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招商证券(06099)
icon
搜索文档
招商证券:港股H1新旧经济极致分化 信息技术、医药、互联网景气度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06:46
总体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部港股公司收入下降0.9% 非金融石油地产公司收入增长0.5% 恒指成分公司收入增长2.6% 收入增速处于过去7年历史较低水平 [2] - 全部港股公司净利润增长5.4% 非金融石油地产公司净利润增长11.7% 净利润增速好于去年同期且处于历史中值水平 [2] - 港股公司毛利率同环比改善 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 ROE达7.0% 同比改善并恢复至历史均值水平 [2] 行业分化特征 - 信息技术行业收入同比增长12.3% 可选消费行业增长8.5% 金融行业增长5.2% 表现最为突出 [3] - 房地产行业收入下降20.9% 能源行业下降9% 公用事业下降4.8% 降幅最大 [3] - 医疗保健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02.9% 信息技术行业增长60.9% 原材料行业增长52.2% 增速领先 [3] - 新经济行业收入增长8.4% 净利润增长31.7% 旧经济行业收入下降2.5% 净利润陷入停滞 [3] 库存周期态势 - 港股整体处于去库存周期 上游产业持续去库存 中下游产业进入补库存周期 [3] - 信息技术 可选消费 医疗保健行业处于主动加库存状态 供需格局良好 [3] - 能源 公用事业 房地产行业仍在主动去库存 处于周期底部 [3] - 通讯服务 原材料行业开始被动去库存 供需格局逐步改善 [3] 资本开支动向 - 绝大部分行业大幅缩减资本开支 房地产 医疗保健 能源行业扩产意愿最低 [4] - 仅电商和汽车板块实现资本开支扩张 但资本开支营收比重未显著上升 属于维持性开支 [4] - 大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明显改善 资本开支意愿更强 中小企业因现金流不佳缩减开支并偿债 [4] 行业景气度分布 - 景气度较高行业包括信息技术 非必需消费品之分销和零售 医疗保健 [4] - 景气度较低行业包括能源 房地产 工业之资本品 可选消费之消费者服务 [4] - 下游产业链 成长性较强 与中国宏观经济联系较弱的新经济行业中报结果较佳 [4] 投资方向建议 - 结合中报业绩与流动性催化 推荐互联网 有色金属与非银三个方向 [1] - 建议重视基本面的投资者关注科技成长股投资机会 [4]
招商证券国际:医疗器械行业扰动因素逐步改善 关注国产替代与出海拓展两大主线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17:04
行业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收入同比下降3.8%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8%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4.5% [1][2] - 第二季度单季收入同比下降5.5%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0.3%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5.0% [2] - 上半年53%的公司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其中增速超20%的公司占比16% 增速0-20%区间公司占比37% [2] - 行业整体毛利率为50.7% 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期间费用率34.3% 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2] 财务指标变化 - 销售费用率16.7% 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8.6% 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9.3% 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2] - 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下降5.4% 二季度同比下降3.8% 应收及合同资产微增0.6% 预收及合同负债略降0.8% [2]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呈现结构性复苏与分化并存态势 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将步入新发展阶段 [1][3] - 国内集采规则持续优化 采用非最低价中标和复活机制 避免恶性竞争并稳定企业盈利预期 [3] - 医疗设备更新改造政策加码 叠加专项债资金支持 直接提振医疗设备采购需求 [3] 国际化拓展 - 中国医疗器械全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迈向技术优势与性价比优势结合 [4] - 海外拓展从贸易输出升级为渠道深耕与本地化运营 在欧美高阶市场和非美新兴市场同时取得突破 [4] - 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增强了行业抗周期能力 [4]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 医疗设备领域受招标复苏和国产替代双轮驱动 重点关注联影医疗、微创机器人、华大智造、澳华内镜 [8] - 高值耗材领域集采影响边际减弱 手术量回升 创新产品开始放量 重点关注惠泰医疗、微电生理、归创通桥等企业 [8] - 体外诊断领域海外市场成为增长主引擎 国内集采利空出尽 行业格局优化 重点关注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等企业 [8] 业绩复苏预期 - 2024年受行业政策和库存出清影响 部分企业业绩基数较低 [5] - 医院招标采购活动自2024年四季度起呈现回暖迹象 预计2025年三季度开始报表端将体现明确环比改善 [5] - 行业有望于2025年下半年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拐点 [1] 重点关注公司 - 迈瑞医疗作为平台型巨头 海外渠道深厚 当前估值具备高安全边际 [6] - 新产业作为化学发光出海标杆 海外收入占比及增速领先 国内业务有望触底回升 [6] - 联影医疗是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龙头 微创机器人图迈腔镜机器人海外注册推进中 惠泰医疗是电生理与血管介入耗材国内龙头 华大智造测序仪全球份额持续提升 [6][7]
