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和睦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特区报】为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从高交会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注脚
搜狐财经· 2025-11-25 16:33
高交会总体成果 - 第二十七届高交会发布5000余项前沿成果,意向成交与投融资金额突破1700亿元,参展人次超45万 [2] - 展览面积从1999年首届的约2万平方米扩大至40万平方米,90%以上实物展品为高技术产品,超20%为首次展出 [6] - 本届高交会共促成供需对接和投融资项目签约1023项 [11] 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成果 - 展会设有22大专业展区,汇聚5000多家知名企业和国际组织 [4] - 展示深海能源开发能力,如中海油的"海葵一号"和"海基二号"模型,以及中广核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和"和睦系统" [4] - 在信息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包括华为昇腾的超强算力、强脑科技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亚泰光电的设备状态监测技术以及华大九天的芯片全产业链技术 [5] - 从高端芯片、基础工业软件到科学仪器,多个技术成果实现从0到1的突破 [6] 国际化与开放合作 - 高交会汇聚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及国际组织 [7] - 美国人力资源科技企业Remote首次参展,其平台已在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直营服务网络 [7] - 德国企业汉萨福莱柯思液压技术公司参展,旨在拓展中国数据中心液冷市场,其中国工厂实现比欧洲更快的交货周期 [7][8] - 设立"一带一路"专馆和外国团组展区,吸引3万多家专业采购商和千余个采购团,举办200余场活动 [9] - 云集3000多家国内外投资机构,包括摩根士丹利、红杉资本等行业巨头 [9] 产业转化与商业成就 - 高交会历史上曾助力腾讯获得首笔220万美元风险投资,助力科大讯飞获得数百万元订单 [10] - 影石创新公司创办10年,凭借全景影像技术在2024年创造超50亿元营收,全球全景相机市场占有率达67% [12] - 高交会举办地宝安区已打造5个千亿级、9个五百亿级、17个百亿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4年战新集群产值达11750.7亿元 [12] - 展会促进产学研用结合,例如光明科学城展区的科研团队与手机厂商共同研发下一代折叠屏产品,比亚迪展示全产业链技术解决方案 [11]
马斯克嫌三星台积电太慢,将为特斯拉自建芯片工厂;我国首个采用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站正式开建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11-19 11:45
中广核发布新一代核电智能工控系统 - 公司发布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工控系统产品集(iNICS)”,涵盖4大类20项产品,包括新型DCS实体、DCS虚拟体等 [2] - 该系统深度融合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具备“感知-分析-决策-执行”全流程闭环的核电“数智大脑”,实现100%国产化 [2] - 系统具备故障预警、智能监盘、辅助决策等高级功能,推动核电站运行向“安全、稳定、少人值守”的智能模式转型 [2] - 作为基础平台的“和睦系统”自2010年发布以来,已应用于33台核电机组,覆盖二代、三代及四代核电技术路线 [2] “华龙一号”核电项目建设进展 - 我国首个采用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站——中广核招远核电1号机组正式开建,核岛第一罐混凝土已浇筑 [3] -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为全球在运和在建机组数量最多的核电堆型 [3] - 招远核电项目一期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机组,总装机容量约720万千瓦,全部建成后可满足500万人口年度用电需求 [3] 国产大飞机C919国际动态 - 两架中国自行研制的C919大飞机在2025迪拜航展参展,这是C919飞机首次在中东亮相 [3] - 中国商飞携一架C919和一架C909飞机参展,南方航空公司也携一架C919参展,并进行了飞行展示 [3] 特斯拉计划自建芯片工厂 - 特斯拉CEO马斯克计划为特斯拉自建芯片工厂,构建自主芯片供应体系,直言现有供应商进展“过于缓慢” [4] - 马斯克估算特斯拉未来每年需要1亿至2000亿颗AI芯片,认为台积电与三星的扩产计划需五年,但公司希望在一至两年内完成 [4]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 加速进化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全球累计出货量已突破700台,其中海外市场占比超过50% [4] - 公司预计明年产能将跃升至数万台规模,产品价格也将进一步下探 [4]
中广核发布核电新一代“数智大脑” 深度融合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技术
