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鼎股份(600105)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控股子公司签署债转股协议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02 03:02
交易概述 - 公司控股子公司东部超导与兴业国信签署《债转股协议》,兴业国信拟将其持有的1,200万元可转债借款转换为东部超导投资款,按投前估值6.3亿元向东部超导投资,其中12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1,08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2][5][6] - 债转股完成后,兴业国信指定关联主体苏州福盈作为持股主体,持有东部超导1.8692%股权 [2][6] - 公司直接持有东部超导股权比例从60.9524%降至59.8131%,全资子公司永鼎投资间接持股比例从6.4762%降至6.3551%,合计持股比例从67.4286%降至66.1682%,仍保持控制权 [3][6] 交易对方情况 - 兴业国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4亿元,经营范围包括资产管理和股权投资,与公司无关联关系 [10][11] - 苏州福盈超导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为兴业国信关联主体,出资额1,370万元,主要从事私募股权投资活动,与公司无关联关系 [12][13] 交易标的基本情况 - 东部超导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300万元,主营超导磁体、超导电缆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超导电力技术服务 [15][16] - 2025年3月通过增资扩股引入外部投资者,注册资本从6,000万元增至6,300万元 [18] 协议主要内容 - 债转股协议约定兴业国信将1,200万元可转债转为东部超导股权,剩余1,800万元可转债可在2025年12月31日前协商转股,否则按年利率2.8%计息 [20][21] - 股权投资合作协议规定苏州福盈在触发回购条件时可要求公司回购股权,回购款按年化6%利率计算 [27][28][31] - 若东部超导后续增资估值低于6.42亿元,苏州福盈有权要求调整认购价格或无偿获取股权以维持持股比例 [33][34][36] 交易影响 - 本次债转股可提升东部超导经营实力,满足资金需求,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带来商业机会 [40] - 公司仍保持对东部超导的控制权,回购权安排不会对财务状况和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40]
永鼎股份(600105) - 永鼎股份关于公司控股子公司签署债转股协议的公告
2025-07-01 17:18
债转股情况 - 兴业国信将1200万元可转债借款转投资款,120万元计注册资本,1080万元计资本公积[1][4] - 苏州福盈完成债转股后持有东部超导1.8692%股权[1][4] - 公司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东部超导股权比例从67.4286%降至66.1682%[2][6] - 债转股前东部超导认缴金额6300万元,债转股后为6420万元[7] - 债转股完成后,东部超导对兴业国信可转债借款本金由3000万减至1800万[21] 回购条款 - 若触发回购条款,公司或东部超导可能以年化6%利率回购苏州福盈所持股份[3] - 若东部超导2026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低于8000万元,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回购股权[29] - 回购款计算公式为R = A *(1 + 6%/360 * N)- C,N从2025年6月30日起算[8][9][31] 财务数据 - 公司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3,886,111.82,2025年3月31日增至4,001,877.91[12] - 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410,537.27,2025年1 - 3月为70,453.05[12] - 东部超导2024年资产总额29,149.78万元,2025年1 - 3月增至31,030.17万元[17] - 东部超导2024年营业收入1,089.24万元,2025年1 - 3月为326.16万元[17] 其他要点 - 本次债转股在董事会权限内,无需股东大会审议,不构成关联交易和重大资产重组[3][9] - 本次债转股涉及的回购义务在公司对该子公司年度预计担保额度范围内[3][9] - 东部超导债转股提升经营实力,满足资金需求,公司仍为控股股东[41] - 事项涉及回购权安排,对公司财务和经营无重大影响,符合法规和章程[41]
永鼎股份(600105.SH):公司控股子公司拟签署债转股协议
格隆汇APP· 2025-07-01 17:17
