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经济网
icon
搜索文档
百普赛斯实控人方拟减持 净利连降2年上市超募11.6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4:52
减持计划概述 - 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苗景赟计划减持不超过400,000股,占总股本0.24% [1] - 员工持股平台上海百普赛斯和上海百普嘉乐计划合计减持4,600,000股,占总股本2.74% [1] - 高管林涛计划减持94,500股,占总股本0.06% [2] - 合计减持不超过5,094,500股,占总股本3.04% [3] 减持实施细节 - 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在90日内不超过总股本1%,大宗交易方式不超过2% [3] - 苗景赟及员工持股平台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112.50元/股 [3] - 减持期间为2025年9月5日至12月4日 [1][2] 股东持股现状 - 苗景赟现持股14,990,749股(占总股本8.93%) [3] - 上海百普赛斯持股16,780,067股(占总股本10.00%) [3] - 上海百普嘉乐持股2,568,175股(占总股本1.53%) [3] - 林涛持股378,000股(占总股本0.23%) [3] 公司治理与控制权 - 减持计划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5] - 上海百普赛斯和上海百普嘉乐为员工持股平台,由实际控制人陈宜顶控制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6.45亿元,同比增长18.65% [7]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下降19.38% [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连续三年下降,2024年为8470.67万元 [6][7] 历史融资与分配 - 2021年IPO发行2000万股,发行价112.50元/股,募资净额20.94亿元 [5] - 2023年实施每10股转增5股派息15元 [5] - 2025年实施每10股转增4股派息4元 [5]
破发股盟科药业第2大股东拟减持 2022年上市募10.6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4:52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盟科香港计划在2025年9月5日至12月4日期间减持不超过1966.82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3% [1] - 其中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655.61万股 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311.21万股 [1] - 盟科香港当前持有7075.61万股 占总股本10.79% 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1] 股东持股情况 - 减持股份均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的股份 其中2647.71万股已于2025年8月5日起上市流通 [1] - 盟科香港由盟科开曼100%持有 减持主要目的是满足外籍股东和员工个人资金需求 [1] - 公司董事及核心管理人员袁征宇等承诺不通过本次减持计划间接减持股份 [2] 上市及募资情况 - 公司于2022年8月5日在科创板上市 发行1.30亿股 发行价8.16元/股 [2]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9.60亿元 较原计划12.50亿元少2.90亿元 [3] - 发行费用总额1.01亿元 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7902.96万元 [3] 股价表现 - 上市首日盘中最高价14.20元 为历史最高价 当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3] - 募集资金原计划用于创新药研发 营销渠道升级及补充流动资金三大项目 [3]
祥生医疗实控人拟减持 2019年上市募10亿国金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4:51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莫若理拟减持不超过3,363,735股 占总股本3% 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1,121,245股(1%) 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2,242,490股(2%)[1] - 减持计划自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3个月内实施 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1][2] - 莫若理当前直接持股26,460,000股 占总股本23.60% 均为无限售流通股 来源于IPO前取得及资本公积转增股份[1] 股权结构与控制关系 - 莫若理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与无锡祥生投资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54,263,956股 占总股本48.41%[2] - 实际控制人为莫善珏(父)、莫若理(女)及陆坚(夫) 一致行动关系基于家庭关系及控制权形成[2] - 减持计划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不影响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2] 上市与融资情况 - 公司于2019年12月3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2000万股 发行价50.53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10.106亿元[2]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9.1949亿元 较原计划9.5344亿元少3394.33万元[3] - 发行费用合计9110.56万元 其中承销保荐费用7374.20万元[3] 资本运作历史 - 2022年实施每10股转增4股并派息5元 股权登记日为2022年7月6日[3] - IPO前取得的股份于2022年12月3日解除限售上市流通[1] - 原计划募集资金用于超声设备产业化、研发营销基地建设及创新储备资金[3]
吉林银行员工获刑十年十一个月 虚构”倒贷”诈骗733万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4:45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5日讯 中国裁判文书网8月6日发布刑事判决书((2025)吉24刑终49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原吉林银行员工朱世杰因涉嫌犯诈骗罪,于2022年5月18日被延吉市公安局监视居 住,于同年11月18日被取保候审。因涉嫌犯诈骗罪,于2023年10月23日被延吉市人民检察院取保候 审,于2024年9月26日被吉林省延吉市人民法院逮捕。 2021年12月13日,被告朱世杰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其罪行。 延吉市人民法院审理延吉市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朱世杰犯诈骗罪一案,于2025年3月25日作出 (2024)吉2401刑初755号刑事判决,原审被告朱世杰不服,向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 院提出上诉。 原判认定: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间,被告朱世杰在吉林省延吉市虚构"倒贷"投资业务,承诺返 高利息,骗取被害人徐某、张某、尤某、孙某人民币(以下币种同)共计7795350元,用于偿还个人债 务及赌博。经统计,朱世杰骗取徐某2229350元、骗取张某1566000元、骗取尤某3200000元、骗取孙 某800000元。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上诉人朱世杰以隐瞒真 ...
