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搜索文档
迈向“十五五”的发展图景|传统港口如何智慧“转身”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10:54
项目背景与目标 - 公司推进传统港口基础设施的数智化改造,以应对传统人工作业模式费时费力的问题 [1] - 行业内在进行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时,普遍面临投入高达数十亿元和建设周期漫长的挑战 [1] - 公司立志通过低成本方案实现传统港口的“脱胎换骨”,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智慧新路 [2] 技术突破与研发过程 - 团队将实现自动化水平运输,特别是无人集卡技术,视为港口转型的关键和难点 [2] - 团队坚持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历经200多个日夜攻克5G远程驾驶、车联网等技术难关 [3] - 研发过程破解了无人集卡作业需要“安全员”监督的行业难题 [3] 项目成果与效益 - 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于2021年10月建成,其综合改造成本仅为传统方案的十分之一 [3] - 新码头采用“远控自动化岸桥+无人集卡+自动化轨道吊”布局,使综合成本降低70% [3] - 码头作业效率提升23%,单机效率提升11%,闸口通闸效率提升30% [3] - 新一代双悬臂轻量化轨道吊试运行,实现减重70吨、能效提升15% [3] - 单台轨道吊制造成本降低超百万元,全生命周期可节约200万元,且设备关键配套件全部实现国产化 [3] 整体转型进展与未来规划 - 五年来公司智慧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大宗干散货系统作业效率提升超30% [4] - 全国产自动化粮食连续卸船机最大卸船效率达1500吨/小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 - 公司展望“十五五”规划,将继续攻关船侧自动化和智能拆解锁等技术,持续提升港口智能化水平 [4]
北京普惠健康保起付线降至15000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10:47
【#北京普惠健康保起付线降至15000元#】#北京普惠健康保特药报销比例提高#11月3日,2026年度"北 京普惠健康保"开放参保。健康人群自付费用起付线降至15000元,特药责任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 特药保障病种覆盖扩展至87种,药品清单增至159种产品,并新增线上线下9折购药权益。"北京普惠健 康保"是本市唯一政府指导的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紧密衔接基本医疗保险,具有低门槛、高 保障、广覆盖的特点。参保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31日,保障期限为202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保费不 变,仍为每人每年195元,累计保额升级至350万元。【健康人群自付费用起付线降至15000元】2026年 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健康人群自付费用起付线由30404元降至15000元,经基本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费 用在15000元至30404元之间的部分报销25%,进一步降低理赔门槛。经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 在30404元以上部分,健康人群报销80%,特定既往症人群报销40%。【特药报销比例提高 保障范围扩 大】同时,特药责任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健康人群、特定既往症人群报销比例分别由60%、30% 提高至 ...
北京日报社区小板报 | 天气渐冷,秋色正佳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08:12
天气与空气质量状况 - 北京本周天气多变 周五前后有降水天气过程 气温将再度下滑 周日北风逐渐加大能见度转好 [3] - 京津冀地区4日至7日将出现轻至中度霾 局地有短时重度霾 5日至7日早晨至上午部分区域有大雾 [3] 旅游与休闲行业动态 - 北京地坛公园银杏进入最佳观赏期 当前游客量持续攀升 每日14点至16点为入园高峰时段 [5][7] - 香山公园彩叶变色率已达60% 正值最佳观赏期 若无特殊天气变化预计彩叶景观还将持续一周左右 [9] - 北京野生动物园自2025年11月3日起调整运营时间 [10] - 北京世界公园于2025年11月3日至11月30日调整营业时间 [12] - 永定河左岸一段4.6公里长的堤顶滨水慢行系统将于明年亮相 与上游已开放系统共同形成约9.1公里长的滨水慢行系统 串联多个公园景观 [14] 公共安全事件 - 石景山游乐园一游乐设施于11月2日16时16分发生火灾 消防部门迅速处置 无人员伤亡报告 [16] - 东城分局根据酒店举报查处一案件 二十余人因涉嫌大买卖被刑事拘留 [18]
经济日报:非车险“报行合一”破内卷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07:56
