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盛GoldmanSachs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
高盛GoldmanSachs· 2025-06-25 17:48
职业背景 - 现任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 负责中国在岸及离岸股票研究 覆盖香港和台湾地区市场 [2] - 2004年加入高盛 2015年晋升为董事总经理 拥有20年策略研究经验 [3] - 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硕士 持有CFA和美国注册会计师资格 [2] 研究框架演变 -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成为职业生涯最具影响力事件 推动投资框架加入地缘风险定价维度 [5] - 传统分析侧重商业周期 宏观政策和公司竞争力 贸易摩擦后需额外评估地缘关系风险 [5] 市场分析方法 - 采用量化模型与基本面驱动相结合 但短期波动仍受人类心理显著影响 [6] - 开发量化情绪模型 但模型效果依赖输入数据质量 [6] - 持续与投资者对话是识别市场情绪和错误定价的有效手段 [6] 行业覆盖领域 - 专注亚洲股票市场 包括A股 港股及台股等区域 [2][3] - 研究范围涵盖金融危机(2008) A股异常波动(2015) 疫情冲击等重大市场事件 [5]
高盛招聘 | 2025高盛学堂报名启动!
高盛GoldmanSachs· 2025-06-25 17:48
高盛学堂项目概述 - 项目形式为知识分享和商业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学堂课程和挑战赛 [1] - 课程内容包括高盛校园招聘胜任力模型解读及业务主管指导点评 [1] - 采用小组竞赛形式将课程知识应用于实务案例 [1] 参与资格与奖励 - 面向2026-2027年毕业且对金融感兴趣的学生 [1] - 优胜者及冠军队伍可获得丰厚奖品 [1] - 表现优异者直通高盛中国2026年暑期实习生面试机会 [1] 活动时间安排 - 挑战赛准备日定于2025年7月30日上午9:30-11:30 [1] - 挑战赛比赛日定于2025年8月6日上午9:30-11:30 [1] - 需全程出席两场活动且为邀请制参与 [1] 报名流程 - 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7月17日 [1] - 采用滚动筛选机制建议尽早申请 [1] - 成功录取者通过My GS Events页面接收邀请邮件 [1] 课程价值主张 - 深入理解投行软硬技能要求 [2] - 学习高盛业务范围与企业文化 [2] - 获得与高盛员工直接交流的人才配对及师友计划机会 [2] - 了解高盛提供的职业发展路径 [2]
闪辉:中国新增住房需求即将筑底
高盛GoldmanSachs· 2025-06-23 16:00
中国城市新增住房需求趋势分析 核心观点 - 中国城市新增住房需求在2015年前后达到峰值,未来将维持在每年略低于500万套的水平 [2][7] - 需求下降受人口减少、城镇化放缓、家庭规模缩小、棚改效应及房地产投资属性逆转共同影响 [2][3][4][5][6][7] 人口因素影响 - 人口增长对住房需求贡献由2010-2019年年均+150万套转为2020-2029年年均-50万套,2030-2039年进一步降至-140万套 [3] - 家庭规模缩小推动需求:2010-2019年年均贡献140万套,2020-2029年升至180万套,2030-2039年达210万套 [5] 城镇化进程 - 城镇化率从2024年67%升至2030年70%,年均增速放缓至0.5个百分点 [4] - 城镇化对住房需求贡献从2010-2019年年均640万套降至2020-2029年380万套,2030-2039年280万套 [4] 棚改与拆迁需求 - 2015-2018年棚改年均拆迁600万套,为自然拆迁率两倍,占同期新房销售40% [6] - 未来拆迁需求从2010-2019年年均470万套降至2020-2029年270万套 [6] - 政策转向房屋翻新改造,城中村改造以修缮为主 [6] 房地产投资属性变化 - 2010-2019年投资需求占总需求24%,2021年达峰值570万套 [7] - 2025-2030年投资需求转为负值,年均-180万套,2030-2039年为-120万套 [7] - 二手空置房释放可能挤压新房需求 [7] 综合需求预测 - 2010-2019年城市年均新增住房需求940万套,2025-2030年降至410万套,2030-2039年350万套 [5][7]
