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创脑科学(02172)
icon
搜索文档
重大利好政策出台!港股医疗ETF(159366)高开2%,冲击3连涨
搜狐财经· 2025-06-10 11:27
医疗医药板块行情 - 港股医疗ETF(159366)早盘一度上涨超2% 冲击3连涨 成分股凯莱英上涨5 90% 微创医疗上涨5 47% 昭衍新药上涨4 73% 微创脑科学 心泰医疗等个股跟涨 [1] - 截至2025年6月9日 港股医疗ETF近1周累计上涨6 32% [1] 政策利好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 提出制定药品目录调整机制 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1] - 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完善有望拓宽创新药械支付渠道 结合《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意见》第二稿 加速创新药械进入医保/商保覆盖范围 促进市场拓展和可及性提高 激励企业加大新药研发投入 [1] 创新药行业前景 - 2025年为创新药至少3年行情的元年 三大因素共振:创新药重磅BD首付款屡创新高 2026年更多公司盈利 国内创新药环境边际变好 [2] - 中国创新药市场产业逻辑向上 政策支持和出海突破推动市场规模快速爆发 成为医药行业最具想象力空间和蓬勃发展的子版块 也是科技板块"新质生产力"中极具成长性的重要创新赛道 [2] 港股医疗ETF特点 - 港股医疗ETF(159366)汇聚内地稀缺的特色医疗细分龙头 布局互联网医疗 CXO 医疗器械 产品为纯港股通ETF 支持T+0交易 [2]
港股概念追踪|复旦科学家借助脑机接口使失明动物恢复光视觉能力 脑机接口商业化应用临近(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6-06 13:37
中国科学家在视觉假体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具有超宽光谱响应能力的视觉假体,使失明动物恢复可见光视力并扩展视觉功能 [1] - 该视觉假体基于碲纳米线网络(TeNWNs),光谱覆盖范围从可见光(470nm)延伸至近红外二区(1550nm),远超人类天然视觉(380-780nm)[1] - 新技术规避了侵入性脑部手术的风险,突破了人类视觉生理极限,可实现"增强版复明",包括感知红外光并精确定位940nm和1550nm红外光源 [1] - 研究成果由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多团队合作完成,发表于《科学》杂志 [1] 全球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 - 麦肯锡预测脑机接口在医疗应用市场规模2030年达400亿美元,2040年达1450亿美元 [2] - 严肃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潜在规模2030年150亿美元,2040年850亿美元 [2] - 消费医疗(情绪评估与干预)潜在规模2030年250亿美元,2040年600亿美元 [2] - 技术进步推动运动恢复、语言沟通、听力重建等领域里程碑式成果涌现,政策利好加速行业发展 [2] 港股脑机接口概念公司概况 - 微创脑科学(02172)是国内神经介入医疗器械龙头,产品覆盖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等领域,2023年市场份额升至国内第四并保持国产第一 [3] - 心玮医疗-B(06609)参与研发国内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2023年6月成功完成动物试验 [3]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00553)的脑机接口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项目入选2022年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 [3]
踩上脑机接口概念风口,单日20cm涨幅或只是微创脑科学(02172)拉升的开始?
