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创新航(03931)

搜索文档
苏奥传感复牌20CM涨停 中创新航收购加定增将成实控人
中国经济网· 2025-05-07 11:15
公司股价表现 - 苏奥传感(300507.SZ)今日开盘涨停,截至发稿时报8.74元,涨幅20.05% [1]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李宏庆筹划股份协议转让,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 [2] - 中创新航(03931.HK)与李宏庆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受让87,620,380股(占总股本11%) [2] - 李宏庆将放弃155,725,311股(占总股本19.55%)表决权,期限60个月 [2] - 交易完成后,中创新航持有11%有表决权股份,李宏庆持股比例降至25.55%,表决权降至6% [3] 定向增发计划 - 公司拟向中创新航定向发行不超过119,482,337股A股,募集资金不超过672,685,557.31元 [3] - 发行价格为5.63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80% [5] - 发行完成后,中创新航持股比例将增至22.61%,仍为控股股东 [3][4]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AMB覆铜基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862,062,610.00元 [5][6]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64亿元,同比增长131.88% [7][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30.00万元,同比增长0.61% [7][8] - 扣非净利润2352.48万元,同比增长56.42% [7][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281.53万元,同比增长136.98% [7][8] 历史分红及增发 - 2022年每10股转增6股派0.6元,2021年每10股转增4股派1元,2020年每10股转增4股派1元 [7] - 2021年定向增发65,927,971股,发行价7.22元/股,募集资金净额466,656,622.39元 [6]
中创新航(03931.HK)将取得苏奥传感控制权
格隆汇· 2025-05-06 23:12
收购与认购协议 - 公司同意收购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87,620,380股A股股份,占目标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11.00%,每股价格为人民币5.83元,总代价为人民币510,826,815.40元 [1] - 卖方同意放弃155,725,311股A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占目标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19.55% [1] - 公司同意认购目标公司不超过119,482,337股配售A股股份,每股价格为人民币5.63元,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672,685,557.31元 [2] - 收购和认购完成后,公司预计持有目标公司约22.61%的已发行股份 [2] 目标公司概况 - 目标公司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300507),属于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细分行业为汽车核心电子行业 [2] - 目标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感测器及配件、燃油系统附件、汽车内饰件、新能源部件,其控股子公司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 [2] 战略意图 - 公司拟通过本次收购获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目标公司财务业绩将并入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 [1] - 公司认为本次收购及认购有利于落实发展战略,将充分发挥自身在新能源及汽车产业链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为目标公司业务发展赋能 [3]
中创新航拟斥资近12亿元收购及认购苏奥传感22.61%股权
智通财经· 2025-05-06 23:11
交易概述 - 中创新航拟以每股5 83元人民币收购苏奥传感8762 038万股A股股份 占总股本11 00% 总代价约5 11亿元人民币 [1] - 交易同时附带表决权放弃条款 卖方将放弃1 557亿股A股对应的表决权 占总股本19 55% [1] - 公司同日签署配售协议 拟以每股5 63元认购不超过1 195亿股苏奥传感A股 总金额不超过6 73亿元人民币 [1] - 交易完成后预计持股比例将达22 61% 成为控股股东 [1] 目标公司背景 - 苏奥传感属于汽车核心电子行业 主营汽车感测器 燃油系统附件 内饰件及新能源部件 [2] - 控股子公司博耐尔专注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 产品覆盖空调 发动机 三电模组等场景 [2] - 实控人李宏庆现持股36 55% 本次交易后控制权将转移 [1][2] 战略动机 - 交易旨在获取苏奥传感控制权 整合新能源及汽车产业链资源 [2] - 中创新航计划通过产业协同提升目标公司业务价值 强化在汽车电子领域布局 [2] - 标的公司技术积累与新能源部件业务符合收购方战略发展方向 [2]
七大电芯厂业绩PK!
