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医药(00512)

搜索文档
远大医药(0051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0 06:01
财务数据 - 本集团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收入约为105.3亿港币,同比增长约10.1%[1] -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毛利约为65.24亿港币,同比增长约9.6%[2] - 本集团擁有人應佔期內正常化溢利约为20.36亿港币,同比下降约4.7%[3] - 本集团建议派发二零二三年年度末期股息每股26港仙,共约9.05亿港币[4] 产品和技术 - 本集团共有30款产品获批上市、实现3项重大并购[10] - 核药抗肿瘤板块核心产品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市场关注度及渗透率不断提升,年内收入增速近300%[13] - 全球首款血管内双模成像设备Novasight在国内获批上市,全球唯一一款激光消融治疗房颤的产品HeartLight X3已递交国内上市申请并获受理[13] 市场趋势和展望 - 二零二四年,中国医药行业仍处于变革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持续向合规化、高质量及创新发展阶段迈进[15] - 根据工信部数据,“十四五”以来,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为9.3%,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为11.3%[16] - 本集团将持续聚焦优势领域,深入挖掘心脑血管、五官科、呼吸等细分领域的临床痛点,满足慢病管理患者群体需求[17] 公司发展和战略 - 本集团是一家科技創新型國際化醫藥企業,核心業務橫跨製藥科技、核藥抗腫瘤診療及心腦血管精准介入診療科技、生物科技三大領域[22] - 本集团盈利能力持續增強,助力研發創新;良好的併購與整合能力,繼續鞏固發展規模;原料製劑一體化,完善產業鏈結構;業務與實體多元化,有效加強綜合優勢[23] - 本集团將繼續秉承「綜合優勢、創新引領和全球拓展」的發展理念,採用「自主研發和全球拓展雙輪驅動,全球化運營佈局和雙循環經營發展」策略,致力於成為一家受醫生和患者尊重並還原於社會的科技創新型國際化醫藥企業[24]
远大医药(0051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6 16:54
公司业务领域概况 - 公司是科技创新型国际化医药企业,核心业务横跨制药科技、核药抗肿瘤诊疗及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科技、生物科技三大领域[4] 各业务线产品获批与临床进展 - 制药科技 - 公司与南京卡文迪许合作的新型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片获国家药监局颁发药品注册证书,为国内独家上市产品[7] - 公司重症领域全球创新药物STC3141获药监局批准在中国开展用于治疗脓毒症的II期临床研究[7] - 公司重症领域全球创新药物STC3141在澳洲和比利时开展的用于治疗脓毒症的Ib期临床试验成功达到临床研究终点[7] - 公司呼吸及重症抗感染板块的全球创新药Ryaltris®复方鼻喷剂(GSP 301)在中国开展的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7] - 公司眼科板块用于抗炎镇痛的激素纳米混悬滴眼液GPN00833(APP13007)向美国FDA递交了NDA申请[7] - 公司眼科小分子多肽藥物GPN00136獲准在中國開展II期臨床研究[9] - 公司眼科激素納米混懸滴眼液GPN00833獲准在中國開展III期臨床研究[9] - 公司眼科激素納米混懸滴眼液APP13007在美国II期和两项III期临床研究达到终点[9] - 公司重症領域創新藥物APAD獲准在中國開展I期臨床研究[9] - 公司有10款仿制药获批上市,2款原料产品通过欧盟REACH注册,2款功能性食品在中国获批上市[19] - 治疗翼状胬肉改良型新药GPN00153(CBT - 001)2022年6月全球开发进入Ⅲ期临床,2023年3月在中国获批开展Ⅲ期临床研究[26] - 眼科术后抗炎镇痛改良型新药激素纳米混悬滴眼液GPN00833海外II期和两项III期临床研究达终点,2023年5月向美国FDA递交上市申请,4月在中国获批开展III期临床研究[27] - 干眼症全球创新药物GPN00136(BRM421)美国II期临床显示安全性高、刺激性小,海外进入III期临床,2023年4月在中国获批开展II期临床研究[27] - 用于近视防治的新型眼用制剂GPN00884处于早期开发阶段,由公司与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共同开发[27] - 过敏性鼻炎治疗产品Ryaltris®临床III期研究完成全部患者入组[28] - 治疗脓毒症等重症的全球创新药STC3141在三大洲五国四个适应症获七个临床批件,完成三项临床研究并达终点[28] - 治疗脓毒症的全球创新产品APAD获药监局批准开展I期临床研究[28] - 2022年7月,公司自主研发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预灌封)”获批上市,是中国首家上市的肾上腺素预灌封制剂[41] - 2023年至报告日期,依普利酮片等6种药品获药监局颁发药品注册证书[88] - 2023年至报告日期,地高辛注射液等7种药品获批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新申报8种药品,目前共有27个产品获批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另19个产品在审评[89] 各业务线产品获批与临床进展 - 核药抗肿瘤诊疗 - 公司核药抗肿瘤诊疗板块用于诊断ccRCC的全球创新RDC药物TLX250 - CDx的中国Ⅰ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入组给药[7] - 公司核药抗肿瘤诊疗板块用于治疗GEP - NETs的全球创新RDC药物ITM - 11获药监局批准在中国开展I期临床研究[7] - 公司核藥抗腫瘤診療RDC藥物TLX101獲准在中國開展I期臨床研究[9] - 核药抗肿瘤诊疗板块员工超400名,硕士和博士人员占比近40%[50] - 集团储备13款创新产品,涵盖6种放射性核素、8个癌种[50] - 力争未来三年内实现十款核素产品进入临床阶段,25个以上核药抗肿瘤诊疗产品管线布局[50] - 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在全球超50个国家和地区超15万人次使用[51] - 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2022年1月获药监局上市许可[51] - 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上市后近60家医院完成核素转让手续,近40家医院开展正式手术[52] - 易甘泰®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客观缓解率超50%,疾病控制率超70%[52] - 已对70家医院超400名医生进行易甘泰®手术理论或技能培训[52] - 近20位专家获独立手术操作资格,6位专家获培训导师资格[52] - 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进入惠民险及全球药械险,覆盖11个省、33个城市[52] - 易甘泰°炙[90Y]微球注射液预计2023年下半年在中国开展治疗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真实世界研究[53] - 全球创新液体栓塞剂Lava™于2023年4月在美国获批上市,制备过程只需3分钟,同类产品约需20分钟[53] - 全球创新液体栓塞剂KonaTM已向FDA递交上市前审批申请,预计2023年末获批上市[54] - 全球创新实体瘤消融治疗技术AuroLase®预计2023年下半年在美国递交上市申请[54] - RDC药物目前有9款在研产品[54] - TLX591 - CDx于2021年11月在澳大利亚获批上市,同年12月在美国获批上市并在巴西获特别授权,2022年10月获药监局批准开展III临床研究[55] - TLX250 - CDx诊断ccR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86%和87%,阳性预测值达93%,针对T1a期早期ccRC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85%和89%[56] - ITM - 11于2023年5月获药监局批准开展I期临床研究,TOCscan®已在德国、奥地利、法国获批上市[57] - TLX101于2023年4月获药监局批准开展I期临床研究[57] - ITM - 41海外处于临床I期研究,中国注册工作正在推进[57] 各业务线产品获批与临床进展 - 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 - 公司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板块用于冠状动脉成像的全球创新血管内双模成像设备Novasight Hybrid System获药监局颁发医疗器械注册证书[7] - 公司心腦血管激光消融平台HeartLight X3完成中國首例特許准入房顫激光消融臨床治療[10] - 心腦血管急救板塊在研產品超過20款[38] - 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板块已布局16款产品,通路管理方向7款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58] - 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板块员工超200人,研发团队近60人,硕博占比超60%[58] - 2023年5月,用于冠状动脉成像的全球创新血管内双模成像设备Novasight在中国获批上市[59] - RESTORE DEB®是中国首款具有原发冠脉血管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双重适应症的药涂球囊[60] - APERTO® OTW是首款针对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适应症的药涂球囊,术后六个月靶病变通畅率有显著优势[61] - Novasight融合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两种成像技术,是首款获美国FDA批准的血管内超声光学双模成像系统[63] - 彩鹬®是中国首款OTW设计颅内球囊扩张导管,适用于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疾病病人的介入手术治疗[63] - 鹈鹕®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针对颅内缺血性疾病的封堵球囊导管,适用于临时封堵外周血管或神经血管[64] - 公司在该板块已实现“无源 + 有源”创新器械平台全面建设,形成中国两中心、海外多基地研发布局[58] - 公司后续将启动上海研发中心建设,聚焦结构性心脏病产品管线创新研发;规划北京产研中心建设,聚焦可降解再生材料平台技术研究[58] - 神經介入系列產品琵鷺提供3種內外徑規格、5種長度規格[65] - 