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601988)

搜索文档
中国银行(601988)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摊薄即期回报、填补措施及相关主体承诺事项
2025-03-30 16:32
业绩数据 - 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为272.73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650亿元[2][3] - 2024年度优先股及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当期宣告发放股息/利息合计163.01亿元[3] - 2025年假设优先股及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全额派息,需派发股息及利息138.34亿元[4] - 2024年12月31日普通股总股份为2943.88亿股,加权平均普通股总股本为2943.88亿股[5] - 假设发行完成后,2025年12月31日普通股总股份为3216.61亿股,加权平均普通股总股本为3080.24亿股[5] - 2025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年度增长率假设为0%、2.5%、5%[3] - 假设情形1(增长率0%)下,2025年考虑发行后基本每股收益为0.73元,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为0.72元[5] - 假设情形2(增长率2.5%)下,2025年考虑发行后基本每股收益为0.75元,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为0.74元[5][6] - 假设情形3(增长率5%)下,2025年考虑发行后基本每股收益为0.77元,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为0.76元[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20%,一级资本充足率14.38%,资本充足率18.76%,分别高于监管要求3.20、4.38和6.76个百分点[11] 用户数据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有员工312,757人[12] 未来展望 - 本次发行完成后股本增加,对2025年每股收益有一定摊薄影响[7] - 公司推动战略转型,优化全球化综合化服务能力[17] 业务策略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个人金融、金融市场业务[14] - 个人金融业务围绕MAU+AUM两大重心,推进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六大基础体系[15] - 公司业务经营面临信用、市场等多种风险,持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15] -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费用后全部用于增加核心一级资本[11] - 公司将强化募集资金管理,提升使用效率[17] - 公司加强资本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本使用效率[17] - 公司筑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降低资本消耗[18] 承诺事项 - 董事和高管承诺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合法权益[20] - 承诺不无偿或以不公平条件输送利益,不损害公司利益[20] - 承诺约束职务消费行为[20] - 承诺不动用公司资产从事无关投资、消费活动[20] - 承诺薪酬制度与公司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20] - 若推出股权激励政策,承诺行权条件与公司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20]
中国银行(601988)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存储及使用管理办法(2025年修订)》
2025-03-30 16:31
募集资金协议与通知 - 公司应在募集资金到账后1个月内与保荐人或独立财务顾问签订专户存储监管协议[6] - 1次或12个月内累计从专户支取超5000万元且达净额20%,应通知保荐人或顾问[6] 募投项目规定 - 募投超期限且投入未达计划50%,需重新论证项目[9] - 单个项目节余低于100万或承诺额5%,可免特定程序[11] - 项目完成后节余低于500万或净额5%,可免特定程序[11] - 项目完成后节余占净额10%以上,需经股东大会审议[11] 资金检查与报告 - 内部审计部门至少每半年检查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18] - 保荐人或顾问至少每半年现场调查资金情况[19] - 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保荐人或顾问出具专项核查报告[20] - 年度审计时,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鉴证报告[18] 办法相关 - 办法“以上”含本数,“低于”不含本数[22] - 办法由董事会负责制订、修改和解释[22] - 办法自董事会审议通过施行,2014年修订版废止[22] - 法规更新时,办法按最新规定执行[22]
中国银行德州分行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
齐鲁晚报· 2025-03-29 05:22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银行德州分行积极落实减免服务收费政策,通过宣传活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践行社会责任,未来将健全服务收费管理长效机制提升服务质效 [1][2] 活动开展情况 - 3月15日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专题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咨询服务台等方式宣传减费让利政策,加强群众认知 [1] - 同步开展营业网点宣传和“进企业”“进商圈”宣传,各营业网点张贴海报等普及知识,走进企业和商圈送知识上门并确定业务方案 [1] 未来规划 - 以“严、实、细”标准,持续健全完善服务收费管理长效机制,将让利于企、让利于民落到实处,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质效 [2]
绿色信贷规模破4万亿元 中国银行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看点纷呈
华夏时报· 2025-03-28 17:50
文/王强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日益重视,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成为衡量企业综合表现的重要 标准。银行业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行业,其ESG建设能力的提升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不 容忽视。从ESG角度来分析商业银行过去一年的"成绩单",或能更全面地洞察其金融服务经济质效。 3月26日,中国银行发布的2024年经营业绩显示,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28亿元,同比增长1.38%; 实现税后利润2527亿元,同比增长2.58%。截至2024年末,集团资产总额35.0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8.11%;负债总额32.1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0%,业务规模平稳增加。 2024年,在各种外部压力挑战下,中国银行经营业绩为何仍能做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结合该行同日 发布的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来看,过去一年里中国银行环境、社会与治理等方面建设可圈可点之处不 少。 境内绿色信贷规模突破4万亿元 在ESG中E(环境保护)维度,商业银行通常通过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绿色项目。其中,绿色 信贷是各类绿色金融产品中规模最大的品类。 从绿色信贷规模变动情况看,过去一年中国银行在践行绿色金融方面可谓稳扎稳打 ...