起点锂电· 2025-05-03 16:20
锂电行业现状与趋势 - 2023年锂电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24年进入调整期,竞争激烈,价格战严重,头部企业与中小企业差距加大 [1] - 技术迭代与出海成为行业两大明显趋势 [1] - 2024年行业整体疲软,但2025年普遍回暖 [1] - 2024年行业需求增速放缓,产能增长但价格持续下探,企业业绩分化严重 [15] - 价格战导致除TOP3外企业损失巨大,行业从百花齐放到二八定律分配市场 [15][17] 七大企业表现 宁德时代 - 2024年营收3620亿元,同比下滑10%,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15% [3] - 锂电池销量475GWh,同比增长21.8%,其中动力电池381GWh(+18.8%),储能电池93GWh(+34.3%) [3] - 2025年Q1营收847亿元(+6.2%),净利润139.6亿元(+32.8%),单瓦时毛利率环比提升至24.4% [4] 国轩高科 - 2024年营收353.9亿元(+12%),净利润12亿元(+28.5%),动力电池业务256亿元,储能业务78.3亿元 [5] - 2025年Q1营收90.5亿元(+20.6%),净利润1亿元(+45.5%) [6] - 推出多款新产品包括全固态"金石"电池、Gotion Grid 5MWh储能液冷集装箱等 [6] 亿纬锂能 - 2024年营收486亿元(-0.35%),净利润40.7亿元(+0.63%),毛利率17.41%(+0.77个百分点) [7] - 2025年Q1营收128亿元(+37.3%),净利润11亿元(+3.3%),储能电池出货12.67GWh(+80%) [7] 鹏辉能源 - 2024年营收79.6亿元(+14.8%),净利润亏损2.52亿元(-685.7%) [8] - 2025年Q1营收16.9亿元(+5.8%),亏损4498.31万元(-375%) [8] - 重点布局固态电池和600Ah+大电芯,海外扩张显著 [8] 瑞浦兰钧 - 2024年营收178亿元(+29%),亏损13.5亿元(收窄30%),毛利率从2.5%提升至4.1% [10] - 锂电池销量43.71GWh(+124.4%),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由负转正 [10] 中创新航 - 2024年营收277.5亿元(+2.76%),净利润8.4亿元(+93%),毛利率15.9%(+2.9个百分点) [11] - 储能系统产品营收82亿元(+72.4%),占比总收入29.6% [11] 欣旺达 - 2024年营收560亿元(+17%),净利润14.6亿元(+36.4%),毛利率15.18%(+1.08个百分点) [12] - 2025年Q1营收123亿元(+12%),净利润3.8亿元(+21.2%) [13] - 动力电池业务不振,毛利率仅8.8% [13] 2025年锂电市场趋势 - 技术突围、安全性、供应链优化和出海成为关键词 [18] - 新兴领域如两轮车换电、机器人、低空经济带来增长机会 [18] - 安全性问题将得到全方位整治,新国标落地推动行业规范 [18] - 出海布局加速,中东、拉丁美洲等地区储能项目进展显著 [18]
中创新航顶流电池配套新车亮相上海车展
快讯· 2025-04-26 15:55
文章核心观点 中创新航携顶流电池及全域系统解决方案亮相2025上海车展,配套多款车型发布,电池应用场景广泛 [1] 分组1 - 中创新航于4月23日携顶流电池及全域系统解决方案亮相2025上海车展 [1] - 中创新航顶流电池可匹配多应用场景,覆盖新能源汽车A00 - D级车型等多种驱动方式,还可用于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全新领域 [1] - 中创新航顶流电池配套上汽奥迪E5sportback等车型全球首发亮相,超30个品牌、40款车型亮相上海车展 [1]
动储产业全球化遭遇历史性大退潮|独家
24潮· 2025-04-24 06:41
动储产业全球化退潮趋势 - LG集团撤回在印度尼西亚建设77亿美元电动汽车电池生态系统的计划投资 [2] - 国轩高科因法律纠纷暂停美国密歇根州23.6亿美元电池生产设施建设 [2] - 蜂巢能源暂停德国两家电池工厂项目,总投资20亿欧元,设计产能40GWh [2][3] - 中伟股份终止韩国22亿元镍精炼厂项目 [3] - LG新能源与华友钴业推迟锂电循环回收合资公司建设,预计投资不低于10亿元 [3] - SK on、ECOPRO Materials与格林美取消62亿元前驱体工厂计划 [3]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布局现状 - 10家动力电池巨头计划/建设近50个海外工厂,总投资超5500亿元人民币 [3] - 宁德时代海外布局包括: - 德国图林根工厂投资18亿欧元,规划产能14GWh [5] - 匈牙利德布勒森市工厂投资73.4亿欧元,规划产能100GWh [6] - 美国密歇根工厂投资35亿美元 [6] - 印度尼西亚锂电池项目投资50亿美元 [6] - 远景动力布局: - 法国杜埃工厂投资20亿欧元,规划产能24-40GWh [6] - 