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创脑科学(02172)
icon
搜索文档
微创脑科学(02172):2024年年报点评:高利润率有望持续
浙商证券· 2025-04-11 19: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62亿元(同比+14.4%),归母净利润2.54亿元(同比+74.6%),利润高增长,2025年净利率仍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1] - 2025年集采影响下国内收入或短期承压,海外有望持续高增 [2] - 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4] 成长性 产品结构 - 出血类产品或阶段性承压,2024年出血类收入4.02亿元(同比-5.5%),2025年密网支架集采供货调整下,收入利润或仍短期承压 [2] - 狭窄类产品有望持续放量,2024年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收入2.68亿元(同比+74.6%),2025年随着持续推广,或仍形成较好收入拉动 [2] - 急性缺血类产品收入有望持续高增,2024年相关产品收入0.47亿元(同比+82.0%),2025年有望保持高增长态势 [2] 区域分布 - 2024年海外收入0.75亿元(同比+137.6%),首次实现全年盈利,2025年随着渠道拓展与产品放量,海外收入有望延续高增长态势,形成新增长曲线 [3] 盈利能力 - 2024年公司毛利率73.0%,同比下降3.9pct,2025年在集采等影响下,毛利率或仍有所下降,但有望保持在70%左右 [4] - 2024年公司净利率达32.7%,同比大幅增长12.5pct,首次突破30%,2025年在降本增效等战略下,净利率仍有望保持30%左右 [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8.28/10.02/11.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72%、20.95%、19.4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6/3.21/3.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67%、25.48%、19.74%;对应EPS分别为0.44/0.55/0.66元(2025年21倍PE) [5] 财务摘要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762|828|1002|1197| |(+/-) (%)|14.44%|8.72%|20.95%|19.4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54|256|321|384| |(+/-) (%)|74.63%|0.67%|25.48%|19.74%| |每股收益(元)|0.43|0.44|0.55|0.66| |P/E|18.70|21.27|16.95|14.16|[11] 三大报表预测值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1370|1868|2263|2671| |现金|623|1194|1503|1826| |应收账款|144|104|111|120| |存货|157|166|177|183| |其他|446|405|473|542| |非流动资产|672|484|470|456| |固定资产|120|114|108|103| |无形资产|189|180|171|162| |其他|363|191|191|191| |资产总计|2043|2352|2733|3127| |流动负债|262|315|381|397| |应付账款|54|83|100|122| |其他|207|232|280|275| |非流动负债|74|80|80|80| |负债合计|336|395|461|477| |少数股东权益|(4)|(9)|(15)|(23)|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711|1966|2287|2672| |负债和股东权益|2043|2352|2733|3127|[12]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762|828|1002|1197| |营业成本|206|248|301|366| |销售费用|132|149|181|215| |管理费用|56|58|69|83| |财务费用|2|(9)|(18)|(23)| |营业利润|270|290|351|413| |利润总额|303|295|370|443| |所得税|54|44|56|67| |净利润|249|251|315|377| |少数股东损益|(5)|(5)|(6)|(8)|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54|256|321|384| |EBITDA|270|305|366|427| |EPS(元)|0.43|0.44|0.55|0.66|[12]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0|346|358|366| |净利润|254|256|321|384| |折旧摊销|0|15|15|14| |少数股东权益|(5)|(5)|(6)|(8)| |营运资金变动及其他|(249)|80|28|(25)| |投资活动现金流|0|225|(48)|(42)| |其他投资|0|225|(48)|(42)| |筹资活动现金流|0|0|0|0| |现金净增加额|0|571|309|323|[12]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14.44%|8.72%|20.95%|19.49%| |成长能力 - 营业利润|50.26%|7.16%|21.17%|17.78%| |成长能力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4.63%|0.67%|25.48%|19.74%| |获利能力 - 毛利率|72.98%|70.00%|69.99%|69.40%| |获利能力 - 净利率|33.37%|30.90%|32.05%|32.12%| |获利能力 - ROE|14.86%|13.01%|14.04%|14.39%| |获利能力 - ROIC|0.13|0.13|0.13|0.13|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16.44%|16.78%|16.85%|15.27%|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0.36)|(0.61)|(0.66)|(0.69)|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5.24|5.94|5.95|6.72|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4.48|5.28|5.35|6.11|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37|0.35|0.37|0.38|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5.29|8.00|9.00|10.00| |营运能力 - 应付账款周转率|3.79|3.00|3.00|3.00|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元)|0.43|0.44|0.55|0.66| |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现金(元)|0.00|0.59|0.61|0.63|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元)|2.92|3.35|3.89|4.53| |估值比率 - P/E|18.70|21.27|16.95|14.16| |估值比率 - P/B|2.78|2.78|2.39|2.05| |估值比率 - EV/EBITDA|15.28|13.93|11.66|9.22|[12]
微创脑科学(02172):业绩保持快速增长,核心产品表现亮眼
平安证券· 2025-03-28 19: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符合市场预期,收入端增长得益于海外业务突破、国内大单品份额提升及新产品加速准入和使用,费用控制稳健使利润端大幅增长、经营质量提升 [5] - 出血产品线受集采影响有所压制,狭窄线和急性缺血线保持快速增长 [6] - 公司是国内神经介入领域领军企业,产品布局完善、销售网络广泛,积极拥抱集采并扩展国际业务,看好长期快速发展趋势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网址为www.microportneurosci.com,大股东为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持股53.35%,实际控制人也是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总股本58460万股,流通B/H股58460万股,总市值63.34亿元,资产负债率16.44% [1] 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62亿元,同比+14.43%,归母净利润2.54亿元,同比+74.63%,年末股息为每股0.11元港币 [4] 收入增长原因 - 海外业务实现突破性进展,2024年海外收入7530万元,同比+137.6%,国际业务首次盈利 [5] - 国内大单品份额不断提升,如Bridge支架、APOLLO支架、NUMEN弹簧圈等 [5] - 多款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加速医院准入和临床使用,提供收入增量 [5] 费用情况 - 研发费用9650万元,同比-41.6%,因多个研发项目进入注册临床阶段,相关研发成本转为资本化支出,以及集团执行成本优化举措提升运营效率 [5] 产品拆分收入情况 - 2024年出血性脑卒中产品收入4.02亿元,同比下降5.5%,NUMEN弹簧圈全球销售保持高速增长 [6] - 2024年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74.6%,得益于Bridge支架加速推广和APOLLO支架稳定增长 [6] - 2024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收入4674万元,同比增长82.0%,得益于Neurohawk取栓支架和X - track远端导管带动 [6][7] - 2024年通路类产品收入4338万元,同比下降26.7%,因公司主动调降代理产品占比 [7] 公司优势 - 2024年销售收入在国内神经介入器械领域市场份额居国产第一,全面布局脑血管三大领域,产品组合丰富 [8] - 销售网络广泛,截至2024年末新增开拓450家医院,累计覆盖全国约3400家医院,涵盖超2000家三级医院及所有国家卒中中心排名前100的医院 [8] - 积极拥抱集采,2024年在多个集采中中标 [8] - 积极扩展国际业务,2024年加快重点产品出海节奏,密网支架在巴西和阿根廷首次商业化植入 [8]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19、4.04、5.08亿元(原预测2025/2026年为2.81、3.69亿元) [9]
