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乐普生物(02157)
icon
搜索文档
乐普生物-B(02157):2024年业绩点评:营收大幅增长,多款核心产品进入研发晚期
华创证券· 2025-04-09 15: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推”评级,目标价为 6.02 港元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乐普生物 2024 年营收大幅增长,多款核心产品进入研发晚期,ADC 管线储备丰富,看好其 ADC 单药/联合疗法差异化适应症布局 [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8 亿元,同比增长 63.21%,其中普特利单抗销售收入 3.00 亿元,BD 收入 0.22 亿元,CDMO 服务收入 0.46 亿元;年内亏损 4.24 亿元,年末现金收支基本持平,货币资金余额 4.01 亿元 [1] 主要财务指标预测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368|895|1571|1772| |同比增速(%)|63.0%|143.4%|75.5%|12.7%| |归母净利润(百万)| -411| -100|138|196| |同比增速(%)| -1761.8%| -1761.8%|75.8%|238.7%| |每股盈利(元)| -0.24| -0.06|0.08|0.11| |市盈率(倍)| -13.2| -54.4|39.3|27.7| |市净率(倍)|7.7|9.0|7.3|5.8|[3]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 171,061.48 万股,已上市流通股 165,634.65 万股,总市值 58.50 亿港元,流通市值 56.65 亿港元,资产负债率 70.11%,每股净资产 0.41 元,12 个月内最高/最低价 6.50/2.16 港元 [4] 产品研发进展 - ADC 产品进入收获期,多款核心品种临床进展顺利,如 MRG003 单药治疗复发性/转移性鼻咽癌已递交 NDA 并被纳入优先评审,获 FDA 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头颈鳞癌 III 期临床积极入组;MRG002 完成治疗 HER2 高表达乳腺癌合并肝转移 II 期关键临床,III 期确证性临床入组;MRG004A 探索胰腺癌适应症,I 期临床数据优异;MRG006A 获中美 IND 批准,国内 I 期临床入组 [7] - IO+ADC 重点布局,联合疗法临床数据积极,如 MRG003+普特利单抗治疗鼻咽癌 II 期数据积极,ORR 为 66.7%,DCR 93.3%;MRG002+普特利单抗治疗尿路上皮癌 II 期临床完成,初步疗效数据良好,1.8 mg/kg 剂量组 ORR 70%,DCR 90.0% [7] - 早研管线临床前数据积极,多项目即将进入临床,如 CTM012 预计 2025 年 4 月进行中美 IND 申报;MRG007 消化道癌临床前数据积极,预计 2025 年内 IND 获批,其大中华区以外权益已授权,交易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 4700 万美元,公司有权收取最高 11.6 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 [7] 投资建议 - 根据最新业绩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8.95、15.71 和 17.72 亿元,同比增长 143.4%、75.5%和 12.7%;归母净利润为 -1.00、1.38 和 1.96 亿元;给予公司整体估值 103.05 亿港元,对应目标价 6.02 港元,维持“强推”评级 [7]
年报观察:乐普生物-B(2157.HK)的商业进阶与技术突围路径
格隆汇· 2025-04-01 19:32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开年以来港股技术性牛市下创新药企价值重估窗口开启,港股创新药“估值扩张弹性和空间”或强于A股 乐普生物2024年财报验证了被低估且具创新与商业化潜力的药企进入戴维斯双击通道的逻辑 公司凭借商业化能力强化和三大管线矩阵突破,处于业绩与估值双击临界点,正按下价值重构快进键 [1][4][21] 行业情况 市场表现 - 2025年开年以来港股创新药企价值重估窗口开启,年内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超20%,恒生医疗保健指数阶段涨幅超40%跑在市场前列 [1] 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支撑从中期带动行业加速发展,如去年《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发布、今年初丙类目录提及、两会政府报告提及支持创新药发展等 [19] - 全球医药产业投融资活动回暖,2024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融资总额约582亿美元,同比增加1.39%,投融资活动边际回暖利于创新药企融资现金流改善和估值提振 [19] 港股创新药优势 - 国金证券称随着AI医疗技术突破、政策全链条支持及商业化兑现能力提升,港股创新药“估值扩张弹性和空间”或强于A股 [4] 乐普生物情况 商业化能力 - 2024年公司凭借普佑恒®爆发式放量实现收入约3.68亿元,普佑恒®收入约3亿元,较2023年增长3倍,CMG901许可里程碑收入约2200万元,CDMO收入约4550万元,推动现金流良性循环 [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0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为战略布局提供资金保障 [6] - 公司打造专业化营销团队建立完整商业化闭环,普佑恒®纳入指南获专家临床背书;加速渠道网络下沉,截至2024年底完成全国27个省级采购平台准入,覆盖约81个核心城市 [6] 研发管线 - 公司构建“ADC+癌症免疫疗法+溶瘤病毒”三大管线协同驱动的研发矩阵,通过联用策略探索治疗窗突破,降低单一技术路线风险敞口并创造组合价值 [9] ADC管线 - MRG003:即将商业化,其ADC技术精准锁定鼻咽癌、头颈部鳞癌等适应症,临床设计有双重竞争优势,临床数据验证商业价值,国内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获FDA孤儿药资格及快速通道资格,获CDE、FDA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 [11] - MRG004A:I/II期临床,针对组织因子靶点设计,中美双报战略获实质进展,2024年ASCO大会披露数据显示在多种瘤种有疗效 [13] - MRG006A:I期临床,正在国内进行试验并获FDA的IND批准,2024年AACR大会临床前数据显示有强大抗肿瘤功能和良好耐受性 [14] - MRG007:临床前阶段,在消化道癌床前模型表现出强大抗肿瘤活性和良好治疗指数,今年1月与ArriVent合作,乐普生物可获超12亿美元款项 [15] 癌症免疫疗法和溶瘤病毒领域 - CTM012:新一代T细胞激动性抗CTM012,去年在中国及美国提交pre - IND申请 [16] - CG0070:溶瘤病毒免疫疗法,在中国完成I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获CDE纳入突破性治疗;美国合作伙伴进行MRCT III期临床研究,接受单剂治疗后任何时间达到完全缓解患者比例达75.5%(截至2025年1月20日) [16]
集采政策持续推进,恒生医疗ETF(513060)涨近1%,乐普生物-B、翰森制药涨超4%
搜狐财经· 2025-03-31 09:51
文章核心观点 本次流出的集采征求意见稿有望重塑投资者对院内用药的信心,部分优质仿制药企业有望迎来修复,恒生医疗ETF规模增长显著,杠杆资金持续布局,在收益、回撤、费率、跟踪精度和估值等方面表现良好 [3][4]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09:40,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0.02%,成分股乐普生物 - B、翰森制药、晶泰控股 - P、锦欣生殖、百济神州分别上涨4.72%、4.66%、4.13%、3.04%、2.66%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09:40,恒生医疗ETF上涨0.84%,最新价报0.48元,盘中成交额达2.30亿元,暂居可比ETF1/3 [1] 政策动态 - 3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召开优化医药集采工作研发会,会后《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流出,包括优化集采品种和投标企业准入标准等6个方面 [3] - 近几年集采政策持续推进,2024年第十批集采中标药品价格下降幅度增大,影响企业业绩和投资者信心,引发公众对药品质量担忧 [3] - 征求意见稿对集采多方面调整,有望取消唯低价中标规则,优化集采量分配,建立“爆仓”机制,优化支付机制,强化质量管控和监管 [3] 投资建议 - 征求意见稿有望重塑投资者对院内用药信心,部分优质仿制药企业有望迎来修复,建议关注拥有光脚品种且市场空间较大的企业 [4] 基金情况 - 恒生医疗ETF近半年规模增长2.70亿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1/3 [4] - 恒生医疗ETF最新融资买入额达4.20亿元,最新融资余额达5.76亿元 [4] - 截至2025年3月28日,恒生医疗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8.34%,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38.75%,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7.00% [4] - 