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商银行(01398)
icon
搜索文档
工商银行接入通义千问,成果入选北京人工智能典型案例
快讯· 2025-07-22 12:20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 中国工商银行基于Qwen-VL-Max通义千问多模态大模型推出"商户智能审核助手" [1] - 该成果入选2025年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 [1] - 标志着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成效获得高度认可 [1]
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密集发行 我国5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夯实发展根基
金融时报· 2025-07-22 09:00
中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TLAC债券发行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5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中已有3家(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完成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工商银行已获监管批准[1][2] - 交通银行于6月16日发行400亿元2025年第一期TLAC债券,农业银行6月30日发行300亿元,中国银行7月10日发行500亿元[2] - 监管批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TLAC债务工具额度分别为600亿、1800亿、1500亿、30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2] TLAC债券的功能与意义 - TLAC债券可在银行破产清算时转换为股权或减记,作为内部纾困工具增强损失吸收能力,降低"大而不能倒"风险[1][2] - 发行TLAC债券展现银行主动满足国际监管标准的态度,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和市场信心[3] - 对金融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补充银行资本、增强风险应对能力,同时增加信用债供给品类,满足投资者高息资产需求[5] 监管框架与达标要求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2021年10月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建立TLAC监管体系[4] - 2022年前认定的G-SIBs需在2025年初和2028年初分阶段达标,2022年后认定的需在三年内达标[4] - 监管需完善TLAC债券发行交易处置规则,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银行需制定达标路径图并优化资本管理[4] 战略影响与发展方向 - TLAC达标是五大行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对国际监管规则的尊重,提升中国银行业国际声誉和话语权[6] - 以TLAC建设为契机,商业银行可提升资本实力、经营水平和风控能力,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更好服务实体经济[6] - 建议完善TLAC债券二级市场交易机制,构建合理的风险定价体系[5]
中证香港300价值指数报3176.85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建设银行等
金融界· 2025-07-21 22:28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300价值指数(HK300V,H11172)报3176 85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4 88% 近三个月上涨17 58% 年至今上涨19 70% [1] 指数构成 - 中证香港300风格指数系列包含4条指数:中证香港300成长指数、中证香港300价值指数、中证香港300相对成长指数、中证香港300相对价值指数 [1] -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 0点 [1] 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8 74% 其中建设银行(10 49%)、汇丰控股(9 78%)、中国移动(7 34%)为前三大成分股 [1] - 金融板块占比59 13% 通信服务(11 02%)与能源(10 44%)为第二、三大行业 [2] 市场与行业特征 - 全部成分股均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行业分布中房地产(7 33%)、工业(4 04%)、公用事业(2 80%)为次要权重板块 [2] 指数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单次调整样本比例不超过20% 设置缓冲区机制(Z值排名前80优先纳入 前120优先保留) [2] - 权重因子随定期调整变更 临时调整仅针对退市或重大公司事件 [2]
中金-银行:国有大行基本面分析手册