微创脑科学(0217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20:4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年收入7.618亿元,较2023财年的6.656亿元增长14.4%[3][4][107][13][71] - 2024财年毛利5.55927亿元,较2023财年的5.11791亿元增长8.6%[3] - 2024财年净溢利2.48855亿元,较2023财年的1.34581亿元增长84.9%[3][4][13][71][121] - 2024财年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0.44元,较2023财年的0.25元增长76.0%[3][71] - 2024财年经调整净溢利2.81733亿元,较2023财年的1.95438亿元增长44.2%[3][5][13][121] - 2024年公司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56,874千元,较2023年的145,785千元增长76.20%[72] - 2024年末公司非流动资产为672,461千元,较2023年末的628,097千元增长7.06%[73] - 2024年末公司流动资产为1,370,075千元,较2023年末的1,332,544千元增长2.81%[73] - 2024年末公司流动负债为261,538千元,较2023年末的249,249千元增长4.93%[74] - 2024年末公司资产净值为1,706,835千元,较2023年末的1,638,251千元增长4.18%[74] - 2024年末公司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1,710,563千元,较2023年末的1,635,505千元增长4.59%[74] - 2024年医疗器械销售按时间点确认收入为760,509千元,2023年为663,604千元[80] - 2024年主要客户A、B、C收入分别为211,142千元、202,237千元、186,045千元,2023年分别为198,448千元、142,786千元、145,078千元[81] - 2024年来自中国(居籍地)收入为686,468千元,中国境外为75,294千元;2023年分别为633,931千元、31,693千元[84] - 2024年其他净收入为56,580千元,2023年为40,035千元[86] - 2024年融资成本为3,531千元,2023年为3,727千元[87] - 2024年员工成本为161,665千元,2023年为180,869千元[87] - 2024年其他经营成本为58,969千元,2023年为56,092千元[91] - 2024年研发支出为96,482千元,2023年为165,133千元[91] - 2024年综合损益表内所得税为53,878千元,2023年为27,470千元[92] - 2024年税前溢利为302,733千元,2023年为162,051千元[94] - 2024年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盈利为254,165千元,2023年为145,548千元;2024年用以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79,057千股,2023年为582,658千股[9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对Rapid Medical的实益权益为22.3%,该公司已发行及缴足股为22.1百万股;2024年收入为191,392千元,2023年为157,262千元;2024年年内亏损为90,690千元,2023年为104,850千元[96] - 2024年公司未确认对Rapid Medical的减值亏损,2023年减值亏损为30,200,000元;2024年用于预算期后预测的平稳增长率为2.0%,2023年为2.1%;2024年税前贴现率为26.12%,2023年为27.64%[98] - 2024年12月31日,理财产品为0千元,2023年为283,504千元;结构性存款为372,480千元,2023年为0千元;未来股权简单协议为11,298千元,2023年为0千元[99] - 2024年12月31日,土地使用权代价及按金为153,784千元,2023年为160,428千元;租赁按金为25,586千元,2023年为24,500千元;物业、厂房及设备的预付款项为3,273千元,2023年为2,098千元;其他为1,500千元,2023年为348千元[100]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44,061千元,2023年为10,564千元;其他应收账款为13,590千元,2023年为23,289千元;按金及预付款项为19,340千元,2023年为28,912千元[101]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1个月内为131,208千元,2023年为6,743千元;1至3个月为10,165千元,2023年为3,477千元;3至12个月为2,688千元,2023年为344千元[102] - 2024年12月31日,应付第三方供应商贸易应付款项为36,642千元,2023年为57,265千元;应付关联方为17,682千元,2023年为11,832千元;应计开支为38,249千元,2023年为25,036千元;应计工资为35,631千元,2023年为46,631千元;其他应付款项为85,194千元,2023年为72,312千元[103]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1个月内为29,789千元,2023年为37,316千元;超过1个月但于3个月内为13,896千元,2023年为18,389千元;超过3个月但于6个月内为7,432千元,2023年为6,442千元;超过6个月但于1年内为812千元,2023年为2,292千元;超过1年为2,395千元,2023年为4,658千元[103] - 2024财年销售成本2.058亿元,较2023财年的1.538亿元增加33.8%[109] - 2024财年毛利5.559亿元,较2023财年的5.118亿元增加8.6%,毛利率为73.0%,较2023财年的76.9%下降3.9个百分点[110] - 2024财年研发成本9650万元,较2023财年的1.651亿元减少41.6%[111] - 2024财年分销成本1.325亿元,较2023财年的1.107亿元增加19.6%[112] - 2024财年行政开支5580万元,较2023财年的5610万元下降0.5%[113] - 2024财年其他净收入5660万元,较2023财年的4000万元增加41.3%[114] - 2024财年融资成本3500万元,较2023财年的3700万元减少5.3%[115] - 2024财年一家联营公司投资的减损亏损为零,2023财年为3020万元[116] - 2024财年所得税费用5390万元,较2023财年的2750万元增加96.1%[118] - 存货从2023年12月31日的201.0百万元人民币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157.3百万元人民币[122] - 流动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62.8百万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12月31日的177.0百万元人民币[123]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213.1百万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12月31日的213.4百万元人民币,无重大变动[124] - 2024年资本开支为51.0百万元人民币,包括无形资产和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1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对Rapid Medical投资成本为27.5百万美元(相当于191.9百万元人民币),持有其22.3%股份,集团应占联营公司亏损为20.6百万元人民币[12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721.2百万元人民币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622.6百万元人民币,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约284.4百万元人民币,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约160.5百万元人民币,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约226.3百万元人民币[132] - 