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普生物(02157)

搜索文档
乐普生物(02157)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4 11:10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1,804,439,838股,面值1元,总额1,804,439,838元[1] - 截至2025年8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及总数均为1,804,439,838股,库存为0[2] - 2025年8月各项股份数目无增减变动[1][2]
港股生物科技股集体下挫,博安生物跌超12%
格隆汇APP· 2025-08-28 13:50
港股生物科技股整体表现 - 行业出现集体下跌 多只股票跌幅超过6% [1] - 跌幅最大股票为药明巨诺-B下跌12.95%和博安生物下跌12.53% [2] 个股表现详情 - 药明巨诺-B(02126)跌幅12.95%至4.840港元 [2] - 博安生物(06952)跌幅12.53%至13.750港元 [2] - 维立志博-B(09887)跌幅9.93%至58.950港元 [2] - 北海康成-B(01228)跌幅9.75%至2.130港元 [2] - 圣诺医药-B(02257)跌幅9.64%至8.810港元 [2] - MIRXES-B(02629)跌幅8.43%至42.800港元 [2] - 昭衍新药(06127)跌幅7.56%至20.060港元 [2] - 科济药业-B(02171)跌幅6.98%至20.000港元 [2] - 银诺医药-B(02591)跌幅6.87%至44.180港元 [2] - 中国抗体-B(03681)跌幅6.69%至2.370港元 [2] - 三叶草生物-B(02197)跌幅6.58%至0.710港元 [2] - 乐普生物-B(02157)跌幅6.49%至8.500港元 [2] - 云顶新耀(01952)跌幅6.08%至65.650港元 [2] - 华领医药-B(02552)跌幅5.87%至3.210港元 [2] - 官明昂科-B(01541)跌幅5.78%至11.080港元 [2]
乐普生物-B(02157):EGFRADC获批上市值得期待,多个管线产品快速推进中
国投证券· 2025-08-27 21:47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首次给予买入-A投资评级 [4] - 6个月目标价为11.92港元 [4] - 当前股价为9.41港元(截至2025年8月26日) [4] 核心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中期营业收入4.66亿元,归母净利润0.42亿元 [1]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7.5亿元、8.8亿元、17.9亿元 [2]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0.8亿元、0.1亿元、2.9亿元 [2] - 2025年预计毛利率85%,2027年提升至88% [7] - 2027年预计净利润率达18.41% [6] 核心产品管线进展 - EGFR ADC MRG003鼻咽癌适应症处于NDA上市审核阶段 [1] - MRG003联用PD-1的R/M鼻咽癌适应症进入3期临床 [1] - MRG003单药治疗二线及以上头颈癌适应症进入3期临床 [1] - 计划在ESMO 2025年会披露MRG003联合PD-1的头颈癌2期数据及鼻咽癌2期数据 [1] - TF ADC MRG004A于2025年8月进入3期注册临床 [2] - 溶瘤病毒CG0070完成中国1期入组,正与CDE沟通单药注册路径 [2] - GPC3 ADC MRG006A完成1a期探索,正在进行1b期扩组 [2] - CDH17 ADC MRG007取得中国IND,国内开始1期爬坡 [2] 对外合作与资产转让 - 已达成CDH17 ADC MRG007的授权合作 [2] - 完成2个TCE相关IP资产的转让许可 [2] - 后续其他产品潜在授权合作值得期待 [2] 估值与财务模型 - 采用DCF估值模型,预测期自由现金流从2025年-1.7亿元改善至2027年1.7亿元 [7] - 终值现值108亿元,总市值197亿元(折合215亿港元) [7] - 总股本18.04亿股,对应目标价11.92港元 [7] - 2027年预计ROE达31.66% [6] 市场表现与市值 - 总市值169.8亿港元,流通市值169.8亿港元 [4] - 12个月价格区间2.27-10.18港元 [4] - 过去12个月绝对收益282.5% [5]
乐普生物-B(02157)上涨6.16%,报10.17元/股
金融界· 2025-08-22 12:26
股价表现 - 8月22日盘中股价上涨6.16%至10.17港元/股,成交额达2.0亿元人民币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4.6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4174.5万元人民币 [1] - 归属股东应占溢利417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1.69% [1] - 基本每股收益0.02元人民币 [1] 业务定位 - 公司专注于肿瘤治疗领域生物制药研发,市场集中在中国 [1] - 在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领域拥有创新成果 [1] - 具备药物发现、临床开发、CMC及GMP合规生产的端到端能力 [1] - 已建立专业销售和营销团队 [1]