中金· 2025-07-21 22: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评级,但对多只银行股票给出“跑赢行业”评级,涉及的股票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 A、农业银行 - A、招商银行 - A、平安银行 - A、兴业银行 - A、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 H、中国银行 - H、农业银行 - H、招商银行 - H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有大行盈利能力并不差,虽 ROE 处于行业中等水平,但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较中小银行有明显优势,受益于资产端占比更高的按揭贷款和政府债券 [7]。 - 重申推荐经营稳健、高股息、业绩存在改善空间的国有大行,如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 [7]。 - 考虑到 ROE 和息差水平有望长期触底,银行估值应企稳回升,前向市净率有望修复到 2020 - 2021 年均值 0.7 - 0.8x 的水平,H 股修复空间或更大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能力:更低的杠杆,更高的资产回报率 - 2022 年国有大行平均 ROE 为 11.34%,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接近,平均 RORWA 达 1.43%,高于股份行(1.16%)和区域行(1.26%),低杠杆率致 ROE 不突出,2022 年末四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监管标准高出 2 - 5ppt [4][14]。 - 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较高原因:风险资产加权的净息差水平较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处于同业平均水平、成本收入比与同业差异不大、信用成本低于上市银行均值 [16]。 业绩表现:营收及利润增速波动更低 - 国有大行利润增速大部分时期低于股份行及区域行,2021 年后拨备前利润与同业平均接近,净利润增速低反映拨备计提审慎,除邮储外其他大行 1Q23 成本收入比在 30%以下 [36]。 - 国有大行历史营收增速略低于股份行及区域行,2021 年后差距缩小,1Q23 国有大行营收同比增长 3.0%,快于上市银行整体(1.4%),中行 1Q23 营收同比增长 11.6% [56]。 - 国有大行非息收入占比较低,2019 年后低于股份行,与区域行接近,交行、中行、建行非息收入贡献较高,建行、交行手续费占比较高 [61][69]。 资产:安全资产占比高,扩表逆周期特征 - 国有大行资产投向以贷款为主,2022 年末贷款占总资产比例达 58.6%,高于股份行(57.9%)及区域行(49.9%),“基建 + 按揭贷款”占贷款超 60%,高于股份行(39.6%)和区域行(43.6%)[73][78]。 - 国有大行扩表呈逆周期特点,2022 年后更明显,1Q23 国有大行总资产同比增长 13.9%,贷款同比增长 13.7%,高于上市银行整体水平,农行资产增速较快 [96][115]。 负债:存款占比高,提供稳定负债来源 - 国有大行存款占负债比重高,2022 年末存款占总负债比例达 79.2%,高于股份行(65.2%)及区域行(65.1%),贷存比较低,2022 年末为 80.6% [127]。 - 邮储存款占付息负债比重较高,1Q23 达 96.6%,零售存款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大行,2022 年末达 88.8%,2022 年国有大行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 [133]。 - 国有大行负债与资产增速同步提升,1Q23 总负债同比增长 14.4%,存款同比增长 14.8%,农行负债增速较快 [155][165]。 净息差:长期下行趋势有望企稳,相比同业更为稳定 - 国有大行净息差长期偏低,因风险偏好低,对公及零售贷款利率低于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低,虽有负债成本优势但整体息差仍低 [178]。 - 随着新发放贷款利率企稳和负债端存款利率下调,大行息差有望企稳,邮储息差较高,2022 年达 2.20%,中行 2022 年息差逆势提升 1bp [194][197]。 非息业务:手续费表现增速稳定,投资业务波动较大 - 国有大行净手续费收入增速长期偏低但波动小,2022 年后较行业平均有所改善,1Q23 同比增长 2.2%,快于股份行( - 13.8%)及区域行( - 18.0%),邮储银行 1Q23 净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 27.5% [212]。 - 国有大行其他非息收入波动大,1Q23 增速达 83.2%,高于股份行(18.9%)及区域行(22.2%),除邮储外其他五大行 1Q23 同比增速超 50%,农行增速达 319.9% [217]。 资产质量:拨备稳步提升,不良认定更加审慎 - 国有大行不良率介于股份行和区域行之间,略低于股份行平均,高于区域行,关注率低于股份行、高于区域行,逾期率较低,2022 年末为 1.09%,不良/逾期 90 + 比例为 190%,高于股份行(127%)及区域行(146%)[227]。 - 邮储账面风险指标较好,1Q23 不良率、关注率及 2022 年末逾期率均为六大行最低,2022 年末农行、建行不良/逾期 90 + 比例超 200% [239]。 - 国有大行拨备覆盖率高于股份行,低于区域行,1Q23 为 254%,较 2022 年末上升 3bp,邮储、农行拨备计提更充分,1Q23 拨备覆盖率分别达 381%和 303% [248][257]。 资本充足率:国有大行显著高于同业,新规更为利好 - 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长期高于股份行及区域行,2022 年末达 11.69%,工行、建行较高,风险加权资产增速低,占总资产比例低 [264]。 -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望帮助国有大行夯实资本充足水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有望提升 1ppt 左右 [264]。 银行估值评分框架:哪些银行享有估值溢价? - 参考 CAMEL 模型对上市银行资本、资产质量、管理、盈利能力、流动性及区域赋予不同权重打分,该体系比 ROE 对银行估值解释力更好 [280]。 - 国有大型银行综合评分和估值水平位于行业平均,合理估值约为 0.7 - 0.8 倍 P/B 左右,重申推荐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 [280]。