聚焦高盛亚太科技互联网论坛
高盛GoldmanSachs· 2025-05-29 11:42
宏观经济与贸易 - 中美日内瓦谈判超出预期 但美国关税政策仍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对美国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1] - 国家间贸易不是零和游戏 这一认知对经济决策者非常重要 [1] - 中国在创新领域已实现产业链价值层次的提升 [1] - 中美贸易谈判后相关风险逐步释放 电商行业估值存在修复空间 [2] 电商行业 - 多国拟调整小额包裹免税政策 可能对电商行业产生影响 [2] 医药行业 - 美国针对医药的关税措施充满不确定性 增加全球医药板块波动 [2] - 中国医药行业受美国关税影响有限 但关税将推高供应链成本 [2] 工业科技与机器人 - 中国人形机器人处于0-1商业化阶段 中国供应链优势领跑全球 [2] - 行业关注点从技术突破转向应用场景落地 需回归理性增长 [3] 新能源汽车 - 中国新能源车产能扩张峰值已过 但50余家车企混战格局仍需淘汰赛淬炼 [3] - 2025年前五月降价幅度较去年收窄 但价格战远未终结 [3] - 燃油车退潮加速 行业竞争进入深水区 [3] 中国资产与投资 - 中国资产韧性体现在出口竞争力、人民币汇率及资本市场定价权等维度 [3] - 内需驱动与政策支持双轮发力 推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结构性机遇 [3]
闪辉:发展制造业仍是当前政策重点 经济再平衡长期方向明确
高盛GoldmanSachs· 2025-05-21 18:50
中美贸易谈判结果 - 中美同意缓和贸易紧张局势 美国将取消此前几轮对中国的报复性关税 并在90天内暂停加征34%关税中的24%部分 维持剩余10%关税 美国对中国法定关税税率增加幅度从145个百分点降至30个百分点 美国对中国有效关税税率从107%降至39% 中国对美有效关税税率从144%下调至30%左右 [2] - 关税下调幅度超出市场预期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拖累小于基准预测 政策宽松需求相应降低 [3] 经济预测调整 - 将中国2025年出口量增速预测从-5%上调至0% 净出口对GDP增速贡献从-0.5个百分点上调至+0.1个百分点 中国对美出口将大幅低于去年 但对世界其他地区出口略有上升 [3] - 下调政策宽松假设 预计四季度将再次降准50个基点和降息10个基点 2026年两次降息各10个基点 广义财政赤字率预测从13.5%和14.0%下调至13.0%和13.5% [5] - 上调2025年和2026年实际GDP增速预测 从4.0%和3.5%分别上调至4.6%和3.8% [5] 政策应对方式 - 中国经济政策重点在于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信心 决策层调控政策宽松节奏和规模 采取"事后响应"而非"事前预防"的方式 [6] - 财政政策运用比前几轮宽松周期更为保守 广义财政赤字超过GDP的11% 名义GDP增速低于5% 政策刺激更加定向和有选择性 [7] - 政策组合凸显"底线"思维 通过银行贷款、央行再贷款等方式刺激消费和投资 侧重于人工智能、科技和"高质量增长" [8] 制造业发展 - 发展制造业仍是政策重点 中国制造业规模全球最大 贸易顺差位居世界首位 中国在诸多贸易伙伴中的出口份额持续提升 中高端产品出口份额强劲上升 [9] - 中国制造业生态体系、低成本优势、对高科技领域的战略投资有助于持续推动制造业投资 全要素生产成本较低 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工业用地价格、能源价格等具有竞争优势 [10] - 政府和民营企业持续投资高科技领域 在机器人、商用飞机、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半导体、原油和铁矿石进口可能已达峰值 有助于维持巨额贸易顺差 [11] 经济再平衡 - 长期方向明确 转向以内需为主导、以消费驱动的经济模式 通过消费税改革、强化社保体系、投资消费赋能等措施促进经济再平衡 [12]
高盛发表2024年年报及致股东函
高盛GoldmanSachs· 2025-04-28 17:14
