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脑科学(02172)

搜索文档
微创脑科学(0217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22:37
财务业绩 - [2023财年公司收入6.656亿元,较2022财年增长21.6%][2] - [2023财年公司毛利5.11791亿元,较2022财年增长30.2%][2] - [2023财年公司净溢利1.346亿元,较2022财年扭亏为盈][3] - [2023财年公司经调整净溢利1.95438亿元,较2022财年增长49.5%][2] - [2023年公司收入为665,624千元,较2022年的547,350千元增长21.61%,年内溢利为134,581千元,而2022年为亏损24,678千元][47] - [2023年公司毛利为511,791千元,较2022年的393,000千元增长30.23%][47] - [2023年每股盈利为0.25元,2022年每股亏损为0.04元][47] - [2023年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145,785千元,2022年为亏损36,453千元][4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628,097千元,较2022年的532,315千元增长17.99%][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332,544千元,较2022年的1,284,685千元增长3.72%][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为249,249千元,较2022年的243,800千元增长2.23%][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为1,638,251千元,较2022年的1,485,651千元增长10.27%][50] - [2023年医疗器材销售收入为663,604千元,较2022年的545,867千元有所增长;其他来源收入中,毛租金为2,020千元,较2022年的1,483千元增长][56] - [2023年主要客户A、B、C、D收入分别为198,448千元、145,078千元、142,786千元、106,322千元,2022年分别为147,508千元、137,452千元、67,624千元、108,067千元][57] - [2023年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为633,931千元,较2022年的525,440千元增长;中国境外收入为31,693千元,较2022年的21,910千元增长][61] - [2023年其他净收入为40,035千元,较2022年的32,921千元增长,其中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为5,567千元,政府补助为18,607千元等][62] - [2023年融资成本为3,727千元,较2022年的99,422千元大幅减少,主要是其他金融负债利息从94,782千元降至0千元][63] - [2023年员工成本为180,869千元,较2022年的160,428千元增长,包括设定提存退休计划供款13,860千元等][64] - [2023年研发支出为199,665千元,资本化至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为34,532千元,研发净支出为165,133千元,较2022年的123,270千元增长][66] - [2023年综合损益表内所得税为27,470千元,较2022年的20,352千元增长,其中当期税项(中国企业所得税)年度拨备为26,947千元][67] - [2023年税前溢利为162,051千元,2022年为亏损4,326千元;2023年实际税项开支为27,470千元,2022年为20,352千元][72] - [2023年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盈利为145,548千元,2022年为亏损21,765千元][75] - [2023年用以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82,658千元,2022年为517,543千元][76] - [联营公司Rapid Medical 2023年收入为157,262千元,年内亏损104,850千元;2022年收入为108,110千元,年内亏损114,870千元][78] - [2023年12月31日其他非流动资产为187,374千元,2022年为26,688千元][80] - [2023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62,765千元,2022年为35,256千元][82] - [2023财年公司收入为6.65624亿元,较2022财年的5.4735亿元增加21.6%,主要因产品市场拓展、新获批产品准入及海外业务增长][91][92] - [按产品类别,出血性脑卒中产品收入4.25267亿元,同比增42.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收入0.25683亿元,同比增394.2%等][92] - [2023财年销售成本为1.538亿元,较2022财年的1.544亿元减少0.3%,因供应链改善和规模效应][93] - [2023财年毛利为5.118亿元,较2022财年的3.93亿元增加30.2%,毛利率为76.9%,较2022财年上升5.1个百分点][94] - [2023财年研发成本为1.651亿元,较2022财年的1.233亿元增加34.0%,因研发项目增加][95] - [2023财年分销成本为1.107亿元,较2022财年的0.868亿元增加27.6%,因市场分销活动恢复和海外业务投入扩大][95] - [2023财年行政开支为0.561亿元,较2022财年的0.677亿元下降17.0%,因运营管理效率提升和费用口径调整][96] - [2023财年其他净收入为0.4亿元,较2022财年的0.329亿元增加21.6%,因利息收入增加0.66亿元][97] - [2023财年其他经营成本为0元,2022财年为0.265亿元,2022年为上市开支,2023年无该开支][98] - [融资成本从2022财年的人民币9940万元减少96.3%至2023财年的人民币370万元,主要因2022财年A轮融资优先股导致的其他金融负债利息停止计提][99] - [所得税费用从2022财年的人民币2040万元增加35.0%至2023财年的人民币2750万元,主要由于税前经营利润增加][102] - [2023财年净溢利为人民币1.34581亿元,2022财年亏损人民币2467.8万元;期内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溢利为人民币1.95438亿元,较2022财年的人民币1.30696亿元增长49.5%][104] - [存货从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147亿元增加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01亿元,因业务规模扩大提升储备][106] - [流动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530万元增加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6280万元,因业务增长带来贸易应收款项增加][107]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887亿元增加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131亿元,因原材料采购和业务增长导致][108] - [2023财年资本开支为人民币4220万元,包括无形资产和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11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对Rapid Medical投资成本为275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919亿元),持有其22.3%股份,公司于联营公司的权益为人民币1.037亿元,占总资产5.3%;2023财年Rapid