全球創新型藥塗球囊LEGFLOW® OTW預計2023年下半年在中國遞交上市註冊申請[65] - 全球創新型神經取栓支架LONG預計2023年下半年在中國遞交上市註冊申請[66] - 全球創新型激光消融平台HeartLight X3於2023年2月在瑞金海南醫院完成中國首例特許准入的房顫激光消融手術,已遞交中國上市註冊申請[69] 各业务线产品获批与临床进展 - 生物科技 - 公司在生物科技領域擁有發明專利100餘項[70] - 公司推動制定並發佈的國家和行業標準有40餘項[70] - 公司正在推動制定的國家和行業標準有20餘項[70] - 公司在氨基酸領域已深耕20餘年[70] - 公司核心產品半胱氨酸系列市場地位和產能規模位居世界第一[70] - 公司牛磺酸產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70] - 氨基酸板块现有研发人员达110人[72] - 公司拥有氨基酸及其衍生品近50种,有24个氨基酸原料药注册文号,覆盖70%以上的同类注册文号[74] - 氨基酸板块销售网络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占比超50% [75] 公司产品市场与医保情况 - 公司超九十款产品列入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二百多款产品入选2022年版“国家医保目录”[21] - 瑞珠聚乙烯醇滴眼液为治疗干眼一线用药,2017年获中国驰名商标,2016 - 2022年连获西普金奖[24][25] - 和血明目片为中国全国独家、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被多个指南/共识纳入[25] - 治疗哮喘的恩卓润®比斯海乐®和恩明润®比斯海乐®进入2022版国家医保目录[17] - 切诺为中国独家品种,2017年进国家医保目录,2018年进国家基药目录,十多项指南推荐使用[29] - 金嗓系列为全国独家产品,覆盖喉科全病种,金嗓散结和金嗓开音胶囊为国家医保目录产品[30] - 2022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金嗓散结胶囊治疗声带小结、声带息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30] - 恩卓潤®比斯海樂®可使24周中度急性發作風險的年化發生率降低43%[32] - 恩明潤®比斯海樂®可使重度、中重度和所有急性發作類別風險分別降低約26%、22%和19%[32] - 公司擁有近30個品種,其中14個品種納入中國國家急搶救藥品目錄,16個品種納入短缺藥品目錄[38] - 利舒安两款产品为国家医保和国家基药目录品种,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于2021年国内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40] - 诺复康上市三十余年,进入多个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使用[42] - 能气朗上市至今30余年,先后进入20篇指南与专家共识[43] - 依普利酮片是新型MRA药物,相比螺内酯副作用较小[44] - 瑞安吉被列入多个指南与专家共识[45] -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被列入多个指南和专家共识[46] - Jext®预充式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GPN00816已在21个国家或地区获批上市,全球使用超10年,2023年1月获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批件[47] - 公司哮喘複方製劑思卓潤®比斯海樂®和恩明潤●比斯海樂®三個規格納入國家醫保乙類藥品[10] 公司研发平台与项目情况 - 公司在肿瘤免疫治疗方向以mRNA技术为核心,已完成mRNA生产技术和LNP递送技术的平台搭建[48] - 平台正在开发针对HPV阳性头颈部癌的全球创新mRNA免疫治疗产品A002[48] - 期内累计在研项目133个,创新项目48个[85] - 集团连同联营公司研发人员近700人,其中硕士及博士高学历人才超400名,占比超60%[87]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港币59.895亿,同比增长约14.9%,如剔除汇率影响,较2022年同期上涨约22.6% [76] - 期内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约为港币1.0295亿,如不计特定收益和罚款,本期应占溢利约为1.1236亿,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1%,剔除汇率影响,较2022年同期上涨约10.0% [76] - 期内集团毛利率约64.6%,2022年同期约为62.5% [7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分销成本及行政费用分别约为港币16.3768亿及6.9589亿,分销成本增加约19.3%,行政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6.4% [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财务费用约为港币1.1323亿,2022年同期为港币0.6321亿 [78] - 2023年前六个月集团于研发工作及项目的投入约港币4.97亿 [7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应收贸易账款及其他应收款约为35.5142亿港元,较2022年结余增加约5.5404亿港元,较去年年末结余增加约9.8456亿港元[8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约为28.8629亿港元,较2022年结余增加约3.9817亿港元[80] - 2023年6月30日,Grand Pharma Sphere Limited账面值为52.63亿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23.4%;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账面值为21.96亿港元,占比9.8%;其他账面值为4.18亿港元,占比1.9%;联营公司权益总额为78.77亿港元,占比35.1%[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应占Grand Pharma Sphere亏损约5720万港元,应占旭东海普利润约5480万港元[82][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598948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212581千港元[122]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386843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260094千港元[12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32569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15700千港元[122]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05677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97923千港元[122
远大医药(00512)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0 18:42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的收益约为598,949,000港元,同比增长约14.9%[1]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期內溢利约为1,029,350,000港元,同比增长约3.1%[2] - 期内本集团的毛利率录得约64.6%,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1%[3] - 收益约为598.9亿港币,同比增长约14.9%(如撇除汇率影响,增长约22.6%)[99]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计綜合中期业绩显示收入为598.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3%[152] - 毛利为386.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7%[152] - 期内溢利为105.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1%[152] - 其他全面收益为91.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9.6%[154] - 期内溢利为880,124港币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169] - 中期股息为每股0.14港币,总额约为496,940,000港币[169] - 每股基本盈利为1,029,354港币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8%[171] 业务发展 - 本集团是一家科技創新型国际化医药企业,核心业务横跨制药科技、核药抗肿瘤诊疗及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科技、生物科技三大领域[4] - 本集团在2023年至今共有41项重大的里程碑进展,包括26项创新产品、10项仿制产品、2项原料产品、2项功能性食品和1项重大并购[6] - 本集团已完成收购美国BlackSwan Vascular, Inc. 87.5%股权,成为非全资拥有附属公司,继2018年收购Sirtex Medical Pty Ltd.