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网络版
搜索文档
全部标准节梁段吊装完成 中山东环香山大桥预计10月合龙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9 16:00
近日,广东省重点交通工程——中山东环高速公路项目迎来关键进展。9月27日,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 的香山大桥顺利完成全部标准节梁段的吊装工作,标志着大桥主体结构施工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10 月底实现大桥合龙。 大桥主梁共分79个梁段,总重约7.9万吨。每个标准节段长25.6米,宽42.2米,高15.6米,重量超过1200 吨。这些"庞然大物"需被吊至离江面50米的高空,与已安装梁段实现精准对接,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 好比在高空进行一场精密的"钢铁积木"拼接。 为此,项目团队运用BIM技术提前进行数字模拟,优化吊装方案。现场使用的智能桥面吊机具备实时监 控功能,能自动监测重量、高度、幅度和关键部位应力等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警停机,确保吊 装过程安全可控。 香山大桥全长1776米,主跨达880米,桥塔高270米,采用上下双层、双向八车道设计,是目前国内跨径 最大、桥面最宽的公路用双层钢桁架斜拉桥。 ...
狮子洋大桥索塔建设高度突破200米 主塔预计明年封顶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9 16:00
项目工程进展 - 狮子洋通道主桥索塔建设高度已突破200米 为明年实现封顶奠定坚实基础 [1] - 项目国庆期间全线不停工 6000多名建设者坚守岗位以冲刺年度建设任务 [2] - 项目主桥持续推进桥塔建造 锚碇正进行顶板施工 引线工程加紧进行预制梁架设并逐步转入上部结构施工 [2] 项目规模与技术规格 - 狮子洋通道是珠江口首条双层复合公路通道 全长约35公里 上下双层共16车道 [1] - 狮子洋大桥将创下双层悬索桥主跨跨径 主塔塔高 锚碇基础 主缆规模 车道数量五项世界第一 [1] - 大桥单个索塔高342米 为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 分62个钢壳节段和6道钢横梁 [1] - 施工中钢壳节段高6米 重约139吨 [1] 施工技术与设备 - 项目采用国产超大型塔式起重机进行塔柱施工 实现安全高效建设 [1] - 施工应用吊装自动纠偏技术 操作人员轻触屏幕即可完成 超长变焦摄像头与智能跟踪技术解决视觉盲区与远距离操作难题 确保对接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1] - 智能爬升平台具备全封闭结构 抗风稳定性与集成化设计 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操作空间 [1]
广州破解群众“买药难、买药贵” 103家基层医卫机构开通外配处方服务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9 16:00
在广州市海珠区瑞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阿姨开完处方,就能在家楼下的药店取药并完成医保结 算。过去,她为了一种原研药常常奔波于多家医院,如今通过基层药品联动即可解决。 同时,平台依托数据监测与风险预警来保障药品供给。一旦发现某类药品短缺或有断供趋势,将及时上 报并协调解决,避免患者陷入"等药"的境地。 目前,广州外配处方流转已覆盖广东指定的"双通道"药品、普通门诊统筹支付药品及一类门诊特定病种 药品。参保人发生符合规定的外配处方药品费用,按开具外配处方的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比例报销,并纳 入一类门诊特定病种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单独支付药品除外)。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约15万人次享受医 保电子处方外配服务。 一类门特外配处方新增约200个品种 这样的便利,得益于广州推行的基层药品联动保障行动。通过"双通道"机制,将普通门诊和一类门诊特 定药品纳入外配处方,医保、医院与零售药店实现统筹结算,让常见病、慢性病药品不断供、买得起。 截至目前,广州已有103家基层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开通一类门特外配处方服务。 医保电子处方外配服务惠及约15万人次 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药品能不能买到、价格能否承受,往往决定着病情的稳定。 陈阿姨是一 ...