Medical亏损149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49亿元),公司应占亏损为人民币2380万元,并计提减值亏损人民币3020万元][11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租赁负债为人民币6140万元,与办公场所、制造及研发设施租赁物业有关][10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或然负债][1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72120万元,较2022年的82790万元减少,主要因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5380万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23320万元、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3330万元][11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总额为零,资本负债比率降至3.7%,2022年为5.7%][1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10.833亿元,2022年为10.409亿元,且无抵押资产][116] - [2023财年,集团无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截至2023年12月31日无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116] - [2023财年,除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以831万元购买51.7万股股份外,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行为][117]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3财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11港元][3] - [董事会建议2023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11港元,股东可选择以股代息,待股东大会批准及联交所批准后,预计2024年8月22日前后派发][127] - [若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批准末期股息,公司将于2024年7月23日前后刊发以股代息计划详情通函][128] - [公司将于2024年6月21日至26日暂停股份过户登记,以确定出席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及投票权利,最后登记日期为2024年6月20日下午4时30分][12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建议末期股息待股东批准,公司将于2024年7月3日至5日暂停股份过户登记,最后登记日期为2024年7月2日下午4时30分][130] 市场地位 - [按2023年销售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的份额跃升至第四,稳居国产第一][7] - [公司Tubridge®密网支架2023年在中国市场份额居国产品牌第一,弹簧圈产品2023年在中国市场份额攀升至前五位(按植入量计算)][18] - [按2023年植入量计算,APOLLO™颅内支架在颅内狭窄治疗领域及椎动脉狭窄治疗领域分别排名第一(约60%)及第二(约50%),在中国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约60%)][25][26] - [按2023年植入量计算,Bridge®椎动脉药物支架在中国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约50%,植入成功率为98%,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50%)发生率仅3.7%][27] 核心技术与产品 - [公司掌握多项核心设计及制造技术平台,开发出多款“第一”或“唯一”产品][7] - [截至公告日,公司有18款中国获批商业化产品,12款在研产品,4款产品纳入绿色通道排名第一][14] - [2023年初至公告日,公司五款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Neurohawk®取栓支架2代及远端保护伞注册申请已递交审批,Tubridge®系列密网支架多个临床项目取得重大进展][15] - [公司多款产品在不同年份获得国家药监局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批准,部分产品预计在2024 - 2028年获批][16] - [公司累计拥有11款出血性脑卒中治疗产品管线,其中5款已获批商业化,覆盖关键治疗领域][18] - [NUMEN®弹簧圈2020年9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已在17个海外国家或地区实现商业化][19] - [NUMEN®弹簧圈有177种规格,2023年6月其应用于小于5mm动脉瘤研究结果发表,临床效果达国际先进水平][19] - [NUMEN Silk®弹簧圈2022年2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可提升填充及收尾流畅性,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20] - [Tigertriever®取栓支架于2023年8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Tigertriever® 13支架于2022年7月获美国FDA批准][31] - [WAVE - track™抽吸导管于2023年8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神经血管球囊引导导管于2024年1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32][33] 市场推广与销售 - [2023年度公司坚持销售渠道下沉战略,加快全球业务布局,业绩高速增长][8] - [截至2023年末,治疗方案推广团队有85名员工,平均行业经验超12年,与400家经销商合作,产品在超3000家医院临床应用,支持约167000台神经介入手术][9] - [2023年产品新开拓超400家医院,其中县级医院约200家][9] - [Tubridge®密网支架报告期内新增约250家医院,累计超1000家;NUMEN®弹簧圈新增超350家医院,累计超900家][9][10] - [Bridge®椎动脉药物支架2023年新增约500家医院,累计超1000家,临床使用量较上年增长超一倍;APOLLO™颅内支架新开拓约300家医院,累计超2100家][10] - [U - track®支撑导管报告期内临床使用量同比增长约120%][10] - [2023年“神雕飞燕”团队新开拓基层医院约200家,累计覆盖超800家医院;“百脑神通”累计为130位术者提供培训][11] - [2023财年国际业务海外收入3170万元,较上年增长44.6%,在APAC、EMEA、LATAM地区销售收入成倍增长][12] - [截至2023年末,产品在17个海外国家商业化,日本NUMEN®弹簧
微创脑科学(0217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2 17:01
公司基本信息 - 微創腦科學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股份代號為2172[1] - 本公司的股份於2022年7月15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5] - 本公司的獨立核數師是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8] - 本公司的主要營業地點包括中國和開曼群島[7][8] - 本公司的總裁是謝志永先生和王亦群先生[7] - 本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包括胥義博士和張海曉博士[7] - 本公司的核數師是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8] - 本公司的法律顧問是高偉紳律師行[8] - 本公司的合規顧問是新百利融資控股有限公司[8] 公司业绩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9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2%[9] - 公司在国际市场实现海外业务收入约15.0亿元人民币,产品已在12个海外国家实现商业化[11] - 公司研发四款新产品获得中国上市许可,包括Tigertriever®顱内取栓支架等[12] - 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达299,193千元,同比增长45.2%;毛利232,637千元,同比增长64.4%[17] - 公司实现營业溢利约8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05.2%,主要得益于收入及毛利的增长[19] 产品销售 - 公司的出血性脑卒中产品Tubridge®密网支架市场份额领先,市场滲透进一步提速增量,新增进入超过150家医院[31] - 公司的WILLIS®覆膜支架在治疗複雜顱腦血管病变等方面拥有出色的临床效果,得到广泛认可[32] - Bridge®椎动脉药物支架新增进入超过230家医院,累计覆盖超过820家医院[33] - APOLLO™顱内支架持续加快入院步伐,报告期内新开拓超过140家医院,累计覆盖超过2,030家医院[33] 财务状况 - 公司毛利率为77.8%,较上年同期上升9.1个百分点,主要由于自有产品占比上升和供应链改善带来的生产成本下降[87] - 研发成本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49.2百万元增加约71.9%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84.5百万元[88] - 