后,进一步布局在腫瘤介入领域[11] - 公司在腫瘤免疫治疗方向以mRNA技术为核心,已与多家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开发全球创新mRNA免疫治疗产品A002[46] - 公司在核藥抗腫瘤診療和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診療科技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技术和全方位平台[47] - 公司在核藥抗腫瘤診療板块已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监管资质等多个环节的全方位布局,建立完整的产业链[48] - 公司在核藥抗腫瘤診療板块已储备13款创新产品,涵盖多种放射性核素,覆盖多种癌症类型,力争未来实现更多核藥抗腫瘤診療产品的管线布局[49] - 公司创新研发管线中的产品包括全球创新的溫度敏感性栓塞劑GPN00289、液体栓塞劑LavaTM和KonaTM,以及實體瘤消融治療技術AuroLase®等[58][59][60][61] - 公司研发的前列腺癌治疗产品TLX591/TLX591CDx/TLX599CDx已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了前列腺癌的放射诊疗一体化组合[65] - TLX591-CDx在澳大利亞和美國获批上市,同时在巴西获得特别授权准许销售[66] - TLX250-CDx对于早期ccRCC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5%和89%[68] - TLX250-CDx用于TNBC、NMIBC和尿路上皮癌的多项拓展适应症临床研究正在全球范围内同步推进[68] - ITM-11获得FDA和EMA的孤儿药资格,正在海外进行III期临床研究,中国注册工作积极推进中[69] - TLX101是一种用于治疗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性RDC药物,已获得FDA孤儿药认定[70] - ITM-41是一款用于治疗惡性腫瘤骨轉移的治療類RDC药物,目前在海外处于临床I期研究阶段[71] - 公司在心脑血管精准介入治疗板块已实现"无源+有源"创新器械平台的全面建设[72] - 公司的Novasight成功在中国获批上市,能够同时实现超声和光学两种成像,提供更加精准的血管成像方案[73] - 公司自研自产的全球创新型神经介入产品OTW顱內球囊擴張導管彩鷸®已在中国获批上市[73] - 冠脈藥塗球囊RESTORE DEB®是中国首款具有原发冠脈血管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双重适应症的药塗球囊[74] - APERTO® OTW在術後六個月靶病變通暢率具有顯著優勢[75] - Novasight融合了IVUS和OCT成像技術,為醫生提供更為精准的治療方案[76] - 彩鷸®是中國首款OTW設計顱內球囊擴張導管,具有高通過性與到位性[77] - 鵜鶘®是針對顱內缺血性疾病的封堵球囊導管,具有高順應性和良好的器械相容性[78] - 琵鷺®用於建立神經血管及外周血管系統介入手術的通路,提供多種規格和器械相容性[79] 产品介绍 - 公司眼科板块拥有近30款产品,主要涵盖乾眼症、眼底出血、青光眼、白内障等主流适应症
远大医药(00512)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7:17
中国医药制造业发展 - 2022年,中国医药制造业營業收入从2.16萬億元增长到2.91萬億元,累计增长达到34.7%[2]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 2022年,中国出台了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生物医药原始创新能力[3] 集团业绩及荣誉 - 本集团攻坚克难,实现营收及经营性利润持续稳健增长[4] - 本集团获得国家工信部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荣誉称号,位列「中国化药企业TOP100」榜单第24位[5] - 本集团推进企业五年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实现事业的持续稳健发展[6] 产品研发及创新 - 本集团全年获得上市许可13项、临床进展17项、通过国际注册3项,核心专利15项[7] - 本集团在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板块引入全球创新内源性组织修复产品aXess[7] - 本集团的研发工作及在研项目投入约为24.5亿港币,拥有136个研发项目和700+名研发人员,涵盖眼科、呼吸及重症抗感染、心脑血管急救等领域[18] 市场拓展及合作 - 遠大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与XELTIS达成股权投资及产品引进战略合作协议,以共计1,500万欧元取得XELTIS约11%的股权,并获得全球创新内源性组织修复产品aXess在大中华区的相关权益[30] - 公司完成了对湖北八峰的收购,成为中国覆盖氨基酸原料药注册文号最多的制药企业[54] 财务状况及业绩 - 遠大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收入为9,562,285港币千元,较2021年的8,597,975港币千元增长11%[45] - 遠大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净资产为14,208,660港币千元,较2021年的13,442,862港币千元增长6%[45] - 遠大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6%[46]
远大医药(00512)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2 22:59
公司业绩 - 二零二二年全年收益约港幣9,562,290,000元,同比增长约11.2%[1] - 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毛利率约62.2%,同比增长约1.2百分点[3] - 本集团投入超过港幣24.5亿元用于产品研发和布局[5] - 本集团持有Telix股票约1,095万股,持有的股票价值约7,960万澳元(约4.24亿港元)[2] - 董事会建议派发二零二二年年度末期股息每股14港仙,共约港幣496,940,000元[6] 产品创新 - 本集团有三款创新产品正式进入商业化,包括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恩卓潤®比斯海樂®和恩明潤®比斯海樂®[4] - TLX591-CDx在中國遞交臨床試驗申請並獲得批准[22] - OTW顱內球囊擴張導管彩鷸®中國獲批上市[22] - HeartLight X3激光消融平台中國首例特許准入房顫激光消融手術順利完成[22] - 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获得藥監局上市许可,批准用于经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doc id='76'] 产品线和市场 - 本集团在眼科、呼吸及重症抗感染、心脑血管急救等领域深耕多年,具备良好的品牌优势和稳固的市场地位[34] - 公司在近视、乾眼症、翼状胬肉、眼科术后抗炎鎮痛等领域布局了四款创新药物[40] - 公司在呼吸及重症抗感染领域拥有超过10款在售产品,覆盖多个适应症,基本实现新冠患者的对症治疗[44] 研发和技术 - 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多个研发技术平台和研发中心,包括製藥科技、糖組學技术、mRNA技术、DNA技术等领域[128] - 公司的全球创新产品IVL CAD/IAL PAD用于治疗中、重度动脉钙化,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103] - 公司的创新研发管线包括NOVASIGHT Hybrid、LEGFLOW® OTW等全球创新产品[101] 财务状况 - 公司流动资产为6886920000港币,流动负债为6454600000港币,流动比率为1.07,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444010000港币[149][150] - 公司尚未偿还银行贷款约3741380000港币,负债比率约26.5%,公司主要业务在中国境内进行,面临较低的汇率波动风险[151] - 公司计划通过经营收益、内部资源和银行信贷款项来支持经营和投资活动[153]
远大医药(00512)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7 18:00
研发项目与创新产品 - 公司目前有114个在研项目,其中创新项目46个,占比40.4%,仿制项目及其他68个,占比59.6%[8] - 创新项目中,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领域占比最高,达32.6%,其次是核药抗肿瘤诊疗领域,占比21.7%[8] - 公司拥有AuroLase产品的优先谈判权,该产品属于海外创新产品管线布局[10] - 公司核心业务涵盖制药科技、核药抗肿瘤诊疗及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科技、生物科技三大领域[3] - 公司采用自主研发和全球拓展双轮驱动策略,形成国内外双循环联动发展的新格局[3] - 公司产品线包括利舒安®、欣维宁、诺复康®、瑞安吉、能气朗等多个知名药品[6] - 核药抗肿瘤诊疗板块的核心产品为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7] - 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板块的核心产品包括冠脉药涂球囊RESTORE DEB®、透析通路药涂球囊APERTO® OTW等[7] - 公司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药物TLX591-CDx和用于诊断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药物TLX250-CDx的IND申请获得NMPA正式受理[11] - 公司重症领域的全球创新药物STC3141在中国完成用于治疗ARDS的Ib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预计未来6个月内完成临床研究报告[11] - 公司以15.00百万欧元取得XELTIS约11%的股权,并获得全球创新内源性组织修复产品aXess在大中华区的相关权益[11] - 公司与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付人民币70.00百万元以取得用于近视防治的技术和新型眼用制剂GPN00884在大中华区的相关权益[12] - 公司与诺华集团签署产品授权协议,支付不超过20.00百万美元及一定比例的销售提成,获得两款治疗哮喘的全球创新复方制剂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12] - 公司以25.00百万欧元的代价取得ITM约1.31%的股权[12] - 公司重磅全球创新产品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获得NMPA上市许可,用于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2] - 公司2022年共有19项研发里程碑进展,其中创新产品14项,仿制药5项[20] - 公司核药抗肿瘤板块的重磅产品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上市[21] - 公司神经介入产品OTW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彩鹬®在中国获批上市[22] - 公司武汉光谷国际研发中心、南京mRNA研发中心、以及武汉创新器械研发与生产基地正式投入使用[24] - 公司位于湖北省仙桃市的氨基酸生产基地已正式开工,预计2023年正式投产[25] - 公司眼科板块在售产品近30款,涵盖眼前节及眼底,主要聚焦于干眼症、眼底出血、青光眼、白内障等主流适应症[29] - 公司眼科产品瑞珠(聚乙烯醇滴眼液)为单支装无防腐剂人工泪液,现为治疗干眼的一线用药,2017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0] - 公司和血明目片为全国独家品种,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医保目录(2021年版)和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收载品种,上市20余年[30] - 公司治疗翼状胬肉改良型新药GPN00153 (CBT-001) 