截至2025年3月28日,恒生医疗ETF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2.04% [4] - 截至2025年3月28日,恒生医疗ETF近1年夏普比率为1.40 [4] - 截至2025年3月28日,恒生医疗ETF今年以来最大回撤6.06%,相对基准回撤0.45%,在可比基金中回撤最小 [5] - 恒生医疗ETF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5% [5] - 截至2025年3月28日,恒生医疗ETF今年以来跟踪误差为0.032%,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5] - 恒生医疗ETF跟踪的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最新市盈率仅25.15倍,处于近1年2.17%的分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5] - 截至2025年3月28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药明生物、百济神州等,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5.69% [5] 成分股表现 |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涨跌幅 | 权重 | | --- | --- | --- | --- | | 6160 | 百济神州 | 2.66% | 5.65% | | 1801 | 信达生物 | 1.73% | 2.27% | | 2269 | 药明生物 | -0.37% | 2.21% | | 9926 | 康方生物 | 2.41% | 1.87% | | 1093 | 石药集团 | -0.40% | 1.74% | | 1177 | 中国生物制药 | -0.80% | 1.56% | | 6618 | 京东健康 | -1.51% | 1.48% | | 2367 | 巨子生物 | 2.06% | 1.22% | | 1099 | 国药控股 | -0.76% | 1.17% | [7] 基金联接 - 恒生医疗ETF场外联接为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A:014424;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014425 [7]
生物医药板块强势上涨,恒生医疗ETF(513060)上涨2.11%,乐普生物-B涨超16%
搜狐财经· 2025-03-28 10:22
文章核心观点 第二届博鳌乐城干细胞大会推动国内干细胞产业规范化发展,财通证券看多创新药政策新周期带来的产业链共振上升,恒生医疗ETF相关指数和成分股表现良好且具备投资价值 [1][2]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28日09:47,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上涨1.80%,乐普生物 - B、再鼎医药等成分股跟涨,恒生医疗ETF(513060)上涨2.11%冲击3连涨,最新价报0.49元,盘中成交额4.69亿元,暂居可比ETF1/3,换手率3.35% [1] - 截至2025年3月27日,恒生医疗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8.34%,最长连涨月数4个月,最长连涨涨幅38.75%,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7.00% [3] - 截至2025年3月27日,恒生医疗ETF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2.02% [3] - 截至2025年3月21日,恒生医疗ETF近1年夏普比率1.14 [3] - 截至2025年3月27日,恒生医疗ETF今年以来最大回撤6.06%,相对基准回撤0.45%,在可比基金中回撤最小 [3] - 截至2025年3月27日,恒生医疗ETF今年以来跟踪误差0.033%,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4] 行业动态 - 第二届博鳌乐城干细胞大会公布中国干细胞行业价格收费标准、准入标准及首批获准收费项目清单,标志国内干细胞产业迈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 - 财通证券认为随着更多项目获批实施,基于干细胞的先进治疗手段将惠及民众,国内医疗创新行业有望迎来多重增量,看多创新药政策新周期带来的产业链共振上升,关注具有真创新能力的新药公司和细胞与基因治疗相关公司 [2] 基金规模与资金流向 - 恒生医疗ETF近1年规模增长34.09亿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1/3 [2] - 恒生医疗ETF最新融资买入额3.42亿元,最新融资余额6.09亿元 [2] 估值与权重股 - 恒生医疗ETF跟踪的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最新市盈率(PE - TTM)24.97倍,处于近1年2.18%的分位,处于历史低位 [4] - 截至2025年3月27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前十大权重股为药明生物、百济神州等,合计占比55.64% [4] 成分股涨跌幅与权重 |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涨跌幅 | 权重 | | --- | --- | --- | --- | | 6160 | 百济神州 | 4.01% | 5.65% | | 1801 | 信达生物 | 1.53% | 2.27% | | 2269 | 药明生物 | -1.80% | 2.21% | | 9926 | 康方生物 | 4.51% | 1.87% | | 1093 | 石药集团 | 1.63% | 1.74% | | 1177 | 中国生物制药 | 2.47% | 1.56% | | 6618 | 京东健康 | 1.49% | 1.48% | | 2367 | 巨子生物 | -0.74% | 1.22% | | 1099 | 国药控股 | 0.65% | 1.17% | [6] 基金相关信息 - 恒生医疗ETF管理费率0.50%,托管费率0.15% [3] - 恒生医疗ETF(513060),场外联接为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A:014424;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014425 [6]
乐普生物-B(02157.HK)2024年业绩亮眼:总收入大增63.2%,商业化强势增长
格隆汇APP· 2025-03-27 16:45
文章核心观点 乐普生物2024年总收入增长显著,各业务板块均有收入贡献,公司在商业化、销售渠道拓展、全球合作及研发等方面积极布局,2025年也有相应业务规划 [1][2][3] 分组1:收入情况 - 2024年集团总收入约为人民币3.678亿元,同比增长63.2% [1] - 2024年销售普佑恒®收入约人民币3.003亿元,是2023年的三倍 [1] - 2024年许可业务收入约人民币2200万元,来自CMG901许可协议里程碑付款及技术转让服务 [1][2] - 2024年CDMO服务收入约人民币4550万元 [1][3] 分组2:商业化与销售渠道 - 为普佑恒®建立高效销售和营销团队,负责产品推广等策略制定,通过学术活动建立品牌形象 [1] - 普特利单抗于2023年4月成功获纳入2023年CSCO及CSGO指南,获临床KOL高度认可 [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在中国27个省份采购平台完成招标程序,覆盖约81个城市,将扩大销售网络 [2] 分组3:全球合作 - 2023年KYM与AstraZeneca订立CMG901许可协议,2024年获相关收入约人民币2200万元 [2] - 2025年1月与ArriVent订立独家许可协议,授予其大中华区以外MRG007全球独家许可,公司最高可获12亿美元款项及销售净额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2] 分组4:CDMO服务与研发 - 2024年为乐普医疗及其附属公司提供CDMO服务获收入约人民币4550万元 [3] - 2025年预期CDMO相关收入不超过人民币3600万元 [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继续专注候选药物研发,评估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以提高产品管线竞争力 [3]
