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搜索文档
电力“动脉”连陕甘
陕西日报· 2025-06-23 06:57
项目概况 - 陕西夏州—甘肃庆阳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转入投运前验收阶段,标志着西北区域电网互联互通迈出关键一步 [1] - 工程是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配套交流网架加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增强交流网架支撑能力并提升陕甘两省电网功率交换能力 [1] - 工程在陕西境内全长99千米,自2024年6月启动建设,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团队全力推进 [1] 建设挑战与突破 - 基础施工始于2024年7月16日,面临陕北黄土高原复杂地质和零下20摄氏度严寒考验 [1] - 冬季施工采用搭暖棚、披棉被、燃煤炭等保温措施,213天完成209基铁塔基础浇筑且无质量缺陷 [2] - 组塔工作耗时156天完成,架线作业69天完成18场跨越,期间克服六级大风和风沙天气干扰 [2][3] - 项目团队通过工序优化和全员协作,最终在305天内完成工程建设 [3] 技术与运营细节 - 跨越施工采用"风沙作战"策略,安全员实时监测气象,施工人员精准操控500千克张牵力导引绳完成关键跨越 [3] - 工程投运后预计每年增加陕北电力外送数十亿千瓦时,提升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送电保障能力 [4] 经济与社会效益 - 工程将促进陕甘宁革命老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消纳,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4] - 项目为革命老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成为连接陕甘的能源"大动脉" [3][4]
陕西首部科技创新蓝皮书发布
陕西日报· 2025-06-23 06:53
报告发布与背景 - 《陕西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5)》在西安发布 这是陕西首部科技创新蓝皮书 由省社科院 省科技厅 省科协和西咸新区管委会联合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1] - 报告执行主编为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吴刚 报告包含总报告 科技供给篇 产业创新篇 科技改革篇和案例篇5个部分 [2] 总报告核心内容 - 报告分析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与路径 评价陕西融合发展的绩效与挑战 [2] - 提出四大方向:打造"国之重器"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2] 科技供给篇重点 - 聚焦场景创新 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创新 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场景应用 低空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 [2] 产业创新篇方向 - 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 人工智能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评估 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等议题 [2] 科技改革篇措施 - 推进"三项改革"扩量提质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机制 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2] 案例篇典型企业 - 西图之光(科技成果转化) 空天动力院("四链"融合平台) 中国电建西北院(智慧治水) 西安小院科技(赋能建筑业)被列为创新案例 [2] 研讨会动态 - 课题组专家围绕高质量科技供给 产业创新生态构建等议题开展交流研讨 [3]
陕西部署民营经济促进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6-23 06:53
为强化贯彻实施,保障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见效,通知要求,加快完善配套制度,对照法律规定做 好立改废释;全面落实法律规定,增强法治意识,履行法定职责,严格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开展工作, 积极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强化行政执法监 督,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及时受理并依法 处理投诉举报,着力纠治违反民营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优化法律服务供给,持 续开展行政复议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活动,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稳步推进商 事调解试点工作,帮助民营企业及时解决经营发展中遇到的矛盾纠纷。 "我们要求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把学 习宣传活动开展情况记入年度普法工作台账,强化协同联动,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扎 实开展。"省委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陶玉琼) 按照通知要求,陕西将加大普法力度。领导干部带头学,把民营经济促进法列入党委(党组)中心 组年度学习计划,通过组织专题学习和集体学习等方式,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省税务局】陕西持续优化税务服务——为汽车企业“出海”护航
陕西日报· 2025-06-23 06:50