资本负债比率从2023年12月31日的3.7%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2.2%[13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年海外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提升137.6%[4] - 报告期内,集团国际业务海外收入75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7.6%,首次实现盈利[21] - 报告期内,出血性脑卒中产品销售收入4.01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5%[28] - 报告期内,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销售收入2.6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6%[39] - 公司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报告期销售收入467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0%[47] - 报告期内通路产品销售收入为434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6.7%[58] 股息派发相关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财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11港元[5] - 董事会建议向2025年7月8日在册股东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11港元,可选择以股代息,待股东批准及联交所批准后实施,预计2025年8月22日前后派发[153] 市场份额相关 - 2024年公司在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按销售收入计国产品牌市场份额第一[11] 销售渠道相关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治疗方案推广团队有94位资深人员,与超400家经销商及二级经销商合作,销售渠道覆盖全国31个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14] - 截至2024年末,公司销售渠道新增约450家医院,累计覆盖约3400家医院,产品累计支持约21万台神经介入手术[15] 产品市场表现相关 - 公司弹簧圈产品在集采中以量换价,市占率提升,APOLLO™颅内支架是河北“3 + N”联盟集采唯一中选国产颅内支架产品[15] - 公司NUMEN®弹簧圈报告期内新增约520家医院,累计近1450家医院临床应用[16] - 公司Tubridge®密网支架报告期内新增约170家医院,覆盖超1190家医院,新一代全显影Tubridge Plus®密网支架获批上市[16] - 公司WILLIS®覆膜支架报告期内新增约60家医院,覆盖约800家医院[16] - 2024年,公司Bridge®椎动脉药物支架新增约380家医院,累计覆盖约1500家医院[17] - 2024年,公司Neurohawk®取栓支架新增超230家医院,累计覆盖约520家医院[18] - 截至2024年末,集团8款产品出海,累计在30个海外国家或地区商业化,涵盖9个神经介入手术量排名全球前十的国家[21] - 截至报告期末,NUMEN®弹簧圈在日本已进入超250家医院,在法国实现首批商业临床应用[21] - 2024年一季度起,集团在美国由经销模式切换为直销模式,已入院近50家[21] - Tubridge®密网支架在巴西和阿根廷上市后,已支持逾80台手术[21] - Numen®弹簧圈栓塞系统新增进入10个国家,首次突破南亚市场[22] - 截至报告期末,NUMEN®弹簧圈已在30个海外国家或地区实现商业化[29] - 报告期内,Tubridge®密网支架在阿根廷、巴西开始商业化植入[33] - Neurohawk®取栓支架2024年在巴西和阿根廷首次商业化使用,并获墨西哥注册批准,报告期已向欧盟和韩国递交注册申请[49] - X - track®远端导管2024年在阿根廷和巴西首次商业化使用,并于阿根廷、巴西、墨西哥获批[56] - U - track®支撑导管报告期内在巴西完成首批商业使用[60] 产品研发与获批相关 - 截至公告日,集团拥有25款在中国获批并商业化的产品,11款在研产品,4款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纳入绿色通道,排名第一[24] - 2024年初截至公告日,9款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2款产品注册申请已递交国家药监局审批[25] - 2022年产品获NMPA、巴西批准[27] - 2023年产品获阿根廷、NMPA批准[27] - 2024年1月、4月、6月、7月、8月、11月产品获NMPA批准,同年获巴西、阿根廷、FDA及CE等批准[27] - 预计2025年1月、2月、3月产品获NMPA批准[27] - 预计2026年、2027年、2028年、2029年产品获相关批准[27] - 2013年、2018年、2020年、2004年产品获NMPA批准[27] - NUMEN Silk®弹簧圈于2024年9月获FDA上市批准[31] -
微创脑科学:公司24年预期盈利水平稳健增长
广发证券· 2025-01-15 16:22
投资评级 -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为"买入",当前价格为8.25港元,合理价值为11.30港元 [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预期盈利水平稳健增长,预计净利润为2.36至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75%至100% [8] - 公司核心产品加速入院,新产品丰富产品线,2024年上半年新开拓约300家医院,产品累计支持19万台神经介入手术 [8] - 公司通过执行供应链改善及成本节约措施,运营效率提升,海外业务收入实现翻倍增长 [8] 盈利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66亿元、11.48亿元、15.50亿元,对应EPS为0.41元/股、0.56元/股、0.76元/股 [8] - 2024年EBITDA预计为3.37亿元,2025年为4.43亿元,2026年为5.96亿元 [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42亿元,2025年为3.25亿元,2026年为4.47亿元 [3] 财务比率 - 2024年毛利率预计为73.0%,2025年为74.0%,2026年为75.0% [10] - 2024年净利率预计为27.9%,2025年为28.3%,2026年为28.8% [10] - 2024年ROE预计为12.8%,2025年为14.6%,2026年为16.7% [10] 资产负债表 - 2024年流动资产合计预计为17.91亿元,2025年为21.47亿元,2026年为26.41亿元 [9]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预计为11.86亿元,2025年为15.49亿元,2026年为20.42亿元 [9] - 2024年总负债预计为5.03亿元,2025年为5.03亿元,2026年为5.10亿元 [9] 现金流量表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预计为3.45亿元,2025年为4.29亿元,2026年为5.55亿元 [9]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预计为-0.47亿元,2025年为-0.54亿元,2026年为-0.51亿元 [9] - 2024年融资活动现金流净额预计为1.61亿元,2025年为-0.18亿元,2026年为-0.17亿元 [9] 产品表现 - 出血类产品NUMEN®弹簧圈新增入院240家,Tubridge®密网支架新增入院80家,WILLIS®覆膜支架新增入院30家 [8] - 动脉粥样硬化类产品Bridge®椎动脉药物支架新增入院230家,APOLLO™颅内支架新增入院近120家 [8] - 急性缺血脑卒中类产品Neurohawk®取栓支架新增入院超过150家 [8]
微创脑科学:国产神经介入龙头迎风起航
平安证券· 2024-12-10 19:31
