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方证券(03958)
icon
搜索文档
东方证券(600958) -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2025-04-29 00:03
业绩数据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91.9亿元,归母净利润33.5亿元,分别同比增加12.3%和21.7%[14] - 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4177.4亿元,归母净资产814.0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加8.9%和3.4%[14] - 2024年末公司总市值8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排名行业第12位[27] - 2024年固定收益业务收入较上年提升约40.4%[17] - 2024年公募佣金分仓收入3.19亿元,公募基金交易量占比2.3%,新增机构客户34家[18] - 2024年公司营业支出156.64亿元,同比增加13.20亿元,增幅9%[191][197] - 2024年公司净利润33.50亿元,同比增加5.96亿元,增幅22%[191][198] - 2024年公司综合收益总额50.41亿元,同比增加18.70亿元,增幅59%[191][198] - 2024年每股收益0.37元/股,同比增加0.07元/股,增幅23%[191][198]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14%,较上年提高0.69个百分点[191] 用户数据 - 2024年末公司客户资金账户总数292.0万户,同比增长8.5%;托管资产总额8782.7亿元,同比增长17.7%[14] - 2024年末非货产品保有量5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基金投顾业务规模1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14] - 2024年末机构理财保有规模182亿元,较上年末提升67.0%;两融业务规模2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2%,市占率由1.26%提升至1.47%[14] - 报告期末托管外包产品数量2400余只,总规模1800多亿元[18] 未来展望 - 2025年是公司“十四五”规划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轮战略规划开局之年[33] - 2025年公司董事会将依据2025 - 2027年战略规划推进业务转型提质增效[34] - 2025年公司要围绕“四大核心功能”发力,实现新战略规划良好开局[64][65] - 2025年自营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投资规模最高不超净资本80%,非权益类最高不超400%[199] 业务情况 - 2024年末东证资管管理总规模2165.7亿元,实现收入保持行业第2[15] - 2024年末汇添富基金管理总规模1.16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9100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9%和10%,非货公募规模行业排名第10[15] - 2024年末东证期货客户权益规模824亿元,成交量市占率9.3%,均排名行业第3[15] - 2024年公司完成股权融资4家,债券承销总规模5204亿元,同比增加35.6%,市场排名第6[16] - 客需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8.2%[18] 公司治理 - 2024年董事会召开会议10次,审议或听取议题68项;专门委员会及独董会议召开20次,审议或听取议题53项[22] - 2024年董事会召集股东大会3次,审议或听取23项议题,分红总额达19亿元[23] - 2024年监事会召开会议5次,审议及听取议案34项[42] - 2024年公司全年未发生重大违法违规事件,分类评价保持A类AA级[58] - 毕马威对公司财务报表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公司在重大方面保持有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57] 人事与审计 - 同意聘任舒宏先生继续兼任公司财务总监[95] - 提名龚德雄等人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执行董事等不同职务董事[97] - 同意聘任卢大印等人为公司副总裁等高级管理人员[97][98] - 2024年公司聘请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为境内审计及内部控制审计机构,聘请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境外审计机构[93][94]