已在美国完成II期临床试验,2022年6月进入III期临床阶段,预计2022年下半年递交IND申请[32] - 公司眼科术后抗炎镇痛改良型新药激素纳米混悬滴眼液GPN00833 已在美国完成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2年下半年递交IND申请[33] - 公司干眼症全球创新药物GPN00136 (BRM421) 已在美国完成II期临床研究,预计2022年底递交IND申请[34] - 公司武汉光谷国际研发中心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配置国际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仪器,可开展小分子药物、多肽类药物及高端复杂剂型药物等研究与开发[27] - 公司南京/比利时mRNA研发中心正在搭建mRNA抗原设计和优化平台、器官靶向性LNP技术平台、药理毒理研发平台等[27] - 公司美国DNA研发中心聚焦DNA免疫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建立TAVOTM细胞因子治疗平台和电转给药平台[28] - 公司澳洲糖组学研发中心依托澳洲国立大学及澳洲格里菲斯大学进行基于糖组学技术的抗感染药物的开发,现有临床及基础科学研究人员超过200人[28] - 公司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合作开发的新型眼用制剂GPN00884处于早期开发阶段,用于近视防治[35] - 呼吸及重症抗感染板块在售产品近10款,覆盖鼻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多个适应症,核心产品切诺和金嗓系列均为全国独家品种[36] - 公司预计2022年下半年将有两款治疗哮喘的全球创新二联及三联吸入剂进入商业化阶段[36] - 用于脓毒症等重症的全球创新药物STC3141已在五个国家获得七个临床批件,国际全球多中心临床顺利推进中[36] - 金嗓系列产品覆盖喉科全病种,其中金嗓散结胶囊和金嗓开音胶囊于2021年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38] - 恩明润®/Atectura®和恩卓润®/Enerzair®两款创新产品已于2021年二季度获NMPA批准上市,预计2022年下半年正式推向市场[39] - 抗病毒口服液是零售渠道抗病毒口服液市场份额首十大品牌中唯一不含糖品规在产在售的产品,连续进入2017年、2019年、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40] - 公司针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脓毒症、ARDS、COVID-19、副流感等适应症布局了4款全球创新药物[41] - 新型复方鼻喷剂Ryaltris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并于2022年4月完成首例患者入组[41] - STC3141用于治疗重症COVID-19的IIa期临床试验达到预设主要终点,患者耐受性良好[42] - APAD已完成化合物筛选,正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与STC3141在脓毒症治疗中形成互补[43] - GPN00085已完成化合物筛选,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旨在抑制副流感病毒的复制和传播[44] - 公司心脑血管急救板块拥有24个品种,其中14个品种纳入国家急抢救药品目录[45] -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预灌封)于2022年7月获批上市,为中国首家上市的肾上腺素预灌封制剂[48] - 欣维宁(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为中国首家上市的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49] - 諾複康(鹽酸甲氧明注射液)已進入多個中國指南和專家共識推薦使用,包括《中國老年患者圍術期麻醉管理指導意見》等[50] - 能氣朗(輔酶Q10片)進入20篇指南與專家共識,包括《改善心肌代謝藥物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等[51][52] - 瑞安吉(果糖二磷酸鈉口服溶液)被列入《兒童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建議》等指南與專家共識[53] - 去乙醯毛花苷注射液被列入《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等指南和專家共識[54] - 預充式腎上腺素自動注射筆GPN00816已在歐洲、韓國及中國香港上市,中國大陸IND申請於2022年7月獲NMPA受理[55] - 公司腫瘤板塊儲備三款全球創新產品,覆蓋HPV陽性頭頸部癌、三陰乳腺癌、結直腸癌等五個癌種[56] - mRNA免疫治療藥物A002針對HPV陽性頭頸部癌,預計2023年上半年向NMPA遞交IND申請[57] - 全球首創基因免疫療法產品TAVO™獲FDA快速通道資格,針對抗PD-1耐藥轉移性黑色素瘤的IIb期臨床試驗預計2022年底完成[58] - 全球創新溶瘤病毒藥物REV-001針對結直腸癌,處於臨床前開發階段[59] - 公司在核藥抗腫瘤診療板塊實現全產業鏈佈局,擁有放射性藥品生產許可證等資質[61] - 核藥抗腫瘤診療平台擁有超過400名員工,碩士和博士人員佔比約35%[62] - 公司已儲備13款創新產品,涵蓋6種核素,覆蓋8個癌種[62] - 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於2022年1月獲得NMPA上市許可,用於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的治療[63] - 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已在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5萬人次使用[66] - 公司計劃在未來1-2年內實現25個以上核藥抗腫瘤診療產品的管線佈局[62] - 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已在中國近15家知名醫院完成准入和團隊培訓[64] - 公司已對70家醫院超過300名醫生進行了易甘泰®釔[90Y]微球手術理論或技能培訓[64] - 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預計將於2022年底提交針對原發肝癌適應症的IND申請[67] - 全球創新溫度敏感性栓塞劑GPN00289目前處於臨床前開發階段[68] - LavaTM外周血管液體栓塞系統預計2023年上半年在美國獲批上市[69] - AuroLase®實體瘤消融治療技術正在順利推進海外研發[70] - TLX591-CDx已在17個國家遞交上市申請,並於2022年7月向NMPA提交IND申請[71] - TLX250-CDx已完成300例受試者招募的海外Ⅲ期臨床研究,預計2022年下半年完成研究[71] - ITM-11/TOCscan®胃腸胰腺神經內分泌瘤診療產品正在積極推進中國註冊工作[72] - TLX101膠質母細胞瘤治療產品正在歐洲和澳洲進行I/II期臨床試驗[73] - ITM-41惡性腫瘤骨轉移治療產品在海外處於臨床I期研究[74] - 心腦血管精準介入診療板塊已佈局16款產品,其中3款已在中國獲批上市[75] - 公司已在美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等地建立研發基地,並計劃啟動上海和北京研發中心[76] - RESTORE DEB®藥塗球囊是中國唯一具有雙重適應症的藥塗球囊[78] - APERTO® OTW在术后六个月靶病变通畅率显著优于普通高压球囊,显著延长内瘘使用时间并改善透析患者生活质量[79] - 彩鷸®是中国首款OTW设计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具有高通过性与到位性,适用于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疾病[80] - NOVASIGHT Hybrid融合血管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已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上市,预计2023年上半年在中国获批[81] - LEGFLOW® OTW用于治疗外周动脉狭窄,采用SAFEPAX专利技术,预计2024年在中国上市[82] - IVL CAD/IVL PAD用于治疗中、重度动脉钙化,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83] - LONG神经取栓支架将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窗从6小时扩展至24小时,预计2022年底完成临床入组[84] - aXess用于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建立移植物血管内瘘,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85] - Saturn二尖瓣置换系统采用经房间隔介入方式植入,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86] - HeartLight X3是全球唯一通过激光实现环形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产品,2020年5月获FDA批准[87] - 公司氨基酸板块核心产品半胱氨酸系列市场地位和产能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牛磺酸产能规模位居世界第二[89] - 公司研发及技术人员超过300人,拥有64项发明专利,位居同行业领先水平[91] - 公司氨基酸产品通过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药品/食品体系认证,包括欧盟EU GMP认证、日本医药品外国制造业者认定等[92] - 公司通过发酵法和酶法综合技术,大幅缩短酶转化时间、提高收率和降低产品单位成本[90] - 公司在研项目114个,创新项目46个,分布在临床前到新药上市申请的不同阶段[101] - 公司研发人员超过630人,其中硕士及博士高学历人才近400名,占比超过60%[103] - 公司销售团队超过3,800人,覆盖中国医院超过20,000家,药店20余万家[107] - 公司与ITM订立股权投资协议,以2,500万欧元认购ITM公司的新股,占其扩大后股本的约1.31%[110] - 公司与瑞士诺华集团签署产品授权协议,支付不超过2000万美元及销售提成,获得两款治疗哮喘的全球创新产品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商业化权益[111] - 公司增资武汉社泰医疗,远大医药(中国)及上海社泰分别投入额外资本2145万元和4355万元人民币[112] - 公司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达成战略合作,支付7000万元人民币以取得近视防治技术和新型眼用制剂在大中华区的技术及知识产权权益[113] - 公司与XELTIS AG达成股权及产品引进协议,以1500万欧元取得XELTIS约11%股权,并获得内源性组织修复产品aXess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114] - 