分销成本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33.7百万元增加约65.9%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55.9百万元[89] 资产负债 - 公司存货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114.7百万元增加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173.5百万元,主要由于业务规模持续扩大[98] - 公司流动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35.3百万元增加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57.5百万元,主要由于业务增长导致贸易应收款项增加[10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的流动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1,141.2百万元,增加主要源于经营活动盈利[111] 股权及融资 - MP Scientific Corporation持有公司股份53.35%[118]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淨额总额约为278.1百万港元,用途包括研发、产品商业化、生产规模扩大、全球影响力扩大、战略收购等[120] - 本公司股份獎勵計劃已授出516,717股獎勵股份[122]
微创脑科学(02172)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18:0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299.2百万元,同比增长45.2%[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232.6百万元,同比增长64.4%[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溢利为82.2百万元,同比增长505.2%[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58.0百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盈利为0.11元,上年同期为亏损0.20元[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27.5百万元,较2022年底略有减少[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649.7百万元,同比增长4.9%[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人民币299.2百万元,同比增长45.2%[2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溢利为人民币82.2百万元,同比增长505.2%[2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达人民币58.0百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8]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64,041,000元,去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92,352,000元[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82,658,100股,去年同期为461,397,840股[1] - 公司收入从2022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206.0百万元增加45.2%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299.2百万元[67] - 出血性脑卒中产品收入从2022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117.5百万元增加76.0%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206.8百万元[68] - 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收入从2022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47.7百万元增加17.1%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55.8百万元[68]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收入从2022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444千元增加1,459.5%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6,924千元[68] - 通路产品收入从2022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39.6百万元减少27.7%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28.6百万元[68] - 其他业务收入从2022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804千元增加25.4%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1,008千元[68] - 毛利从2022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141.5百万元增加64.4%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232.6百万元[70] - 毛利率从2022年同期的68.7%上升9.1个百分点至2023年6月30日的77.8%[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1,141.2百万元,相比2022年12月31日的1,040.9百万元有所增加,主要由于报告期内的经营活动盈利[88] 收入来源 - 公司收入增长主要由于市场份额领先产品(如Tubridge®密网支架)的市场渗透率提升,以及新产品的市场开拓[3] - 公司主要通过微創神通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开展业务,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299,193千元,同比增长45.2%[12] - 2023年上半年医疗器械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98,185千元,同比增长45.3%[12]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境内收入为人民币284,158千元,同比增长46.3%[12]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境外收入为人民币15,035千元,同比增长27.3%[12]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净收入为人民币18,198千元,同比增长276%,主要来自政府补助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13] - 公司国际业务实现海外收入人民币15.0百万元,同比增长27.3%[32] - 公司产品已在12个海外国家实现商业化,涵盖半数全球神经介入手术量排名前十的国家[32] - 公司出血性脑卒中产品销售收入达到人民币206.8百万元,同比增长76.0%[36] - 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约5580万元,同比增长约17.1%[43]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约690万元,同比增长约1459.5%[47] - 通路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约2860万元,同比下降约27.7%[53] 产品市场表现 - 公司产品累计在全国超过2,800家医院获得临床应用,涵盖超过1,400家三级医院[29] - 公司产品累计支持约145,000台神经介入手术[2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产品新开拓超过200家医院,其中县级医院占100家以上[29] - Tubridge®密网支架报告期内在二线及基层医院新增进入超过150家医院,累计覆盖超过940家医院[29] - NUMEN®彈簧圈报告期内新增进入超过150家医院,累计在超过730家医院获得临床应用[29] - Bridge®椎動脈藥物支架报告期内新增进入超过230家医院,累计覆盖超过820家医院[30] - U-track®支撐導管报告期内临床使用量同比增长超过150%[30] - 