乐普生物-B(02157)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16: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总收入达人民币36780万元,同比增长63.2%[4] - 收入从2023年的约人民币22540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约人民币36780万元,增加约63.2%[12] - 公司报告期内总收入约为人民币36780万元,同比增长63.2%[20] - 2024年公司销售收入为人民币3.678亿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2.254亿元大幅增加63.2%[48] - 2024年销售成本为人民币7480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2830万元增幅为164.6%[49] - 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1.46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4330万元[50] - 2024年行政开支为人民币919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8670万元[51] - 2024年研发开支为人民币4.377亿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4.581亿元减少4.4%[52] - 2023年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收益为1.75亿元,2024年为510万元[54] - 公司财务收入由2023年的830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600万元,财务成本由2023年的1600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2300万元[58] - 截至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所得税开支为零[59] - 公司亏损由2023年的3030万元增至2024年的4.242亿元[60] - 2024年年内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亏损约为4.293亿元,2023年约为4.255亿元[62] - 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013亿元,较2023年的4.26亿元基本持平;2024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964亿元,较2023年的2.508亿元减少5440万元[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借款为7.944亿元,其中无抵押无担保银行借款5.341亿元,有抵押无担保银行借款2.603亿元;已使用银行授信额度8.836亿元,未动用6.664亿元[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3.67794亿元,2023年为2.25352亿元[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销售成本为7482.4万元,2023年为2827.7万元[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经营亏损为3.90765亿元,2023年经营利润为4796万元[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年内亏损为4.24193亿元,2023年为3030.1万元[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全面亏损总额为4.23216亿元,2023年为3063.2万元[83]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亏损和摊薄亏损均为0.24元,2023年均为0.01元[83] - 2024年资产总值22.81亿元,较2023年的23.84亿元下降4.34%[84] - 2024年权益总额6.82亿元,较2023年的8.89亿元下降23.27%[84] - 2024年负债总额15.99亿元,较2023年的14.96亿元增长6.90%[85] - 2024年净亏损约4.24亿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1.96亿元[88] - 2024年流动负债净额约3.9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01亿元[88] - 2024年销售医药产品收入3.00亿元,较2023年的1.01亿元增长196.23%[96] - 2024年许可收入2196.4万元,较2023年的1.24亿元下降82.29%[96] - 2024年CDMO服务收入4549.7万元,2023年无此项收入[96] - 2024年总收入3.68亿元,较2023年的2.25亿元增长63.21%[96] - 2024年区域市场总收入为367,794千元,其中中国内地345,830千元,海外21,964千元;2023年总收入为225,352千元,其中中国内地101,385千元,海外123,967千元[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确认许可收入约21,964,000元,2023年为123,967,000元[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确认向关联方乐普医疗及其附属公司提供CDMO服务收入约45,497,000元,2023年为零[100] - 2024年销售成本为74,824千元,2023年为28,277千元[106] - 2024年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为5,077千元,2023年为174,976千元[106] - 2024年其他利得╱(损失)净额为 - 21,651千元,2023年为213,523千元[10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411,376千元,2023年为22,096千元;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0.24元,2023年为0.01元[109]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46,232千元,扣除亏损拨备后为45,821千元;2023年分别为38,014千元和37,802千元[112] - 2024年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期末结余263,112千元,2023年为272,625千元[113]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总计236,135千元,其中少于一年211,469千元,一年以上24,666千元;2023年总计207,611千元[114]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集团旗下公司未派付或宣派任何股息[117] - 2024年及2023年公司无潜在普通股,每股摊薄亏损与每股基本亏损相同[11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普佑恆®商业化收入为人民币30030万元,约为2023年的三倍[4] - 公司录得CMG901许可收入约人民币2200万元[4] - 公司提供CDMO服务收入约人民币4550万元[4] - 2024年普佑恆销售收入约为人民币30030万元,是2023年(约人民币10140万元)的三倍[20] - 许可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2200万元,来自CMG901许可协议里程碑付款及技术转让服务[20] - 2024年CDMO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4550万元,2025年预期不超人民币3600万元[20] - 报告期内,公司在北京的制造厂运营一条2000L符合GMP标准的生物反应器生产线,提供CDMO服务确认收入4550万元[38] - 2024年CMG901里程碑付款及技术转让服务对外授权收入为人民币220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1.24亿元[48] - 2024年提供CDMO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500万元,2023年为零[48] - 来自关联方北京乐普医药及乐普药业的CDMO服务收入约45,497,000元,占集团总收入的12.37%,2023年为零[97] - 分配至余下CDMO服务履约责任的交易价为9,317,000元,预期未来五年内确认为收入[104] 公司业务合作与协议 - 2025年1月公司与ArriVent就MRG007订立协议,最高可收取12亿美元款项[9] - 2025年1月MRG007交易的一次性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总计4700万美元[11] - 2025年1月公司与ArriVent订立MRG007大中华区以外独家许可协议,最高获12亿美元款项[20] - 2023年2月KYM与阿斯利康订立CMG901全球独家许可协议[19] - 公司与ArriVent就MRG007订立独家许可协议,一次性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为4700万美元,最高可获11.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分级特许权使用费[39] - 2025年1月公司与ArriVent就MRG007订立独家许可协议,一次性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为4,700万美元,有权收取最高达11.