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普生物(02157)

搜索文档
资金踊跃入市A股市场热点纷呈牛股奔腾
证券时报· 2025-07-19 01:18
市场表现 - A股本周稳步上攻,创业板指创年内新高,深证成指创4个月新高并逼近年内最高点,科创50、中证500、中证1000等指数创阶段性新高 [1] - 周成交温和放大至7.73万亿元,为3个月来最大周成交量 [1] - 银行、AI、创新药、军工等板块轮番上涨,呈现"百家争鸣"景象,成交量温和放大,上涨呈"进二退一"震荡上行走势 [2] 资金流向 - 杠杆资金入市踊跃,计算机行业获44亿元净买入,电子行业获30亿元净买入,机械设备、非银金融均获超20亿元净买入 [2] - 电子、医药生物、汽车行业本周均获超20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电力设备、通信、计算机、有色金属等行业获超百亿元净流入 [2] - 非银金融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逾83亿元,公用事业净流出逾34亿元,房地产、传媒、银行等行业净流出超20亿元 [2] 稀土永磁行业 - 稀土永磁板块指数创3年半新高,华宏科技年内涨幅逾110%,九菱科技年内涨幅高达303% [3] - 新能源汽车单车钕铁硼用量约3-5千克,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300万辆,对应钕铁硼需求至少7万吨 [3] - 人形机器人每人平均需0.9公斤稀土金属,预计2050年人形机器人将带来8000亿美元关键矿物增量需求 [3] - 国内稀土价格将向海外高价靠拢,北方稀土氧化镝价格上涨50%有望提升净利润30%以上 [3] 能源金属行业 - 盐湖提锂、钴金属板块指数创2年新高,锂矿、动力电池回收创年内新高 [4] - 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突破7万元/吨创3个月新高,不到1个月最大涨幅超20% [4] - 智利5-6月出口量大幅下滑或导致中国锂盐进口量下滑,叠加藏格锂业停产,短期锂盐供应或下降 [4] - 6-7万元/吨锂价触及大部分厂商成本线,向下空间有限,锂价有望走出底部区间 [4] 医药行业 - 创新药板块指数本周4次刷新历史纪录,减肥药板块指数连续3日创历史新高 [6] - 联环药业10日6涨停,舒泰神年内涨幅高达523.75%,7股年内涨幅超200%,20股涨幅超100% [6] - 港股医药股大幅上扬,乐普生物、三叶草生物本周均涨超60%,46股年内涨幅超100% [6] - 国家医保局启动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坚持"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原则,首提"反内卷" [6] - 亚太药业预计上半年净利润最高增长超19倍,翰宇药业最高预增超16倍,26股预增上限超100% [7]
香港恒生指数收涨1.33% 恒生科技指数涨1.65%
快讯· 2025-07-18 16:10
香港恒生指数收涨1.33% 恒生科技指数涨1.65% 智通财经7月18日电,香港恒生指数收涨1.33%,恒生科技指数涨1.65%。乐普生物涨超24%,东方甄选 涨超12%,金山云涨超8%,宁德时代涨超5%。 ...
港股生物医药股再度走强,乐普生物(02157.HK)、歌礼制药(01672.HK)均涨9%,加科思(01167.HK)、荃信生物(02509.HK)涨超7%。
快讯· 2025-07-18 10:45
港股生物医药股表现 - 乐普生物(02157.HK)股价上涨9% [1] - 歌礼制药(01672.HK)股价上涨9% [1] - 加科思(01167.HK)股价涨幅超过7% [1] - 荃信生物(02509.HK)股价涨幅超过7% [1] 行业趋势 - 生物医药板块整体走强,多只个股出现显著涨幅 [1]
港股创新药“杀疯了”,千亿市值股起舞!相关基金霸榜前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18:29
港股创新药ETF表现 - 7月17日港股创新药主题ETF涨幅显著,前10只ETF涨幅均超5%,恒生创新药ETF(520500)以5.73%涨幅居首 [1] - 具体ETF表现:恒生创新药ETF(520500)最新价1.864元,成交额20.24亿;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涨5.28%至1.356元,成交额114.05亿;港股通创新药ETF(159217)涨5.26%至1.480元,成交额11.43亿 [2] - 成分股中康方生物、百济神州涨超10%,信达生物、石药集团涨超3% [2] 中小盘创新药股及ETF年度表现 - 中小盘创新药股表现突出:三叶草生物-B涨35.21%,乐普生物-B涨24.66%,药明巨诺-B涨20.72% [3] - 截至7月17日,年内25只ETF涨幅超40%,其中24只为港股生物医药主题,仅1只为证券主题 [3] - 涨幅居前的ETF包括:恒生创新药ETF(520500)年内涨89.24%,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涨88.66%,港股创新药ETF基金(520700)涨88.43% [4] 创新药板块上涨驱动因素 - 政策环境优化:国家医保局启动2025年医保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调整,首次将高临床价值创新药纳入商保支付通道 [5] - 国际化突破: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提升,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BD合作需求为中国药企提供出海机遇 [5] - 业绩兑现:创新药企业业绩增长反映二十年技术沉淀与产业升级成果,BD出海创新高持续催化行情 [5] 机构观点与行业展望 - 基金经理普遍看好创新药行情,认为三季度将围绕临床数据、管线授权及销售放量展开 [6] -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有望在国际化突破、政策优化、资金增配三重驱动下延续反弹,四季度或加速突破 [6] - 创新药被视为确定性高、空间大的资产,国内企业有望通过临床数据、产品出海及商业化兑现实现更好表现 [6]
利好突袭!刚刚,集体异动!