监管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非车险领域“报行合一”全面落地[1] - “报行合一”指保险公司实际执行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必须与报送监管部门备案的内容保持一致[2] - 监管要求旨在根治行业“高费用、低费率、责任泛化”等顽疾,推动财产保险业步入以合规与质量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阶段[1] 非车险业务市场现状 - 2025年上半年非车险保费收入达5140亿元,同比增长5.6%,占财险业总保费收入的53%,成为行业增长的主力引擎[1] - 部分险企在抢占市场份额过程中存在支付高额手续费、低费率承保等行为,导致费用率高企,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1] - 行业内卷式竞争愈演愈烈,部分险企“拼费用、拼返点”的做法偏离保险风险保障本源[1] 考核机制与经营理念转变 - 《通知》将“优化考核机制”置于首位,要求财险公司合理降低保费规模、业务增速、市场份额的考核权重,提升合规经营、质量效益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权重[2] - 明确摒弃“唯规模论”的经营理念,引导险企从追求速度和规模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2] - 有助于加快构建内生性增长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营韧性[2] 具体监管措施与要求 - 要求财险公司科学厘定保险费率,合理设置预定附加费率和手续费率水平,不得通过虚列费用等方式变相突破备案标准[3] - 应建立费率定期回溯和动态调整机制,当实际经营偏差过大时须重新备案或暂停销售相关产品[3] - 首次明确非车险“见费出单”制度,即收取保费后再签发保单并开具发票,旨在防范账外操作和虚假套费行为[3] - 要求据实列支费用,为销售支付的中介费用不得超过备案上限,不得以其他名义变相支付手续费[3] 监管执行与行业自律 - 金融监管总局各派出机构将加强对手续费率异常、费用率突变机构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约谈、检查,对违规机构依法处罚[4] - 保险业协会、精算师协会等机构将发挥支撑作用,制定示范条款、基准风险损失率,推进非车险标准化、智能化监管体系建设[4] - 监管“硬约束”与行业“软自律”形成合力[4] 行业影响与长期展望 - 改革初期行业将经历短期阵痛,依赖费率竞争的中小险企保费增速可能放缓,中介机构收入也会下降[4] - 长期有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格局,让具备产品研发、风险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公司脱颖而出[4] - 倒逼险企强化产品设计、精算能力与风险管控,从“打费用战”转向“打创新战”[2] - 中国人保已率先启动非车险费用治理专项工作,成立“报行合一”工作专班,并在山东、云南等地试点“见费出单”[3]
经济日报:中小银行仍需平衡好净息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07:38
存款利率调整现象 - 多家中小银行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出现长短期利率倒挂现象,例如上海华瑞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1%,低于三年期的2.15% [1] - 利率倒挂是指长期限存款利率低于短期限利率,与传统定价逻辑相反 [1] - 该现象是银行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情况进行的市场行为调整 [1] 利率倒挂成因分析 - 核心原因包括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至历史低位,长期高息存款挤压利润空间,中小银行息差压力更为突出 [1] - 市场利率下行预期强烈,银行主动下调长期产品利率以避免长期锁定高成本负债 [1] - 银行有优化负债结构的需求,通过降低中长期存款占比来增强资产负债管理灵活性 [1] - 临近年尾银行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导致资金需求增加,同时资本市场和财富管理机构分流银行存款 [2] - 部分银行为应对存款竞争压力,通过调整短期利率以保持市场份额并控制负债成本 [2] 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 - 中小银行存款降息步伐加快,零售端存款出现明显流失迹象,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收益更高的银行理财等投资 [2] - 银行理财产品主打稳健配置,力求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帮助客户获取比定期存款更理想的收益 [2] - 降息有促进存款搬家的长期效应,但目前因调整利率的多为存款量较少且理财代销建设慢的中小银行,不会导致理财产品规模明显上升 [3] - 银行理财业务需通过产品创新来服务客户,如推出挂钩权益、贵金属类产品或“固收+”、短期限产品 [3] 未来挑战与展望 - 平衡净息差仍是中小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需继续优化负债结构并降低中长期成本 [4] - 市场预期存在降准降息可能性,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需要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 [4] - 全球货币政策宽松趋势为国内政策调整提供空间,新一轮降准降息组合值得期待 [4]
潭柘寺千年银杏披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06:50
在元宝山区域设置的助农市集汇集了门头沟区多个乡镇的特色农产品,为当地农户搭建起直接面向消费 者的展销平台。 为提升游客体验,景区在多个点位设置了最佳观赏指引,包括帝王树广场全景拍摄点、流杯亭红墙金叶 取景点等。同时,增派服务人员,加强客流疏导,确保游览秩序。 本报讯(记者 张骜)深秋时节,潭柘寺景区内享有"帝王树"美誉的千年古银杏迎来最佳观赏期。景区依 托这一独特生态资源,创新推出"文化+体验+助农"三位一体的文旅融合模式,为游客带来多元化体验 的同时,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 今年银杏观赏季期间,景区推出系列创新活动。其中,"风铃祈愿"活动采用环保材质风铃,在活动结束 后,由景区统一寄回游客书写的心愿风铃,让活动道具成为自家心仪小摆件。在帝王树广场,专业民乐 团队以快闪形式演绎《紫竹调》等经典曲目,为游客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昨天,众多游人赴香山赏秋,彩叶与古建相映成趣,移步之间,光影变幻不断,园内处处成画,美不胜 收。 ...