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举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9 16:00
活动概况 - 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于9月28日在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举行 [1] - 活动主题为“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 [1] - 活动全方位展现全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的农业发展新成就、农村面貌新变化、农民生活新图景 [1] 典型村镇建设与运营 - 主会场铁岗社区作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新乡村建设运营模式,打造屋顶咖啡等新业态,开拓村集体增收新路径 [1] - 肇庆市高标准抓好典型镇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有颜有料”的农文旅精品力作 [2] - 通过规划先行、美学引领、创意驱动、文化赋能,将“沉睡资源”和“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2]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肇庆市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801.45亿元,稳居全省第三 [1] - 已培育出粮油、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南药6个年综合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 [1] - 发展柑橘、罗氏沼虾、肉桂、杏花鸡、肉鸽、肇实、竹产业、大米等八个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价值跃升 [1] 促消费举措与平台建设 - 肇庆、汕头、韶关、湛江四地发布“庆丰收·促消费”金秋消费季大礼包,以真金白银优惠让利市民,为活跃假日经济、提振消费市场注入动力 [1] - “肇庆大地—肇庆市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平台”正式上线,以数字化手段整合农业资源,集中展示“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的农业产业成效 [2]
中山孙文西路步行街焕新迎客 百年老街化身“时空穿梭机”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9 16:00
项目背景与战略定位 - 项目为全国首条文化旅游步行街中山孙文西路的焕新开街,开街仪式于9月28日晚举行 [1] - 项目是中山市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一部分,被列入市文化兴城重点项目 [1] - 项目由中山市石岐街道、中山市文广旅局、中山市国资委、中山投控集团等单位共同实施 [1] - 保护活化工程遵循"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思路,坚持"修旧如初" [1] 改造工程与历史保护 - 改造工程最大程度保留了骑楼天花、老招牌、标语等历史原貌 [1] - 采用创新的"干冰剥离技术"等工艺,使思豪大酒店"石岐旅店"的老招牌、精美山花、灯影花等历史印记清晰再现 [2] - 改造后街区杂乱电线全部下地,路面更加平整宽敞,极大提升了游览体验 [2] - 街区创新空间利用,新增香山剧场、庆隆广场等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驻足之地 [2] 业态优化与消费场景 - 改造着重引导业态优化升级,进行"腾笼换鸟",重点引入文化创意、特色餐饮、非遗体验、侨乡主题展览等新型业态 [1][2] - 开街当晚众多新店开门营业,包括复刻历史场景的孙奇珍茶楼、主打南洋风情的南成行餐厅、汇聚中山非遗的传承馆、潮玩文创和咖啡茶饮等 [2] - 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旨在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2] - 项目目标是利用独特优势打造大湾区独一无二的文旅地标 [1] 市场活动与推广 - 为庆祝开街,从9月28日起至国庆假期,将举办一系列文旅活动 [2] - 活动包括"香山文脉 百年焕新"国庆中秋美食文化周、"香山奇遇记"互动打卡、非遗巡游以及"月上烟墩"音乐会等 [2]
“博罗依”将对粤西海域造成较大影响 粤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8 16:15
省防总要求,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加 强预测预报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扎实做好防风防汛各项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 全。 据气象部门监测预报,今年第20号台风"博罗依"正在快速向海南岛南面海域靠近,将对粤西海域造成较 大影响。根据《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和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以下简称"省防 总")有关规定,省防总于9月27日15时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
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统计论坛在广州举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8 15:56