衢州发展连3日涨停 上半年净利降86%质押15.68亿股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4:45
股价表现与交易异常波动 - 衢州发展连续3日一字涨停,8月13日收报4.53元涨幅9.95%,8月14日收报4.98元涨幅9.93%,8月15日报5.48元涨幅10.04%,3日累计涨幅33.01% [1] - 公司股票因连续2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被认定为异常波动 [1] - 公司自查生产经营正常,无重大变化,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确认无未披露重大事项 [1][2] 股东减持与股份变动 - 股东新湖集团原计划减持不超过1.293%股份,实际减持0.497%后终止计划,减持金额1.358亿元 [5][6] - 新湖集团减持后直接持股比例降至6.19%,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降至28.02% [6] 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 公司拟发行股份购买先导电科95.4559%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标的公司100%股权预估值不超过120亿元 [6][8] - 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3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标的公司项目建设及支付交易费用 [7] - 标的公司先导电科2023-2025年Q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亿元、4.44亿元、1.03亿元 [9]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半年度预计归母净利润2100万元,同比减少13.25亿元降幅86% [4][10] - 2020-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下滑,分别为31.65亿元、22.37亿元、18.58亿元、16.31亿元、10.16亿元 [9] 股权结构与质押情况 - 控股股东衢州智宝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29.06%,其中63.42%股份被质押,占公司总股本18.43% [4]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仍为衢州智宝,实际控制人仍为衢州工业控股集团,不导致控制权变更 [8]
武汉三部门约谈哈啰 未及时整改”一码多车”与超量投放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4:40
监管行动与整改措施 - 武汉市三部门联合开展共享单车专项整治行动 累计回收违规超量投放车辆10万余辆 [1] - 全市共享单车运营合规率提升至99%以上 哈啰单车因"一码多车"及超量投放问题被约谈 [1] - 企业承诺立即回收超量车辆并杜绝"一码多车"现象 未及时响应前期书面整改提醒 [1] 长效管理机制建设 - 城管部门将深化分区分级精细管理 严格落实电子围栏规则 目标重点区域"入框率"达90%以上 [2] - 持续开展扫码抽查 严控企业超投率在1%以内 完善车辆调度和运维管理机制 [2] - 建立违停惩戒与奖励闭环 违规用户罚金专项用于奖励"文明骑行使者" 引导公众参与秩序维护 [2] 企业股权结构 - 武汉哈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 - 公司为上海哈啰普惠科技全资子公司 蚂蚁科技集团通过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持股35.94% [2]
大众小鹏合作再进一步:CEA架构赋能燃油车型,智能网联版图再拓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4:15
"先进技术成果的应用不应局限于单一动力形式,通过将CEA架构延伸至集团强大的燃油车产品矩阵, 集团将进一步巩固在传统动力车型市场的技术领先地位。"对此,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 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Ralf Brandst tter)表示,"同时,在竞争激 烈的中国汽车市场,我们持续优化成本结构,确保始终为广大客户提供极具吸引力的车型选择。这将为 我们创造更强大的战略纵深,为我们有针对性的前沿创新投资提供更多空间,助力我们加速驶向全面互 联的智能电动未来。" 据介绍,CEA配备强劲的中央计算平台,支持更高阶、可靠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其先进的 智能座舱配备车载AI智能助手,并可实现快速稳定的整车级OTA。通过减少既有电子控制单元 (ECU)数量,CEA可大幅简化系统复杂度,有效提升车辆可持续性与长期价值。凭借这一全面的软件 解决方案,大众汽车集团将巩固自身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并在各动力类型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树立 全新行业标杆。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本次扩大合作协议是继2024年7月22日签署联合开发协议之 后,双方合作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 ...