智通财经网· 2025-06-04 19:02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微创脑科学股价在3月14日至19日连续4个交易日收涨至15.24港元,创2023年5月以来新高 [1] - 同期美股脑再生科技股价在3月17日和18日分别大涨46.59%和70.81%,主要受脑机接口概念推动 [1] - 脑再生科技股价在4月30日单日涨幅达89.87%,5月30日盘中最高达950美元,较2月底累计涨幅达205.52倍 [1] - 微创脑科学自4月1日起累计回购168.1万股,结合基本面与脑机接口概念,6月3日股价涨幅或具持续性 [1] 脑机接口行业动态 - 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2024年约26.2亿美元,预计2034年达124亿美元,2025-2034年CAGR为17.4% [5] - 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2024年达32亿元(同比+18.8%),预计2027年超55亿元,年均增速20% [5] - 国内脑计划采用"一体两翼"结构:基础研究为主体,医疗修复与类脑AI为两翼 [6] - 侵入式技术聚焦医疗场景(如脊髓损伤治疗),非侵入式主导消费级市场(如脑电监测设备) [6][7]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微创脑科学2024年收入7.62亿元(同比+14.4%),其中国内收入6.86亿(+8.3%),海外收入0.75亿(+137.6%) [9]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54亿元(同比+74.6%),经调整净利润2.82亿元(+44.2%) [10] - 缺血类产品收入同比+82%(Neurohawk取栓支架放量),狭窄类产品收入同比+75%(Bridge药物支架增长) [11] - 公司现有21款商业化产品+14款在研产品,4款获药监局绿色通道,国产神经介入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9] 技术发展与战略布局 - 侵入式脑机接口通过开颅手术植入电极,信号质量高但需突破长期稳定性 [7] - 公司计划3年内将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25%,目标海外收入CAGR达50%,现有8款产品海外上市 [11] - 神经介入集采加速国产替代,微创脑科学作为头部企业受益于市场份额提升 [11]
脑机接口板块热度升温!微创脑科学涨逾19.9%
搜狐财经· 2025-06-03 19:44
脑机接口概念股表现 - 6月3日A股脑机接口概念股集体上涨,冠昊生物涨停,翔宇医疗涨5.7%,创新医疗涨4.3%,三博脑科涨2.26%,爱朋医疗涨1.97%,中科信息和南京熊猫均走强 [2] - 港股相关概念股同步冲高,微创脑科学大涨19.96%,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涨3.29% [2] - 市场上涨直接催化剂为马斯克旗下Neuralink完成6.5亿美元E轮融资 [2] 脑机接口技术进展 - 全球首个脑机接口临床队列研究正式启动患者入组,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旨在验证植入式脑机接口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 [3] - 上海阶梯医疗展示国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成果,受试者可通过意念控制玩"马里奥赛车"游戏 [3] - 国家医保局为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地方层面北京、四川、湖北等地相继出台产业支持政策 [3] 行业前景与机构观点 - 方正证券认为脑机接口有望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核心技术,短期应用将集中于医疗康复领域 [4] - 中信建投指出产业链技术进步推动下游医疗领域突破,政策红利加速国内商业化应用落地 [4] - 技术成熟后可能解决老年痴呆、失明、瘫痪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恢复感觉与运动功能 [2]
微创脑科学(02172.HK)6月3日收盘上涨19.96%,成交5.13亿港元
金融界· 2025-06-03 16:38
市场表现 - 6月3日恒生指数上涨1.53%至23512.49点,微创脑科学股价单日大涨19.96%至12.26港元/股,成交量4401.65万股,成交额5.13亿港元,振幅19.77% [1] - 最近一个月公司股价累计下跌6.41%,但年初至今累计涨幅18.7%,跑赢恒生指数同期15.44%的涨幅 [2]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14.44%,归母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4.63% [2] - 毛利率达72.98%,资产负债率保持低位仅16.44% [2] 行业地位 - 公司为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行业先行者及最大本土企业,产品组合包含30款商业化及候选产品 [3] - 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行业平均市盈率(TTM)为-22.3倍,中值0.29倍,公司市盈率21.43倍位列行业第31名 [3] - 同业对比显示:巨星医疗控股市盈率0.2倍、京玖康疗0.38倍、永胜医疗3.68倍、环球医疗4.55倍、瑞慈医疗5.2倍 [3]
