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浙商银行(601916)
icon
搜索文档
浙商银行:拟对控股子公司增资最高不超过10.2亿元
快讯· 2025-06-27 17:29
浙商银行增资浙银金租 - 公司第七届董事会2025年第五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增资议案,同意对浙银金租进行增资 [1] - 关联方浙江金控主动放弃本次增资认购 [1] - 公司拟出资最高不超过10 2亿元 [1] - 截至2024年末浙银金租资产总额为783 27亿元 [1] - 2024年浙银金租实现营业收入23 61亿元 [1] - 2024年浙银金租实现净利润10 34亿元 [1]
浙商银行广州分行:发挥场景金融优势,精准灌溉广东产业沃土
南方都市报· 2025-06-26 21:17
政府工作报告与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正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魄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2] - 浙商银行广州分行聚焦制造业客群,创新构建场景金融新模式,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产业链核心场景,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2] 激活产业链金融服务 - 广东作为全国制造业高地,产业链升级与科技创新需求旺盛,浙商银行广州分行围绕能源、建工、汽车等十大行业打造差异化融资方案 [5] - 推出全场景、全链条、全产品数智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如与南方电网合作推出"电链通"系列产品,成为其唯一全面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银行 [5] - 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解决不同场景授信难题,如与致景科技平台对接解决纺织行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5] - 构建"数字增信-信用流转-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机制,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 [5] 科创金融与人才服务 - 浙商银行自2016年开创"人才银行"服务,广州分行运用"专精特新贷""科创共担贷"等专属产品支持科创企业 [6] - 提供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建立"境内+境外""商行+投行"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6] - 截至2025年5月末,服务科技金融企业超1800家,专精特新企业超700户 [6] 产业园区与小微企业支持 - 升级"10+N"产业园区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25年5月末累计服务小微园区超257个,发放金额超295亿元,贷款余额近180亿元 [7] - 创新"1+1+N"数字化服务体系,2024年累计投放数字化贷款近1.9亿元 [7] 跨境金融与全球化布局 - 截至2024年末,国际结算量超353亿美元,外汇交易量超233亿美元 [8] - 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推动电子围网账户体系落地,通过全球外汇交易宝等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8] 未来发展规划 - 加大对省内制造业和重点项目的中长期贷款支持,打通资金链堵点 [9] - 完善"善本金融"信用评价体系,建设金融顾问工作室,打造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广东样本" [9]
浙商银行济南分行:“人才银行”助力科技企业激活新动能
齐鲁晚报· 2025-06-26 14:16
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 - 各地持续强化人才引育留用,推动人才总量增长,中国已成为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要素整合、创新活动活跃的沃土 [1] 浙商银行人才银行发展历程 - 2016年推出全国首个针对高层次人才的金融服务品牌"人才银行" [1] - 2019年发布人才银行服务方案2.0版,形成"三大专属产品+三类专业服务+三保证三优先"的体系化服务 [1] - 2023年迭代16大系列产品,覆盖科技企业生命周期十大场景,构建"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服务体系 [1] 业务模式与区域实践 - 人才银行业务弱化传统资产/营收评估,聚焦"人"的主体作用,为科技企业提供"支早、支小"金融支持 [2] - 浙商银行济南分行累计服务4000余名高层次人才,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领军人才 [2] - 为65家科技企业提供56亿元融资,重点支持半导体、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典型服务案例 - 服务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企业为全球唯一LN单晶薄膜工业化生产商,客户包括哈佛、华为等顶尖机构 [3] - 企业产品突破5G芯片滤波器卡脖子技术,但连续多年亏损且依赖筹资现金流 [3][4] - 基于团队技术能力及产业基金认可,浙商银行给予2000万元综合授信支持 [4] 未来发展规划 - 浙商银行济南分行将持续优化服务体系,加大对科技人才企业支持力度,助力山东省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 [2]
11个地级市全覆盖!浙商银行高效助力“即买即退”服务在全省落地
证券之星· 2025-06-25 17:10