中国银行营收盈利双增长 “五篇大文章”驱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营报· 2025-03-28 17:09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银行2024年业绩亮眼,深入推进“五篇大文章”,未来将持续完善产品服务体系,以“金融为民”为初心,“长期主义”为引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2][17] 2024年整体业绩表现 - 资产总额突破35万亿元,同比增长8.11% [2] - 营业收入6328亿元,同比增长1.38% [2] - 税后利润2527亿元,同比增长2.58% [2] - 成本收入比28.77%,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 [2] 科技金融 - 为超10万家科技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贷款余额达1.91万亿元,科技金融贷款增长29.67% [3] - 累计为科技企业提供股权、债券和投行等综合化金融服务超7100亿元 [4] - 推出“中银科创生态伙伴计划”,与400余家投资机构合作,为4000余家科技企业提供服务 [5] - 未来3 - 5年围绕重点领域及地区支持、生态建设、服务企业出海等布局 [5] 绿色金融 - 境内绿色信贷余额突破4万亿元,增幅超30%;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承销境内外绿债规模居前列 [6] - 提供五大类数十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6] - 积极融入全球绿色治理,多项成果纳入对话成果文件 [7] - 构建在线培训体系,评选示范分行和特色网点,创办内部刊物 [7] 普惠金融 - 贷款余额2.28万亿元,同比增长29.63%;惠及近150万小微企业,增长39.62% [8] - 涉农贷款余额2.50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5136.11亿元,增长36.41% [8] - 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24% [8] - 推出“惠农通宝”“蟹协贷”等特色产品 [8] - 为超4万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授信超6000亿元 [9] - 开展“千岗万家”“源来好创业”专项活动 [9] - 依托平台举办131场撮合活动,吸引超5万家企业参与 [10] - 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质效,线上产品和渠道便利普惠客群 [10] 养老金融 - 实施“3331”发展策略,构建特色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11] - 社保卡累计总有效卡量1.24亿张 [12] - 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数443.58万户,养老金受托资金规模2590.91亿元,托管运营资金规模1.17万亿元 [12] - 个人养老金开户数量超千万户,推出262只产品,年末管理规模425.40亿元 [12] - 线上推出适老化APP,线下建成达标和示范网点 [13] - 推动养老产业与银发经济协同发展,举办供需对接活动 [13] 数字金融 - 制定《数字金融行动方案》,明确39个战略项目 [15] - 形成集中式与分布式并行架构布局,建设五大技术平台 [15] - 推进“业务数据化”与“数据业务化”,探索大模型应用 [16] - 推出特色数字化工具,赋能金融“五篇大文章” [16] - 公司金融和个人业务数字化活跃客户数及交易规模增长 [16]
中国银行两年反向追薪5525万,扩员速度为10年来最高
搜狐财经· 2025-03-28 11:47
文章核心观点 以划重点形式展现中国银行员工数量、构成、员工成本、薪酬、人均效能等维度变化情况,为使用者提供参考 [1] 公司概况 - 中国银行1912年2月正式成立,先后行使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国际贸易专业银行职能,1994年改组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006年率先在香港联交所和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H上市银行 [1] 经营业绩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35.0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28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税后利润2527亿元,同比增长2.58%,不良贷款率1.25%,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0.60%,较上年末提升8.94个百分点 [2] 员工数量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有员工312757人,较2023年增加5826人,同比增长1.90%,增幅为近十年来最高,2017 - 2022年员工持续减少,2023年增幅回正 [2] 离退休人员情况 - 截至2024年末,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人员数为4255人,较2023年减少679人,降幅13.76% [2] 员工成本 - 2024年,公司员工费用为1134.24亿元,人均员工成本36.27万元,较上年度增加1.12万元,增幅3.09% [2] - 员工费用构成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775.46亿元,职工福利费55.41亿元,退休福利0.55亿元、社会保险费用180.93亿元,住房公积金57.29亿元,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12.54亿元,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1.23亿元,其他50.86亿元 [3] 员工薪酬 - 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口径计算,公司员工人均薪酬为24.79万元,较上年度增加0.31万元,增幅1.27% [4] 绩效薪酬制度 - 公司对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40%以上的绩效薪酬实行延期支付,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同时制定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 [4] - 2024年,公司共计对2469人次执行追索扣回,金额合计3250万元,2023年对2059人次执行追索扣回,金额合计2275万元,两年追索扣回绩效薪酬5525万元 [4]
中国银行研究院:二季度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提高 实际GDP增速或在2.6%左右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3-27 20:49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报告预计二季度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提高,总需求、总供给同步回落,实际GDP增速二季度约2.6%,全年约2.4%,国际金融市场各领域也将有不同表现 [1] 需求端情况 - 美国关税政策或引发连锁反应,物价上升使全球私人消费承压,全球投资活动延续低迷,美欧政府支出表现分化,二季度需求端大概率收缩 [1] 供给端情况 - 全球制造业复苏面临成本冲击,服务业逐渐回归长期趋势水平,数字化等服务需求有增长前景,但居民就业和收入预期转弱减少休闲娱乐等支出,二季度供给端继续承压 [1] 跨境资本流动情况 - 二季度全球FDI延续低增速,证券投资流向面临新调整,2025年全年全球FDI流入规模较2024年持平或小幅提升 [1] 外汇市场情况 - 主要货币走势迎转折,全球汇率波动性攀升,美元指数高位震荡,欧美货币博弈加大,亚洲货币有韧性,东欧货币回调,外汇市场波动增加 [2] 债券市场情况 - 二季度全球债务水平整体上升但增长放缓,美债收益率面临下行压力,德国财政改革使欧债市场波动加剧 [2] 股票市场情况 - 全球股市基本面稳固但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波动,二季度仍存上行动力,非美市场吸引力上升,科技股走势分化,金融、电力和资源板块值得关注 [2] 大宗商品市场情况 - 二季度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增加,国际原油需求增速不及供给使油价承压,黄金价格短期波动增加但整体上行,关键矿产成多国角力新战场,供需格局重塑 [2]