西班牙工厂规划产能50GWh [6] - 国轩高科计划: - 斯洛伐克合资工厂投资12亿欧元 [7] - 阿根廷碳酸锂生产线 [7] - 中创新航德国电芯模组工厂规划产能20GWh [7] - 蜂巢能源德国工厂原计划总投资20亿欧元,规划产能40GWh [7][8] - 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规划产能未披露,投资约63亿美元 [8] 动储产业链中上游企业海外投资 - 9家上市公司海外在建工程总投资达696.32亿元 [9] - 具体项目: - 宁德时代境外投资617.42亿元,工程进度21.23% [10] - 赣锋锂业Cauchari-Olaroz锂盐湖项目投资61.17亿元,进度97.26% [10] - 亿纬锂能印尼基地投资42.28亿元,进度85% [10] - 中伟股份印尼项目总投资143.51亿元 [10][11] - 欣旺达泰国工业园投资70亿元,进度3.02% [11] - 贝特瑞印尼负极材料项目投资39.69亿元,进度89.04% [11] - 天齐锂业奎纳纳项目投资16.7亿元,已终止建设 [11] - 恩捷股份匈牙利工厂投资31.74亿元,进度99% [11] - 盛新锂能印尼项目投资39.86亿元,进度98.5% [11][12] - 当升科技欧洲基地投资43.78亿元,进度1% [12] - 容百科技韩国项目总投资46.46亿元 [12]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全球新能源话语权争夺将导致更多贸易规则和壁垒 [12] - 海外项目可能面临"延期"或"终止"风险 [12] - 企业需平衡全球化扩张与财务健康 [12] - 行业竞争进入深水区,财务脆弱的公司可能面临债务违约风险 [12]
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TOP30企业出炉
起点锂电· 2025-04-18 18:24
全球储能锂电池行业核心数据 - 2024年全球储能锂电池电芯出货量达435 8GWh 同比增长81% [2] - 行业集中度下降 CR5为53 5%(同比下降5%) CR10为77 4%(同比下降3%) 主因新进入者增加 [2] - 预计2025年全球出货量将突破600GWh 电芯环节成为产业链竞争焦点 [2]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TOP30企业全名单公布 中国企业包揽前十名 日韩企业份额显著下滑(三星SDI LG新能源首次跌出前十) [4][5][6] - 宁德时代保持第一但领先优势缩小 亿纬锂能首次升至第二 海辰储能 远景动力等中国企业排名上升 [4][5] - 新晋企业表现突出 珠海冠宇 豪鹏科技首次进入TOP30榜单 [4] 企业出货量梯队分布 - TOP30企业中: - 30GWh以上企业4家 - 20-30GWh区间企业4家 - 10-20GWh区间企业4家 - 10GWh以下企业18家 [6] 产业链发展趋势 - 储能锂电池与风电 光伏 储能集成环节形成协同竞争关系 [2] - 中国企业主导全球市场 TOP10均为本土企业 包括比亚迪 国轩高科 中创新航等 [4][5]
最严动力电池标准出炉!9家电池企业参与
起点锂电· 2025-04-14 17:47
新国标核心内容 - 工信部发布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2026年7月1日实施,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2] - 新规起草单位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9家电池企业及整车厂、检测机构,78%企业已掌握相关技术,14%企业预计2026-2027年达标[3] 三大技术升级 热扩散安全 - 新增内部加热片触发热失控方法,针刺速度调整为0.1-1mm/s[5] - 要求热失控后5分钟内报警且烟气不进入乘员舱,监测时长延长至2小时且温度低于60℃[6][7] - 安全防线从被动逃生转向主动阻断,需多层级热失控防护能力[8] 底部撞击测试 - 强制要求直径30mm钢球以150J能量撞击测试,仅离地间隙≥200mm商用车可豁免[10][11] 快充安全管理 - 要求300次快充循环后通过外部短路测试,20%-80% SOC区间快充性能需稳定[14] - 针对"充电15分钟续航400公里"超快充技术,避免企业堆砌功率忽视耐久性[14] 行业影响 电池企业 -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凸显:宁德时代CTP3.0抗挤压能力提升30%,比亚迪"智慧眼"系统可提前10分钟预警热失控[18] - 二三线电池厂面临淘汰压力,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路线加速迭代[18] 整车企业 - 需重新设计电池包结构,底部需集成高强度防撞梁,热失控防护材料需耐高温阻燃[19] - 满足新规的电池系统成本预计增加15%-20%[19] 检测认证行业 - 底部撞击测试单次成本或超200万,叠加动力电池安全纳入年检,检测认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19] 长期产业意义 - 推动行业从续航竞赛转向绝对安全,促进电池材料、结构设计、智能热管理等全链条技术升级[21] - 提升中国在全球电池安全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巩固技术优势和国际产业链地位[22] - 需配套执行体系支持,如建立电池安全溯源平台、专项补偿基金等[22]
