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02601)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内险股尾盘跌幅扩大 新华保险(01336)跌超5% 中国太保(02601)现跌近4%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15:29
股价表现 - 内险股尾盘跌幅扩大 新华保险跌5.29%至46.54港元 中国人保跌3.55%至6.52港元 中国太保跌3.82%至35.24港元 中国人寿跌3.4%至23.84港元 [1] 财务表现解读 - 中国平安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但营运利润同比增长 受一季度会计并表一次性处理 发行可转债及600亿浮盈未体现在利润表三大因素影响 [1] - 公司建议市场更多关注营运利润指标 [1] 行业环境与配置偏好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至1.78%附近 受去产能政策及公募新规 红利风格影响导致保险板块高位波动 [1] - 保险资产管理业投资者信心调查显示股票是2025年下半年保险机构首选投资资产 其次为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 [1] - 机构继续谨慎乐观看好保险板块配置价值 [1]
张家口监管分局同意太平洋寿险张北支公司营业场所变更
金投网· 2025-08-26 20:03
公司运营变更 -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张北支公司营业场所由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宏怡嘉苑住宅小区A29幢商业06号变更为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张北镇尚品乐居小区3幢1单元商铺101室及201室 [1] - 变更后公司不得在原营业场所办理业务 [1] - 公司需持批复及许可证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张家口监管分局办理换证手续并按规定公告 [1]
产品端多向发力 保险业护航银发经济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8-26 08:11
行业动态与政策背景 - 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031万人占总人口22%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023万人占总人口15.6% [1]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1] - 银发经济涵盖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 [1] 保险产品创新与保障体系 - 中国人寿在甘肃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多层次保障体系 覆盖超102万银发群体 累计赔付超1150万元 [2] - 中国人寿推出"夕阳红""夕阳保""银龄安康"等老年人专属保险产品 [2] - 人保健康长护险业务覆盖16个省份37个地市 参保人数超2200万人 服务内容从医疗护理向"医疗护理+生活照护"升级 [2] 个人养老金与市场前景 - 中国太保构建"产品+服务+生态"一体化模式 通过"个税规划师""养老规划师"提供个性化养老规划 [3] - 瑞士再保险预计未来10年寿险与健康险保费增速将高于GDP增速 受益于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和风险意识提升 [3] - 保险作为"第三支柱"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3] 养老需求多元化与产业升级 - 中邮保险白皮书显示老年群体在医疗健康、生活方式、经济能力等方面呈现分化特征 需求日趋个性化与多元化 [4] - 行业加速构建"医、养、护、康"全流程一体化服务体系 推动健康养老产业标准化、专业化与智能化 [4] - 金融行业积极提供财富管理与未来规划支持 [4]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 中国平安构建医、住、护、乐四联体居家养老深度服务网络 携手46家服务商形成战略联盟体 [5] - 推出《居家康复护理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 明确四大类康复护理服务要求 [5] - 居家环境安全评估系统基于30万户改造案例打造 截至2024年底服务覆盖75个城市 超16万名客户获得服务资格 [5] 康养旅居服务发展 - 2024年45岁以上人群出游达12亿人次 带来旅游业市场2万亿元增长规模 [6] - 华泰人寿推出"泰享旅居"板块 链接国内优质康养基地 提供15家旅居机构资源 引入"随行管家"服务功能 [6] - 康养服务成为寿险公司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 未来将拓展全球旅居网络 [6] 相互制保险机构创新 - 信美相互人寿为超10万名会员构筑长期保障生态 打造"T(旅居养老)H(居家养老)H(住院养老)"康养服务体系 [7] - 通过"一地一策"个性化设计 旅居服务覆盖11个省份18个基地 累计6000多人次参与体验 [7] - 推动从传统养老观念向积极享老现代观念转变 [7] 养老社区布局模式 - 保险公司采用"保险+养老+健康"生态闭环 构建全周期、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8] - 头部公司探索重资产、轻资产、轻重结合等布局模式 初步跑通可持续商业养老之路 [8] - "同城不同住"成为城市银发群体与子女间主流居住和照顾模式 [8] 城心养老与医养结合 - 大家保险城心养老社区在14座核心城市完成战略布局 依托城市核心区域医疗资源与交通条件 [9] - 中国太保南京社区开业18个月实现满住 周边高校林立满足银发群体精神文化需求 [9] - 截至2024年末全国医养结合机构超8400家 床位总数超210万张 [11] - 泰康之家在36个城市布局44个项目 开业26家社区 践行"一个社区、一家医院"医养融合新模式 [10][11]