陕西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 - 陕汽集团产品已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陕西最早"走出"国门的重卡企业之一 [1] - 2024年陕汽集团享受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超亿元,资金用于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1] - 2024年陕西汽车产量达1754万辆,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1] 配套企业协同出海 - 汉德车桥具备年产150万根桥总成能力,连续5年国内销量及出口量行业第一,2024年出口量同比增长12% [2] - 汉德车桥2023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841万元,资金投入新能源智慧出行系统研发 [2] - 法士特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内外150多家主机厂提供配套 [2] 税务支持政策 - 西安经开区税务局为汉德车桥提供定制化税费优惠辅导,解决企业出海难题 [2] - 莲湖区税务局优化出口退税流程,通过电子税务局缩短办税时间 [3] - 陕西省税务局发布《"一带一路"汽车出口税收服务白皮书》,建立"政策+服务+风险防控"体系 [4][5] 产业集群建设 - 宝鸡正在构建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聚集300多户零部件生产企业 [4] - 吉利宝鸡基地2024年产量突破2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32%,平均90秒下线一台车 [4] - 宝鸡税务部门通过"亲·清"税企直联服务推送政策,帮助企业防范涉税风险 [4] 行业活动与协作 - 陕西省税务局举办"税助东风"活动,联合解读出口退税、通关便利化等政策 [4] - 税务部门计划依托白皮书提高政策落地效率,优化跨境协作和产业链韧性 [5]
【西安】启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消费活动
陕西日报· 2025-06-23 06:48
活动概述 - 西安市商务局主办"2025年西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消费"活动 活动时间为6月14日至15日 是"'西'悦购·趣长安"年度消费促进计划的关键环节 [1] - 活动主题为"幸福邻里 烟火长安" 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 采用"品牌惠民+便民集市"形式 [1] - 活动形式包括品牌让利 打折促销 "以旧换新"及便民服务进社区等 旨在为市民打造家门口的购物体验 [1] 活动执行细节 - 第一周活动在碑林区建南社区与经开区首创未央里举行 设置便民服务区 政策咨询区 互动体验区等 [1] - 参与商家包括苏宁易购 京东MALL 积木家装 金龙鱼等 携爆款产品以空前优惠力度吸引市民 [1] - 参展商推出折扣 满减 赠品等多样化促销活动 有效带动后续门店的消费转化 [1] 行业合作与模式创新 - 活动联合家电 家居 电子产品等行业销售企业 通过"售新+回收"模式提供服务 [1] - 提供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的估值 交易 回收 换新全链条和"送装拆收"一体化服务 [1] - 该模式在让利消费者的同时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1] 活动意义与规划 -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通过"便民服务圈"与"邻里社交圈"双向赋能 促进城市消费升级与民生福祉提升 [2] - 活动是对商务部"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案例"内容的升级 [2] - 系列活动集中于6月和9月在西安市20个社区生活圈展开 促进社区和谐稳定与消费活力释放 [2]
【省文化和旅游厅】夏游陕西 美景无限
陕西日报· 2025-06-23 06:43
暑期文旅活动策划 - 陕西省文旅厅联合各级部门围绕8大主题(亲子旅游、景点观光、乡村民俗、非遗展演、夏季演出、文旅购物、研学旅游、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夏季促销活动[1] - 推出5类精品旅游线路(夏景风光、民俗风情、乡村美景、亲子度假、红色记忆),联合铁路部门开通主题专列并设计自驾线路[2] - 西安重点打造秦岭生态旅游IP,推出30余场特色活动包括翠华山嘉年华、野生动物园夏令营等[2] - 陕旅集团启动第九届旅游消费季,旗下丝路欢乐世界、白鹿原影视城等景区推出音浪狂欢、沉浸式体验活动[2] - 陕文投集团通过XR体验项目联动热门目的地,结合短视频营销及AI旅拍等创新产品[2] 地市特色活动部署 - 安康策划150项活动,包括宁陕村光大道、岚皋"村BA"及6条生态旅游线路[3] - 咸阳推出25条优惠措施,郑国渠等景区对中高考生免票,商业综合体实施满减政策[3] - 宝鸡每周开展周礼文化沉浸式演出,组织"百团万人周游"及太白山登山大会等10余项活动[3] - 延安举办"百万学子延安行"及黄河旅游海外推广季,榆林开展"清爽榆林"消费季[4] - 铜川策划120项"清凉铜川"活动,渭南推出非遗主题游,汉中打造文旅商综合体新场景[4] - 商洛举办7县区联动活动如商州单曲大赛、天竺山避暑等[4] 惠民促消费措施 - 发放"三秦四季·缤纷暑期"惠民券,覆盖儿童剧、景区门票、非遗文创等品类[5] - 整合文旅消费券、积分奖励、门票减免、酒店折扣等组合优惠,推出"演艺+景区+住宿"打包产品[5] - 旅游饭店推出特价房餐,联动交通、银行及OTA平台实施区域一体化让利[5] - 研学机构推出文化遗址体验与多元课程,结合非遗传承打造文旅嘉年华[5]
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筹)在哈萨克斯坦揭牌
陕西日报· 2025-06-22 07:31
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 - 联合实验室于2024年10月经中国科技部批准建设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 赛福林农业技术研究大学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共建 [1] - 实验室聚焦旱区农业六大研究方向:作物育种 作物高效生产 现代畜牧科技 农业节水灌溉 盐碱地治理 食品加工和安全 [1] - 建设目标包括打造中国—中亚旱区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科技研发平台 人才培养高地和示范推广基地 [1] 合作进展与规划 - 实验室已在科技合作 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1]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出将持续深化与共建单位合作 聚焦区域农业发展共性问题 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 [1] -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表示将持续关注并支持实验室建设 推动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 [2] 合作背景 -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业合作基础良好 合作机制日趋完善 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 [2] - 实验室建设是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的务实行动 也是"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重要举措 [1]