公司业绩与战略重点 - 2024年公司净收入同比增长16%至535亿美元,每股收益增长77%至40.54美元,股本回报率提升500个基点至12.7%,效率比改善11.5个百分点至63.1%,总股东回报率达52% [6] - 自2020年投资者日以来,公司提前完成多项业务目标,实现跨市场周期两位数回报,目前聚焦未来五年战略准备 [3][10] - 2025年战略重点包括成立综合资本方案业务条线,整合全球银行与市场部(GBM)与资产及财富管理部(AWM)协同效应,强化私人信贷等私人资产领域布局 [12] 核心业务表现 全球银行与市场部(GBM) - 2024年投行领域保持领先并购顾问地位,固定收益、外汇、大宗商品及股票业务在前150名客户中参与度提升,相关融资净收入自2019年以来CAGR达15%,2024年创91亿美元纪录 [11] - 过去五年GBM平均净收入330亿美元,平均股本回报率16%,展现跨周期稳健性 [11] - 私人信贷成为关键结构性趋势,公司依托全球10,000家企业咨询网络和跨资产发行能力占据优势地位 [12] 资产及财富管理部(AWM) - 2024年监管资产规模创新高,财富管理客户总资产增至1.6万亿美元,实现连续28个季度长期业务费净流入 [13] - 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收入超100亿美元目标,2019年以来CAGR为12%,预计未来保持高个位数增长 [13] - 另类投资募资超700亿美元,税前利润率达25%中期目标,未来瞄准15%回报区间 [13] 运营与技术优化 - 启动三年计划优化组织足迹,通过AI工具(如编程助手、自然语言GAI助手)提升效率,计划2025年扩大AI在工作流程中的应用 [14][15] - 非薪酬费用管理和自动化生产力改进成为重点,生成式AI已渗透主要业务场景 [14] 人才与组织建设 - 员工长期职业发展显著,40%合伙人通过校园招聘入职,2024年380名前员工回归(含25名高管),领导团队新增18名全球管理委员会成员 [16] - 领导结构调整聚焦三大需求:提升运营杠杆、扩大员工责任范围、强化实战型领导梯队 [16] 宏观经济与行业展望 - 全球增长受通胀、关税及地缘冲突影响,欧洲增长滞后于美国,企业期待结构性改革 [17] - 美国监管环境变化或刺激2025年资本市场活动,但政策不确定性仍影响企业长期决策 [17][18] - 私人信贷和私募资产被视为金融领域核心趋势,公司定位兼具咨询网络与投资平台双重优势 [12]
交易亮点|今年三宗最大香港 IPO – 蜜雪冰城、古茗、布鲁可
高盛GoldmanSachs· 2025-04-25 14:55
中国IPO市场动态 - 一季度中国IPO市场活动显著升温 企业把握有利股权发行环境 [1] - 高盛主导三宗最大香港IPO 包括蜜雪冰城 古茗 布鲁可 [1] 蜜雪冰城IPO详情 - 募资规模4.44亿美元(绿鞋后5.10亿美元) [2] - 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 门店网络覆盖11国共46,479家 [2] - 2024年饮品出杯量约90亿杯 终端零售额583亿人民币 [2] 古茗控股IPO详情 - 募资规模2.33亿美元(绿鞋后2.61亿美元) [3] - 中国最大大众现制茶饮品牌 市场份额约18% [5] - 国际配售获15倍超额认购 全额行使15%发售量调整权 [5] 布鲁可集团IPO详情 - 募资规模2.15亿美元(绿鞋后2.48亿美元) [3] - 中国最大拼搭角色类玩具企业 2023年市场份额30.3% [5] - 2023年GMV增长超过170% [5] 市场认购情况 - 蜜雪冰城香港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超5,200倍 冻资1.8万亿港元创纪录 [5] - 布鲁可香港公开发行认购倍数达6,000倍创历史记录 [5] - 古茗国际配售获70倍认购 主权财富基金需求强劲 [5] - 布鲁可国际配售获39倍认购 为2021年6月以来最高水平 [5] 行业排名数据 - 高盛过去十年消费零售行业股权融资承销全球排名第一 [4] - 2025年迄今消费零售行业IPO承销全球及亚洲(除日本外)排名第一 [4]
博鳌亚洲论坛 | 高盛施南德:亚洲处于全球增长的中心
高盛GoldmanSachs· 2025-04-03 10:03