中国太保(02601.HK)遭Schroders PLC减持367.22万股
格隆汇· 2025-08-26 06:43
股东权益变动 - Schroders PLC于2025年8月22日以每股均价36.7203港元减持中国太保H股367.22万股[1] - 减持涉及资金约1.35亿港元[1] - 持股数量由减持前的139,503,934股降至135,831,734股(减少3,672,200股)[1][2] 持股比例变化 - 减持后持股比例由5.03%降至4.89%[1] - 持股比例下降0.14个百分点[1] - 权益披露时间范围为2025年7月26日至8月26日[2]
Schroders PLC减持中国太保367.22万股 每股作价约36.72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25 19:20
减持交易详情 - Schroders PLC于8月22日减持中国太保367.22万股[1] - 每股作价36.7203港元,总金额达1.35亿港元[1] - 减持后持股数量降至1.36亿股,持股比例降至4.89%[1]


Schroders PLC减持中国太保(02601)367.22万股 每股作价约36.72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19:20
交易概况 - Schroders PLC于8月22日减持中国太保367.22万股[1] - 每股作价36.7203港元[1] - 总交易金额达1.35亿港元[1] 持股变动 - 减持后持股数量降至1.36亿股[1] - 持股比例由5%以上降至4.89%[1] - 本次减持股份数量占原持股比例约2.6%[1]
非银周观:美联储降息或已在路上,流动性驱动市场走强格局将持续
长城证券· 2025-08-25 18:58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3] 核心观点 - 美联储降息预期提升,流动性驱动市场走强格局有望延续,重点关注券商及金融IT板块[1][8] - 经济数据走弱背景下流动性驱动市场趋势或延续,需聚焦内部问题、居民存款搬家效应及美国经济衰退引发的降息效应[1][8] - 两融波动创新高,券商为代表的非银金融或呈现震荡突破走势[8] - 保险板块受公募新规及红利风格影响高位波动,但配置价值被谨慎乐观看好[2][9] 主要观点 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18日至8月22日,沪深300指数达4378点(周涨幅4.18%),保险指数(申万)达1364.59点(周涨幅1.36%),券商指数达7664.69点(周涨幅3.12%),多元金融指数达1417.97点(周涨幅4.18%)[6]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至1.78%附近[2][9] 政策与事件影响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未来数月可能降息[7] - 中国证监会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自2025年8月22日起实施,侧重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7] - 证监会制定《期货公司互联网营销管理暂行规定》,自2025年10月9日起实施,加强期货公司互联网营销活动监管[7] - 人民币汇率波动回升至7.18附近[7] 保险板块 - 股票是2025年下半年保险机构首选投资资产,其次是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9] - 多数保险机构预期下半年资产配置比例与年初基本一致,部分可能适度增加股票和债券投资[9] - 重点推荐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稳健)、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价值高速增长,投资表现突出),建议关注中国财险、中国人寿[11] 券商板块 - 并购线重点关注信达证券、首创证券、浙商证券、国联民生、中国银河等[1][8] - 具有估值扩张空间的公司推荐东方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综合能力强、风险资本指标优化、受益ETF发展)[1][8] - 创新转型及受益行情的中小型证券公司重点关注东方财富(2025H1营业总收入同比+39%至6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37%至56亿元),相关公司包括浙商证券、国金证券[8][12] - 低估值央国企头部券商建议关注中国银河、中金公司、信达证券、首创证券、国联民生、太平洋等[12] 金融IT及互金平台 - 从赔率弹性角度建议逢低布局金融IT板块,重点关注财富趋势、同花顺、九方智投(2025年中报预告净利润中枢8.5亿元,子公司方德证券在港展业,布局AI创新)[1][8] - 互金平台建议关注东方财富、指南针、大智慧、湘财股份[8][12] - 平台型公司推荐同花顺(2025H1业绩明显改善,AI赋能前景)、九方智投、大智慧,建议关注财富趋势、指南针[12] 港股金融 - 受益港股高景气的公司包括国泰海通、国联民生、中金等[8]
保险板块8月25日涨0.47%,中国太保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4.5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5 16:47
