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商银行(01398)
icon
搜索文档
工行,带头整治“内卷式”竞争
财联社· 2025-07-31 23:41
银行业反内卷政策背景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反内卷部署,强调优化市场竞争秩序和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2] - 广东率先推出银行保险反内卷自律措施,部分地区银行业协会跟进 [3] - 工商银行成为首家将反内卷列入下半年工作重点的国有大行 [3] 银行业内卷原因分析 - 经济调整导致传统业务受挤压,机构业务风险敞口加大 [3] - 同业竞争加剧,类影子银行和非银机构竞争推高行业内卷度 [3] - 银行业降薪影响一线员工收入,推动业务内卷程度 [3] - 信贷有效需求不足是核心原因,消费信贷与社会销售总额比值明显下降 [4][5] - 银行风险偏好下移,竞争优质客户导致信贷利率大幅下降 [5] 银行业内卷影响 - 存款利率"降不动"与贷款利率"下行快"影响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5] - 2019-2024年1年期LPR累计下降0.9个百分点,银行贷款平均利率降幅达1.9个百分点 [5] - 定期存款平均利率降幅仅为0.5个百分点 [5] - 过度竞争挤压企业利润,造成资源浪费和员工内卷 [9] 反内卷措施进展 - 地方行业协会自律公约主要在零售业务领域展开 [6] - 对公业务反内卷去年已开始,如取消手工补息等措施 [6] - 监管机构将个人消费贷款最低价定为3%,取得较好效果 [8] - 监管部门强调要形成长效机制,加强监督检查 [8] 不同类型银行面临挑战 - 国股行可通过规模投放实现低息差盈利 [10] - 中小银行在低利率时期难以通过规模实现盈利 [10] - 央行将引导银行保持合理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 [10] - 中小银行面临转型压力,可能通过重组、专注细分领域或探索新型业态 [12] 反内卷效果评估 - 地方行业协会自律公约效力可能弱于国家层面推动 [7] - 自律公约主要靠机构自律,存在变通空间和执行难度 [8] - 需要与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才能增强推动力 [7]
“宇宙行”带头!银行业整治内卷再掀高潮
券商中国· 2025-07-31 23:27
有"宇宙行"之称的工商银行,成为首家公开表态要整治"内卷"的国有大行! 7月30日,工行召开2025年党建暨年中经营管理工作会议。该行在会议中明确,将"带头整治'内卷式'竞争"。 作为首家在年中会议上明确"反内卷"的国有大行,工行年初已有反对"价格战"的相关表述。市场利率定价自律 机制主任委员、工行行长刘珺在今年第1期《中国金融》上发表署名文章指出,针对银行业低水平"内卷"问 题,要进一步强化自律管理,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要带头坚决不打"价格战"。 近期,各家银行密集召开年中工作会议,"反内卷"成为各机构部署下半年工作的一大关键词。业内人士指出, 工行本次公开发声,既体现了国有大行整治"内卷"的决心,也将推动银行业整治"内卷"走向一轮高潮。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作为行业龙头,工行的举措具有较强示范效应,且当前监 管层对金融行业"提质增效""防范恶性竞争"的导向明确,国有大行在落实政策要求、维护行业生态方面通常保 持较高一致性,后续预计会有更多国有大行跟进加入反内卷行列。 他认为,对股份行和中小银行而言,国有大行率先反内卷,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望降低价格 战烈度,为中小行创 ...
“宇宙行”带头!银行业整治“内卷”再掀高潮
证券时报· 2025-07-31 23:00
国有大行整治"内卷" - 工商银行成为首家在年中会议上明确表态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国有大行,提出要"带头整治'内卷式'竞争"并落实稳经济政策[1][5][6] - 工商银行行长刘珺此前已发文强调大型商业银行应带头不打"价格战",强化自律管理以解决银行业低水平"内卷"问题[2] - 行业分析师认为工商银行的举措具有示范效应,预计更多国有大行将跟进"反内卷",推动行业竞争逻辑转向"拼服务、拼创新"[7][8] 银行业"反内卷"动态 - 平安银行广东分行组织全行2000多名员工签署反"内卷式"竞争承诺书,广发银行也表示将抵制"内卷式"竞争并坚持长期主义经营理念[12] - 银行业"内卷"表现为非理性价格战(如个人贷款年利率跌破3%)、放松风控底线、服务同质化及考核机制扭曲等,侵蚀行业利润并埋下风险隐患[12][13] - 专家建议银行业应立足差异化定位服务不同客户群体,同时需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以优化市场竞争秩序[13] 监管部门推动措施 - 广东金融监管局将按"1+3+N"体系推进银行业反内卷,包括出台负面清单、自律公约及承诺书,并强化监督检查[16][17] - 监管部门已通过数字化手段监测低价竞争行为,未来将结合自律公约引导良性竞争,对违规机构依法约束[18] - 此前行业自律机构仅通过倡议书形式约束内卷行为,缺乏强制性,近期监管态度转向强化监督管理[15][16]
世界500强出炉!沃尔玛蝉联第一,中国互联网巨头排名飙升
天天基金网· 2025-07-31 20:07
2025《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核心数据 - 2025年世界500强企业总营业收入达4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占全球GDP超三分之一 [1] - 总净利润同比增长0.4%至2.98万亿美元,资产总额和净资产总额均创历史新高 [1] - 沃尔玛以6810亿美元营收连续12年蝉联榜首,山姆会员店和电商业务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1] - 亚马逊以6380亿美元营收位列第二,成为唯二营收超6000亿美元的企业 [1] 中国企业表现 - 国家电网以5484亿美元营收保持全球第三,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位列第五、第六,营收均超4000亿美元 [1] - 京东集团排名上升3位至第44名,保持中国大陆民营公司最高排位 [2] - 阿里巴巴排名上升7位至第63名,腾讯上升25位至第116名 [2] - 拼多多排名飙升176位至第266名,成为榜单中进步最大的中国公司 [2] - 美团排名上升57位至第327名,中国互联网巨头整体排名持续提升 [2] - 工商银行以508亿美元净利润成为全球第十大盈利企业,也是中国最赚钱公司 [2] 全球利润格局 - 沙特阿美以1050亿美元净利润蝉联利润榜首,同比下降13% [2] - Alphabet以1001亿美元净利润超越苹果(937亿美元)成为全球最赚钱科技公司 [2] - 伯克希尔-哈撒韦(889亿美元)和微软(881亿美元)分列利润榜第四、第五位 [2] - 英伟达净利润同比暴涨145%至729亿美元,首次进入利润榜前十并位列第六 [2] - 英伟达以55%的净利润率成为全球500强中利润率最高的企业 [2]