政策推广与实施 - "即买即退"服务措施从试点城市推广至全国,是离境退税政策的便利化举措[1] - 浙江省"即买即退"服务已从杭州试点推广到全省11个地级市全覆盖,每个地级市均已落地首单业务[1] - 浙商银行作为税务代理机构,已累计协助超过200家商户开通"即买即退"服务功能[2] - 截至6月中旬,浙商银行完成"即买即退"业务超过70笔,退税金额超5万元[2] 服务模式与创新 - 境外旅客在"即买即退"商店购买退税物品时,可签订协议书并办理退税[1] - 退税款可选择现金或支付宝形式,方便游客用于二次消费[2] - 杭州大厦设立浙江省首家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实现"一站式"办理退税[3] - 集中退付点选址在热门商圈、旅游景区,解决传统退税模式周期长、数据差错多等问题[3] 市场影响与效果 - "即买即退"服务有效激发入境消费活力,外籍人士消费体验提升[1] - 浙江青田作为侨乡,外籍人士对便捷退税服务需求强烈,新政满足其需求[1] - 政策实施对境外人士和本地商户都有益处,是"双赢"之举[2] - 浙商银行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优化离境退税服务体验,加快机场代理点建设[3]
银行业,再次大降薪
商业洞察· 2025-06-21 17:39
银行业降薪趋势分析 - 2023年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14家出现人均薪酬下滑,最大降幅为13.59%,2024年降薪银行增至18家,最大降幅扩大至15% [2][3] - 2024年42家A股上市银行中,33家银行管理层薪酬同比下降,占比78.5%,管理层薪酬总额从2023年8.7亿元下降至7亿元,降幅达19.5% [5][6] - 管理层薪酬降幅(19.5%)远高于整体员工薪酬降幅(2.68%),高管成为本轮降薪主要目标 [7][8] 银行薪酬结构变化 - 浮动薪酬占比高达65%,成为驱动银行薪酬波动的核心变量 [12] - 部分银行出现"高管降薪、员工涨薪"现象,14家人均薪酬上涨的银行中有9家高管薪酬下降 [10][11] - 薪酬分配向一线及基层员工倾斜,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明确将资源向前台部门和直接价值创造岗位倾斜 [17][18] 银行业经营压力 - 2024年42家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降至1.52%,较2023年下降17个基点,连续五年下行 [14] - 净利息收入同比下滑2.20%,连续两年负增长,非利息收入同样承压 [14]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头部银行代销业务收入降幅达20%以上 [14] - 2024年十家头部上市银行营收下滑,2025年一季度42家上市银行整体营收同比下降1.72% [15] 监管政策影响 - "限薪令"实施后国有大行高管平均薪酬从2014年110万元降至2015年60万元,近年回升至80万元仍低于限薪前水平 [15][16] - 2022年财政部要求国有金融企业严格控制岗位薪酬级差,重点向一线及基层员工倾斜 [16] - 郑州银行明确高管薪酬自2024年起分两年每年压降10% [18] 反向讨薪机制 - 2024年多家银行披露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情况,至少两家银行追索金额突破3000万元,已披露总额近9900万元 [20] - 反向讨薪成为常态化风险管控手段,旨在将薪酬激励与风险控制深度绑定 [20] - 该机制反映金融行业正构建更注重长期效益的激励体系,告别单纯依赖高薪的传统模式 [21]
浙商银行: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A股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20:01
浙商银行2024年度A股权益分派方案 分配方案核心信息 - 每股现金红利0.156元(含税),以总股本27,464,635,963股为基数派发 [1][2] - 差异化分红送转未实施 [1] - 分配方案已通过202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生效日期为2025年6月13日 [1] 关键时间节点 - A股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26日,除权(息)日及现金红利发放日为2025年6月27日 [1][2] - H股分红安排需参考香港联交所及公司官网公告 [1] 分配实施方式 - 大部分A股股东红利通过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系统派发,未指定交易股东的暂由该机构保管 [2] - 浙江恒逸系企业及永利实业集团所持股份由公司直接派发 [2] 不同股东税务处理 - 自然人及证券投资基金股东:持股1个月内税负20%,1-12个月税负10%,超1年免税 [3] - QFII股东:默认代扣10%所得税,实际每股派发0.1404元,可申请税收协定优惠 [4][6] - 沪股通投资者:按10%税率代扣税,实际每股0.1404元,符合税收协定者可申请退税 [6] - 其他机构投资者:自行申报纳税,实际每股0.156元(含税) [6] 咨询渠道 - 联系部门为浙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电话0571-88268966 [6]
浙商银行(601916) -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A股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2025-06-20 19:30
利润分配 - 2024年度A股每股现金红利0.156元(含税)[2] - 以总股本27,464,635,963股为基数,共派发现金红利4,284,483,210.23元(含税)[4] 时间安排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26日,除权(息)日和现金红利发放日为2025年6月27日[2][5] 股东税负 - 持有A股流通股的自然人股东和证券投资基金股东,持股期限不同税负不同[8] - QFII股东和沪股通投资者按10%税率扣税,每股发放0.1404元[9][10] 咨询信息 - 公司本次年度权益分派实施相关事项咨询联系部门为董事会办公室,电话0571 - 88268966[12]
