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搜索文档
陕西省“三秦家长学校”成立
陕西日报· 2025-06-24 07:06
机构成立背景 - 陕西省"三秦家长学校"由省教育厅牵头,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共同成立,旨在为全学段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服务[1] - 成立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强化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基础性作用[1] 专业支持体系 - 已遴选93名教育学、心理学学者及一线教师、医师、社会工作者组建省级专家团队[1] - 创新采用高校与市区结对搭配模式,盘活线下资源以强化针对性指导服务[1] 服务实施框架 - 依托12356心理热线、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12338妇女维权热线提供心理疏导与咨询[2] - 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家庭教育案例与知识[2] - 当前已开通"热线咨询+在线课堂+线上互动"服务,未来将建立省市县校四级工作体系及"教联体"[2] 运营主体与目标 - 由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具体实施,计划打通家庭教育服务"最后一公里"[2] - 核心目标是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构建个性化、可持续的家庭教育体系[1][2]
【旬阳】拐枣创出千万元产值
陕西日报· 2025-06-24 07:01
拐枣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旬阳市拐枣种植面积达40万亩,年产鲜果超12万吨,占全国产量80%以上,综合产值达3.5亿元 [1] - 关口镇2.6万亩拐枣年产值达3000万元,农户胡昌胜5亩拐枣地年收入5万元 [1] - 旬阳市拐枣产业带动8.5万户农户增收,形成"生态饭碗"模式 [1] 地理标志与政策支持 - 旬阳拐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成为"中国拐枣之乡" [1] - 旬阳市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在25度以上坡地大规模种植拐枣,编制《拐枣丰产栽培技术手册》推行标准化管护 [1] - 政府出台《加快拐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拐枣产业基地奖补暂行办法》,设立专项奖补资金支持研发和扩种 [2] 产业链延伸与产品创新 - 旬阳市拥有10余家加工企业,开发拐枣果汁、果酒、醋等20余种产品 [1] - 天正酿造公司拐枣醋年产值破亿并远销韩国,金茂生态农业公司"拐枣王"原浆酒工艺入选陕西省非遗 [1] - 夜郎古酒业与旬阳签订全产业链协议,共建食品、药品、功能性产品研发交易中心 [2] 科研合作与市场拓展 - 旬阳与中国林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攻关品种选育和功能性成分开发 [2] - 电商渠道年发货量超3000吨,30余家专营店通过抖音、淘宝销售,单场直播售出5000公斤鲜果 [2] - 沃尔玛与当地达成直供协议,鲜果通过电商远销全国 [2] 未来发展规划 - 2023年计划建成全国最大拐枣生产加工交易中心 [2] - 目标2030年综合产值达百亿元,打造集种植、加工、文旅、康养于一体的富硒产业集群 [2]
【韩城】“红白简章”让文明新风吹进乡村
陕西日报· 2025-06-24 07:01
移风易俗成效 - 郭庄砦村通过红白理事会引导,红白事开支大幅降低,红事从几万元降至几千元,白事支出不超2万元,红事不超5万元,宴席规模从100多桌减至40多桌[1][3] - 西庄镇推行"红白简章"后,红事每桌花费控制在300元以下,白事推行"四菜一汤",1盒烟不超过5元[3] - 西庄镇累计简办红白事126场次,平均每场节省开支2.3万元,累计减负近300万元[5] 制度与执行机制 - 红白理事会由村干部与乡贤组成,事前主动沟通并严格把控规模,红白事需提前报备[3] - 西庄镇推行"红黑榜"动态管理,每月公示先进典型和问题整改情况,对违规行为上门纠正[5] - 韩城市出台《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166个村和41个社区修订村规民约,细化倡导性标准和约束性措施[6][7] 观念转变与创新实践 - 厚养薄葬理念逐渐普及,村民更注重生前孝敬而非丧事排场[3] - 芝川镇寺马庄村采用"积分制"激励村民参与道德评议,金城街道通过"板凳会"简化红白事流程[6] - 村民将节省的开支转向大棚蔬菜产业等生产性投资,促进增收致富[4] 社会影响 - 村民反映"人情债减轻,邻里情更浓",形成"喜事新办不攀比,白事简办不铺张"的新风尚[5] - 移风易俗工作通过"示范引领+制度约束+文化浸润"模式推进,覆盖韩城市多个镇街[4][6]
为全年粮食丰收打牢基础
陕西日报· 2025-06-23 06:57
智慧农机应用 - 无人收割机在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塬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首次投入使用,智能化农机装备在陕西大力推广 [2] - 陕西汇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使用配备北斗导航系统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和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实现1.6万亩小麦收获和1.3万亩玉米、3000亩大豆播种 [4] - 全省投入各类农机具120多万台,包括3万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和5.6万台播种机械,智慧农业模式融合北斗系统、物联网和5G技术 [5] 良技良法推广 - 种粮大户徐阳明通过精细化田间管理实现500亩"吨半田"小麦百亩攻关田亩产突破800公斤,创下陕西产量新纪录 [6][7] - 采用现代化农机设备落实冬前镇压、春季化控等措施,小麦群体结构保持54.9万穗/亩的极限状态 [8] - 陕西推广小麦"3335"宽幅沟播等六大高产集成技术,配套"一喷三防"、深松深翻等措施实现关键技术全覆盖 [8] 部门协同保障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宝鸡分公司推出玉米节气气象指数保险,依据气候条件触发赔偿机制 [9][10] - 陕西省级补贴险种超过40项,对小麦、玉米等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实行愿保尽保政策,保障范围扩大至全部县域 [11][12] - 水利、气象、农业农村部门协同调度水源、发布精细化预报、推广抗旱品种,确保农机具高效投入生产 [12]
