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医药(600056)
icon
搜索文档
医药商业板块10月9日涨0.56%,塞力医疗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239.97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09 17:03
板块整体表现 - 医药商业板块在10月9日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56% [1] - 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933.97点,上涨1.32%,深证成指报收于13725.56点,上涨1.47% [1] - 板块整体资金流向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入239.97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4578.89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4338.92万元 [2] 领涨个股表现 - 塞力医疗领涨板块,收盘价为25.92元,涨幅为4.22%,成交量为23.04万手,成交额为5.75亿元 [1] - 上海医药涨幅为1.89%,收盘价为18.29元,成交量为31.63万手,成交额为5.74亿元 [1] - 中国医药涨幅为1.52%,收盘价为11.32元,成交量为32.41万手,成交额为3.63亿元 [1] - 九州通涨幅为1.44%,收盘价为4.92元,成交量为34.29万手,成交额为1.67亿元 [1] 领跌个股表现 - 百洋医药领跌板块,跌幅为2.96%,收盘价为27.17元,成交量为5.74万手,成交额为1.58亿元 [2] - C建发致跌幅为2.90%,收盘价为28.15元,成交量为21.71万手,成交额为6.15亿元 [2] - 第一医药跌幅为2.76%,收盘价为13.38元,成交量为8.11万手 [2] 个股资金流向 - 上海医药主力资金净流入1.22亿元,主力净占比为21.16%,但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出6568.04万元和5586.32万元 [3] - 九州通主力资金净流入1567.86万元,主力净占比为9.36% [3] - 国药一致主力资金净流入774.02万元,主力净占比为9.94% [3] - 塞力医疗主力资金净流入766.00万元,主力净占比为1.33%,同时散户资金净流入996.75万元 [3]
“为孟加拉国打开互联互通的大门”
人民日报· 2025-10-09 13:27
"阿苏利亚是孟加拉国重要的纺织品工业区。公路通车了,我们就可以快速将产品运往达卡、吉大港等 地,运输成本会下降不少,我们的收入也会增加。"货车司机汗西翘首以盼的,是达卡至阿苏利亚高架 高速公路(以下简称"达阿高速")建成通车。 达阿高速项目包括24公里长的四车道高架高速公路建设、14.3公里既有道路升级改造,以及匝道、辅道 桥等附属工程。高速公路设计最高时速80公里,由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中机公司总 承包。"项目将显著改善达卡北部及其工业区的交通联系,疏解拥堵状况,惠及达卡及周边30个区约 4000万人。这条高速公路将开启孟加拉国互联互通新时代。"孟加拉国交通部桥梁局局长阿卜杜·拉夫 说。 项目现场雇用了近4000名当地工人。项目部以师徒"传帮带"的形式积极培养当地人才,不仅帮助孟方员 工提高技术水平,还拉近了中孟两国员工的距离。承担翻译和机械调度等工作的当地小伙莫兰说:"我 在这里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学到了很多知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道路顺利完工,与中国朋 友一起架桥梁、铺坦途,为孟加拉国打开互联互通的大门。" "我们致力于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通领域的建设,为构建全球互联互 ...