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分级特许权使用费[118] - KYM与阿斯利康签订许可协议,将收取63.0百万美元首付款,有望获最多1,125.0百万美元额外付款[98][99] - KYM与AstraZeneca于2023年2月23日订立CMG901的全球独家许可协议[124] - 公司与ArriVent于2025年1月22日订立MRG0007的独家许可协议,许可地区为全球范围(不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124] 公司产品研发与临床进展 - 截至公告日,有1种临床/商业化阶段候选药物、7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3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联合疗法[15] - MRG006A获CDE的IND批准,CTM012及MRG007正推进进入临床研究阶段[15] - MRG003用于治疗R/M NPC的新NDA于2025年3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2024年7月获FDA授予BTD [21][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MRG003与普特利单抗联合治疗实体瘤II期研究中,R/M NPC的ORR和DCR分别为66.7%和93.3%,6个月PFS率和6个月DoR率分别为76.2%和83.3% [23] - 截至2024年7月,MRG002治疗HER2高表达BC肝转移II期研究的ORR及DCR分别为60.8%及86.3%,mPFS为8.6个月,mDoR为9.4个月 [25] - 截至2024年4月,MRG002与普特利单抗联合治疗HER2表达实体瘤,所有接受评估患者的ORR和DCR分别为64.0%和89.0% [26] - MRG002与普特利单抗联合治疗,MRG002 1.8 mg/kg剂量组患者可评估的ORR和DCR分别为70.0%和90.0% [26] - MRG002与普特利单抗联合治疗,HER2+患者可评估的ORR和DCR分别为70.6%和94.1% [26] - 截至2023年12月15日,MRG004A在PC患者2.0 mg/kg剂量组的ORR及DCR分别为33.3%及83.3% [28] - MRG004A在TF表达≥50%、3+强度及既往接受二线下治疗的5例PC患者中,ORR及DCR分别为80%及100%,mPFS为5.5个月 [28] - 2024年3月,MRG004A获FDA授予FTD,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PC [28] - 2024年7月,MRG006A获国家药监局的IND批准并开展I期临床试验 [30] - CMG901是中美首个获IND批准的CLDN18.2靶向ADC,截至2024年2月24日,2.2mg/kg剂量组患者ORR为48%,mPFS为4.8个月,mOS为11.8个月[32] - 公司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提交MRG007首个IND申请,初步临床开发重点为结直肠癌、胰腺癌和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前数据预计2025年4月在AACR年会上呈现[33] - 普佑恆®自2022年下半年起商业化用于治疗MSI - H/dMMR及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预计2025年ASCO年会上呈现长期生存结果及最新安全性概况[3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接受CG0070单药治疗的患者中74.5%在任何时间均达到CR,DOR中位数超27个月,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正进行I期临床试验并已完成入组[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正在进行一線MSI - 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IV期(M1c)黑色素瘤受试者一線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普特利单抗与伊立替康联合疗法患者入组正在进行[36] - 公司依托创新平台开发出MRG006A、MRG007及CTM012,已获MRG006A的IND批准,正在推进MRG007及CTM012进入临床研究阶段[37] - 公司Hi - TOPi平台用于ADC,具有链接体稳定、有效载荷效力好等特点,已开发出有全球首创新药潜力的MRG006A[37] - 公司T细胞衔接器平台TOPAbody可同时启动TCR信号和共刺激途径,基于此开发的CTM012已进入IND申报研究阶段,2024年在中国及美国提交pre - IND申请[37] 公司运营与设施情况 - 上海生物科技园建设竣工,研发中心已投入使用,生产设施设计总产能为12000L,已获得生产单抗及ADC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38] 公司股权与融资情况 - 公司于2024年5月24日完成配售5117万股H股,配售价每股4.58港元[66] - 公司在武汉滨会持有的股权比例由20.03%摊薄至11.84%,确认收益净额;部分出售于皓阳生物的投资,确认收益净额[62][65] - 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2.2975亿港元(约2.092亿元人民币),70%用于ADC候选产品,20%用于溶瘤病毒候选产品CG0070,10%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67] - 2024年公司完成配售51,170,
乐普生物-B:深度报告:商业化初见成效,ADC管线进入收获期
太平洋· 2024-12-23 18:23
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乐普生物"买入"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乐普生物的ADC管线即将进入收获期,商业化初见成效,多款ADC具备FIC潜质,ADC+IO进展顺利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乐普生物成立于2018年,通过"并购+引进"获得PD-1抗体、ADC药物等核心管线,形成3大产品管线,并于2022年成功登陆港交所 [58][61] - 公司共有9个子公司,包括厚德奥科、泰州翰中、美雅珂等,成功搭建了集研发、生产与商业化的一体化产业平台 [61] 创新与专利布局 - 乐普生物的研发布局清晰,通过并购获得PD-1切入肿瘤治疗领域,搭建完备的临床和商业化平台;以PD-1药物作为肿瘤治疗的基石,引进ADC和PD-1联用产生更优的临床效果;前瞻性布局TCE和溶瘤病毒,向着肿瘤治疗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64][65] - 公司已建立两个具备竞争力的研发平台:ADC技术平台Hi-TOPi、T cell engager平台TOPAbody [65] - 公司针对ADC药物和平台积极进行专利布局,构筑竞争的护城河 [79] ADC管线布局 - 乐普生物的ADC技术平台不断更新迭代,拥有临床验证过的VC-MMAE平台,并差异化布局多个创新的"链接体-有效载荷"平台,包括Hi-TOPi平台及其他早期阶段的平台 [108] - 公司已有5条ADC管线推进到临床阶段,其中2条即将申报IND,和普特利单抗具备良好的协同效应 [104] - 公司已将进度最快的两款ADC产品MRG003、MRG002分别与旗下PD-1单抗联用,全面探索IO+ADC联合用药的新机遇 [104] MRG003 - MRG003是国内进度领先的临床阶段的EGFR ADC药物,预计2024年下半年递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中国首款EGFR ADC新药 [111] - MRG003在NPC和HNSCC上展示出了良好的疗效,总体ORR为47.4%,DCR为79.0%,90%达到3个月DoR [28][49] - MRG003在HNSCC治疗的临床中,67例接受免疫治疗和铂类化疗后失败的HNSCC患者,ORR为30.6% [26] - MRG003和PD-1的联合用药处于临床2期,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鼻咽癌(NPC)患者中,ORR为77.8%,DCR为100% [139] MRG004A - MRG004A是乐普生物TF靶向的ADC,采用Synaffix的糖定点偶联技术,payload为MMAE,DAR值为4 [127] - MRG004A在胰腺癌患者中ORR达到33.3%,DCR为83.3%,有望为胰腺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 [149] - MRG004A已经先后于2023年12月和2024年3月获得FDA的官方认证,用于治疗胰腺癌(PC)的孤儿药资格(ODD)和快速通道资格(FTD)认定 [150] CMG901 - CMG901是乐普生物和康诺亚共同开发的Claudin18.2 ADC,主要适应症为胃癌和胰腺癌 [176] - CMG901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孤儿药认定及快速通道资格 [176] - 康诺亚和乐普生物共同宣布与阿斯利康就CMG901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获得6,3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最多11.25亿美元的潜在额外研发和销售相关的里程碑付款 [179] 盈利预测与估值 - 报告预测乐普生物2024/2025/2026年的收入分别是3.06/5.04/8.70亿元,用现金流折现和管线销售峰值倍数法进行估值,对应市值分别是100.8亿港元和114.1亿港元 [8]