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首次覆盖的推荐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是神经介入领域的领军企业,产品和技术优势显著,有望充分享受行业快速发展和进口替代红利,目前已实现盈利,业绩端有望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12] 公司概况 - 公司深耕神经介入领域,是行业先行者和国产龙头公司,2023年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份额排名第四,居国产品牌第一,引领行业发展 [8] - 公司全面布局脑血管疾病的三大领域——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拥有完整的产品布局和解决方案,并储备较多重磅在研单品,为长期增长提供潜力 [8] - 公司历史收入表现亮眼,2019-2023年营业收入CAGR为38%,保持快速增长趋势,随着收入规模增大、利润扭亏为盈,经营质量不断提升 [8] 行业概况 - 神经介入疗法主要指通过血管性介入疗法治疗神经血管疾病,是区别于药物和传统外科治疗的一种新型疗法 [57] - 神经血管疾病主要指大脑某一区域暂时或永久受到出血或血流受限影响的疾病,包括血管狭窄、血栓形成、阻塞或动脉破裂等,其中脑卒中是最常见致命的神经血管疾病 [57] - 神经介入技术不断成熟、产品选择日益增多、临床数据不断完善,行业逐步迎来快速增长期 [57] 出血类产品 - 公司拥有弹簧圈、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覆膜支架、通路产品等完善的出血介入器械解决方案,其中弹簧圈集采基本覆盖全国,公司产品获批较晚,借助集采扩维不断抢夺进口份额,获得快速增长 [9] - 公司密网支架作为国内首款获批的国产密网支架(2017年获批),缔造了多项"首个"记录,市场份额靠前,2024年公司升级款密网支架Tubridge Plus上市,进一步提升公司出血类产品竞争力 [9] 狭窄类产品 - 公司APOLLO颅内狭窄支架上市近20年,市场份额多年维持第一;2022年推出Bridge椎动脉药物支架,临床效果优异,开始快速放量 [10] - 公司仍储备有雷帕霉素药球、颅内自膨药物支架、球扩药物支架、颈动脉支架等重磅产品,充分满足临床患者需求 [10] 急性缺血类产品 - 公司进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细分赛道相对较晚,2022年初取得第一张急性缺血产品注册证即Neurohawk取栓支架,但到2024年上半年,公司已具有取栓支架、抽吸导管、球囊导引导管、远端导管等完整产品布局 [11] - 急性缺血产品有望与公司现有产品形成组合术式,并借助公司广泛覆盖的渠道和医院资源,实现快速渗透和放量 [11]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33、2.81、3.69亿元 [12] 财务数据 - 2022年营业收入为547百万元,2023年为666百万元,2024年预计为808百万元,2025年预计为1004百万元,2026年预计为1277百万元 [7] - 2022年净利润为-22百万元,2023年为146百万元,2024年预计为233百万元,2025年预计为281百万元,2026年预计为369百万元 [7] - 2024年毛利率预计为71.8%,2025年预计为76.9%,2026年预计为72.0% [7] - 2024年净利率预计为-4.5%,2025年预计为20.2%,2026年预计为29.1% [7] - 2024年ROE预计为-1.5%,2025年预计为8.9%,2026年预计为12.5% [7] - 2024年EPS预计为-0.04元,2025年预计为0.25元,2026年预计为0.40元 [7] - 2024年P/E预计为-222.9倍,2025年预计为33.3倍,2026年预计为20.9倍 [7] - 2024年P/B预计为3.3倍,2025年预计为3.0倍,2026年预计为2.6倍 [7]
微创脑科学(0217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6:3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股份代号为2172[1] - 公司股份于2022年7月15日在联交所主板首次开始买卖[4] - 公司总部及中国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东路1661号[8]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张江支行、中国银行上海周浦支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江科技支行[11] - 公司核数师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12] - 公司法律顾问为年利达律师事务[12] 董事会及委员会成员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谢志永先生、王亦群先生,非执行董事常兆华博士(董事会主席)、孙庆蔚先生、王琳先生、吴夏女士,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胥义博士、张海晓博士[6] - 公司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胥义博士、张海晓博士、萧志雄先生(于2024年6月26日辞任)、樊欣先生(于2024年6月26日获委任)[8] - 公司薪酬委员会主席为胥义博士,成员包括谢志永先生[9] - 公司提名委员会主席为张海晓博士,成员包括谢志永先生、胥义博士[1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人民币408.2百万元,同比增长36.4%[15] - 公司期内溢利达人民币159.2百万元,同比增长116.7%[13] - 公司录得净溢利人民币140.1百万元,同比增长141.5%,主要得益于收入增长和运营效率提升[16] - 公司收入从上年同期的约人民币299.2百万元增加36.4%至约人民币408.2百万元[57][58] - 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7.0%[57] - 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19.5%至人民币122.55百万元[58]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08.2%至人民币28.261百万元[58] - 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77.8%下降5.5个百分点至72.3%[59] - 研发成本同比下降42.8%至人民币48.3百万元[59] - 净溢利同比增长141.5%至人民币140.085百万元[62] - 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溢利同比增长116.7%至人民币159.231百万元[62] - 存货从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01.0百万元减少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70.6百万元[64] - 流动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62.8百万元增加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91.8百万元[6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98,453千元,同比增长204%[11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01,394千元,同比减少365%[11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39,656千元,同比减少101%[11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人民币42,597千元,同比减少363%[11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医疗器械销售收入为人民币407,185千元,同比增长36.6%[11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为人民币380,107千元,同比增长33.8%[11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来自中国境外的收入为人民币28,118千元,同比增长86.9%[11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支出为人民币74,039千元,同比减少18.1%[12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税前溢利扣除的折旧费用为人民币20,696千元,同比减少3.0%[12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税前溢利扣除的研发支出为人民币48,345千元,同比减少42.8%[122] - 公司权益股股东应占溢利从2023年6月30日的64,041,000元增长至2024年6月30日的143,504,000元[125][126] - 每股基本盈利从2023年6月30日的64,041,000元增长至2024年6月30日的143,504,000元[125] - 每股摊薄盈利从2023年6月30日的64,041,000元增长至2024年6月30日的143,504,000元[126] - 公司所得税拨备从2023年6月30日的11,569千元增长至2024年6月30日的33,711千元[123] - 递延税项从2023年6月30日的1,254千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2,840千元[123]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成本从2023年6月30日的7,474,000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6,986,000元[127] - 资本化开发成本从2023年6月30日的5,878,000元增长至2024年6月30日的25,694,000元[127] - 土地使用权预付款项及押金从2023年12月31日的160,428千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149,730千元[128] - 租赁押金从2023年12月31日的24,500千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22,375千元[12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12月31日的721,175千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679,940千元[130] - 公司于2024年上半年向员工授予的股份奖励公允价值为人民币5,928,000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6,652,000元[139] - 