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中国(01918)

搜索文档
融创中国:前7个月销售额约250.8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05 22:37
销售数据 - 7月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5.3亿元,合同销售面积7.1万平方米,合同销售均价21550元/平方米 [2] - 2025年1-7月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50.8亿元,累计合同销售面积79.2万平方米,合同销售均价31670元/平方米 [2] 债务重组进展 - 境内债务重组方案已获债券持有人会议通过,提供债券购回、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及以资抵债三种选项 [2] - 2025年4月已完成40亿元境内债券的现金要约收购,实际购回金额8亿元 [2] - 选择股票选项的每100元面值债券可获得13.5股公司股份的处置所得资金净额收益权 [2] 股份配发安排 - 2025年7月3日与特殊目的公司订立认购协议,配发754,468,943股新股,相当于现有已发行股本7.04% [3] - 特殊目的公司处置股份所得资金净额将用于偿付55.88亿元相关境内债券 [3] - 发行后董事长孙宏斌持股比例从25.59%降至23.9% [3] 财务影响 - 股份发行事项预计偿还56亿元债务,缓解资金流动性压力 [3] - 公司强调不会从股份发行获得任何款项,纯为配合债务重组实施 [3] - 该举措有助于改善财务状况并促进长期业务恢复 [3]
融创中国7月合同销售额15.3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8-05 21:43
公司经营数据 - 7月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5.3亿元[1] - 7月合同销售面积约7.1万平方米[1] - 7月合同销售均价约2.16万元/平方米[1] 财务披露时点 - 8月5日披露7月未经审核经营简报[1]
创科实业中期营收约78亿美元 百胜中国二季度经营利润同比增逾一成
新浪财经· 2025-08-05 20:18
业绩速递 - 创科实业上半年营业额78亿美元同比增长7.5% 净利润6.2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 [1] - 百胜中国第二季度收入28亿美元同比增长4% 经营利润3.04亿美元同比增长14% [1] - 上美股份预计中期收入40.9亿-4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8%-17.3% 净利润5.4亿-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9%-35.8% [1] - 置富产业信托上半年收入8.54亿港元同比下降2% 可供分派收益3.77亿港元同比增长2.06% [1] - 子不语预计中期收入19亿-20.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40% 净利润1亿-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0% [1] - 时代天使预计中期净利润1340万-1480万美元同比增长538.1%-604.8% [1] - TOM集团上半年收入3.39亿港元同比增长1.13% 净亏损9869.8万港元同比收窄32.13% [2] - 五菱汽车预计中期净利润8400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加298% [2] - 力量发展预计中期净利同比减少50%-55% [2] - 南方锰业预计中期净利润超1.5亿港元同比扭亏为盈 [2] 公司要闻 - 融创中国前7月累计合约销售额250.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9.43% 7月合同销售金额1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1% [3] - 兴业控股附属公司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垦鑫能热电订立1亿元人民币融资租赁协议 [3] - 中国生物制药TQC3302软雾吸入制剂临床试验获NMPA批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 [3] 回购动态 - 汇丰控股斥资1.05亿港元回购110万股 回购价95.35-96.3港元 [3] - 恒生银行斥资2271.7万港元回购20万股 回购价113.1-114.2港元 [4]
融创中国(01918.HK)7月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5.3亿元
格隆汇· 2025-08-05 18:59
2025年7月单月销售表现 - 合同销售金额15.3亿元人民币 [1] - 合同销售面积7.1万平方米 [1] - 合同销售均价21550元/平方米 [1] 2025年1-7月累计销售表现 - 累计合同销售金额250.8亿元人民币 [1] - 累计合同销售面积79.2万平方米 [1] - 累计合同销售均价31670元/平方米 [1] 销售均价对比分析 - 7月单月销售均价较累计均价低10120元/平方米 [1] - 累计销售均价31670元/平方米显著高于单月21550元/平方米 [1]
融创中国(01918)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5 18:55
股本与股份 - 2025年7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15亿港元,与上月底持平[1] - 7月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增加7.54468943亿股,达114.69843543亿股[2][8] 债券情况 - 2023年发行的两笔不计息强制可转换债券本月换股后发行总额不变,月底可能发行股份数分别为1.88426901亿股和3083.3517万股[4] - 强制可转换债券及股东债券有相应转换价格规则[5][6][7] 其他事项 - 7月9日境内债务重组配发及发行新股,价格7.41元[8] - 本月证券发行等获董事会授权批准[10] - 购回及赎回股份注销等有相关规定[12]
融创中国(01918) - 2025年7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

2025-08-05 18:52
业绩总结 - 2025年7月合同销售金额约15.3亿元[3] - 2025年7月合同销售面积约7.1万平方米[3] - 2025年7月合同销售均价约21,550元/平方米[3] - 截至2025年7月底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250.8亿元[3] - 截至2025年7月底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79.2万平方米[3] - 截至2025年7月底合同销售均价约31,670元/平方米[3]