公司Tubridge®密网支架在中国市场份额超过45%,居国产品牌第一[36] - 公司NUMEN®弹簧圈已在12个海外国家或地区实现商业化,并获得高度评价[37] - 公司NUMEN®弹簧圈应用于小于5mm动脉瘤的研究结果发表于《BMC Surgery》期刊[37]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颅内支架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超过60%[43] - Bridge®椎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8%,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50%)发生率仅为3.7%[45] 研发与创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84.5百万元,同比增长72.0%[4]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支出为人民币84,531千元,同比增长71.9%[15] - 公司Tubridge®密网支架治疗中小型及颅内宽颈动脉瘤的PARAT MINI临床研究完成全部病例入组[39] - 公司Tubridge Plus®密网支架的上市前临床试验PARAT PLUS研究完成全部病例入组[39] - 公司NUMEN Silk®弹簧圈于2022年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为新一代超柔软的电解脱弹簧圈[38] - 公司WILLIS®覆膜支架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颅内覆膜支架[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有165名研发人员,其中超过55%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5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196项授权专利,包含44项海外专利,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18项,包含1项海外专利[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产品的原材料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61] - 研发成本从2022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49.2百万元增加71.9%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84.5百万元[71] 成本与支出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分销成本为55.9百万元,同比增长65.9%[4] - 2023年上半年折旧费用为人民币21,423千元,同比增长1.4%[15] - 销售成本从2022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64.4百万元增加3.3%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66.6百万元[69] - 分销成本从2022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33.7百万元增加65.9%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55.9百万元[72] - 行政开支从2022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31.7百万元减少11.2%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28.2百万元[73] - 其他净收入从2022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4.8百万元增加276.0%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18.2百万元[74] - 融资成本从2022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89.5百万元减少97.8%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2.0百万元[76]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账款为人民币31,520千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0,071千元[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其他应收账款为人民币4,806千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3,283千元[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66,137千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40,216千元[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计费用为人民币19,816千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2,583千元[21] - 存货从2022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114.7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173.5百万元[79] - 流动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2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35.3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57.5百万元[80]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2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188.7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208.6百万元[81] 税务与政策 - 微創神通醫療科技(上海)因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16] - 公司预计2024年1月1日后将受到第二支柱模型规例的影响,导致超额利润按最低税率15%缴纳税款[17] 其他财务信息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通过股份奖励计划购回自身普通股517,000股,已付代价为人民币8,310千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的理财产品总额为人民币266,444千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66,053千元[24] - 公司持有的理财产品购买成本合计36,450,000美元,年化收益率为1.6%或1.5%至4.5%[24] - 公司于上市日期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约为278.1百万港元[90]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用途:研发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急性缺
微创脑科学(02172)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6 16:43