乐普生物-B(02157)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4 16:3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值244100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84306千元[6] - 2024年6月30日负债总额153899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95606千元[6]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90201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888700千元[6] - 2024年6月30日收入133283千元,2023年6月30日为153553千元[6] - 2024年6月30日毛利112241千元,2023年6月30日为147798千元[6] - 2024年6月30日经营亏损184036千元,2023年6月30日为117995千元[6] - 2024年6月30日除所得税前亏损196966千元,2023年6月30日为141904千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约1.333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1.536亿元有所减少;普佑恆®销售收入约948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4400万元大幅增加约115.4%;CMG901许可业务确认收入约2070万元;CDMO服务确认收入约1780万元[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成本约210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580万元增加[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约438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1390万元增加[27] - 公司行政开支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3910万元减少约21.1%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080万元[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为2.166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6.6%(2023年同期为2.319亿元)[29] - 2024年上半年临床前研究成本减少300万元,原材料及耗材开支增加920万元,雇员福利开支减少1280万元,折旧及摊销成本减少660万元,其他开支减少123万元[30] - 2023年上半年金融负债公允价值收益为1770万元,2024年上半年为公允价值亏损10万元[31] - 财务收入由2023年上半年的550万元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260万元,财务成本基本不变,2024年上半年为850万元[33]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零(2023年同期为零),亏损由2023年上半年的1.419亿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1.97亿元[34]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51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3950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136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8760万元[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款为7.296亿元(2023年末为6.943亿元),其中无抵押无担保银行借款为4.493亿元(2023年末为3.94亿元),有抵押无担保银行借款为2.803亿元(2023年末为3.003亿元)[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63.05%(2023年末为62.73%)[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本承担为4.528亿元(2023年末为4.566亿元)[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491名雇员,2024年上半年总薪酬成本为9290万元,2023年同期为8920万元[42]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133,283千元,2023年同期为153,553千元,同比下降13.2%[69]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84,036千元,2023年同期为117,995千元,同比扩大56%[69] - 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216,610千元,2023年同期为231,872千元,同比下降6.6%[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696,928千元,2023年末为1,707,160千元,略有下降[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744,081千元,2023年末为677,146千元,同比增长10%[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值为2,441,009千元,2023年末为2,384,306千元,同比增长2.4%[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553,188千元,2023年末为596,045千元,同比下降7.2%[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985,811千元,2023年末为899,561千元,同比增长9.6%[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1,538,999千元,2023年末为1,495,606千元,同比增长2.9%[71]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每股亏损基本和摊薄均为0.12元,2023年同期为0.09元[69] - 2024年1 - 6月公司净亏损约1.97亿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1.15亿元[7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约2.42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5.14亿元[79] - 2024年1 - 6月经营所用现金为1.17亿元,2023年同期为8061万元[75] - 2024年1 - 6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361.9万元,2023年同期为8691.4万元[75] - 2024年1 - 6月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26亿元,2023年同期为7406.1万元[75] - 2024年1 - 6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8723.6万元,2023年同期减少8845.2万元[75] - 2024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14亿元,2023年同期为5.81亿元[75]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为63,628千元,金融负债为268,313千元;2023年12月31日金融资产为63,628千元[8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医药产品收入94,836千元,许可收入20,678千元,CDMO服务收入17,769千元;2023年同期销售医药产品收入44,033千元,许可收入109,520千元[91] - 2024年中国区域市场收入112,605千元,海外区域市场收入20,678千元;2023年中国区域市场收入44,033千元,海外区域市场收入109,520千元[9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联营公司KYM的许可收入20,678,000元,占总收入15.51%;2023年同期为109,520,000元,占比71.32%[9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关联方北京乐普医药的CDMO服务收入16,181,000元,占总收入12.14%;2023年同期为零[9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确认CDMO服务收入约17,769,000元;2023年同期为零[93] - 2024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政府补助202千元,个人所得税返还316千元,其他133千元,共计651千元;2023年同期政府补助1,644千元,个人所得税返还238千元,其他5千元,共计1,887千元[94] - 2024年上半年开支总额312,285千元,2023年同期为290,558千元[95] - 