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贝壳财经
icon
搜索文档
监管持续加码!8名保代被暂停业务,涉及申万、国元等6家券商
贝壳财经· 2025-05-26 15:11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胡萌)日前,贝壳财经记者从中证协官网发现,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已进行更 新,其中,D类(暂停业务类)名单更新至15人,相比首批公示名单减少了1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D 类名单新增了8名保代,涉及申万宏源、国元证券、财信证券、广发证券、东吴证券、中金公司6家券 商。 近年来,证监会持续压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截至目前,中证协公示了8552位(A类名单)保 荐代表人的相关信息,相比去年九月下旬的公示名单减少了168人,整体来看,约300位保荐代表人存在 违反自律规则或违反监管规定的行为。 中证协更新保代分类名单,8名保代遭遇"资格罚" 中证协官网显示,此次D类名单新增的8名保代来自6家券商,包括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公司吴杏辉, 国元证券马志涛、徐明,财信证券蒋序全,广发证券李佳佳,东吴证券王新、张琦和中金公司赵善军。 据了解,D类名单主要源于监管处罚,即,最近三年内受过证监会行政处罚的,以及被证监会采取认定 为不适当人选、被行业自律组织采取认定不适合从事相关业务或暂不接受签字的文件或暂不受理出具的 相关业务文件等纪律处分且在执行期的时任保荐代表人。 截至目前,中证协公示了8552位(A ...
北京“地标店”亮相,H&M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加速增长计划”
贝壳财经· 2025-05-26 11:14
中国快时尚市场变革 - 2025年中国快时尚市场正经历国际品牌与本土力量的博弈、数字化转型加速、可持续理念渗透的复杂变革 [1] - 行业洗牌本质是效率、文化洞察与价值观的综合较量 [1] H&M中国市场策略 - 采取"关小店开大店"策略优化门店经营状态 [2] - 积极拥抱中国线上数字渠道并开展本土设计师合作 [2] - 重构价值链使"快与可持续"、"全球化与本土化"成为共生驱动力 [4] 门店升级与体验优化 - 北京悠唐购物中心店重装后面积超1500平方米采用开放式橱窗设计 [6] - 门店布局按商圈特性定制例如白领商圈不设童装区 [7] - 2024年已升级北京上海深圳绍兴6家门店包括上海南京东路旗舰店 [10] - 计划在上海淮海中路店打造首家"H&M之家"含花店咖啡店博物馆 [10] 全渠道与本土化布局 - 2024年9月进驻抖音10月登陆拼多多截至2025年3月拼多多销售额达1839.5万元售出40万件商品 [11] - 设立全球首个中国设计中心并合作本土艺术家如杨婉新年系列 [14] - 2024年与上海时装周合作推出中国设计师系列 [14] 财务表现与增长计划 - 2024年销售额2344.78亿瑞典克朗营业利润173.06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19% [15] - 毛利润率4%税后利润率33%全球78个市场4253家门店 [15] - 中国市场推行"加速增长计划"聚焦产品力体验提升与品牌建设 [18]
信息产业优化整合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战略重组
贝壳财经· 2025-05-26 09:32
战略重组方案 -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拟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方式进行战略重组,海光信息将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完成合并,并募集配套资金 [1] - 双方股票自5月26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1] 股权结构与业务协同 - 中科曙光当前持有海光信息27.96%股权,两家公司分别聚焦高端计算/存储/云计算(中科曙光)与国产CPU/DCU芯片设计(海光信息) [1] - 重组将优化"芯片-软件-系统"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强链补链延链",加速国产芯片在政务、金融、通信、能源等关键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1] 行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重组符合全球科技产业链延伸趋势,合并后公司体量扩大,通过规模效应提升利润,技术实力与市场竞争力将显著增强 [2] - 双方研发、供应链、销售资源深度融合,将推动国产算力产业生态建设,对主流技术体系塑造产生深远影响 [2]
北京成立全国首家金融业联合人民调解组织,提升金融纠纷化解质效
贝壳财经· 2025-05-25 21:16