爆发式增长!港股公司掀起再融资热潮,今年金额已近1700亿港元
证券时报· 2025-07-31 19:37
港股配售市场爆发式增长 - 2025年港股配售市场在流动性充裕、估值修复及企业战略扩张需求推动下迎来爆发式增长 [1] - 今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通过配售募资金额接近1700亿港元,远超去年同期及2024年全年550.14亿港元 [1][8] - 已发布配售预案但未实施的募资金额接近260亿港元 [1][11] 典型案例分析 - 药明康德拟新增发行7380万股H股,配售价104.27港元/股(较收盘价折价6.90%),募资76.95亿港元,90%用于全球布局和产能建设 [5][6] - 比亚迪股份以435.09亿港元募资居首,占年内总规模25.62%;小米集团-W以426亿港元位列第二 [10] - 67家公司发布未实施配售预案,药明康德76.95亿港元计划募资规模最大,商汤、BOSS直聘等超10亿港元 [11] 市场驱动因素 - 港股配售高峰通常出现在流动性充裕、估值较高时期,如2021年266家公司募资3210.57亿港元 [12][13] - 当前市场环境改善:流动性提升、估值修复,新能源、互联网、AI、生物医药等行业募资需求旺盛 [14] - 港交所优化上市制度和再融资机制,提高市场效率与吸引力 [16] 行业趋势与资金用途 - 龙头企业通过配售提前储备现金"子弹",资金主要用于研发投入、业务扩张及债务偿还 [14] - 中金公司预计下半年港股新增募资规模1500亿-2000亿港元 [15] - 大额配售可能引发短期股价波动,但若资金用于提升竞争力(如比亚迪海外扩张、小米智能汽车布局),中长期或支撑股价 [16] 配售机制特点 - 港股配售规则灵活,包括闪电配售(最快24小时完成)、折价配售及"先旧后新"模式 [7] - "先旧后新"模式允许大股东先转让旧股再增发新股,加速资金到位 [7]
融创的“冰雪”,华发还没玩明白
36氪· 2025-07-31 16:41
融创资产处置与战略调整 - 2022年底至2023年初融创寻求央企及地方国企战投未果后转向自救[1] - 2021-2023年通过转让华南区域项目股权回笼资金:广州增城地块全转厦门国贸(2022年3月)、中山铭晟30%股权转中融信托(2022年4月)、深圳冰雪文旅城51%股权转华发(2023年1月作价35.8亿元)[1] - 深圳冰雪文旅城交易保留2025年11月前回购权及轻资产代建管理权 形成"国企注资+民企代建"合作范式[1] 华发接盘深圳冰雪文旅城项目细节 - 2023年1月华发100%控股项目 融创方管理层全面退出 华发高管向宇接任法人后由李挺继任[3] - 项目含63.55亿元未付地价款 华发追加超100亿元投资(含收购款及借款)[7] - 原规划46.1万㎡商业用地(41.97万㎡写字楼+3.64万㎡商业)占项目办公商业部分6成以上[6][7] 华发战略扩张与财务表现 - 2022-2023年逆周期扩张:权益拿地金额从142亿元(2021年行业第54)增至299亿元(2022年行业第10) 挖角20+名企高管[13][14] - 2024年收缩至10个一线城市 2025年上半年仅成都拿地12.6亿元[1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02.2亿元(+11%)但净利润1.68亿元(-86.69%) 主因高成本项目结转及减值计提[17] 深圳冰雪文旅城项目后续发展 - 2025年7月政府44.05亿元回收7块未建商业用地 致华发13.55亿元亏损(折价24.59%)[4] - 剩余冰雪世界及酒店部分仍由华发持有 融创热雪奇迹参与运营 项目处雪道施工阶段[11] - 交易含2026年5亿元工抵尾款条款 整体交易跨度达2020-2026年[20] 行业与企业运营数据 - 华发存货周转率0.07次/年(2024年底)显著低于行业均值0.3次[15] - 现金流量比率降至0.05 反映财务压力加剧[15] - 2023-2024年权益拿地金额从280亿元(行业第10)骤减至68亿元(行业第31)[19]
中证香港300内地高贝塔指数报1134.93点,前十大权重包含融创中国等
金融界· 2025-07-31 16:24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300内地高贝塔指数报1134.93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15.91% [1] - 近三个月上涨26.48% [1] - 年初至今上涨34.82% [1] 指数背景 - 指数基日为2005年12月30日 [1] - 基点1000.0点 [1] - 反映香港交易所上市证券整体表现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2] -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权重构成 - 十大权重股包括融创中国(3.98%)、招商证券(3.11%)、中国信达(2.77%)、微创医疗(2.64%)、中国金茂(2.59%)、中金公司(2.57%)、东方甄选(2.55%)、微创机器人-B(2.53%)、中国银河(2.51%)、新华保险(2.41%) [1] - 全部持仓集中于香港证券交易所(100.00%) [1] 行业分布 - 金融行业占比28.18% [1] - 医药卫生行业占比18.44% [1] - 房地产行业占比17.18% [1] - 信息技术行业占比16.55% [1] - 可选消费行业占比10.32% [1] - 通信服务行业占比6.02% [1] - 工业行业占比3.30% [1]
港股异动 内房股跌幅居前 6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继续回落 机构称地产后续政策或重在托底
金融界· 2025-07-31 11:30
股价表现 - 内房股普遍下跌 融创中国跌6.06%至1.55港元 新城发展跌5.64%至2.51港元 融信中国跌3.81%至0.202港元 富力地产跌2.15%至0.91港元 [1] 政策动向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及房地产领域篇幅较少 仅强调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及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1] - 政策举措重点在于托底 帮助房地产市场企稳 潜在需求包括城市更新及城中村和危旧城改造 [1] 行业数据 - 6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继续回落 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下跌至11.2% 跌幅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 [1] - 上半年行业盈利预计同比下降25% 全年盈利下降幅度预计收窄至13% [2] - 上半年开发利润率预计下降1个百分点至平均值11% [2] 销售预测 - 开发商今年合同销售预测下调5% 下半年在高基数下预计同比下降16% [2] - 2027财年行业盈利预计复苏 但受合同销售复苏不稳影响 2027年盈利预测下调3% [2] 目标价调整 - 行业平均目标价相应下调约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