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601988)
搜索文档
“丰”沃辽沈 “收”获振兴
金融时报· 2025-10-21 14:37
从广袤粮田到特色果园,从花生地到蟹田,中行辽宁省分行正以持续的金融创新和精准的服务对接,将 金融活水引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金秋辽沈,稻浪翻滚、瓜果飘香,广袤的田野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被誉为"花生之乡"的锦州义县,中行锦州分行借助当地举办花生节的契机,大力推广"花生贷"专属产 品。该产品可为花生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的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信贷支持,点亮了 无数农户的致富梦想。截至目前,"花生贷"投放余额达11.78亿元,服务客户774户,成为推动当地特色 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金融力量。 近年来,中行辽宁省分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辽宁省委、 省政府工作要求,积极借鉴"千万工程"宝贵经验,立足区域特色,推出一系列精准务实的普惠金融服务 方案。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已突破395亿元,当年新增约11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 速高达38.43%,为辽宁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力。 盘锦河蟹,美名远扬。在盘山县胡家镇的丰收节活动现场,蟹王争霸赛引人注目。中行盘锦分行积极与 地方政府协作,通过"水产贷"服务方案以及协助落实养殖贴息政 ...
中国银行在伦敦举办人民币国际化路演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21 13:42
人民网伦敦10月20日电(徐量)中国银行于20号在伦敦举办"人民币国际化路演(伦敦站)"活动,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英国政府机构、伦敦金融 城、国际金融同业、跨国企业及智库代表等近百位嘉宾出席,共同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跨境金融合作新机遇。 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行长方文建致欢迎辞。主办方供图 本次活动是中国银行2025年人民币国际化全球系列推广活动的重要一站,旨在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与国际投融资中的使用,深化中英及欧洲地 区金融合作。活动现场,与会代表围绕人民币在跨境支付清算、贸易结算、投融资服务、外汇交易与风险管理、债券融资等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入交流,并分 享人民币市场发展趋势、金融基础设施合作与产品创新最新进展。 与会嘉宾围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跨境金融合作展开热烈讨论。主办方供图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人民币产品与项目奖"颁奖仪式,对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服务推广及市场培育方面表现突出的八家合作机构给予表彰,进一步凝 聚市场合力,推动构建开放协同的人民币生态圈。 据了解,作为中国现代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心设立的第一家分支机构,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自2011年在伦敦启动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以来,稳步推进人民 币相关业 ...
从“落子”到“生根”:中国银行以稳健之策深耕土耳其市场
新华财经· 2025-10-21 13:12
新华财经伊斯坦布尔10月21日电(记者许万虎)中国银行(土耳其)股份有限公司安卡拉分行20日开启 试营业。这是土耳其中行在该国设立的首家二级机构,标志着中土两国金融合作迈上新台阶。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是金融强国建设战略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更是支撑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推 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国际化布局的关键支柱,近年来,在集团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积极践行国家战 略,其下的土耳其中国银行在动荡的新兴市场环境中稳健运营,展现出国有金融机构在"稳"与"进"方面 的积极探索。 国家战略的金融支点:全球化布局中的土耳其落子 土耳其作为连接欧亚的关键节点,其"中间走廊"计划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成为中资金融机 构重点布局的新兴市场。中国银行的海外拓展既是其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关键环节。 中国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中国银行在伊斯坦布尔设立土耳其中国银行,初步构建起本土化服 务平台。随着安卡拉分行试营业,中行在土耳其形成"伊斯坦布尔+安卡拉"的双核心布局,进一步提升 了在土耳其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将有效助力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 ...
