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日报客户端
icon
搜索文档
“银十”变“金十” 多家新能源车企10月销量创新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16:23
行业整体表现 - 10月车市表现强劲,“银十”变“金十”,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新能源购置税免费、以旧换新置换补贴政策进入倒计时以及车企密集上市新车型 [1] - 行业展望认为第四季度车市主要支撑来自新车型丰富、报废更新持续推进以及年底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退坡所带来的提前购买需求,新能源渗透率预计将攀升至新的高点 [3] 新势力车企销量 - 零跑汽车10月交付达70289辆,同比增长超84%,月销量首次超过7万辆,多月蝉联新势力月度销冠 [1] - 小鹏汽车10月交付42013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6%,环比增长1% [1] - 蔚来汽车10月交付新车40397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2.6%,其新车型ES8发布41天已实现交付破万 [1] - 小米汽车10月实现月交付超4万辆 [1] - 理想汽车10月交付新车31767辆,同比环比均有所下滑 [1] 传统车企旗下新品牌销量 - 吉利旗下极氪品牌10月销量2.14万辆,同比增长63.8% [2] - 北汽集团旗下极狐品牌10月销量为2.34万辆,同比增长110%,该品牌史上首次达到2万辆月销量水平 [2] - 东风旗下岚图汽车10月交付1.72万辆,创历史新高 [2] - 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科技10月销量达1.35万辆,创历史新高 [2] - 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10月销量为1.32万辆,创历史新高 [2] 传统车企整体销量 - 比亚迪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41706辆,同比下滑12%,环比增长11.47%,海外销量大幅增长155% [2] - 上汽集团10月汽车销量达453978辆,同比增长12.96%,已连续十个月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新能源车销量达206692辆,同比增长31.6% [2] - 奇瑞集团10月汽车销量达281161辆,同比增长3.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0346辆,同比增长54.7%,首次单月突破11万辆 [2]
打造银龄时尚生活圈,王府井推出老年人专属文化消费活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16:06
王府井商圈银发经济举措 - 王府井商圈推出一系列面向老年人的专属文化消费活动 覆盖健康 日常消费与精神需求 旨在打造银龄时尚生活圈[1] - 活动包括健康义诊 特惠体检 购物折扣 非遗体验和京剧演出等[1] - 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1月中下旬[5] 健康服务活动 - 北京同仁堂王府井中医医院设立约10平方米的玻璃房提供免费义诊服务[1] - 京东健康体检中心(东城店)推出老年人专属体检套餐[1] - 同仁堂知嘛健康北京apm店提供创新网红茶饮和养生草本茶的品鉴活动[1] 零售优惠与文化活动 - 利生体育商厦 东方新天地 百货大楼等商场推出针对老年人的日用百货优惠折扣[3] - 工美大厦四层设有艺术非遗互动体验区 老年人可购买非遗材料包并免费体验景泰蓝制作工艺 有专业老师指导[3] - 吉祥大戏院自10月29日起举办京剧名家演唱会 并计划从11月7日起至年底 每周五至周日晚上为市民提供精彩演出[5] 战略定位与行业趋势 - 王府井地区管委会认为银发经济热潮涌动 已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点[5] - 商圈致力于将自身的时尚活力与高品质定位延伸到银发经济领域[5]
黄金大消息!工行、建行:暂停受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15:48
业务调整核心内容 - 工商银行自2025年11月3日起暂停如意金积存业务的新开户、主动积存、新增定期积存计划及提取实物申请 [1] - 建设银行自2025年11月3日起暂停易存金业务的实时买入、新增定投买入、实物金兑换申请 [1] - 两家银行均表示存量客户的定期积存计划执行、赎回及销户业务不受此次调整影响 [1] 银行业务调整范围 - 建设银行同时暂停个人黄金积存兑换实物贵金属和账户黄金兑换实物贵金属的申请 [1] - 建设银行明确除兑换实物外其他个人黄金积存业务不受影响 [1] - 两家银行表示相关业务恢复时间将另行公告 [2]
特朗普称中方“正在秘密测试核武器”,外交部回应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15:37
中国核政策立场 -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的核武器国家,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3] - 中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3] - 中国恪守暂停核试验的承诺 [3] 国际核不扩散体系 - 中国愿意同各方一道共同维护《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权威 [3] - 中国致力于维护国际核裁军和核不扩散体系 [3] - 中方希望美方切实遵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义务和暂停核试验承诺 [3] - 中方呼吁美方以实际行动维护国际核裁军和核不扩散体系,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 [3]
180余项科普活动汇聚一园,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举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14:31