债转股协议签署 - 东部超导科技拟与兴业国信签署债转股协议,兴业国信将持有的1,200万元可转债借款转换为东部超导投资款 [1] - 债转股按照东部超导投前估值63,000万元进行,1,200万元投资中12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1,08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1] - 兴业国信指定关联主体苏州福盈作为持股主体,债转股完成后苏州福盈将持有东部超导1.8692%股权 [1] 股权结构变化 - 债转股完成后公司直接持有东部超导股权比例从60.9524%下降至59.8131% [2] - 公司全资子公司永鼎投资通过持股平台间接持有东部超导股权比例从6.4762%下降至6.3551% [2] - 公司及永鼎投资合计持有东部超导股权比例从67.4286%下降至66.1682% [2] 控制权情况 - 债转股事项不影响公司对东部超导的控制权 [2] - 东部超导仍属于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 [2]
可控核聚变行业点评之一:产业及资金端催化不断,聚变进程持续加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6 13: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可控核聚变全产业链投资机会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技术突破、政策落地和国内招投标加速,核聚变技术工程化与商业化进程有望加快,长期看核聚变是未来能源必然选择,中期2025 - 2030年全球进入实验堆建设高峰期且我国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突破显著,短期行业政策信号明确、国内招投标不断落地,推荐两条主线挖掘相关标的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业及资金端催化事件 - 产业层面,高温超导材料领军企业上海超导IPO获受理,拟募资12亿元建设工厂,达产后预计每年新增6000公里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下游应用领域需求扩张,2024年公司营收2.4亿元(yoy + 187.40%),归母净利润0.73亿元(yoy + 1965.76%)实现扭亏为盈,2022 - 2024年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单位成本由262元/米降至92.91元/米,产能由256.67千米提升至1333.67千米 [3] - 资金层面,中油资本拟出资6.55亿元,与中国石油集团和中石油股份按原有持股比例共向参股公司昆仑资本增资用于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 [3] 投资建议 - 从核聚变总体项目挖掘相关核心配套标的,产业链环节关注高壁垒及高价值量环节 [3] 重点关注标的 - 超导磁体系统:西部超导、永鼎股份(东部超导)、精达股份(上海超导)、联创光电 [3] - 包层系统:国光电气、合锻智能、安泰科技、应流股份 [3] - 电源系统:旭光电子、四创电子、国力股份、爱科赛博等 [3] 重点标的估值 |股票代码|公司简称|总市值(亿元)|2024A归母净利润(亿元)|2025E归母净利润(亿元)|2026E归母净利润(亿元)|2027E归母净利润(亿元)|2024APE|2025EPE|2026EPE|2027EP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88122|西部超导|325.2|8.01|10.15|11.73|14.09|41|32|28|23| |600105|永鼎股份|115.5|0.61|3.63|1.50|1.84|188|32|77|63| |600577|精达股份|158.0|5.62|7.20|8.66|10.17|28|22|18|16| |600363|联创光电|264.9|2.41|6.07|7.82|10.08|110|44|34|26| |688776|国光电气|107.4|0.47|1.32|1.94|2.71|228|81|55|40| |603011|合锻智能|76.5|-0.89|0.37|1.34|2.58|-86|207|57|30| |000969|安泰科技|135.1|3.72|3.44|3.96|4.56|36|39|34|30| |603308|应流股份|152.1|2.86|4.17|5.67|7.72|53|36|27|20| |600353|旭光电子|103.7|1.02|1.65|2.11|2.71|101|63|49|38| |600990|四创电子|68.8|-2.46|-0.93|0.78|1.54|-28|-74|88|45| |688103|国力股份|57.1|0.30|1.19|2.00|2.82|189|48|29|20| |688719|爱科赛博|47.8|0.73|1.16|1.73|2.33|65|41|28|21| [4]
从2025MWC上海看通信领域发展趋势:5G-A和AI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基建发展
中银国际· 2025-06-25 14: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预计该行业指数在未来 6 - 12 个月内表现强于基准指数,沪深市场基准指数为沪深 300 指数 [1][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G - A + AI 深度融合成行业发展核心趋势,激发商业模式新机会,推动行业进入发展黄金期,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力 [5] - 5G - A 与 AI 双向赋能,加速走向商业,5G - A 解决 AI 落地关键瓶颈,AI 提升 5G 网络性能 [5] - 5G - A + AI 融合加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构,运营商积极布局 