面对新时代,拓展新方向 中国银行(欧洲)有限公司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第一财经· 2025-10-21 10:44
公司历史与发展 - 中国银行于1979年在卢森堡设立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海外分行 [1] - 1991年中国银行在欧洲首次获得子行牌照,设立中国银行(卢森堡)有限公司 [1] - 2022年该机构更名为中国银行(欧洲)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银行欧洲区域总部和全球化发展重要支点 [1] 业务定位与服务 - 公司致力于为中欧企业客户提供项目融资、银团贷款、贸易融资、债券承分销、基金管理等金融服务 [1] - 未来将进一步完善综合化平台,为海外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全面的金融服务 [1] - 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以跨境服务为引擎,拓展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托管、债券承销、资产管理等轻资本业务 [1] 战略目标 - 新业务拓展方向为推动落实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出贡献 [1]
四季度买银行股?大摩:首次无大规模刺激的“自然周期性触底” 中国银行业进入新时代
智通财经· 2025-10-21 10:42
投资机会 - 国内银行股在经历三季度季节性调整后,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将迎来良好投资机会 [1] - 第四季度即将到来的股息派发、利率企稳、5000亿元人民币结构性金融政策工具支撑以及更可持续的政策路径将支撑银行股重估 [1] 投资逻辑转变 - 过去依赖强刺激的投资逻辑已失效,新的关注点应转向在自然出清环境中盈利更早、更强劲反弹的优质银行 [2] 自然周期性触底 - 中国金融体系首次在没有大规模刺激政策下实现自然周期性触底,M1增速反弹和工业企业利润改善均在无重大刺激下完成 [1][3] - 金融体系的风险出清已近尾声,行业正在从风险控制模式转向发展模式 [4] 触底印证迹象 - 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长更匹配,截至2025年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放缓至8.7%,贷款增速放缓至6.4%,这种温和增长与名义GDP增速更为匹配有利于银行资产收益率稳定 [4][6] - 企业流动性与信心改善,M1和企业活期存款增速自2025年初以来持续加快,是企业流动性和经营信心改善的积极信号 [6][8] - 供给侧结构优化见效,在反内卷政策引导下制造业资本支出增长从7月的6.2%降至9月的4.0%,信贷流向更为理性,缓解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之间的差距在9月份已经闭合,工业企业利润逐步改善,PPI同比降幅持续收窄 [8][11] 长期经营环境 - 中国金融业已进入相对良性的长期经营环境,银行股估值重估将持续 [11] - 高风险资产持续消化,高风险资产占总信贷比例将从2024年的9.2%在未来几年内下降至3%左右的低位,将显著降低金融股风险溢价 [11][13] - 信贷需求将保持每年5-6%的温和稳健增长,略高于约4%的名义GDP增速预测,足以支撑银行获得合理的资产收益率和稳定的净息差 [13] - 居民财富向银行股转移,随着影子银行受严格监管和房地产泡沫消退,居民可选择的替代投资品减少,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达297万亿人民币的居民金融资产将持续为银行股提供强劲资金流入支持 [13][14] 四季度行情支撑因素 - 股息驱动资金流入,银行通常在12月底和1月初支付中期股息,将吸引资金流入,考虑到居民金融资产2025年二季度同比增长12%至297万亿人民币以及保险产品销售旺盛,来自险资等机构的配置需求将十分强劲 [14][15] - 基本面迎来拐点,2025年三季报预计将显示净息差收窄压力温和,环比仅下降低个位数基点,手续费收入在资本市场活跃带动下持续反弹 [15] - 政策支持亲银行,新推出的5000亿人民币结构性金融政策工具截至10月17日已投放2890亿,旨在补充项目资本金支持信贷需求,且不会对银行贷款收益率造成压力,降低了经济下行风险和进一步降息可能性 [15] - 利率环境趋于稳定,如果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在2025年剩余时间内保持稳定将成为关键催化剂,2025年至今1年期和5年期LPR仅下调10个基点,远低于2024年的35和60个基点,稳定的LPR预示着贷款和金融资产收益率稳定 [15][17]
中国银行业-市场反馈:板块轮动是投资者关注的关键-China Banks-Marketing feedback sector rotation a key investor watch