公司收购湖北八峰100%股权,交易金额不超过2.7亿元人民币,收购后将拥有24个氨基酸原料药注册文号,覆盖同类注册文号的70%以上[115] - 公司通过新产品说明会、业绩发布会、投资者开放日等活动与资本市场及投资者进行沟通,吸引了百名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参与[116] - 公司在2022年1月荣获第六届金港股“最具价值医药及医疗公司”和“最佳IR团队”奖项,2022年6月荣获“湖北最佳港股上市公司”奖项[117] - 公司把握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机遇,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持续差异化布局全球创新产品及先进技术,推动前沿合成生物技术创新[118] - 公司布局医用同位素生产,推进创新核药抗肿瘤诊疗平台建设,紧跟国家政策方向,完善核药产业链环节[119] - 公司重磅产品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的规范临床诊疗获得重要指导意义,区域性惠民险覆盖将大幅提高患者可及性[119] - 公司布局全球前沿创新医疗器械产品集群,推进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落地进程,聚焦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领域[120] - 公司拥有24个急抢救及短缺药物品种,其中14个品种纳入国家急抢救药品目录,16个品种纳入短缺药品目录[121] - 公司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以生物制造技术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氨基酸产业优势,推进高附加值产品业务开发[122][123] - 公司涉及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诉讼,已支付赔偿款项及相关讼费约人民币32.06百万元,并取得原股东房产及现金回款合计约人民币6.60百万元[124] - 公司根据收购天津晶明的协议条款,已取回存放于共同管理银行账户内的人民币1千万元股权转让款,并额外退回约人民币11.20百万元股权转让款[125] - 公司流动比率为1.13,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2有所下降[126]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港币1,034.89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港币1,752.86百万元减少[126] - 公司尚未偿还银行贷款为港币2,775.52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港币2,849.29百万元减少[126] - 公司负债比率为20.4%,较2021年12月31日的21.3%有所下降[126] - 公司聘用了9,649名职员及工人,较2021年12月31日的10,029名减少[130] - 公司股份奖励计划已支付约港币185.00百万元,用于购买29,500,000股股份[128] - 公司主要股东Outwit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47.09%的股份[136] - 公司主要股东胡凯军先生持有56.32%的股份[136]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收益为5,212,581千港元,同比增长14.15%[146]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毛利为3,260,094千港元,同比增长12.7%[146]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期內溢利为697,923千港元,同比下降42.04%[146]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总全面收益为614,799千港元,同比下降52.43%[147]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为-48,382千港元,同比下降308.5%[146]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六个月财务费用为63,213千港元,同比增长167.1%[146]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217,777千港元,同比增长6.6%[146]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按公平值计及损益之金融资产的公平值变动为-392,560千港元,同比下降231.3%[146]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换算海外业务产生之汇兑差额为-89,076千港元,同比下降197.3%[147] - 公司截至2022年
远大医药(00512)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5 18:20
产品布局与研发 - 公司核心产品涵盖抗肿瘤、心脑血管急救制剂及高端心脑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重症及抗感染、呼吸及五官科及生物健康产品和精品原料药[4] - 公司在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领域已储备十款产品,其中两款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5] - 公司计划在未来年度实现创新产品分阶段分梯次上市,带动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领域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5] - 公司将继续采用“引进落地”及“同步国产化自主研发”的发展路径,加速产品上市并完善自身研发实力[5] - 公司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的精准介入诊疗平台,并努力发展为国际一流的肿瘤诊疗平台和重症及抗感染领域的科技龙头[4] - 公司在呼吸及五官科、心脑血管急救等传统领域优势明显,拥有多款市场份额领先的产品和独家品种[4] - 公司储备了治疗干眼症、兴状铬肉、眼科术后抗炎镇痛、过敏性鼻炎和严重过敏反应的五款处于临床后期或海外已上市的创新产品[4] - 公司在抗肿瘤领域重点布局放射性核素药物,已拥有16款全球创新产品,覆盖13个癌种,其中放射性核素药物诊疗平台储备了10款创新产品[6] - 公司放射性核素药物SIR-Spheres® 90Y微球注射液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6] - 公司在重症及抗感染领域储备了4款全球创新药物,其中STC3141已在5个国家获批6个临床批件,涵盖脓毒症、ARDS等适应症[7] - 公司与比利时eTheRNA合资成立的南京奥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RNA疫苗研发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具备与国际领先mRNA公司竞争的能力[7] -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了5个技术研发平台和5个研发中心,并在美国、加拿大、德国及新加坡等地设有生产基地[7] - 公司计划在未来1-2年内建立至少1个甲级资质生产平台,并完成25个以上放射性核素诊疗产品的管线布局[6] - 公司放射性药物诊疗平台在全球拥有超过400名员工,硕士和博士人员占比约40%,并拥有3个研发基地和5个生产基地[6] - 公司在心脑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结构性心脏病等领域拥有多个创新产品管线,部分产品已上市或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上市[14] - 公司用于前列腺癌诊断成像的全球创新型RDC药物TLX591-CDx获得美国FDA上市许可[17] - 公司与ITM达成产品战略合作,以不超过5.2亿欧元的授权许可费及里程碑款项获得3款全球创新型RDC产品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17] - 公司用于重症感染领域的全球创新药物STC3141在欧洲顺利完成用于治疗重症COVID-19 IIa期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17] - 公司以约4380万欧元取得InnovHeart约17.8%的股权及用于二尖瓣置换的全球创新医疗器械Saturn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17] - 公司用于治疗ARDS的全球创新药物STC3141在中国开展的Ib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给药[17] - 公司以1200万美元分阶段取得CoRISMA约17.02%的股权并获得治疗心力衰竭的创新医疗器械CoRISMA系列产品在大中华区及东南亚的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17] - 公司以1200万欧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费用获得ALK公司开发的治疗严重过敏反应的Jext®预充式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在中国大陆、澳门和台湾地区的长期独家商业化权利[17] - 公司将以最多共7200万美元分阶段取得FastWave 100%的股权,并投入最多800万美元用于开发治疗中、重度动脉钙化的创新医疗器械血管内震波钙化处理系统[17] - 公司用于前列腺癌的TLX591-CDx(Ga-PSMA-11)在英国、澳洲、巴西获批上市[15] - 公司用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诊断的TOCscan®在德国、法国、奥地利获批上市[15] - 公司以人民币51,980,000元收购武汉三镇实业控股股份,持有远大弘元97.67%的股本权益[18] - 公司与Merck达成合作,开展TAVO™与KEYTRUDA®联用治疗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的全球临床III期研究[18] - 公司自主开发的仿制药产品“他达拉非片”已获NMPA颁发的药品注册证书[18] - 公司以100,000,000美元认购Sirtex HoldCo 84,704,650股股份,持有约49.15%的股份[18] - 公司以不超过95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销售提成,获得台新药开发的APP13007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18] - 公司以不超过2,0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销售提成,引进Cardio