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WS耳机
icon
搜索文档
扣非净利再跌九成、大股东纷纷离场后 佳禾智能控股股东也开始减持了
全景网· 2025-09-15 19:10
控股股东减持 - 控股股东文富投资计划减持600万股 占剔除回购账户后总股本1.59% 当前持股1.056亿股占比28.04% [1] - 减持时间为2025年9月30日至12月29日 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 [1] 股东结构变化 - 2025年中报前十大流通股东有7位持股超0.32%的大股东全部离场 包括长期股东文宏实业和文昇实业 [1] -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从2024年中42.37%降至33.95% 第四大股东程庆华持股仅0.28% [1][2] - 香港中央结算公司(陆股通)持股79.16万股占比0.21% 位列第七大股东 [2] 财务表现恶化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90.6%至250.69万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38.12%至0.25亿元 [6]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68.85%至0.41亿元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跌92.07%至879.57万元 [5] - 2023年归母净利润下跌23.58%至1.33亿元 净利率下降2.41个百分点至5.58% [4] 毛利率持续下滑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降至14.07% 较2023年高点下降4.11个百分点 [5] - 2024年毛利率下跌3.3个百分点至14.85% 主要受低端订单占比上升和存货跌价影响 [5] - 毛利率远低于漫步者(40.36%) 也低于朝阳科技(22.35%)和共达电声(30.44%) [5] 业务结构问题 - ODM模式依赖国际品牌客户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高 主要服务Harman和Beats等品牌 [7] - 智能穿戴业务(智能手表/眼镜)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10.08%约1.01亿元 [8] - 新型储能业务占比仅1.88% 对整体营收贡献有限 [8] 行业竞争压力 - TWS耳机出货量增速下滑 品牌商压价加剧 ODM厂商议价能力持续弱化 [7] - 核心技术储备不足 在双振膜喇叭、平面振膜等专利储备不充分 [7] - 智能眼镜领域缺乏操作系统和生态整合能力 主要为影目科技等小众品牌代工 [8] 研发投入削减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492.65万元 可能进一步削弱产品竞争力 [6][7]
扣非净利再跌九成、大股东纷纷离场后 佳禾智能控股股东也开始减持了丨大A避雷针
全景网· 2025-09-15 19:08
控股股东减持 - 控股股东文富投资计划减持600万股 占剔除回购账户后总股本的1.59% [1] - 减持时间为2025年9月30日至12月29日 当前持股1.056亿股占比28.04% [1] - 2025年中报显示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降至33.95% 较2024年中的42.37%大幅下滑 [1] 财务表现恶化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跌90.6%至250.69万元 [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68.85%至0.41亿元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跌92.07%至879.57万元 [3] - 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23.58%至1.33亿元 净利率下降2.41个百分点至5.58% [2] 毛利率持续下滑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降至14.07% 较2023年高点下降4.11个百分点 [3] - 2024年毛利率同比下跌超3.3个百分点至14.85% [3] - 毛利率远低于漫步者(40.36%) 也低于朝阳科技(22.35%)和共达电声(30.44%) [3] 营收增长乏力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0.82% [3]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76% [3] - 2023年营收小幅增长9.44% [2] 业务结构问题 - 智能穿戴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10.08%约1.01亿元 新型储能仅占1.88% [7] - 主要依赖耳机ODM代工 客户包括Harman、Beats等国际品牌 [3]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很高 存在客户集中风险 [5] 行业竞争压力 - ODM厂商议价能力孱弱 面临品牌商压价加剧 [5][3] - TWS耳机出货量增速持续下滑 行业进入"功能内卷"阶段 [6] - 核心技术专利储备不足 在双振膜喇叭、平面振膜等领域存在短板 [6] 研发投入削减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492.65万元 [4] - 缺乏操作系统和生态整合能力 智能眼镜领域主要赚取组装加工费 [6] - 在智能眼镜领域仅为影目科技等小众品牌代工 单机价值量低 [7]
2025年上半年财报总结:AI驱动电子行业迎来新一轮业绩爆发
银河证券· 2025-09-10 21:42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推荐"并维持 [3] 核心观点 - AI驱动电子行业迎来新一轮业绩爆发 行业整体处于复苏和增长周期 [3][5] - 半导体领域需求周期向上 AI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5] - 消费电子在AI加持下迎来新的成长机遇 新型产品如AR、折叠屏、AI眼镜等有望开启创新浪潮 [5] - PCB行业受益AI资本开支需求爆发 业绩实现高增长 [5] - 投资建议关注算力相关板块及国产替代、创新终端领域 [5] 半导体行业总结 - 模拟芯片设计板块2025H1营收244.05亿元 同比增长13.12% 归母净利润5.02亿元 同比增长280.49% [7] - 数字芯片设计板块2025H1营收871.29亿元 同比增长24.72% 归母净利润90.50亿元 同比增长35.32% [16] - 功率半导体2025Q2净利润28.73亿元 同比增长45.3% 环比增长32.1% [26] - 半导体制造板块2025Q2营收278.57亿元 同比增长16.1% 净利润7.47亿元 同比增长49.7% [34] - 半导体设备板块2025H1营收415.09亿元 同比增长30.6% 归母净利润66.31亿元 同比增长19.8% [47] - 半导体材料板块2025H1营收224.16亿元 同比增长11.79% 归母净利润14.37亿元 同比增长8.89% [50] - 半导体封测板块2025H1营收458.64亿元 同比增长18.73% 归母净利润15.42亿元 同比增长3.5% [56] 消费电子行业总结 - 品牌消费电子板块2025H1营收666.44亿元 同比增长2.01% 归母净利润36.50亿元 同比下降30.58% [60] - 安克创新营收128.67亿元 同比增长33.36% 净利润11.67亿元 同比增长33.8% [60][61] - 影石创新营收36.71亿元 同比增长51.17% [60][61] - 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板块2025H1营收8135亿元 同比增长27% 归母净利润292亿元 同比增长24.69% [62] - AI驱动消费电子创新 AI PC、AI手机、智能穿戴等终端加速普及 [65] 元器件及光电子行业总结 - PCB板块2025H1营收1334.56亿元 同比增长25.17% 归母净利润124.65亿元 同比增长58.51% [66] - 生益电子营收同比增长91% 净利润同比增长452.1% [66][67] - 胜宏科技营收同比增长86% 净利润同比增长366.9% [66][67] - 沪电股份AI服务器和HPC相关PCB产品同比增长25.34% 高速网络交换机PCB产品同比增长约161.46% [5][68] - 深南电路在AI领域订单取得显著增长 [5][68] 投资建议 - 下半年继续看好算力相关的PCB、国产算力、IP授权、芯片电感等 [5] - 2026年或成为折叠屏市场复苏的关键年 苹果折叠产品有望带动市场需求 [5] - 新型可穿戴设备有望推动市场复苏 AI+AR技术成熟 智能眼镜或成下一代主流计算终端 [5] - 建议关注寒武纪、海光信息、中芯国际、北方华创、拓荆科技、长电科技、胜宏科技、沪电股份、生益科技、生益电子、铂科新材、恒玄科技、瑞芯微、乐鑫科技、兆易创新、水晶光电、宜安科技、捷邦科技、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公司 [5]
冰火两重天:消费电子中报里的突围与困局
证券之星· 2025-09-05 17:02