2025-10-21 09:52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为中国银行业[2] * 具体提及的银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成都银行、宁波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4][20] 核心观点和论据 投资者关注点与市场情绪 * 投资者对中国银行股的兴趣在市场整固中表现尚可 上周在新加坡和吉隆坡的路演中会见了25家机构 其中约80%为长线基金[2] * 投资者的关注焦点更多在于板块轮动、增量资金流入来源以及股息支付率的可持续性 而非行业基本面[2] * 宏观层面 投资者普遍认同宏观经济趋势正从房地产下滑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拖累中趋于稳定 对潜在关税影响的讨论很少[3] * 与以往路演相比 本次会议更多讨论了潜在的上行情景 例如政府的反内卷倡议、零售存款向股市迁移、强劲股市带来的财富效应及其对消费信贷的溢出效应[3] * 尽管近期市场波动 更多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整体仍持建设性观点[3] 银行基本面与个股看法 * 投资者对银行基本面的悲观情绪有所缓解 原因包括5月的不对称降息对净息差为净利好、股市复苏、对开发商贷款及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资产质量担忧缓解 以及国有银行第二季度债券交易收入带动营收超预期[4] * 股息收益率被普遍视为最重要的选股标准 H股银行领域6%的股息收益率可能是一个良好的入场点[2] * 投资者对招商银行的看法存在分歧 一方面关注慢牛市中零售存款活期存款比率反弹带来的上行空间 另一方面 若其盈利增长与国有银行相近且派息率无上调空间 则对其估值溢价感到失望[4] * 投资者询问较多的其他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成都银行和宁波银行[4] 机构观点与风险提示 * 考虑到国内宏观环境仍然疲软以及贸易紧张局势的不确定性 机构对防御性标的持建设性看法[5] * 预计国有银行在即将到来的第三季度将继续报告营收和利润的同比正增长[5] * 机构偏好的标的包括中信银行H股、建设银行H股、中国银行H股和工商银行H股[5] * 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风险包括资产质量恶化、资本充足率及再融资导致的稀释风险 以及利率下行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压力[8] 其他重要内容 * 估值方法为对H股银行使用三阶段股息贴现模型 对A股银行使用市净率相对净资产收益率估值法[7] * 报告包含了详尽的评级定义、披露声明和地区特定免责声明[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及后续文档
今年以来117家公司完成定增,募资总额7932.14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21 09:36
区间分布显示,增发金额超100亿元的有9家,增发金额50亿元—100亿元的有10家,增发金额20亿元— 50亿元的有16家,增发金额10亿元—20亿元的有28家,增发金额10亿元以下的有54家,其中,增发不足 5亿元的有31家。 已实施增发公司中,募资金额最多的是中国银行,募资金额1650.00亿元,其次是邮储银行、交通银行 等,募资金额分别为1300.00亿元、1200.00亿元。 今年以来共有117家公司实施定增,合计募资金额7932.14亿元。 以增发上市日为基准统计,今年以来共有117家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合计定增记录129条,累计增发 1004.27亿股,增发金额合计7932.14亿元。 板块分布显示,增发已实施公司中,深市主板有22家,合计募资391.87亿元;沪市主板有48家,合计募 资6733.43亿元;创业板有24家,合计募资360.77亿元;科创板有23家,合计募资446.07亿元。按所属行 业统计,今年已实施增发公司涉及申万23个行业,定增实施家数较多的行业有电子、电力设备、基础化 工等,分别有19家、15家、12家公司增发,募资金额居前的行业有银行、非银金融、电子等,募资金额 分别为52 ...
手机银行App加速“瘦身”
金融时报· 2025-10-21 09:24
银行App整合趋势的核心观点 - 银行业正经历一波手机银行App的密集“退场潮”,多家银行将旗下功能单一的App(如信用卡App、直销银行App)整合至主手机银行App,以实现“一站式”服务 [1][2] - 此次整合潮被视为行业告别“数字化焦虑”后的理性回归,从追求App数量转向注重运营和客户体验 [2] - 金融管理部门出台的政策通知,要求对低活跃度、体验差的App进行优化整合,加速了银行的整合步伐 [3] 银行App整合的具体案例 - 中国银行将逐步关停信用卡App“缤纷生活”,其功能将迁移至中国银行App,该App月活人数仅为154.54万人 [1][2] - 珠海华润银行“润钱包”App将于2025年10月15日起停止服务,功能迁移至华润银行App [1] - 北京农商银行已于今年3月31日关停“凤凰信用卡”App,渤海银行信用卡App也于去年12月30日停止服务 [1] - 北京银行旗下直销银行App及网站将于2025年11月12日起停止服务,功能迁移至“京彩生活”手机银行App [2] - 邮储银行、民生银行等多数银行的直销银行App已完成整合,目前市场上仅存10余家,不足巅峰期的十分之一 [2] 银行App整合的行业背景与动因 - 行业初期普遍存在“一拥而上”倾向,导致App数量过多,出现功能冗余和重复建设 [3] - 手机银行App普遍面临“流量尴尬”,数据显示仅有六款银行信用卡应用月活超1000万人,大量App活跃度低 [2] - 金融管理部门发布通知形成“硬约束”,明确要求对低活跃度、体验差、存在安全风险的App进行整合或终止运营 [3] 对银行App未来发展的建议 - 专家建议行业应着重解决重技术开发轻日常运营、重注册用户轻活跃客户、重产品部署轻客户体验三大问题 [3] - 未来App发展的关键并非绝对数量,而是提升运营能力和客户体验,以提高用户活跃度 [2]