以高质量信披促高质量发展,东方证券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经济观察网· 2025-04-23 10:35
监管环境与披露框架升级 - 2024年中国ESG信息披露迈向标准化 证监会统一部署下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 财政部等九部委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1] - 香港联交所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守则》 对在港上市公司气候相关披露提出新要求 2025财年起生效[1][3] - 公司全面对标上交所新规与港交所气候披露新规 开展双重重要性分析(影响重要性和财务重要性) 通过现场访谈和问卷调研进行定量评估[2] 财务重要性议题披露 - 针对7项财务重要性议题应用四方面核心内容框架披露: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2] - 形成"助力'双碳' 谋求绿色发展"专章 在气候风险识别、情景分析、风险管理流程取得新进展 探索气候相关财务影响定量披露[3] 金融五篇大文章实践 - 2024年承销科技创新公司债161.64亿元 主承销科创票据23.80亿元[5] - 绿色金融领域承销绿色公司债和金融债90.28亿元 截至2024年末投资绿色债券57.98亿元[5] - 普惠金融领域承销小微金融债、小微资产支持证券、民营企业债共26.33亿元[5] - 养老金融领域个人养老金开户数超过5万人[5] - 数字金融领域年度IT实际投入9.64亿元[5] 可持续发展规划成效 - 2021-2024年累计引导超4,700亿元资金进入可持续发展领域 可持续投融资规模年均增速超过10%[7] - 集团投入社会领域公益资金11,403万元[7] - 较2021年基准年 母公司范围1和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下降3,263.72吨二氧化碳当量[7] - 2021年发布行业首份系统性可持续发展规划 涵盖治理、经济、环境、社会四大领域[7] 外部评级与行业地位 - 2024年MSCI ESG评级保持AA级 位于全球同业前24%[8] - 标普CSA分数大幅超过行业平均分 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4》[8] - 恒生A股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估获A等级 连续四年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系列指数[8] - ESG评级提升至AA级(行业最高) 入选央视"中国ESG上市公司长三角先锋50"和"金融业先锋30"榜单[8]
传黄燕铭告别国泰海通,或赴东方证券重掌卖方研究大旗
南方都市报· 2025-04-22 23:12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1日晚国泰海通证券免去黄燕铭财富管理委员会委员职务,其或加盟东方证券出任研究所所长,结束在国泰海通13年任职重返卖方研究,其动向折射券商研究业务深层变革 [2][4][8] 黄燕铭职业经历 - 1994年职业生涯始于万国证券经纪业务,1996年转入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从普通分析师逐步晋升至副所长,主导构建证券研究体系,培养大批优秀分析师,被誉称“A股总教习” [5] - 2010年短暂加入瑞银证券担任中国区研究主管,2012年执掌国泰君安研究所,带领团队在2014 - 2016年连续三年蝉联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榜首 [5] - 2024年3月卸任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任金融学院院长等职,此次工作变动或加盟东方证券出任研究所所长 [2][4][7] 黄燕铭行业贡献 - 深度参与行业制度建设,协助起草《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等监管文件,首创分析师派点考评制度 [5] - 提出“三朵花”理论和“2 + 1”思维,成为市场分析重要框架,强调交易策略重要性,认为研究机构需兼顾宏观分析与交易制度研究 [6] - 在财富管理领域推动“投顾金才”计划,培养超300名首席投顾,提出六大板块财富管理体系,主张以研究能力赋能财富业务转型 [6] 黄燕铭面临问题 - 2023年5月因原国泰君安证券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黄燕铭作为研究所所长负有管理责任,收到上海证监局警示函 [6] 东方证券现状与挑战 - 2024年东方证券公募分仓佣金收入2.90亿元,行业排名第14位,较此前明显下滑 [8] - 需快速提升团队竞争力、创新服务模式以应对佣金费率下行压力,在新财富评选中重现辉煌 [8] 行业变革趋势 - 随着公募费改推进,分仓佣金收入缩水,研究所亟需从单一投研向支持投行、财富管理等多元化业务转型 [8] - 黄燕铭强调未来券商研究所应向多业务方向发展,支持投行、机构、财富业务,在支持财富业务甚至进入财富业务方面大有可为 [8]