行业整体表现 - 消费电子板块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3231.05亿元 同比增长22% 归母净利润131.25亿元 同比上升17% [1] - 行业毛利率同比下滑0.8个百分点至14.6% 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1] - 行业两极分化明显 近20家企业陷入亏损 其中光峰科技净利润暴跌1300% 昀冢科技和捷邦科技利润跌幅超过200% [1] 龙头企业表现 - 立讯精密单季度净利润66.44亿元 同比增长23.1% [1] - 工业富联净利润121.13亿元 同比增长38.6% [1] - 龙头企业凭借全球化产能布局、技术积累和客户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1] 苹果产业链表现 - 苹果产业链因美国关税政策调整迎来抢出口红利 立讯精密和工业富联等提前备货并调整产能布局 [2] - 印度工厂逐步承接北美订单 带来阶段性业绩支撑 [2] - 苹果二季度全球出货4480万台 同比微跌2% [2] 安卓阵营表现 - 安卓阵营二季度全球出货2.44亿台 同比略增0.3% [2] - 传音控股收入规模达290亿元 但净利润同比下滑57.5% 显示新兴市场利润稀薄 [2] - 部分企业在细分市场实现突破 如奥海科技在快充领域和恒铭达在精密结构件领域实现逆势增长 [2] 中小企业困境 - 亏损企业普遍高度依赖手机单一下游市场 转型投入巨大但尚未兑现 海外订单波动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 [3] - 捷荣技术净利润同比下滑55.5% 受行业价格战影响严重 [3] - 胜利精密营收规模16.99亿元 但净利润暴跌355.5% 转型汽车电子的盈利尚未扭转亏损现状 [3] 技术升级路径 - AI驱动下的IoT设备成为亮点 安克创新营收128.67亿元 同比增长33.3% 净利润增速保持在33.8% [4] - 工业富联第二季度整体服务器营收增长超50% 云服务商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150% 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60% [5] - 歌尔股份净利润实现14.17亿元 同比增长15.7% VR/AR业务逐步回暖 [5] 全球化布局策略 - 工业富联印度工厂产能占比已超过20% 立讯精密越南基地开始量产TWS耳机 [5] - 传音控股在非洲市场成功依靠深入本地渠道建设和售后服务完善 [5] - 企业通过中国+1的布局策略贴近新兴市场 [5] 行业未来趋势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2025年预计仅增长2.3% 天花板清晰可见 [4] - 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与资本密集型转型是必经之路 [4] - 能够抓住AIoT机遇、持续技术创新、实现全球化运营的企业将在洗牌中胜出 [6]
卓翼科技产品矩阵日益完善,或有望迎来发展新阶段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16:37
核心观点 - 卓翼科技作为消费电子及通信产品制造商 受益于行业复苏和技术升级 在传统业务增长基础上 通过移动电源等新业务拓展 有望实现营收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1][2][3][4] 消费电子行业复苏 - 消费电子市场呈现明显复苏迹象 智能手机 智能穿戴 平板电脑等产品需求回升 [2] - 公司是华为 小米 360等知名品牌的核心供应商 直接受益行业回暖 智能手表 TWS耳机等产品订单量有望上升 [2] -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亿元 同比增长6.96% 便携式消费电子类产品销售额达3.41亿元 同比增长22.95% 毛利率同比上升14.66% [2] - 随着行业复苏持续 公司消费电子产品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提高 [2] 网络通信设备升级 - 5G网络建设深入和Wi-Fi7技术商业化应用推动网络通讯设备升级换代 [3] - 2024年全球网络与通信设备市场规模约3551.3亿元 预计2031年达5342.9亿元 未来六年年复合增长率5.8% [3] - AI技术与网络通信融合加深 智能通信设备将更加普及 支持边缘计算 智能路由等功能 [3] - 公司在5G手机和5G周边产品领域前瞻布局 拥有智能路由器 CPE终端 PON 10GPON 家庭网关等完整产品系列 [3] - 公司为核心客户Wi-Fi7项目持续斩获量产订单 国产方案Wi-Fi产品推广稳步推进 [3] - 作为Wi-Fi7路由器制造商 公司有望在技术升级周期中获得大量订单 推动营收增长 [3] 新业务拓展 - 公司大力发展移动电源新业务 已成为多家品牌客户重要供应商 出货量持续增加 [4] - 智能手机 智能手表等移动设备应用范围扩大 用户对移动电源需求不断攀升 [4] - 日常出行 旅行度假 户外工作 应急救援等多元化应用场景推动移动电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4] - 公司凭借技术研发 生产制造 客户资源和市场渠道等优势 有望在移动电源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4] - 公司积极开发智能家居 汽车电子等创新硬件产品 完善产品矩阵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4]