公司于2024年上半年授予员工2,191,000份购股权,2023年同期未授予任何购股权[141] - 公司于2024年上半年确认的员工购股计划总开支为人民币159,000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285,000元[138] - 公司于2024年上半年持有的理财产品公允价值为人民币215,919,000元,2023年底为人民币283,504,000元[143] - 公司于2024年上半年持有的存款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01,066,000元,2023年底为零[143] - 公司于2024年上半年持有的理财产品购买成本为30,000,000美元,年化收益率为3.0%至5.5%[144] - 公司于2024年上半年持有的存款购买成本为人民币100,000,000元,年化收益率为1.5%至2.5%[144] - 公司于2024年3月将微創腦科學(蘇州)有限公司转让给集团,构成共同控制交易,累计亏损期初结余为人民币18,000元[142] - 公司于2024年上半年确认的股份奖励计划开支为人民币165,000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70,000元[137] - 公司于2024年上半年未行使任何购股权,2023年同期亦为零[141] - 理财产品的预期回报率为3.0%至5.5%,存款的预期回报率为1.5%至2.5%[149] - 2024年6月30日,理财产品和存款的公允价值变动为人民币6,686,000元[15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出售了一款理财产品,金额为10,092,000美元(相等於人民幣71,887,000元)[15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尚未履行资本承担为人民币110,146,000元,相比2023年12月31日的114,076,000元有所减少[152] - 2024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的薪酬总额为人民币6,403,000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5,960,000元有所增加[15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存放在关联方华瑞银行的现金存款为人民币170,000,000元,年利率介乎2.5%至3.45%[15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关联方收取的服务费用为人民币4,082,000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5,174,000元有所减少[16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关联方采购货品和设备的总金额为人民币8,501,000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0,474,000元有所减少[16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确认的租金收入为人民币1,040,000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008,000元有所增加[157] - 公司建议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08港元(含税)[161] 产品及市场拓展 - 公司销售渠道新增开拓约300家医院,产品累计在全国超过3,300家医院中支持约190,000台手术[13] - NUMEN®弹簧圈新增进入约240家医院,累计在近1,200家医院获得临床应用[13] - APOLLO™颅内支架在河北“3+N”联盟集采项目中成为唯一中选的国产颅内支架产品,新开拓约120家医院,累计覆盖约2,300家医院[13] - 公司实现海外业务收入约人民币28.12百万元,同比增长87%[13] - 公司共有8款产品实现出海,累计在21个海外国家实现商业化,涵盖全球9个神经介入手术量排名前十的国家[13] - 公司五款新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三款产品的注册申请已递交国家药监局审批[14] - 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双位数下降,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14] - 公司在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位,居于国产品牌第一[19] - 公司拥有全面的商业化产品组合,涵盖脑血管疾病的三大领域: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9] - 公司已掌握多项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的核心设计及制造技术平台,成功开发出多款“第一”或“唯一”的产品[19] - 公司治疗方案推广团队拥有94位资深人员,策略性地打造了三个专业营销团队[20] - 公司销售渠道覆盖全国31个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与超过330家经销商及二级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2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渠道新增开拓约300家医院,累计覆盖全国约3,300家医院,其中涵盖超过1,800家三级医院及所有中国国家卒中中心排名前100的医院[20]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产品累计支持约19万台神经介入手术[20] - 公司弹簧圈产品在集采政策下实现以量换价,市占率稳步提升[21] - NUMEN®弹簧圈报告期内新增进入约240家医院,累计在近1,200家医院获得临床应用[21] - Tubridge®密网支架报告期内新增进入约80家医院,共覆盖超過1,100家医院[21] - WILLIS®覆膜支架报告期内新增进入约30家医院,共覆盖超過770家医院[21] - Bridge®椎动脉药物支架报告期内新增进入约230家医院,累计覆盖约1,300家医院[21] - APOLLO™颅内动脉支架系统报告期内新开拓近120家医院,累计覆盖约2,300家医院[21] - Neurohawk®取栓支架报告期内新增进入超過150家医院,累计覆盖约440家医院[22] - X-track®远端导管报告期内新增进入超過200家医院,累计覆盖约410家医院,临床使用量同比提升约800%[22] - 公司国际业务报告期内实现海外收入人民币28.12百万元,同比增长87%[24] - 公司共有8款产品实现出海,累计在21个海外国家实现商业化[24] - 出血性脑卒中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22.9百万元,同比增长7.7%[27] - NUMEN®弹簧圈已在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商业化,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等[28] - NUMEN®弹簧圈具有177种规格,适用于不同形状的动脉瘤栓塞[28] - NUMEN Silk®弹簧圈于2022年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并已提交美国FDA注册[28] - NuFairy™可吸收弹簧圈已完成First-In-Man (FIM)临床入组,正在进行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29] - Tubridge®密网支架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居国产品牌第一,按2023年植入量计算[27] - Tubridge®密网支架在阿根廷和巴西完成首例商业植入,成功拓展全球市场[30] - Tubridge Plus®密网支架于2024年8月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32] - WILLIS®覆膜支架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颅内覆膜支架[33] - Rebridge®支架正在进行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入组[33] - 公司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22.5百万元,同比增长119.5%,主要得益于Bridge®椎动脉支架的加速市场推广[34] - APOLLO™颅内支架在中国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约占60%[34] - Bridge®椎动脉药物支架在中国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约占50%[34] - 公司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8.3百万元,同比增长308.2%,主要得益于2022年新上市的Neurohawk®取栓支架和X-track®远端导管贡献收入增长[40] - Bridge®椎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8%,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50%)发生率仅为3.7%[36] - Neurohawk®取栓支架于2024年上半年在巴西实现首次商业化使用[40] - NeuroHawk® Pass17/21取栓支架于2024年7月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40] - Safecer™栓塞保护器于2024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39] - PathFinder™颈动脉球囊扩张导管于2024年6月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39] - 神经血管球囊导引导管