工行河北省分行:以绿色金融书写美丽河北答卷
新华财经· 2025-07-31 15:41
绿色金融业务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末工行河北省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达1740亿元较年初增加303亿元绿色贷款增幅高于全部贷款增幅12个百分点[1] - 向环保绩效创A企业融资163亿元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63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14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1] - 在雄安的绿色贷款余额达到333亿元规模领先同业[2] 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创新实践 - 创新推出"雄安发展贷"产品探索"气象×绿色金融"模式设立雄安首家绿色低碳银行网点[2] - 为"千年秀林"项目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为绿色建筑项目累计投放贷款169亿元[3] - 向白洋淀综合生态修复项目投放3.2亿元贷款资金建成首家5A级智慧景区项目[3] - 设立河北省低碳转型基金完成首笔国际绿色碳交易交割业务[3] - 投放雄安新区首笔"气象助农贷"40万元信用额度3天内实现投放[4] 重点行业绿色金融支持 - 支持平泉风电尚义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向32个环保创A企业融资163亿元[4] - 作为绿色债券联席主承销商完成4.5亿元绿色次级永续信用债发行资金全部用于清洁能源项目[4] - 为河钢乐亭钢铁绿色技改项目精准投放1亿元贷款总授信3亿元[5] - 支持河北旭辉电气新厂区建设贷款资金保障数字化产线设备安装[5][6] 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设立"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贷款和低碳转型基金[4] - 推出"气象助农贷"结合气候适应性评价实现快速授信[4] - 创新绿色债券承销业务拓展清洁能源融资渠道[4] 自身运营绿色转型 - 实施碳数据填报设备绿色改造等十大专项行动降低能耗强度[6] - 雄安科创支行获碳中和网点认证采用无柜台设计可视化展示节能数据[6] - 推广绿色森林微信步数捐赠手机银行"碳空间"权益兑换倡导绿色出行[6] 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 - 定位为服务河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金融引擎"[4] - 持续优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加大资源投入[7]
工行武汉分行首笔“e扩快贷”支持民营制造业企业扩大生产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31 15:24
工商银行武汉分行创新普惠金融产品 - 中国工商银行武汉分行向民营制造业企业发放首笔"e扩快贷"450万元,用于企业购置新厂房扩大生产 [1] - "e扩快贷"是工商银行总行推出的全新线上小微企业贷款产品,专门支持制造业、专精特新和科创企业扩大再生产 [2] - 该产品支持在线申请、自动审批,在审批效率和客户体验上较传统线下小微企业购建贷款有明显优势 [2] 中电光谷智造中心产业集聚效应 - 中电光谷智造中心是武汉新洲区集多种业态于一体的优质制造业高标准产业园区 [1] - 园区推动区域产业集聚发展,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吸引众多优质企业入驻 [1] - 园区内标准厂房建设快速推进,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优质扩产基地 [1] 企业融资案例 - 武汉某消防设备制造公司因市场需求增长亟需扩建,选择中电光谷智造中心作为扩产基地 [1] - 企业面临购买厂房的资金缺口,工行武汉分行自贸分行为其定制"e扩快贷"融资方案 [1] - 工行武汉分行一周内完成资料收集、尽职调查等流程,成功审批发放450万元贷款 [2] 普惠金融服务创新 - "e扩快贷"进一步完善了工行武汉分行小微信贷产品体系 [2] - 该产品丰富了支持小微制造企业经营发展的途径 [2] - 工行武汉分行将加大产业园区走访力度,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 [2]
中华港股通优选50指数下跌1.54%,前十大权重包含工商银行等
金融界· 2025-07-30 22:17
作者:行情君 从中华港股通优选50指数持仓的市场板块来看,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从中华港股通优选50指数持仓样本的行业来看,金融占比39.66%、可选消费占比23.74%、通信服务占 比16.53%、信息技术占比8.67%、能源占比4.07%、房地产占比3.34%、公用事业占比1.71%、主要消费 占比1.01%、工业占比0.86%、医药卫生占比0.42%。 金融界7月30日消息,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中华港股通优选50指数 (中华港股通优选50, CESP50)下跌1.54%,报3123.77点,成交额1038.1亿元。 数据统计显示,中华港股通优选50指数近一个月上涨4.26%,近三个月上涨14.25%,年至今上涨 26.51%。 据了解,"中华港股通优选50指数由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中华交易服务)委托中证指数有限公司 (中证指数)进行编制,指数编制方案由中华交易服务以及中证指数共同确定。中华港股通优选50指数(中 华港股通优选50)为证券价格指数,旨在反映"港股通"内证券,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市值首五十名蓝 筹证券之整体表现。"该指数以2011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2000.0 ...