Focus的HeartLight X3激光消融平台产品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利[18] - 公司以人民币860万元获得申命医疗100%的股本权益,并获得其开发的温度敏感性栓塞剂及后续凝胶类产品的全部开发及商业化权益[18] - 公司用于重症感染领域的全球创新药物STC3141在比利时完成用于治疗重症COVID-19患者的IIa期临床试验的首四例患者入组[18] - 公司以1,200万美元收购东海医疗752股股份,使其成为全资拥有附属公司[19] - 公司联营公司Sirtex的核心产品SIR-Spheres® 钇90Y树脂微球获FDA批准开展原发性肝癌临床试验并完成首例患者给药[18] - 公司全球布局五个研发技术平台和五个研发中心[33] - 公司核心产品涵盖抗肿瘤、心血管急救制剂及高端心脑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等领域[33] - 公司采用“自主研发和全球拓展双轮驱动”策略[33] - 公司已布局10款创新产品,覆盖冠脉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结构性心脏病、电生理和心衰六大战略市场[51] - 冠脉药涂球囊RESTORE DEB®和外周药涂球囊APERTO® OTW已上市,LEGFLOW® OTW预计2024年在中国上市[51] - 公司正在开发血管内震波钙化处理系统,预计2024年在中国上市[51] - 全球创新产品NOVASIGHT Hybrid已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上市,预计2022年在中国获批[51] - 神经介入产品LONG预计2024年在中国获批上市[51] - 结构性心脏病产品Saturn处于开发过程中[52] - 电生理产品HeartLight X3已于2020年5月在美国批准上市,中国落地工作正在准备中[52] - 心衰产品CoRISMA处于开发过程中,采用无线供电技术[53] - 肿瘤介入产品SIR-Spheres® 纪90Y微球注射液已在5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2万人次使用,2022年2月获得NMPA药品注册证书[54] - 肝癌治疗的温度敏感性栓塞剂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55] - 公司在RDC领域布局了9款产品权益,其中TLX591-CDx已在17个国家递交上市申请,并在美国、澳洲和巴西获批上市[56] - TAVO™基因免疫疗法产品正在开展联合抗PD-1药物KEYTRUDA®的注册性IIb期临床试验,预计2022年底完成[56] - 公司mRNA平台奥罗生物已完成mRNA研发和生产平台建设,并拥有一款针对HPV阳性头颈部癌的全球创新mRNA产品,目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57] - 公司布局了一款治疗结直肠癌的全球创新溶瘤病毒产品REV-001,目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57] - 用于治疗脓毒症的全球创新药物STC3141已在多个国家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初步数据显示患者死亡率及重症转归率预期良好[58] - 公司另一款治疗脓毒症的药物APAD已完成化合物筛选,正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58] - 公司与澳洲格里菲斯大学合作开发的副流感新药目前处于筛选化合物阶段[58] - 公司在严重过敏反应领域布局了一款预充式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已在欧洲、韩国及中国香港上市,中国大陆注册工作正在推进中[58] - 公司在呼吸及五官科领域布局了四款创新药物,包括治疗干眼症的BRM421、治疗翼状胬肉的CBT-001、用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Ryaltris (GSP301)以及眼科术后抗炎镇痛的APP13007[59] - BRM421在美国完成的II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其安全性高且刺激性小,具有在两周内迅速缓解干眼症症状的潜力[59] - CBT-001在美国完成II期临床试验,安全性高且临床疗效显著,全球开发将于2022年进入III期临床阶段[59] - Ryaltris (GSP301)已在澳洲、韩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美国上市申请已提交,中国于2021年10月获批开展III期临床试验[59] - APP13007在美国完成的II期临床试验显示,产品在较低浓度下具备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国注册工作已在准备过程中[59] -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了四个研发技术平台和五个研发中心,包括武汉光谷国际研发中心和海外四个研发中心[60] - 公司研发团队共有643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2%,其中硕士及博士高学历人才383名,占比接近60%[61] - 公司在2021年新增专利申请67项,其中核心专利申请14项,新增专利授权97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3项,占比44.3%[64] - 公司现有销售人员近3,500人,覆盖全国近17,000家医院和约26万家药店[65] - 公司于2021年以1,200万美元收购香港东海医疗有限公司,获得Conavi Medical Inc.产品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的二十年独家代理权[67] - 公司以人民币860万元获得申命医疗100%的股本权益,获得其开发的温度敏感性栓塞剂及后续凝胶类产品的全部开发及商业化权益[68] - 公司以不超过20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销售提成,获得HeartLight X3激光消融平台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利[69] - 公司以不超过95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销售提成,获得台新药开发的APP13007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70]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弘年以1亿美元认购Sirtex HoldCo的84,704,650股股份,持有其49.15%的股份[71] - 公司以人民币5198万元认购武汉远大弘元10%的股本权益[72] - 公司以最多7200万美元取得FastWave 100%的股权,并投入最多800万美元支持其开发血管内震波钙化处理系统[73] - 公司以1200万欧元获得ALK公司开发的Jext®预充式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在中国大陆、澳门和台湾地区的长期独家商业化权利[74] - 公司以1200万美元分阶段取得CoRISMA约22.2%的股权,并获得其心力衰竭治疗系统在大中华区及东南亚的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75] - 公司以人民币1.072亿元收购华晨生物80%的股权,布局甘氨酸产业链[76] - 公司以约4380万欧元取得InnovHeart约17.8%的股权,并获得其Saturn二尖瓣置换医疗器械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77] - 公司2021年累计投入超过1.6亿美元用于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领域的布局[82] - 公司放射性核素药物诊疗平台重磅产品SIR-Spheres® 90Y微球注射液于2022年2月在中国成功上市[81] - 公司新型医学影像设备NOVASIGHT Hybrid预计将于2022年在中国获批上市[82] - 公司自研重症领域全球首创药物STC3141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公布欧洲IIa期临床试验结果[81] - 公司致力于推进放射性药物诊疗平台建设,加速重症创新药物研发[81] - 公司布局全球一流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推进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落地进程[82] 财务表现 - 2021年公司收益为8,597,975千港元,同比增长35.3%[27] - 2021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785,832千港元,同比增长34.4%[27] - 2021年公司总资产为21,057,030千港元,同比增长24.0%[28] - 2021年公司净利润为2,405,032千港元,同比增长35.0%[27] - 2021年公司医药制剂及医疗器械业务收入占比62.5%[31] - 2021年中国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约为20.1%,利润总额增速约为77.9%[32] - 2021年公司净资产为13,442,862千港元,同比增长18.5%[28] - 2021年公司总负债为7,614,168千港元,同比增长35.0%[28] - 2021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1%,医药行业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32] - 公司2021年收益为85.98亿港元,同比增长35.3%[34] - 公司2021年毛利率为61.0%,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34] - 公司2021年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4.03亿港元,同比增长34.0%[34] - 医药制剂及医疗器械收益为53.77亿港元,同比增长31.7%[35] - 眼科产品收益为10.63亿港元,同比增长26.8%[36] - 瑞珠滴眼液收益同比增长34.7%[36] - 和血明目片收益同比增长32.6%[36] - 金嗓系列产品2021年收益同比增长约57.1%,达到港币1,706,330,000元[39] - 心脑血管急救化学药制剂2021年收益同比增长约32.7%,达到港币1,872,030,000元[42] - 利舒安、诺复康、欣维宁及瑞安吉四款核心产品2021年收益合计约港币1,833,010,000元,同比增长约34.4%[42] - 公司医疗器械收益在2021年达到约2.72亿港元,同比增长211%[44] - 生物技术及健康产品收益在2021年达到约22.31亿港元,同比增长48.5%[44] - 氨基酸产品收益在2021年达到约18.21亿港元,同比增长54.5%[44] - 精品原料药及其他产品收益在2021年达到约9.89亿港元,同比增长28.8%[45] - 分销成本在2021年达到约23.98亿港元,占收益的27.9%[46] - 行政费用在2021年达到约9.10亿港元,同比增长32.7%[46] - 