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601988)

搜索文档
经常HUI企 中银护航:中国银行菏泽分行解企业超期退汇难题
齐鲁晚报网· 2025-08-12 21:57
中国银行菏泽分行特殊退汇业务案例 - 中国银行菏泽分行为一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成功办理超180天特殊退汇业务 解决因货代操作失误导致的跨境结算问题 [1] - 企业2024年10月预收境外客户3万美元货款 2024年12月完成出口履约 但因货代公司失误导致收汇主体与发货人不符 且因业务员离职沟通中断 单据修改拖延至2025年4月未完成 [1] - 分行依据外汇管理局2024年11号文"A类企业单笔20万美元以下超期退汇可直接办理"政策 指导企业备齐材料 高效完成退汇操作 并在申报中标注"特殊退汇 超期限"确保合规 [1] 外贸金融服务策略 - 该分行作为外贸金融服务主力银行 持续聚焦小微企业跨境需求 通过精准落地政策红利和全流程跟踪服务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2] - 分行案例显示其专业服务能有效化解企业跨境结算梗阻 体现金融护航实体经济的实效 [1][2]
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多家银行火速积极响应
中国基金报· 2025-08-12 21:24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明确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进行贴息 [1]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且资金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1] - 财政部门按贷款本金进行贴息,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1]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2] - 贴息贷款包括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且不得重复享受其他中央财政贴息政策 [2]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居民个人在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使用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实际用于消费可享受贴息 [3]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3]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每名借款人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3]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贴息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3] 银行机构响应与实施 -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积极研究落实贴息政策以降低融资成本 [5] - 农业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6] - 邮储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均发布公告称将依法推进贴息政策组织实施工作 [7][9][13][16] 政策目标与行业影响 - 贴息政策通过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和经营主体融资成本,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4] - 政策有助于激发经营主体和居民有效融资需求,扩大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贷款投放 [4] - 贴息政策是首次推出,后续可能根据实施效果对贴息比例、覆盖范围、经办机构等进行优化 [5]
利好刷屏!农行、邮储、浦发、浙商等集体宣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8-12 21:07
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 财政部等九部门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旨在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 [1] - 政策对8类消费服务业经营主体(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发放的贷款进行贴息,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2][3]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4]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对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的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进行贴息,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5][6]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6]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6] 政策影响与意义 - 政策通过财政贴息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提振消费 [7][8] - 贴息政策有助于激发相关经营主体和居民有效融资需求,扩大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投放 [8] - 政策精准定位行业及目标群体,提高执行效率和市场响应度 [9] 银行响应情况 - 农业银行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10][13] - 邮储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等也发布公告表示将依法依规推进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 [20][22][26][29][30] -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正在积极研究落实贴息政策 [10]
个人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可享贴息,多家银行火速响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0:48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支持范围涵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1][3] -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单户最高贴息贷款规模100万元 [1][4]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4] - 贷款资金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固定资产贷款)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流动资金贷款) [4] - 经办银行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行和12家股份行,共21家全国性银行 [1][5]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到期后可能延长 [4]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到期后可能延长 [2][7]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 [2][7] - 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7] - 每人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上限1000元) [7]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7] - 经办银行包括6家国有行、12家股份行及5家消费金融机构(如微众银行、蚂蚁消费金融等) [8] 政策目标与行业响应 - 政策核心是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与市场活力 [2][9] - 国有六大行(中行、建行、工行、农行、邮储、交行)已表态简化流程推动政策落地 [10][11] - 股份行如光大银行优化服务推动精准落地,同时加强资金监管 [11] - 消费金融机构可补充传统银行覆盖不足的客群与场景,提升政策实效 [8] 政策实施细节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理财套利等违规用途 [5] - 对虚报、挪用贴息资金的行为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 [6][8] - 借款人套取贴息资金将被纳入征信记录 [8] - 未来可能根据实施效果优化贴息比例、覆盖范围及经办机构 [12]
个人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可享贴息,多家银行火速响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0:42
政策细则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不超过合同利率50%,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可享贴息[3][10]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政策覆盖餐饮住宿等8类行业,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单户最高贴息贷款规模100万元[2][6] - 两项政策均由中央财政承担90%贴息资金,省级财政承担10%,政策到期后可视效果延长期限或扩大范围[6][10] 金融机构参与 - 个人消费贷款经办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及5家消费金融公司,服务业贷款经办银行包含3家政策性银行和18家全国性银行[6][11] - 中国农业银行自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国有六大行均在政策公布后迅速响应并优化办理流程[1][13][14] - 消费金融公司首次入选贴息政策机构名单,其丰富场景和广泛客群可与传统银行形成互补[11] 实施效果预期 - 政策核心是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信贷成本,激发消费潜力并推动经济结构转型,预计将形成每年数百亿规模的消费拉动效应[4] - 专家预计政策实施后将根据效果优化贴息比例和覆盖范围,建议与以旧换新等政策形成协同效应[15] - 银行将通过数字化手段简化申请流程,交通银行等已明确将精准滴灌商圈金融需求[14]
又省一笔钱!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来了,年贴息1个百分点
