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网资讯
icon
搜索文档
脑机接口与科技自强•智能创新与未来趋势专题论坛在京举办
环球网资讯· 2025-07-15 18:45
论坛概况 -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系列学术活动—脑机接口与科技自强•智能创新与未来趋势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 [1] - 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中国康复医学会承办 [1] - 核心议题为"脑机接口技术的前沿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突破、智能创新方向及其对未来科技发展、产业变革的战略意义" [1] - 近百名脑机接口与康复医学领域、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神经内外科知名专家、青年学者、行业同仁参加论坛 [1] 主旨报告 - 8位专家围绕脑机接口技术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前沿突破分享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 [1] - 中国科学院赵继宗院士作《脑机接口的临床实验研究》报告 [3] - 北京理工大学闫天翼教授作《无创神经调控技术与应用》报告 [5] - 昌平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刘河生教授作《脑功能定位与调控》报告 [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勋教授作《多源神经信号计算》报告 [7]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何晖光教授作《基于脑机接口的视觉修复与重建》报告 [7]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源申康复研究院院长单春雷教授作《脑机接口赋能功能康复的思考》报告 [9] - 华南理工大学李远清教授作《脑机接口:一项造福人类的前沿科技》报告 [9]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吴文教授作《脑机接口技术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报告 [11] 现场讨论 - 与会专家围绕"神经信号的编码解码准确度"、"侵入型、非侵入型脑机接口发展"、"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与突破"、"脑机接口的标准化发展路径"、"脑机接口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20]
化工生态环境前沿交叉新技术专题论坛在京举办
环球网资讯· 2025-07-15 18:45
论坛背景与主题 -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化工生态环境前沿交叉新技术"专题论坛于7月8日在北京举办 [1] - 论坛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化工学会承办,聚焦化工过程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交叉研究 [1] - 旨在推动化工与生态环境领域的协同创新,展示前沿技术进展 [1][7] 上午报告环节核心内容 -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探讨工业智能化的多层次时空复杂结构解析 [3] - 江桂斌院士分析新污染物研究面临的问题 [3] - 清华大学李俊华教授展示烟气碳捕集利用技术与工程应用最新成果 [3] - 大连理工大学全燮教授介绍导电分离膜及其水处理电膜工艺优势 [3] - 南京工业大学丁晓斌教授研究面向大气污染物治理的分离膜技术 [3]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杨天学研究员聚焦固废分质利用与污染控制对"无废城市"建设的贡献 [3] 下午报告环节核心内容 -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华林分析碳污减排与资源化路径 [5] - 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长黄晶解读碳中和背景下化工行业前沿交叉技术趋势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爱杰教授提出低碳约束下工业园区水系统智能管控方案 [5] - 上海交通大学唐鸿志教授探讨合成生物学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5] - 天津商业大学陈冠益教授等学者分别就化工固废热化学处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石化环保技术等课题进行报告 [5] 论坛成果总结 - 论坛覆盖"新污染物-碳中和-绿色技术"全链条研究 [7] - 展示了化工生态环境领域前沿交叉新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 [7] - 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刚肯定论坛对行业协同创新的推动作用 [7]
聚焦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与应用 中国科协年会举办两场专题论坛
