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银行(601988)
icon
搜索文档
A股银行股普跌,宁波银行、青农商行跌超2%
格隆汇APP· 2025-09-03 11:49
银行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银行股普遍下跌,截至半日收盘,宁波银行和青农商行跌幅均超过2% [1] - 郑州银行、成都银行、沪农商行、杭州银行、西安银行、渝农商行、长沙银行、中信银行、重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跌幅均超过1% [1] 个股跌幅及市值数据 - 宁波银行跌幅2.10%,总市值1873亿,年初至今涨幅20.59% [2] - 青农商行跌幅2.07%,总市值184亿,年初至今涨幅12.36% [2] - 郑州银行跌幅1.91%,总市值186亿,年初至今跌幅1.49% [2] - 成都银行跌幅1.83%,总市值771亿,年初至今涨幅11.40% [2] - 沪农商行跌幅1.76%,总市值861亿,年初至今涨幅6.93% [2] - 杭州银行跌幅1.75%,总市值1138亿,年初至今涨幅9.23% [2] - 西安银行跌幅1.66%,总市值184亿,年初至今涨幅17.45% [2] - 渝农商行跌幅1.65%,总市值743亿,年初至今涨幅13.30% [2] - 长沙银行跌幅1.65%,总市值384亿,年初至今涨幅12.08% [2] - 中信银行跌幅1.63%,总市值4374亿,年初至今涨幅14.78% [2] - 重庆银行跌幅1.52%,总市值337亿,年初至今涨幅8.95% [2]
江西推动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9-03 09:24
活动概况 - 江西省金融支持文旅产业政策宣讲暨产融对接活动于8月28日在南昌市举办 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 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 [1] - 活动通过政策宣讲与产融对接双向发力 为全省文旅产业注入金融动能 [1] 签约与融资 - 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等6家银行与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重点文旅企业进行签约 现场签约授信总金额达82亿元人民币 [1] - 活动设置集中产融对接环节 发布文旅项目信贷融资需求 [1] 对接服务 - 省内28家银行机构在现场设立咨询展台 安排业务骨干为约120家参会文旅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 [1] - 实现政策解读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 [1] 行业前景 - 江西文旅资源丰富 产业基础扎实 消费潜力巨大 文旅金融有较大市场空间 [1] - 各大银行将加强文旅领域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 持续深化产融对接 [1] - 提升金融服务文旅产业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1]
中国银行:在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精耕细作
金融时报· 2025-09-03 09:03
贷款业务增长 - 公司境内机构人民币贷款较年初增加1.41万亿元 增长7.72% [1] - 设备更新贷款余额超900亿元 [1] - 投向制造业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2.99%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22.92% [1] 科技金融发展 - 科技贷款余额达4.59万亿元 授信户数16.11万户 [1] - 科技贷款占企业贷款余额比重超三成 [2] - 科技金融综合化服务累计供给超过7800亿元 [1][2] - 创新推出"算力贷"等科技金融产品 [1] 绿色金融推进 - 绿色贷款余额4.54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6.95% [2] - 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 [2] 普惠金融成效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65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6.39% [2]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突破172万户 较年初增长15.58% [2] - 为超过5万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授信超7000亿元 [2] - 涉农贷款余额2.87万亿元 较年初新增3674亿元 增幅14.69% [2] 养老金融服务 - 服务企业年金客户超过2万家 [3] - 发行"中银·中铁银通社保卡"实现四网融合 [3] - 持续丰富养老个人金融产品供给 [3] 数字金融转型 - 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同比增长8.59% [3] - 深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 [3] - 培育分行数字化转型新成果 [3]
消费贷“国补”落地!五大行已上线“贴息专区” 中行嵌入现有业务流程
新浪财经· 2025-09-03 08:31
政策实施方案 - 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政策 不含信用卡业务 [1] - 贴息政策覆盖6家国有大行 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及微众银行 蚂蚁消金等5家持牌机构 [1] - 贷款经办机构需通过发放账户识别消费交易信息以核定贴息资格 [1] 国有大行落地情况 - 工商银行在APP贷款板块设立"消费贷款贴息"入口 支持在线签署财政贴息协议 [3][5] - 农业银行设立"双贴息"专区 展示符合条件的借款合同并支持补充协议签署 [6][8] - 建设银行提供贴息服务协议签署和贴息记录查询功能 贴息金额后续根据消费记录核定 [8][10] - 交通银行设立贴息专区 支持查询个人消费贷款贴息金额及明细 [10][12] - 邮储银行通过搜索栏目进入贴息功能 但贷款主页面暂未显示相关标识 [12] - 中国银行将贴息协议嵌入现有贷款流程 客户提款时即可完成签署 [13] 股份制银行执行进展 - 平安银行在口袋银行APP贷款板块推出"消费贴息"功能 [15] - 中信银行在"借钱"栏目设立"财政贴息"专区 未签署协议视为放弃贴息 [15][16] - 招商银行 华夏银行 浦发银行等多家股份行已发布贴息政策问题解答 [15] - 兴业银行 浦发银行等明确排除信用卡及分期业务 from贴息范围 [16] 贴息资金处理机制 - 银行在结息时按方案规定比例和上限计算贴息金额 直接从应付利息中扣减 [16] - 贷款逾期期间不享受贴息 还清欠款后可恢复贴息资格 [16] - 银行不收取任何贴息业务办理费用 提醒借款人防范诈骗风险 [16] 风险控制措施 - 银行严格禁止虚假交易 虚假用途及不法中介套取贴息资金的行为 [17] - 对违规套取贴息资金者将追回资金 纳入不良征信并依法处理 [17]