汇添富红利智选混合发起式A: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67.55万元 净值增长率6.4%
搜狐财经· 2025-07-21 18:09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二季度基金利润67.55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654元 [3] - 二季度基金净值增长率为6.4%,截至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1145.54万元 [3]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0.38%,位于同类可比基金325/615 [4] - 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2.76%,位于同类可比基金235/615 [4] - 基金成立以来夏普比率为0.1788 [8] - 基金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为8.18%,单季度最大回撤出现在2025年二季度为7.8% [9] 投资组合配置 - 基金属于偏股混合型基金,截至7月18日单位净值为1.112元 [3] - 报告期内保持高仓位运作,平均股票仓位为81.35%,同类平均为83.26% [12] - 2025年上半年末基金达到93.31%的最高仓位,2024年末最低为57.51% [12] - 超配港股高股息资产,适度超配银行、交运等低波动板块 [3] - 低配煤炭行业而超配有色金属行业 [3] - 自下而上选择估值便宜且兼具成长性的个股 [3] 重仓持股情况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基金重仓股包括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格力电器等 [16] 投资策略展望 - 预计红利风格将是A股市场重要投资主线 [3] - 将保持产品红利风格不漂移,在低波动和质量等风格上做阶段性暴露 [3]
为什么联名信用卡越来越少?
36氪· 2025-07-21 12:38
信用卡行业调整趋势 - 中国信用卡产业经历四十年发展后进入调整期,多家银行关停信用卡中心并停发联名卡产品[1] - 2025年以来至少7家大行停发22款联名卡,包括浦发西贝莜面村卡、中信QQ音乐卡等产品[2] - 停发后原持卡人将换发标准信用卡,原联名权益终止并按新卡标准享受服务[4] - 停发原因集中于"业务调整"(占比63%)和"合约到期"(占比21%)两类[6] 联名卡运营模式分析 - 联名卡占停发产品76%,具有银行金融服务+合作方权益的双重属性[5] - 该模式曾帮助银行快速获客,但存在权益同质化(相似度达68%)、用户留存率低(仅32%持续使用)等问题[9] - 热门IP联名卡在热度消退后吸引力下降,导致银行运营成本上升(单卡年均维护成本约85元)[9] - 合作模式不可持续性凸显,第三方权益兑现率仅41%,影响用户体验[9] 监管政策影响 - 2024年7月《信用卡业务新规》全面实施,要求睡眠卡比例控制在20%以内[10] - 新规促使银行清理低效卡种,2024年行业卡量同比下降5.14%至7.27亿张[11][13] - 交通银行信用卡量减少831万张,招行信用卡消费额下降3900亿元[11] - 多家银行对18个月无交易卡片进行限制处理,信用卡中心网点缩减37%[16] 银行转型举措 - 产品策略转向标准卡升级,如浦发14款联名卡统一更换为梦卡系列[14] - 架构调整加速,平安银行等将信用卡中心并入一级部门[16] - 资源聚焦高频消费场景,数字化营销投入增长42%[7] - 目标客群年轻化(25-35岁占比61%),注重刚性需求挖掘[18] 行业数据变化 - 人均持卡量从2020年0.56张降至2024年0.52张[11] - 卡总量连续三年负增长,2024年减少4000万张[13] - 头部银行发卡量普降,交行卡量降幅达11.6%[11] - 联名卡在存量卡中占比从31%降至19%[6][9]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21日(周一)中国工商银行账户贵金属行情
快讯· 2025-07-21 09:54
人民币账户黄金 - 中间价为774.56元 [2] - 银行买入价为774.31元 [2] - 银行卖出价为774.81元 [2] - 涨跌为12.26元 [2] 人民币账户白银 - 中间价为8.836元 [2] - 银行买入价为8.826元 [2] - 银行卖出价为8.846元 [2] - 涨跌为0.043元 [2] 人民币账户铂金 - 中间价为331.50元 [2] - 银行买入价为329.94元 [2] - 银行卖出价为333.06元 [2] - 涨跌为1.01元 [2] 人民币账户钯金 - 中间价为290.89元 [2] - 银行买入价为286.93元 [2] - 银行卖出价为297.10元 [2] - 涨跌为1.52元 [2]
股市必读:山东黄金(600547)7月18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297.25万元,占总成交额1.54%
搜狐财经· 2025-07-21 02:47
股价及交易数据 - 山东黄金7月18日收盘价为30.95元,上涨1.11%,换手率0.76%,成交量27.44万手,成交额8.4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297.25万元,占总成交额1.54%,游资资金净流出6594.24万元,占总成交额7.81%,散户资金净流入7891.5万元,占总成交额9.34% [1][4] 控股股东增持计划 - 控股股东山东黄金集团获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提供不超过9亿元贷款额度,期限不超过3年,专项用于增持公司股票 [2][4] - 增持计划时间为2025年4月9日起12个月内,拟增持金额不低于5亿元且不超过10亿元,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及金融机构专项贷款 [2] - 增持方式为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系统进行 [2]
工行2.5亿存款失踪案开庭审理,如何界定银行责任边界?
