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通银行(601328)
icon
搜索文档
贷30万最高省3000元,消费贷贴息开闸,2个关键条件可拿国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9:11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9月1日正式实施 为期一年 年化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1] - 贴息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包括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 [4][5] - 单个贷款人在同一机构最高享受贴息3000元 [5] - 信用卡透支消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不在贴息范围内 [4] 申请条件 - 需通过政策指定的经办机构申请贷款 包括6家国有大行 12家股份制银行和5家消费金融机构 [1] - 申请贷款时需签署补充协议 授权银行查询消费交易信息以确认资金真实用于消费 [2] - 贷款机构自动识别并申请贴息 [3] 机构实施进度 - 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已在手机银行APP上线财政贴息专区和贴息记录查询功能 [6] - 中国银行将签署环节嵌入贷款流程 后续将上线贴息专区 [8] - 招联消费金融将于2025年9月1日起自动完成贴息 [8] - 蚂蚁消费金融贴息方案预计9月内上线 [9] 存量客户处理 - 部分机构允许政策出台前申请的消费贷款在贴息期内发生真实消费后享受贴息 [10] - 中国银行对7月1日后办理的消费贷提供贴息 [10] - 浦发银行对i车贷和浦闪贷老客户提供贴息 [10] - 工商银行对3月15日后办理消费贷的存量客户提供贴息 [10] - 中信银行允许客户补签协议并从补签时点起享受贴息 [11] - 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尚未明确存量客户贴息细则 [12] 合规要求 - 严禁提供虚假资质 虚假材料 虚假担保 虚假交易和虚假用途等违规办贷行为 [13] - 违规套取贴息资金将被扣减或追回 并纳入个人不良征信记录 [13] - 银行不委托任何第三方办理贴息业务 不收取任何费用 [13] - 贷款逾期期间不享受贴息 偿还欠款后可继续享受 [14]
【财经分析】国有六大行2025中报透视:营收破1.83万亿元,非息收入占比提升构筑新增长极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1 18:59
核心观点 - 国有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资产规模稳步扩张 营业收入实现全面同比增长 非利息收入占比显著提升 展现出强大的经营韧性 [1] 资产规模 - 工商银行资产总计52.32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2% 稳居行业首位 [2] - 农业银行资产规模46.86万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8.37% [2] - 建设银行资产规模44.43万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9.52% [2] - 中国银行资产规模36.7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4.93% [3] - 邮储银行资产规模18.1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6.47% [3] - 交通银行资产规模15.44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59% [3] 营业收入 - 六大行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约1.83万亿元 全面实现同比正增长 [1] - 中国银行营收同比增速3.76%领跑 达3290.03亿元 [3] - 建设银行营收同比增速2.15% 工商银行1.57% 邮储银行1.50% 农业银行0.85% 交通银行0.77% [3] 归母净利润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1395.1亿元 同比增长2.66% 为盈利增长最快银行 [3] - 交通银行净利润460.16亿元 同比增长1.61% [3] - 邮储银行净利润492.28亿元 同比增长0.85% [3] - 工商银行净利润1681.03亿元 同比下降1.39% [3] - 建设银行净利润1620.76亿元 同比下降1.37% [3] - 中国银行净利润1175.91亿元 同比下降0.85% [3] 净息差表现 - 邮储银行净息差1.7% 较2024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 降幅最为显著 [6] - 中国银行净息差1.26% 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 [6] - 建设银行净息差1.4% 较2024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7] - 工商银行净息差1.3% 较2024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 [7] - 农业银行净息差1.32% 较2024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7] - 交通银行净息差1.21% 较2024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降幅相对较小 [7] 资产质量 - 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为1.33% 较上年末均下降0.01个百分点 [7] - 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1.24% 