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林生物(000403)

搜索文档
派林生物: 关于部分募集资金专户完成销户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1 00:22
公司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获证监会批准非公开发行A股191,595,895股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6亿元[1] - 实际非公开发行48,004,800股A股 每股面值1元 发行价33.33元 募集资金总额15.99亿元[1] - 截至2021年2月3日实际募集资金15.77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2475.8万元后净额15.75亿元[1] - 发行费用中包含可抵扣进项税额120.96万元 冲减资本公积[1] - 募集资金已全部存入专项账户 并建立三方监管协议[1] 募集资金管理机制 - 公司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制度》 依据《公司法》《证券法》及深交所相关规定[2] - 2021年2月起陆续与五家银行签署三方/四方/五方监管协议 覆盖母公司及子公司账户[3] - 监管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与深交所范本无重大差异 执行情况良好[3] 募集资金使用进展 - 募投项目"单采血浆站新建及迁建""信息化建设""补充流动资金及偿债"已完成[4] - 将部分账户余额404.96万元转入其他专项账户后 注销13个已完成项目的专户[4][5] - 销户涉及中国银行 民生银行 浦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5]
派林生物(000403) - 关于部分募集资金专户完成销户的公告
2025-07-10 17:30
募集资金情况 - 公司非公开发行48,004,800股A股,每股33.33元,募资1,599,999,984元[2] - 扣除承销费等后专户资金1,577,739,984元[2] - 募资净额1,575,241,979.20元[2] 费用及账户管理 - 2021年4月部分发行费用进项税额1,209,622.64元可抵扣[2] - 2 - 4月公司及子公司签募集资金监管协议[6] - 部分专户余额404.96万元转入其他专户[7] - 办理部分专户销户,对应监管协议终止[7]
中国血制品必将出现一个巨头
36氪· 2025-06-30 14:28
行业整合与竞争格局 - 中国血制品行业近五年发生多起重大并购,包括华润48亿元收购博雅生物、海尔125亿元控股上海莱士、天坛生物13亿元吞并中原瑞德等,行业进入深度整合时代 [1] - 行业形成国药系、海尔系、华润系与华兰生物四大阵营鼎立格局,2024年前四名企业合计采浆量超7300吨,占全国总量近60% [2][4] - 行业集中度从2019年前五名不足50%提升至2024年超70%,马太效应显著 [4] 政策与资源壁垒 - 2001年起国家暂停新批血制品企业许可,2012年浆站审批政策收紧,全国血制品企业锐减至2021年的28家 [2] - 牌照与浆站双重稀缺性迫使企业通过并购扩张,国资与民营资本围绕血浆资源展开激烈争夺 [2] - 2024年正常经营的血制品企业不足30家,超半数因缺乏新浆站资质陷入发展困局 [4] 企业资源与规模效应 - 国药系拥有154个浆站,2025年采浆量突破4000吨占全国40%,天坛生物2024年采浆量2781吨(同比+15%) [3] - 海尔系控股上海莱士后浆站增至53个,采浆量近1800吨 [3] - 华润系采浆量从467吨提升至630吨,计划整合丹霞生物17个浆站 [3] - 华兰生物2024年采浆量1586.37吨,单站效率行业第一 [4] 技术升级与产品结构 - 国内血制品市场规模2023年突破600亿元,但需求缺口达4000吨 [5] - 我国白蛋白人均使用量不足美加日的1/5,免疫球蛋白不足1/4,凝血因子不足1/50 [6] - 国际企业可从血浆提取22种产品,国内龙头上海莱士仅能生产12种 [6] - 天坛生物拥有14个血制品品种,中小企业平均仅5-6个 [5] 研发与重组技术突破 - 华润通过收购绿十字中国获得重组VIII因子技术,切入百亿级血友病市场 [8] - 华兰生物2024年研发费用3.33亿元(同比+18.63%),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进入临床 [8] - 天坛生物2025年提交两款重磅产品上市申请,包括国内首个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10] - 上海莱士推进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临床,整合南岳生物凝血因子生产线 [10]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将从"血浆驱动"转向"资源+研发"双轨战略 [9] - 政策向"研发能力强、血浆综合利用率高"的企业倾斜 [8] - 未来三年剩余优质标的将被瓜分,可能复刻全球寡头垄断格局 [4] - 中国或将诞生首家跻身全球TOP5的血制品超级巨头 [8]
