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浙商银行(601916)
icon
搜索文档
浙商银行盘中最高价触及2.66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金融界· 2025-05-09 17:14
股价表现 - 截至5月9日收盘 浙商银行股价报2 660港元 单日涨幅达1 92% 盘中最高价触及2 660港元 创近一年新高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701 68万港元 其中流入1 118 608万港元 流出416 929万港元 [1] 公司概况 - 浙商银行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成立于2004年8月18日 总部位于杭州 是全国第13家"A+H"上市银行 [2] - 公司分支机构覆盖全国22个省级行政区及香港 共设立350家网点 重点布局浙江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 [2] 战略与业务 - 实施"321经营策略" 以数字化改革为主线 推进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 [2] - 五大业务板块包括大零售 大公司 大投行 大资管 大跨境 协同发展 [2] - 开展"四大攻坚"计划 聚焦客户基础 人才基础 系统基础 投研基础建设 [2] 市场地位 - 在《银行家》2023年全球银行1000强中 按一级资本排名第87位 [2] - 获得中诚信国际AAA级主体信用评级 为金融机构评级中的最高等级 [2]
浙商银行: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黄金投资领域
快讯· 2025-05-09 08:56
浙商银行信用卡资金使用规定 - 公司明确禁止信用卡资金用于黄金投资领域,近期黄金市场价格波动剧烈[1] -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投资者急于获利心理,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操作等方式怂恿持卡人使用信用卡资金涉足"炒金"投资[1] - 信用卡资金仅可用于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费,严禁以任何形式投入投资理财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黄金等投资性贵金属、股票、期货、期权等[1] 黄金市场风险提示 - 黄金市场高度不确定性使持卡人面临巨大资金风险[1] - 一旦黄金价格大幅下跌,持卡人将承受投资亏损、交易手续费等多项损失[1] - 可能因还款压力导致逾期,产生不良信用记录[1]
股市特别报道·财经聚焦|上市银行“大红包”相继“到账” ,累计分红总额超6000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5-08 19:59
上市银行分红情况 - A股42家上市银行2024年度累计分红总额为6315.42亿元 [1] - 六大国有行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达4206.36亿元,大幅高于上一年 [1][2] - 12家银行分红规模超百亿元,14家银行年度分红比例超30% [1] - 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分红总额居六大行首位,建设银行1007.54亿元位列第二 [2] -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以504.40亿元现金分红位居股份行首位 [2] 分红特点分析 - 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分红尤为慷慨,除3家股份行外其余7家上市股份行分红均超百亿元 [2] - 交通银行4月18日率先实施A股分红派息,成为首家派发2024年年度现金红利的银行 [4] - 中国银行年度分红派息时间从往年6-7月提前至4月25日 [4] - 邮储银行于4月30日派发每股0.1139元现金红利 [4] 分红原因解读 - 银行业盈利能力强劲及管理层对股东回报的重视推动分红增加 [3] - 六大行净利润稳健增长为高分红提供底气 [3] - 响应监管层要求通过分红增强投资者回报 [3] - 高频分红有助于强化银行股"压舱石"属性,吸引社保、险资等中长期资金 [3] - 监管部门2024年多次出台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增加分红频次和提高水平 [3]
浙商银行(601916.SH/2016.HK)Q1业绩稳健突围,以金融之“善”厚植实体之基
格隆汇· 2025-05-08 17:56
核心观点 - 浙商银行在行业整体业绩承压背景下实现利息净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双升",利息净收入119.81亿元同比增长1.38%,归母净利润59.49亿元同比增长0.61% [1] - 公司展现出穿越周期的增长韧性,通过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和资产质量管控实现稳健经营 [1][3][4] - 公司战略聚焦"五篇大文章"(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推动商业模式由规模驱动向质量驱动转型 [5][6][8] - "善本金融"理念引领公司金融转型,形成六大支柱体系并取得显著服务成效 [10][11][12] 经营基本面 - 资产总额超3.