券商中国· 2025-07-17 16:17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指涨0.37%,深证成指涨1.43%,创业板指涨1.76%,创新药概念股领涨,近20只相关个股涨停或涨超10% [1] - 港股创新药概念股同步爆发,乐普生物涨超24%,药明巨诺涨超20%,康诺亚、基石药业、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等涨幅均超10% [2] - 创新药板块指数涨幅超3%,自6月底以来持续上行,近期加速上涨 [3] 行业利好政策 -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措施,包括加大研发支持、推动医保和商保目录纳入、支持临床应用等 [8] - 首次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重点纳入高创新性、高临床价值但超出基本医保范围的药品,为创新药提供多元支付支持 [8][9] - 2025年将制定首版商保创新药目录,助力多层次用药保障体系,申报工作已于7月11日启动 [9][10] 研发突破 - 我国自研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创新药齐瑞索韦被列入WHO儿童药物优化优先清单,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发明并拓展至全球的儿童创新药 [4][7] - 该药为靶向病毒融合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有望解决全球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空白(年感染3300万例,死亡10.14万例) [5][6] 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全球BD交易占比显著提升,项目数占比从2019年3%升至2024年13%,金额占比从1%升至28%,2025年上半年license-out总金额达660亿美元 [12] - ADC和双抗是当前交易热点,预计2025下半年将有数项相关BD落地,中长期三抗、CAR-T等平台产品交易将增多 [12] - 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或迎拐点,从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板块有望实现业绩与估值双修复 [11]
港股异动 | 创新药概念再度走强 政策利好及BD预期双轮驱动 机构称板块当前估值仍具吸引力
智通财经网· 2025-07-17 10:28
创新药概念市场表现 - 乐普生物-B(02157)涨11 15%至5 68港元 康方生物(09926)涨9 92%至138 5港元 康诺亚-B(02162)涨8 7%至54 35港元 百济神州(06160)涨7 3%至177 8港元 三生制药(01530)涨6 08%至29 65港元 亚盛医药-B(06855)涨5 08%至77 6港元 [1] 政策面利好 - 国家医保局启动第十一批药品集采 明确"集采非新药 新药不集采"原则 创新药不纳入集采范围 [1] - 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推出16条举措覆盖研发支持 医保准入 临床应用等维度 [1]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 out总金额达660亿美元 已超过2024全年BD交易总额 [1] - 中邮证券预计创新药板块在海外BD预期及政策刺激下持续走强 25年医保谈判 集采优化等政策将形成政策面与资金面双重驱动 [2] 港股市场动态 - 交银国际分析本轮港股创新药行情核心驱动力为价值重估 当前估值仍具吸引力 [2] - 上半年内资通过港股通持续加仓创新药 外资仓位处于底部 可能偏好基本面扎实且性价比显著的标的 [2]
港股生物医药股延续强势再度爆发,三叶草生物(02197.HK)涨近24%,开拓药业(09939.HK)涨超20%,乐普生物(02157.HK)、心通医疗(02160.HK)均涨超10%,科伦博泰生物(06990.HK)涨超8.5%。
快讯· 2025-07-17 10:13
港股生物医药股表现 - 港股生物医药行业延续强势上涨趋势 [1] - 三叶草生物(02197.HK)股价上涨近24% [1] - 开拓药业(09939.HK)股价涨幅超过20% [1] - 乐普生物(02157.HK)和心通医疗(02160.HK)股价均上涨超过10% [1] - 科伦博泰生物(06990.HK)股价上涨超过8.5% [1]
港股医药股盘初下挫,乐普生物-B跌超5%
快讯· 2025-06-30 09:55
港股医药股表现 - 乐普生物-B股价下跌超过5% [1] - 石药集团股价下跌超过3% [1] - 康方生物、诺诚健华、联邦制药股价均下跌超过2% [1]
从PD-1跟随到多款ADC领先,乐普生物-B(02157)迎价值重估?