中国医药与生物技术-中国向跨国公司的高价值对外授权持续推进;个股精选-China Pharma & Biotech-High-value Out-licensing Continues from China to MNCs; Stock Picks
2025-10-09 10:00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医药与生物科技行业[1] * 涉及的公司包括恒瑞医药、翰森制药、歌礼制药、和誉医药等,报告亦看好复星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绿叶制药[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创新药资产对外授权给跨国药企的趋势将持续,原因为中国资产具有高潜力、成本效益、良好的临床数据与知识产权以及清晰的交易结构[1] * 从2020年到2025年8月,源自中国的对外授权分子交易总额占全球比例从1%跃升至52%,交易数量占比从4%增至19%[2][6] * 高质量交易日益增多,其中总交易对价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中超过40%源自中国,跨国药企的合作中超过20%源自中国[2][8] * 买方高度关注的创新资产或作用机制包括下一代免疫疗法、口服GLP-1、抗体偶联药物、用于自身免疫的双特异性抗体以及小干扰RNA平台[3] * 地缘政治风险可能较低,因面临专利悬崖和定价压力,全球药企需要丰富其研发管线,而中国资产已成为重要来源,且约60%的中国资产授权给了非美国跨国药企[4][22] * 在2025年至2030年间,一批全球畅销药物将失去市场独占权,估计每年超过2000亿美元的收入面临风险,这促使全球药企通过授权引进丰富管线[26] 其他重要内容 * 报告对覆盖公司的研发管线进行了业务发展潜力评估,歌礼制药和和誉医药的得分最高,其次是绿叶制药和复宏汉霖[3] * 在肥胖症领域,差异化最为重要,口服GLP-1候选药物具有巨大市场潜力,肌肉保留体重管理是另一个焦点[39][40] * 具有非小细胞肺癌潜力的抗体偶联药物候选药物受到国内投资者乐观看待[42] * 中国源资产在2025年约占美国授权引进交易总量的24%,而2021年仅为5%,成为中国药企早期至中期研发管线的重要来源[24]
交银国际:中国医药内外资加大服务类标的 第四季行业催化剂丰富
智通财经网· 2025-10-06 11:15
ESMO大会将于今年10月中下旬举行,该行建议专注于康方生物(09926)、科伦博泰生物-B(06990)、荣 昌生物(09995)等有重磅数据读出的公司。 智通财经APP获悉,交银国际发布研报称,上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涨2.2%,跑输大市。其中,CXO、 生物药及中药板块表现较优于其他板块。 9月以来,内资透过港股通的持股比例持续增加,而外资的持仓则从年中开始略为回落,但内外资持续 加大创新药厂布局的大方向不变。上周,内外资均加仓服务类标的,包括潜在受益于降息的CXO企 业。外资亦加仓长期潜力大、当前性价比较高的创新药标的。 10月起随着行业催化剂增多,行情可望重启。该行持续推荐关注以下细分方向:1)创新药:三生制药 (01530)、德琪医药-B(06996)短期催化剂丰富、估价仍未反映核心大单品价值;先声药业(02096)、和黄 医药(00013)、传奇生物被明显低估、长期成长逻辑清晰;2)CXO:受益于下游高景气度和融资边际回 暖的细分赛道龙头,如药明合联(02268)。 ...
新股消息|长春高新(000661.SZ)冲刺港交所连续8年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
新浪财经· 2025-09-29 15:32
公司业务概览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创新驱动型医药集团 业务覆盖治疗性生物制剂 化学药品 疫苗及中成药 涵盖中国所有主要药物注册类型[2] - 公司以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女性健康 免疫及呼吸系统疾病 肿瘤 疫苗及中成药领域建立了强大且多元化产品组合[2] - 公司已成功推出13种新产品 并积极扩大已获批产品的适应症覆盖范围 例如金赛增于2024年获批用于ISS及特纳综合症 成为中国唯一在PGHD以外有获批适应症的LAGH产品[2] 研发管线 - 公司拥有逾40种处于临床阶段或已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的候选药物[2] - 研发管线包括14种处于III期临床或新药上市申请阶段的候选药物及15种1类创新药[2]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126.27亿元 2023年增长至145.66亿元 2024年回落至134.66亿元 2025年上半年收入66.03亿元[2][4] - 2022年毛利111.12亿元 2023年增长至125.22亿元 2024年回落至115.43亿元 2025年上半年毛利55.04亿元[4] - 2022年净利润42.15亿元 2023年增长至47.76亿元 2024年下降至27.08亿元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9.32亿元[2][4] - 研发开支持续增长:2022年13.58亿元 2023年17.23亿元 2024年21.67亿元 2025年上半年已达11.55亿元[4] - 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步增长:2022年38.07亿元 2023年39.70亿元 2024年44.39亿元 2025年上半年已达23.86亿元[4]
长春高新冲刺港交所 连续8年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
智通财经· 2025-09-29 14:56