财务费用在2021年减少至约9296万港元,同比下降19.5%[47] - 研发费用在2021年达到约3.31亿港元,全年研发投入超过23亿港元[48] - 应收贸易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在2021年达到约26.61亿港元,同比增加约7.67亿港元[49] - 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在2021年达到约28.72亿港元,同比增加约7.32亿港元[49] - 公司2021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1.22,较2020年的1.24略有下降[85] - 公司2021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7.5286亿港元,其中93.0%以人民币列值[85] - 公司2021年12月31日未偿还银行贷款为28.4929亿港元,年利率介于2.18%至6.89%之间[85] - 公司2021年负债比率为21.3%,与2020年的20.9%基本持平[85] - 公司计划通过经营收益、内部资源及银行信贷拨付经营及投资活动[85] - 公司已支付天津晶明相关诉讼赔偿款项及讼费约3096万元人民币[86] - 公司已取得天津晶明原股东房产及现金回款合计约660万元人民币[86] - 公司已取回与天津晶明卖方的共同管理银行账户内的1000万元人民币股权转让款[87] - 公司2021年收益为78.597亿港元,同比增长23.7%[192] - 2021年销售成本为33.507亿港元,毛利率为33.2%[192] - 2021年除税前溢利为27.858亿港元,同比增长34.4%[192] - 2021年本年度溢利为24.050亿港元,同比增长35.0%[192] - 2021年每股盈利为67.72港仙[192] - 2021年总全面收益为26.957亿港元,同比增长25.5%[192] - 公司2021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净收入为4.848亿港元,同比增长78.6%[192] - 2021年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为-8,350港元[192] - 2021年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其他全面亏损为1.2047亿港元[192] - 2021年公司换汇差额产生的汇兑收益为2.7409亿港元[192]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确保独立性和制衡[104]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旨在促进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多样性,目前董事会由5名男士和2名女士组成[10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董事已参与持续专业培训,部分董事接受了公司业务和治理的定期简报[106]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监督财务报表完整性和财务汇报程序,年度内举行了两次会议[107] - 薪酬委员会负责制定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年度内举行了一次会议[109] - 提名委员会负责董事及高层管理人员的提名和解退,年度内召开了一次会议[110] - 2021年度核数师酬金为港币3,400,000元[113] - 公司已
远大医药(00512)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23 19:1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港币45.7亿元,同比增长约40.3%[4]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总额约港币12.0亿元,同比增长约67.4%[4] - 剔除对Telix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外,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同比增长26.3%[4] - 2018 - 2020年及2020、2021上半年收入分别为59.58亿、65.91亿、63.53亿、32.56亿、45.67亿港币[16] - 2018 - 2020年及2020、2021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3亿、11.51亿、17.93亿、7.19亿、12.03亿港币[1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港币45.67亿元,较2020年同期上涨约40.3%[61]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约63.3%,较2020年同期增加约0.6个百分点[61]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总额约港币12.03亿元,较2020年同期大幅上涨约67.4%[62] - 撇除对Telix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21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同比增长26.3%[62] - 2021年上半年分销成本及行政费用分别约为港币14.15亿元及4.29亿元,行政费用较2020年同期增长约39.6%[72] - 2021年上半年财务费用约为港币2367万元,较2020年同期减少约59.3%[73] - 2021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共计港币1.71亿元,投入超港币15.3亿元[74]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4,566,530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3,255,784千港元[180]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2,892,841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040,589千港元[180] - 2021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408,536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871,321千港元[180]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1,204,237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705,816千港元[180] - 2021年上半年公司除所得税后期内总全面收益为1,292,679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658,567千港元[183]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总全面收益为12.94亿港元,2020年为6.70亿港元[185] - 2021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33.88港仙,2020年为21.27港仙[185] - 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21.56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116.65亿港元[186]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67.67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53.19亿港元[186]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44.33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43.03亿港元[188]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23.34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10.16亿港元[188] - 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22.45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13.37亿港元[188] - 2021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22.45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113.44亿港元[188]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21.43亿港元,2020年为112.40亿港元[189] - 2021年非控股权益为1.02亿港元,2020年为1.05亿港元[189] - 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978,227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438,801千港元[193] - 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07,407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793,389千港元[193] - 2021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5,074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708,198千港元[193] - 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425,894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353,610千港元[193] - 2021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37,523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396,058千港元[193] - 2021年上半年来自中国的外界客户收益为3,769,554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555,332千港元[200] - 2021年上半年来自美洲的外界客户收益为329,934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90,274千港元[200] - 