破发股久日新材连亏两年半 上市募18.5亿招商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17 16:5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3亿元 同比减少7.11%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905.73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1288.12万元收窄29.6%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984.49万元 同比增长726.08% [1][2] - 扣非净利润亏损1016.87万元 较上年同期1844.02万元收窄44.9% [1][2] 历史财务对比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4.88亿元 同比增长20.52% [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5376.08万元 较上年亏损9613.77万元收窄44.1% [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413.66万元 同比增长3.84% [2] 资本运作 - 2019年11月5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2780.68万股 发行价66.68元/股 [3] - 募集资金总额18.54亿元 净额17.09亿元 超募1.14亿元 [3] - 发行费用1.45亿元 其中承销保荐费用1.28亿元 [3] - 2024年6月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每10股转增4.9股 [4] 资金用途 - 原计划募集资金15.95亿元 用于年产87000吨光固化材料建设项目 光固化技术研究中心改建及补充流动资金 [3]
研报掘金丨招商证券:维持中国神华“强烈推荐”投资评级,持续看好公司盈利能力
格隆汇· 2025-09-17 16:0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46.41亿元 同比下降12.0%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243.12亿元 同比下降17.5% [1]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57.94亿元 同比下降11.7% [1] 业务运营 - 高比例长协机制托底煤炭价格 [1] - 成本管控措施稳定毛利水平 [1] - 煤电运一体化布局增强业绩稳定性 [1] 股东回报 - 中期分红率达79% 坚持回馈投资者 [1] 发展战略 - 以煤炭业务为基石发展电力运输等多领域 [1] - 一体化布局提升盈利稳定性 [1]
招商证券成交额创2024年12月11日以来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15:56
成交表现 - 招商证券成交额达18.34亿元 创2024年12月11日以来单日新高 [2] - 当日股价下跌0.96% 换手率为1.41% [2] - 较上一交易日成交额13.97亿元环比增长31.3% [2] 公司基本信息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8月1日 [2] - 注册资本为86.97亿元人民币 [2]
招商证券:首予联邦制药“强烈推荐”评级 创新药初结硕果后续管线丰富
智通财经· 2025-09-17 14:4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33.5亿元、127.7亿元、139.3亿元 [1]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9亿元、23.4亿元、25.2亿元 [1]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11倍、12倍、11倍 [1] 创新研发进展 - 与诺和诺德就UBT251达成总金额最高20亿美元BD交易 [2] - UBT251为GLP-1/GIP/GCG三靶点激动剂 Ib期试验最高剂量组(6mg)第12周平均体重较基线下降16.6% [2] - UBT251国内四个适应症已处于临床II期阶段 诺和诺德预计26Q1开启海外I期临床 [2] - 后续潜力管线包括UBT37034(NPY2RA)和UBT48128(GLP-1口服小分子) 后者临床前数据较Orforglipron优效 [2] 主营业务表现 - 抗生素业务龙头地位稳固 竞争格局稳定 短期受需求下滑影响承压 [3] - 胰岛素出口增长趋势亮眼 德谷及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等多个产品处于NDA/临床阶段 [3] - 动保业务经济型与伴侣型动物双轮驱动 深化原料药+制剂全产业链布局 [3] 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发展进入创新升级第三阶段 形成制剂、原料、生物、动保四大业务板块 [2] - 主业抗生素有望逐步企稳 胰岛素与动保持续开拓增长新曲线 [1][2] - 创新加速发展 成长空间广阔 [1][2]
招商证券:首予联邦制药(03933)“强烈推荐”评级 创新药初结硕果后续管线丰富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14:45