格隆汇· 2025-11-18 12:37
产品发布与核心特点 - 公司发布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工控系统产品集(iNICS)”,涵盖4大类20项产品,包括新型DCS实体、DCS虚拟体、新型研制工具及服务平台 [1] - 该系统深度融合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具备“感知-分析-决策-执行”全流程闭环的核电“数智大脑” [1] - 系统实现100%国产化,并具备故障预警、智能监盘、辅助决策等多项高级智能化功能 [1] 技术演进与行业意义 - 产品推动核电控制由“自动控制型”单点设备向“智能服务型”开放生态演进 [1] - 该系统意味着我国核电仪控系统在数智化领域实现引领性突破 [1] - 系统推动核电站运行向“安全、稳定、少人值守”的智能模式转型 [1] 技术基础与应用背景 - 新产品是在“和睦系统”基础上推出的全新核电仪控产品 [1] - “和睦系统”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自2010年发布以来已应用于33台核电机组 [1] - “和睦系统”的应用覆盖“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等机组,涵盖二代、三代及四代核电技术路线 [1]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 中广核发布核电新一代“数智大脑”
证券时报网· 2025-11-16 12:18
产品发布与核心突破 - 公司于11月13日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100%国产化新一代智能工控系统产品集(iNICS) [1] - 该系统深度融合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具备“感知-分析-决策-执行”全流程闭环的核电“数智大脑” [1] - 产品集涵盖4大类20项产品,包括新型DCS实体、DCS虚拟体、新型研制工具及服务平台 [1] 技术功能与性能提升 - 系统通过健康管理模型可对50%以上的潜在故障进行提前预警,实现“治未病” [2] - 数字虚拟体可迅速定位问题源头,使平均故障修复时间缩短50% [2] - 系统集成高性能安全级控制器、软件定义智能IO等创新技术,具备自感知与灵活重构能力 [2] 关键硬件创新 - 新一代核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机柜实现单柜重量仅350公斤,较行业普遍采用的900公斤机柜大幅减轻 [3] - 通过选用高强度钢材(力学性能为普通碳钢的3倍)和拓扑优化技术,实现轻量化并满足抗震要求 [3] - 采用高强度三通与螺接工艺替代传统焊接,提升制造效率与稳定性 [3] 经济效益与系统优势 - 新一代系统打造高集成度架构,使机组所需机柜数量降幅近40%,显著节约建设成本与空间 [4] - 系统可为多堆型机组提供软硬件完全国产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基于统一数据底座构建开放应用生态 [4] - 公司此前自主研发的“和睦系统”已应用于33台核电机组,为国家节省近百亿元建设资金 [1] 安全与智能化应用 - 系统以新型DCS实体为核心构建全厂数据网络与数据中心,确保核电控制的绝对安全与可靠 [2] - 依托工控边缘云平台提供智能运维、报警等高级应用,并内置商用密码与可信计算技术实现内外一体防护 [4] - 系统有效解决智能应用在核电站生产控制区落地的难题,推动运行向“安全、稳定、少人值守”模式转型 [1][2]
中广核发布核电新一代“数智大脑”
新华财经· 2025-11-15 15:11
产品发布与核心突破 - 公司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100%国产化新一代智能工控系统产品集(iNICS)[1] - 该系统深度融合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具备“感知-分析-决策-执行”全流程闭环的核电“数智大脑”[1] - 产品集涵盖4大类20项产品,包括新型DCS实体、DCS虚拟体、新型研制工具及服务平台[1] 技术性能与功能创新 - 系统具备故障预警、智能监盘、辅助决策等多项高级智能化功能[1] - 通过健康管理模型可对50%以上的潜在故障进行提前预警,实现“治未病”[2] - 数字虚拟体可迅速定位问题源头,使平均故障修复时间缩短50%[2] - 集成高性能安全级控制器、软件定义智能IO等创新技术,构建自感知与灵活重构能力[2] 硬件优化与工程应用 - 新一代核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机柜实现单柜重量仅350公斤,较行业普遍采用的900公斤机柜大幅减轻[3] - 通过选用高强度钢材(力学性能为普通碳钢的3倍)及拓扑优化技术实现轻量化与高集成度[3] - 高集成度架构使机组所需机柜数量降幅近40%,显著节约建设成本与空间[4]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系统推动核电控制由“自动控制型”单点设备向“智能服务型”开放生态演进[1] - 标志着我国核电仪控系统在数智化领域实现引领性突破[1] - 可为多堆型机组提供软硬件完全国产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覆盖二代、三代及四代核电技术路线[1][4] - 前代“和睦系统”已应用于33台核电机组,为国家节省近百亿元建设资金[1]
“中国制造”亮相世界核能工业博览会
新华社· 2025-11-06 22:22