港股创新药概念午后走高,乐普生物涨超9%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13:30
港股创新药概念股表现 - 港股创新药概念板块午后走高 乐普生物涨超9% 复宏汉霖涨超5% 君实生物和荣昌生物等个股跟涨 [1] 个股涨幅情况 - 乐普生物(02157 HK)涨幅超过9% [1] - 复宏汉霖(02696 HK)涨幅超过5% [1] - 君实生物(01877 HK)和荣昌生物(09995 HK)等个股跟随上涨 [1] 新闻来源 - 文章来源为每日经济新闻 [2]
港股高开 内资券商股全线上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09:5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报25216点上涨0.20% [1] - 恒生科技指数报5528点下跌0.23% [1] 港交所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 [3] - 净利润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创历史新高 [3] - 新股市场融资额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 [3] - 研究24小时交易机制推动股价最高报447港元上涨1.31% [4] 行业板块动态 - 内资券商股全线走高其中国泰君安国际涨超5% [4] - 科网股涨跌不一网易涨超1%百度跌超1% [4] - 创新药概念回暖乐普生物涨超4% [4] - 黄金股普涨中国白银集团涨超3% [4] ETF产品表现 - 港股通创新药ETF和香港证券ETF涨超1% [5] - 恒生生物科技ETF与恒生创新药ETF呈现较强表现 [5] - 中韩半导体ETF等跨境ETF同步走强 [5]
智通港股早知道 | 港交所(00388)将研究24小时交易机制 美联储会议纪要:关税对商品价格通胀构成上行压力
智通财经· 2025-08-21 08:03
港交所交易机制研究 - 港交所将研究24小时交易机制 借鉴纳斯达克拟于2026年下半年实施的每周5天24小时交易机制经验 [1] - 港交所秉持审慎渐进原则 需待交易系统升级 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及监管框架配套成熟后逐步完善 [1] - 港交所技术系统在2025年底前支持T+1结算周期 市场实行T+1结算需征求多方参与者意见 [1] 美股市场表现 - 标普500指数下跌0.24%至6395.78点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0.67%至21172.86点 [2] -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微涨0.04%至44938.31点 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 英特尔跌约7% [2]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0.33% 老虎证券涨逾4% 晶科能源和贝壳涨超2% [2]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新规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3] - 参股型并购贷款要求单次取得目标企业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0% [3] - 已持有20%及以上股权时 单次受让或认购比例不得低于5%可申请参股型并购贷款 [3] 美联储货币政策 - 美联储7月会议维持利率不变 两位具有投票权官员投反对票 为1993年以来首次 [4] - 大多数官员强调通胀风险超过劳动力市场担忧 认为通胀上行风险更大 [4] - 会议纪要显示关税对商品价格通胀构成上行压力 FOMC内部分歧不断扩大 [4] 企业分拆上市 - 阿里巴巴计划分拆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 [5] - 斑马自2024年12月27日起不再纳入阿里巴巴并表范围 香港联交所已确认可分拆 [5] 矿业电力供应 - 洛阳钼业厄瓜多尔奥丁矿业签署232兆瓦供电排他协议 为金矿开发提供电力保障 [6][7] - 奥丁矿业需约230兆瓦电力供应 Elit公司成为优先供电保障单位 [6][7] - 洛阳钼业于6月24日完成对奥丁矿业收购 成功布局黄金资源 [7] 企业季度业绩 - 百度集团第二季度总收入327.13亿元同比减少4% 归母净利润73.22亿元同比增加33% [8] - 华住集团第二季度总收入64.26亿元同比增加4.52% 股东应占净利润15.44亿元同比增加44.7% [9] - 中国东方集团预期中期净溢利不少于2.20亿元 同比增幅不少于70% [10] - 丽珠医药上半年归母净利12.81亿元同比增长9.4% 营业收入62.72亿元同比减少0.17% [11] - BOSS直聘第二季度股东应占净利润7.16亿元同比增加69.87% 总收入21.02亿元同比增加9.69% [12] - 