公司上市申请 - 长春高新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 中信建投国际为独家保荐人[1] - 公司已在深交所上市(000661 SZ)[1] 业务定位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创新驱动型医药集团 业务覆盖治疗性生物制剂、化学药品、疫苗及中成药[1] - 是国内少数实现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全产业链能力的制药企业之一[1] - 连续8年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2017-2024年)[1] 财务表现 - 2024年制药产品销售收入达127亿元人民币 连续四年超100亿元规模[1] - 2022年收入126.27亿元 利润42.15亿元[3] - 2023年收入145.66亿元 利润47.76亿元[3] - 2024年收入134.66亿元 利润27.08亿元[3] - 2025年上半年收入66.03亿元 利润9.32亿元[3] 产品组合与研发成果 - 在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女性健康、免疫及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疫苗及中成药领域建立多元化产品组合[2] - 成功推出13种新药产品 包括:2023年1月获批的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带状疱疹疫苗[2] - 2025年6月获批注射用Firsekibart(金蓓欣) 中国首个1类创新生物药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 - 2024年6月获批黄体酮注射液(II)(金赛欣) 中国首个皮下注射水溶性黄体酮注射液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 - 2025年8月获批液体鼻喷流感疫苗[2] 适应症拓展 - 金赛增2024年获批用于ISS及特纳综合症 成为中国唯一在PGHD以外有获批适应症的LAGH产品[2] - 三项适应症覆盖中国约82.3%的儿童矮小症人群[2] 研发管线 - 拥有逾40种处于临床阶段或已提交IND申请的候选药物[3] - 包括14种处于III期临床或NDA阶段的候选药物[3] - 包含15种1类创新药[3] - 多种候选药物展示全球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潜力[3]
新股消息 | 长春高新冲刺港交所 连续8年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
智通财经· 2025-09-29 14:51
上市申请与公司概况 - 长春高新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 中信建投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1] - 公司为深交所上市企业(000661 SZ)现计划赴港双重上市[1]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创新驱动型医药集团 业务覆盖治疗性生物制剂 化学药品 疫苗及中成药[3] - 国内少数实现研发 生产和商业化全产业链能力的制药企业之一[3] - 连续8年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2017-2024年)[3] 财务表现 - 2024年制药产品销售收入达127亿元人民币 连续四年保持百亿规模[3] - 2022年收入126.27亿元 利润42.15亿元[5] - 2023年收入145.66亿元 利润47.76亿元[5] - 2024年收入134.66亿元 利润27.08亿元[5] - 2025年上半年收入66.03亿元 利润9.32亿元[5] - 2022年毛利率88%(毛利111.12亿元/收入126.27亿元)[7] - 2023年毛利率86%(毛利125.22亿元/收入145.66亿元)[7] - 2024年毛利率85.7%(毛利115.43亿元/收入134.66亿元)[7] 研发创新与产品管线 - 成功推出13种新药产品包括2023年获批的首个国内研发带状疱疹疫苗[4] - 2025年6月获批注射用Firsekibart(金蓓欣®)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领域中国首个1类创新生物药[4] - 2024年6月获批黄体酮注射液(II)(金赛欣®)系中国首个皮下注射水溶性黄体酮注射液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4] - 2025年8月获批液体鼻喷流感疫苗[4] - 金赛增2024年获批ISS及特纳综合症适应症 覆盖中国82.3%儿童矮小症人群[4] - 拥有逾40种临床阶段或IND申请候选药物[5] - 14种处于III期临床或NDA阶段候选药物[5] - 15种1类创新药在研 部分具全球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潜力[5] 业务领域与产品组合 - 在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女性健康 免疫及呼吸系统疾病 肿瘤 疫苗及中成药领域建立多元化产品组合[4] - 涵盖中国所有主要药物注册类型[3] - 通过扩大已获批产品适应症覆盖范围针对更广泛患者人群[4]
新股消息 | 长春高新(000661.SZ)冲刺港交所 连续8年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14:50