【省农业农村厅】陕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3.5%
陕西日报· 2025-06-23 06:57
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26∶1 [1] -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3.5% [1] - 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22家 [1] -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709家 [1] - 主营业务收入2359.7亿元 [1] 发展规划与目标 - 2024年启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1] - 规划建设粮油等"1+8+N"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1] - 到2027年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8% [1] -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9500亿元 [1] -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6∶1 [1] 产业布局与集群发展 - 按照"一县一加工园"思路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 [2] - 发展传统食品加工园区如秦镇凉皮、岐山擀面皮等 [2] - 打造百亿级农产品加工强县 [2] - 推动加工产业集聚发展 [2] 龙头企业培育 - 力争今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00家 [2] - 支持企业承担产业集群加工环节项目 [2] - 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 [2] - 推动企业由小到大、加工由粗到精 [2] 技术支持与标准化 - 组建省级农产品加工技术服务体系 [3] - 分产业绘制"加工树"并建立技术清单 [3] - 搭建技术供需对接平台 [3] - 推动制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 [3] - 促进加工技术标准化、装备智能化 [3]
电力“动脉”连陕甘
陕西日报· 2025-06-23 06:57
项目概况 - 陕西夏州—甘肃庆阳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转入投运前验收阶段,标志着西北区域电网互联互通迈出关键一步 [1] - 工程是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配套交流网架加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增强交流网架支撑能力并提升陕甘两省电网功率交换能力 [1] - 工程在陕西境内全长99千米,自2024年6月启动建设,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团队全力推进 [1] 建设挑战与突破 - 基础施工始于2024年7月16日,面临陕北黄土高原复杂地质和零下20摄氏度严寒考验 [1] - 冬季施工采用搭暖棚、披棉被、燃煤炭等保温措施,213天完成209基铁塔基础浇筑且无质量缺陷 [2] - 组塔工作耗时156天完成,架线作业69天完成18场跨越,期间克服六级大风和风沙天气干扰 [2][3] - 项目团队通过工序优化和全员协作,最终在305天内完成工程建设 [3] 技术与运营细节 - 跨越施工采用"风沙作战"策略,安全员实时监测气象,施工人员精准操控500千克张牵力导引绳完成关键跨越 [3] - 工程投运后预计每年增加陕北电力外送数十亿千瓦时,提升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送电保障能力 [4] 经济与社会效益 - 工程将促进陕甘宁革命老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消纳,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4] - 项目为革命老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成为连接陕甘的能源"大动脉" [3][4]
陕西首部科技创新蓝皮书发布
陕西日报· 2025-06-23 06:53
报告发布与背景 - 《陕西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5)》在西安发布 这是陕西首部科技创新蓝皮书 由省社科院 省科技厅 省科协和西咸新区管委会联合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1] - 报告执行主编为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吴刚 报告包含总报告 科技供给篇 产业创新篇 科技改革篇和案例篇5个部分 [2] 总报告核心内容 - 报告分析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与路径 评价陕西融合发展的绩效与挑战 [2] - 提出四大方向:打造"国之重器"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2] 科技供给篇重点 - 聚焦场景创新 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创新 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场景应用 低空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 [2] 产业创新篇方向 - 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 人工智能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评估 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等议题 [2] 科技改革篇措施 - 推进"三项改革"扩量提质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机制 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2] 案例篇典型企业 - 西图之光(科技成果转化) 空天动力院("四链"融合平台) 中国电建西北院(智慧治水) 西安小院科技(赋能建筑业)被列为创新案例 [2] 研讨会动态 - 课题组专家围绕高质量科技供给 产业创新生态构建等议题开展交流研讨 [3]
