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银行(03988)
icon
搜索文档
智通ADR统计 | 9月3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06:42
恒生指数ADR表现 - 恒生指数ADR收报25485.70点 较前日下跌10.85点 跌幅0.04% [1] - 当日最高价25496.61点 最低价25284.62点 振幅0.83% [1] - 成交量达9584.38万股 平均交易价格25390.61点 [1] 蓝筹股ADR价格差异 - 汇丰控股ADR报100.038港元 较港股收盘价99.75港元溢价0.288港元 [2][3] - 腾讯控股ADR报603.227港元 较港股收盘价600.50港元溢价2.727港元 [2][3] - 香港交易所ADR报451.64港元 较港股443.60港元溢价8.04港元 溢价幅度最大 [3] 金融板块ADR表现 - 建设银行ADR报7.684港元 较港股7.70港元折价0.016港元 [3] - 工商银行ADR报5.811港元 与港股5.81港元基本持平 [3] - 招商银行ADR报48.146港元 较港股48.16港元微跌0.014港元 [3] 科技股ADR价格对比 - 阿里巴巴ADR报135.185港元 较港股134.70港元溢价0.485港元 [3] - 京东集团ADR报123.252港元 较港股119.60港元溢价3.652港元 [3] - 网易ADR报211.863港元 较港股213.80港元折价1.937港元 [3] 消费及医药板块表现 - 小米集团ADR报56.030港元 较港股55.85港元溢价0.180港元 [3] - 百济神州ADR报199.370港元 较港股202.80港元折价3.430港元 [3] - 安踏体育ADR报93.577港元 较港股93.30港元溢价0.277港元 [3]
国有六大行合计日赚超37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03 04:20
核心业绩表现 - 六大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超1.8万亿元 归母净利润6825亿元 平均每日净赚超37亿元[2] - 工商银行营业收入4270.92亿元居首 建设银行3942.73亿元 农业银行3699.37亿元[2] - 工商银行归母净利润1681.03亿元最高 建设银行1620.76亿元 农业银行1395.1亿元 中国银行1175.91亿元 邮储银行492.28亿元 交通银行460.16亿元[2]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6% 交通银行增长1.61% 邮储银行增长0.85%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2] 资产规模与质量 - 工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52万亿元达52.32万亿元 保持行业首位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紧随其后[3] - 六大行不良贷款率集体同比下降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2%为六大行最低水平[4] - 拨备覆盖率维持较高水平 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健[4] 净息差与经营策略 - 受LPR下调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 存款期限结构变动影响 六大行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5] - 工商银行表示净息差边际降幅已收窄 建设银行预计后续仍存在下行压力但降幅将收窄[5] - 农业银行预计通过负债端付息成本下降带动息差边际趋稳[6] - 多家银行通过资产负债久期管理 拓宽非息收入来源应对息差压力[5][6] 信贷投放与业务重点 - 上半年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等领域[4] - 下半年将继续聚焦制造业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4] - 通过优化信贷结构 加快数字化转型 加强风险防控实现更高质量信贷投放[4]
上市银行竞逐移动端 加速迭代提升服务质效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3 00:39
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 手机银行已成为银行重要数字化展示窗口及获客入口 比拼的是银行综合服务能力 [1] - 截至2025年6月末 工商银行手机银行个人客户数6亿户居行业首位 农业银行5.86亿户位列第二 建设银行有资产客户4.32亿户 邮储银行3.86亿户 中国银行签约客户超3.02亿户 [1] - 股份制银行中 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1.78亿户较2024年末增长2% 浦发银行签约客户突破9000万户 光大银行注册用户6790.61万户同比增长6.21% 兴业银行有效客户6641.19万户较2024年末增长5.77% [1] 企业手机银行发展特点 - 企业手机银行持续提升支付结算、跨境金融、外汇业务等综合服务能力 与个人端形成差异化发展 [2] - 工商银行企业网银和手机银行客户达1787万户 月活759万户 客户规模和活跃度同业第一 农业银行企业掌银注册客户970万户较2024年末增加96万户 [2] - 中国银行上线鸿蒙版企业手机银行 充实跨境金融等特色专区 民生银行发布6.0版 优化移动端工作台、消息中心、结算等服务 [2] 双核驱动发展模式 - 个人手机银行以客户规模与体验升级为核心 追求广度与普惠 重用户规模与活跃度 [3] - 企业手机银行聚焦专业化服务 追求深度与专业 形成大众服务+企业赋能的互补生态 [3] - 发展差异在于目标与路径 个人端强调便捷性与场景覆盖 企业端聚焦综合服务能力 [3] 生态化建设与技术创新 - 多家银行完成鸿蒙系统适配 邮储银行推出免安装即点即用服务 中国银行发布企业手机银行鸿蒙版 建设银行支持11个App鸿蒙适配 [4] - 平安银行升级鸿蒙版本App功能 迭代适老化和多语言版本 强化电诈提醒和信息保护 [4] - 银行深化人工智能应用 探索各类手机银行应用场景 打造服务生态 全面提升客户线上服务质效 [4] 用户活跃度提升 - 农业银行掌上银行月活客户数2.63亿户较2024年末增加1237万户 中国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活9759万户 邮储银行突破8100万户 [5] - 交通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活4912.28万户同比增幅8.63% 兴业银行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8.40% [5] - 浦发银行推出极简开户、线上测额等便捷服务 细化客群分层分类 推动用户增长和流量转化 [5]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构建可持续的用户体验管理体系 布局以AI手机为调度中心的全终端智能化体系 [6] - 提升大模型与中台能力 通过多模态技术与原子化服务支持用户自主编排个性化金融方案 [6] - 基于动态界面渲染实现千人千面服务体验 打造用户自驱、前后端协同的智慧金融新范式 [6]