活动概况 - 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北京主场活动于上周末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园南园)举办 [1] - 活动包含180余项科普展品、节目及实践体验项目 [1] - 活动旨在通过多样化的科普活动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 [3] 核心科普展品与技术原理 - 水下智能仿生机器鱼在水池中展示 [1] - 乒乓球机关炮运用伯努利原理实现“打靶”功能 [1] - “空气大炮”通过向炮口充入雾化甘油并拉动尾部弹性膜发射肉眼可见的“空气炮弹” 其原理是空气流经窄小炮筒时流速加快产生波动和声响 [1] - 以水和压缩空气为“燃料”的水火箭可发射至十余米高空 [3] - 木质人造卫星模型在太阳能电池板供能下能够旋转 [3] - 显微电镜展示的液晶分子结晶图像形似梵高画作《星月夜》 [3] 活动场地与特色资源 - 国家植物园南园本身即是一座科普馆 园内展示有北京地区最早引种的雪松和形成于侏罗纪的硅化木化石等珍贵植物样本 [3] - 园内拥有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 观众可体验压制植物标本 [3]
北京供暖最新消息!11月7日多区供暖点火试运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13:58
供暖启动安排 - 北京市法定供暖时间为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极寒天气下连续五天气温低于五摄氏度可提前供暖 [1] - 朝阳区、昌平区、顺义区均计划于11月7日统一启动点火试运行或热态调试 [2][4][6] - 全市热力部门已完成准备工作,可随时根据指令启动供热 [1] 供暖基础设施与改造 - 朝阳区供暖总面积达2.27亿平方米,约占全市四分之一,完成供热管网改造惠及供暖面积168万平方米 [2] - 朝阳区完成"冬病夏治"检修技改项目215个,惠及供暖面积约1318万平方米 [2] - 昌平区完成17个"冬病夏治"重点专项整治小区,总供热面积约442万平方米,改造老旧供热管网57.3公里,完成供热智能化改造28.18万平方米 [4] - 顺义区完成15.3公里供热管网改造、158项老旧供热设施维修升级 [7] - 顺义区全区54家备案供热单位完成准备,105座供热锅炉房、3000余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区域达到试运行标准 [6][7] 运营保障与监管措施 - 试运行期间将督促供热单位做好燃料保障、检修维修、应急抢险、物资储备等工作,及时解决系统跑冒滴漏问题 [2][4] - 正式供暖后各供热单位需主动公示名称、维修地点及24小时值班电话,各区将开展"访民问暖"行动解决用户问题 [3][5][8] - 应急、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部门将加强对锅炉房安全运行、供热价格执行等重点环节的日常监督与执法 [3][5] - 昌平区要求供热企业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快速处置突发情况 [4] - 顺义区构建"企业+区级"双重服务体系,开通区级供热服务热线81492992 [8] 冬季城市运行保障 - 朝阳区扫雪铲冰工作准备就绪,多功能除雪车、推雪铲等设备物资全部到位,储备环保融雪物资应对特殊区域 [3] - 朝阳区将按照"宜留则留,宜扫则扫"原则清扫公园景区,在确保市容环境的同时保留雪景供市民观赏 [3]
李乐成《党建》刊发署名文章: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11:54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1] - 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赋能应用,特别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1][2]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化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3][4][8] 人工智能产业现状与基础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9000亿元,企业数量超5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400家 [5] - 算力底座日益夯实,国内企业发布多款人工智能芯片,多地建成单体万卡规模智算集群 [5] - 算法模型百花齐放,DeepSeek、通义千问等国产大模型引领全球开源创新生态 [5] - 截至今年6月,建成高质量数据集超3.5万个,总体量超400PB,覆盖钢铁、石化、煤炭等重点行业 [5] - 截至今年9月,累计8000余家企业通过数据管理能力国家标准(DCMM)认证 [6] 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成效 - 重点行业智能化水平提升,中国宝武、中铝集团、国家电网、中国联通等推出行业专用模型 [6] - 在能源行业,企业利用视觉大模型将钻孔卸压施工监管流程从3天缩短到10分钟 [6] - 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全环节加速落地应用,重塑制造业基因 [6] - 国内厂商研制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消费终端产品超百款,人形机器人向实用化进化 [6] 产业生态与支持体系 - 标准体系加快完善,2025年累计推进近200项标准研制 [7] - 600亿元规模的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运营,有效汇聚资金 [7]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榜TOP100》中,55位中国科学家入选 [7]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成立运营 [7] 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 -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厚植“根技术”,夯实算力、算法、数据基础底座 [9] - 强化算力供给,加快突破高端芯片、高速互联技术,建设算力互联互通平台 [9] - 攻坚算法模型,加强底层算法研究,突破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工业细分领域大模型 [9] -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制造”,研究出台专项行动实施意见,部署智能化转型任务 [10] - 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拓展智能辅助设计、虚拟仿真、故障预警等应用场景 [10] - 加速智能产品装备迭代创新,推进AI终端换代,加快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研发 [10] 企业培育与产业环境优化 - 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承担重大科技任务 [11] - 支持中小企业梯次发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11] - 壮大赋能应用服务商,打造标准化行业赋能解决方案,提供模型调优等服务 [11] - 强化标准引领,加快制定行业急需标准,深入开展“人工智能标准行”活动 [12] - 完善开源生态,加快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加大资金支持 [12] - 引导产业集聚,高质量建设人工智能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先导区 [12] 安全治理与国际合作 - 提升技术保障能力,强化深度合成鉴伪、算法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攻关 [12] - 推进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监测,加强测试评估,探索分级分类安全监管方式 [12] - 高质量建设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打造全球治理“金砖方案” [13] - 支持办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积极参与人工智能技术规范、规则制定等国际标准化工作 [13]
北京石景山承恩寺百年银杏进入最佳观赏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11:11
文章核心观点 - 北京石景山承恩寺内百年银杏进入最佳观赏期 金黄色的银杏叶与红墙黛瓦交织出诗意画卷 [1][7] 自然景观 - 承恩寺二进院内大雄宝殿前银杏叶几乎将地面铺满 入目所见皆是璀璨金黄 [1] - 西侧一棵300余年的古银杏树展开金色翅膀 与身后红墙同框点缀最美秋色 [1] - 微风拂过 摇曳的银杏叶随之悠悠飘落 留住秋日的浪漫 [7]
“让更多人看见中国的生态之美”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10:54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三位外国友人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在生态保护、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与成就,具体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5] 湖州桑基鱼塘生态系统 - 加纳籍留学生路易斯在湖州吴兴区观察到古老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该系统形成“水中养鱼、塘基种桑、桑叶养蚕”的良性循环,实现有机物的巧妙转化 [6] - 该系统被视为中国古老生态智慧与现代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生动注脚,使路易斯对“两山”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6][7] 上海生态环境改善与观鸟记录 - 德国人付恺通过10多年的观鸟经历,切身感受到上海生态环境的改善,具体表现为污染工厂关闭、公园绿地增多以及公众保护意识提升 [8] - 付恺在上海南汇已记录到约380种鸟类,并为其中约350种拍摄了清晰照片,证实该区域是中国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8] - 当地环保部门和志愿者的努力使得捕鸟网已难见踪影,反映了生态保护行动的成效 [8] 重庆工业绿色转型 - 重庆大渡口区从老工业基地成功转型,培育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蝶变 [9] - 重庆已建成众多国家级绿色工厂,其产值占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5% [10] - 利用重钢厂区旧址改建的重庆工业博物馆拥有3.5万余件藏品,并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提升展览体验 [11] - 重庆通过一系列治理工程提升城市“颜值”,呈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公园的城市风貌 [11]
迈向“十五五”的发展图景|传统港口如何智慧“转身”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10:54
项目背景与目标 - 公司推进传统港口基础设施的数智化改造,以应对传统人工作业模式费时费力的问题 [1] - 行业内在进行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时,普遍面临投入高达数十亿元和建设周期漫长的挑战 [1] - 公司立志通过低成本方案实现传统港口的“脱胎换骨”,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智慧新路 [2] 技术突破与研发过程 - 团队将实现自动化水平运输,特别是无人集卡技术,视为港口转型的关键和难点 [2] - 团队坚持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历经200多个日夜攻克5G远程驾驶、车联网等技术难关 [3] - 研发过程破解了无人集卡作业需要“安全员”监督的行业难题 [3] 项目成果与效益 - 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于2021年10月建成,其综合改造成本仅为传统方案的十分之一 [3] - 新码头采用“远控自动化岸桥+无人集卡+自动化轨道吊”布局,使综合成本降低70% [3] - 码头作业效率提升23%,单机效率提升11%,闸口通闸效率提升30% [3] - 新一代双悬臂轻量化轨道吊试运行,实现减重70吨、能效提升15% [3] - 单台轨道吊制造成本降低超百万元,全生命周期可节约200万元,且设备关键配套件全部实现国产化 [3] 整体转型进展与未来规划 - 五年来公司智慧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大宗干散货系统作业效率提升超30% [4] - 全国产自动化粮食连续卸船机最大卸船效率达1500吨/小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 - 公司展望“十五五”规划,将继续攻关船侧自动化和智能拆解锁等技术,持续提升港口智能化水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