恒生医疗指数ETF(159557)飘红,微创脑科学涨超12%,机构:创新药仍将是医药投资的主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3 10:20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3日港股市场高开后震荡走高,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指数均涨超1%,创新药概念震荡上涨 [1] - 恒生医疗指数ETF(159557)涨0.10%,盘中交投活跃,成分股中微创脑科学涨超12%,美中嘉和涨超10%,绿叶制药、四环医药、思派健康等多股涨幅居前 [1] - 恒生医疗指数ETF标的指数为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反映恒生综合指数中医疗保健业务成分股表现,并配备场外基金联接A(018432)和联接C(018433) [1] 创新药领域动态 - 跨国医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与德国BioNTech就抗癌药物BNT327达成授权协议,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111亿美元,新药上市后两家公司将平分全球利润 [1] - BioNTech成为最新一家成功进入中国创新药领域的国际医药公司,BNT327原为中国药企普米斯开发的PM8002,BioNTech于2023年11月以5500万美元首付款和"十多亿美元"里程碑付款获得该药物的中国大区以外权益 [1] 行业观点 - 创新药仍是医药投资主线,中国创新药正从拼数量(Me-too)、拼速度(Me-quicker)向拼质量(Me-better)、拼创新(First-in-class)进阶 [2] - 中国对创新药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短期需关注商业化兑现的大品种企业及创新药产业链的CXO和生命科学上游 [2] - 短期建议底部逐步布局内需复苏和自主可控条线 [2]
AI+医疗有望加速落地,恒生医疗ETF(513060)反弹上涨,微创脑科学领涨
搜狐财经· 2025-05-08 10:02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8日09:39,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上涨0.54%,成分股微创脑科学(02172)上涨4.73%,博安生物(06955)上涨4.50%,石药集团(01093)上涨2.97%,方舟健客(06086)上涨2.82%,固生堂(02273)上涨2.50% [3] - 恒生医疗ETF(513060)上涨0.42%,最新价报0.48元,盘中换手1.92%,成交1.92亿元 [3] - 截至5月7日,恒生医疗ETF近1月日均成交17.48亿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3] AI+医疗应用进展 - DeepSeek开源大模型R1被多家医药公司接入,包括鹰瞳科技、圣湘生物、固生堂、金域医学等,涵盖医药各细分板块 [3] - 鹰瞳科技自主研发的万语医疗大模型完成升级并接入DeepSeek-R1,推动人工智能在视网膜影像领域的应用 [3] - 圣湘生物自研平台"传染病数智化系统"接入DeepSeek-R1,提高传染病数智化系统管理效率 [3] - AI+医疗应用场景包括影像识别、辅助诊断、外科手术、医疗服务、To C硬件、数据、数字营销等 [4] 恒生医疗ETF数据 - 恒生医疗ETF最新规模达99.64亿元,位居可比基金1/3 [4] - 前一交易日融资净买额达1567.04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3.95亿元 [4] - 近1年净值上涨26.52%,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8.34%,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38.75%,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6.79% [4] - 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2.51%,排名可比基金1/2 [4] - 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45%,在可比基金中回撤最小 [5] - 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5% [5] - 今年以来跟踪误差为0.041%,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5]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估值与权重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为24.24倍,处于近1年5.09%的分位,估值低于近1年94.91%以上的时间 [5]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6.7%,包括药明生物(02269)、百济神州(06160)、信达生物(01801)、康方生物(09926)、石药集团(01093)、京东健康(06618)、中国生物制药(01177)、巨子生物(02367)、阿里健康(00241)、翰森制药(03692) [5] - 部分权重股涨跌幅:百济神州(06160)下跌0.28%,信达生物(01801)下跌0.48%,康方生物(09926)上涨0.18%,巨子生物(02367)上涨1.14%,中国生物制药(01177)上涨0.52%,再鼎医药(9688)下跌0.22%,京东健康(06618)上涨0.39%,石药集团(01093)上涨2.97%,药明生物(02269)上涨1.84% [7]
微创脑科学(0217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17:2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22年7月15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2172[5][11]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上年指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8] - 公司间接拥有Rapid Medical 22.28%股权[8] - 公司主要从事神经介入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2024年内活动性质无重大变动[150] 管理层变动 - 萧志雄先生于2024年6月26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薪酬委员会委员[9] - 樊欣先生于2024年6月26日获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薪酬委员会委员[9] - 许燕珊女士于2024年8月14日辞任授权代表、公司秘书[10] - 