半年报亮眼!多家大行消费贷猛增超10%,金融“国补”再添火力
中国经营报· 2025-09-02 19:56
个人消费贷款增长表现 - 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半年内新增429.90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0.2% [4] - 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年末增加862.99亿元,增幅为16.35% [4] - 中国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到4526.80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2.66% [4] - 交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857.98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6.82% [4] - 农业银行个人消费类贷款(含信用卡透支)较上年年末增加1140.34亿元,增长8.5% [4] - 邮储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03万亿元,较上年年末净增369.81亿元,增幅为1.23% [4] 消费市场政策环境 - 2025年9月1日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贴息力度设定1个百分点,实施期限为1年 [7] - 贴息支持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7大重点领域消费 [7]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实现同比5%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5.3% [5][6] - "以旧换新"政策刺激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各省级政府通过消费券和补贴提振信心 [5][6] 金融机构战略布局 - 建设银行通过消费贷款与重点消费场景融合、优化线上线下产品推动稳定增长 [4] - 交通银行计划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推进个人消费贷、汽车贷等业务 [7] - 国有行预计成为消费贷增量主力,6家国有行消费贷年度增量预计8787亿元 [8] - 股份行零售信贷增速有望回升,12家股份行消费贷年度增量预计2331亿元 [8] 行业发展趋势 - 广发证券测算两项贷款年度增量约3万亿元,财政贴息约180亿元 [8] - 消费增长支撑来自政策加码及服务消费潜力释放,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8] - 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和内需潜力持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显现 [9]
突发!中行原副行长疑似失联
新浪财经· 2025-09-02 14:33
核心事件 -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林景臻疑似失联 其手机处于关机状态[1] 个人背景 - 林景臻出生于1965年5月 汉族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辋川镇人[1] - 198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学士 2000年获厦门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 职业履历 - 1987年加入中国银行 2010年10月至2014年3月任金融总部总经理(公司业务)[3] - 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任金融部总经理 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任中银香港副总裁[3] - 2018年3月至2025年1月任中国银行副行长 期间兼任中银国际控股董事长(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 中银国际证券董事长(2018年5月至2022年4月) 中银香港非执行董事(2018年8月至2025年1月)[3] 离职情况 - 2025年1月7日因年龄原因辞去中国银行执行董事 副行长等职务[3] - 同月辞任中银香港非执行董事和战略及预算委员会委员[3] - 辞职时年龄未及60周岁 未达退休年限[4]
【中泰研究丨晨会聚焦】银行戴志锋:专题| 详细拆解国有大型银行(六家)2025年中报:业绩增速改善,资产质量较优,资本实力夯实-20250902
中泰证券· 2025-09-02 14:09