第一财经· 2025-07-20 23:04
工行2.5亿存款失踪案进展 - 案件于7月15日在南宁开庭审理 原告储户提交36组证据 工行提交9组证据 双方围绕银行内控失效与责任认定展开辩论 [1][3] - 原告指控银行存在三大管理漏洞:员工行为排查机制失效 异常支付核查缺失 营业场所管理失控 导致存款存入45分钟后被高管梁某盗取 [3] - 工行辩称业务流程合规 存单已提示风险 损失系犯罪行为所致 与银行无直接关联 [4] 案件背景与争议焦点 - 梁某利用高管身份窃取28名储户2.53亿元 2021年被判无期徒刑 但刑事判决未涉及银行退赔责任 [4] - 法律界争议集中在银行责任边界 有观点认为银行管理失职与损失存在因果关系 应承担过错赔偿 [4][8] - 受害储户除正常利息外 每月收取梁某提供的4.5%额外贴息 年化收益达54% 远超市面5%的存款利率 [5] 银行内控风险行业现状 - 近年频发类似案件:渤海银行28亿元存款蒸发 中信银行3亿元存单消失 浦发银行2.95亿元被违规质押 [7] - 行业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 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对高管管控不到位等问题 [8] - 《商业银行法》明确银行需保障存款人权益 法院在多起案件中判决银行承担补充赔偿或全额返还 [8] 储户资金安全防范建议 - 拒绝高息诱惑 警惕超市场利率的贴息存款 [9] - 避免在空白凭证签字 分散存放资金 单家银行不超过50万元以利用存款保险 [9] - 开通账户变动提醒 定期核对流水 发现异常立即挂失报案 [9]
工行2.5亿存款失踪案开庭审理,如何界定银行责任边界?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20 20:25
案件进展 - 工行2.5亿存款失踪案于7月15日在南宁开庭审理,原告储户起诉工商银行南宁分行等分支机构 [1] - 原告方提交36组证据,指控银行内控失效、员工监管缺失导致存款被盗 [2] - 工行提交9组证据辩称业务流程合规,损失系犯罪行为所致 [3] 银行管理漏洞 - 案件暴露工行存在三大系统性漏洞:员工行为排查失效、异常支付核查缺失、营业场所管理失控 [2] - 涉案员工梁某利用高管身份伪造流程,在存款存入45分钟后盗取资金 [2] - 银行此前收到预警但未采取有效拦截措施 [2] 行业风险事件 - 近年全国商业银行频发存款失踪案:渤海银行28亿元蒸发、中信银行3亿元存单消失、浦发银行2.95亿元被违规质押 [5] - 业内普遍认为银行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内控制度不落实、负责人管控不到位等问题 [5] 法律争议焦点 - 法律界争议银行责任边界,刑事判决未涉及退赔责任,储户通过民事途径追偿 [3] - 依据《商业银行法》,银行对内部人员职务犯罪负有预防义务,管理过失与损失存在因果关系 [6] 涉案资金特征 - 受害储户除正常利息外,每月收取梁某提供的4.5%额外贴息,年化收益达54%,远超工行3年期大额存单5%的利率水平 [4] 行业改进建议 - 业内人士呼吁银行强化内部管理、优化风控机制、加强员工行为监督 [1][5] - 监管部门需加大监管力度,细化规则并明确金融机构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的责任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