金价狂飙!银行密集提示市场风险,专家建议投资者考虑战略配置而非押注涨跌
新浪财经· 2025-10-21 08:46
黄金价格表现 - 伦敦现货黄金价格于10月17日触及4380.79美元/盎司的历史峰值 [1][3] - 10月20日现货黄金价格回调至4230美元/盎司以下,较日高点下跌超过45美元,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1] - 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现货黄金价格于10月17日收于每克997.17元,创历史新高 [3] - 国际金价从每盎司3000美元涨至4000美元仅花费6个多月时间,上涨速度显著加快 [5] 实物金饰市场 - 品牌金店足金饰品报价大幅上涨,周大福等金店足金饰品报价于10月17日达到每克1279元 [4] - 周大福足金饰品报价单日上涨32元/克,较一周前单克上涨111元 [4] 金融机构风险管控 - 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发布贵金属业务市场风险提示公告 [1][8][9] - 建设银行自9月底以来已三次发布类似风险提示 [8] - 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于10月16日相继发布风险提示,要求会员单位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7] 银行业务调整 - 多家银行宣布上调积存金购买门槛,中国银行自10月15日起将最小购买金额由850元调整为950元,此为该行年内第四次调整,起存门槛较年初提高300元 [10] - 宁波银行自10月11日起将积存金起购金额由900元上调至1000元 [10] - 工商银行自10月13日起将如意金积存业务最低投资额由850元上调至1000元 [10] - 光大银行自10月20日起上调多个贵金属合约的保证金比例,其中Au(T+D)等合约的标准保证金比例由38%调整为40% [10] 投资者行为与专家观点 - 市场出现通过贷款炒金的冒险操作,业内人士指出此举违规且可能面临贷款收回、违约金及征信受损的后果 [12] -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建议从战略配置角度持有黄金,根据历史数据,黄金在投资组合中的最优配置比例约为15%,合理区间为10%至15% [1][14] - 专家指出贷款炒金本质上是杠杆投资,若金价下行,投资者将面临还款压力及本金损失风险 [13]
中国银行协助在港发行75亿元广东省政府债券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20:09
债券发行核心信息 - 中国银行协助广东省政府在香港成功发行75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1] - 债券发行规模为75亿元 包括3年期35亿元绿色债券 5年期25亿元南沙湾主题债券 10年期15亿元蓝色债券 [1] - 债券定价利率分别为1.72% 1.80%和2.09% 簿记定价峰值订单规模达200亿元 订单倍数达2.7倍 [1] 资金用途与项目投向 - 募集资金将投向合格的绿色 蓝色项目及广州南沙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1] - 筹集资金惠及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 市场参与与认证 - 债券受到来自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政策性银行 商业银行 资管 基金等投资者高度关注和踊跃认购 [1] - 中国银行以绿色结构顾问身份参与香港金管局《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拟定 并协助债券获得香港品质保证局绿色和蓝色债券发行前认证 [1] 战略意义与影响 - 此次发行有利于深化粤港澳紧密务实合作 支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上新水平 [2] - 吸引国际投资者和境外资金投入大湾区项目 有助于推动大湾区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2] - 深化粤港跨境金融合作 支持香港巩固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 公司角色与业务贡献 - 中国银行担任债券发行的联席全球协调人 联席主承销商兼联席账簿行 结算交割行 [1] - 公司提供债券承销 跨境清算 交易做市及市场研究等全方位服务 [1] - 今年以来公司已协助广东省政府在港澳两地成功发行10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