全球货币与金融稳定 - 亚洲经济体需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外溢效应及公共与私人部门债务压力以维护金融稳定 [1] - 新兴市场国家央行正有策略地管理对美联储政策的敏感度 国内财政政策与全球政策变化不影响宽松政策整体方向 [3] 中国市场吸引力 - 自2024年9月以来 中国市场增长因素相互促进 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可能成为制造业主要市场 [3] - 国际投资者持续关注中国市场动态 对经济前景信心复苏 因政策刺激 科技创新及内需推动转型 [6] - 高盛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保持信心 将继续支持客户业务发展 参与全球合作往来 [6] 全球经济与通胀趋势 - 投资者关注重点转向经济增长 对多数经济体降息更宽容 全球通胀持续回落 发达经济体更快回到目标水平 [3] - 亚太地区通胀整体接近或低于央行目标水平或历史区间 [3] 亚洲经济增长地位 - 亚洲处于全球经济增长中心 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乐观情绪显著增强 东南亚在全球制造业经济中愈发成熟 [3][6] - 挑战与机遇并存 创新在逆境中迸发活力 创造新模式 [3]
高盛观点 | 全球卫星市场或将增长七倍
高盛GoldmanSachs· 2025-03-20 18:25
卫星市场规模预测 - 未来五年内全球将发射多达70,000颗低轨道卫星,其中约53,000颗可能来自中国 [1] - 到2035年卫星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150亿美元增长至1080亿美元,最乐观情况下可能达到4570亿美元 [1] - 中国卫星公司非常活跃,至少有三家运营商已提交超过10,000颗卫星的巨型星群网络申请 [9] 卫星发射成本与技术挑战 - 每公斤卫星有效载荷成本或将高达12,000美元,但未来可能降至100-200美元 [4][5] - 需要约46万颗卫星才能覆盖世界一半人口,因每颗卫星带宽为每秒960吉比特但传输速度仅每秒100兆比特 [4] - 卫星寿命较短会产生大量太空碎片,需积极管理 [4] 卫星技术演进与优势 - 火箭推进器重复使用及不锈钢材料替代降低发射成本 [5] - 每颗卫星带宽升级减少组网所需卫星数量,地面站密度增加可降低延迟 [5] - 卫星可辅助海底电缆支持高速跨国网络,无需与本土电信运营商交换数据 [9] 卫星应用场景与市场潜力 - 为缺乏传统基础设施的地区(如飞机、船舶、灾区)提供互联网覆盖 [9] - 全球25亿人无法访问互联网,卫星可提供关键数据服务 [9] - 最终主流用例将是6G通信,并可能纳入移动网络与电信运营商合作 [9][5] 行业竞争与资源分配 - 更多参与者进入市场争夺频率资源,2025年卫星发射数量将加速增长 [6] - 理想高度的最佳轨道资源有限,促使公司加快国际电信联盟申请 [6]
高盛专访|对话王亚军:中国境外IPO市场已开始复苏
高盛GoldmanSachs· 2025-03-20 18:25
中国境外IPO市场复苏 - 中国境外股票发行市场已进入复苏阶段 2024年底感受到复苏迹象 2025年复苏趋势加速[3][4] - 2024年中国境外发行市场融资额达448亿美元 较2023年195亿美元增长超一倍 但与历史平均值750亿美元仍有差距[4] - 2025年前10周港股融资额达130亿美元 同比激增23倍 按此速度推算全年融资额或达650亿美元 接近历史均值[4] - 大型IPO项目密集落地 国际长线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升 上市后股票表现强劲[5][6] 国际长线投资者回归 - 国际顶级长线投资者(管理资产规模达数千亿美元)自2024年底起爆发性回归 扭转2022-2023年几乎缺席的局面[8][9] - 长线资金具有深度研究基础且持有周期长 其回归为市场提供基本面支撑 带动股指上涨与IPO认购火爆[8][9] - 投资者行为反映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 资金流入具备持续性和稳定性[9] 中国资产投资机遇 - 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2024年启动复苏 2025年进入加速阶段 市场估值修复趋势明确[7][9] - 港股市场深度与韧性凸显 超大规模股票发行可行性增强 融资活跃度将显著提升[9] - 政策支持与估值优势使中国资产在全球资本配置中吸引力提升 新一轮投资机遇正在形成[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