新鸿基公司中期股东应占溢利8.87亿港元同比增加1076% 总收益28亿港元同比增加43.47% [13] - 映宇宙预期中期净利润不低于2.6亿元 同比涨幅超过90% [14] - 永胜医疗中期股东应占溢利5162.9万港元同比增加55.1% 收入4.49亿港元同比增加18.05% [15] - 乐普生物上半年收入4.66亿元同比增加249.59%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4174.5万元实现扭亏 [16] - 汇量科技预计中期净溢利3000万-3800万美元 去年同期为734万美元 [17] - 金山软件中期股东应占溢利8.16亿元同比增加20.41% 第二季度股东应占溢利5.32亿元同比增加35.36% [18] - 众安在线中期股东应占溢利6.68亿元同比增加1103.54% 保险服务业绩6.81亿元同比增加96.67% [19] - 药师帮股东应占溢利7811.7万元同比增长258% 收入98.43亿元同比增长11.7% [20] - 晶苑国际中期股东应占溢利9826.5万美元同比增长17% 收益12.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4% [21] - 远洋集团预计中期股东应占溢利95亿-110亿元 去年同期亏损53.82亿元 [22] - 金山云上半年经调整EBITDA约7.25亿元同比增长672.62% 收入43.19亿元同比增长17.8% [23] 医药研发进展 - 和誉医药口服PD-L1抑制剂ABSK043与KRAS G12C抑制剂联合用药IND申请获CDE批准 [24] - 联合用药针对KRAS 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2025年3月达成合作协议 [24] 家庭护理行业 - 圣贝拉中期股东应占溢利3.27亿元实现扭亏 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25.6% [25] - 毛利率提升至37.6% 月子中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3% 家庭护理服务收入增长41.4% [25] - 受托管理月子中心数量增至53家 受托管理门店收入增长159.6% 食品业务收入增长10.5% [25]
红杉中国押注:创新药中式NewCo第一单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20:59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行业出现首笔由中国投资机构主导的NewCo交易 标志着本土资本在药物资产价值重塑中扮演关键角色 [2][4][6] - NewCo模式从海外主导的"出海"导向 转变为利用中国临床效率与成本优势提升全球药物价值的本土化范式 [3][12][13] - 该交易通过"中国资产+中国资本+中国团队"模式 实现资产剥离与价值增值的双重目标 首付款1000万美元并保留8.48亿美元潜在收益 [6][7][12] NewCo交易模式演变 - 传统NewCo由海外基金主导 2024年前中国14笔交易买方均为Atlas Venture等美国基金 [2][5] - 红杉中国联合6家机构开创本土NewCo范式 对乐普生物TCE实体瘤管线投资4100万美元 [6][7] - 交易结构包含三方利益协调:新公司创始人、投资方及上市公司 需专业融资能力促成 [10] 交易细节与架构 - 乐普生物获得1000万美元首付款 保留10%股权及8.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与销售分成 [7] - 新公司Excalipoint由原研发负责人方磊操盘 确保技术无缝衔接 [8][9] - 财务专家朱杰伦负责融资与业务拓展 其投行背景与共事经历为关键促成因素 [10] 中国本土化优势 - 本土临床试验成本仅为欧美1/5-1/7:中国受试者成本30-40万元/人 美国为20-30万美元/人 [13] - 临床推进速度比美国快5倍 初始投资需求仅2000-3000万美元 远低于美国的1亿美元 [13] - 跨国药企日益认可中国临床数据 无需强制美国数据即可完成交易 [12] 行业影响与认知 - 创新药企视首付款为买方诚意指标 部分企业认为NewCo是"割青苗"行为 [17] - 未上市药企仍面临募资困境 NewCo成为资金获取重要渠道 [17] - 交易达成推动股价上涨:康诺亚股价从27港元涨至71港元 荃信生物股价翻倍 [20] 全球NewCo本质 - 核心是资产与风险剥离:辉瑞炎症性肠病药物通过NewCo被罗氏71亿美元收购 诺华药物通过NewCo获30亿美元回购 [21] - 职业经理人团队至关重要 需与跨国药企有密切人脉联系并熟悉管线需求 [16] - 存在研发失败风险:阿尔茨海默症药物投入500万美元后临床失败 [22]
红杉中国押注:创新药中式NewCo第一单
经济观察网· 2025-08-20 20:31