微创脑科学(0217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22:48
财务表现 - 集团收入约为人民币4.082亿元,同比增长约36.4%[6]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401亿元,同比增长约141.6%[12] - 期内经营溢利为人民币1.825亿元,同比增长约122.1%[12] - 期内研发投入为人民币4,835万元,同比减少42.8%[12] - 期内应收账款余额为人民币1.918亿元,较年初增加约205.6%[16] - 医疗器械销售收入为4.0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6.6%[31] - 中国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93.1%,中国境外市场收入占6.9%[31]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6,686万人民币[33] - 政府补助收入为6,139万人民币[33] - 按攤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为7,683万人民币[33] - 研发支出为4.83亿人民币,其中2.57亿人民币资本化为无形资产[36] - 当期所得税费用为3.37亿人民币,实际税率为17.7%[37]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2.47元,每股攤薄盈利为人民币2.47元[40][41] - 截至6月30日,贸易应收账款余额为1.55亿人民币,其中1个月内的占比86.7%[43] 海外业务 - 海外业务实现突破性进展,收入较上年同期提升约87.0%[6] - 公司国际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海外收入人民币28.12百万元,同比增长87%,在亚太、北美、拉美及欧洲等地区均实现大幅增长[89] - 公司已在21个海外国家实现商业化,涵盖9个神经介入手术量排名全球前十的国家,多款重点产品加快出海步伐[90][91] - NUMEN®弹簧圈已在21个海外国家或地区实现商业化,获得当地临床医生的高度评价[109] - Tubridge®密网支架成功实现出海,在阿根廷、巴西完成首例商业植入[117] - 公司已在巴西及阿根廷实现多例APOLLO™顱內支架商業化植入[126] - 2024年上半年实现X-track®远端导管在阿根廷的首次商业化使用[145] - U-track®支撑导管于2022年9月在巴西获批上市,是公司进入巴西市场的第四款产品[149] 产品表现 - 顱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实现收入显著增长[7] - 彈簧圈产品得益于集采中标,加快空白市场开拓,对收入增长起到重要作用[8] - 近年来获批上市的多款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通路类产品加速医院准入和临床使用,贡献集团收入增量[9] - 出血性脑卒中产品是公司神经介入医疗器械销售额最大的分部[106] - 公司Tubridge®密网支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居于国产品牌第一[106] - 公司NUMEN®弹簧圈全球销售收入增加,带动出血性脑卒中产品销售收入增长7.7%[107] - 公司APOLLO™顱內支架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約60%)[124] - 公司Bridge®椎動脈藥物支架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約50%)[124] - 公司腦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產品銷售收入錄得人民幣122.5百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9.5%[125] - 通路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6.2%,主要由于U-track®支撑导管销售成功[147] 研发及创新 - 公司是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行业的先行者和最大的中国公司[76] - 公司已掌握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的多项核心设计及制造技术平台[77] - 公司成功开发出多款"第一"或"唯一"的产品[77] - 公司研发管线丰富,截至目前共有21款在中国获批并实现商业化的产品,14款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在研产品,4款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纳入绿色通道[94][95] - NUMEN Silk®弹簧圈可提升填充及收尾阶段的流畅性,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112] - NuFairy™可吸收弹簧圈是全球首个主体结构可吸收的神经介入产品[113] - 公司新增大規格的Bridge-MAX臨床研究項目已完成全部患者入組[129] - 公司Safecer™栓塞保護器於2024年4月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131] - 公司Neurohawk®取栓支架於2022年2月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137] - 公司NeuroHawk® Pass17/21取栓支架於2024年7月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138] - 公司Tigertriever®取栓支架於2023年8月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140] - Fastrack®微導管是國內唯一內腔為0.029"的微導管系統,提供器械輸送與回收的簡易性[148] - QUEEN-track™微導管於2023年6月獲批,可配合Neurohawk®顱內取栓支架高效清除血栓[150] - 神途威龍™導絲於2023年8月獲批,可提高微導管等器械穩定輸送至目標位置[151] 产业布局及战略 - 公司已建立一支具有專業醫療背景且經驗豐富的治療方案推廣團隊[78] - 公司的銷售渠道覆蓋全國31個省份、直轄市及自治區[79] - 公司的產品累計支持約19萬台神經介入手術[80] - 公司在中國神經介入醫療器械市場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位,居於國產品牌第一[76] - 公司致力於為全球患者和醫生提供創新型、普
微创脑科学(0217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7:4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股份代号为2172[1] - 公司总部及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张东路1661号[5] - 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张江支行、中国银行上海周浦支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江科技支行[5] - 公司控股股东之一为微創醫療科學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为00853[4] - 公司行业顾问为弗若斯特沙利文(北京)諮詢有限公司[3] - 公司于2022年7月15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3] - 公司主要产品符合欧洲健康、安全及环保标准的CE认证[3] - 公司财务年度截至12月31日[3] 董事会变更 - 公司于2023年11月3日进行了董事会成员变更,常兆華博士获委任为主席,孙慶蔚先生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5] - 常兆华博士于2023年11月3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82] - 孙庆蔚先生于2023年11月3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83]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665.6百万元,同比增长21.6%[10] - 2023年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134.6百万元,实现扭亏为盈[10] - 2023财年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665.6百万元,同比增长21.6%[15] - 2023财年公司实现净溢利人民币134.6百万元,较上年扭亏为盈且增长强劲[15] - 2023财年公司实现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溢利人民币195.4百万元,同比增长49.5%[15] - 公司收入从2022财年的人民币547.4百万元增加21.6%至2023财年的人民币665.6百万元[54] - 