大行评级|瑞银:内银H股股息回报达5厘以上具吸引力 全线上调目标价
格隆汇APP· 2025-07-30 14:25
内银股行情驱动因素 - 自2020年以来高股息收益率和基本面透明度提升推动内银股行情 [1] - 当前关键议题是股息可持续性 取决于盈利前景和资金流动 [1] 中资银行盈利与股息前景 - 基本情景预测中资银行将保持稳定利润增长 2026年起恢复收入增长 [1] - 预计维持平稳拨备路径 对股息可持续性及进一步上涨持乐观态度 [1] - 内银H股股息回报达5厘以上具吸引力 [1] 目标价与评级调整 - 全线上调内银股目标价 [1] - 交通银行评级由"中性"升至"买入" 目标价由5 95港元升至8 6港元 [1] - 重申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买入"评级 [1] - 工行目标价由5 98港元升至7 79港元 [1] - 建行目标价由7 4港元升至10 2港元 [1] - 招行评级由"买入"降至"中性" 因估值较高及股息回报低于同业 目标价由52港元升至56港元 [1]
工行广州五羊支行被罚280万元,涉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新浪财经· 2025-07-30 10:41
行政处罚事件 - 中国工商银行广州五羊支行因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罚款280万元 [1][2] - 时任五羊支行副行长李科黎因对上述行为负有责任被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1][2] - 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为粤金罚决字〔2025〕61号 [2]
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金额创历史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05:07
南向资金流入情况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8420.02亿港元 创年度净流入历史新高 为2024年同期的2倍多 [1] - 4月9日单日净流入355.86亿港元 创单日净流入纪录 [1] - 在135个交易日中 114个交易日出现净流入 占比超八成 [1] - 7月29日南向资金成交额1554.92亿港元 占当日港股市场成交额近六成 [2] - 南向资金全年累计流入或超万亿港元 下半年流入速度可能放缓 [1][6]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7.24%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6.33% 领涨全球主要市场 [1][3] - 恒生指数成分股中超八成股票上涨 总市值超1万亿港元股票全线上涨 平均涨幅36.82% [4] - 医疗保健业累计上涨85.37% 原材料业上涨58.90% 资讯科技业上涨37.37% [4] - 中国生物制药累计涨逾130% 瀚森制药涨逾110% 小米集团-W涨逾60% [4] - 恒生指数滚动市盈率从年初8.96倍提升至10.49倍 [5] 南向资金持仓情况 - 南向资金持股数量5256.06亿股 较2025年初增加598.21亿股 [2] - 持仓市值超5.6万亿港元 较2025年初增加2.03万亿港元 浮盈1.2万亿港元 [2] - 金融行业持仓市值14517.43亿港元 信息技术11115.84亿港元 可选消费7175.67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持仓超5400亿港元 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小米集团-W、工商银行持仓均超2000亿港元 [2] - 近一个季度加仓金融行业1128.71亿港元 医疗保健461.75亿港元 可选消费265.48亿港元 [3] 行业与个股表现 - 创新药、科技、新消费、大金融板块表现亮眼 能源业、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跑输恒生指数 [4] - 美团-W、建设银行、中芯国际近一个季度净买入金额居前 分别达358.72亿、302.72亿、60.52亿港元 [3] - 腾讯控股累计上涨34.26% 工商银行上涨23.59% 阿里巴巴-W上涨48.94% [4] - 建设银行获南向资金增持67.84亿股 中国银行47.57亿股 工商银行34.10亿股 [3] 市场展望 - 政策发力驱动基本面修复 叠加资金面持续改善 港股有望进一步向上 [1][6] - 全球广义流动性依然充裕 恒生科技修复空间或更大 [6] - 关注高股息标的、政策利好板块(稳定币概念股、创新药、AI产业链)、中报业绩超预期板块 [7] - 优选景气改善+低估值行业 如互联网电商、游戏、煤炭水泥、社会服务、纺织服装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