2024年上半年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亏损124千元,2023年同期收益17,737千元[9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亏损净额5,561千元,2023年同期为614千元[97]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净额亏损5,893千元,2023年同期亏损2,408千元,2024年和2023年资本化率分别为3.88%及4.01%[9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192,430千元,2023年同期为141,904千元,每股基本亏损分别为0.12元和0.09元[102]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21,608千元,折旧开支23,354千元[10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成本约614,682千元的上海生物园由在建工程转至楼宇[105] - 2024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92,943千元,2023年同期为89,193千元[95]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2,143千元,2023年同期为5,011千元[98] - 使用权资产期末账面净值为131,255千元,较2023年末的139,056千元有所下降[106] - 无形资产期末账面净值为432,902千元,较2023年末的434,221千元略有下降[107] - 联营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金额为122,652千元,较2023年末的126,685千元减少[108] - 其他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及按金流动部分于2024年6月30日为117,876千元,较2023年末的120,289千元减少[110] - 贸易应收款项于2024年6月30日为26,662千元,较2023年末的37,802千元减少[113]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中,杭州皓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股权投资于2024年6月30日为63,628千元,与2023年末持平[115] - 公司于2024年发行51,170,000股新H股,股本于2024年6月30日增至1,710,615千元[116] - 2024年上半年资本化产品开发成本为6,644千元[107] - 2024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添置3,385千元,出售756千元,折旧开支10,430千元[106] - 2024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添置13,889千元,摊销费用15,208千元[107] - 股份发行直接应占的增量成本约为人民币438.8万元,视为发行产生的股份溢价的扣减[117]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款(未审核)为72.961亿元,2023年12月31日(经审核)为69.4299亿元[121] - 2024年6月30日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抵销金额为1284.4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20.1万元[124] - 2024年6月30日应付可变对价(未审核)为26.8313亿元,2023年12月31日(经审核)为27.2625亿元[127] - 2024年6月30日经营租赁承担(未审核)为22.8048亿元,2023年12月31日(经审核)为20.7611亿元[129] - 2024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未审核)为45.2801亿元,2023年12月31日(经审核)为45.6596亿元[130] - 2024年6月30日潜在的合约里程碑责任付款约为5.26932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24亿元[131]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款抵押土地使用权及楼宇等账面价值分别约为5227.7万元及6.57598亿元,借款利率3.80% - 4.00%[1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联营公司的许可收入为20,678千元,2023年同期为109,520千元;来自关联方的CDMO服务收入为17,769千元,2023年同期为0千元[1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向关联方预付款项为3,44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90千元;应收关联方贸易款项为1,68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0千元[1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联营公司贸易款项为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679千元;应付北京普峰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其他款项及应计费用为3,55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701千元[1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对北京普峰医疗管理有限公司的租赁负债为32,64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647千元[1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薪资、奖金及其他津贴为2,351千元,2023年同期为3,403千元;退休金成本-定额供款计划为70千元,2023年同期为65千元[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
乐普生物-B(02157)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1 17:5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1.333亿元,2023年同期为1.536亿元[3] - 行政开支由2023年同期的3910万元减少21.1%至3080万元[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为2.166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6.6% [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股东应占期内亏损为1.924亿元,2023年同期为1.419亿元[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由2023年12月31日的4.26亿元增加20.6%至2024年6月30日的5.136亿元[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约1.333亿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约1.536亿人民币减少,普佑恆®销售收入约9480万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大幅增加约115.4%,CMG901许可业务确认收入约2070万人民币,CDMO服务确认收入约1780万人民币[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成本约2100万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约580万人民币增加[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约4380万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约1390万人民币增加[26] - 公司行政开支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3910万人民币减少约21.1%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080万人民币[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为2.166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6.6% [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临床前研究成本减少300万元,原材料及耗材开支增加920万元,雇员福利开支减少1280万元,折旧及摊销成本减少660万元,其他开支减少123万元 [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金融负债公允价值收益为1770万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公允价值亏损10万元 [30] - 财务收入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550万元减少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60万元,财务成本基本不变,为850万元 [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零 [32] - 