5G - A 业务,产业发展路径明确,看好相关产业投资机会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建议 - 建议优先关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向,包括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通信设备商中兴通讯、紫光股份等;光通信新易盛、中际旭创等 [3]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 MWC 上海聚焦“AI +”等四大主题,展现通信行业在 AI 产业驱动下的持续变革 [1] - 5G 与 AI 融合形成“双轮驱动”效应,提升 5G 网络边际效能与商业潜能,产业链各方展示创新成果,推动运营商转型 [5] 技术赋能情况 - 5G - A 赋能 AI 解决多模态 AI 交互带宽瓶颈,网络切片技术为 AI 业务提供专属通道保障 [5] - AI 赋能 5G - A 使网络更智能化,在网络架构设计中引入 AI 技术提升网络性能 [5] 产业布局与市场空间 - 2025 年 5G - A 网络建设进入快车道,中国移动投资近百亿改造超 40 万基站,中国电信推动应用落地,中国联通在多地启动 5G - A [5] - 华为预计全球超 50 张 5G - A 网络规模商用,覆盖超 300 个城市,我国 5G - A 用户规模已突破 1000 万,中国移动 5G - A 用户年底将超 5000 万 [5] - 5G - A 赋能低空经济等产业发展,拓展产业互联网新市场空间 [5]
永鼎股份(600105) -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关于对永鼎股份2023年度财务报表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报告所涉及事项在2024年度消除情况的专项说明
2025-06-23 18:00
财务审计 - 中兴华2025年4月18日对永鼎股份2024年度财报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4] - 中兴华2024年4月25日对永鼎股份2023年度财报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4] - 2024年7月4日中兴华出具前期会计差错更正专项说明审核报告[7] 财务调整 - 永鼎股份追溯调整2022年度及以前年度按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4] - 2023年度财务报表相关事项已解决,不影响2024年度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和期初数据[7]
超导概念下跌3.41%,7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5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19 17:13
超导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6月19日收盘,超导概念下跌3.41%,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永鼎股份、宁波韵升、精达股份等跌幅居前 [1] - 可控核聚变概念跌幅更大,达4.07%,超导概念跌幅仅次于该板块 [1] 概念板块涨跌幅对比 - 可燃冰概念涨幅居首,达1.41%,页岩气概念上涨0.89% [1] - 中韩自贸区概念下跌3.13%,成飞概念下跌3.02%,核污染防治下跌2.97% [1] - 铜缆高速连接概念微跌0.36%,钠离子电池和PCB概念均下跌0.43% [1] 资金流动情况 - 超导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出9.68亿元 [1] - 21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出,7只个股净流出超5000万元 [1] - 精达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出2.20亿元居首,永鼎股份净流出1.99亿元,宁波韵升净流出1.37亿元 [1] - 联创光电净流出9256.89万元,白银有色净流出8245.85万元 [1] - 沃尔核材获主力资金净流入4487.32万元,百利电气净流入2315.09万元,京源环保净流入1248.58万元 [1][2] 个股表现数据 - 精达股份今日下跌6.07%,换手率10.75% [1] - 永鼎股份下跌8.65%,换手率14.68% [1] - 宁波韵升下跌8.56%,换手率17.76% [1] - 联创光电下跌4.63%,换手率2.89% [1] - 西部超导下跌1.98%,换手率1.05% [1] - 百利电气下跌5.78%,换手率11.45% [2] - 沃尔核材上涨0.63%,换手率9.62% [2]
可控核聚变展望:进入关键导入期