搜狐财经· 2025-08-12 20:41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支持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1][3] -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为100万元 [1][3]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3]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并发放,资金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3] - 经办银行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行和12家股份行,共21家全国性银行 [1][4]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贴息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覆盖实际用于消费且可识别交易信息的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 [2][6]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的贴息资金 [2][6]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2][6]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所有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其中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2][6] - 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行、12家股份行和5家其他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2][7] 政策实施与响应 - 政策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主体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 [2][8] - 国有六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已表态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推动政策精准落地 [8][9] - 部分股份行(如光大银行)响应政策,承诺优化金融服务、简化手续并加强资金监管 [9] - 政策到期后可能根据效果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3][6] - 消费金融机构入选经办名单有助于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与传统银行形成互补 [7] 监督与约束机制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投资或理财等套利活动,严禁虚报、冒领、套取贴息资金 [4][5] - 经办银行需严格审核贴息资金申领,确保合规兑付,违规行为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 [5][7] - 借款人套取贴息资金的行为将被纳入个人征信记录 [7]
9月起,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2 20:02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并释放消费潜力 [1][7] - 政策执行期至2025年 后续可视效果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5]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5][8] 支持范围与标准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贷款可享受贴息 单笔5万元以上贷款覆盖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 [4][5][14] - 家用汽车领域包括购置、保险及维修 养老生育领域涵盖适老化改造、养老机构服务及辅助生育消费 [4][14]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5][8]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5][8] 参与机构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5][9]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5][9] - 5家其他消费贷款机构: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5][9] - 鼓励地方财政部门对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贴息支持以扩大覆盖面 [9] 组织实施流程 - 贷款机构需在政策发布30天内向财政部提交贴息资金预拨申请 [10] - 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自主授信 结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部分并通过短信或APP通知借款人 [10] - 省级机构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省级财政和金融监管局报送贴息资金申请 [11] -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金融监管局汇总数据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季度贴息资金审核拨付 [11] - 政策期满后30个工作日内机构需提交贴息资金清算申请 省级财政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向财政部报送清算报告 [12] 资金监管机制 - 财政部将组织抽查监督 发现问题采取约谈、通报或加倍扣减预算等措施 [13] - 对挪用于非消费领域或套取贴息资金的行为 财政部门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理 [15] - 借款人违法违规套取资金的行为将被纳入个人征信记录 [15]
9月起,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2 18:48
政策支持范围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2][3] - 5万元以上消费贴息上限为5万元消费额度 政策到期后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范围 [3] - 重点领域包括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 [2][4] 金融机构参与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参与贴息政策执行 包括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 [3]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 包括中信 光大 华夏 民生 招商 兴业 广发 平安 浦发 恒丰 浙商和渤海银行 [3] - 5家其他消费贷款机构参与 包括微众银行 蚂蚁消金 招联消金 兴业消金和中银消金 [3] 贴息标准细节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按符合条件的消费贷款本金计算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3] - 中央财政承担贴息资金90% 省级财政承担10% 贷款合同利率需符合利率自律约定 [3]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 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3]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 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3] 重点消费领域 - 家用汽车领域涵盖汽车购置 车辆保险及维修消费 [2]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适老化改造服务 养老机构服务 托育和辅助生育消费 [2] - 教育培训领域支持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2] - 文化旅游领域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出行服务 [2] - 家居家装领域包含家庭装修 家用电器 厨卫用品和家具消费 [2] - 电子产品领域覆盖手机 平板 个人电脑和智能穿戴设备购买 [4] - 健康医疗领域包括牙齿矫治 视力矫正和健康管理消费 [4]
国有大行率先响应!
金融时报· 2025-08-12 18:43
政策部署 -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7月31日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1] - 会议要求抓好贴息政策组织实施 加强部门协同 简化办理手续 推动政策尽快落地 [2] - 六家国有大行(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邮储银行)第一时间公开表示将积极落实国常会部署 [2] 政策实施进展 - 8月12日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2] - 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可识别交易信息的部分可享受贴息政策 [4]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给予贴息的个人消费贷款经办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4] 政策影响与行业响应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 激发消费潜力 促进经济增长 [5] - 农业银行率先响应 于8月12日发布公告表示将依法合规推进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工作 确保国家政策红利惠及金融消费者 [5] - 农业银行将按照市场化 法治化原则 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5]
利好!个人消费贷贴息来了!贴息范围、标准明确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18:29
政策核心内容 - 三部门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1][4]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1][4]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政策到期后可视效果延长期限或扩大范围 [1][4] 贴息标准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实际消费贷款本金计算),最高不超过合同利率的50% [2][4]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2][4]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 [2][4] 参与机构 - 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行及5家其他消费金融公司(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等) [5] - 鼓励地方财政部门对其他经营个人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贴息支持 [5] 实施流程 - 贷款机构需在政策发布30天内提交预拨申请,财政部按比例预拨资金 [6] - 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自主授信,结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部分并通知借款人 [6] - 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贴息资金拨付申请,省级财政部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拨付 [7] - 政策期满后30个工作日内启动贴息资金清算程序 [8] 监管机制 - 财政部组织抽查监督,防止资金挪用或套取,发现问题将约谈、通报或扣减预算 [9] - 贷款机构需严格审核借款人消费信息,总部需定期检查分支机构执行情况 [12] - 违法违规行为将追回贴息资金并纳入征信记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