每周学习包来了!(10.27~11.2)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06:35
国家战略规划 - 中共中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建议 [1] - 北京市委常委会研究市委关于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建议 [1] - 郑栅洁强调高质量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2] - 田培炎分析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2] -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探讨十五五期间我国四大优势是底气 [2]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尹力、殷勇到经开区调研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增长新动能打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1] - 北京市委常委会研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行动方案 [1] - 刘伟提出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 金融与经济发展 -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何立峰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尹力致辞 [1] -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闭幕周小川出席李家超视频致辞殷勇致闭幕辞 [1] 国际关系与区域合作 -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釜山举行会晤 [1] -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1] - 习近平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演讲 [1] - 习近平宣布中方将在深圳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 - 商务部介绍中美经贸团队通过吉隆坡磋商达成的成果共识 [1] 乡村振兴 - 尹力、殷勇到平谷区调研并出席全市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工作会 [1]
独角戏剧节汇聚18部国内外佳作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06:24
活动概况 - 第三届国际独角戏剧节于10月31日在北京鼓楼西剧场开幕 [1] - 戏剧节将呈现来自中国、美国、西班牙、格鲁吉亚、阿根廷等国家与地区的18部顶尖佳作 [1] - 活动内容包括10部独角短剧竞演和5场独角对话 [1] 剧目内容 - 国内佳作包括《北去·南归》《一地鸡毛》《一只猿的报告》等14部作品 [1] - 国际作品包括西班牙的《与马里奥在一起的五个小时》、美国的《一个人的伊利亚特》等4部作品 [1] - 剧目涵盖从经典文学到先锋实验,从内心独白到社会叙事的广阔光谱 [1] 行业趋势 - 独角戏表演形式越来越受瞩目,并吸引更多影视明星加入 [1] - 具体案例包括辛芷蕾主演的《初步举证》、杨皓宇主演的《每一件美妙的小事》以及张一山主演的《一地鸡毛》 [1] - 明星的出色演技带动更多观众走进剧场,促进了独角戏的普及 [1]
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06:21
文章核心观点 -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引擎和必由之路,通过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以及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1][5] “十四五”时期对外开放成就 - 中国经济总量从2020年的103万亿元增长至140万亿元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2] - 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个大台阶,进出口规模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3] -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93项大幅缩减至29项,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清零,2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近200项制度创新成果 [3] - 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范围扩大到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 [3] “十五五”时期开放战略部署 -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5] - 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拓展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新领域 [6] -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在投资准入、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等领域开展突破性试点 [7] -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搭建多边合作平台 [8] 开放合作成效与影响 -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促进了共建国家互联互通和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4] - 通过国际进口博览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促进创新要素全球流动 [4] - 中国正从世界经济参与者转变为贡献者,从国际体系旁观者转变为引领者 [4]
漷县健康小镇的百亿冲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3 05:17
产业规模与集聚效应 - 漷县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已集聚上市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 [1] - 2024年医药健康产业产值预计可达60亿元,2025年目标突破百亿元 [1] - 2024年以来新引进医药健康企业50余家,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10] 龙头企业与重点项目 - 龙头企业甘李药业2024年营收达30.45亿元,其胰岛素生产智能工厂是副中心首家北京市智能工厂 [10] - 东方联合医疗健康项目总投资1.2亿元,投产后年产值预计突破3亿元,为副中心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医药项目 [7] - 德资公司奥托博克于2024年7月迁入中关村通州创新医学转化产业园,计划扩大生产规模 [11] 产业生态与基础设施 -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新校区占地约28.08万平方米,建设规模约25.02万平方米,预计2026年9月投用,将新增智慧健康养老等专业 [12] - 构建“医、教、研、养、康”融合生态体系,形成“医疗场景—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协同机制 [13] - 规划“一核四区三园”产业空间布局,目标2030年建成“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谷” [9] 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 - 2024年上半年协助兑现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政策资金超3000万元,支持企业研发攻关 [11] - 创新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机制,实现“拿地即开工”,显著缩短审批时限 [7] - 通州区及漷县镇在人才落户、子女入学、政策性补助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