理想汽车被曝入局,AI眼镜行业加速迈入爆发期
选股宝· 2025-08-28 22:47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AI眼镜行业迈入爆发期 Meta全球成功验证轻量化设计 场景刚需化与消费级定价可行性 [1] - 2025年AI眼镜中国市场销量预计增长188% 生态协同 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三大引擎驱动发展 [1] - AI眼镜有望开启千亿级市场空间 对标智能手机与传统眼镜双十亿级年出货规模 [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理想汽车最快下月发布首款AI眼镜 产品将与理想新车共同现身 着重AI语音交互并依托"理想同学"App [1] - 首款产品为AI拍摄眼镜 采用恒玄BES 2800+研极微ISP方案 由理想汽车联合歌尔股份共同设计 [1] - 国产厂商华为 Rokid 小米通过鸿蒙生态整合 光波导技术 供应链降本实现硬件成本下探 [1] 产业链公司动态 - 歌尔股份可为全球行业领先客户提供AI智能眼镜等智能硬件设备垂直整合解决方案 相关业务顺利进展中 [2] - 恒玄科技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可穿戴市场 基于BES2800的智能眼镜方案已实现量产 支持轻量化模型本地运行 [2]
华勤技术20250827
2025-08-27 23:19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839亿元 同比增长113% 净利润18.9亿元 同比增长46.3%[2][4][11]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约25% 净利润同比增速将超过25% 2026年预计保持17%左右的年均增长率 利润增速或更快 毛利率有望改善[2][11] *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7.7% 同比有所下降 但整体毛利额增长显著 达到64.3亿元 同比增长40%[4][5][15] * 公司总资产达到950亿元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236亿元 净资产收益率(ROE)为8.08% 同比增加两个百分点[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9.6亿元 同比增长30% 过去三年累计研发投入148亿元[5][10] 业务板块表现 智能终端业务 * 智能终端业务收入268亿元 占比32.8% 智能手机收入同比翻倍增长 穿戴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10%[4][6] * 安卓TWS耳机出货量行业第一 安卓智能手表出货量行业第二 预计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超1.7亿台 同比增长约30%[2][6][16] 高性能计算业务 * 高性能计算业务收入506.3亿元 占比61.9% 包括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数据业务三大类[4][7] * 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2024年位列全球前四 北美大客户首款笔电产品已于2025年进入量产发货 平板电脑保持全球ODM第一地位[2][7] * 数据业务上半年继续保持倍数级增长 预计全年体量将达到400亿元以上[7][17] AIOT业务 * AIOT产品收入33.2亿元 占比4.1% 同比增长近80% 是泛AIOT领域中产品丰富度最高的ODM公司[4][8] * 公司看好XR领域长期创新趋势 将持续与大客户保持密切协作 进行技术创新[2][8] 汽车电子业务 * 汽车及工业产品收入10.4亿元 占比1.3% 处于战略投入期 构建智能座舱、显示屏、智能驾驶三大产品线[4][9] * 全栈自研开发的座舱产品开始大批量出货 单月出货量达3万多台 2025年汽车电子业务收入预计达十几亿元 明年有望翻倍以上增长[3][9][26] 客户结构与多品类经营 * 公司手机业务占收入的四分之一 PC业务占四分之一 服务器业务略多于四分之一 其余包括穿戴设备、汽车电子和AIoT等品类合计占四分之一[12] *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已降至50%多 以前为70%多 最大的单一客户占比仅为10%多[12] 战略举措与资本运作 * 公司入股晶合集成6%的股份 看好其发展潜力及双方业务的战略协同可能性[5][14] * 公司董事会已于8月22日审议通过在香港联交所发行H股的议案 港股融资规模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8% 