2021年上半年来自欧洲的外界客户收益为235,044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93,760千港元[200] - 2021年上半年来自亚洲(不包括中国)的外界客户收益为186,517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01,838千港元[200] - 2021年上半年总收益为4,566,530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3,255,784千港元[200] 公司产品入选目录情况 - 公司超九十款产品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5] - 公司二百多款产品入选“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版)”[5] 公司产品一致性评价及集采中标情况 - 公司共有八个产品获批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七个产品中标全国药品集中采购[5] - 公司共有8个产品获批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7个产品中标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另有7个产品在审评[106] 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板块已有九款产品,两款已在中国获批上市,七款预计2025年前后获批上市[8] - 公司在心脑血管精准介入领域布局9款创新产品,覆盖五个战略方向,两款已上市[79] - 血管介入治疗方向布局三款药涂球囊和一款震波钙化处理系统,LEGFLOW OTW预计2024年上市[81] - 血管介入诊断方向储备全球创新产品NOVASIGHT Hybrid,有望2022年在中国获批上市[82] - 神经介入领域布局取栓支架产品LONG,有望今年进入临床,预计2024年在中国获批上市[85] - 结构性心脏病方面布局三維心腔影像产品FORESIGHT ICE,已在美国和加拿大获批,正准备中国临床注册[85] - 电生理方向布局HeartLight X3激光消融平台产品,2020年5月在美国批准上市,中国落地工作在准备中[86] - 心衰领域与耶鲁大学孵化公司合作开发医疗设备,目前处于开发过程中[86] 抗肿瘤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抗肿瘤领域公司拥有十三个全球创新产品,十个产品处于人体临床试验阶段[10] - 肿瘤领域重点产品SIR - Spheres®钇[90Y]树脂微球在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超10万人次使用,预计2021年底在中国获批上市[88] - 2021年5月收购申命医疗获肝癌治疗栓塞剂,产品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89] - 公司从Telix获得6款RDC产品权益,多款产品取得进展,TLX591 - CDx有望今年在美国上市,已在17个国家递交申请[92] - OncoSec的TAVO™联合抗PD - 1药物KEYTRUDA针对抗PD - 1检查点耐药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注册性IIb期临床试验有望年底完成[93] - 集团布局的治疗结直肠癌的全球创新水泡性口炎溶瘤病毒产品REV - 001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96] - SIR - Spheres®钇[90Y]树脂微球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在中国获批上市[134] - 用于诊断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RDC药物TLX250 - CDx在拓展适应症膀胱癌中,于澳洲完成I期临床研究首例患者给药[134] - Telix前列腺诊断产品TLX591 - CDx正在美国FDA审评后期,有望今年上市,已在17个国家递交上市申请[134] - 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RDC药物TLX591获批在澳洲开展III期临床研究并获伦理批准[134] 抗病毒抗感染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抗病毒抗感染领域公司储备三款全球创新药物[11] - 抗病毒抗感染及呼吸五官科领域部分产品预计上市时间:STC3141(脓毒症、COVID - 19)2026年,APAD(脓毒症)2028年,副流感新药2030年,Ryaltris(过敏性鼻炎)2025年,BRM421(干眼症)2025年,CBT - 001(翼状胬肉)2024年,激素纳米混悬滴眼液(眼部炎症)2026年[34] - 2021年4月公司全球创新产品STC3141获批在比利时开展用于治疗COVID - 19的IIa期临床研究[43] - 2021年3月公司全球创新产品STC3141获NMPA批准在ARDS中开展Ib期临床研究[46] - 抗病毒抗感染领域集团在研管线有3款全新作用机制的全球创新药物,治疗脓毒症的STC3141临床进展迅速[97] - 集团与澳洲格里菲斯大学合作开发的副流感新药处于筛选化合物阶段[98] - 公司在抗病毒抗感染领域布局了针对脓毒症及ARDS等重症的创新产品STC3141、APAD和针对副流感的创新药物,STC3141获批开展多项临床研究[144] 公司行销网络情况 - 公司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行销网络[13] 公司研发情况 - 公司有115个在研项目,研发投入约15.3亿港币,有600多名研发人员[26] - 创新项目、仿制药、二次开发、普通器械、生物技术及健康产品在研项目占比分别为35.7%、25.2%、29.6%、1.7%、7.8%[27] - 41个创新项目中,眼科、抗感染、心脑血管介入、肿瘤等领域占比分别为12.2%、17.1%、17.1%、41.5%[29] - 公司累计在研项目115个,创新项目41个[77] - 集团全球布局四个技术研发平台和五个研发中心,武汉光谷国际研发中心7月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104] - 集团连同其联营公司研发人员共610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7%,硕士及博士高学历人才403名,占比接近70%,储备国际知名科学家超30人[104] 公司产品预计上市情况 - RESTORE®预计海外2011年、中国2019年上市用于原发冠脉血管病变及支架内再狭窄治疗[32] - SIR - Spheres®钇[90Y]树脂微球预计2002年上市用于肝脏恶性肿瘤介入治疗[33] - TLX591预计2025年上市用于前列腺癌诊断[33] - REV - 001预计2027年上市用于结直肠癌免疫治疗[33] 公司股权收购及权益取得情况 - 公司将取得CoRISMA约22.2%的股权[36] - 公司认购远大弘元10%的股本权益[37] - 弘年认购Sirtex HoldCo配发的84,704,650股股份,交易完成后持股51.12%[39] - 公司以人民币2,260万元收购申命医疗100%的股本权益[42] - 公司以1,200万美元收购东海医疗752股股份,占其全部已发行股本约50.13%[47] - 2021年2月,公司以1200万美元收购东海医疗752股股份,占其全部已发行股本约50.13% [110] - 2021年5月,公司以2260万元人民币收购申命医疗100%的股本权益[112] - 2021年5月,公司以不超过20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一定比例的销售提成,引进HeartLight X3激光消融平台产品在特定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利等[113] - 2021年6月,公司以不超过95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一定比例的销售提成,获得APP13007在特定地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116] - 2021年7月,公司附属公司弘年以1亿美元认购Sirtex HoldCo 84704650股股份,占完成交易后扩大之已发行股本的8.00%,交易完成后弘年拥有51.12%股份[117] - 2021年7月,公司以5198万元人民币认购远大弘元10%股本权益[118] - 2021年8月,公司分阶段最多以7200万美元取得FastWave 100%的股权,另最多投入800万美元用于合作开发创新医疗器械[120] - 2021年8月,公司以1200万欧元首付款及里程碑费用获Jext®预充式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在中国大陆、澳门和台湾地区的长期独家商业化权利[121] - 2021年8月,公司以1200万美元代价取得CoRISMA约22.2%的股权,后续将投入获其系列产品在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多地的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124] 公司产品获批情况 - 2021年3月SIR - Spheres®钇[90Y]树脂微球获英国NICE推荐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细胞癌成人患者,获FDA批准开展原发性肝癌临床试验[46] - 2021年2月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眼药“贝美前列素滴眼液”获NMPA颁发药品注册证书,为该品种在国内首个获批的仿制药[46] - 期内贝美前列素滴眼液及他达拉非片获药监局颁发药品注册证书,贝美前列素滴眼液为国内该品种首仿获批上市[105] 行业市场规模及需求情况 - 2013 - 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从912元增至1843元,占人均全部消费支出比例从6.9%提升至8.7%[55] - 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7341亿元,同比增长18.3%,预计2023年将突破万亿[137] - 预计未来
远大医药(00512)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29 06:59
年 報 2020 China Grand Pharmaceutical and Healthcare Holdings Limited 遠大醫藥健康控股有限公司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00512 New_E206342N_Trigiant (AR20)-0421 1742 (Incorporated in Bermuda with limited liability) Stock Code: 00512 China Grand Pharmaceutical and Healthcare Holdings Limited 遠大醫藥健康控股有限公司 China Grand Pharmaceutical and Healthcare Holdings Limited 遠大醫藥健康控股 有限公 司 Annual Report 2020 年報 目 錄 | 公 | 司 | 資 | 料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