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7] - 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 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7] - 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 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7]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2% 较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 [7] - 建设银行拨备覆盖率239.4% 工商银行217.71% 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4] 非利息收入 - 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1141.87亿元 同比增加26.43% 占比由28.48%上升到34.71% [9] - 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1135.16亿元 同比增长6.5% 占比由25.34%上升到26.58% [11] - 建设银行非利息收入1075.64亿元 同比增长19.64% 占比27.28% [12] - 农业银行非利息收入874.64亿元 同比增长15.1% 占比由20.71%上升到23.64% [11] - 邮储银行非利息收入403.88亿元 同比增长19.09% 占比上升到22.51% [12] - 交通银行非利息收入481.21亿元 占比36.08% [11] 分红计划 - 六大行合计分红规模超2000亿元 [13] - 工商银行每10股派发1.414元 派息总额约503.96亿元 [13] - 农业银行每10股派发1.195元 合计418.23亿元 [13]
国有六大行2025中报透视:营收破1.83万亿元,非息收入占比提升构筑新增长极
新华财经· 2025-09-01 18:40
核心观点 - 国有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资产规模稳步扩张 营业收入实现全面同比增长 非利息收入占比显著提升 展现出强大的经营韧性 [1] 资产规模 - 工商银行资产总计52.32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2% 稳居行业首位 [2] - 农业银行资产规模46.86万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8.37% [2] - 建设银行资产规模44.43万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9.52% [2] - 中国银行 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资产总计分别为36.79万亿元 18.19万亿元和15.44万亿元 较上年末分别增长4.93% 6.47%和3.59% [2] 营业收入 - 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83万亿元 全面实现同比正增长 [1] - 中国银行以3.76%的同比增速领跑 营业收入达3290.03亿元 [2] - 建设银行 工商银行 邮储银行 农业银行 交通银行营收同比增速依次为2.15% 1.57% 1.50% 0.85% 0.77% [2] 归母净利润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1395.1亿元 同比增长2.66% 成为盈利增长最快的银行 [2] - 交通银行与邮储银行净利润分别为460.16亿元 492.28亿元 同比增长1.61% 0.85% [2] - 工商银行净利润1681.03亿元 同比降幅1.39% [3] - 建设银行净利润1620.76亿元 同比降幅1.37% [3] - 中国银行净利润1175.91亿元 同比降幅0.85% [3] 拨备覆盖率 - 建设银行拨备覆盖率239.4% 较去年末提升 [4] - 工商银行拨备覆盖率217.71% 较去年末提升 [4] - 建设银行拨备前利润2901.03亿元 同比增长3.37% [4] 净息差 - 邮储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1.7% 较2024年末的1.87%下降0.17个百分点 [6][7] - 中国银行上半年净息差1.26% 同比减少0.14个百分点 [6][7] - 建设银行净息差从2024年末的1.51%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4% [6][7] - 工商银行净息差从2024年末的1.4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3% [6][7] - 农业银行净息差从2024年末的1.4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32% [6][7] - 交通银行净息差从2024年末的1.27%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21% 下降0.06个百分点 [6][7] 资产质量 - 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2025年中期不良贷款率均为1.33% 较上年末均下降0.01个百分点 [7] - 中国银行中期不良贷款率1.24% 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7] - 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 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8] - 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 