公司毛利率从2022财年的71.8%上升至2023财年的76.9%[57] - 研发成本从2022财年的人民币123.3百万元增加34.0%至2023财年的人民币165.1百万元[58] - 所得税费用从2022财年的人民币20.4百万元增加35.0%至2023财年的人民币27.5百万元[64] - 2023财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溢利为人民币195.4百万元,同比增长49.5%[65] - 存货从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14.7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01.0百万元[66] - 流动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5.3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62.8百万元[67]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88.7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13.1百万元[68] - 2023年12月31日租赁负债为人民币61.4百万元[69] - 2023财年资本开支为人民币42.2百万元[70] - 2023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721.2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827.9百万元减少[73] - 2023年12月31日重大投资为对联营公司Rapid Medical的投资,成本为27.5百万美元,占公司总资产的5.3%[71] - 2023年12月31日无或有负债[72] - 公司借款总额(包括计息借款)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及2022年12月31日均為零[74]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2年12月31日的5.7%降至2023年12月31日的3.7%[74] - 公司流动资产净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040.9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083.3百万元[75]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无任何抵押资产[75] - 公司2023财年无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75]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未来计划[75] -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约为278.1百万港元,已悉数动用[77] -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用途包括研发、商业化、制造设施扩张、全球影响力扩大、战略收购及营运资金等[78]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预计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的10%用于战略收购[78] - 2023年公司收入为665.6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6%[98] 产品与市场 - 公司产品累计覆盖全国超过3,000家医院,支持约167,000台手术[10] - 2023年公司产品新开拓超过400家医院,分销网络覆盖31个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10] - 公司通过"神雕飞燕"计划新增拓展基层医院约200家,累计覆盖250个低线城市及县城的超800家医院[10] - 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201项授权专利,包含46项海外专利,另有303项专利正在申请注册中[8] - 公司产品累计在17个海外国家或地区实现商业化销售,涵盖韩国、美国、日本、巴西、智利、阿根廷、沙特阿拉伯及欧洲多国[8] - 公司拥有30款商业化产品及候选产品,包括18款已获批准并商业化的产品,以及12款正在开发的候选产品[8] - 公司4款产品已获准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在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企业中排名第一[8] - 公司产品实现多个"第一"和"唯一"的突破,包括全球首款获批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支架系统等[8] - 2023财年公司实现海外业务收入约人民币31.7百万元,同比增长44.7%[11] - 截至2023年末,公司产品在17个海外国家实现商业化,涵盖全球8个神经介入手术量排名前十的国家[11] - 2023年公司五款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三款产品的注册申请已递交国家药监局审批[11] - 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201项授权专利,包含46项海外专利,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18项,包含4项海外专利[11] - 2023年公司产品原材料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11] - 2023年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81.6亿元人民币,预计2028年将达到202.6亿元人民币[12] - 按2023年销售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的市场份额跃升至第四位,长年稳居国产品牌第一[14] - 公司治疗方案推广团队拥有85名员工,平均行业经验超过12年[16] - 公司已与400家经销商及二级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销售渠道覆盖全国31个省份[16] - 公司产品累计在全国超过3,000家医院获得临床应用,涵盖超过1,550家三级医院[16] - 2023年,公司产品新开拓超过400家医院,其中县级医院约200家[16] - Tubridge®密网支架新增进入约250家医院,累计覆盖超过1,000家医院[16] - NUMEN®弹簧圈新增进入超过350家医院,累计在超过900家医院获得临床应用[16] - Bridge®椎动脉药物支架新增进入约500家医院,累计覆盖超过1,000家医院[17] - APOLLO™颅内动脉支架系统新增开拓约300家医院,累计覆盖超过2,100家医院[17] - 2023年,公司国际业务实现海外收入人民币31.7百万元,同比增长44.6%[19] - 公司产品累计在17个海外国家实现商业化,涵盖8个神经介入手术量排名全球前十的国家[19] - 公司2023年初至报告日,5款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包括Tigertriever®取栓支架、WAVE-track™抽吸导管等[21] - Tubridge®系列密网支架的PARAT MINI临床研究完成全部患者入组,新一代全显影Tubridge Plus®密网支架完成全部患者入组并提交注册申请[21] - 公司产品组合包括多个研发阶段的产品,预计未来几年内将有多个产品获得批准,如Numen Uni®电解脱弹簧圈预计2024年获批[22] - 公司出血性脑卒中产品销售收入2023财年达到人民币425.3百万元,同比增长42.0%,主要得益于Tubridge®密网支架和NUMEN®弹簧圈的销售增长[23] - Tubridge®密网支架在中国市场按2023年植入量计算,市场份额居国产品牌第一[23] - 公司弹簧圈产品自2021年上市以来,市场份额迅速攀升至中国前五位(按2023年植入量计算)[23] - NUMEN®彈簧圈已在17个海外国家或地区实现商业化[24] - NUMEN Silk®彈簧圈于2022年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25] - Tubridge®密网支架于2024年1月在阿根廷成功完成首例海外商业植入[25] - Tubridge Plus®密网支架的上市前临床试验PARAT PLUS研究已完成全部病例入组[25] - WILLIS®覆膜支架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颅内覆膜支架[26] - Comaneci®辅助支架于2022年2月获得美国FDA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27] - Rebridge®支架为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国产全显影动脉瘤栓塞辅助支架[28] - 公司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2023年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53.5百万元,同比增长3.2%[29] - APOLLO™颅内支架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约60%[30] - Bridge®椎动脉药物支架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约50%[31] - 