金融联调委成立背景与定位 - 全国首家金融业联合人民调解组织北京金融纠纷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金融联调委)于5月23日在京成立 [1] - 行业主管部门为北京金融监管局,接受司法行政部门和人民法院指导,定位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 [1] - 核心宗旨为公平、专业、高效、便民,通过前端治理、中端调解、后端服务化解金融纠纷 [1] 金融联调委运作机制与创新举措 - 首创六大特色措施:联合调解、线上调解、就近调解、AI助力调解、志愿者参与调解、法官指导调解 [1] - 具体创新包括24小时线上服务、"一刻钟"抵达调解点、示范案例数据库建设及法官参与机制 [1] - 北京市将其纳入"两区"集成式政策创新清单,作为"前瞻布局型"任务推进 [3] 金融联调委战略意义与发展规划 - 标志着北京市"两区"建设在金融领域的重大进展,体现首创精神和首善标准 [3] - 未来将深化调解实践,目标包括纠纷不拖延、矛盾不升级、风险不扩散 [4] - 计划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解纷服务,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效能 [4]
全国肿瘤防治领域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共探肿瘤整合医学发展
贝壳财经· 2025-05-25 11:38
行业会议与整合医学理念 - "2025年CACA华北整合肿瘤学大会"在北京召开 主题为"肿瘤防治 赢在整合" 汇聚全国肿瘤防治领域权威专家及医疗工作者 [1] -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提出整合医学理念 计划在七大区域联合省市抗癌协会打造学术交流品牌 [1] - 北京市卫健委强调分级诊疗与整合医学结合是关键路径 通过多学科协作 区域医疗联盟和AI技术推动肿瘤防治模式转变 [1] 肿瘤创新技术评价体系 - 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与中国抗癌协会启动"肿瘤创新技术评价指数建设工程" 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 [2] - 工程首期以肺癌 乳腺癌为试点 后续逐步扩大范围 优秀技术将纳入《中国整合肿瘤诊治指南》 [2]
国际爱肤日丨警惕带状疱疹的“皮肤之殇”,转变观念,预防先行
贝壳财经· 2025-05-25 11:38
皮肤健康行业现状 - 中国老龄化加速背景下,中老年皮肤健康问题正演变为"银龄危机",国际爱肤日2024年主题聚焦"关爱银龄肌肤"[1] - 皮肤病患病率高达40%-70%,造成的健康寿命损失位列所有疾病第四位[2] - 皮肤疾病种类达2000余种,临床发病率居各科室之首[2] 带状疱疹疾病负担 - 约三分之一人群一生中会罹患带状疱疹,90%以上成人体内潜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2] - 中国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600万例,50岁以上人群达156万例[2] - 5%-30%患者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丧失及心理问题[2] - 慢性病患者罹患风险较常人高26%-41%,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尤为显著[2] 社区医疗与预防体系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观察到慢病与带状疱疹的关联性,多病共存患者症状更严重[3] - 重庆试点公共卫生医师处方制度,推动预防筛查与临床诊疗融合[5] - 家庭签约医生制度提升居民信任度,通过个性化建议提高疫苗接种率[5] 公众认知与教育 - 超60%中老年人低估自身带状疱疹风险,30%患者因延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4] - 科普需采用"偏方切入"等创新形式,结合猎奇心理提升传播效果[4] - 沟通技巧上强调"减少子女照顾负担"比单纯说教更易被老年群体接受[4][5]
首农奇趣好食节启动,多家老字号产品与首农庄园樱桃亮相
贝壳财经· 2025-05-25 09:47
活动概述 - 首农食品集团于5月24日在首农庄园启动“美丽首农赏味樱桃季暨首农·奇趣好食节”活动 结合樱桃采摘、美食市集与户外休闲体验 旨在让参与者感受田园乐趣和自然慢生活 [1] - 活动地点首农庄园是北京休闲农业五星级园区 现场展出集团旗下三元、六必居、王致和等老字号品牌产品及自产樱桃、西瓜等水果 [1] 品牌与产品展示 - 美食市集荟萃首农食品集团旗下20余家品牌和30种特色美食 包括三元、六必居、王致和、月盛斋、大红门等老字号推出的创新产品 [2] - 六必居推出二八酱奶茶、苹果醋饮料 - 三元推出炭烧奶皮子酸奶、奇趣炒酸奶 - 王致和搭配龙门青苹醋柠茶推出经典炸臭豆腐干 - 京华茶业现制天鲜茉莉鲜奶茶及茉莉花茶冰淇淋 - 月盛斋展示经典烧饼夹酱牛肉 - 华都食品推出一米炸鸡系列新品 八喜推出双色冰淇淋 三元梅园上新宫廷奶酪产品系列 [2] - 首农翠湖智慧工场展示串收樱桃小番茄 首农庄园、红星集体农庄、长阳农场带来有机种植的新鲜蔬菜瓜果 [2] 樱桃产业与农业布局 - 首农食品集团旗下4家樱桃园(首农庄园、红星集体农庄、南农百果园、长阳农场绿色生态园)迎来最佳采摘期 品种包括红灯、美早、红艳、黄蜜等 [2] - 农场樱桃因气候平稳、日照充足、水源供给完善及十余年精心培育 保持高品质、高产量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2] - 集团以“美丽首农”为核心 通过都市农场、观光园区、文创园区等载体 服务首都市民近郊休闲观光和文化产业需求 提升农业休闲服务水平并创新消费场景 [3]
深铁四次“输血”近120亿,万科能否走出债务困境?