近20GWh!这10家企业储能“爆单”
行家说储能· 2025-04-14 17:32
行业动态 - 中国储能企业近期签署近20GWh战略合作协议,涉及鹏程无限、力神(青岛)、中创新航等10家企业 [1] - 国内订单占比60%(6起),海外订单占比40%(4起),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英国、刚果 [2] - 最大单笔订单规模达15GWh(鹏程无限),电芯订单超4GWh(力神青岛3GWh+鹏辉能源GWh级) [3] - 工商业储能合作金额最高达20亿元(中贝通信与金开新能) [3] 公司订单详情 鹏程无限 - 在ESIE2025展会上与8家企业签署超15GWh战略合作协议 [6] - 发布新一代液冷储能系统储蔚D+,占地面积减少7%,放电量提升4%,辅源功耗降低20%,系统效率达96% [8] 力神(青岛) - 在ESIE2025上与5家企业签署超3GWh储能订单 [8] - 发布"家族系列"创新大电芯(392Ah/435Ah/580Ah)及储能集装箱系统(6.25MWh/7.01MWh/8.3MWh) [10] 中创新航 - 在ESIE2025上与多家企业签订392Ah储能电芯及6.25MWh液冷集装箱系统供货协议 [11] - 392Ah电芯较314Ah容量提升25%,能效95%,配套集装箱占地面积降低14.9%,系统度电成本降15% [13] 鹏辉能源 - 与厦门和储能源签署GWh级314Ah电芯订单,应用于高压直挂柔性储能系统 [14] - 合作研发"电芯-模块-整机"全链条效率提升技术,系统成本降低5%-12% [16] 中贝通信 - 与金开新能签署20亿元战略合作投资协议,未来两年每年合作10亿元,涉及智算中心与工商业储能项目 [17][18] - 中标伊吾县智算中心项目(3.57亿元),已完成部分设备安装 [20] 晶科能源 - 在澳洲Smart Energy Council Conference上签署300MWh储能订单(200MWh+100MWh) [21][23] - 订单涉及SunGiga和SunTerra工商业储能系统 [23] 德赛电池 - 与领航投资签署200MW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采购协议 [24] - 采用自主研发技术构建"超级储能矩阵",配备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平台 [26] 上海电气 - 获英国达尔马诺克120MWh储能项目订单,系海外储能市场首单 [27] - 汉诺威工博会签约总额36.37亿元,覆盖10余国风电/光伏/储能项目 [28] 乐普钠电(东渐数能) - 与刚果北方矿业签署65MW光伏+135MWh储能项目,年供电1.1亿度,减排CO₂超2万吨 [29][31] 众钠能源 - 与优通新能源签订20万只硫酸铁钠电芯订单(金额近千万元),聚焦北方轻型动力场景 [32] - 与懋略科技合作开发GWh级大容量高倍率储能电芯,计划供应4000吨正极材料 [34] 奥特维智能 - 获土耳其储能装备订单,涉及离线电池充电方案及自动化产线,累计出货超300条产线 [35][36] 技术趋势 - 液冷储能系统成为主流,效率提升至96%(鹏程无限) [8] - 大容量电芯迭代加速,392Ah电芯较314Ah容量提升25%(中创新航) [13] - 钠离子电池(硫酸铁钠)在低温场景应用拓展(众钠能源) [32] - 柔性储能技术推动系统成本下降5%-12%(鹏辉能源合作项目) [16]
中创新航王小强:电芯做大是趋势,需满足三方面要求缺一不可
新浪科技· 2025-04-13 13:12
文章核心观点 行业电芯越做越大是必然趋势,虽能带来成本下降等好处,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需慎重对待并投入研发力量确保成本、安全和性能达标 [1][2] 行业趋势 - 电芯越做越大是必然趋势,技术发展除优化参数和性能外还会带来成本下降 [1] 公司成果 - 中创新航314Ah第一代储能专用电芯累积交付高达35GWh [1] - 中创新航在展会现场宣布392Ah储能电芯及6.25MWh液冷集装箱系统产品全球首发量产下线,可为储能电站规模化应用提供经济高效解决方案 [1] 电芯做大挑战 - 电芯做大后要求更好的能效和更长的循环,循环和能效更难做,发热量更大,热管理带来一系列挑战 [1] - 电芯做大需研发和能力,背后要做很多事,包括大量基础和研发工作,整个体系要针对下一代大电芯做架构,集成端热管理、承重部件、壳体加工等会带来新挑战 [2] 应对要求 - 行业要更慎重对待电芯做大过程中的挑战和问题,进行更多测试、严谨开发,关注和研究电池产品安全 [2] - 确保电芯做大带来成本降低、安全性能可控有保障、性能满足电站需求,三者缺一不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