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8]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2% 较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 [8] 非利息收入 - 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1141.87亿元 同比增加26.43% 非利息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8.48%上升到34.71% [12][13] - 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1135.16亿元 同比增长6.5% 非利息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5.34%上升到26.58% [13][14] - 农业银行非利息收入874.64亿元 同比增长15.1% 占比由20.71%上升到23.64% [13][14] - 建设银行非利息收入1075.64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幅19.64% 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27.28% [13][14] - 邮储银行非利息收入403.88亿元 同比增长19.09% 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上升到22.51% [13][14] - 交通银行非利息收入481.21亿元 占比36.08% [13] 利息净收入 - 除交通银行外 五家国有大行出现利息净收入下降 [10] - 工商银行利息净收入3135.76亿元 较2024年中报的3139.5亿元略有下降 [11] - 建设银行利息净收入2867.09亿元 较2024年中报的2960.59亿元下降 [11] - 农业银行利息净收入2824.73亿元 较2024年中报的2908.48亿元下降 [11] - 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2148.16亿元 较2024年中报的2267.6亿元下降5.27% [11][12] - 邮储银行利息净收入1390.58亿元 较2024年中报的1428.76亿元下降 [11] - 交通银行利息净收入852.47亿元 较2024年中报的842.34亿元增长 [11] 分红计划 - 六大行合计分红规模超2000亿元 [15] - 工商银行建议每10股派发1.414元 派息总额约503.96亿元 [15] - 农业银行建议按每10股派发1.195元 合计418.23亿元 [15]
交通银行(601328) - 交通银行H股公告
2025-09-01 18:30
FF301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8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H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3328 | 說明 | H股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35,011,862,630 | RMB | | 1 RMB | | 35,011,862,63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RMB | | | | 本月底結存 | | | 35,011,862,630 | RMB | | 1 RMB | | 35,011,862,630 | | 2.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
交通银行(601328) - 交通银行H股公告
2025-09-01 18:30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 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 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股份代號:03328) 根據上市規則第13.51B(2)條作出的公告 本公告乃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上市規則」)第13.51B(2)條 而作出。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茲提述會計及財務匯報局(「會財局」)於2025年8月28日刊發的新聞稿(「新聞 稿」),其中對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本行」)的一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王天澤先 生(「王先生」),作出了譴責。 根據新聞稿,某前香港上市公司的審計存在多項與收入確認相關的審計缺失,會 財局對逾十年前擔任某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項目合夥人的王先生作出譴責,並對王 先生處以罰款港幣416,000元。會財局發現,王先生在為某前香港上市公司進行審 計時,於收入確認及外部確認函證的相關審計程序出現多項缺失。該些缺失導致 其未能取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且顯示其在應對與收入相關的重大錯報風險時 欠缺專業懷疑態度。 1 鑒於新聞稿中指出,會 ...
14家银行信用卡余额半年“缩水”2000亿,有卡民7张信用卡销掉6张
第一财经· 2025-09-01 18:29