公司基本信息 - 微創腦科學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股份代號为2172[1] - 微創腦科學有限公司股份于2022年7月15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9] - 微創腦科學有限公司的股份全球發售的詳情載於招股章程[5] - 微創腦科學有限公司的股份代號为2172[9] - 微創腦科學有限公司的獨立核數師是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8] - 微創腦科學有限公司的核數師執業會計師及於《會計和財務匯報局條例》下的註冊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是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8] - 微創腦科學有限公司的網站是www.medneurotech.com[9] - 微創腦科學有限公司的股份上市日期为2022年7月15日[9] - 微創腦科學有限公司的股份過戶登記分處在香港中央證券登記有限公司[9] - 微創腦科學有限公司的股份過戶登記分處地址在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183號合和中心17樓1712–1716號舖[9]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为547.4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43.0%[18] - 公司2022年实现经调整净利润为130.7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38.9%[18] - 公司在中国市场份额达到约8%,位居国产品牌第一,新开拓近500家医院,培训600余名神经介入专家[19] - 公司在2022财年实现海外业务收入21.9百万人民币,在美国、英国、荷兰及巴西成立四家海外子公司[20] - 公司迎来四款新产品的获证上市,包括NUMEN Silk®三维电解脱弹簧圈、Neurohawk®颅内取栓支架、X-track®颅内远端导管和Diveer®颅内球囊扩张导管[21]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展望未来将继续执行全球一体化视野,稳固神经介入地位,拓展脑科学边界的发展策略[25] 产品及市场 - 公司是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前五大参与者中唯一的中国公司,市场份额约为8%,长年稳居国产品牌第一[34] -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解决临床需求,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创新,成功开发出多款具有全球首创或独特性的产品[35] - 公司在2022年度共有4款自研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包括Diveer®球囊导管、NUMEN Silk®三维电解脱弹簧圈、Neurohawk®取栓支架和X-track®颅内远端导管[50]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在2022年7月15日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24] - 公司在美国、英国、荷兰及巴西成立四家海外子公司,拓展国际市场[45] - NUMEN®彈簧圈在韩国市场累计完成逾千例手术,获得当地高度评价[46] 财务状况 - 公司2022财年出血性脑卒中产品销售收入达299.6百万元,同比增长40.0%;通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人民币92.4百万元,同比增长69.7%[51] - 公司2022财年毛利为393.0百万元,毛利率为71.8%,自有产品毛利率为77.1%[90][91] - 公司2022年度淨溢利为人民币-24,678千元,较2021年度的24,170千元下降[102] 公司治理与管理团队 - 董事謝志永先生自2020年11月2日起担任公司董事,负责公司整体管理,拥有超过23年的神经介入行业经验[124] - 董事王亦群先生自2015年6月起担任公司常务副总裁,负责研发及国际业务,拥有超过27年的神经介入行业经验[127] - 非执行董事彭博先生自2012年5月起担任公司董事长,主要负责监督公司的管理和经营[130] 公司风险与展望 - 公司依赖商业化产品销售,销售量下降将对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73] - 面临激烈竞争,竞争对手可能拥有更雄厚资源,可能对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173] - 未来业务发展情况详见管理层讨论及分析[179]
微创脑科学(02172)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9 21:5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财年公司收入为5.474亿元,较2021财年的3.828亿元增长43.0%[2] - 2022财年公司毛利为3.93亿元,较2021财年的2.98354亿元增长31.7%[2] - 2022财年公司净亏损2467.8万元,2021财年为净溢利2417万元[2] - 2022财年公司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溢利为1.30696亿元,较2021财年的9408.4万元增长38.9%[2] - 2022年公司收入547350千元,销售成本154350千元,毛利393000千元[44] - 2022年公司经营溢利121715千元,2021年为84729千元[44] - 2022年公司年内亏损24678千元,2021年溢利24170千元[44] - 2022年公司每股亏损0.04元,2021年每股盈利0.05元[44] - 2022年年内亏损24,678千元,2021年溢利24,170千元[45] - 2022年年内其他全面收益为亏损11,775千元,2021年为4,256千元[45] - 2022年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亏损36,453千元,2021年为28,426千元[45] - 2022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93,566千元,2021年为212,238千元[46] - 2022年无形资产为131,650千元,2021年为127,385千元[46] - 2022年以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266,053千元,2021年无此项[46] - 2022年存货为114,726千元,2021年为87,959千元[46]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27,929千元,2021年为593,287千元[46] - 2022年流动负债为243,800千元,2021年为174,210千元[46] - 2022年资产净值为1,485,651千元,2021年为亏损174,940千元[48] - 2022年医疗器材销售按时间点确认收入为545,867千元,2021年为381,425千元;2022年毛租金收入为1,483千元,2021年为1,374千元[55] - 2022年客户A收入为147,508千元,2021年为110,542千元;客户B 2022年为137,452千元,2021年为101,120千元;客户C 2022年为108,067千元,2021年为86,769千元;客户D 2022年为67,624千元,2021年为41,049千元[56] - 2022年预期未来确认收入中,中国为525,440千元,中国境外为21,910千元;2021年中国为382,189千元,中国境外为610千元[57] - 2022年12月31日指明非流动资产中,中国为338,484千元,以色列155,501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中国为353,234千元,以色列168,211千元[59] - 2022年其他净收入为32,921千元,2021年为25,299千元[60] - 2022年融资成本为99,422千元,2021年为45,309千元;2022年员工成本为160,428千元,2021年为119,527千元[61] - 2022年其他经营成本为26,481千元,2021年为28,320千元;其他项目2022年为42,184千元,2021年为20,609千元;研发支出2022年为123,270千元,2021年为94,133千元;存货成本2022年为191,353千元,2021年为115,969千元;核数师酬金2022年为5,174千元,2021年为5,707千元[62] - 2022年综合损益表内所得税为20,352千元,2021年为7,733千元[63] - 2022年税前亏损4326千元人民币,2021年税前溢利31903千元人民币[68] - 2022年实际税项开支20352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7733千元人民币[68] - 2022年用以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盈利的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17543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495452千元人民币[69] - 2022年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亏损21765千元人民币,2021年盈利24170千元人民币[70]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007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066千元人民币[72]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35256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02908千元人民币[72]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188703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29666千元人民币[74] - 