财务预测与评级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33.5亿元、127.7亿元、139.3亿元 [1]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9亿元、23.4亿元、25.2亿元 [1]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11倍、12倍、11倍 [1] - 首次覆盖并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1] 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发展历经抗生素垂直一体化、内分泌领域拓展、创新升级三阶段 [1] - 形成制剂、原料、生物、动保四大业务板块及九家生产研发实体 [1] - 主业抗生素有望逐步企稳 胰岛素与动保成为新增长曲线 [1][3] - 创新研发加速发展 成长空间广阔 [1] 创新研发进展 - 与诺和诺德就UBT251达成总金额最高20亿美元海外授权协议 [2] - UBT251为GLP-1/GIP/GCG三靶点激动剂 Ib期试验显示最高剂量组12周平均体重较基线下降16.6% [2] - 国内四个适应症已进入临床II期 诺和诺德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开启海外I期临床 [2] - 后续管线包括UBT37034(NPY2RA)差异化减重药物及UBT48128(GLP-1口服小分子) [2] - 在自免、代谢、眼科、抗感染等领域均有布局 [2] 主营业务表现 - 抗生素中间体原料药龙头地位稳固 竞争格局稳定但短期受需求减弱影响 [3] - 抗生素制剂集采影响已出清 胰岛素出口增长趋势亮眼 [3] - 德谷胰岛素及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等多个产品处于NDA/临床阶段 [3] - 动保业务采用经济型与伴侣型动物双轮驱动模式 深化全产业链布局 [3] - 动保业务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 [3]
招商证券国际:今年下半年至2026年医疗器械行业将步入新发展阶段
格隆汇· 2025-09-17 13:22
行业财务表现 - 上半年53%的医疗器械公司实现收入按年增长 [1] - 16%的公司收入增速超过20% [1] - 37%的公司收入增速处于0%至20%区间 [1] - 净利润增长或扭亏趋势与收入端表现相似 [1] 行业发展前景 - 行业收入及利润水平有望触底反弹 [1] - 2023年下半年至2026年将步入新发展阶段 [1] - 板块整体复苏态势明确 [1] - 内部政策环境边际改善与外部市场开拓形成双重引擎驱动 [1] 政策支持影响 - 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行动直接提振医疗设备采购需求 [1] - 专项债资金支持提供采购资金保障 [1] - 国产中高端设备厂商将尤其受益 [1]
招商证券国际:内地医疗器械行业业绩有望触底反弹 建议关注国产替代与出海拓展两大主线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11:16
行业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内地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收入同比下跌3.8%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12.8%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跌14.5% [1] - 第二季度单季收入同比下跌5.5%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20.3%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5% [1] - 上半年约53%的公司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其中增速超20%占比16% 增速处于0-20%区间占比37% [1]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经历疫情及国内集采政策扰动后 收入及利润水平有望触底反弹 [1] - 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行业将步入新发展阶段 在政策环境边际改善和外部市场开拓驱动下复苏态势明确 [1]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关注国产替代与出海拓展两大主线 [1] - 短期关注业绩改善明确的低估值标的 长期配置创新驱动的高增长赛道 [1] - 建议关注标的包括迈瑞医疗 联影医疗 微创机器人-B 惠泰医疗 华大智造 [1]
招商证券股权无偿划归招商金控 券商行业整合大幕将启?
经济观察网· 2025-09-17 10:24
股权变动核心信息 - 楚源投资将集盛投资50%股权无偿划转至招商金控 招商金控实现全资控股集盛投资 进而间接持有招商证券19.59%股份 [1] - 本次划转为招商局集团内部国有资产结构性调整 不涉及现金对价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招商局集团合计持股比例保持44.17% [1][2] - 股权结构调整后管理链条简化 决策效率和透明度提升 不触及要约收购义务 [2]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证券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券商净利润占比45.88% 较上年同期提高6.81个百分点 前十强券商合计占比达67.44% [4] - 行业营收与净利润显著增长 42家上市券商合计营业收入2518.66亿元同比增长11.37% 归母净利润1040.17亿元同比增幅65.08% [4] - 外资券商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对本土机构形成倒逼效应 推动中资券商投研体系与服务效率转型 [4] 公司治理与战略影响 - 招商证券2025年上半年董监高人员变动率达15.38% 包括首席信息官、总裁等4人离任 同时新聘任副总裁及执行董事 [6] - 股东实力成为券商发展关键变量 招商局集团产业资源和资本实力构成坚实后盾 招商金控平台强化战略赋能与资源协同 [5][6] - 股权清晰化为未来资本运作预留空间 可能涉及业务整合、再融资或非上市金融资产重组 但短期无具体计划 [7] 长期发展导向 - 金融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大型金融集团通过内部重组构建高效金融生态 [8] - 公司需平衡国家战略服务与商业利益 通过治理优化、风险管理和业务创新构建可持续核心竞争力 [8] - 市场关注重点将从股权结构转向资本运作、客户服务和品牌建设的长期表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