智通财经网· 2025-05-09 12:30
公司概况 - 乐普生物成立于2018年,通过并购泰州翰中、泰州奥科、上海美雅珂及引进CG Oncology溶瘤病毒,形成PD-1抗体、ADC药物和溶瘤病毒三大核心管线 [1] - 公司于2022年登陆港交所,当前股价较上市初期下跌约50%,但2024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达78%,表现领先于香港生物科技板块 [1]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21%,其中PD-1药物普特利单抗销售额达3.00亿元,同比增长约3倍 [4] 研发管线布局 - 公司采用"PD-1基石+ADC联用+前沿技术延伸"策略:以PD-1切入肿瘤治疗领域,通过ADC联用提升疗效,并布局TCE和溶瘤病毒实现精准化治疗 [1] - 核心在研药物MRG003(EGFR ADC)已递交鼻咽癌NDA并获CDE优先评审及FDA突破性疗法认定,头颈鳞癌III期临床入组中 [4][6] - 溶瘤病毒CG0070全球III期临床完成入组,单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完全缓解率达75.2%,12个月持续缓解率50.7% [14][16] - 早期管线包括TCE平台开发的CTM012(2025年中美IND申报)及MRG007(已授权ArriVent,潜在交易额达11.6亿美元) [17] 核心产品临床数据 - MRG003在复发/转移性鼻咽癌IIa期试验中显示ORR 47.4%、DCR 79.0%,显著优于二/三线免疫治疗20-30%的ORR水平 [7] - MRG003治疗头颈鳞癌的ORR为30.6%,其中2.3 mg/kg剂量组对PD-1/铂类失败患者的ORR达43%,mPFS 4.2个月 [8] - MRG003联合普特利单抗治疗鼻咽癌的II期数据ORR 66.7%、DCR 93.3%,MRG002联合治疗尿路上皮癌ORR 70% [12] - CG0070单药治疗膀胱癌的12个月CR率50.7%,联合PD-1后CR率提升至83%,且无3级及以上副作用 [14][16]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仅Rakuten Medical的EGFR ADC获批,乐普生物MRG003与百利天恒BLB01D1处于III期临床领先梯队 [6] - EGFR靶向治疗领域呈现ADC/双抗替代趋势,信达生物、阿斯利康、石药集团等均有在研产品,双抗ADC占比50% [5][6] - 溶瘤病毒疗法中CG0070疗效优于已上市的帕博利珠单抗和基因疗法Adstiladrin,安全性优势显著 [15] - ADC联合免疫治疗成为行业趋势,2022年全球58项ADC与IO联合试验启动,占ADC联合用药的46% [10] 市场潜力与需求 - 中国是鼻咽癌高发区,复发/转移患者二线治疗选择有限,MRG003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填补临床空白 [8][10]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领域CG0070展现出历史最佳疗效数据(24个月无进展率97.3%),奠定基石疗法地位 [16] - ADC药物MRG002(HER2)、MRG004A(TF)分别进入III期和I期临床,覆盖乳腺癌、胰腺癌等大适应症 [10]
40%退货率,卖到海外的国产创新药遭遇“分手”危机?
36氪· 2025-04-29 09:17
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现状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药企全球授权交易已超20笔,包括罗氏10亿美元合作信达生物、乐普生物12亿美元ADC合作等[2] - 2023年百利天恒与BMS达成84亿美元天价协议,首付8亿美元,推动公司净利增长575%至37.08亿元[2] - 映恩生物成立六年通过license-out累计交易超60亿美元,港交所上市首日涨幅达113%创纪录[2] License-out交易风险与终止情况 - 2020年完成的62起交易中40%已终止(25起),2021-2022年退货率约20%[5] - 典型终止案例包括诺诚健华奥布替尼、石药集团ADC项目EO-3021等[5] - 2023年中国创新药里程碑达成率仅22%,后期阶段达成率更低[9][11] 交易终止核心原因 - 临床数据不及预期:石药Claudin18.2 ADC美国I期ORR仅22.2%,较初期47.1%大幅下降[6] - 管线同质化竞争:默沙东退回科伦博泰SKB315因全球已有4款同类产品进入III期[7] - 买方战略调整:Coherus收购后终止君实生物TIGIT项目以优化资源分配[7] - FDA政策变化:信迪利单抗因仅基于中国临床数据被拒,礼来退回信达生物[8] 终止交易的影响 - 石药集团Claudin18.2 ADC仅获2700万首付(占总额2.3%),11.68亿里程碑款落空[11] - 天境生物终止CD47合作后砍管线至3条,暂停CD73单抗开发[12] - 市场信心受损导致后续融资困难,需优异临床数据才可能重启合作[12] NewCo模式兴起 - 2024年通过NewCo模式交易额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54%[12] - 康诺亚半年完成3笔NewCo交易,潜在总额11.4亿美元占营收95%[14] - 与License-out相比,NewCo模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长期化,含股权收益[13] 行业趋势与建议 - 2024年1-11月BD首付款62.73亿美元,超直接融资额(39.77亿)近一倍[17] - 成功出海需具备全球领先研发进度、优质临床数据或显著商业前景[18] - 早期管线交易风险极高,辉瑞等MNC临床成功率不足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