教育大模型场景化落地提速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4:08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连续第四个季度可持续盈利[1] - 公司上半年经营利润达1.3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1] 技术发展 - 公司深度优化"子曰"大模型构建技术护城河[1] - 公司开源国内首个数学教育专用推理模型"子曰3"[1] - "子曰3"数学模型服务成本低至每百万token 0.15美元[2] 商业化应用 - 大模型覆盖AI翻译、口语训练、播客生成及出海贸易等多元场景[1] - 公司通过场景驱动大模型迭代优化学习与广告领域技术[2] - AI技术通过降本增效深度赋能教育行业[2] 行业趋势 - 教育场景与大模型具有天然适配性[1] - 大模型发展重塑教育体验并打开行业新增长点[1] - AI大模型在教育科技领域从概念走向落地[2]
铁路装备与钢铁产业加强供需对接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4:08
行业融合发展背景与战略意义 - 铁路装备制造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 钢铁产业深化产品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1] - 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然路径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核心举措[1] - 形成研发协同化 供需精准化 标准一体化 物流高效化的融合发展路径[1] 当前面临的发展挑战 - 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 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不畅[1] - 标准体系协同性有待提升 绿色低碳协同转型任重道远[1] 产业协同发展方向 - 以创新为驱动深化研发协同 以标准为引领贯通产业脉络[1] - 通过数智赋能重塑供需生态 实现绿色联动探索绿色物流解决方案[1] - 倡导生态共建拓展合作维度 建立更紧密更长期更稳定的伙伴关系[1] 企业具体合作实践 - 钢铁企业需以开放态度拥抱新技术新装备 主动提出需求并参与标准制定与联合研发[2] - 装备制造企业应聚焦用户痛点 提供技术更先进 运行更可靠 成本更经济 维护更便捷的解决方案[2] - 本溪北营钢铁与合肥工大高科签约区域计算机联锁铁路信号设备项目[2] - 宝武集团欧冶工业品与秦皇岛山海关工务器材签约铁路道岔材料采购项目[2]
三大品牌“握拳”整合 东风奕派科技发布新战略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4:08
公司战略 - 发布"未来之翼"战略 包含技术 产品 品牌 海外四大支柱 [1] - 技术战略聚焦安全 驾控 智能 品质四大护城河 [1] - 产品战略以用户满意度为核心衡量标准 [1] - 品牌战略体现为"奕派向上 风神向新":奕派整合纳米并携手华为开发高端产品 风神定位"智慧家享汽车品牌" [2] - 海外战略覆盖全球40余国 将通过全球车型同步 渠道布局 属地化运营拓展市场 [3] 组织架构调整 - 2024年6月成立东风奕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整合三大自主品牌研发 生产 供应链 销售与服务全链条 [1] - 实现全价值链闭环管理 解决原有分散架构导致的信息偏差和决策效率低下问题 [2] - 集团下放产品决策 商务政策制定 服务方案等权限至公司层面 提升业务闭环能力和决策效率 [2] - 整合后实现资源集中 支持重点产品和关键战役的饱和式投入 [2] 业绩表现与目标 - 2024年三品牌销量达21.3万辆 同比增长82.4% [1] - 2024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43.7% 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1] - 公司设定年度销量目标150万辆 其中奕派品牌承担100万辆 风神品牌目标50万辆 [3]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已开发量子架构 马赫动力 天元智能等技术品牌 [1] - 推出eπ007 008 纳米01 06 风神L7等多款新能源车型 [1] - 2026款eπ008正式上市 风神L8全球首秀 [4] 行业背景 - 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加速重构汽车产业竞争格局 [4] - 上汽集团 广汽集团等同行已加强自主品牌整合 [4] - 公司作为东风汽车集团自主乘用车主力军 其发展将直接影响集团行业地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