博览会概况 - 第六届世界核能工业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吸引来自80多个国家的逾1000家展商参加[1] - 博览会通过展览、主题演讲、论坛等形式展示核技术在电力、医疗、农业、航天、氢能、供热等领域的关键作用[1] -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牵头12家参展单位组成中国展团,是除东道主外最大的国际展团之一[1] 中国主要参展商展示 - 中核集团重点展示华龙一号、玲龙一号、高温气冷堆等型谱化核电能力及核能综合利用方案[1] - 中广核集团展示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平台“和睦系统”[1] - 华能集团展示2023年12月投产运行的世界首座商业化第四代核电机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 - 中国首次组织东方电气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等大型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参展,展示高端制造实力[2] 国际合作与行业前景 - 中国展团致力于深化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法国核工业协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机制性合作[2] -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指出中国是新增核电装机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反应堆技术多样性突出[2] - 国际能源署署长表示核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选项之一,未来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的比重将提高[2]
世界第一!我国核电装机突破1.25亿千瓦
深圳商报· 2025-10-26 01:24
全球核电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核电发电量创近10年新高且增势预期强劲 [1] - 国际权威机构连续4年上调核能发展预期预计2050年全球核电装机规模将突破9亿千瓦实现翻倍增长 [1] - 中国在运核电机组59台总装机容量6248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53台装机容量达6293万千瓦总装机规模突破1.25亿千瓦连续保持世界第一 [1] 中国核电产业运营与技术实力 - 中国在运核电机组已安全稳定运行超过600堆年连续9年获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评分全球第一 [2] - 2024年WANO全球满分机组中43.18%来自中国 [2] - 中国核电产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核心突破包括2010年研发出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2] - 今年4月发布国内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工业操作系统"智能核电"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核电站装备智能化升级 [2]
人民日报︱国际能源变革论坛 全球第一!我国核电总装机超1.25亿千瓦
国家能源局· 2025-10-24 21:40
行业规模与全球地位 - 中国核电总装机容量突破1.25亿千瓦,连续保持世界第一 [1][4] - 中国在运核电机组59台,装机容量6248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53台,装机容量6293万千瓦 [4] - 全球核电发电量创近十年新高,预计到2050年全球核电装机规模将突破9亿千瓦,实现翻倍增长 [4] 运营安全与卓越表现 - 中国在运核电机组已安全稳定运行超过600堆年,连续9年WANO综合指数评分全球第一 [4] - 根据2024年WANO综合指数,全球满分机组中43.18%来自中国 [4] - 中广核清洁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 [4] 产业链与自主化能力 - 以“华龙一号”为标志,中国核电产业链带动上下游5400余家企业创新,实现400多项关键设备自主化,具备整机设备完全自主能力 [6] - “华龙一号”在建与在运机组总数达41台,位居全球首位 [6] - 东方电气形成年产4-6台套核岛主设备和6-8台套常规岛主设备的稳定供给能力 [6] 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 - 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已应用于33台涵盖不同技术堆型的核电机组 [8] - 国内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工业操作系统“智能核电”于2025年4月发布 [8] -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正由“文件驱动”向“模型驱动、数据驱动”转型 [9] 前沿技术与未来展望 - 可控核聚变成为论坛焦点,磁约束托卡马克被视为最有希望实现商用的技术路线 [9] - 全球约50%的聚变装置为托卡马克装置,亚太地区拥有51个实验装置和5个计划中的聚变堆 [9] - 中国已投入运行超过10个各类聚变装置,磁约束聚变研究正逐步进入燃烧实验和实验堆阶段 [9]
辉煌“十四五” 壮美新答卷 | 防城港核电向“新”逐“绿”
广西日报· 2025-10-24 10:43