NewCo交易模式兴起 - 维韦克·拉马斯瓦米创立NewCo模式 通过低价收购大药企搁置药物 经研发增值后转售获利 成为亿万富翁 [2] - 2024年以来中国创新药行业已发生14笔NewCo交易 卖方包括恒瑞医药等大公司和荃信生物等小型创新药企 [2] - 买方最初以美国基金为主 包括Atlas Venture、Orbimed、RA Capital等明星基金 [3] 首笔中国基金主导交易 - 2025年8月红杉中国联合6家中国基金完成首笔中国买方主导的NewCo交易 与乐普生物达成TCE管线交易 [5] - 交易首付款1000万美元 乐普生物保留新公司Excalipoint 10%股权 潜在获得总额8.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 [6] - 红杉中国等机构向Excalipoint注入4100万美元A轮投资 [6] 交易结构特点 - 涉及三方利益协调:新公司创始人方磊等 新投资人红杉等 上市公司乐普生物 [8] - 原研发负责人方磊出任高管 确保核心技术无缝衔接 朱杰伦负责融资与业务拓展 [7][8] - 与传统股权融资不同 需要复杂交易结构设计 [8] 中国本土化演进 - 形成"中国创新药资产+中国资本+中国职业经理人"新模式 区别于以往出海导向的交易 [9] - 计划在中国开展两款TCE药物的一期临床试验 利用中国临床效率 成本优势和患者资源 [9] - 中国临床成本显著低于美国:每位受试者成本中国三四十万元人民币 美国二三十万美元 差距五到七倍 推进速度差五倍 [11] 价值创造逻辑 - NewCo最终目标是将增值后的在研药物卖给下家 而非自行商业化上市 [12] - 成功关键取决于与跨国药企的人脉联系和对买方管线需求的熟悉程度 [13] - 职业经理人团队经验至关重要 欧美存在连续创业成功的案例 [13] 行业认知差异 - 部分创新药企最看重首付款 认为NewCo首付款偏低 甚至被视为"割青苗" [14] - 但NewCo不稀释卖方其他管线价值 不需要继续投入资金和人力 能分享股权溢价收益 [14] - 2025年创新药股市回暖 但大量未上市药企仍面临募资困境 NewCo交易预计持续增加 [14] 中外理解对比 - 中国将NewCo与出海关联 恒瑞医药2024年5月交易关键词为"拓宽海外市场" [15] - 全球视角下NewCo本质是资产和风险剥离 买方通过募投管退实现低值资产增值 [17] - 典型案例:罗氏以超71亿美元收购Telavant 诺华以超30亿美元回购黑石成立的公司 [17] 风险与失败案例 - 拉马斯瓦米旗下公司曾投入500万美元收购阿尔茨海默症药物 两年后临床试验失败资金打水漂 [18] - 艾伯维2025年初对收购的NewCo减值35亿美元 因关键药物二期临床试验失败 [13]
乐普生物(02157)收入暴增350%,吹响盈利号角:“双轮驱动”破局,ADC管线蓄势引爆未来增长
智通财经· 2025-08-20 20:17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4.66亿元,较去年同期1.33亿元同比增长350% [1] - 净利润293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1.97亿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1] -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4670万元,去年同期为现金净流出1.15亿元 [2] - 毛利率达到94.1%,去年同期为84.2% [2] 商业化产品表现 - 核心产品普佑恒®(普特利单抗注射液)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8% [3] - 该产品已纳入CSCO指南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和MSI-H/dMMR实体瘤 [3] - 公司通过建立高效销售团队提升医生和患者认知度 [3] 研发管线进展 - ADC药物MRG003用于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NDA获优先审评,预计年内获批上市 [4] - MRG003关键临床数据显示:ORR达30.2%(化疗组11.5%),中位PFS 5.82个月(化疗组2.83个月),中位OS 17.08个月(化疗组11.99个月) [4] - MRG004A(TF-ADC)推进至胰腺癌Ⅲ期临床 [8] - MRG006A(GPC-3 ADC)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同靶点药物,早期数据显示多例肿瘤缩小 [8][9] - 溶瘤病毒CG0070针对膀胱癌在美国完成III期入组,计划2025年下半年BLA申报 [10] - CG0070临床数据显示CR率75.5%,mDoR 27.9个月,未出现≥3级不良事件 [11] 业务发展与合作 - 通过BD合作实现收入3.09亿元 [11] - 授权ArriVent海外开发MRG007,获得47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1.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11] - 与Excalipoint合作TOPAbody平台资产,获得10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8.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12] - 采用NewCo模式出海,分散风险并开辟新现金流通道 [13] 战略与竞争优势 - 通过"商业化+BD"双轮驱动实现盈利 [14] - 技术平台包括Hi-TOPi和TOPAbody,聚焦下一代ADC及IO双/三特异性抗体 [14] - 管线覆盖热门与稀缺靶点,具备全球竞争力 [6][14] - 联合疗法布局广泛,包括MRG003与免疫治疗联用的三期临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