成飞辞任国信证券副总裁 或投身东方红资管“二次创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2 13:47
文章核心观点 国信证券副总裁成飞或将加盟东方红资管任总经理,东方红资管正推进“二次创业”转型,业内期待成飞带领其步入新发展阶段 [1][3] 高管变动情况 - 国信证券公告成飞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不再担任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其或将加盟东方红资管任总经理 [1] - 4月3日张锋因个人原因离任东方红资管总经理职务,卸任多只基金产品基金经理 [1] - 2025年资管圈迎来人事调整“小高峰”,至少40多家基金公司、10多家券商资管发生高管变更,3家券商资管总经理变动 [4][5] 成飞履历与业绩 - 2006年进入国泰君安,曾任多个职务;2021年5月加入国信证券,任副总裁等职;2024年4月国信资管成立,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同年11月卸任总经理 [3] - 成飞任职国信证券期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稳步增长,2022 - 2024年手续费净收入分别为3.21亿元、4.96亿元、8.20亿元 [3] 成飞观点 - 券商资管需摒弃对无效规模盲目追求和攀比,重视客户投资回报,服务要更精细化 [4] - 券商资管机构面临“三大跨越”,即策略跨越、牌照跨越、品牌跨越,策略上要从固收到“固收+”到权益,从单策略到多策略并举 [4] 东方红资管转型情况 - 围绕“平台化、多元化、市场化”建设方向,持续推进“二次创业”转型,投研提升一体化平台建设水平,产品拓展八大产品线 [7] - 2022年年报首次提到“二次创业”,坚持“专业投研 + 专业服务”双轮驱动 [8] 东方红资管业务规模与业绩 - 截至2024年12月末,受托资产管理规模2165.68亿元,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661.69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170多亿元 [9] - 2022 - 2024年12月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为2071.32亿元、1833.79亿元、1661.69亿元 [9][10] - 截至2024年12月末,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1398.91亿元,排名第33位,较2021年末“缩水”四成 [10] - 截至2024年12月末,近10年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165.10%,排名行业第1位 [10] - 混合型基金在公募管理规模中占比约51%,指数型基金占比不到5% [10] 东方红资管未来发展规划 - 秉持专业精神,提升投研一体化平台建设水平,完善产品管理体系,提高资金端稳定性与丰富性,以合规风控赋能新业务 [11] - 深化集团协同,融入东方证券“大财富”业务体系转型,把握行业机遇,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11]
黄燕铭正式告别国泰海通;东方财富证券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资格获批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2 09:04
黄燕铭职业变动 - 国泰海通证券免去黄燕铭财富管理委员会委员职务 其下一站或加盟东方证券担任研究所所长 [1] - 黄燕铭拥有丰富行业经验 曾任职万国证券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瑞银证券 国泰君安研究所等机构 [1] - 东方证券若引入黄燕铭 研究实力有望显著提升 吸引更多机构客户关注 [1] 东方财富证券业务拓展 - 东方财富证券获批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资格 需在6个月内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2] - 该资格有助于公司拓展业务范围 提升市场竞争力 增强证券市场服务能力 [2] - 获批可能引发券商行业业务模式创新 推动其他券商跟进 [2] 全球资金配置中国资产 - 外资机构提高与中国私募沟通频率 选择坚定持有或小幅加仓中国资产 [3] - 美债市场震荡加剧促使外资寻找替代标的 中国市场成为重要选项 [3] - 科技板块受全球投资者重点关注 多只科技股获外资和私募组团调研 [3] QDII基金持仓调整 - QDII基金大幅减仓美股 提升A股和港股仓位 反映对美股谨慎态度 [4] - 中国科技领域新突破增强资产吸引力 重估逻辑未因个股调整而改变 [4] - 资金偏好转向或对A股科技板块形成支撑 提升市场信心 [4]
黄燕铭告别国泰海通,下一站锁定东方证券
快讯· 2025-04-21 21:35
人事变动 - 国泰海通免去黄燕铭财富管理委员会委员职务 [1] - 职务变动意味着黄燕铭已正式递交辞职申请 [1] - 其职业生涯下一站将锚定东方证券 [1]
国信证券副总裁离职,下一站落定!
