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搜索文档
大众小鹏合作再进一步:CEA架构赋能燃油车型,智能网联版图再拓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4:15
"先进技术成果的应用不应局限于单一动力形式,通过将CEA架构延伸至集团强大的燃油车产品矩阵, 集团将进一步巩固在传统动力车型市场的技术领先地位。"对此,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 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Ralf Brandst tter)表示,"同时,在竞争激 烈的中国汽车市场,我们持续优化成本结构,确保始终为广大客户提供极具吸引力的车型选择。这将为 我们创造更强大的战略纵深,为我们有针对性的前沿创新投资提供更多空间,助力我们加速驶向全面互 联的智能电动未来。" 据介绍,CEA配备强劲的中央计算平台,支持更高阶、可靠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其先进的 智能座舱配备车载AI智能助手,并可实现快速稳定的整车级OTA。通过减少既有电子控制单元 (ECU)数量,CEA可大幅简化系统复杂度,有效提升车辆可持续性与长期价值。凭借这一全面的软件 解决方案,大众汽车集团将巩固自身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并在各动力类型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树立 全新行业标杆。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本次扩大合作协议是继2024年7月22日签署联合开发协议之 后,双方合作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 ...
教育大模型场景化落地提速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4:08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连续第四个季度可持续盈利[1] - 公司上半年经营利润达1.3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1] 技术发展 - 公司深度优化"子曰"大模型构建技术护城河[1] - 公司开源国内首个数学教育专用推理模型"子曰3"[1] - "子曰3"数学模型服务成本低至每百万token 0.15美元[2] 商业化应用 - 大模型覆盖AI翻译、口语训练、播客生成及出海贸易等多元场景[1] - 公司通过场景驱动大模型迭代优化学习与广告领域技术[2] - AI技术通过降本增效深度赋能教育行业[2] 行业趋势 - 教育场景与大模型具有天然适配性[1] - 大模型发展重塑教育体验并打开行业新增长点[1] - AI大模型在教育科技领域从概念走向落地[2]
铁路装备与钢铁产业加强供需对接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4:08
行业融合发展背景与战略意义 - 铁路装备制造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 钢铁产业深化产品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1] - 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然路径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核心举措[1] - 形成研发协同化 供需精准化 标准一体化 物流高效化的融合发展路径[1] 当前面临的发展挑战 - 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 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不畅[1] - 标准体系协同性有待提升 绿色低碳协同转型任重道远[1] 产业协同发展方向 - 以创新为驱动深化研发协同 以标准为引领贯通产业脉络[1] - 通过数智赋能重塑供需生态 实现绿色联动探索绿色物流解决方案[1] - 倡导生态共建拓展合作维度 建立更紧密更长期更稳定的伙伴关系[1] 企业具体合作实践 - 钢铁企业需以开放态度拥抱新技术新装备 主动提出需求并参与标准制定与联合研发[2] - 装备制造企业应聚焦用户痛点 提供技术更先进 运行更可靠 成本更经济 维护更便捷的解决方案[2] - 本溪北营钢铁与合肥工大高科签约区域计算机联锁铁路信号设备项目[2] - 宝武集团欧冶工业品与秦皇岛山海关工务器材签约铁路道岔材料采购项目[2]
三大品牌“握拳”整合 东风奕派科技发布新战略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4:08
公司战略 - 发布"未来之翼"战略 包含技术 产品 品牌 海外四大支柱 [1] - 技术战略聚焦安全 驾控 智能 品质四大护城河 [1] - 产品战略以用户满意度为核心衡量标准 [1] - 品牌战略体现为"奕派向上 风神向新":奕派整合纳米并携手华为开发高端产品 风神定位"智慧家享汽车品牌" [2] - 海外战略覆盖全球40余国 将通过全球车型同步 渠道布局 属地化运营拓展市场 [3] 组织架构调整 - 2024年6月成立东风奕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整合三大自主品牌研发 生产 供应链 销售与服务全链条 [1] - 实现全价值链闭环管理 解决原有分散架构导致的信息偏差和决策效率低下问题 [2] - 集团下放产品决策 商务政策制定 服务方案等权限至公司层面 提升业务闭环能力和决策效率 [2] - 整合后实现资源集中 支持重点产品和关键战役的饱和式投入 [2] 业绩表现与目标 - 2024年三品牌销量达21.3万辆 同比增长82.4% [1] - 2024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43.7% 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1] - 公司设定年度销量目标150万辆 其中奕派品牌承担100万辆 风神品牌目标50万辆 [3]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已开发量子架构 马赫动力 天元智能等技术品牌 [1] - 推出eπ007 008 纳米01 06 风神L7等多款新能源车型 [1] - 2026款eπ008正式上市 风神L8全球首秀 [4] 行业背景 - 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加速重构汽车产业竞争格局 [4] - 上汽集团 广汽集团等同行已加强自主品牌整合 [4] - 公司作为东风汽车集团自主乘用车主力军 其发展将直接影响集团行业地位 [4]
新华保险牡丹江中支代理人被罚 给予投保人合同外利益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3:57
违规处罚事件 -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中心支公司个人代理人程淑亲因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被处罚 [1][2] - 牡丹江金融监管分局对程淑亲作出警告并罚款8000元的行政处罚 [1][2] - 处罚决定书编号为牡金监罚决字〔2025〕23号 [1][2]
热景生物实控人拟减持 实控人方6月份完成套现2.14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3:52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林长青拟减持不超过100万股 占总股本1.0787% 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1% 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2% [1] - 林长青当前持股2168.25万股 占总股本23.39% 股份来源为IPO前持有及资本公积转增 [1] - 减持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 不影响持续经营 [1] 股东同程热景减持情况 - 同程热景2025年3月计划减持180万股 占总股本1.9465% [2] - 2025年4月至6月实际完成减持180万股 套现2.14亿元 [2] - 林长青为同程热景执行事务合伙人 直接持股23.4469% 间接持股0.9640% [2] 财务与IPO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11亿元 同比下滑7.62% 归母净利润亏损1.79亿元 2023年同期盈利2851.62万元 [3] - 扣非净利润亏损2.43亿元 2023年同期亏损5819.66万元 [3] - 2019年科创板IPO发行1555万股 发行价29.46元/股 募资总额4.58亿元 净额3.99亿元 超募1.11亿元 [3] - IPO募资原计划用于年产1200万人份诊断试剂及850台仪器项目 [3] - 发行费用5903.2万元 其中承销保荐费4333.88万元 [3]