太平洋证券· 2025-06-18 23: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可控核聚变开启能源革命新征程,是人类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具备能源丰富、零排放、安全性高等优势,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选择 [4] - 多技术路线并行突破,磁约束与惯性约束成主流,两类技术均进入工程验证阶段,共同推动聚变能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 [4] - 产业链协同发展,材料与设备成攻关核心,上游超导材料、耐辐照钨合金突破技术壁垒,中游设备进入供应链,下游推进示范项目 [4] - 政策与资本双重助力,商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国际力量加大投入,全球私营企业融资超62亿美元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多技术路线:磁约束与惯性约束为主流 - 聚变基本原理是轻原子核在超1亿℃高温高压下聚合成较重原子核并释放巨大能量,选择氘 - 氚聚变因反应截面大、点火温度相对低、燃料获取便捷、能量密度高 [7] - 全球聚变研究主要集中在磁约束聚变和惯性约束聚变,磁约束聚变装置有托卡马克、仿星器、磁镜三种类型,惯性约束聚变主要方式是激光和Z箍缩 [11] - 托卡马克利用环形磁场和极向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优点是磁场约束效率高、易实现高温等离子体、技术成熟度高,缺点是依赖等离子体电流维持磁场、易引发磁流体不稳定性、结构复杂、运行成本高 [14] - 仿星器通过三维螺旋形外部磁场线圈约束等离子体,优势是无等离子体电流、避免破裂风险、适合稳态运行、磁场结构自然稳定、对材料要求较低,缺点是磁场设计复杂、建造成本高、约束时间短 [19] - Z箍缩惯性约束聚变通过高功率驱动器轰击微型燃料靶丸,利用靶丸物质消融反冲产生的惯性压力压缩燃料,优势是有小型化潜力、无需稳态约束、可模拟核武器物理,缺点是驱动器效率低、靶丸制备苛刻、辐照不均匀性导致压缩效率下降、能量输出断续、依赖高效能量转换与储能系统 [24] - 各国资本开支是投资预判的前瞻性指标,美国、欧洲等海外地区已通过私营企业融资与政府项目加速推进,中国未来五年将进入投资密集期,中核集团未来五年将投入超500亿元用于可控核聚变关键技术攻关与实验堆建设 [29] - 重点公司进展情况各有不同,如CFS预计2035年发电,Helion Energy目标2028年并网发电等 [32] - 国内主要聚变项目融资情况不同,部分项目有政府主导,部分项目获企业或资本融资 [34] - 国内外主要聚变项目各时间节点不同,从Q值验证到厂房建成平均需10 - 15年,中国因技术追赶和政策支持显著缩短至3 - 5年,总体建设时间普遍超过20年,中国“星火”项目通过混合堆技术将时间压缩至12年 [36][37] - 示范堆阶段投资回收期约15年,IRR为8 - 12%;商用堆阶段回收期可缩短至10年以内,IRR提升至15% +,美国Helion等私营企业远期IRR可能突破20% [37] - 商业化挑战包括材料耐久性、成本控制和国际竞争格局等问题,中国在高温超导、紧凑型托卡马克领域领先,美国私营企业主导技术创新,欧洲依赖ITER项目 [38] 产业链协同发展:材料与设备攻关 - 以ITER、CFETR为例,核心设备可分为超导磁体系统、真空室与第一壁、偏滤器与包层、加热与诊断系统四部分,各部分有不同的核心材料和成本占比 [42][44] - 产业链上游包含超导材料和耐辐照材料,中游包含磁体系统、真空与冷却系统、加热与诊断系统,下游由中核集团、中科院系进行总工程承包 [45] - 西部超导是中国唯一实现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量产的企业,具备全流程生产能力,产品覆盖多领域,但面临技术瓶颈、国际竞争、成本控制和资本支出等挑战 [49][50] - 联创光电是国内光电及高端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在高温超导等领域形成技术壁垒,参与“星火一号”项目 [52] - 永鼎股份是国内光通信与超导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聚焦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研发与生产,技术突破使超导带材性能提升、成本降低,产能扩张并参与多个项目 [54][57] - 精达股份是全球特种电磁线领域龙头企业,通过参股布局可控核聚变领域,高温超导技术领先,但面临技术瓶颈和成本控制等挑战 [58][61] - 安泰科技是先进金属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聚焦核聚变装置核心部件制造,技术优势明显,但需提升部件耐辐照寿命和应对项目进度问题 [62][63] - 国光电气是国内真空及微波应用产品领域的核心企业,在核聚变真空系统与微波器件领域技术领先,有产能扩张规划 [64][65] - 合锻智能是国内高端成形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依托精密制造能力切入聚变堆核心部件制造环节,技术优势显著,占据技术高地 [66][67] - 爱科赛博是产品根基好、拓展能力强的国产电源龙头,攻克超导电源难题,参与多项国内外重大核聚变项目,但面临项目要求严苛和风险挑战 [69][71] 政策与资本助力:未来延伸空间可期 - 聚变能源开发面临多重挑战,预计2030 - 2050年进入示范堆验证阶段,跨越4个节点后还面临经济竞争力差的困境 [74] - 国家顶层设计将可控核聚变列为前沿技术和战略储备能源,核能“三步走”战略深化,明确发展时间表 [77] - 国家通过科研专项与财政投入支持可控核聚变研究,如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核集团专项规划等 [79] - 社会资本引导方面,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筹)获增资,地方政府配套设立聚变产业园,上海助力核电装机目标 [82] - 国家级创新联合体、国际合作机制和企业技术联盟协同攻关,推动技术转化和国产化 [88][89] - 核心技术专项突破,支持材料与设备国产化,推进装置建设里程碑,如BEST紧凑型托卡马克和星火一号混合堆 [92][93] 产业链受益标的:重视有长期成长空间的方向 - 产业链受益标的分为上游核心材料与关键部件、中游核心设备与系统集成、下游工程应用与商业化三个方向,相关公司分别有精达股份、永鼎股份等,爱科赛博、联创光电等,中国核电等 [96][97][98]