券商中国· 2025-04-19 14:59
核心观点 - 资管行业资深人士成飞从国信证券离职,加入东方红资产管理,引发市场关注 [2][3] - 成飞在国信证券任职期间推动资管业务显著增长,并成功设立资管子公司 [6][8] - 东方红资产管理近年面临规模缩水、投研团队流失等挑战,成飞将肩负带领公司走出低谷的重任 [11][12] 成飞职业变动 - 成飞辞去国信证券副总裁及国信资管相关职务,将加入东方红资产管理 [2] - 成飞生于1983年,在资管行业有近20年经验,曾在国泰君安资管担任高管 [3] - 成飞与现任东方证券董事长龚德雄曾在国泰君安资管共事 [4] 国信证券任职成果 - 成飞2021年加入国信证券时资管业务收入占比仅2.27%,2024年提升至4.23% [6] - 国信证券资管业务2024年收入8.52亿元,同比增长60.55% [6] - 资管业务行业排名从2021年第22名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第13名 [7] - 推动国信资管子公司在2025年1月获得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 [8] 东方红资产管理现状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35亿元,净利润3.33亿元 [11] - 2024年末资产管理规模2165.68亿元,公募规模1661.69亿元 [11] - 公募规模较2021年峰值2697.23亿元缩水超千亿元,行业排名从24降至41 [11] - 2020年以来13位基金经理离职,包括多位资深投资老将 [12]
因罗博特科并购重组信披违规,东方证券及项目主办人遭深交所书面警示
新浪证券· 2025-04-18 11:50
监管函内容 - 深交所对东方证券及相关当事人下发监管函 因在罗博特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斐控泰克等股权项目中存在违规行为 [1] - 违规行为涉及未及时披露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与斐控泰克股东签署的回购及收益补偿协议 该协议对投资者决策有重大影响 [1][2] - 东方证券作为独立财务顾问 在尽职调查中知悉相关协议但未督促上市公司披露 直至深交所问询后才补充披露 [2] 交易背景 - 罗博特科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斐控泰克81.18%股权 以及FSG和FAG各6.97%股权 [1] - 2019至2023年斐控泰克已陆续收购FSG和FAG各93.03%股权 [1] - 2019至2020年期间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元颉昇、实际控制人戴军或董事王宏军与5名斐控泰克股东签署协议 约定若收购未达条件需回购或补偿收益 [1] 违规细节 - 上市公司未在重组报告书中披露上述回购及补偿协议 违反《重组审核规则》第十七条 [2] - 东方证券及项目主办人程嘉岸、罗红雨因未充分履行尽职调查职责 被深交所采取书面警示监管措施 [2] - 相关信息直至2025年3月24日才在深交所《落实函》回复及更新后的重组报告书中披露 [2]
东方证券(0395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17:0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龚德雄,副总裁(主持工作)为卢大印[21] - 公司授权代表为龚德雄、王如富,联席公司秘书为王如富、魏伟峰[21] - 董事会秘书为王如富,证券事务代表为李婷婷[30] - 公司注册地址和部分办公地址为中国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路119号东方证券大厦[31] - 公司香港营业地址为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100号第28至29层[31]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有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32]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中国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路119号东方证券大厦11层[32] - 公司A股于上交所上市,简称东方证券,代码600958;H股于香港联交所上市,简称东方证券,代码03958[33] - 1997年12月公司前身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2003年9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为21.397918亿元;2007年5月配售增资,注册资本变为30.79853836亿元;2007年8月送股后,注册资本变为32.93833016亿元[34] - 2011年11月配股增资,注册资本变为42.81742921亿元;2015年3月首次公开发行10亿股A股上市,注册资本变为52.81742921亿元[35] - 2016年7月首次公开发行9.57亿股H股上市,次月行使超额配售权发行0.7008亿股H股,注册资本变为62.15452011亿元;2017年12月非公开发行7.78亿股A股,注册资本变为69.93655803亿元;2022年5月供股发行,注册资本变为84.96645292亿元[36] - 本报告以中英文两种语言标注,理解发生歧义时以中文版本为准[12] - 公司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20] 公司业务资质 - 公司拥有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等多项业务资质,如中国证监会(编号:913100001322947763)核准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22] - 公司拥有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核准的1号、2号、4号、9号等牌照[23] - 公司拥有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资格、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等众多业务资质[24] - 公司拥有股票期权做市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等业务资质[25] - 公司拥有从事证券承销业务资格、上交所上市基金主做市商业务资格[26] - 公司拥有国债期货做市业务资格、互联网理财账户规范试点资格等[28] - 公司拥有信用衍生品业务资格、深交所股票期权限等业务资格[29] 公司组织架构与子公司情况 - 公司于2024年9月完成吸收合并东方投行[19] - 公司子公司包括东方金控、东证期货、东证资管等[19] - 公司直接拥有4家境内子公司和1家境外子公司[39] - 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8亿元,上海东方证券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东方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7.54亿港元,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上海东方证券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5亿元[40][41] 