核心观点 - 国有大型银行2025年中报显示业绩增速改善 营收同比+1.5% 净利润同比-0.1%降幅收窄 资产质量保持较优水平 不良率1.27%环比持平 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2.67% [2][3][4] - 42家上市银行整体呈现环比改善态势 营收同比+0.8%转正 净利润同比+0.8%转正 资产质量稳健 不良率1.23%环比持平 行业逻辑从"顺周期"转向"弱周期" [5][6][7] - 信用债类ETF受市场调整影响出现明显回撤 信用债ETF规模下降91亿元至1262亿元 当前贴水率较高存在右侧交易机会 科创债ETF扩容在即带来配置机遇 [11][12][13] - A股重点指数9月调样涉及科创50等5个指数 寒武纪权重被动下调至10%预计引发104亿元资金流出 但流动性充足冲击有限 部分超跌个股存在补涨机会 [16][17] 银行业绩表现 - 国有行营收增速环比转正 1H25同比+1.5%(1Q25为-1.5%) 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37.3%成为主要贡献因素 除中国银行外其他大行营收增速均环比提升 [3] - 国有行净利润降幅收窄 1H25同比-0.1%(1Q25为-2.1%) 六大行均实现增速环比提升 规模增长和成本释放是主要驱动因素 [2][3] - 净利息收入边际改善 1H25同比-2.4%(1Q25为-3.4%) 生息资产同比增速10.4%提升2.9个百分点 净息差降幅14bp较一季度改善1bp [3] - 上市银行整体业绩改善 1H25营收同比+0.8%(1Q25为-1.8%) 净利润同比+0.8%(1Q25为-1.2%) 规模低基数与非息收入修复是主要动力 [5][6] 资产质量与风险 - 国有行资产质量保持优异 不良率1.27%环比持平 关注类贷款占比下降0.03个百分点至1.62% 拨备覆盖率提升1.04个百分点至237.50% [4] - 行业不良生成率保持低位 2Q25年化不良生成率0.75%同比+4bp 关注类占比较2024下降4bp至1.67% 逾期率小幅抬升3bp至1.44% [9] - 对公贷款质量持续优化 公司贷款不良率较2024下降9bp至1.26% 零售贷款不良率提升12bp至1.27% 其中经营贷不良升幅收窄3bp [9] - 资本实力进一步夯实 国有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0.36个百分点至12.67% 行业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22bp至11.6% [4][10] 收入结构分析 - 净非息收入大幅增长 国有行整体非息收入同比+15.5% 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0.9个百分点 其中手续费收入同比+4.7%转正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37.3% [3] - 行业非息收入明显修复 1H25同比+6.6%(1Q25同比-2.1%) 手续费收入同比+3.1%(1Q25同比-0.7%)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10.6%(1Q25同比-3.9%) [8] - 息差压力有所缓解 上市银行2Q25单季净息差环比降幅收窄 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环比变动-4、-4、-8和-1bp 负债端成本率改善幅度相仿 [8] 投资建议与展望 - 银行股投资逻辑转向"弱周期" 经济偏平淡期间高股息具有吸引力 推荐两条主线:区域优势城农商行(江苏、上海、成渝、山东、福建)和高股息稳健品种 [5][10] - 全年业绩展望积极 预计规模保持平稳 政策呵护息差企稳 手续费继续修复 其他非息储备充足 营收业绩将延续平稳改善趋势 [6][10] - 信用债类ETF投资机会显现 当前信用债ETF贴水率中位数-54BP 科创债ETF贴水率中位数-31BP 市场企稳后可关注右侧交易机会 [11][14] - 成分券性价比突出 信用债成分券利差1.5BP 科创债成分券利差8BP 后续科创债ETF集中上市带来做多机会 [12][14] - 指数调样带来个股机会 寒武纪权重下调至10%预计引发104亿元资金流出 但冲击系数仅-0.88 林泰新材、聚星科技等超跌个股存在补涨机会 [16][17]
上市银行半年报“成绩” 亮眼 金融业对实体经济支持稳步提升
央视网· 2025-09-02 13:57
上市银行业绩与信贷投向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超2.9万亿元 同比增长超过1% 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 同比增长0.8% [1]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均超过千亿元 六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在低位 [1] - 中国银行制造业贷款比上年末增长12.99%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22.92% 消费品"以旧换新"贷款较上年全年增长近3倍 [1] 科技领域信贷支持 - 工商银行科技贷款余额6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超1万亿元 [2] - 建设银行科技贷款余额5.15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6.81% [2] - 农业银行科技贷款余额4.7万亿元 上半年新增超8000亿元 增速超20% [2] 消费贷款增长 - 邮储银行房贷车贷以外的消费贷款同比增长超100% [3] - 中国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5.42% [3] 下半年信贷投放方向 - 大型银行将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科创、普惠、绿色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支持 [5] - 股份制及中小银行将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及三农领域信贷投放 [5] - 多家银行将加快数字化转型 提高AI等技术应用以优化金融服务 [5] 保险资金股市配置 - 五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股票投资规模接近1.8万亿元 较去年末增加4053.56亿元 [7] - 中国平安股票投资总额比年初提升48.5% 上半年增加股票投资超280亿元 [7] - 新华保险增加股票等资产长期投资 保险公司计划围绕新质生产力领域加大资产配置 [7]
南太平洋岛国人民币论坛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
人民网· 2025-09-02 13:48