贝壳财经· 2025-05-24 11:37
万科债务支援进展 - 深铁集团向万科提供42亿元借款,三家担保主体提供信用保证 [1] - 上半年深铁累计向万科提供118.52亿元借款,利率均为2.34%,体现深圳国资力保决心 [1][4] - 深铁支持措施包括认购公募基金份额、受让地块及物业收益权等,累计输血超100亿元 [4] 借款增信机制分析 - 万科拟以不超过60亿元万物云股票作为质押物,质押率高达70%,远超市场30%-60%常规水平 [2][3] - 协议设置严密盯市机制:预警线130%、平仓线100%,需连续3日低于预警线时5日内追加担保或还款 [2] - 2.34%年化利率低于1年期LPR,形成"高质押+低利率"罕见组合 [3] 公司债务与偿债情况 - 截至2024年末有息负债3612.8亿元(同比+12.9%),短债1582.8亿元占比43.8%,2025年将迎偿债高峰 [5] - 上半年累计兑付境内债98.9亿元,包括4笔合计88.9亿元中期票据及公司债 [5][6] - 已偿付4.23亿美元境外债,一季度末货币资金755亿元,资产负债率73.5% [7][8] 经营表现与战略调整 - 一季度营收379.95亿元(同比-38.31%),开发业务收入228亿元(同比-51.1%),净亏损62.5亿元 [8] - 销售回款率超100%,大宗交易签约38亿元,盘活资产回款40.9亿元 [8] - 业内建议聚焦核心一二线城市,通过新项目开发利润对冲历史风险,避免过度依赖外部输血 [9] 未来发展方向 - 管理层或转向"保资产"策略,放缓出售核心资产以等待价值回升 [9] - 预计下半年可能重启拿地,重点布局核心城市恢复经营性现金流 [9] - 需借助政策去化三四线库存,优化资产结构实现自我造血 [9]
高合汽车迎中东“白骑士”,停摆一年百亿债务危局待解
贝壳财经· 2025-05-24 11:26
公司动态 - 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江苏公司与黎巴嫩公司EV Electra Ltd合资成立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1] - EV Electra Ltd创始人Jihad M.Mohammad在社交媒体透露与高合汽车合作,可能已赴上海与高管会面[4][6] - 高合汽车旗下3款产品HiPhi Y、Z、X已登陆EV Electra Ltd官网,官网可跳转至高合汽车官网[8] - 高合汽车官网可正常访问但未更新,App可正常使用但无最新信息发布[12][13] 财务状况 - 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江苏公司已启动预重整工作[14] - 截至2024年8月31日,华人运通系公司合并口径资产总额59.83亿元,负债总额157.81亿元[16] - 预重整期间债权人申报债权金额约228亿元,已初步确认超过100亿元[16] - EV Electra Ltd创始人声称将偿还高合债务并降低产品售价[7][15] 运营现状 - 高合汽车自2024年2月起全面停工停产,目前仅提供基础维保服务[2][12] - 公司尚未复工,无试驾服务,员工人力不足导致官网信息未更新[12] - EV Electra Ltd成立8年但无新车交付记录,资金情况不明[17] - EV Electra Ltd在加拿大、黎巴嫩和瑞典设有办公室,2023年收购NEVS部分资产[17] 行业分析 - 分析师认为EV Electra Ltd能否真正解决高合百亿债务并重启运营存在不确定性[3] - 高合汽车停产一年多后需重新评估供应链、研发团队和工厂状况[18] - EV Electra Ltd收购的NEVS在中国市场无产品上市记录[17] - 合作能否实现量产交付是验证项目可行性的关键[19]
百奥泰终止帕博利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关键研究,项目已投入逾2亿元
贝壳财经· 2025-05-24 10:36
百奥泰BAT3306开发策略调整 - 公司宣布终止BAT3306-002研究,未来是否继续推进该项目需审慎评估后决策 [1] - BAT3306为帕博利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原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Ⅰ/Ⅲ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其联合化疗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效果 [2] - 终止原因系欧美药监政策变化:FDA技术沟通和EMA文件显示疗效比对研究已非生物类似物上市审批必要条件 [2] - 全球已有两家帕博利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开发商(德国Formycon AG和瑞士Sandoz AG)调整Ⅲ期临床策略 [2] - 公司认为现有研究对欧美上市审评已无必要,终止决定可节省开发成本 [3][4] 研发投入与市场背景 - BAT3306项目累计研发投入达2.24亿元(截至2025年4月30日),支出已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4] - 原研药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为默沙东核心产品,2023年全球销售额250.11亿美元,关键专利2028年到期 [4] - 该药是全球最畅销PD-1单抗,获批超30项适应症,中国市场2018年上市后年销售额增幅保持20%以上 [4] 公司经营状况 - 2020年上市以来累计亏损超18亿元,仅2021年因授权许可收入实现盈利0.82亿元 [5][6]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5亿/8.37亿/4.56亿/7.05亿/7.43亿元,研发费用占比持续超100%(2024年达104.7%) [6] - 现有4款国内上市产品(含3款生物类似药)和3款海外上市产品,但销售收入未能覆盖研发开支 [6] 行业政策风险 - 国内生物药联盟集采政策推进中,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的3款生物类似药面临集采压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