派林生物(000403) - 关于公司部分董监高及核心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份计划期满暨增持结果的公告
2025-06-27 18:33
股份增持计划 - 部分董监高及核心管理人员自2024年12月28日起6个月内拟增持不低于500万元[2] - 增持主体包括荣先奎、郭麾等9人[2] 增持情况 - 截止公告日合计增持311,610股,金额5,079,589元,占总股本0.0328%[5] - 增持前合计持股324,147股占0.0341%,增持后635,757股占0.0669%[7]
派林生物(000403) - 第十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6-27 18:30
会议情况 - 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5年6月27日通讯召开[2] - 会议应出席董事13人,实际出席13人[2] 子公司事项 - 董事会同意修订全资子公司哈尔滨派斯菲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章程[3] - 子公司经营范围增加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其他条款不变[3] - 《关于修改子公司章程的议案》表决13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3]
医药行业并购潮涌 龙头企业积极补短板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26 00:09
医药行业并购整合趋势 - 中国医药行业在政策与市场需求驱动下经历深度整合,国药集团近期收购派林生物和山东药玻成为典型案例 [1] - 国资央企如国药集团、华润医药、通用集团通过横向资源整合与纵向产业链延伸构建全链条竞争优势,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 - 医药行业并购呈现三大趋势:产业链整合升级、跨境布局延伸、创新生态构建转型 [7] 国药集团的战略布局 - 国药集团通过收购派林生物和山东药玻打造"血浆采集—制品生产—终端销售"闭环模式,强化上游包材控制和血制品市场份额 [3] - 收购派林生物后,国药集团旗下天坛生物与派林生物2024年合计采浆量4181吨,占全国31.2%,未来通过浆站扩容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 [4] - 收购山东药玻(模制瓶市占率超85%,2024年营收51.25亿元)强化上游关键包材控制,保障生物医药供应链安全 [5][6] 其他央企并购动态 - 华润医药2025年斥资62亿元收购天士力医药28%股份,丰富产品管线并形成院内院外销售网络 [6] - 华润医药2024年收购绿十字香港布局血制品领域,结合博雅生物资源实现原料自给率提升 [6] - 通用集团2024年控股重药控股并战略投资东软医疗,形成"流通+设备"协同布局 [6] 细分领域竞争格局 - 血制品行业因2001年牌照冻结,现有企业牌照和浆站成为稀缺资源,2024年全国采浆量13400吨(同比增10.9%) [4] - 药用玻璃作为关键医疗耗材,山东药玻连续12年业绩增长,2024年净利润9.43亿元 [5] - 国药集团通过整合天坛生物与派林生物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有望实现协同效应最大化 [5]
派林生物(000403) -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派斯双林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解除部分股份限售的核查意见
2025-06-19 19:02
股权变动 - 公司以6089.4108万元向流通股股东定向转增股本,每10股流通股获转增6股[1] - 振兴集团12个月内售原非流通股不超公司股份5%,24个月内不超10%[3] 股权收购 - 振兴集团分阶段收购公司持有的山西振兴集团电业有限公司65.216%股权[3] 限售股份 - 本次申请解除限售股份991607股,2014年2月10日可上市交易[5] - 限售股上市流通前后占比从1.12%降至1.02%,流通股从98.88%升至98.98%[5]
派林生物(000403) - 解除股份限售的提示性公告
2025-06-19 19:01
限售股份情况 - 3名股东991,607股限售股2025年6月25日可流通,占总股本0.1043%[3] - 王庆平、杨舟、樟树市国有资产营运可流通股数及占比[9] 股权分置改革 - 以6,089.4108万元资本公积向流通股股东定向转增股本,每10股获转增6股[4] 历史解限情况 - 2014 - 2024年多次解限,如2014年4月2日解限15,541,380股,占当时总股本5.70%[12] 合规情况 - 保荐机构认为解限条件满足,上市流通合规[14] - 持有人无违规行为[16]
再次易主,国药系能制服派林生物这匹悍马吗?