首次!消费贷“国补”,来了!(附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9-03 07:12
政策实施与范围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支持范围覆盖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用于消费的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1] - 贴息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所有消费 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包括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1][3] 银行响应与机构参与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且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1] - 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明确政策安排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 另包括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如微众银行、蚂蚁消费金融等[1][4] - 建设银行简化贴现流程以提升客户体验 农业银行和中信银行通过系统自动识别消费交易信息实现自动贴息[2][3] 申请条件与操作流程 - 消费者需从18家银行或5家指定消费贷款发放机构获得贷款 并签署补充协议授权查询消费交易信息[4][5] - 银行自动识别贷款发放账户中的消费交易信息并办理贴息 若遇无法自动识别的情况 消费者可提交消费发票等材料通过线下或线上渠道申请补发贴息[3][4][6] - 贷款资金需通过账户消费交易使用 现金消费、转账给个人、扫个人收款码或刷信用卡均不符合贴息条件[4][6] 政策效果与案例 - 政策有效降低居民借贷成本 撬动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 建行表示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扩大消费需求[2] - 举例说明:一笔5万元消费贷年利率3% 通过贴息年化利率降低1个百分点 利息支出从1500元减少至1000元[3] - 政策适用于新老贷款 例如8月申请的30万元消费贷在9月用于购买家具仍可享受贴息[6]
消费贷“国补”无需操作
深圳商报· 2025-09-03 07:05
政策实施与金融机构响应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1] - 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行及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联等多家金融机构均明确实施贴息安排 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1] - 金融机构已完成系统部署 自动识别消费交易信息并直接扣减贴息资金 客户无需额外操作 [1][2] 贴息申请流程与便捷性 - 农业银行要求客户签署补充协议并授权查询贷款账户 系统自动对符合条件消费开展贴息 [2] - 中信银行对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贷款在客户授权后自动办理贴息 [2] - 客户可通过银行APP实时申请贷款并自主查询贴息金额 金融机构通过手机短信通知贴息详情 [2] 贴息标准与计算规则 - 贴息利率为年化1%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2] - 贴息计算基数为政策执行期内符合条件的消费汇总金额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2] - 举例说明:5万元消费贷年利率3% 贴息1%后年利息从1500元降至1000元 节省500元 [3] 补贴范围与额度限制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全额贴息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仅限家用汽车(不含购置)、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 [4] - 同一贷款机构内多笔消费贷可叠加补贴 每位客户最高享受贴息3000元 [4]
国有六大行合计日赚超37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03 04:20
核心业绩表现 - 六大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超1.8万亿元 归母净利润6825亿元 平均每日净赚超37亿元[2] - 工商银行营业收入4270.92亿元居首 建设银行3942.73亿元 农业银行3699.37亿元[2] - 工商银行归母净利润1681.03亿元最高 建设银行1620.76亿元 农业银行1395.1亿元 中国银行1175.91亿元 邮储银行492.28亿元 交通银行460.16亿元[2]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6% 交通银行增长1.61% 邮储银行增长0.85%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2] 资产规模与质量 - 工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52万亿元达52.32万亿元 保持行业首位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紧随其后[3] - 六大行不良贷款率集体同比下降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2%为六大行最低水平[4] - 拨备覆盖率维持较高水平 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健[4] 净息差与经营策略 - 受LPR下调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 存款期限结构变动影响 六大行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5] - 工商银行表示净息差边际降幅已收窄 建设银行预计后续仍存在下行压力但降幅将收窄[5] - 农业银行预计通过负债端付息成本下降带动息差边际趋稳[6] - 多家银行通过资产负债久期管理 拓宽非息收入来源应对息差压力[5][6] 信贷投放与业务重点 - 上半年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等领域[4] - 下半年将继续聚焦制造业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4] - 通过优化信贷结构 加快数字化转型 加强风险防控实现更高质量信贷投放[4]
上市银行竞逐移动端 加速迭代提升服务质效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3 00:39