中国银行研究院:预计上半年我国GDP增速将保持在5%以上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3-27 20:49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报告预计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3%左右,内需拉动作用增强,市场供需矛盾缓解,消费有望持续回升,建议加快政策落地实施激发市场活力 [1] 经济增长预测 - 预计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左右,二季度同比增长5.3%左右,上半年GDP增速保持在5%以上,为全年5%左右增长目标打牢基础 [1] 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 - 二季度美国关税和投资政策影响或进一步显现 [1] 内部因素 - 宏观政策明显加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有望加快实施 [1]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突破推动大模型广泛应用,产业新动能持续培育壮大 [1] 消费走势 消费回升原因 - 促消费政策提振居民消费 [1] - 资本市场向好带来财富效应,推动居民消费倾向回升 [1] - 集团消费或将低位企稳 [1] 消费金融观点 -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消费金融基于商业原则,能长期可持续激发消费需求,资金来源更符合健康可持续原则 [2] - 发展消费金融能从供需两侧同步发力,避免加剧财政负担,提升政策公平性和有效性,改善正规消费金融发展不足问题、扩大服务覆盖面,在完善居民征信修复方面有发力空间 [2] 报告建议 - 加快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地实施,增强政策合力,应对外部挑战,推动内需回升、预期改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 - 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房地产等相关政策,推动需求和信心回升 [2] - 拓展多元化市场和新型贸易领域,稳定企业信心和预期,引导市场理性、有序发展 [2]
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落地宁波市首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3-27 20:28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成功落地宁波市首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积极响应政策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后续还将出台相关方案,持续发挥示范效应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1][2][3] 业务情况 - 成功落地宁波市首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为某民营科技企业并购交易提供支持,并购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的78.36% [1] - 并购方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科创板上市企业,通过并购标的方100%股权实现资产收购 [1] 政策背景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聚焦科技企业融资堵点痛点,适度放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部分条款 [1] - 对于“控股型”并购,试点将贷款占企业并购交易额“不应高于60%”放宽至“不应高于80%”,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年”放宽至“一般不超过十年” [1] 银行举措 - 积极响应政策,第一时间对重点科技企业进行需求排摸,了解潜在并购融资需求 [2] - 总分行迅速对接,推动跨部门协作响应,仅用4个工作日完成授信发起到审批落地全流程工作,成为并购交易独家金融服务主办行 [2] - 2024年成立科技金融中心,发布“科技金融服务16条”,成立AIC股权基金,后续将出台并购业务一体化相关方案 [2] 业务成果与展望 - 截至2025年2月末,全行并购贷款余额超60亿元,其中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投放占比近20%,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3] - 持续发挥“首单”示范效应,依托试点政策支持科技企业特别是“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快产业整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3]
中国银行公布2024年经营业绩 重点帮扶县域机构贷款增长20.35%
证券日报· 2025-03-27 16:43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业务规模平稳增加,在服务发展、风险防控等方面取得成效 [2] 分组1:经营业绩 - 2024年中国银行按集团口径实现营业收入6300.9亿元,同比增长1.16% [2] - 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378.41亿元,同比增长2.56% [2] 分组2:服务发展 - 落实国家宏观政策,信贷投放稳中提质,境内人民币贷款总量增长、结构优化 [3] - 深入落实扩内需战略,助推“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加快消费贷款线上化转型 [3] - 信贷资源向重点地区持续倾斜以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4] - 精准落实惠企助企政策,民营企业、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8.72%、16.6% [4] - 加大服务乡村振兴力度,涉农贷款余额较上年末新增5011亿元,重点帮扶县域机构贷款增长20.35% [4] - 助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信贷服务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计划金额领跑市场 [4] - 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调降约686万笔存量房贷利率,涉及金额3.2万亿元,支持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实施 [4] 分组3:风险防控 - 2024年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夯实风险合规管理基础 [5] - 强化信用风险主动管理,健全精细化管控措施,提高清收处置质效 [5] - 完善风险研判排查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闭环管理机制,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估体系 [5] - 落实境外机构风险防范“一行一策”,完善境外合规长效机制 [5] - 深化内控案防治理,反洗钱管理进一步提升 [5] - 积极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快推进清收处置工作 [5] - 截至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25%,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0.6%,较上年末上升8.9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8.76% [5] - 2025年将加快建设强大金融机构,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