环球网资讯· 2025-07-15 17:41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 - 中国科协年会举办两场脑机接口专题论坛,聚焦技术发展和康复应用 [1] - 论坛汇集近百名来自脑机接口、康复医学、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专家和行业代表 [1] - 脑机接口技术被视为人类认知边界探索和生命可能性拓展的革命性技术 [4] - 中国在脑机接口领域持续突破创新,为功能障碍患者带来康复新希望 [4] 技术研究与创新 - "脑机接口与科技自强"论坛关注前沿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突破和智能创新方向 [3] - 8位专家分享脑机接口临床实验、脑功能定位、无创神经调控、视觉修复等最新研究成果 [3] - 专家研讨神经信号编码解码准确度、侵入/非侵入型技术发展、标准化路径等关键议题 [3] - 脑机接口被认为是推动科技自强的重要前沿技术 [3] 康复医学应用 - "脑机接口在康复领域"论坛聚焦神经康复、运动功能重建等临床应用 [6] - 20位专家深入交流脑机接口提升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创新应用 [6] - 论坛讨论技术前沿突破、临床应用场景、系统集成和未来发展战略 [6] - 脑机接口被视为康复医学范式的革命,重新定义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边界 [6] - 技术突破承载着患者恢复运动、表达和连接能力的希望 [6] - 中国有望在脑机接口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战略转变 [6]
护航天舟九号发射 中国电科编织飞天“测控通信网”打造“能源矩阵”
环球网资讯· 2025-07-15 16:21
天舟九号发射任务技术保障 - 中国电科构建新一代陆海天基测控通信系统,具备轨道测量、遥测遥控和数据传输功能,通过"基带池"实现多模式兼容和智能资源分配 [1] - 国内首部大口径雷达遥测一体化系统实时提供火箭距离、方位、俯仰等精确信息,保障主动段外轨道测量 [1] - 测量雷达相比光学跟踪和遥测更具可靠性,不受天气和火箭设备状态影响,具备更高精度和智能化发射舱识别能力 [2] 航天器能源与通信技术 - 电科蓝天研发国内独创半刚性太阳电池阵,实现高电压、万瓦级大功率输出,降低工作温度 [2] - 网通院研制卫星通信系统搭建天地信息通道,实现指令、数据和影像实时传输,配备实况电视系统传回关键画面 [2] - 9所开发高相位一致性、低损耗、宽温适应性的小型化器件,保障信号稳定传输 [2] 航天器关键部件创新 - 23所研制轻量化、小型化、高可靠航天电缆,适应宇宙极端环境,保障网络信号传输 [3] - 55所配套多款核心芯片和功放模块,建立天地信息传输链 [3]
瑞银拆解分析:苹果iPhone Fold成本较三星低4%,定价或下探至1800美元
环球网资讯· 2025-07-15 16:02
产品成本分析 - iPhone Fold物料成本预计为759美元,较三星Galaxy Z Fold SE的790美元低4% [1] - 外壳与铰链采用航空级钛合金中框与液态金属铰链,单件成本较三星铝合金+钢制铰链高15%-20% [2] - 通过一体化精密加工工艺,组装成本降低8% [2] 核心部件优化 - 内存与存储采用8GB LPDDR6内存与512GB UFS 4 0存储,单位成本较三星同规格方案低12% [2] - 处理器基于台积电3nm工艺的A20 Bionic芯片,成本较三星Exynos 2500降低9% [2] - 摄像头模组采用4800万像素双摄设计,模组总成本较三星1 08亿像素三摄低18% [2] 定价策略 - 基础版定价1800-2000美元,较三星Z Fold SE溢价12%-25% [3] - 高配版定价2200-2400美元,配备1TB存储与陶瓷盾前盖 [3] - 若定价1800美元,毛利率将达58%,高于iPhone 16系列(45%-50%),与三星Galaxy Z Fold系列(55%-60%)持平 [3] 生产与发布计划 - 首批产量控制在1000万至1500万台,占苹果年手机销量的5%-7% [3] - 已进入富士康NPI阶段,预计2026年秋季与iPhone 18系列同步发布 [3]
分析师称苹果首款折叠iPhone锁定三星方案 2026年量产铰链供应商或成最大赢家
环球网资讯· 2025-07-15 16:02
技术转向与供应链调整 - 苹果放弃自研折叠屏技术 转而采用三星显示"无折痕"显示方案 [1] - 技术转向核心为解决折叠屏长期存在的"折痕"痛点 [1] - 三星显示方案包含Fine M-Tec设计的金属支撑板铰链 通过激光钻孔工艺实现微米级结构设计 [1] - 铰链可将屏幕折痕宽度控制在0.01毫米以内 [1] 量产计划与供应链信息 - 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量产首款折叠屏iPhone [1] - Fine M-Tec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启动铰链量产 [1] - 铰链全年出货量预计达1300万至1500万个 [1] - 部件实际需求量将显著高于折叠iPhone终端销量 [1] 产品设计与硬件配置 - 首款折叠iPhone采用横向"书本式"设计 [2] - 展开后屏幕尺寸达8英寸 分辨率高达4K [2] - 将搭载台积电2nm制程A20芯片 与iPhone 18 Pro同款 [2] - 配备5000mAh电池 [2] - 电源键集成Touch ID传感器以节省内部空间 [2] 市场定位与定价 - 起步价可能突破1.5万元人民币 [2] - 将成为苹果史上最昂贵的智能手机 [2]
田坎上办起“AI红色展”!这群大学生用新技术“唤醒”老记忆
环球网资讯· 2025-07-15 15:56