2022财年收入从2021财年的3.828亿元人民币增加43.0%至5.474亿元人民币[80] - 2022财年销售成本从2021财年的8440万元人民币增加82.8%至1.543亿元人民币[82] - 2022财年毛利从2021财年的2.984亿元人民币增加31.7%至3.93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71.8% [83] - 2022财年研发成本从2021财年的9410万元人民币增加31.0%至1.233亿元人民币[84] - 2022财年分销成本从2021财年的6920万元人民币增加25.4%至8680万元人民币[85] - 2022财年融资成本从2021财年的4530万元人民币增加119.4%至9940万元人民币[87] - 2022财年所得税费用从2021财年的770万元人民币增加163.2%至2040万元人民币[89] - 2022年净亏损24,678千元,2021年净溢利24,170千元[91] - 2022年期内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溢利130,696千元,较2021年的94,084千元增长38.9%[91] - 存货从2021年底的8800万元增加至2022年底的1.147亿元[93] - 流动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1年底的1.029亿元减少至2022年底的3530万元[94]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1年底的1.297亿元增加至2022年底的1.887亿元[95] - 其他金融负债从2021年底的12.38亿元减少至2022年底的零元[96] - 2022年资本开支为4790万元[98] - 截至2022年底,对Rapid Medical投资成本为27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919亿元),持股22.3%,应占亏损2660万元[10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1年底的5.933亿元增加至2022年底的8.279亿元[102] - 资本负债比率从2021年底的10.3%降至2022年底的5.7%[103] - 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040.9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609.9百万元增加[104] 公司国际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财年公司国际(非中国)业务收入为2190万元,较上年增长3492%[7] - 2022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实现突破性增长,超过2000万元[3] - 2022财年公司国际业务实现海外收入2190万元,较上年增长3492%[11] - 截至2022年末,公司产品在7个海外国家商业化,在韩国NUMEN®弹簧圈完成逾千例手术,APOLLO™颅内支架在巴西完成首批销售[11] - 2022年公司3款产品在2个海外国家或地区获批上市,开展18场手术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参加会议吸引13000余位临床专家[12] - 2022年度APOLLO™颅内支架在巴西实现首批商业植入[24] 公司市场地位相关情况 - 按2022年销售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前五大参与者中唯一的中国公司,市场份额约为8%,较2020年提升近一倍[6] - 按2022年手术量计算,公司Tubridge®密网支架的中国市场份额已超45%,排名前二,居国产品牌第一[15] - 2022年公司颅内支架按手术量计算中国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超60%[23] 公司产品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近年上市的主要新产品(包括NUMEN®可解脱栓塞弹簧圈、Bridge®)快速放量[3] - 公司市场份额领先产品(包括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和Asahi®系列神经血管导丝等)保持良好增长态势[3] - 公司多款新获批产品(包括Neurohawk®颅内取栓支架、Diveer®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等)开始商业化,贡献收入增量[3] - 2022财年,出血性脑卒中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9960万元,较上年增长40.0%[15] - 2022财年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销售收入1.487亿元,较上年增长31.6%,Bridge®椎动脉支架临床使用量同比提升约400%[23] - 2022年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销售收入520万元[27] - 2022财年通路产品销售收入9240万元,较上年增长69.7%[33] 公司销售渠道与市场推广情况 - 截至2022年末,公司治疗方案推广团队近百名员工,平均行业经验超8年,与超200家经销商合作,销售渠道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9] - 截至2022年末,公司产品累计在全国约2600家医院临床应用,涵盖超1400家三级医院及所有中国国家卒中中心排名前100的医院,累计支持约125000台神经介入手术[9] - 2022年公司产品新开拓约500家医院,其中县级医院超250家[9] - 2022年Bridge®椎动脉支架新进入超380家医院,累计覆盖590余家;NUMEN®弹簧圈新增进入约280家医院,累计覆盖约580家;APOLLO™颅内支架和Tubridge®密网支架分别新进入超360家和超210家医院,累计覆盖约1900家和约790家[9] - 2022年公司神雕飞燕团队新开拓基层医院逾250家,累计覆盖约600家;“百脑神通”签约启动6家临床教育基地,资助10位青年医生进修,为约60位术者提供培训[10] - 2022年公司累计举办学术交流活动30余场次,吸引40000余名医生参与[10] - 2022年NUMEN®弹簧圈国内临床使用量较上年增长超一倍,市场份额攀升至超5%[10] 公司产品研发与获批情况 - 截至2022年末,公司合计拥有30款产品,包括10款治疗产品、3款通路产品及17款在研产品[13] - 2022年度,公司有4款自研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Rebridge®颅内全显影支架获批进入国家药监局绿色通道[13] - 2022年2月Neurohawk®取栓支架获国家药监局批准,12月其上市前临床试验发表于权威期刊[28] - 2022年4月X - track®远端导管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9] - 2022年7月Tigertriever®13支架获美国FDA批准[30] - Comaneci®辅助支架预计2024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1] 公司人员与专利情况 - 截至2022年末公司有167名研发人员,约50%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36] - 截至2022年末公司拥有166项授权专利,包含37项海外专利,2022年新增48项授权专利,含9项海外专利,另有262项申请中专利,累计持有注册商标200项,2022年新增商标申请32项[37] - 截至2022年末公司共有580名雇员,约50%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39] 公司生产设施情况 - 2022年公司上海张江生产设施投产,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规划年产量从110000件提升至180000件,提升近40%,预计2025年提升至350000件,原材料国产化率达90%以上[38] 公司税务情况 - 公司香港注册附属公司按估计应课税溢利16.5%缴纳香港利得税,2022年及2021年均无应课税溢利未作拨备[65] - 公司中国附属公司按2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因获认证为“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及2021年享15%优惠税率[66] 公司股份与上市情况 - 2021年公司向现有股东发行99999999股普通股,现金代价为277028000元人民币[78] - 2021年上海神晶收购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100%股本权益,总代价为344002000元人民币[78] - 2022年6月22日公司完成股份拆细,已发行股本包括461,397,840股普通股[79] - 2022年7月15日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发行13,700,000股普通股,每股24.64港元,所得款项净额3.14586亿