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投入、制造产能扩张、全球化战略及一般营运资金等用途[13] * 公司2025年CAPEX投资规模预计为30亿元 主要用于制造端生产设备投入 未来三年的平均CAPEX支出也会保持在30亿元左右[18] 研发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设立x lab作为前沿技术研发机构 以声学、光学、热学、射频、仿真五大核心研究室为基础 并启动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5][10] * 公司贯彻科学治理、绿色低碳等四大战略方针 将可持续理念融入战略规划与经营决策中 实现长期竞争力并获得多个ESG评级荣誉[10] 海外市场与产能布局 * 公司在越南、墨西哥和印度三个区域加起来占公司总产能约20% 国内东莞和南昌各占40% 2025年海外工厂均实现微利[20] * 预计未来两三年 海外工厂ROE将达到20%左右 同时海外净资产将控制在整体净资产的10%左右 即约25亿元[20] 未来增长目标与规划 * 公司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2025年收入预计将达到1,600亿元左右 到2029年前有望超过3,000亿元 进入世界500强行列[26][27] * 展望未来十年 公司仍然维持"十年五倍"的判断 即到2035年前营收将达到5,000亿元[27] *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储备 2025届已招聘1,700多名应届毕业生 其中50%为硕士学历 还有100多名海外留学生 2026届计划招聘2,200多人[27]
立讯精密赴港IPO,潮汕女首富王来春兄妹身家1315亿
搜狐财经· 2025-08-26 10:18
公司背景与创始人 - 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从富士康流水线工人逆袭成为潮汕女首富,2025年身家达1315亿元[1][6] - 公司于2010年登陆深交所,为"果链三巨头"之一,2025年总市值达3096.6亿元[1][5] - 创始人创业初期依托富士康订单(2007-2009年占比50%),后通过收购苹果供应链企业转型[10][11][20]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达2687.95亿元,净利润145.79亿元,2025年一季度收入617.88亿元,净利润33.77亿元[20] - 消费电子业务占比86.7%(2024年),汽车电子与通信业务占比分别提升至5.1%和6.8%[23] - 毛利率承压,从2022年11.9%降至2025年一季度10.5%,主因客户集中导致议价能力受限[21] 客户集中度风险 -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达70.7%(2024年),市场普遍认定为苹果公司[1][20] - 供应端集中同步存在,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56%(2024年),且与最大客户重叠[21] - 业务高度依赖单一客户产品周期与供应链策略[20][21] 业务多元化进展 - 通过收购布局汽车、通信与医疗领域,累计投入195.11亿元[26][27] - 汽车电子收入占比从2022年2.9%升至2025年一季度6.6%,通信业务毛利率达17.5%(2025年一季度)[23][25] - 2022年与奇瑞成立合资公司,2024年收购莱尼公司进入汽车线束领域[27] 资本运作与负债 - 实控人王来春兄妹上市后累计减持套现至少231.06亿元,2022年后未减持[12][13] - 公司上市后累计分红76.52亿元,2022-2024年分红45.29亿元[17] - 截至2025年3月末短债缺口95.3亿元,资产负债率升至62.91%,债务利息累计42.59亿元[3][28][29] 港股上市计划 - 拟赴港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全球产能扩张(尤其汽车与消费电子)、技术研发及偿还借款[30] -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香港)与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31] - A股股价曾因美国关税政策跌42.5%(2025年4月),后回升至42.7元/股(8月22日)[4][5]
歌尔股份(002241):强强联合 巩固AR眼镜核心技术竞争力
新浪财经· 2025-08-25 20:39
