重要进化方向。 但在现实层面,eSIM的落地仍面临多重阻碍。倪飞指出,当前线上激活流程尚未完全打通,偏远地区 网络覆盖有待完善,资费偏高问题显著,甚至多数用户对"如何切换eSIM号码"仍一知半解。这些痛点 与用户长期形成的实体卡使用习惯叠加,使得eSIM生态成熟度尚未达到大规模普及的要求。 这种判断直接决定了努比亚其最新发布的旗舰机型努比亚Z80Ultra并未急于跟进eSIM技术,而是选择夯 实实体卡槽体验。倪飞解释,品牌现阶段将研发精力集中投入到用户能立刻感知的价值上:包括真无孔 天空全面屏、35mm主摄街拍优化以及极致游戏体验等核心功能升级。 "做产品得'先解决用户当下的痛点,再谈未来的趋势'。"倪飞强调,努比亚并不排斥eSIM技术,待其激 活流程更便捷、网络覆盖 ...
努比亚总裁倪飞:谈eSIM取代实体卡还太早,用户习惯和生态成熟度都没到火候
北京商报· 2025-10-23 20:20
eSIM技术优势 - eSIM技术优势明确,减少实体卡槽可节省机身内部空间,用于安装更大容量电池、更精密影像模组,并优化机身密封性以提升防水和散热体验 [1] - 该技术被视为旗舰机全面体验升级的好方向 [1] eSIM当前发展限制 - 目前谈论eSIM取代实体SIM卡为时尚早,用户习惯和生态成熟度均未达到火候 [1] - eSIM存在多项落地难题,包括线上激活流程未完全打通、偏远地区网络覆盖仍在完善、资费较贵以及用户对如何切换号码不了解 [1] 公司产品策略 - 努比亚最新发布的Z80 Ultra选择优先将实体卡槽体验做扎实,此为产品底层逻辑 [1] - 公司不排斥eSIM技术,但产品策略强调先解决用户当下痛点,再考虑未来趋势 [1] - 公司将节省的研发精力投入用户能立刻感知的价值,未来将根据eSIM在激活便捷性和覆盖全面性方面的进展,跟随用户需求进行迭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