微创脑科学(02172)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7 16:43
公司上市信息 - 公司于2022年7月15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2172[5,11] - 公司全球发售1370万股每股面值0.00002美元的股份,发行价每股24.64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2.781亿港元[126]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动用150万港元,剩余款项将按招股章程拟定用途逐步动用[126] - 研发相关产品拟定分配所得款项净额8340万港元,占比30%;产品商业化分配5560万港元,占比20%[127] - 扩张制造设施分配4170万港元,占比15%;扩大全球影响力分配5560万港元,占比20%[127] - 优化产品组合分配2780万港元,占比10%;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分配1390万港元,占比5%[127] - 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预期2024年12月31日前全部动用[129] - 2022年7月15日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的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总额3.37568亿港元[131] 公司股权结构 - 公司间接拥有Rapid Medical 22.28%股权[7] - 彭博先生于微创医疗股权百分比为0.42%,于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百分比<0.1%;谢志永先生于微创医疗股权百分比<0.1%;王亦群先生于微创医疗股权百分比<0.1%[119] -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彭博先生于869496股微创医疗股份、6841170股微创医疗相关股份、54304股微创心通股份拥有权益[121] -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谢志永先生于638851股微创医疗股份、546883股微创医疗相关股份拥有权益;王亦群先生于405620股微创医疗股份拥有权益[121] - MP Scientific和微创医疗分别持有3.1087134亿股,股权占比53.35%[123] - 中国微创投资管理持有6052.65万股,股权占比10.39%;Maxwell Maxcare Science Foundation Limited持有6391.5万股,股权占比10.97%[123]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7]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06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22.9%[13] - 2022年上半年收入205,993千元,2021年上半年为167,624千元,同比增长22.9%[21] - 2022年上半年毛利141,547千元,2021年上半年为129,710千元,同比增长9.1%[21] - 2022年上半年期内亏损93,729千元,2021年上半年期内溢利43,751千元[21] - 2022年上半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项目合计109,135千元,2021年上半年为6,368千元[21] - 2022年上半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溢利15,406千元,2021年上半年为50,119千元[21] - 公司收入由2021年上半年的1.676亿元增加22.9%至2022年上半年的2.06亿元,海外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达1180万元[81] - 销售成本由2021年上半年的3790万元增加70.0%至2022年上半年的6440万元[83] - 毛利由2021年上半年的1.297亿元增加9.1%至2022年上半年的1.415亿元,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为68.7%,自有产品毛利率为75.7%[84] - 研发成本从2021年上半年的3830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4920万元,增幅28.3%[86] - 分销成本从2021年上半年的2900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3370万元,增幅16.1%[87] - 行政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的1360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3170万元,增幅134.0%[88] - 其他净收入从2021年上半年的1470万元减至2022年上半年的480万元,减幅67.1%[89] - 融资成本从2021年上半年的1320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8950万元,增幅576.8%[91] - 2022年上半年集团录得亏损9370万元,主要因其他金融负债非现金结算利息8700万元、上市开支1630万元等[94] - 存货从2021年末的8800万元增至2022年6月末的1.081亿元,因业务规模增加[100] - 流动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1年末的1.029亿元减至2022年6月末的6310万元,因结算应收关联方款项等[101]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1年末的1.297亿元增至2022年6月末的1.591亿元,因原材料采购和业务增长[102] - 2022年上半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溢利为1540.6万元,较2021年的5011.9万元减少69.3%[98] - 其他金融负债从2021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238.0百万元增加至2022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393.0百万元[10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租赁负债为人民币96.9百万元[104] - 报告期内,资本开支为人民币30.5百万元[10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对Rapid Medical投资成本为27.5百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84.9百万元),持股22.3%,集团于联营公司权益为人民币163.0百万元,占总资产11.5%,Rapid Medical亏损8.5百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57.6百万元),集团应占亏损为人民币12.8百万元[10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1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93.3百万元增加至2022年6月30日的人民币640.0百万元,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人民币45.1百万元[11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借款总额均为零,资本负债比率从2021年12月31日的10.3%降至2022年6月30日的8.8%[113] - 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净额为人民币644.3百万元,2021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609.9百万元[114] - 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205,993千元,2021年同期为167,624千元,同比增长22.9%[150]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13,582千元,2021年同期为63,461千元,同比下降78.6%[150] - 2022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93,729千元,2021年同期为溢利43,751千元[150] - 2022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0.20元,2021年同期为每股盈利0.09元[150] - 