公司分支机构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证券分支机构达179家[42] - 上海证券分支机构数量最多,有47家;其次广东、浙江、江苏各有14家[43] - 公司期货分支机构总数达48家,分布于多个省市[44] -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9家证券分支机构地址变更及13家证券分支机构同城搬迁,截至报告期末共有179家证券营业部[166] - 报告期内公司新设4家期货分支机构,撤销1家期货分支机构,完成8家期货分支机构同城搬迁[17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11家期货分公司和37家期货营业部[17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分配现金红利人民币1.00元(含税)[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8,496,645,292股,扣除回购专户股份34,843,324股,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人民币846,180,196.80元,占2024年合并口径归母净利润的25.26%[4] - 公司2024年中期分红已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634,635,147.60元,2024年度累计分红总额为人民币1,480,815,344.40元,占2024年合并口径归母净利润的44.20%[4] - 公司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已通过第六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尚需股东大会审议[5] - 公司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分别经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6] - 公司注册资本本报告期末和上年度末均为8,496,645,292元[21] - 公司净资本本报告期末为53,848,274,965.67元,上年度末为50,592,451,966.46元,本报告期末较上年度末增长约6.43%[21] - 2024年公司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为276.84亿元,较2023年增长14.03%[46][50] - 2024年公司所得税前利润为36.59亿元,较2023年增长25.35%[46][50] - 2024年公司年度利润归属本公司股东为33.50亿元,较2023年增长21.66%[46][50]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4177.36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8.87%[48][52] - 2024年末公司负债总额为3363.37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0.30%[48][52]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37元/股,较2023年增长23.33%[46][53] - 2024年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14%,较2023年增加0.69个百分点[46][53] - 本报告期末公司净资本为538.48亿元,上年度末为505.92亿元[55] - 集团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2024年净利润和净资产无差异[56]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年初余额97,070,年末余额90,189,变动 - 6,880,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5,038[58] - 衍生金融工具年初余额1,003,年末余额873,变动 - 131,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 - 2,138[58]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年初余额90,814,年末余额110,520,变动19,706,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5,048[58]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年初余额6,298,年末余额19,635,变动13,336,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680[58]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年初余额15,302,年末余额14,709,变动 - 593,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 - 979[58]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4177.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87%;归属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813.9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7%;母公司净资本538.4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44%[139] - 2024年度,公司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276.84亿元,同比增加14.03%;归属上市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3.50亿元,同比增加21.6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14%,同比增加0.69个百分点[139] - 2024年财富及资产管理业务收入176.95亿元,占比55.49%;投行及另类投资业务收入14.92亿元,占比4.68%;机构及销售交易业务收入71.04亿元,占比22.28%;国际及其他业务收入55.95亿元,占比17.55%[139] - 2024年佣金及手续费收入99.88亿元,占比36.08%,降幅3.01%;利息收入55.59亿元,占比20.08%,降幅8.33%;投资收益净额49.26亿元,占比17.79%,增幅106.31%;其他收入及收益72.10亿元,占比26.05%,增幅30.46%[142][143] - 2024年公司支出244.82亿元,同比增加11.58%,主要因子公司期货经纪交易费用和大宗商品销售费用增加[144] - 2024年雇员成本50.32亿元,增幅10.23%;利息支出42.38亿元,降幅1.45%;佣金及手续费支出45.53亿元,增幅35.37%;折旧和摊销费用7.99亿元,降幅1.25%;其他经营支出91.84亿元,增幅20.02%;其他减值损失2.15亿元,降幅3.27%;信用减值损失4.61亿元,降幅55.22%[145][146][147][148][149] - 2024年集团公益性投入2395.02万元[150] - 报告期内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34.45亿元[152]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227.31亿元,主要因卖出回购协议及拆入资金等因素[152]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244.66亿元,主要因投资及处置金融投资等因素[15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4177.