论坛指出,经过六年多的努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的10.8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4.8万亿 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高质量发展潜力和动能不断释放。统计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综合性基础性工作,是服务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三地通 过破解统计壁垒,实现跨制度数据整合,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论坛建议,不断完善统计制度和方法,强化与港澳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积极探索粤港澳统计协同发 展路径,进一步深化大湾区统计交流合作,促进大湾区统计互融互通和统计能力建设的全面提升,以扎 实有效的统计工作服务大湾区建设。立足大湾区建设实践,面向全国统计现代化改革需求,扎实推进统 计指标核算体系、新经济新领域纳统覆盖、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提高统计调 查效率和数据质量,系统构建可复制推广的创新体系,为全国统计改革创新贡献力量。 9月26日,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统计论坛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在广州市黄埔区举行。本届论坛 由国家统计局指导,广东省统计局主办,广州市统计局和黄埔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以"粤港澳大湾区 统计创新与技术突 ...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全国“九连冠” 企业创新、创新环境等指标均居榜首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8 15:56
报告核心观点 -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蝉联全国第一,实现九连冠 [1] 区域创新能力指标表现 - 企业创新与创新环境两个一级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 [1] - 创新绩效与知识创造两个一级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二 [1] - 知识获取指标排名全国第四 [1] - 企业创新指标效用值为68.11,显著高于第二名的57.15,连续九年位居全国首位 [1] 企业创新具体表现 - 高新技术企业数、企业研发活动经费支出强度、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基础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 [1] - 全省研发经费投入突破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3.6% [2] - 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 [2] 创新环境与基础设施 - 财政科技支出、发明专利授权数、教育经费支出等基础指标位居全国榜首 [1]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2] - 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相继启动建设 [2] 政策与体系建设 - 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 - 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1] - 主要科技指标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
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头段启动铺轨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8 15:53
汕头湾海底隧道是汕汕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最大坡度达29‰。当前,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头段进入冲 刺阶段,广汕铁路公司牵头组建了保开通现场工作专班,联合参建各方压实责任、精准施策,及时调配 各类生产资源。 汕汕高铁全线通车后,运输能力将从目前日均24对列车提升至50对以上。在未来,汕汕高铁将与在建的 漳汕高铁连接,进一步提升珠三角、海西、长三角等经济区间的南北向客运能力,为汕头等沿线城市融 入大湾区、连接华东地区提供重要通道。 汕汕高铁始于汕头站,途经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终至汕尾站,全长162.36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 里,该项目汕尾至汕头南段已于2023年12月开通运营。本次铺轨作业由汕头至汕头南段,全长19.8公 里,包含汕头湾海底隧道9.7公里,共需铺设长钢轨32公里。 近日,随着牵引车将一对500米长钢轨稳稳铺设在汕头湾海底隧道左线无砟轨道板上,汕汕高铁汕头南 至汕头段正式进入铺轨施工阶段,为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
珠澳技能人才“双向奔赴” 完成“直接采认”“一试多证”评价互认超2000人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8 15:53
"这里收入好,还能提升英语、接触全球餐饮文化。"回顾在澳门扎根的2年,黎炜轩感慨不已,而手中 那本含内地与澳门双重认证的证书,正是他职业发展的"金钥匙"。 近年来,珠海紧扣"澳门所需、珠海所能",聚焦粤澳规则机制"软联通",推动组建珠澳琴职业技能等级 认定联盟,累计开展"请澳来珠""送教入澳"技能培训超2万人次,完成"直接采认""一试多证"评价互认 超2000人,以"人才通"助力两地人员实现生活就业"心联通"。 一套考核 多地认可 "在内地接待客人,注重餐饮氛围的营造。在澳门,则强调个性化服务,如服务全程要记住客人姓 氏。'一试三证'的考核会涵盖这些差异点,以适应不同需求,提升考生的就业竞争力。"横琴星乐度星 旅酒店餐饮部副经理、"一试三证"导师程燕介绍。 程燕一语道出了珠澳技能人才流动的"旧难题"与"新解法"。以往,尽管珠澳地缘相近、产业互补,却因 技能评价标准不一、证书互不认可,制约人才流动与产业协同。 每天中午,珠海拱北口岸的人流中总有内地小伙黎炜轩的身影,他匆匆通关后,便前往澳门的法式餐厅 开启工作。如今的他,从娴熟布置餐具到流畅介绍菜品,服务专业而体贴。 请澳来珠 送教入澳 "这张证书不仅是对技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