收购上海奥来 - 子公司歌尔光学拟通过增发股份方式收购上海奥来100%股权 上海奥来为舜宇光学科技下属公司 从事光波导 超表面器件 衍射光学器件等晶圆级微纳光学器件产品业务 [1] - 收购可实现优势互补 显著增强歌尔光学核心竞争力 巩固光波导等晶圆级微纳光学器件领域竞争优势 [1] - 通过增发股份合并可取得上海奥来固定资产 缓解独立投资资金压力 加快形成成熟产能 抢占市场先机 为AI智能眼镜 AR整机业务提供支持 实现资源协同发展 [1] 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全球XR眼镜综合方案龙头 在光学元件 光波导 核心算法 智能整机设计制造能力具备绝对优势 此前投资MicroLED核心技术商Plessey卡位AR核心显示技术 [2] - AI智能眼镜生态完善 国内外头部品牌推出新品推动销量高增长 公司全面拥抱核心客户 深度受益产业趋势 [2] - 基于空间交互技术成熟 应用场景拓展 软硬件生态完善 AI+AR眼镜未来创造显著增量需求 国际巨头有望自2024年下半年加速AR产业推进 [2] 外延并购与战略布局 - 上个月公告拟收购精密金属结构件公司米亚精密 拓宽和互补精密结构件产品品类及工艺 增厚整体经营利润 [3] - 米亚精密深耕国际核心客户 与公司资源协同性强 深化与大客户合作关系 围绕零整协同战略赋能整机业务 拓展产品线并提升盈利能力 [3] - 增强精密结构件技术优势巩固垂直整合能力 引领AI新型智能硬件在材料性能 美观性和精细化程度创新升级趋势 巩固AI智能硬件整体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 [3] 业务发展与产品规划 - 坚持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双轮驱动 围绕"4+4+n"零整结合战略打造AI产业生态圈 新型终端产品出货量提升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3] - TWS耳机整机设计及核心声学元件市场领先 主要客户订单及份额稳步回升 AI产品迭代助力智能声学整机营收和利润率稳中有升 [3] - 游戏机 可穿戴 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客户和产品种类多元化 提升智能硬件毛利率水平 [3] - 拟分拆子公司歌尔微赴港上市 加强微电子布局 MEMS麦克风全球领先 在MEMS智能传感器 SiP先进封装工艺加强投入 与母公司互补协同 增厚整机业务利润率 [3] 财务预测 - 在不考虑收购并表前提下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亿元 41亿元 51亿元 收购成功并表有望显著增厚未来利润 [4]
【高伟电子(1415.HK)】1H25 业绩高速增长, CCM份额提升+多元IoT新品拓展值得期待——1H25业绩点评(付天姿)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8-25 07:05
核心观点 - 公司1H25业绩表现强劲 营收同比增长132%至13.60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320%至0.67亿美元 盈利能力显著修复 [3] - 公司在摄像头模组领域相比韩国LG Innotech具备显著毛利率优势 1H25毛利率达11.4% 高于对手的5.0% 为后续订单获取奠定基础 [4] - 2H25将受益于iPhone 17系列光学升级 包括潜望式长焦从12MP升级至48MP以及超广角镜头搭载范围扩大 [5] - 中长期增长动力明确 涉及折叠屏iPhone主摄切入、可穿戴设备摄像头供应、机器人及智能驾驶领域合作拓展 [6] 财务表现 - 1H25营收13.60亿美元 同比增长132% 主要受益于iPhone后摄超广角和长焦量产以及iPad后摄份额提升 [3] - 1H25毛利率11.4% 基本与2H24旺季的11.5%持平 显示价格压力环境改善 [3] - 研发及管理费用规模同比增长20.5%至0.7亿美元 主要为2026-2027新项目提前投入 [3] - 1H25归母净利润0.67亿美元 对应净利率5.0% 较1H24的2.7%提升2.3个百分点 [3] 竞争优势 - 公司毛利率显著高于竞争对手 LG Innotech光学解决方案业务1H25毛利率仅5.0% 而公司同期为11.4% [4] - 2023-2024年公司毛利率保持在11.7%-13.8%区间 而LG Innotech同期从7.9%下滑至7.2% [4] - 产品良率管控与全链条成本优化能力突出 使公司在后续订单获取中占据主动 [4] 短期催化剂 - iPhone 17 Pro系列潜望式长焦摄像头将从12MP升级至48MP 带动产品ASP提升 [5] - iPhone 17 Pro系列的超广角摄像头将同时搭载于基础款 带动超广角搭载量增长 [5] - 公司有望在后摄超广角+长焦领域获得更多份额 iPad后摄份额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5] 中长期增长动力 - 2026年有望布局折叠屏iPhone摄像模组 2027年切入iPhone后摄主摄赛道 [6] - 可穿戴设备领域将成为苹果TWS耳机、智能眼镜、AR/VR头显等产品的摄像头核心供应商 部分产品2026-2027年量产 [6] - 机器人及智能驾驶领域已与速腾聚创合作布局激光雷达 并与头部人形机器人厂商合作实现出货 [6] - 获得大客户桌面机器人订单 产品或将于2027年上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