信用卡贷款余额 - 14家上市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合计7.52万亿元 较年初减少1975.72亿元 下滑2.56% [1] - 11家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收缩 中国银行收缩幅度最大达13.88% 平安银行减少9.23% 兴业银行减少8.07% [2] - 建设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最高达1.05万亿元 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浦发银行保持增长 [2] 信用卡交易量 - 12家银行上半年信用卡消费金额合计11.47万亿元 同比下降11.05% 减少1.42万亿元 [2] - 所有披露银行交易额均下滑 中国银行和光大银行降幅超18% 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降幅约5% [2] - 招商银行交易额2.02万亿元(唯一超2万亿元)同比下降8.54% 四家银行交易额守住1万亿元门槛 [2] 信用卡流通数量 - 10家银行信用卡流通卡合计8.9亿张 同比减少391万张 延续微降趋势 [3] - 平安银行流通卡净减626万张(降12%)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各减400万张 中信银行逆势增637万张 [3] - 招商银行流通卡9692.67万张保持稳定 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累计发卡量1.48亿张居行业第一梯队 [3] 业务收入表现 - 招商银行信用卡利息收入306.12亿元(降4.96%)非利息收入104.71亿元(降16.23%) [4][5] - 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244.86亿元(降14.61%)光大银行136.6亿元(降21.3%)华夏银行75.74亿元(降12.91%) [5] - 银行卡手续费普遍承压 交通银行因信用卡回佣减少致收入降1.73% 中信银行卡手续费降12.29% [5] 资产质量 - 大部分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 交通银行不良率较年初升0.63个百分点 [6] - 兴业银行不良率较年初降0.36个百分点 新发生不良同比降7.5% [6] - 招商银行不良率稳定在1.75% 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不良率最低约1.5% [6] 持卡行为变化 - 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2024年减少4000万张 2025年上半年再减1200万张 人均持卡从0.54张降至0.52张 [7] - 持卡人转向"一两张就够"的理性用卡模式 主动注销多余卡片 [7] - 信用卡权益缩减导致"羊毛党"流失 用户倾向保留高权益卡片 [7] 行业转型方向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客户价值挖掘 重点发展高端客户与基础刚性需求客群 [8] - 工商银行开展覆盖200多城市2.7万家门店的促销活动 农业银行升级惠农分期产品 [8][9] - 中国银行推出年轻客群主题卡 中信银行Z世代客群达4504.86万户 [9]
机构最新“加仓50”来了!狂买金融、科技
天天基金网· 2025-09-01 18:23
机构加仓动态 - 交通银行成为二季度机构加仓金额最高个股,加仓金额达209.65亿元,持股占总股本比例增至3.05% [3][6] - 中信证券和农业银行分别以185.66亿元和181.81亿元的加仓金额位列第二和第三位 [3][6] - 金融股是机构加仓重点领域,前50大加仓个股中包含17只金融股,其中10只为银行股,4只为非银金融股 [6] - 科技股是另一大加仓方向,电子行业有10家公司,通信行业有4家公司进入前50名单 [6] - 寒武纪以169.80亿元的加仓金额成为机构加仓最多的科技股,新易盛以160.87亿元位列科技股加仓第二位 [3][6] 行业加仓分布 - 银行板块加仓显著,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浦发银行等加仓金额均超100亿元 [3][5] - 非银金融板块中,国泰海通获152.90亿元加仓,中国太保获135.67亿元加仓 [3] - 电子行业加仓集中,澜起科技、兆易创新、工业富联等加仓金额均超80亿元 [3][5] - 医药生物行业加仓突出,恒瑞医药获145.55亿元加仓,联影医疗获122.06亿元加仓 [3] 上半年业绩表现 - A股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99万亿元,同比增长2.39%,第二季度净利润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6% [8] - 科创板业绩改善显著,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2.46%,而第一季度同比下滑50.72% [8] - 工商银行为最赚钱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681亿元,同比下滑1.39% [10][11] - 中国移动为非金融石油石化行业最赚钱公司,归母净利润842亿元,同比增长5.03% [10][11] - 宁德时代净利润同比增长33.33%,达305亿元,增速领先 [11] 亏损企业情况 - 万科A成为上半年亏损最多个股,亏损119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20亿元 [14] - *ST金科亏损75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37亿元 [14] - 华夏幸福、通威股份等亏损金额居前 [14]
国有六大行上半年日赚37.7亿元 中期分红超200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17:53