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 手机银行已成为银行重要数字化展示窗口及获客入口 比拼的是银行综合服务能力 [1] - 截至2025年6月末 工商银行手机银行个人客户数6亿户居行业首位 农业银行5.86亿户位列第二 建设银行有资产客户4.32亿户 邮储银行3.86亿户 中国银行签约客户超3.02亿户 [1] - 股份制银行中 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1.78亿户较2024年末增长2% 浦发银行签约客户突破9000万户 光大银行注册用户6790.61万户同比增长6.21% 兴业银行有效客户6641.19万户较2024年末增长5.77% [1] 企业手机银行发展特点 - 企业手机银行持续提升支付结算、跨境金融、外汇业务等综合服务能力 与个人端形成差异化发展 [2] - 工商银行企业网银和手机银行客户达1787万户 月活759万户 客户规模和活跃度同业第一 农业银行企业掌银注册客户970万户较2024年末增加96万户 [2] - 中国银行上线鸿蒙版企业手机银行 充实跨境金融等特色专区 民生银行发布6.0版 优化移动端工作台、消息中心、结算等服务 [2] 双核驱动发展模式 - 个人手机银行以客户规模与体验升级为核心 追求广度与普惠 重用户规模与活跃度 [3] - 企业手机银行聚焦专业化服务 追求深度与专业 形成大众服务+企业赋能的互补生态 [3] - 发展差异在于目标与路径 个人端强调便捷性与场景覆盖 企业端聚焦综合服务能力 [3] 生态化建设与技术创新 - 多家银行完成鸿蒙系统适配 邮储银行推出免安装即点即用服务 中国银行发布企业手机银行鸿蒙版 建设银行支持11个App鸿蒙适配 [4] - 平安银行升级鸿蒙版本App功能 迭代适老化和多语言版本 强化电诈提醒和信息保护 [4] - 银行深化人工智能应用 探索各类手机银行应用场景 打造服务生态 全面提升客户线上服务质效 [4] 用户活跃度提升 - 农业银行掌上银行月活客户数2.63亿户较2024年末增加1237万户 中国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活9759万户 邮储银行突破8100万户 [5] - 交通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活4912.28万户同比增幅8.63% 兴业银行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8.40% [5] - 浦发银行推出极简开户、线上测额等便捷服务 细化客群分层分类 推动用户增长和流量转化 [5]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构建可持续的用户体验管理体系 布局以AI手机为调度中心的全终端智能化体系 [6] - 提升大模型与中台能力 通过多模态技术与原子化服务支持用户自主编排个性化金融方案 [6] - 基于动态界面渲染实现千人千面服务体验 打造用户自驱、前后端协同的智慧金融新范式 [6]
半年报亮眼!多家大行消费贷猛增超10%,金融“国补”再添火力
中国经营报· 2025-09-02 19:56
个人消费贷款增长表现 - 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半年内新增429.90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0.2% [4] - 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年末增加862.99亿元,增幅为16.35% [4] - 中国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到4526.80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2.66% [4] - 交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857.98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6.82% [4] - 农业银行个人消费类贷款(含信用卡透支)较上年年末增加1140.34亿元,增长8.5% [4] - 邮储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03万亿元,较上年年末净增369.81亿元,增幅为1.23% [4] 消费市场政策环境 - 2025年9月1日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贴息力度设定1个百分点,实施期限为1年 [7] - 贴息支持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7大重点领域消费 [7]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实现同比5%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5.3% [5][6] - "以旧换新"政策刺激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各省级政府通过消费券和补贴提振信心 [5][6] 金融机构战略布局 - 建设银行通过消费贷款与重点消费场景融合、优化线上线下产品推动稳定增长 [4] - 交通银行计划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推进个人消费贷、汽车贷等业务 [7] - 国有行预计成为消费贷增量主力,6家国有行消费贷年度增量预计8787亿元 [8] - 股份行零售信贷增速有望回升,12家股份行消费贷年度增量预计2331亿元 [8] 行业发展趋势 - 广发证券测算两项贷款年度增量约3万亿元,财政贴息约180亿元 [8] - 消费增长支撑来自政策加码及服务消费潜力释放,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8] - 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和内需潜力持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显现 [9]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9月2日涨2.18%,工商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24.08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2 16:59
板块表现 -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单日上涨2.18% 显著跑赢大盘 上证指数下跌0.45% 深证成指下跌2.14% [1] - 工商银行领涨板块 单日涨幅2.57% 收盘价7.57元 成交额57.571亿元 [1] - 农业银行成交额最高 达40.73亿元 建设银行成交额22.71亿元 中国银行成交额25.14亿元 [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24.08亿元 游资净流出9.4亿元 散户净流出14.68亿元 [1] - 工商银行获主力资金大幅净流入10.05亿元 净占比17.45% [2] - 农业银行主力净流入5.49亿元 净占比13.48% 邮储银行是唯一获游资净流入个股 金额4294.36万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