2025年中国光纤放大器行业产品类别、产业链、发展现状、重点企业及发展趋势研判: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兴技术不断普及,光纤放大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7 09:27
光纤放大器行业概述 - 光纤放大器是光纤通信中的核心组件,主要功能是增强光信号,确保高质量、远距离传输 [1] - 光纤放大器主要包括掺铒光纤放大器、掺镱光纤放大器和拉曼光纤放大器三种 [3] - 工作原理基于受激发射原理,通过光-光转换实现信号放大 [5]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光纤放大器行业起步较晚,早期依赖国外技术引进,20世纪90年代开始小规模生产 [6] - 在国家科技项目支持下,国内企业逐步攻克核心技术,烽火通信、华为等推出自主研制的EDFA [6] - 4G/5G网络建设和"宽带中国"战略推动需求激增,国产EDFA实现大规模量产 [7] - 当前行业进入智能化升级阶段,AI驱动的增益调节和故障预测成为高端产品标配 [7] 行业产业链 - 上游为原材料,包括特种光纤、泵浦源、光学元件等 [9] - 中游为光纤放大器的生产制造 [9]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广电网络、军工等 [9] - 特种光纤是关键原材料,2024年中国特种光纤市场规模约为173.25亿元 [11]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光纤放大器市场规模约为193.87亿元 [1][14] - 中国光通信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89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15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6% [13] - "宽带中国"战略和5G网络建设推动市场需求增加 [1][14] 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 - 国外厂商如Finisar、Oclaro等积极布局中国市场 [17] - 国内代表企业包括华为、中兴通讯、烽火通信、光迅科技等 [1][17][18] - 2024年中兴通讯通讯设备类制造行业营业收入为1213亿元 [19] - 2024年烽火通信通信系统设备营业收入为129.74亿元,同比下降45.45% [21] 行业发展趋势 - 高性能与低噪声技术突破,新型稀土掺杂光纤和拉曼放大技术将提升信号质量 [24] - 智能化管理成为主流,AI算法和SDN技术将优化网络性能 [25] - 小型化与节能化发展,硅基光子学技术推动模块小型化 [26][27] - 新兴应用场景拓展,包括量子通信、激光雷达、医疗光学等 [28]
通信行业资金流出榜:新易盛、中国联通等净流出资金居前
证券时报网· 2025-06-11 22:16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6月11日上涨0.52%,申万所属28个行业上涨,有色金属和农林牧渔涨幅居前,分别上涨2.21%和2.02% [1] - 医药生物、通信、美容护理跌幅居前,分别下跌0.41%、0.28%、0.10% [1]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15.06亿元,14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非银金融行业净流入规模最大,达44.69亿元,汽车行业净流入27.50亿元 [1] - 17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出26.29亿元,基础化工行业净流出19.09亿元,通信、电力设备、银行等行业净流出较多 [1] 通信行业表现 - 通信行业今日下跌0.28%,主力资金净流出13.59亿元,行业127只个股中52只上涨,66只下跌 [2] - 通信行业资金净流入个股42只,其中7只净流入超3000万元,楚天龙净流入2.55亿元居首,恒宝股份、宜通世纪分别净流入1.16亿元、4458.56万元 [2] - 通信行业资金净流出个股中,14只净流出超5000万元,新易盛、中国联通、永鼎股份净流出居前,分别流出4.36亿元、1.75亿元、1.21亿元 [2][3] 通信行业资金流入榜 - 楚天龙今日涨停,涨幅10.03%,换手率28.22%,主力资金净流入2.55亿元 [2] - 恒宝股份上涨3.68%,换手率42.85%,主力资金净流入1.16亿元 [2] - 宜通世纪上涨1.75%,换手率7.99%,主力资金净流入4458.56万元 [2] - 移远通信上涨4.45%,换手率4.46%,主力资金净流入4358.87万元 [2] - 亿联网络上涨2.61%,换手率0.99%,主力资金净流入4055.45万元 [2] 通信行业资金流出榜 - 新易盛下跌1.24%,换手率4.09%,主力资金净流出4.36亿元 [3] - 中国联通平盘,换手率0.79%,主力资金净流出1.75亿元 [3] - 永鼎股份下跌1.08%,换手率7.89%,主力资金净流出1.21亿元 [3] - 二六三下跌7.98%,换手率21.77%,主力资金净流出9315.25万元 [3] - 华脉科技下跌9.69%,换手率40.97%,主力资金净流出7963.01万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