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4%,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1% [3] - 负债总额3.2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7%,吸收存款总额2.01万亿元同比增长4.37% [3] - 存款付息率连续四年下降,有效对冲息差收窄压力 [4] - 不良贷款率降至1.38%连续三年稳步下降,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4] 资产负债结构 - 主动压降互联网平台贷款规模,增加按揭贷款配置实现稳收益与控风险平衡 [3] - 经营模式由"资产驱动"向"负债驱动"转变,强化资金来源端成本管控 [4] - 资产端与负债端保持同步均衡发展,协同效应不断增强 [3] 普惠金融 - 新增小型微型企业首贷户超6200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54.25亿元较年初增长11.03% [7] - 典型案例嵊州剡花食品获得"共富贷"后工厂面积从4000平方米扩展至2.5万平方米,日产量从40万只跃升至100万只 [7] 科技金融 - 创新"人才银行"品牌服务科技型企业30712户融资余额3674亿元,服务高层次人才3925户融资余额345亿元 [8] 绿色金融 - 绿色贷款余额2477.37亿元较年初增加443.01亿元增速达21.78% [8] - 制定11项绿色金融专项政策,形成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全产业链融资服务方案 [8] 善本金融实践 - 金融顾问制度覆盖24个省市区,设立235家工作室、4200人顾问团队,帮助10.33万家企业落地融资1.08万亿元 [11] - "浙银善标"体系将社会责任贡献纳入授信评判,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12] - 典型案例永臻科技获得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出口应收账款周转效率提升60% [11]
城市24小时 | “市市通高铁”,终于轮到东北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8 00:00
沈白高铁建设进展 - 沈白高铁全线铺轨施工圆满完成 正线全长430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途经7个地市(州)[1] - 预计2024年9月开通 沈阳至长白山最短运行时间压缩至1.5小时 北京至长白山压缩至4小时以内[2] - 项目2015年启动 2021年全线开工 建成后将实现辽宁省"市市通高铁"目标 抚顺市将结束不通高铁历史[2] - 将填补沈阳东向高铁空白 形成"米字形"高铁骨架 巩固沈阳东北高铁枢纽地位[3] 浙江A股上市公司业绩 - 723家浙江A股上市公司2024年共实现净利润2788.51亿元 595家实现盈利 占比超八成[18] - 宁波银行以271.27亿元净利润居首 同比增长6.23% 杭州银行(169.83亿元)和浙商银行(151.86亿元)分列二三位[20] - 71家企业扣非净利润超10亿元 4家超百亿元 72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18] - 银行、电力设备、基础化工行业表现突出 佩蒂股份、宋城演艺等1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0%[18][23] 农民工监测数据 - 202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973万人 比上年增加220万人 增长0.7%[11] - 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升至31.6%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16.0% 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13] - 第三产业就业农民工占比54.6% 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占比44.7%[15] - 农民工月均收入4961元 增长3.8% 其中外出农民工5634元 本地农民工4291元[17] 区域经济发展动态 -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将于2025年7月5日开园 为全球开园规模最大的乐高乐园[6] - 湖北将实施"五大行动"加快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 目标2025年R&D经费超1000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0家[7] - 广东提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重点促进入境消费 支持广州、深圳等打造入境旅游首站城市[8] - 广州推进数据跨境流动 探索建设算力服务平台 巩固国际信息枢纽地位[9]
浙商银行(601916) -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解除外部监事职务的公告
2025-05-07 19:31
公司决策 - 2025年5月7日召开第七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1] - 会议通过解除高强公司第七届监事会外部监事等职务议案[1] - 同意提请股东大会审议解除高强职务事项[1]
浙商银行(601916) -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5-07 19:30
会议信息 - 浙商银行第七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5月7日召开[1] - 应出席监事11名,实际出席9名[1] 审议事项 - 审议通过2025年度财务预算报告,10票赞成[1] - 审议通过解除外部监事职务议案,尚需股东大会审议,10票赞成[1] - 审议通过选举提名委员会主任委员议案,10票赞成[1] 选举结果 - 选举王聪聪为第七届监事会提名委员会主任委员[2]
63岁“薪酬之王”刚交最差成绩单 70岁副董在职超16年仍在任
南方都市报· 2025-05-07 07:14