上市申请与公司概况 - 长春高新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 中信建投国际为独家保荐人[1] - 公司已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0661.SZ)[1]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创新驱动型医药集团 业务覆盖治疗性生物制剂、化学药品、疫苗及中成药[4] - 是国内少数在多种药物类型均实现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全产业链能力的制药企业之一[4] - 2024年制药产品销售收入达127亿元人民币 连续四年保持超100亿元规模[4] - 自2017年起连续8年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4] 产品研发与创新成果 - 在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女性健康、免疫及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疫苗及中成药领域建立多元化产品组合[5] - 成功推出13种新药产品 包括2023年1月获批的首个国内研发带状疱疹疫苗[5] - 2025年6月获批注射用Firsekibart(金蓓欣®)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国首个1类创新生物药[5] - 2024年6月获批黄体酮注射液(II)(金赛欣®)系中国首个皮下注射水溶性黄体酮注射液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5] - 2025年8月获批液体鼻喷流感疫苗[5] - 金赛增2024年获批新适应症 成为中国唯一在PGHD以外有获批适应症的LAGH产品 覆盖82.3%儿童矮小症人群[5] - 拥有逾40种临床阶段或已提交IND申请的候选药物[6] - 包含14种处于III期临床或NDA阶段候选药物及15种1类创新药[6] - 多种候选药物展示全球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潜力[6]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126.27亿元 利润42.15亿元[6] - 2023年收入145.66亿元 利润47.76亿元[6] - 2024年收入134.66亿元 利润27.08亿元[6] - 2025年上半年收入66.03亿元 利润9.32亿元[6] - 2022年毛利111.12亿元 营收成本15.15亿元[8] - 2023年毛利125.22亿元 营收成本20.44亿元[8] - 2024年毛利115.43亿元 营收成本19.23亿元[8] - 2025年上半年毛利55.04亿元 营收成本10.99亿元[8] - 研发开支持续增长:2022年13.58亿元→2023年17.23亿元→2024年21.67亿元→2025年上半年11.55亿元[8]
交银国际:特朗普加征药品关税对中国医药影响有限 建议重点关注康方生物(09926)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11:53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宣布自10月起对所有品牌药和专利药征收100%关税 除非制造商在美国境内兴建生产设施包括动工或在建 [1] - 关税政策不适用于仿制药 生物相似药及原料药或API等中间体 [1] - 交银国际认为该政策对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影响有限 无需过度担忧 [1] 创新药行业分析 - 当前自主出海品种多在美自建产能或将生产外包给美国本土CMO [1] - 大部分国产创新药出海采用BD模式 [1] - 三生制药 德琪医药-B短期催化剂丰富 估价仍未反映核心大单品价值 [2] - 先声药业 和黄医药 传奇生物被明显低估 长期成长逻辑清晰 [2] CXO行业分析 - 出口产品以原料药和生药原液为主暂不受影响 制剂和成品药出口比例较低 [1] - 下游MNC客户投资建厂尚需时日 短期内对CXO订单直接冲击有限 [1] - 长期来看政策变动可能影响建厂节奏 [1] - 药明合联受惠于下游高景气度与融资边际回暖 为细分赛道龙头 [2] 2025年第四季度催化剂 - ESMO大会将于10月中下旬举行 建议重点关注康方生物 科伦博泰生物-B 荣昌生物等有重磅资料读出的公司 [1] - 医保谈判结果及第一版商保创新药目录将于10-11月公布 [1]
交银国际:特朗普加征药品关税对中国医药影响有限 建议重点关注康方生物等
智通财经· 2025-09-29 11:51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宣布自10月起对所有品牌药和专利药征收100%关税 除非制造商在美国境内兴建生产设施 政策不适用于仿制药 生物相似药及原料药等中间体 [1] - 交银国际认为该政策对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影响有限 创新药方面因自主出海品种多在美自建产能或采用BD模式 CXO方面因出口产品以原料药为主暂不受影响 制剂出口比例较低且下游客户建厂需时 短期订单冲击有限 [1] 创新药企业催化剂 - 2025年第四季度ESMO大会将于10月中下旬举行 重点关注康方生物(09926) 科伦博泰生物-B(06990) 荣昌生物(09995)等有重磅资料读出的公司 [1] - 医保谈判结果及第一版商保创新药目录将于10-11月公布 [1] 细分领域投资推荐 - 创新药领域推荐三生制药(01530) 德琪医药-B(06996) 因短期催化剂丰富且估价未反映核心大单品价值 [2] - 推荐先声药业(02096) 和黄医药(00013) 传奇生物 因被明显低估且长期成长逻辑清晰 [2] - CXO领域推荐药明合联(02268) 作为受益于下游高景气度与融资边际回暖的细分赛道龙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