杨兆琳女士于2024年8月14日获委任授权代表、公司秘书[10] - 段磊2014年10月1日加入集团,2024年1月获委任为首席营销官[142] - 廖旺才博士于2024年1月获委任为首席技术官[139][14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761.8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4%,净利润达人民币248.9百万元,同比增长84.9%[20] - 2024年公司海外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75.3百万元,同比增长137.6%,首次实现盈利[22] - 2024财年收入7.618亿人民币,较2023财年的6.656亿人民币增长14.4%[90] - 出血性脑卒中产品收入4.01681亿人民币,较2023财年下降5.5%;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收入2.67932亿人民币,增长74.6%;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收入4673.9万人民币,增长82.0%;通路产品收入4338.1万人民币,下降26.7%;其他业务收入202.9万人民币,增长0.4%[91] - 报告期内,公司国际业务海外收入75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7.6%,首次实现盈利[39] - 净溢利为2.48855亿人民币,较2023财年的1.34581亿人民币增长84.9%;经调整净溢利为2.81733亿人民币,较2023财年的1.95438亿人民币增长44.2%[104] - 公司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761.8百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增长14.4%[15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由2023财年的1.538亿人民币增加33.8%至2024财年的2.058亿人民币[92] - 毛利由2023财年的5.118亿人民币增加8.6%至2024财年的5.559亿人民币;2024财年毛利率为73.0%,较2023财年的76.9%下降3.9个百分点[94] - 研发成本由2023财年的1.651亿人民币减少41.6%至2024财年的9650万人民币[95] - 分销成本由2023财年的1.107亿人民币增加19.6%至2024财年的1.325亿人民币[96] - 行政开支由2023财年的5610万人民币下降0.5%至2024财年的5580万人民币[97] - 其他净收入由2023财年的4000万人民币增加41.3%至2024财年的5660万人民币[9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拥有36款商业化产品及候选产品,4款产品获准入国家药监局绿色通道[13] - 2024年初至业绩公告日,公司九款新产品获批上市,Bridge® MAX等产品注册申请已递交审批,NuFairyTM完成临床试验入组,Rebridge®进入注册临床阶段[2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211项授权专利(含42项海外专利)及216项申请中专利[22] - 2024年公司生产产能稳步提升,原材料国产化率超90%,获多项体系认证[23] - 截至年报日公司有25款中国获批商业化产品和11款在研产品[44] - 2024年初至年报日9款产品获批上市,2款产品注册申请已递交[45] - Numen® Silk弹簧圈栓塞系统2024年获FDA及CE注册批准[42] - Tubridge Plus®密网支架2024年8月获NMPA批准[47] - 公司累计有12款出血性脑卒中治疗产品管线,7款已获批商业化[48] - 报告期内出血性脑卒中产品销售收入4.017亿元,同比下降5.5%[48] - 报告期内,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销售收入为2.6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6%[60] - 公司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销售收入为467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0%[69] - 2024年公司在巴西和阿根廷实现Neurohawk®取栓支架首次商业化使用,并获墨西哥注册批准,报告期内向欧盟和韩国递交注册申请[70] - 2024年7月NeuroHawk® Pass17/21取栓支架获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71] - 2025年3月NeuroHawk® Medibox™神鹰侠侣™颅内取栓支架及附件获国家药监局批准[72] - 2022年7月Tigertriever® 13取栓支架获美国FDA批准,公司为其大中华区独家代理商[73] - 2023年8月WAVE - track™抽吸导管获国家药监局批准[74] - 2024年1月NeuroGuard®球囊引导导管获国家药监局批准[75] - 2022年4月X - track®远端导管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024年在阿根廷和巴西实现首次商业化使用,并在阿根廷、巴西、墨西哥获批[76][77] - 2022年1月Diveer®颅内球囊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024年4月Safecer™栓塞保护器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024年6月PathFinder™颈动脉球囊获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64][65][66] - 集团拥有7款辅助通路器械产品组合,其中6款已商业化,报告期内通路产品销售收入434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6.7%[78] - Fastrack®微导管有四种内径尺寸,于2019年7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79] - U-track®支撑导管于2020年12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022年9月在巴西获批上市,报告期内在巴西完成首批商业使用[80] - QUEEN - track™微导管于2023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有效长度达155cm[81] - Sheathru™灵俏™输送导管拥有0.090"超大内径,于2025年1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82] - 神途威龙™导丝于2023年8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83] 国内市场表现 - 公司产品累计覆盖全国约3400家医院,支持约21万台神经介入手术,NUMEN®弹簧圈新增进入520家医院,Tubridge®密网支架新增进入170家医院,APOLLOTM颅内动脉支架系统开拓近190家医院[20] - “百脑神通”专项基金累计为约300位基层医生提供技术培训[20]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治疗方案推广团队有94位资深人员,与超400家经销商及二级经销商合作,销售渠道覆盖全国31个省份[3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销售渠道新增约450家医院,累计覆盖约3400家医院,产品累计支持约21万台神经介入手术[34] - 报告期内,NUMEN®弹簧圈新增约520家医院,累计近1450家医院应用;Tubridge®密网支架新增约170家医院,覆盖超1190家医院;WILLIS®覆膜支架新增约60家医院,覆盖约800家医院[35] - 2024年,Bridge®椎动脉药物支架新增约380家医院,累计覆盖约1500家医院;APOLLO™颅内支架新开拓近190家医院,累计覆盖约2340家医院[36] - 2024年,Neurohawk®取栓支架新增超230家医院,累计覆盖约520家医院;X - track®远端导管新增超300家医院,累计覆盖约500家医院[37] - 截至报告期末,“百脑神通”为累计约300位术者提供技术进修培训[38] - 2024年,中国神經介入醫療器械市場,本集團彈簧圈類醫用耗材帶量聯動採購落地執行,牽頭省份為京津冀“3+N”聯盟。 - 2024年上半年,河北省牽頭開展包括血流導向密網支架及顱內球囊擴張導管的血管介入類醫用耗材省際聯盟集中帶量採購。 - 2024年下半年,河北省牽頭開展包括血流導向密網支架及顱內球囊擴張導管的血管介入類醫用耗材省際聯盟集中帶量採購。 - 2024年,本集團在中國神經介入醫療器械市場的市場份額居於國產品牌第一。 海外市场表现 - 公司产品累计在30个海外国家或地区商业化,覆盖9个全球神经介入手术量前十的国家,美国入院近50家,NUMEN®弹簧圈在日本进入超250家医院,Tubridge®密网支架在巴西和阿根廷支持逾80台手术[22] - 在日本,NUMEN®弹簧圈截至报告期末进入超250家医院;在法国,NUMEN®弹簧圈实现首批商业临床应用[41] - 在美国,公司自2024年一季度由经销模式转为直销模式,入院近50家;Tubridge®密网支架在巴西和阿根廷上市后支持逾80台手术[41] - Numen®弹簧圈栓塞系统新增进入10个国家并首次突破南亚市场[42] - 公司在海外开展50余场手术培训和学术交流会[42] - 2024年6月公司在LINNC大会展示6款创新产品[43] - 截至2024年末,公司8款产品出海,累计在30个海外国家或地区商业化,涵盖9个神经介入手术量全球前十国家[41] 管理层信息 - 谢先生拥有中国及海外授权专利100项,主持省部级项目9项,主导向导研发的2款神经介入医疗器械获纳入国家药监局“绿色通道”,4款被评为上海市创新产品[126] - 谢先生于2007年2月及2014年12月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于2009年11月荣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二等奖,于2017年1月荣获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政府颁发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于2020年12月荣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26] - 王亦群先生于2020年11月2日获委任为董事,于2021年12月16日获调任为执行董事,于2015年6月加入集团,其后一直担任高级副总裁[127] - 王先生于2016年被评为上海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专家,于2020年荣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28] - 常兆华博士于2023年11月3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在医疗器械行业拥有逾34年的经验[129] - 孙庆蔚先生于2023年11月3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于2018年10月加入微创医疗,历任多个职务[130] - 王琳先生于2021年9月23日获委任为董事,于2021年12月16日获调任为非执行董事,主要负责监督集团的管理及经营[130] - 谢先生于2004年7月毕业于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主修通信工程学,于2011年6月获得中国浙江大学项目管理硕士学位[127] - 王先生于1986年7月在中国获得北京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学士学位,于1992年12月获得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理学硕士学位,于2006年5月获得美国天普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28] - 常博士分别于1983年及1985年在上海理工大学获得制冷工程学士学位及低温工程硕士学位,于1992年在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获得生物科学博士学位[129] - 吴夏女士于2021年11月19日获委任为董事,12月16日获调任为非执行董事,在医疗行业研究及私募股本投资方面有逾13年经验[132] - 