项目概况与战略意义 - 防城港核电项目是中国西部地区首个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1] - 项目定位为加快国家综合能源安全保障区建设,助力广西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作为广西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之一,公司坚持“发展核能、造福人类”的生态理念,以绿色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3] 项目建设与技术发展 - 项目发展历程:一期工程(1、2号机组)于2010年开工,2016年投运,采用CPR1000技术;3号机组于2023年投运,为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机组;4号机组于2024年投运,标志着“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 [2] - 三期工程(5、6号机组)于2024年5月全面启动,单机容量120.8万千瓦,采用“华龙一号”技术,计划应用“模块化施工”、“数字化建造”等先进技术 [1] - 3号机组搭载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实现了核电神经中枢的国产化 [2] 运营绩效与环境贡献 - 截至2024年9月底,基地4台机组累计发电量超175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超5275.5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4456.42万吨 [3] - 2024年,基地4台机组92%的WANO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2号机组综合指数连续6年满分 [3] - 三期工程两台“华龙一号”机组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200亿千瓦时 [1] 科普教育与社会责任 - 公司建设完善科普设施体系,基地科普展厅自2015年开放,年均接待超两万人次 [3][4] - 累计举行核电科普知识讲座、展览等300余场次,开展工业旅游40余次,课堂教学50余次,发放科普资料2万余册 [4] - 公司案例入选2025年环保设施开放十佳先进典型案例,是广西唯一入选全国首批环保设施开放的单位 [4] 生态保护与行业影响 - 公司持续开展红树林及海洋生态监测,累计新增人工种植红树林面积约3.3公顷,相关保护工作投入资金约800万元,保护的生态价值超1000万元 [5] - 将红树林项目纳入工业旅游路线,打造“核电与红树林和谐共生”主题科普课程 [5] - 基地已收获“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等13项荣誉,其科技创新成果与科普经验在国际核电运维大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展示 [5]
2025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核电产业发展分论坛在苏州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16:48
全球及中国核电发展规模 - 多家国际权威机构连续四年上调核能发展预期,预计到2050年全球核电装机规模将突破9亿千瓦 [1] - 中国在运核电机组达59台,核准在建机组53台,总装机规模已突破1.25亿千瓦,连续保持世界第一 [1] - “华龙一号”在建与在运机组总数已达41台,位居全球首位 [5] 中国核电安全与运营水平 - 根据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公布的综合指数,全球满分机组中高达43.18%来自中国 [3] - 中国在运核电机组已安全稳定运行超过600堆年,连续9年WANO综合指数评分全球第一 [3] 中国核电产业链与技术自主化 - 中国已构筑起完整的核电产业链,以“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带动上下游5400余家企业共同创新 [3] - 实现400多项关键设备自主化,“华龙一号”已具备整机设备完全自主能力 [3] - 中广核研发出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DCS)平台“和睦系统”,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5] - “和睦系统”已应用于涵盖二代、三代、四代技术的33台核电机组,实现全堆型、全技术路线应用覆盖 [5] 核电工程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 “华龙一号”关键节点的建设指标持续优化,呈现“一台比一台好”的良性发展态势 [5] - 中国核电建设正打通设计、制造、建安、调试等关键数据,工程管理由“文件驱动”向“模型驱动、数据驱动”转型 [5]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将于明年初正式实施,将有力促进中国核能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 可控核聚变发展 - 可控核聚变成为论坛焦点,全球约50%的聚变装置为托卡马克装置,亚太地区拥有51个实验装置和5个计划中的聚变堆 [7] - 中国已投入运行的托卡马克、仿星器、场反装置等各类聚变装置超过10个 [7] - 中国磁约束聚变研究正逐步进入燃烧实验和实验堆阶段,将继续在点火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化配套上协同攻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