高管退休潮背景 - 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因年龄原因辞职,顾建忠接任党委书记[2] -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1965年底出生)2024年业绩:营收3374.88亿元(同比-0.48%),净利润1483.91亿元(同比+1.22%)[3] - 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1962年出生)2024年薪酬334.63万元领跑同业,但该行营收1362.90亿元(同比-3.21%),净利润322.96亿元(同比-9.8%)[4][5] 战略与业绩表现 - 招商银行2023年提出"价值银行"战略,强调多元价值创造[3] - 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提出"善本金融"理念,构建六大支柱体系[6] - 北京银行启动"All in AI"战略,打造多水晶球数字化管理体系[10] - 江苏银行2024年营收808.15亿元(同比+8.78%),净利润318.43亿元(同比+10.76%),不良率0.89%[11] 高管更迭特点 - 近三年上任的银行一把手普遍任期较短:王良(招行)、陆建强(浙商)、霍学文(北京银行)均约3年[14] - 江苏银行董事长葛仁余从CIO晋升为董事长,凸显数字化转型重要性[11] - 中信银行新行长芦苇(54岁)与董事长方合英(59岁)形成"少将派+老将"组合[8][9] 行业影响 - 高管退休潮可能引发战略调整,如浙商银行"善本金融"和北京银行AI战略的延续性受考验[15] - 企业文化重塑风险:中信建投董事长更替导致管理风格从进取型转向稳健型[17] - 客户关系稳定性受挑战,如廊坊银行前任董事长退休影响客户信心[18] 特殊案例 - 恒丰银行董事长辛树人需完成改革重组"三步走"方案,面临历史风险出清压力[16] - 民生银行股东问题(泛海集团、东方集团)成为高迎欣退休前待解难题[19] - 弹性退休制度或延长关键高管任期以维持稳定[19]
金融观察员|上市银行首批撤销监事会;央行推出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稳定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5-06 21:02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 央行推出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稳定经济和金融市场,保持流动性充裕,围绕稳就业稳增长重点领域精准发力 [1] - 央行首度提及推广"两新"债务融资工具,已发行255亿元,聚焦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 [1] - 央行4月买断式逆回购缩量5000亿至12000亿元,市场预期降准概率增大 [3] 银行业监管政策变化 - 海南发布新版《银行业保险业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实施细则》,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 [2]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推动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五大国有行及部分股份行拟撤销监事会,仅邮储银行仍设监事长 [7][8] - 山东金融监管局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专项整治,重点解决"被开户"、"销户难"等问题 [10] 银行业务结构调整 - 近30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关停,交通银行2024年已终止23家信用卡分中心营业,转向属地经营模式 [5] - 银行信用卡业务调整反映零售业务增长放缓,通过属地化经营提高服务效率 [5] 银行财务表现 - 浦发银行一季度营收459.22亿元同比增长1.31%,净利润175.98亿元,资产总额达95,522.76亿元 [6] - 浙商银行一季度资产总额超3.4万亿元增长3.54%,净利润59.49亿元同比增长0.61% [9] - 苏州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16%,总资产突破7200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0.83% [11] 银行风险事件 - 东方集团财务公司因违规担保等问题被吊销金融许可证,董事长被终身禁入银行业 [4] 银行业务发展重点 - 浦发银行五大业务赛道联合发力:科技金融贷款余额大幅增长,供应链金融业务量同比大幅增长 [6] - 浙商银行优化业务结构,从资产驱动向负债驱动转变,从高风险高收益向低风险均收益转变 [9] - 苏州银行坚持高比例分红,现金分红比例连续五年超过30% [11]
股份行2024净利:浦发换帅后净利增速第1 营收降第4年
中国经济网· 2025-05-06 09:04
股份制商业银行2024年业绩表现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24年度业绩报告已全部披露完毕 [1] - 招商银行以1,483.91亿元归母净利润位列第一,兴业银行(772.05亿元)和中信银行(685.76亿元)分列第二、三名 [1][2] - 浦发银行(452.57亿元)、平安银行(445.08亿元)、光大银行(416.96亿元)净利润规模处于中游 [2] - 民生银行(322.96亿元)、华夏银行(276.76亿元)、浙商银行(151.86亿元)净利润规模相对较小 [2] - 广发银行(132.59亿元)、恒丰银行(54.54亿元)、渤海银行(52.56亿元)净利润规模垫底 [2] 净利润增速分析 - 浦发银行以23.31%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位列股份行第一 [2][3] - 恒丰银行(5.99%)和华夏银行(4.98%)净利润增速分列第二、三名 [2][3] - 渤海银行(3.44%)、中信银行(2.33%)、光大银行(2.22%)保持正增长 [4] - 招商银行(1.22%)、浙商银行(0.92%)、兴业银行(0.12%)增速较低 [4] - 平安银行(-4.19%)、广发银行(-5.25%)、民生银行(-9.85%)出现负增长 [4] 浦发银行经营情况 - 浦发银行2024年营业收入1,707.48亿元,已连续四年下降 [3]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63.84亿元、1,909.82亿元、1,886.22亿元、1,734.34亿元、1,707.48亿元 [3]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变动分别为2.99%、-2.75%、-1.24%、-8.05%、-1.55% [3] - 2024年2月张为忠获核准担任董事长 [3] - 2024年9月谢伟获核准担任行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