胥义博士于2022年6月2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研究细胞、组织及器官的冷冻保存方面有超19年经验[134] - 张海晓博士于2022年6月2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超26年律师事务所工作经验[135][136] - 樊欣先生于2024年6月2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17年9月起担任哔哩哔哩首席财务官[138] - 廖旺才博士于2024年1月获委任为首席技术官,在医疗研发方面有超29年经验[139][140] - 吴夏女士2003年7月获北京大学金融学学士学位,2005年1月获英国华威大学经济及金融学硕士学位[133] - 胥义博士2006年11月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三等奖,2007年1月获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奖项[135] - 张海晓博士1993年7月获同济大学工业管理工程学士学位,1995年7月获复旦大学国际经济法学学士学位等多个学位[137] - 樊欣先生2001年获上海财经大学国际会计学学士学位,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会员等[138] - 廖旺才博士1985 - 1988年于武汉测绘学院担任助理工程师,之后有丰富的研究和工作经历[140] - 卢惠娜2016年4月1日加入集团,自2020年11月起担任品质、监管及临床事务资深总监[143] - 吴造力2012年12月7日加入集团,自2020年11月起担任人力资源及行政资深总监[144] - 后卓萍2018年6月1日加入集团,自2020年11月起担任财务高级总监[146] 其他重要内容 - 2024年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11港元[20] - 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环境政策及表现的全面审查载于年报第80至137页[153] - 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所有适用法律法规,无权威机构调查等情况[15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聘用527名雇员,
微创脑科学(02172):2024年年报点评:高利润率有望持续
浙商证券· 2025-04-11 19: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62亿元(同比+14.4%),归母净利润2.54亿元(同比+74.6%),利润高增长,2025年净利率仍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1] - 2025年集采影响下国内收入或短期承压,海外有望持续高增 [2] - 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4] 成长性 产品结构 - 出血类产品或阶段性承压,2024年出血类收入4.02亿元(同比-5.5%),2025年密网支架集采供货调整下,收入利润或仍短期承压 [2] - 狭窄类产品有望持续放量,2024年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收入2.68亿元(同比+74.6%),2025年随着持续推广,或仍形成较好收入拉动 [2] - 急性缺血类产品收入有望持续高增,2024年相关产品收入0.47亿元(同比+82.0%),2025年有望保持高增长态势 [2] 区域分布 - 2024年海外收入0.75亿元(同比+137.6%),首次实现全年盈利,2025年随着渠道拓展与产品放量,海外收入有望延续高增长态势,形成新增长曲线 [3] 盈利能力 - 2024年公司毛利率73.0%,同比下降3.9pct,2025年在集采等影响下,毛利率或仍有所下降,但有望保持在70%左右 [4] - 2024年公司净利率达32.7%,同比大幅增长12.5pct,首次突破30%,2025年在降本增效等战略下,净利率仍有望保持30%左右 [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8.28/10.02/11.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72%、20.95%、19.4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6/3.21/3.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67%、25.48%、19.74%;对应EPS分别为0.44/0.55/0.66元(2025年21倍PE) [5] 财务摘要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762|828|1002|1197| |(+/-) (%)|14.44%|8.72%|20.95%|19.4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54|256|321|384| |(+/-) (%)|74.63%|0.67%|25.48%|19.74%| |每股收益(元)|0.43|0.44|0.55|0.66| |P/E|18.70|21.27|16.95|14.16|[11] 三大报表预测值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1370|1868|2263|2671| |现金|623|1194|1503|1826| |应收账款|144|104|111|120| |存货|157|166|177|183| |其他|446|405|473|542| |非流动资产|672|484|470|456| |固定资产|120|114|108|103| |无形资产|189|180|171|162| |其他|363|191|191|191| |资产总计|2043|2352|2733|3127| |流动负债|262|315|381|397| |应付账款|54|83|100|122| |其他|207|232|280|275| |非流动负债|74|80|80|80| |负债合计|336|395|461|477| |少数股东权益|(4)|(9)|(15)|(23)|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711|1966|2287|2672