国际金融报· 2025-06-19 15:39
行业并购与格局重构 - 国药集团拟以46亿元收购派林生物21.03%股权 属于高溢价收购 交易完成后国药系将拥有154个浆站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1] - 派林生物经历多次易主 从三九生化到振兴生化 再到双林生物 最终更名为派林生物 2023年陕西国资38亿元入主 此次为国药集团接棒 为第六次控制权变更 [3] - 本次交易每股转让价格约29.99元 较停牌前收盘价16.96元溢价76.83% 2023年胜帮英豪收购控制权本金为38.44亿元 年化单利9%计算利息后交易价格或达46.12亿元 [4] 公司经营与历史沿革 - 派林生物前身为宜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上市 2007年振兴集团接盘 2018年浙民投30亿元入主 2021年收购哈尔滨派斯菲科进入血制品领域 [3] - 公司目前拥有38个血浆站 年采浆量超1400吨 36家在营浆站中19家来自派斯菲科 17家来自广东双林 联席董事长付绍兰已83岁高龄 [6] - 2024年5月公司收到山西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涉及派斯菲科2022年销售协议违规及内幕信息登记不完整等问题 6月已提交整改报告 [6] 行业发展与市场前景 - 全球血液制品市场规模2024年超500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900亿美元 行业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前几大企业占据80%市场份额 [8] - 中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2024年600亿元 预计2030年达950亿元 年采浆量13400吨 同比增长10.9% 但仅占全球18% 人血白蛋白超60%依赖进口 [11] - 国内产品以人血白蛋白为主 国际市场以免疫球蛋白与凝血因子类为主 未来后两类产品将成为增长驱动力 行业有望突破千亿规模 [11] 技术能力与竞争格局 - 国外企业可分离20多种蛋白及因子 国内企业最多分离14种 技术差距明显 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12] - 国药集团通过多次并购形成154个浆站的规模优势 华润医药2021年收购博雅生物入局 2024年收购绿十字扩充浆站 [9] - 国内形成天坛生物 上海莱士 泰邦生物 华兰生物 派林生物五大千吨级企业 但集中度仍低于欧美成熟市场 [8]
血制品并购大变局:中国生物拟46亿元豪赌派林生物,新霸主能否解开同业竞争死结
华夏时报· 2025-06-19 11:05
控制权变更与战略布局 - 中国生物拟以约46亿元收购胜帮英豪持有的派林生物21.03%股份,交易价格按2023年收购本金38.44亿元及年化9%单利利息计算,若完成交易,公司实控人将由陕西省国资委变更为中国医药集团[2][5] - 派林生物上市以来经历五次控制权更迭,从三九系、振兴集团到浙民投、胜帮英豪,最终可能由中国生物接手,反映出血制品行业资本混战的长期性[6][7] - 中国生物旗下天坛生物2024年采浆量占国内20%,收购派林生物可整合其在东北、华南的浆站资源,形成协同效应[5][13] 业绩表现与经营动态 - 2020-2024年派林生物业绩波动明显:2020年营收10.50亿元(+14.67%)、净利1.86亿元(+15.90%);2021年营收19.72亿元(+87.80%)、净利3.91亿元(+110.29%);2022年营收24.05亿元(+21.98%)、净利5.87亿元(+50.14%);2023年营收23.29亿元(-3.18%)、净利6.12亿元(+4.25%);2024年营收26.55亿元(+14.00%)、净利7.45亿元(+21.76%)[8][9][10] - 2025年Q1业绩显著下滑:营收3.75亿元(-14.00%)、净利0.89亿元(-26.95%),主要因产能扩增停产导致供应量下降[10][11] - 公司正推进产能扩张:哈尔滨派斯菲科年产能提升至1600吨,广东双林预计2025年中投产至1500吨,合计产能超3000吨[11] 行业竞争格局与并购趋势 - 血制品行业高度集中且政策壁垒高:2001年后不再批准新企业,现存不足30家,浆站实行"一对一"设立且区域独家,浆站资源成为核心竞争要素[13] - 头部企业加速并购整合:华润医药控股博雅生物(2021)、海尔并购上海莱士(2024)、国药拟控股卫光生物(2024)、博雅生物收购绿十字中国(新增4个浆站)、天坛生物1.85亿美元收购中原瑞德(新增5个浆站)、上海莱士拟42亿元收购南岳生物(2025)[14] - 天坛生物与派林生物存在产品结构重叠风险,未来整合路径将影响行业竞争逻辑[5][15] 公司治理与战略分歧 - 2019年浙民投增持至30%股份结束控制权争夺,2020年主导收购派斯菲科形成南北布局,2021年更名派林生物聚焦血制品主业[6] - 2023年付绍兰与浙民投因战略分歧(主业聚焦vs资本多元化)导致胜帮英豪接手,陕煤集团背景的李昊出任董事长[7] - 胜帮英豪入主后董事会改组引发争端,最终形成"董事长+联席董事长"架构,但权责模糊可能埋下隐患[7][8]