赵一德在调研文化建设工作时强调坚定文化自信 坚持守正创新 更好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陕西日报· 2025-06-22 07:31
文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 强调文化自信和守正创新 一体推进文物保护 文化繁荣 文明传承 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1] - 鼓励企业深化改革 推动业务转型 结构调整 布局优化 增强核心功能和竞争力 [1] - 指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 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文化创作 生产 传播流程 [1] - 提出数智赋能全链条发展 包括文学创作 舞台戏剧 影视制作 场景体验 文旅综合 [1] 工业遗产活化与文旅融合 - 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与城市转型发展 文化创意艺术融合 强化空间重构和功能重塑 [2] - 推动工业老面孔焕发新活力 挖掘工业遗产的历史 文化和社会价值 [2] - 因地制宜培育新模式新业态 丰富产品供给 提升服务品质 打造便民惠民特色文化体验空间 [2] 文物保护与遗址开发 - 严格落实地上文物先调查后建设 地下文物先考古后出让的保护前置机制 [2] - 统筹抓好遗址保护和文物保护 提高研究阐释水平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2]
陕西今年已累计下达衔接资金127.07亿元支持乡村振兴
陕西日报· 2025-06-22 07:25
资金规模与分配 - 2025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累计下达127.07亿元,其中省级预算44.6亿元较上年增加1000万元,中央衔接资金82.47亿元同比增长0.35% [1] - 获得中央奖励资金4.6亿元,较上年增加0.8亿元 [1] 资金使用方向 - 衔接资金重点支持5个任务方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以工代赈、少数民族发展、欠发达国有农场巩固提升、欠发达国有林场巩固提升 [2] - 资金分配综合考虑脱贫人口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巩固衔接重点任务、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等因素,测算到县、下达到市 [2] - 重点支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2] 产业发展策略 - 指导市县立足资源禀赋谋划实施市场前景好、带动增收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项目 [2] - 衔接资金优先用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 [2] - 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确保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惠及农民 [2] 管理监督机制 - 通过组织项目方案审查、政策培训等方式指导市县项目实施 [2] - 强化督导推动市县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升预算执行效率 [2] - 强化资金监督管理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支撑 [2]
【西安】雁塔区小寨路街道崇业社区以“一社区一特色”工作为抓手,打造“银龄课堂+幼小托育”党建服务品牌——聚焦“一老一小” 守护“朝夕美好”
陕西日报· 2025-06-21 08:51
社区托育服务 - 崇业社区托育中心提供0至3岁儿童照料服务,配备乳儿班游戏区、多功能活动教室、保健室等专业设施,由专业托育老师授课 [4][5] - 该中心采取"社区免费提供场地+第三方机构低价收费"模式,运营一年已服务近70个家庭,解决双职工家庭托育难题 [2][5] - 社区还提供寒暑假托管服务,组织党员、志愿者等进行课业辅导和兴趣培养,实现"托、管、教"一体化 [5] 养老服务创新 - 社区开设"暖阳小厨"敬老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和餐食配送服务 [6] - 通过"银龄课堂"开设声乐、山水画、书法等课程,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6] - 社区常住人口约9000人,老年人口占比较高,养老服务需求突出 [4] 社区治理模式 - 社区建立"一核三联三共"机制,以158名党员为核心,通过组织联建、事情联办、邻里联转实现资源共享 [8] - 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获评陕西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 [8] - 小寨路街道推进"一社区一特色"工作,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8] 服务特色 - 创建"银龄课堂+幼小托育"党建服务品牌,形成党群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5][7] - 通过"嵌入式"服务模式,使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可及的社会服务 [5] - 社区党委被居民视为"主心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显著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