| |负债和股东权益|2043|2352|2733|3127|[12]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762|828|1002|1197| |营业成本|206|248|301|366| |销售费用|132|149|181|215| |管理费用|56|58|69|83| |财务费用|2|(9)|(18)|(23)| |营业利润|270|290|351|413| |利润总额|303|295|370|443| |所得税|54|44|56|67| |净利润|249|251|315|377| |少数股东损益|(5)|(5)|(6)|(8)|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54|256|321|384| |EBITDA|270|305|366|427| |EPS(元)|0.43|0.44|0.55|0.66|[12]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0|346|358|366| |净利润|254|256|321|384| |折旧摊销|0|15|15|14| |少数股东权益|(5)|(5)|(6)|(8)| |营运资金变动及其他|(249)|80|28|(25)| |投资活动现金流|0|225|(48)|(42)| |其他投资|0|225|(48)|(42)| |筹资活动现金流|0|0|0|0| |现金净增加额|0|571|309|323|[12]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14.44%|8.72%|20.95%|19.49%| |成长能力 - 营业利润|50.26%|7.16%|21.17%|17.78%| |成长能力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4.63%|0.67%|25.48%|19.74%| |获利能力 - 毛利率|72.98%|70.00%|69.99%|69.40%| |获利能力 - 净利率|33.37%|30.90%|32.05%|32.12%| |获利能力 - ROE|14.86%|13.01%|14.04%|14.39%| |获利能力 - ROIC|0.13|0.13|0.13|0.13|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16.44%|16.78%|16.85%|15.27%|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0.36)|(0.61)|(0.66)|(0.69)|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5.24|5.94|5.95|6.72|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4.48|5.28|5.35|6.11|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37|0.35|0.37|0.38|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5.29|8.00|9.00|10.00| |营运能力 - 应付账款周转率|3.79|3.00|3.00|3.00|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元)|0.43|0.44|0.55|0.66| |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现金(元)|0.00|0.59|0.61|0.63|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元)|2.92|3.35|3.89|4.53| |估值比率 - P/E|18.70|21.27|16.95|14.16| |估值比率 - P/B|2.78|2.78|2.39|2.05| |估值比率 - EV/EBITDA|15.28|13.93|11.66|9.22|[12]
7.62亿!微创脑科学最新年报
思宇MedTech· 2025-04-02 18:06
财报数据 - 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24年H2收入3.53亿元,同比下滑3.6% [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74.6%,经调整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44.2%,24年H2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35.8% [3] - 分产品收入:出血性脑卒中产品4.02亿元(同比下滑5.5%)、脑动脉狭窄类产品2.68亿元(同比增长74.6%)、急性缺血性产品0.47亿元(同比增长82.0%)、通路产品0.43亿元(同比下滑26.7%) [3] 公司经营亮点 - 24年国内收入6.86亿元(同比增长8.3%),海外业务收入0.75亿元(同比增长137.6%),海外业务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5] - 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Bridge椎动脉药物支架、APOLLO颅内动脉支架)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8] - 弹簧圈产品因集采中标加速空白市场开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Neurohawk颅内取栓支架、X-track远端导管等)加快医院和临床准入 [8] 公司背景 - 微创脑科学(02172 HK)成立于2012年,为微创医疗科学(00853 HK)子公司,专注于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脑血管疾病全面治疗方案 [6] 行业动态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将于2025年4月24日在北京举办,主办方包括骨未来、思宇MedTech等 [9] - 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将于2025年5月15日在北京举办,协办方为中关村联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