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40.46亿元,增幅8.87%[155][158] - 2024年末现金和银行结余1030.93亿元,占比24.68%,较上年末减少1.00亿元,降幅0.96%[155] - 2024年末结算备付金151.77亿元,占比3.63%,较上年末减少201.37亿元,降幅57.02%[155]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负债总额3363.3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14.06亿元,增幅10.30%[157][159] - 扣除应付经纪业务账款和代理承销证券款后,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为73.20%,较上年末增加2.16个百分点[159] - 2024年末应付经纪业务客户账款1136.37亿元,占总负债33.79%,较上年末增加20.66亿元,增幅1.85%[157][15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借款及债券融资总额为1071.57亿元[160][161] - 2024年末拆入资金391.95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35.25亿元,增幅52.69%[157][161] - 2024年末应付短期融资款56.79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28.81亿元,增幅102.98%[157][161] - 公司境外资产126.9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3.04%[162] - 2024年度公司与境外子公司内部交易为人民币0.01亿元[163] - 报告期末集团对联营企业投资61.28亿元,较年初减少1.26亿元,降幅2.01%,报告期内投资净减少3.12亿元,联营企业宣告分红2.61亿元,实现所占联营企业业绩4.58亿元[191]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年末投资成本893.38亿元,账面价值901.89亿元,购入或出售净额 - 62.29亿元,公允价值变动5.75亿元,投资收益50.38亿元[194]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年末投资成本1081.83亿元,账面价值1105.20亿元,购入或出售净额186.31亿元,公允价值变动16.05亿元,投资收益23.44亿元[194]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年末投资成本178.70亿元,账面价值196.35亿元,购入或出售净额120.8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12.52亿元,投资收益6.80亿元[194] - 衍生金融工具年末投资成本2.23亿元,账面价值8.73亿元,购入或出售净额1.47亿元,公允价值变动 - 9.59亿元,投资收益 - 21.38亿元[194] - 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8亿元,公司持股100%,2024年末总资产936.61亿元,净资产64.96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87.51亿元,主营业务利润6.52亿元,净利润5.06亿元[196] - 上海东方证券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公司持股100%,2024年末总资产43.60亿元,净资产42.95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 - 3.39亿元,净亏损4.65亿元[196] - 东方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7.54亿港元,公司持股100%,2024年末总资产109.89亿港元,净资产10.76亿港元,2024年营业收入3.26亿港元,净利润0.84亿港元[197] - 公司认定将45个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本年新增17个,减少14个[199] - 本期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资产总额116.50亿元,负债总额1.20亿元,净资产总额115.29亿元,营业收入9.54亿元,净利润9.17亿元[20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构建大财富、大投行和大机构三大业务体系,打造四大业务板块,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63] - 财富及资产管理板块为客户提供证券经纪等服务,投行及另类投资板块提供股票承销等服务及另类投资业务[64] - 机构及销售交易板块由自营投资等组成,国际及其他业务板块包含国际业务及其他业务[64][65] - 公司客户资金账户总数为291.98万户,较年初增长8.50%;托管资产总额为8782.73亿元,较年初增长17.74%[68] - 公司非货产品销售规模为209.56亿元,同比增长26.20%;非货产品保有规模为
大券商分走更多“蛋糕” 财务顾问业务行业集中度抬升
证券时报· 2025-04-16 02:34
行业格局与业务表现 - 并购重组业务成为券商投行收入新增长点 但行业分化明显 25家上市券商中11家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正增长 最高增幅53% 14家下滑 最高降幅61% [1] - 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总额33.51亿元 同比微降2% 前八强券商集中度达79% 较上年提升4个百分点 [2][4] - 头部券商优势显著 中金公司以9.16亿元居首 中信证券5.64亿元次之 华泰证券等4家收入集中在2.2亿~2.6亿元区间 [4] 业务细分与市场动态 - 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净收入前三:中金公司4.18亿元 中信证券2.72亿元 华泰证券0.48亿元 [5] - 按交易规模统计 中信证券 中金公司 中信建投位列前三 [6] - 财务顾问业务缓解投行业绩下滑 中金公司投行收入降幅收窄至16% 财务顾问贡献度提升10个百分点至30% [7] 市场前景与战略布局 - 2024年A股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数达112家 同比增9.8% 但实际完成规模812.41亿元 同比降76% [2] - 机构预测2025年并购交易量将实现两位数增长 驱动因素包括国企改革 海外投资需求及私募股权退出 [7] - 券商积极布局并购重组 东兴证券计划拓展新兴产业并购 整合科技型企业资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