泽达易盛财务造假案未了 东兴证券天健等发起追偿诉讼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3:52
涉诉案件概况 - 格尔软件涉及三起追偿权纠纷案件,案件编号分别为(2025)沪74民初3158号、3159号、3160号,原告分别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东兴证券、康达律所 [1] - 案件源于泽达易盛欺诈发行案,中介机构在向投资者赔付及缴纳款项合计4.93亿元后发起追偿诉讼 [1] - 三起案件合计被诉金额:案件一12,345.51万元(本金11,755.76万元+利息589.74万元),案件二21,533.20万元,案件三3,348.55万元 [3] 案件背景 - 原告方均为泽达易盛IPO中介机构,包括东兴证券(保荐机构)、天健会计(审计机构)、康达律所(法律顾问) [1] - 泽达易盛因2023年4月被证监会认定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2023年7月7日被上交所终止上市 [1][4] - 该案被证监会列为2024年投资者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之首,涉及科创板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3] 公司交易情况 - 格尔软件2018年、2020年与泽达易盛有两批次采购销售业务,后自查认定交易不具备商业实质 [2] - 相关交易对2018-2021年财务报表影响较小无需追溯调整,但2023年5月公司因此收到上海证监局警示函 [2] 诉讼进展 - 被告包含格尔软件(被告十八)在内的37家公司及2名自然人 [2] - 截至公告日案件尚未开庭,无法判断对公司当期或未来利润的影响 [3]
安诺其实控人方14天减持1264万股 套现6759万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3:52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减持情况 - 一致行动人张烈寅计划减持不超过23,087,490股(占总股本2%),其中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各减持不超过11,543,745股(各占1%)[1] - 2025年7月31日至8月5日通过集中竞价减持3,569,500股,持股比例由36.10%降至35.79%[1] - 2025年8月6日至8月13日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减持9,071,657股(占总股本0.79%),持股比例由35.79%降至35.00%,触及5%整数倍披露要求[2] 减持交易细节 - 7月31日至8月5日减持期间加权均价5.326元,减持金额1,901万元[2] - 8月6日至8月13日减持期间加权均价5.355元,减持金额4,858万元[2] - 14天内累计减持12,641,157股,总减持金额6,759万元[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0年至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连续五年下降,同比降幅分别为27.98%、9.80%、69.88%、73.96%、158.26%[2] - 2023年及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分别为-1,386万元和-248万元[3]
我国首批进口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顺利通关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3:08
政策与监管动态 -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 自8月1日起实施[1] - 公告明确符合要求的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 可自由进口[1] 行业供应链突破 - 中国首批进口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20吨运抵宁波并完成海关验收[1] - 再生黑粉原料进口路径实现"国际材料采购—跨境物流保障—国内客户交付"全链条打通[1] - 国内废旧锂电池回收量有限且产能利用率不高 进口新规拓展供应渠道[1] 产品特性与价值 - 黑粉是以锂离子电池废料经放电、拆解、热解、破碎和分选等工序处理的黑色或灰黑色粉料[2] - 黑粉中锂、镍、钴等有价金属资源丰富度远高于原矿[2] - 进口再生黑粉可降低对原矿的过度依赖 促进减排降碳和生态保护[2] 企业实践与质量控制 - 中资环国际公司对再生黑粉原料的镍、钴、锂、磷及水溶性氟等关键指标进行预检[2] - 公司通过对接境内外上下游企业及物流海关 搭建多层次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1]
【图解】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2:38
工业增加值总体表现 - 2025年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环比增长0.38% [1] 三大门类增加值表现 - 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 [1] - 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1]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 [1][2] 经济类型增加值表现 - 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 [2] - 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 [2] -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 [2] - 私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 [2] 行业增加值表现 - 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 [2][3]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2% [3]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4.1% [3] - 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6% [3]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0.1% [3] - 纺织业增长1.7% [3]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2% [3]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0.6% [3]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6% [3]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8% [3] -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4% [3] - 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8% [3]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3.7% [3]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2% [3]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2% [3]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4% [4] - 汽车制造业增长8.5% [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623种产品中有33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4] - 钢材产量12295万吨 同比增长6.4% [4] - 水泥产量14557万吨 同比下降5.6% [4] -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681万吨 同比增长2.2% [4] - 乙烯产量312万吨 同比增长9.1% [4] - 汽车产量251.0万辆 同比增长8.4% [5] - 新能源汽车产量117.6万辆 同比增长17.1% [5] - 发电量926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1% [5] - 原油加工量6306万吨 同比增长8.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