公司亏损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419亿元增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97亿元 [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51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3950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136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8760万元 [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款为7.296亿元,其中无抵押无担保银行借款为4.493亿元,有抵押无担保银行借款为2.803亿元 [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3.05%,较2023年12月31日的62.73%略有上升 [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承担为4.52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66亿元[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共有491名雇员,2024年上半年总薪酬成本为9290万元,2023年上半年为8920万元[37]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1.33283亿元,销售成本为2104.2万元;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53553亿元,销售成本为575.5万元[40]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84036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1.17995亿元[40]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96966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1.41904亿元[40]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1.96966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1.41904亿元[40] - 2024年上半年全面亏损总额为1.96881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1.42456亿元[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6.9692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0716亿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7.44081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6.77146亿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值为24.4100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84306亿元[42]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553,188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96,045千元有所下降;流动负债总额为985,811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99,561千元有所上升;负债总额为1,538,999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95,606千元有所上升[43] - 2024年上半年销售医药产品收入为94,836千元,2023年为44,033千元;许可收入2024年为20,678千元,2023年为109,520千元;CDMO服务收入2024年为17,769千元,2023年为零[50]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收入为112,605千元,2023年为44,033千元;海外市场收入2024年为20,678千元,2023年为109,520千元[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联营公司KYM的许可收入约20,678,000元,占总收入15.51%(2023年同期占比71.32%)[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关联方北京乐普医药的CDMO服务收入约16,181,000元,占总收入12.14%(2023年同期占比为零)[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确认CDMO服务收入约人民币1776.9万元,2023年同期为零[51] - 2024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9294.3万元,2023年同期为8919.3万元;临床研究相关开支8467万元,2023年同期为8535万元等,各项开支有不同变化[52] - 2024年上半年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亏损12.4万元,2023年同期收益1773.7万元[5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19243万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6.70129亿股,每股基本亏损0.12元;2023年同期亏损14190.4万元,加权平均数16.59445亿股,每股基本亏损0.09元[56] - 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按账龄分析,2024年6月30日0 - 30日为2332.4万元,31 - 60日为25.3万元等[58] - 2024年6月30日向非控股权益收购泰州翰中生物医药有限公司40%股权产生的应付可变对价为268,31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72,625千元[61] - 2024年6月30日应付可变对价非流动部分为254,70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2,174千元[6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期末结余为268,313千元,2023年同期为429,864千元[61]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少于一年的为221,38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6,909千元[62]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一至两年的为6,66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702千元[62]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计228,04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7,611千元[62]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派付或宣派任何股息[63] - 2024年6月30日后,无重大事项需在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披露[63] 普佑恆®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普佑恆®销售收入为948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一倍[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1.333亿元,主要来自普佑恆®销售[1] - 2024年上半年普佑恆销售收入约为人民币948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人民币4400万元增加一倍[8] - 普佑恆®自2022年下半年起商业化用于治疗MSI - H/dMMR及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18] - 2023年4月,普佑恆®两项适应症被纳入2023年CSCO指南,治疗晚期和复发性MSI - H/dMMR妇科肿瘤的普佑恆®被纳入2023年CSGO指南[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普佑恆®正在进行一線MSI - 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IV期(M1c)黑色素瘤受试者一线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以及普特利单抗与伊立替康联合疗法的III期临床研究且患者入组正在进行中[18] 公司产品研发进展 - 2024年7月,MRG003获FDA授予BTD [1][3] - 2024年7月,MRG006A获IND批准,8月实现首例患者入组[3] - 