陕西部署民营经济促进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6-23 06:53
为强化贯彻实施,保障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见效,通知要求,加快完善配套制度,对照法律规定做 好立改废释;全面落实法律规定,增强法治意识,履行法定职责,严格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开展工作, 积极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强化行政执法监 督,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及时受理并依法 处理投诉举报,着力纠治违反民营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优化法律服务供给,持 续开展行政复议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活动,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稳步推进商 事调解试点工作,帮助民营企业及时解决经营发展中遇到的矛盾纠纷。 "我们要求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把学 习宣传活动开展情况记入年度普法工作台账,强化协同联动,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扎 实开展。"省委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陶玉琼) 按照通知要求,陕西将加大普法力度。领导干部带头学,把民营经济促进法列入党委(党组)中心 组年度学习计划,通过组织专题学习和集体学习等方式,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省税务局】陕西持续优化税务服务——为汽车企业“出海”护航
陕西日报· 2025-06-23 06:50
陕西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 - 陕汽集团产品已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陕西最早"走出"国门的重卡企业之一 [1] - 2024年陕汽集团享受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超亿元,资金用于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1] - 2024年陕西汽车产量达1754万辆,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1] 配套企业协同出海 - 汉德车桥具备年产150万根桥总成能力,连续5年国内销量及出口量行业第一,2024年出口量同比增长12% [2] - 汉德车桥2023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841万元,资金投入新能源智慧出行系统研发 [2] - 法士特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内外150多家主机厂提供配套 [2] 税务支持政策 - 西安经开区税务局为汉德车桥提供定制化税费优惠辅导,解决企业出海难题 [2] - 莲湖区税务局优化出口退税流程,通过电子税务局缩短办税时间 [3] - 陕西省税务局发布《"一带一路"汽车出口税收服务白皮书》,建立"政策+服务+风险防控"体系 [4][5] 产业集群建设 - 宝鸡正在构建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聚集300多户零部件生产企业 [4] - 吉利宝鸡基地2024年产量突破2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32%,平均90秒下线一台车 [4] - 宝鸡税务部门通过"亲·清"税企直联服务推送政策,帮助企业防范涉税风险 [4] 行业活动与协作 - 陕西省税务局举办"税助东风"活动,联合解读出口退税、通关便利化等政策 [4] - 税务部门计划依托白皮书提高政策落地效率,优化跨境协作和产业链韧性 [5]
【西安】启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消费活动
陕西日报· 2025-06-23 06:48
活动概述 - 西安市商务局主办"2025年西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消费"活动 活动时间为6月14日至15日 是"'西'悦购·趣长安"年度消费促进计划的关键环节 [1] - 活动主题为"幸福邻里 烟火长安" 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 采用"品牌惠民+便民集市"形式 [1] - 活动形式包括品牌让利 打折促销 "以旧换新"及便民服务进社区等 旨在为市民打造家门口的购物体验 [1] 活动执行细节 - 第一周活动在碑林区建南社区与经开区首创未央里举行 设置便民服务区 政策咨询区 互动体验区等 [1] - 参与商家包括苏宁易购 京东MALL 积木家装 金龙鱼等 携爆款产品以空前优惠力度吸引市民 [1] - 参展商推出折扣 满减 赠品等多样化促销活动 有效带动后续门店的消费转化 [1] 行业合作与模式创新 - 活动联合家电 家居 电子产品等行业销售企业 通过"售新+回收"模式提供服务 [1] - 提供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的估值 交易 回收 换新全链条和"送装拆收"一体化服务 [1] - 该模式在让利消费者的同时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1] 活动意义与规划 -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通过"便民服务圈"与"邻里社交圈"双向赋能 促进城市消费升级与民生福祉提升 [2] - 活动是对商务部"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案例"内容的升级 [2] - 系列活动集中于6月和9月在西安市20个社区生活圈展开 促进社区和谐稳定与消费活力释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