乡村振兴与AI技术融合 -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乡音融梦队"利用AI技术修复军功章、生成青春军装照,实现红色记忆数字化保护 [1][3] - 团队通过AI图像增强技术修复锈蚀军功章、模糊退役证明等红色信物,赋予其数字化"永生" [9] - 建立"石家村红色记忆数字档案库",通过AI语音转写和文本分析技术系统化保存口述历史 [8]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红色文化传承 - "乡音融梦队"连续两年在石家村开展活动,从摄影展升级为AI红色记忆展,挖掘乡村红色底蕴 [2][10] - 团队为抗战老兵、退役军人免费拍摄肖像并生成AI军装照,连接个体记忆与国家历史 [3][6] - 深入采访抗战老兵、乡村致富带头人,记录口述历史并强调精神传承价值 [6][12] 乡村振兴的多维度深化 - 帮扶工作从经济助力转向"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通过科技挖掘红色文化内涵 [12] - 田间"微党课"融合抗战故事与乡土教育,强化村民对精神财富的认知 [10][12] - AI技术被用于守护乡村"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 [10][12]
飞书发布并升级多款AI产品 谢欣:选择飞书,就是选择企业长期值得信赖的AI伙伴
环球网资讯· 2025-07-15 15:10
飞书AI产品战略 - 公司承诺提供"真能用、真落地"的企业AI产品,定位为"企业长期值得信赖的AI伙伴"[1] - AI技术浪潮中,企业智能化转型依赖核心平台选择,飞书凭借产品力和行业渗透率成为头部企业首选[1] 产品升级与技术突破 - 发布并升级知识问答、AI会议、Aily、妙搭、多维表格等AI产品,强调实际应用价值[3] - 多维表格数据库容量提升至1000万热行,计算速度达毫秒级,新增专业BI功能和"应用模式"[3] - 飞书多维表格用户量接近千万,性能稳居全球同类产品榜首[3] - 知识问答系统突破技术壁垒,支持无知识库快速处理企业数据,实现权限敏感的"千人千面"回答[3] 行业应用与客户覆盖 - 飞书开发套件包含企业级Agent平台Aily,案例显示公牛集团客服效率提升30倍[4] - 新能源车销量TOP30品牌中60%使用飞书,上市茶饮品牌5/6、国货美妆TOP10中7家采用飞书[4] - AI行业深度渗透:DeepSeek、国产大模型"六小虎"、地平线、智元等AI产业链公司广泛使用[5] 企业协作转型实证 - 小鹏汽车通过飞书实现线下会议减少30%,协作数据积累创造显著价值[5] - 公司CEO何小鹏强调AI应优先应用于管理体系,早于业务场景[5] 产品选择方法论 - AI时代软件选择标准应聚焦生成质量与理解能力,而非功能差异[5]
太空包裹3小时“闪送” 天舟九号飞船上演“万里穿针”
环球网资讯· 2025-07-15 13:14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技术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对接口,整个过程历时约3小时 [1] - 这是中国第三次实施3小时交会对接任务,此前天舟七号、天舟八号已完成类似任务 [1] -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被形象称为太空"万里穿针",因其空间距离跨度大、控制精度要求极高 [1] 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优势 - 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将成为天舟系列任务的常规操作模式 [2] - 该模式在时间上优于传统6.5小时方案,比2小时方案系统条件要求更宽松 [2] - 3小时方案降低了对火箭入轨条件、测控精度、导航精度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增强任务可靠性 [2] - 在中国当前航天技术水平下,3小时模式是兼顾效率与可靠性的最优解 [2] 中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发展历程 - 中国对交会对接技术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3] - 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实现首次交会对接,耗时44小时 [3] - 2017年天舟一号完成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在轨试验 [3] - 2022年天舟五号创下2小时交会对接世界纪录 [3] - 2024年天舟七号、天舟八号实现3小时交会对接,推动该模式成为标准 [3] "锚点"技术创新 - "锚点"技术是空间交会对接的"智能导航坐标",通过预设关键位置参数分解复杂交会过程 [4] - 该技术既能保证交会精度,又能动态调整轨迹应对突发故障 [4] - "锚点"技术是中国空间站任务等重大工程的核心支撑,体现中国自主创新能力 [3][4] - 天舟九号任务成功标志着中国3小时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更趋成熟稳定 [4]
爆料称苹果iPhone 17 Air或“独享”天空蓝配色
环球网资讯· 2025-07-15 13:14
产品策略 - 公司计划为iPhone 17 Air推出独占"天空蓝"配色,色调浅淡近乎白灰色,在光线变化下呈现微妙色彩过渡 [1][3] - 该配色设计灵感源自MacBook Air M4系列天蓝色版本,但更偏向柔和通透,可能成为历史上最具辨识度的蓝色机型 [3] - 公司最初考虑将类似配色用于iPhone 17 Pro系列,但最终调整策略,仅保留深蓝色选项给Pro机型 [3] 产品定位 - iPhone 17 Air定位为取代iPhone 14 Plus的"轻薄旗舰",机身厚度预计刷新系列纪录 [3] - 该机型将首次在非Pro系列中搭载6.6英寸OLED屏幕与120Hz高刷新率技术 [3] 市场策略 - 公司此举可能意在复制iPhone 13 Pro远峰蓝的成功经验,该配色曾成为2021年最畅销配色并带动行业趋势 [3] - 天空蓝的淡雅风格更贴近年轻用户对"低饱和度高级感"的偏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