国有六大行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营收合计1.8万亿元,均实现正增长[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6825.24亿元,相当于日赚37.7亿元[1] - 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3]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降幅分别为1.39%、1.37%和0.85%[3] 个体银行财务数据 - 工商银行营收4270.92亿元(增速1.57%),净利润1681.03亿元,均居首位[2][3] - 建设银行营收3942.73亿元(增速2.15%),净利润1620.76亿元[2] - 农业银行营收3699.37亿元(增速0.85%),净利润1395.10亿元(增速2.66%)[2][3] - 中国银行营收3290.03亿元(增速3.76%),净利润1175.91亿元[2][3] - 邮储银行营收1794.46亿元(增速1.50%),净利润492.28亿元(增速0.85%)[2][3] - 交通银行营收1333.68亿元(增速0.77%),净利润460.16亿元(增速1.61%)[2][3] 资产规模与分红 - 截至2025年6月末六大行资产规模合计214万亿元,均稳步增长[3] - 工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52万亿元,居行业首位[3] - 六大行中期现金分红总额超2000亿元,工行分红503.96亿元(每10股派1.414元)居首[3] 商业银行与行业趋势 - 西安银行营收增速43.7%居商业银行首位[4] - 杭州银行净利润增速16.66%居商业银行第一[4] - 银行财务指标边际向好,半年报数据较一季报改善,多数银行营收利润增速回升[4]
国有六大行上半年日赚37.7亿元,中期分红超200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17:51
核心业绩表现 - 国有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收1.8万亿元,合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25.24亿元,日均盈利37.7亿元 [1] - 六大行营收均实现正增长,但净利润表现分化: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39%、1.37%和0.85% [1][3] - 工商银行营收4270.92亿元和净利润1681.03亿元均居首位,中国银行以3.76%的营收增速领先,农业银行以2.66%的净利润增速最高 [3] 个体银行数据 - 工商银行营收4270.92亿元(增速1.57%),净利润1681.03亿元(增速-1.39%) [2][3] - 建设银行营收3942.73亿元(增速2.15%),净利润1620.76亿元(增速-1.37%) [2][3] - 农业银行营收3699.37亿元(增速0.85%),净利润1395.10亿元(增速2.66%) [2][3] - 中国银行营收3290.03亿元(增速3.76%),净利润1175.91亿元(增速-0.85%) [2][3] - 邮储银行营收1794.46亿元(增速1.50%),净利润492.28亿元(增速0.85%) [2][3] - 交通银行营收1333.68亿元(增速0.77%),净利润460.16亿元(增速1.61%) [2][3] 资产规模与市值 - 截至2025年6月末,六大行资产规模合计约214万亿元,均实现稳步增长 [4] - 工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52万亿元,居行业首位,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紧随其后 [4] - 农业银行超越工商银行成为A股流通市值第一股,业绩表现助推资本市场表现 [4] 分红方案 - 国有六大行披露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合计现金分红总额超2000亿元 [4] - 工商银行拟每10股派发1.414元(含税),总额约503.96亿元,分红总额位居上市银行首位 [4] 其他商业银行表现 - 西安银行以43.7%的营收增速居于商业银行首位 [5] - 杭州银行以16.66%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位居第一 [5] 行业趋势 - 上半年银行财务指标边际向好,半年报数据较一季报整体改善,多数银行营收和利润增速回升、拨备覆盖率边际企稳 [5] - 在基本面夯实和前期板块调整蓄力的共同作用下,银行板块有望轮动补涨 [5]
资金再度进场!红利低波ETF(512890)成交4.81亿领跑同类 机构建言掘金银行股机遇
新浪基金· 2025-09-01 17:17
交易表现 - 红利低波ETF(512890)9月1日收盘报1.191元,单日下跌0.25%,换手率2.33%,成交额4.81亿元,居同类ETF首位 [1] - 近5日累计下跌2.30%,近60日累计上涨1.88%,年初至今累计上涨5.96% [2] - 日内最高价1.201元,最低价1.186元,振幅1.26%,IOPV(参考净值)1.1900元,折价率0.08% [3] 资金流向 - 近5日资金净流出6643万元,近20日净流出10.4亿元,但近60日仍实现净流入25.1亿元 [2] - 最近3个交易日资金转为净流入1.05亿元,显示流出态势收窄 [2] - 截至8月29日,ETF流通规模达206.33亿元 [2] 持仓结构 - 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27.46%,以银行为主,包括成都银行(持仓占比3.13%)、兴业银行(2.97%)、四川路桥(2.92%) [4] - 持仓股当日表现分化:四川路桥上涨2.89%,渝农商行上涨1.43%,而兴业银行下跌2.68%,大秦铁路下跌2.22% [3] - 多只银行股持仓较上期显著增加,兴业银行增持36.98%,大秦铁路增持44.47% [4]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绩释放边际好转信号,制度层面有望为银行板块带来增量资金 [4] - 建议关注两类银行:高股息率、资产质量安全的银行(如成都银行、江苏银行),以及客群扎实、风控优秀的银行(如招商银行、宁波银行) [4] 产品概况 - 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ETF成立于2018年12月,累计回报率138.34%,显著超越业绩比较基准 [5] - 在502只同类产品中排名第54,体现红利低波策略的长期优势 [5]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通过联接基金(A类007466、C类007467等)参与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