公司战略性布局多个肿瘤产品管线,有七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MRG003完成NPC IIb期关键临床研究的患者入组,正在进行HNSCC III期临床研究[9] - 2024年7月FDA就MRG003治疗R/M NPC授予BTD,公司预期2024年下半年于中国申报NDA[10] - MRG003在II期至少接受一次肿瘤评估的NPC及HNSCC患者中,ORR分别为77.8%及60%,DCR分别为100%及80%[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MRG002完成HER2高表达BC肝转移II期关键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正在进行HER2阳性BC的III期临床研究[13] - MRG002正在进行开放、随机、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对比其与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方案治疗HER2阳性、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UC患者[13] - MRG002与普特利单抗联合治疗HER2表达实体瘤的II期试验已观察到良好初步数据,预期于2024年ESMO大会上呈现[13] - 截至2023年12月15日,MRG004A在PC患者2.0mg/kg剂量组的ORR为33.3%,DCR为83.3%;在TF表达≥50%、3+强度及既往接受二線或以下治疗的5例PC患者中,ORR为80%,DCR为100%,mPFS为5.5个月[14] - 2024年3月,MRG004A获FDA授予FTD,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PC[14] - 截至2024年2月24日,CMG901的2.2mg/kg剂量组患者ORR为48%,mPFS为4.8个月,mOS为11.8个月[17] - 2024年3月发布CMG901国际多中心III期研究,首例患者于2024年4月接受首次给药[17] - 截至2024年4月1日,CG0070患者CR率为75.2%,无膀胱切除生存率为92.4%[19] - 2023年12月,CG0070于美国获FDA授予FTD及BTD[19] - 2024年7月MRG006A获IND批准,8月实现首例患者入组[16] - 公司计划2024年下半年在中国就MRG003申报NDA,并加快审批进程[23] - 公司基于创新平台开发出MRG006A、MRG007及CTM012,MRG006A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CTM012已进入IND申报研究阶段,计划2024年申报IND[20] - 公司Hi - TOPi平台用于开发ADC,具有链接体稳定、有效载荷效力好等特点,已开发出MRG006A[20] - 公司T细胞衔接器平台TOPAbody可同时启动TCR信号和共刺激途径,活性受限,基于此开发了CTM012[20] 公司CDMO业务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约为人民币1.333亿元,主要来自销售普佑恆、许可业务及CDMO服务[8] - 许可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2070万元,CDMO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1780万元[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在26个省份的采购平台上完成招标程序,通过各种销售渠道覆盖约78个城市[8] - 报告期内,公司在北京的制造厂运营一条2000L符合GMP标准的生物反应器生产线,提供CDMO服务确认收入1780万人民币,上海生物科技园生产设施设计总产能为12000L[21] 公司股权配售情况 - 公司通过配售5117万股H股,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2975亿港元(相当于约2.092亿元),70%用于ADC候选产品,20%用于溶瘤病毒候选产品CG0070,10%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34][35] - 2024年5月24日公司完成配售51,170,000股新H股,所得
乐普生物-B(02157)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7:01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度总收入为2.25亿人民币,虧損大幅下降[9] - 公司2023年度净虧損约为0.30亿人民币,较上年大幅度收窄约96%[13] - 公司在2023年实现了突破性收入,同时显著减少亏损[36] - 公司报告期内总收入为人民币225.4百万元,主要来自许可业务和普佑恒®商业化,取得了约124.0百万元的确认收入[37] - 公司的收入大幅增加,投资活动带来的其他利得增加,使得亏损较上一年度显著减少约95.7%[39] - 公司2023年收入为人民币225.4百万元,同比增长1,347.2%[86] - 公司2023年销售成本为人民币28.3百万元,同比增长1,310.3%[87] - 公司2023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43.3百万元[88] - 公司2023年行政开支减少至人民币86.7百万元,主要由于上市开支减少[91] - 公司2023年研发开支为人民币458.1百万元,其中临床研究相关开支占37.9%[93] - 公司2023年净亏损较2022年显著减少,为人民币30.3百万元[96] - 公司采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的经调整报告期净亏损为30.3百万元,用于比较不同期间和公司间的经营表现[97] - 2023年度经调整年内净亏损为约人民币250.6百万元,较2022年度减少约449百万元[99] - 2023年度年内亏损为人民币30,301千元,较2022年度减少约669,441千元[100] - 2023年度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50.8百万元,较2022年度减少230.1百万元[101] - 2023年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26.0百万元,较2022年度减少243.4百万元[101] - 2023年度集团銀行借款为人民币694.3百万元,较2022年度增加44.3百万元[102] - 2023年度有抵押无担保银行借款为人民币300.3百万元,较2022年度减少20.1百万元[103] - 2023年度资产负债率为62.73%,较2022年度下降1.66%[105] - 公司通过投资活动获得了其他收益,包括部分出售皓阳生物投资和持股比例变动带来的利得[38] 产品研发与商业化 - 公司正在进行TF靶向ADC产品MRG004A在胰腺癌(PC)适应症上的I/II期临床试验,看到了积极的有效性信号[16] - CG0070是治疗经BCG治疗失败的膀胱癌的溶瘤腺病毒,目前在美国展开III期临床研究[18] - 公司已完成MRG003与普特利单抗联合治疗实体瘤的I期试验,观察到良好的初步数据[19] - 公司正在进行MRG002与普特利单抗联合治疗HER2表达实体瘤患者的II期试验,观察到良好的数据[20] - 公司在Hi-TOPi ADC平台上开发了候选药物MRG006A,已进入IND申报阶段[21] - 公司在T细胞銜接器TOPAbody多抗平台上开发了候选药物CTM012,已进入IND申报阶段[22] - 公司将加快ADC产品MRG003和MRG002的开发,预计将在2024年申报NDA[24] - 公司已战略性设计多个腫瘤產品管線,包括多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其中一种已获得上市批准[30] - 公司的管道中有多个候选药物处于不同的临床阶段,包括针对不同适应症的靶向ADC药物[32] - 公司的核心产品普佑恒®获得了治疗MSI-H/dMMR和黑色素瘤的上市批准,并正在进行相关临床研究[33] - 公司与AstraZeneca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协议,涉及CMG901的研究、开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34] - CG0070的MRCT临床试验由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除了在中国进行的Ia期临床试验外,还在进行其他试验[35] - MRG004A是一种TF靶向位点特异性偶联创新ADC药物,已获FDA授予ODD,用于治疗PC[50] - MRG001是一种临床进度领先的CD20靶向ADC药物,在DLBCL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数据,包括CR率和ORR[53] - CMG901是一种CLDN18.2靶向ADC,在治疗晚期GC/GEJ患者中表现出优秀的疗效,包括ORR和mPFS[56] - 普佑恆®(普特利单抗注射液)用于治疗MSI-H/dMMR结直肠癌、黑色素瘤和妇科肿瘤,已被纳入多项临床指南[58] - CG0070是治疗BCG治疗无应答膀胱癌的溶瘤腺病毒,已获FDA授予FTD及BTD[62] - 公司已开发出全球领先的ADC候选药物MRG006A和新一代T细胞激动性抗体CTM012[68] - MRG006A已进入IND申报研究阶段,预计将于2024年第二季度申报IND[70] - CTM012已进入IND申报研究阶段,计划于2024年申报IND[72] - 公司在北京建立了符合GMP标准的生产厂房,并提供CDMO生产服务[73] - 上海生物科技园的生产设施已初步竣工验收,总产能为12,000L[74] 公司治理与管理团队 - 公司创始人蒲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