保险板块市场表现 - 保险板块整体上涨0.47%,领涨个股为中国太保(收盘价41.57元,涨幅1.94%)[1] - 上证指数上涨1.51%至3883.56点,深证成指上涨2.26%至12441.07点[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中国人寿(42.86元,-0.09%)和新华保险(67.30元,-0.21%)下跌,中国平安(61.00元,+0.83%)与中国人保(8.84元,+0.34%)小幅上涨[1] 个股成交情况 - 中国平安成交67.01万手(40.66亿元),为板块最高成交额[1] - 中国人保成交89.48万手(7.88亿元),为板块最高成交量[1] - 中国太保成交33.12万手(13.63亿元),中国人寿成交21.48万手(9.17亿元),新华保险成交25.99万手(17.42亿元)[1] 资金流向特征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4.57亿元,游资净流入4.32亿元,散户净流入2422.17万元[1] - 中国平安主力净流出1.84亿元(占比-4.53%),游资净流入1.18亿元(占比2.91%)[2] - 新华保险主力净流出1.82亿元(占比-10.46%),游资净流入1.33亿元(占比7.62%)[2] - 中国太保主力净流出1.17亿元(占比-8.59%),但获游资大幅净流入1.82亿元(占比13.38%)[2] - 中国人保主力净流入3886.94万元(占比4.93%),为唯一获主力增持个股[2]
中国太保涨2.01%,成交额7.2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663.6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5 11:49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5日盘中股价上涨2.01%至41.60元/股,成交额7.29亿元,换手率0.26%,总市值4002.0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663.65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4.31%和9.03%,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4.57%和24.87% [1] - 年内累计涨幅26.06%,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4.26%、6.69%、24.74%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为综合性保险集团,主要通过太保寿险和太保产险开展人寿及财产保险业务,保险资管负责资金运用 [2] - 主营业务构成:财产保险50.17%、人寿及健康保险47.56%、其他及抵销1.35%、资产管理0.92%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非银金融-保险Ⅱ-保险Ⅲ,涉及GDR、家庭医生、长三角一体化等概念板块 [2] 财务与股东结构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96.27亿元,同比减少18.13%,营业收入未披露具体数值 [2] - 股东户数11.42万户,较上期减少0.36%,人均流通股62,003股,较上期增加0.3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92.81亿元,近三年累计分红300.15亿元 [3] 机构持仓动态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2.52亿股,较上期减少1993.87万股 [3]
保险业上半年保障水平提升
经济日报· 2025-08-25 11:03
资产规模与增长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 同比增长17.4% 其中人身险公司32.6万亿元 财产险公司2.35万亿元 [2] - 保险行业总资产达39.2万亿元 [2] - 原保险保费收入3.7万亿元 同比增长5.1% 人身险业务复苏显著 [2] - 新增保单件数524亿件 同比增长11.1% [2] 资产配置结构 - 债券投资余额17.87万亿元 占人身险公司投资余额51.9% [3] - 股票投资余额突破3万亿元 单季净增2513亿元 环比增长8.9% [3] - 险资举牌动作频繁 达30次 涉及23家上市公司 中国平安举牌银行股累计市值超600亿元 [4] - 泰康资产设立私募基金"泰康稳行" 太保资产推出"太保致远1号"私募股权基金 [4] 负债端业务表现 - 人身险公司通过分红险、年金险、健康险推动负债端回归保障本源 [2] - 财产险车险市场盈利水平改善 非车险业务保持高增长 [2] - 分红险实际分红实现率超100% 客户收益率达3%以上 [6] 赔付支出与保障功能 - 赔款与给付支出1.3万亿元 同比增长9% [5] - 健康险与长期护理险成为人身险赔付增长主要来源 [6] - 车险占据财产险赔付主体 自然灾害赔付压力增加 [6] - 责任险、农业险赔付快速上升 形成"政保合作"模式 [7] 偿付能力状况 - 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04.5%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47.8% [8] - 财产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240.6% 人身险公司196.6% 再保险公司250.5% [8] - 6家寿险公司获AAA评级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超200% [8] - 华汇人寿风险评级为C 处于不达标状态 [8]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通过加大长期债券配置和增配权益资产应对利率下行 [9] - 监管将"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 [8] - 理赔效率成为竞争焦点 通过数字化手段缩短赔付周期 [7] - 低利率环境下资本回报压力存在 中小险企面临挑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