2023财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5.7百万元,同比增长394.2%[34] - 2023财年通路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59.2百万元,同比下降35.9%[39] - Neurohawk®取栓支架于2022年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35] - X-track®远端导管于2022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36] - Tigertriever®取栓支架于2023年8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37] - WAVE-track™抽吸导管于2023年8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38] - 神经血管球囊导引导管于2024年1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39] - QUEEN-track™微导管于2023年6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42] - 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201项授权专利,包含46项海外专利[46] - 2023年,公司产品的原材料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关键物料的国产化率超过85%[47] - 出血性脑卒中产品收入从2022财年的人民币299.555百万元增加42.0%至2023财年的人民币425.267百万元[55]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收入从2022财年的人民币5.197百万元增加394.2%至2023财年的人民币25.683百万元[55] 未来计划 - 公司计划推进创新产品的海外注册并扩大国际团队,进入神经介入手术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52] - 公司计划设立海外研发和生产中心,提升品牌全球知名度及吸納全球范围內神经介入领域的人才与资源[52] - 公司计划通过扩建生产设施及扩大生产团队以提升产能,推动实现普惠化的神经介入解决方案[51] - 公司计划逐步探索脑科学领域的更多解决方案,以满足脑部疾病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50] - 公司计划持续与领先的国际公司深入合作,丰富产品组合及销售网络,打造国际化创新平台[52] 公司治理 - 董事及五位最高薪酬人士的酬金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7及附注8[115] - 公司参与退休储蓄计划,供款于发生时在损益表扣除[115] - 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于2023年12月31日持有公司股份及相關股份的权益[116] - 谢志永先生持有251,775股公司股份,占0.04%[117] - 王亦群先生持有158,063股公司股份,占0.03%[117] - 常兆华博士持有49,047,671股微創醫療股份,占0.25%[118] - MP Scientific持有310,871,340股公司股份,占53.35%[121] - 微創醫療通过MP Scientific间接持有310,871,340股公司股份,占53.35%[121] - 中國微創投資管理持有59,900,000股公司股份,占10.28%[121] - Maxwell Maxcare持有63,288,500股公司股份,占10.86%[121] - 2022年总餐饮服务协议: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两个年度,最高交易金额分别为人民币2.1百万元和人民币3.0百万元,2023财年实际交易金额为人民币2.4百万元[126] - 2023年总餐饮服务协议:截至2026年12月31日止三个年度,最高交易金额分别为人民币3.3百万元、人民币3.7百万元和人民币3.9百万元[127] - 2022年总辅助服务采购协议: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两个年度,最高交易金额分别为人民币7.6百万元和人民币7.0百万元,2023财年实际交易金额为人民币6.7百万元[128] - 2023年总辅助服务采购协议:截至2026年12月31日止三个年度,最高交易金额分别为人民币7.2百万元、人民币7.5百万元和人民币7.8百万元[129] - 2022年总材料采购协议: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两个年度,最高交易金额分别为人民币11.3百万元和人民币18.5百万元,2023财年实际交易金额为人民币17.4百万元[130] - 2023年总材料采购协议:截至2026年12月31日止三个年度,最高交易金额分别为人民币26.0百万元、人民币26.5百万元和人民币27.0百万元[131] - 2023年总技术
业绩稳步提升,核心产品持续亮眼表现
广发证券· 2024-04-19 13:32
业绩总结 - 公司23年业绩表现稳步提升,实现营收66.6亿元,净利润1.95亿元,毛利率76.9%[1]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8.66亿元、11.48亿元和15.50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0%、32%、35%[2] - 出血性脑卒中产品2023年收入为425,267千元,2024年预计为529,742千元,2025年和2026年分别预计为656,923千元和813,008千元,毛利率分别为78.0%、76.0%、75.0%和75.0%[8] - 缺血性脑卒中产品2023年收入为25,683千元,2024年预计为66,776千元,2025年和2026年分别预计为153,584千元和307,169千元,毛利率分别为80.0%、80.0%、79.0%和78.0%[8] 产品展望 - 出血性脑卒中产品预计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5.3亿元、6.57亿元和8.13亿元,业务收入增速可达25%、24%、24%[3] - 缺血性脑卒中产品预计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0.67亿元、1.54亿元和3.07亿元,业务收入增速可达160%、130%、100%[4] - 微创脑科学2023年营收为665,624千元,2024年预计达到866,222千元,2025年和2026年分别预计为1,147,627千元和1,549,611千元[8] 证券评级 - 广发证券对股票的评级分为买入、持有和卖出三个等级,具体涵盖了股价表现预期和大盘的关系[16] - 广发证券对公司的评级分为买入、增持、持有和卖出四个等级,具体涵盖了股价表现预期和大盘的关系[17] - 广发证券在报告中声明可能存在与提及公司的业务关系,投资者应考虑潜在利益冲突对报告独立性的影响[22]
受益于收入稳健增长及费用率缩减,2024年净利有
浦银国际证券· 2024-04-08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5.5港元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收入增长情况 - 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22%至人民币6.7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 [1] - 2024年收入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1] 盈利情况 - 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50%至1.95亿元 [1] - 2024年净利润有望实现较高增速,受益于毛利率改善及费用率下降 [1][2] 产品表现 - 出血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2%,主要受益于Tubridge密网支架和NUMEN弹簧圈放量 [1] - 狭窄类产品收入增速相对平缓,但预计2024年将恢复至15%左右 [2] - 急性缺血类产品作为新兴板块,收入保持高增长 [2] 集采影响 - 公司在京津冀"3+N"集采中部分产品落标,但对公司收入影响有限 [1][2] - 后续将通过加大抽吸产品推广力度来弥补取栓支架落标的影响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5.5港元 [1][2] 公司收入情况 - 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22%至人民币6.7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 [1] - 2024年收入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1] 公司盈利情况 - 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50%至1.95亿元 [1] - 2024年净利润有望实现较高增速,受益于毛利率改善及费用率下降 [1][2] 产品表现 - 出血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2%,主要受益于Tubridge密网支架和NUMEN弹簧圈放量 [1] - 狭窄类产品收入增速相对平缓,但预计2024年将恢复至15%左右 [2] - 急性缺血类产品作为新兴板块,收入保持高增长 [2] 集采影响 - 公司在京津冀"3+N"集采中部分产品落标,但对公司收入影响有限 [1][2] - 后续将通过加大抽吸产品推广力度来弥补取栓支架落标的影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