2022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亏损139,695千元,2021年同期为溢利43,502千元[15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52,682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556,188千元[15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861,195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784,154千元[15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16,941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74,210千元[15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负债净值为亏损291,551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亏损174,940千元[158] - 2021年1月1日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总计为372,882千元人民币[16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为43,751千元人民币[16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为19,581千元人民币[16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为92,352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亏损1,377千元人民币,总计亏损93,729千元人民币[166] - 2022年经营所得现金为45,720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66,602千元人民币[169] - 2022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80,498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 - 142,754千元人民币[169] - 2022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7,897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80,758千元人民币[169]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32,491千元人民币,2021年减少935千元人民币[169] - 2022年1月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93,287千元人民币,6月30日为640,002千元人民币[169] - 2021年1月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25,493千元人民币,6月30日为422,312千元人民币[169] - 2022年上半年医疗器械销售按时间点确认收入为205,189千元,2021年同期为167,265千元;毛租金收入2022年为804千元,2021年为359千元[178] - 2022年上半年其他净收入为4,840千元,2021年同期为14,689千元[179]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89,468千元,2021年同期为13,219千元[180] - 2022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为6,867千元,2021年同期为5,558千元;折旧费用2022年为20,872千元,2021年为5,392千元;研发支出2022年为49,183千元,2021年为38,345千元;存货撇减拨备2022年为231千元,2021年为1,246千元[183]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为5,004千元,2021年同期为4,206千元[18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92,352,000元,2021年同期为应占溢利43,751,000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2年为461,397,840股,2021年为500,000,000股[187] - 2022年上半年集团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成本为13,094,000元,2021年同期为5,324,000元;资本化开发成本2022年为13,367,000元,2021年为4,915,000元[189] - 2022年6月30日其他非流动资产为29,655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27,345千元[191]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63,128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2,908千元[192]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为640,002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593,287千元;2022年定期存款为50,000千元,2021年无[194]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59,114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9,666千元[19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近年获批的创新产品NUMEN®可解脱栓塞弹簧圈、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与U-track®颅内支撑导管快速放量[13] - 市场领先产品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与Asahi®系列神经介入血管导丝临床使用量持续增长[13] - 报告期内海外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人民币[13] - 2022年上半年出血性脑卒中产品收入117,505千元,2021年上半年为96,911千元,同比增长21.3%[22] - 2022年上半年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收入47,677千元,2021年上半年为46,227千元,同比增长3.1%[22] - 2022年上半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收入444千元,2021年上半年无此项收入[22] - 2022年上半年通路产品收入39,563千元,2021年上半年为24,127千元,同比增长64.0%[2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9%,国际业务收入1180万元(上年同期为零)[29] - 报告期内公司国际业务实现海外销售收入1180万元,业务已进入美、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31] - 报告期内,出血性脑卒中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1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3%[42] - 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477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52]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40万元[58] - 报告期内通路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396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4.0%[65] - 2022年上半年出血性脑卒中产品收入1.17505亿元,同比增长21.3%;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收入4767.7万元,同比增长3.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收入44.4万元;通路产品收入3956.3万元,同比增长64.0%;其他业务收入80.4万元,同比增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