论坛背景与主办方 - 中国银行上海总部主办南太平洋岛国人民币论坛 中国银行新西兰公司承办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特别支持[1] - 论坛为中国银行2025年全球人民币国际化路演的第六站活动[1] - 吸引南太平洋多国中央银行和主要商业银行代表出席[1] 论坛核心议题 - 专家与南太地区银行代表探讨中国经济前景与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3] - 深入交流人民币跨境支付及清算结算等重点议题[3] -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介绍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政策及境外机构投资人民币债券合规流程[5] 区域战略与合作成果 - 中国银行新西兰公司致力于提升人民币使用广度与深度 降低跨境交易成本[7] - 斐济 汤加 萨摩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 库克群岛央行及商业银行与中国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9] - 合作涵盖人民币清算账户开立 跨境支付系统接入及债券市场投资机制对接[9] 战略意义与未来规划 - 论坛是中国银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金融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9] - 构建人民币在南太地区支付+投资+合作新格局[9] - 未来将依托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平台强化人民币区域金融作用[9]
吉林通化 “金融药方”破解养老难题
金融时报· 2025-09-02 13:34
区域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 通化市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0% 面临养老供给不足问题[1] - 中国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通过支持医养企业 创新信贷产品 优化金融服务等方式破解养老产业困局[1] - 截至2025年6月末 通化辖区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达1.83亿元 同比增速达73.97%[1] 医药产业转型与金融支持 - 通化市素有"中国医药城"之称 获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等多项国家级试点[2] - 建立"医药+养老"专项信贷机制 创新推出"医养贷""康养通"等特色金融产品[2] - 建行通化分行"康养通"贷款提供最长5年期限 利率最高优惠100个基点 7天放款绿色通道[2] - 通化华夏药业获得建行通化分行7500万元"康养通"贷款支持企业转型[2] - 农行通化分行提供1.93亿元"种植贷"扶持2000亩中药材基地[2] - 邮储银行通化分行向通化东宝药业提供455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研发[2] - 截至今年6月末 辖区银行机构已向医药产业投放贷款86.9亿元[2] 养老机构金融创新 - 中行通化分行试点"养老机构建设贷"以养老床位为质押物 采用床位收费权质押模式[3] - 贷款额度提升至机构现有床位年收费总额的80% 贷款期限最长延至10年[3] 个人养老金融服务 - 中行推出个人养老金账户整合基金 保险 理财 储蓄四大类产品 嵌入税收优惠测算 收益对比等功能[3] - 目前已覆盖辖区1.75万人 缴费金额达121.78万元[3] 适老化服务设施建设 - 通化辖区229家银行网点配备37项助老设施 包括急救箱 放大镜等[4] - LED屏滚动播放防诈提示 宣传册采用大号字体印刷[4] - 2024年初至今 辖区金融机构走进社区130余次 向老年人分送宣传手册2.3万余份[4] - 2.5万余名老年人学会识别诈骗电话 查询养老金[4] 未来发展规划 - 中国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计划推动辖区金融机构推出更多养老金融产品和普惠型养老理财[4]
六大国有行日赚38亿!最新披露
南方都市报· 2025-09-02 12:53
核心业绩表现 - 六大国有行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达214万亿元 净利润合计6933.92亿元 日均净赚38亿元 [1][3][4] - 营收同比全部实现增长 中国银行以3.76%增速领跑 建设银行2.15%紧随其后 [2][3] - 净利润呈现分化格局 农业银行增速2.53%最高 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分别增长1.37%和1.08% 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出现1.46%、1.45%和0.31%的下滑 [1][2][3] 净息差与收入结构 - 净息差普遍承压 邮储银行1.7%保持最高但同比降0.21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降幅最小为0.08个百分点 [5][6] - 利息净收入仅交通银行实现1.2%正增长至852.47亿元 中国银行降幅最大达5.27% [5][6]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呈现四升两降 邮储银行增速11.59%居首 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增长10.07%和9.17% [6][7] - 代理业务表现亮眼 农业银行代理手续费收入158.07亿元同比增62.3% 邮储银行理财手续费收入27.39亿元增47.89% [7] 资产质量与风险抵补 - 总资产规模突破200万亿元 工商银行52.3万亿元保持首位 建设银行总资产增幅9.52%最高 [8][9] - 不良率五降一升 邮储银行0.92%仍为最低但较去年末升0.02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1.33%最高 [9][10] - 拨备覆盖率三升三降 中国银行197.39%跌破200% 农业银行295%维持最高 邮储银行降幅最大达25.8个百分点 [10][11] 资本充足与分红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超10% 建设银行14.34%最高 邮储银行10.52%最低 [12][13] - 资本充足率呈现分化 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和邮储银行分别上升1.18、0.37和0.96个百分点 农业银行降0.31个百分点幅度最大 [12][13] - 中期分红总额2046.6亿元 六大行分红比例统一为净利润的30% 工商银行503.96亿元分红额最高 [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