浙商银行亮相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跨境金融“组合拳”护航企业扬帆出海
新浪财经· 2025-06-20 11:13
金融开放与展会概况 - 上海实施八项重磅金融开放举措 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 [1] - 2025陆家嘴论坛与金融展联动举办 主题为"开放创新、科技赋能、共创金融未来" [1] - 金融展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导 跨境清算公司等协办 [10] 浙商银行参展亮点 - 首次参展以"善""数"为设计理念 设置7大互动展区包括直播、Robot、善本金融等 [3] - 作为浙江省首家CIPS直参法人银行 系统性展示跨境金融服务体系 [3][5] - 推出"浙银LIVE直播展区" 5场直播线上观看超百万人次 [9] 善本金融实践 - 构建"六大支柱"体系 包括金融顾问制度、县域金融生态等 [4] - 推出20项措施 包括100亿专项帮扶资金和170亿美元民企跨境融资计划 [4] - 截至5月末外贸企业累计授信超1400亿元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年均增长40% [4][5] 科技金融创新 - "善科陪伴计划"服务3.2万户科技企业 融资余额超4000亿元 [9] - 评价体系转向"数专利、看价值" 计划全年新增科技贷款100亿元 [9] - 展区展示搬运机器人(4.5米/秒)和机器狗等科技互动装置 [6] 跨境金融服务 - 打造"浙银丝路金融"和"浙银全球交易宝"两大跨境服务品牌 [5] - 通过CIPS直参优势提升清算效率 跨境结算本币占比提升20% [5] - 为义乌外贸企业提供担保/质押/信用贷款组合支持 [4]
以“人”破局 “善”“数”驱动 浙商银行激活科技创新澎湃动能
金融时报· 2025-06-18 11:12
医疗康养机器人行业 - 浙江孚宝智能科技开发的智能康养机器人"大宝"和"小宝"已实现量产,在国内康养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提升,并收到荷兰、德国等国际市场的意向订单[3] - 公司2023年智能康养陪伴机器人订单量暴涨,浙商银行提供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其备货生产[4] - 公司聚焦医疗资源不均衡和老龄化社会照护难题,产品具备基础诊断、分诊、医疗陪伴与危机报警等功能[3] 半导体材料行业 - 江丰电子创立中国首个集成电路制造用超高纯金属及溅射靶材生产基地,打破国外垄断,产品大规模出口[6] - 宁波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孵化17家公司全部成长为规上企业,复合增长率达90%以上,其中6家为高新技术企业[8] - 浙商银行为产业链初创企业提供3000万元纯信用授信"人才贷",给予江丰电子集团6亿元授信额度[7] 工业互联网行业 - 和利时卡优倍是工业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其HolliCubeOS系统具备采集生产过程全要素数据能力[9] -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60%,浙商银行通过"人才银行"产品授信2500万元,其中1500万元用于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10] - 公司参与宁波市首笔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以专利作为底层资产进行质押融资[10] 银行科技金融服务 - 浙商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超3.2万户,融资余额超4000亿元,服务高层次人才超4000户[1] - 银行创新评价模式,从"数砖头、看抵押"转向"数专利、看价值",提供全生命周期"陪伴式"服务[1] - 推出"人才银行"服务品牌,形成以人才价值为主要评估依据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7]
浙商银行盘中最高价触及2.98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金融界· 2025-06-17 16:58
股价表现 - 截至6月17日收盘,浙商银行(02016 HK)报2 950港元,较上个交易日上涨1 03% [1] - 当日盘中最高价触及2 98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92 99万港元(流入1272 797万港元,流出1665 784万港元) [1] 公司概况 - 浙商银行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4年8月18日开业,总部位于杭州,是全国第13家"A+H"上市银行 [2] - 截至2024年6月末,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设立350家分支机构,覆盖浙江、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 [2] - 在英国《银行家》"2023年全球银行1000强"中按一级资本位列第87位,获中诚信国际AAA主体信用评级 [2] 战略布局 - 实施"深耕浙江"首要战略,推进"大零售、大公司、大投行、大资管、大跨境"五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 [2] - 以数字化改革为主线,开展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重点布局财富管理业务 [2] - 经营方针强调"夯基础、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构建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 [2] 发展目标 - 愿景为打造"一流的商业银行",推行"正、简、专、协、廉"五字政治生态 [2] - 实施"321经营策略"和"四大攻坚"(客户基础、人才基础、系统基础、投研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